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必修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3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3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a36f1d2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f.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3目录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一、新石器时代
1.新石器时代社会的起源
2.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发展
3.大江东历史文化
二、奴隶社会
1.早期形成奴隶社会的过程
2.奴隶社会的宗法规范
3.奴隶社会的生产方式
三、汉代
1.汉朝的统一与发展
2.汉朝的学术发展
3.汉朝的衰落与灭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一、秦汉变法
1.秦统一中国、实施变法
2.西汉的制度和政治体制
3.东汉的学术盛行和经济繁荣
二、三国四国七国十国
1.西晋文学、哲学的发展
2.东晋的政治制度及学术
3.南北朝的政治争端及文化开放
三、隋唐
1.隋炀帝时期的文化建设
2.唐玄宗开展的改革
3.唐朝文化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一、五代十国
1.五代十国的政治变迁
2.五代十国的文化发展
3.五代十国的经济发展
二、宋元明清
1.宋代文学文化的繁荣
2.元大兴民族文化
3.明清两代封建社会的萌芽
三、近代史
1.晚清时期民族斗争
2.辛亥革命的胜利与民主革命的失败
3.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新版教科书目录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新版教科书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b1c3425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7.png)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新版教科书目录前言本教科书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力求体现历史教育的时代精神,强调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提高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能力。
目录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第一课原始社会- 内容提要:概述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第二课奴隶社会- 内容提要:介绍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变迁,突出奴隶社会的特点。
第三课封建社会的形成- 内容提要: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以及秦朝的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确立。
第四课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 内容提要:叙述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历史,展示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
第二单元中国近现代史第五课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 内容提要: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阐述晚清社会的特点。
第六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内容提要: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民主政治的探索。
第七课国民革命与抗日战争- 内容提要:回顾国民革命运动和抗日战争的历史,强调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第八课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 内容提要:描述解放战争的过程,以及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第九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曲折- 内容提要: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经验教训,分析探索与曲折的原因。
第十课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内容提要:阐述改革开放的政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第十一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内容提要:介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全球影响力。
第四单元世界古代史第十二课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 内容提要:概述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的历史,分析其文明特点。
第十三课古代希腊、罗马- 内容提要:讲述古希腊、罗马的历史,突出其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
第十四课古代阿拉伯、印度、东亚国家- 内容提要:介绍古代阿拉伯、印度、东亚国家的历史,展示其文化成就。
第五单元世界近现代史第十五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内容提要: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全套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清晰打印版)
![全套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清晰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91efebaf45b307e97197c1.png)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 1 课“百家争鸣”和儒
家思想的形成
第 2 课“罢黜百家 独尊
儒术”
第 3 课宋明理学
第 4 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
家思想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
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 5 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的起源
第 6 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
革
第 7 课启蒙运动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
庆历新政 第 2 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
要内容 第 3 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
史作用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
改革 第 1 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
八国联军侵华
第 13 课辛亥革命
第 14 课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崛起
第 15 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 16 课抗日战争
第 17 课解放战争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 18 课马克思主义的诞
生
第 19 课俄国十月革命的
胜利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 20 课新中国的民主政
治建设
第 21 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来自第 22 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
外关系
第 23 课新中国初期的外
交
第 24 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
高中历史
思维导图
快乐学习,一目了然
全套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清晰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目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08bd1e1c0740be1e650e9adf.png)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课堂活动: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时间 地区 开放类别 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经济特区 1984年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开放城市 1985年 5个沿海区域 成片开放区 1988年 海南 经济特区 1988年 大连、秦皇岛等14城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0年 上海浦东 城市新区 1992年-1993年 沈阳、重庆等18城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0年-2002年 合肥、郑州等17城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为什么90年代初要开发开放浦东?
