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生鲜冷冻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产品质量和新鲜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代人饮食倾向于快速化、多样化、绿色化,保鲜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热点。

人们不但要求食品种类丰富多样,配送及时迅速,还要求食品质量新鲜、安全、无污染。

为了提高食品行业的竞争力,保证食品高度新鲜、营养和安全,满足顾客的需求,食品冷链物流应运而生。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共同构成了农业再生产的有机链条,任何一个环节缺失或不畅势必影响农业的健康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产品全面短缺的时代已经结束,并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过剩,而农产品流通不畅日益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迫在眉睫。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加入、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加快建立,以及粮棉等重要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深化改革,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和贸易自由化程度得以快速提高,对现代农产品物流产生了内在的需要,如何加快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新热点。

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自20世纪30年代兴起,经过70余年的发展历程,迄今已经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储藏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

我国作为农产品生产大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 5%、15%、23 %,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 %~30%、12 %、15 % 。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全国现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吨,冻结物冷藏量74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0000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

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的广泛推广,推动了水
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

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

然而,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的不足。

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由于冷链的问题造成约有 1 200 万吨水果和 113 亿吨蔬菜的浪费,总价值在 100 亿美元左右,其数量足以满足数亿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

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

国务院在近几年下发的中央1号文件中反复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

一些冷链物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先后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2010年6月,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正式印发,更是将农产品冷链物流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1.2 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方法、内容、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方法及内容
本文针对上述现状,以系统理论、循环经济的观点借鉴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和他人实践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

在具体的研究撰写过程中,还运用了归纳演绎、对比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综合分析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内容共有三个部分,其中包括7个章节。

第一部分包括一二两章的引言和理论研究概况,即简述研究的背景、方法、目的和意义;介绍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本理论研究现状、不足之处和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包括三至五章:对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概述与剖析,同时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全方位、多层次比较分析,为发现与解决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提供依据。

第三部分包括六至七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成功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与探讨。

1.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众所周知,农产品商品关乎国计民生,其质量的高低和流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心凝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

那么如何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切实保证生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而本文研究之所以选择农产品冷链物流,也正是因为它具有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

从宏观上说,在我国由于完整独立的农产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农产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目前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

另有数据显示,我国果品种植面积已占世界果品种植面积的18%,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蔬菜种植面积占世界蔬菜种植面积的35%,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

但是,由于我国果蔬采收和流通设施落后,造成果蔬采后腐损严重,物流成本高。

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从微观上说,农产品冷链涉及到千家万户,十几亿人民的身体健康,通过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给人民的生活水平带来提高。

尽管近年来冷链物流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冷链物流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是,大部分的学术研究集中在对我国目前冷链物流发展的状况的研究上面,缺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比较。

因此,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程度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总结出我国在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能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2 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理论研究
2.1 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理论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逐渐展开,目前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对冷链物流的基本理论和现状问题的分析。

孙明燕等(2007)在《冷链定义浅析》一文中针对国内学者提出的冷链定义做出了比较分析,分析了定义提出的背景和内涵,理清了冷链定义间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对欧洲、日本和美国的冷链定义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冷链定义。

张月华(2008)在((HACCP监测下的鲜活品冷链物流的技术创新》一文中对鲜活食品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原理进行了阐述,对相关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及阐述了其实用性。

张瑞夫等(2008)在《基于温度的冷链物流系统研究》一文中对温度在冷链物流中的作用和绩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温度的对冷链物流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方法。

范梅华(2008)《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和对策》,分析了我国与国外冷链物流发展情况并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对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的建议。

付建华等(2008),葛烨、杨红(2008)分别在《我国果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及对策》及《新疆兵团大宗林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分析》中针对果品的冷链物流现状进行了分析。

吴稼乐等(2008)在《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就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定义、特点和目前我国实施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作了阐述,建议加快形成冷链物流龙头企业等六项机制。

2.2 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理论的研究现状
在欧洲,欧盟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冷链定义。

欧盟组织发起了由欧洲多国参与的AAIR(Agriculture and Agro-Industrial Research,农业和农产品工业研究)项目。

该项目提出了冷链定义:冷链是指从原材料的供应,经过生产、加工或
屠宰,直到最终消费为止的一系列有温度控制的过程。

冷链是用来描述冷藏和冷冻食品的生产、配送、存储和零售这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操作的术语。