坚定对外开放政策
作为中国最大经济城市的上海,在 80年代却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 1.坚定对外开放政策; (1989年)一些人担心私营企业的膨胀发展最终将造成社会主义 经济增长不仅远不及苏、浙、粤等沿海各省,甚至有几年的增长率仅 中国的“变色”,那些针对改革政策的质疑从四面八方传来。 2.振兴上海经济; 20世纪 为全国平均增长率的二分之一。…… 80年代,我国周边国家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与地区也加大了开放与引资步伐:1983年,韩国宣布要把济州岛建成 3.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第二香港”; 1987年,日本在那霸港开辟自由贸易区等。周边国家 的开放,基本上都与我国处于同一层次,这就意味着在吸收国际资本 为什么 80年代初没有开发开放浦东? 和产业转移上存在着激烈竞争。 ——袁恩桢:《邓小平与浦东开发》 防范对外开放失败的风险 。
邓小平、叶剑英等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为什么在深珠汕厦建立经济特区?
① 毗邻港澳,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 ② 沿海地区,海陆交通十分便利; ③ 著名侨乡,具有地缘优势。
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 资金来源、多元所有制、 市场调节、税收优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二次工业革命》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二次工业革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380c7f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1.png)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课件
课堂导入
世界第一辆汽车
世界第一辆四轮汽车
课堂导入
电灯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课堂导入
这些图片大家并不陌生,这些交通工具与照明电灯与现在现代化的设备 相比较确实比较简陋,但是正是这些产品的问世,宣告了人类历史上又一次 革命时代的到来。
那么这一次革命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工 业革命。
“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世界市场的发展
➢ 特点: ➢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第
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
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
世界市场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相 同和不同之处?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 次,工业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世界市场的发展
相同: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 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 了 制、垄断制。
推进新课
世界市场的发展
➢ 不同: ➢ 前者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电动机和内
世界市场的发展
➢ 以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电力与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讯等伟大的发明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 个更光明、更美好的新时期,也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 义把全世界都作为它的活动舞台,不间断地掠夺世界各地区,到19世 纪末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终于把世界瓜分完毕,世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 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而最终建立起来。
电子教材-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可编辑)
![电子教材-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5aeb615c964bcf84b9d57bef.png)
---------------------------------------------------------------最新资料推荐------------------------------------------------------ 电子教材-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可编辑)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手工业的发达和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构成宁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
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
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起过积极作用。
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明清时期为防止倭寇等的侵扰,几度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1/ 3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学习建议] ●采用列表的方法,从生产工具、耕作方法和农作物等方面,说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联系古代工商业发展的情况和重农抑商政策,认识古代经济政策对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运用地图,观察古代经济区域的分布特点,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第 1 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 1 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传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找到适合人们食用的谷物和药草;还创制了农具未耜,教人们种植谷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fa0c685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14.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1.1 农业的起源与古代农业的发展1.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3 商业的兴盛与古代城市的发展1.4 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5 古代经济政策与管理制度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1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2.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3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的命运2.4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3.1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3.2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3.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建设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4.2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4.3 大众传媒的发展4.4 社会的风俗与礼仪第五单元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5.1 新航路的开辟5.2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5.3 两次工业革命5.4 世界市场的形成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6.1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6.2 罗斯福新政6.3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7.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7.2 新经济政策7.3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7.4 农业集体化7.5 苏联模式的形成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8.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8.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8.3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8.4 经济区域集团化8.5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请注意,上述目录基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的一般内容而编制,但具体内容与细节可能会因版本更新或其他因素而有所变动。