美国的冷链定义是在二战后物流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由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提出来的,它指出冷链定义为:“贯穿从农田到餐桌的连续过程中维持正确的温度,以阻止细菌的生长”,这个描述基本就接近农产品冷链物流。

日本是二战后从美国引进物流思想的同时引进冷链定义的,日本权威性很高的明镜国大辞典对冷链的定义为“通过采用冷冻、冷藏、低温贮藏等方法,使鲜活食品、原料保持新鲜状态由生产者流通至消费者的系统”。

冷链物流定义提出后,欧洲、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冷链的研究逐步趋于成熟,并且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食品冷链体系。

近年来,美国等国家开始更多地研究冷链物流的标准化问题。

Tom Kozenski和Jeff Behn在“WMS Systems Heat Up the Cold Chain”一文中分析了仓库管理系统在冷链物流中的作用。

Neil Shister在“Managing The Global Cold Chain”一文中指出了管理和技术在冷链运输中的重要性。

William J Hudson在“Global Alliance Strengthens the Cold Chain Links”一文中强调了冷链协会在冷链系统建设中的重要性;
Carol Casper在“Safety Stars With Temperature Control”一文中指出了温度控制在冷链运输中关键作用。

Hallie Forcinio和Christopher Wright在“Cold Chain Concerns”一文中指出了冷链运输不仅可以使被运送的物品保持在恒定的温度状态下,并且冷链运输可以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

3 比较研究法的概念及种类
目前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主要指美国、日本以及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相比,还处于一个相对欠发达的地位。

如何通过有效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一直是学术界和企业实践中关注的重点。

关于国内外农
产品冷链物流的对比研究的文献也有不少,但是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上,并没有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等因素下并不能直接将国内外的相应要素进行直接比较,这种“比较研究”其实只是进行简单的比较,往往难以进行真正的借鉴。

比较研究法在科学研究中广泛运用而且具有极高的价值,《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辞典》解释说:比较研究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

比较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教育之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

对此,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
1.同一和差异是在各种事物之间普通存在的一种客观联系,这种同一与差异是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

2.比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比较哪一些对象以及比较对象的哪些方面都是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而决定的。

3.比较的对象可以是两个或多个国家或地区,也可以是同一国内的不同地区。

4.比较的过程追求“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即要发现表面上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或表面上似乎有明显差别的事物在本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5.比较不可能十全十美。

比较研究总是有选择地对某些事物的某些方面或一个方面进行考察,而暂时有条件地撇开其他方面。

本文根据比较研究的特点,应用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来定量地描述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差异背后所反映的相应因素进行分析,借鉴和提出相应政策。

4 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比较
4.1 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状况比较
4.1.1 冷链物流的设施设备因素比较
易腐物品冷链物流的流通非常关键,目前我国食品冷藏运输率约为10 % ,而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则达到 80 %~90 % ,究其原因,还是我国冷藏设备不完善。

在冷藏公路运输方面,欧洲各国汽车冷藏运量占比为60%—80%,我国仅为20%(方听,2004)。

截至2008年,中国保温车辆约有4万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左右。

中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而美国为O.8%—1%,英国为2 5%—2 8%,德国等发达国家均为2%—3%,如下图4-1所示。

图4-1 国内外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图
在铁路冷藏车辆方面,规范的保鲜冷藏车厢缺乏,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

铁路冷藏车的60%以上为加冰冷藏车,修理费用高,使用率低,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停止生产、使用这种车辆,但在我国仍然是冷藏运输的主车型。

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
中国
日本
美国
国内外冷藏保温车数量
比较
图4-2 国内外冷藏保温车数量比例图
在冷库建设方面,上海开始建设中国最大的冷库、青岛开始建设我国最大的单体冷库、郑州已规划经济开发区内的冷链物流园区。

但是,这些冷库仍处于建设阶段,实际冷库保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

根据中国制冷协会统计资料,2006年我国冷藏库容量约为880万吨,折成库容积约为3800万立方米,而美国2003年库容积就达到8848万立方米(吴敏,2008)。

目前我国很多冷库冷藏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易腐食品的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