建议参考实际使用的教材版本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https://img.taocdn.com/s3/m/2194df2aa5e9856a561260bd.png)
丝织展室
华 贵 之 丝
西汉“素纱襌(dān)衣”
东汉的罗
东汉丝绸袜子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汉代绢地刺 绣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一)种类 民 间 手 工 业
农户的家庭副业
家庭手工业
家庭消费、纳税、少量出售
私人经营的作坊或工场
民营手工业 产品出售,供民间消费
(二)发展过程
发展 春秋战国和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元朝 明朝中后期出现,清 朝继续发展
透雕兽首贺巩斧
翼虎纹剑
银斑纹戈
马形刀
秦朝铜车马
汉朝青铜器
东汉:“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已被中国国家 旅游局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技术
冶铜 技术
冶 铁 技 术 炼钢 技术
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晚期:掌握 商周时代:繁荣
西周时期:已有铁器 战国:铁农具推广 两汉:高炉炼铁 东汉: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两汉:炒钢技术 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青釉四系瓷罐
青瓷双系壶
北 齐 白 釉 四 系 罐
此罐胎料含铁量极低,釉色乳白中泛青, 是早期白瓷脱胎于青瓷的表征。
白瓷的烧制,是逐步降低胎釉中的含铁 量实现的,它是制瓷技术的重大进步。
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唐代越窑青瓷莲花碗
白瓷凤首瓶 (唐)
宋朝制瓷技艺大放异彩,出现了五大名窑
北宋 钧窑月白釉碗 (“钧红”) 宋 宋 宋 定 代 窑 八 汝 方 窑 四 天 宋 系 蓝钧窑玫瑰紫釉尊 瓶 釉 (“钧紫”) 长 颈 镶 乾隆御提诗(金字) 金 瓶
遭受摧残
恢复和发展 继续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 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c61efedf7375a417876f8f1f.png)
筒车
高转筒车
明 清 风 力 水 车
三、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历史时 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
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奴隶社会 奴隶主贵族 井田制
(商周) 土地所有制
封建社会
(春秋战 国以来)
封建土地所 君主土地私有制
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
农民土地私有制(附庸)
翻车→风力水车
改良培育作物
芍陂、都江堰、坎井儿 引进高产作物
工具 革新
水利 灌溉
耕作 技术
作物 改良
骨器木器→铁器 耦犁→曲辕犁
代田法、耕耙耱 稻麦轮作、施肥
古代农民的状况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首》唐·李绅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 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 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 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论贵粟疏》汉·晁错
小农经济的评价
(1)积极性:①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推动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③是封建王朝主要财政来源,是古代中国文明成就的 基础。
(2)局限性:
①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差,易破产。 ②规模小,难以扩大生产,不利于技术的进步。 ③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最新2023年版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最新2023年版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c27ba80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1.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最新2023年版目录本教材是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最新版本,旨在提供给高中学生系统研究和了解中国历史。
以下是该教材的目录:第一册:古代史- 第一章:远古史- 1.1 人类的起源- 1.2 新石器时代- 1.3 奴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崩溃与封建社会的兴起- 2.1 奴隶社会的危机与崩溃- 2.2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2.3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 第三章:封建社会的巅峰与挑战- 3.1 封建社会的巅峰与繁荣- 3.2 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与文化繁荣- 3.3 封建社会的崩溃与新兴社会的兴起第二册:近代史- 第四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 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与思潮- 4.2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与西方列强的侵略- 4.3 近代中国的政治改革与社会变革- 第五章: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与变革- 5.1 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兴起- 5.2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 5.3 中国的成立与革命斗争- 第六章:中国近代史的抗争与崛起- 6.1 抗日战争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6.2 中国的领导与人民革命- 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第三册:现代史- 第七章: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 7.1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道路与理论创新- 7.2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 7.3 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制度与社会进步-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 8.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与发展道路- 8.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建设- 8.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与改革发展- 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与宝贵经验- 9.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与国家繁荣- 9.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繁荣与人民生活改善- 9.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地位与全球影响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最新2023年版的目录。
本教材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演变与发展,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让学生对中国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共53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共5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0dcd1f177232f60dccca153.png)
5、耕作方式:个体小农经济
(1)出现原因: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提高了生产力,奴隶大量逃亡, 私田广泛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2)特点: 一家一户 男耕女织 精耕细作 自给自足 十分脆弱
(3)地位: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奠定封建 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
战国铁农具
战国双镰范和铁镰
汉朝的犁和犁壁
西汉梯形锄 西汉镂孔锄
西汉尖菱形锄
耧车(汉代)
耦犁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唐朝 曲辕犁
长直辕犁
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 回转,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 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 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这是唐朝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 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它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
坎儿井示意图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 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 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 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 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 形。
翻车
翻车,又叫龙骨水车,用木制成,可用 脚踏或手摇。它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 行灌溉,也可以排涝。
筒车
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力水车( wind waterlift)是利用风车带动水车提水的一种 工具。
明清出现风力水车的记载。风力水车的动力装置是风帆,有 风就转且可经常工作。清代长芦利用风力水车提取海水制盐, 一具风帆可带动两部水车。
课堂练习
• 1、中国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
• A 三千年左右
骨耜
最新出版的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
![最新出版的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3e45b18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6.png)
最新出版的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
目录
本文档为最新出版的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目录,以下是目录内容:
第一章:古代史
1. 古代史的研究方法与历史意识
2. 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
3. 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4. 古代国家的兴起与发展
5. 古代帝国的形成与变迁
第二章:近代史
1. 近代史的研究方法与历史意识
2. 近代科技与文化的变革
3. 近代社会与政治的变革
4. 近代国际关系与战争
5. 近代民族解放运动与国家独立
第三章:现代史
1. 现代史的研究方法与历史意识
2. 现代工业与经济的发展
3. 现代政治与社会的变革
4. 现代国际关系与全球化
5. 现代文化与思想的变革
第四章:当代史
1. 当代史的研究方法与历史意识
2. 当代科技与信息化的发展
3. 当代社会与文化的变革
4. 当代国际关系与全球化
5. 当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目录内容。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和当代史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学生全面了解历史发展的知识和方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最新2023年版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最新2023年版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6bb857a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a.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最新2023年版目
录
本文档为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最新2023年版的目录。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简要介绍和主要内容概述。
第一单元:古代史纲要
本单元主要介绍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以及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内容包括:
- 中国古代历史的时代划分和基本术语
-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 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和政治形态
- 中国古代经济和科技的成就
第二单元:近代史纲要
本单元主要介绍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社会变革,以及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内容包括:
- 近代世界历史的背景和特点
- 中国近代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 中国近代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 中国近代文化的变革和影响
第三单元:现代史纲要
本单元主要介绍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国际关系,以及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
内容包括:
-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 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和建国初期的国内外形势
-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 当代中国的发展和挑战
第四单元:世界史纲要
本单元主要介绍世界史的重要事件和全球化的影响,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特点。
内容包括:
- 世界历史的主要时期和影响因素
- 不同文明和国家的兴衰和交往
- 当代世界的全球化和多元化
- 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趋势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最新2023年版的目录概述。
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
人教版高中必修2历史-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上课用PPT)
![人教版高中必修2历史-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上课用PPT)](https://img.taocdn.com/s3/m/8a5aee81f705cc175427090c.png)
②生产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材料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③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
材料二:《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 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主要线索
1.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 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一、早期的农业生产
南稻北粟
半这坡是遗在址河姆渡遗址发现的 已经炭化了的稻谷。它说 明河姆渡人已经学会种植 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种植水稻河的姆国渡家遗。址
2、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约七八千年前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简单协作,集体劳动
生活方式:经常迁徙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什么?