自80年代以来,我国投资数亿元人民币先后修建了100多座气调贮藏库,并从国外引进了一批较先进的加工生产线,但由于利用率不高,效益较差。

目前我国易腐食品的物流费用占到总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徐庆磊,2000)。

4.1.2冷链物流的市场化程度比较
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实质上就是第三方参与冷链物流的程度,在我国,大部分生鲜冷产品都是通过生产商自己运输或者销售商直接运输,较少有三方物流的参与。

据第五次中国物流供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11 %为供货方,62 %由企业自己执行,第三方物流比例为 27 %。

而在冷链物流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就更少了。

国外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了,如美国几乎所有的易腐物品行业都将冷链物流这一行业外包给一些有实力的冷链物流公司,这样使得市场更加专业化,同时也节省了冷链物品流通的成本,有利于促进易腐物品的流通保值与安全。

4.2 国内外冷链物流流通率比较
冷链物流的流通包含了流通农产品的比例、运输能力、运输率等要素。

由于起步晚、科技水平落后等原因,我国冷链物流流通体系尚不成熟,还存在诸多问题,我国在冷链物流流通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流通率对比具体见表4-1。

表4-1 国内外冷链物流情况对比表
4.3 国内外蔬果冷链水平比较
由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特征决定的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

总体来讲,我国未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还处于传统物流状态,各个功能环节相互独立,运行状况较差。

下面通过与国外先进国家状况的对比来透析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见表
4-2和表4-3。

表4-2 果蔬农产品产量对比 单位:万吨
表4-2主要描述我国果蔬产量情况。

可以看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果蔬产业迅速发展,蔬菜产量已接近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水果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15%。

蔬菜、水果已成为继粮食之后我国种植业中的第二和第三大产业,目前,我国蔬菜、水果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表4-3 果蔬农产品冷链水平对比
表4-3表明,虽然我国果蔬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果蔬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

4.4 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层次分析法比较模型
层次分析法是系统工程学中对非定量对象做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方法,是一种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复杂问题分成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通过比较因素的重要程度构造判断矩阵,利用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确定下层元素对上层元素的贡献程度,从上到下逐层计算得到基本元素对总体目标的重要排序结果。

层次分析法不仅适用于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信息的情况,还允许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运用经验、洞察力和直觉。

其最大得优点是提出了层次本身,能够定量分析和比较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明确问题。

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比较分析,主要考虑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冷库建设、农产品加工、第三方物流水平、蔬果运量、冷链流通率、冷藏运输率几个因素进行比较,对比中外农产品冷链发展的差异。

(2)建立层次结构。

将问题险种所含的因素进行分组,把每一组作为一个层次,按照目标层、若干中间层以及措施层的形式排列。

(3)构造判断矩阵。

在本文中,作者根据专家评分法平衡后给出各个指标的权重。

(4)层次单序列。

层次单排序的主要任务是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的问题,即对于判断矩阵,计算满足下列公式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W BW max λ= (4-1) 上述公式中,
m ax λ为B 的最大特征根,W 为对应于m ax λ的正规化特征向量,W 的分量i W 就是对应元素单排序的权重值。

(5)层次总排序。

利用同一层次中所有层次单序列的结果,计算针对上一层次而言的本层次所有元素的重要性权重值。

(6)一致性检验。

分别需要计算下列指标:
j
j j CI a ∑==m 1
CI (4-2)
j
m j j RI a RI ∑==1 (4-3)
RI CI CR ÷= (4-4)
当CR<0.10时,则认为层次总排序的计算结果具有令人一直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需要对本层次的各判断矩阵进行调整,从而使层次总排序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

4.5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综合比较
以上分别从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状况,国内外冷链物流情况,国内外蔬果冷链水平,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四个方面,对于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各方面进行了纵向比较,另外还需要综合这四个比较方面中的关键对比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状况进行纵向对比。

(1)建立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对比层次分析法模型。

综合这四个横向比较方面中的关键对比因素以及国内外的实际发展状况,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对比的评价因素和评价标准列举如下图4-3所示。

图4-3 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对比层次结构图
(2)根据对比的评价因素和评价标准,可以做出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对比的三级指标模型。

表4-4 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对比的指标模型
(3)针对选址目标的判断矩阵。