材料一: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 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耕作,神而化之,故谓之神农也。
“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 然后向世界各国扩散。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成,至今 还在进程之中。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发展概况 特点影响
一、早期的农业生产
——原始农业的起源与特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3b475e6c4afe04a1b071de89.png)
2020/3/13
二、新经济政策 ——面对现实的实验
1、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显,经济和政治危机严重 2、标志:1921年俄共(布)“十大” 《关于》决议 3、内容:(见表)
2020/3/13
回归书本:
新经济政策 “新”在何
处?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④农轻重比例失调,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人民生 活2水020/3平/13 提高缓慢。(P96历史纵横)
4、评价:
斯大林模式
①开辟了新模式,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 (1)积极
②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2)弊端:
①工农业发展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②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
2020/3/13
应怎样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材料一: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 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 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 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 时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 词。苏联“一五”计划之后, 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 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 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 请移居苏联。 ①开辟了一种新的经济体制和工业化模式。(即
A.十月革命 C.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20/3/13
2020/3/13
2020/3/13
本课小结: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实验
体 制 的 建 立
社 会 主 义 经 济
一、战战时时共产主义政策
——追随理想的实验
二、新新经济政策
——面对现实的实验
三、斯大林模模式式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最新目录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最新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20c1118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e.png)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最新目录引言
本目录为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2023年最新版本。
本目录详细介绍了高中历史课程的结构和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目录
第一册
1. 中国古代史(上)
1.1 史前时期
1.2 夏、商、西周
1.3 春秋战国
2. 中国古代史(下)
2.1 秦汉
2.2 三国两晋南北朝
2.3 隋唐
3. 中国近现代史(上)
3.1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3.2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4. 中国近现代史(下)
4.1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
4.2 改革开放至今
第二册
1. 世界古代史
1.1 古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1.2 印度、波斯、阿拉伯
2. 世界近现代史
2.1 欧洲的宗教改革、启蒙运动2.2 美国的独立战争、南北战争2.3 日本的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3. 世界现代史
3.1 第一次世界大战
3.2 第二次世界大战
3.3 冷战及其影响
4. 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4.1 第三次科技革命
4.2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合作第三册
1. 历史文化常识
1.1 中国古代文化
1.2 中国近现代文化
1.3 世界文化概况
2. 历史学科方法
2.1 史料的搜集与运用
2.2 历史研究方法
2.3 历史学科前沿动态
结语
本目录详细介绍了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全部内容,希望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的学习参考。
在学习过程中,请结合教材和教辅资料,全面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3722278cc77da26924c5b01c.png)
三、工业革命的特点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又叫产业革命。18世纪中期由英国开 始的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 业的过程,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 关系的革命;它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初步形成。18世纪末19世纪初扩展到欧 洲大陆、北美和日本。
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呢?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条件 (1)资本:殖民贸易和掠夺,圈地运动 可能性 (2)劳动力: 圈地运动 (3)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 (4)资源: 本国煤铁、殖民地提供原料 (5)市场:海外市场的扩大 (根本、必要性)
英国经济学家曾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 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 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 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 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 ——《共产党宣言》 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2)请以中国为例,加以说明。
破 坏 性
政治: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沦为两半社会 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成为它的经济附庸。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 建 有利于近代化
设 性
外交: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经济: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工业产生 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 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 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它是用来摧毁一切 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 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他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 一个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https://img.taocdn.com/s3/m/0ce648ca89eb172ded63b7df.png)
翻车
稻麦轮 作一年 两熟 水力 风力 高转 水车 筒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董永和七仙 女所向往的生活 是什么样的?这 段戏词反映了小 农经济有什么特 点?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及其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
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配。因此他们具有生产积极性。 小农经营规模很小,迫使他们在自己有限的土 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 的发展。
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在繁重的封建赋税、徭役
之下以及在自然灾害面前,时刻面临贫困、破产的
威胁。
课后思考: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 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精耕细作,劳力投入大;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中国 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阅读思考: 概括指出古代农业生产 工具发展进步的主要表现。
(1)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春秋战国
铁制农具
牛耕
西汉中期
二牛抬杠的牛耕画像石
隋唐
曲辕犁
(2)耕作技术的进步:
垄作法(春秋战国) 代田法(西汉) 耕耙耱技术(魏晋南北朝)
阅读课本,说说商周时期农 业取得怎样的发展进步?
①工具:
②耕作技术:
③作物种类:
①工具:
耒耜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②耕作技术
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 料,治虫灭害。 这样,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土地的利用率大大 提高。
③作物种类: 五谷
稻
黍
稷
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二、“重农抑商”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开辟新航路
一、东方的诱惑
二、新航路的开辟
三、走向会合的世界
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海上马车夫”
二、“日不落帝国”
三、世界市场的拓展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二、从工场到工厂
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二、洋务运动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二、短暂的春天
三、曲折的发展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二、探索与失误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经济体制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铁路与公路
二、水运与航空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三、互联网的兴起
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
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一、临危受命
二、实施“新政”
三、摆脱危机困境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建立“福利国家”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
三、“斯大林模式”
第21课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布雷顿森林会议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一、欧洲联盟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