对于选址目标而言,冷藏设备(F1)、市场化程度(F2)、运输能力(F3)三个指标判断矩阵如下所示:
⎥⎥⎥⎦⎤⎢⎢⎢⎣⎡=111111111B 以上判断矩阵可用线性代数的矩阵运算模型求解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得到的特征向量即权重系数,运用CR 、CI 和RI 指标对得到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看权重分配是否合理,当判断B 的CR<0.1或者K=n ,且CI =0时,认为B 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即权重分配合理。

运用线性代数矩阵运算模型计算特征值和权重,对于判断矩阵BS51,最大特征值为λmax=3,特征向量为K51=(1/3 1/3 1/3)T ,CR =0<0.1,因此,此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求出的权系数恰当。

同理,判断矩阵BS52的权重系数为K52=(0.75 0.25)T ,BF1的权重系数为KF1=(0.25 0.25 0.25 0.25)T ,BF4的权重系数为KF4=(0.45 0.083 0.277)T ,BF5的权重系数为KF5=(0.283 0.095 0.119 0.503),权重系数均恰当。

(4)构造第一层(目标层)的判断矩阵。

针对国内和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不同情况,其各个因素的评分可采用因素评分法,如下表:
表4-5 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对比的因素评分
根据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对比的因素评分和权重,可得单因素评价矩阵,判断矩阵BF3的权重系数为KF3=(0.283 0.095 0.119 0.503),因此,可得公共设施的二级综合评价为 BF3=[81.555 85.345 76.445 73.615];一级指标的权重即特征向量为K=(0.076 0.139 0.506 0.139 0.139),由RF3和其他一级指标,可得一级综合评价单因素矩阵,因此,B=[81.345 75.821]。

依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将两个对比地区的综合得分进行对比,国外发达国家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综合发展水平上高于我国,具体而言,在冷链物流设施与设备、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和冷链物流运输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5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流通损耗大,成本高:我国农产品在流通过程的生产、运输、贮藏、配送及零售和消费几个环节中的耗损率为25%~30% ,果蔬的年耗损量竟高达上亿吨。

以蔬菜为例,我国蔬菜流通以毛菜为主,每 100t毛菜损耗 20t,全部农产品的物流耗损量更是无法想象。

(2)缺乏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我国虽已组织制定了农业国家标准 300多项、农业行业标准900多项、农业地方标准1500多项,却没有任何一项标准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进行规范。

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操作及管理亟需强制与规范化。

(3)农产品冷藏物流配套设备较为陈旧:冷藏运输方面。

目前我国在冷链中用于运输的专门车辆很大部分来自于海运报废或即将淘汰的海运冷藏集装箱,专业化的冷冻冷藏车数量严重不足。

冷库建设方面。

我国目前冷库总容量700多万立方米,相比市场需求而言缺口仍然较大,而且各类冷库的结构并不合理,大型冷库项目较多,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相对较少;肉类冷库建设较多,果蔬冷库建设还比较落后;城市销售市场冷库发展较快,产地加工冷库建设比较缓慢。

(4)冷链技术人才不足、管理落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也缺乏对我国本土物流理论与实际的研究,在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缺乏理论的引导和实践的教学。

因而,大多数物流人员不能达到冷链物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6 我国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会对农户、经销商、批发市场和消费者带来不同的成本和收益,对成本和收益进行细致的分析有助于理清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思路,即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我国农产品供需现状和流通过程现状,逐步推进冷链物流的建设;把握市场需求,遵循市场规律,选择合适的冷链建设模式;保护市场弱势群体的利益,扶植有能力的流通企业;发挥冷链物流的优势,实现各主体的共赢。

(1)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和信息建设
鉴于我国目前冷链物流的设备和手段还比较落后,冷链设施更新速度慢,冷藏技术水平低,因此,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推进冷藏设备的完善和提高,加快技术的引进和革新。

在硬件设备上,要配备使用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大规模改造和更新现有的设备,充分的利用设施,降低成本。

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机冷式冷藏集装箱,促进了冷藏运输的发展。

针对当前国际冷链物流发展趋势,我国应着力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藏车,以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还要注重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以满足不同路径的货运需要。

对于低温冷库的建设,应根据冷藏产品对温度和湿度的不同要求,分类分期进行更新和改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