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对应习惯】小学生学习习惯第9 条:课外阅读的习惯【习惯要求】

1. 喜欢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读书的习惯;

2. 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批注、写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最让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的就是学生的习作问题。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在表达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难以逾越的鸿沟,正所谓“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就是这一情况的真实写照。这一学年,我从事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学生们的写作,同样使我焦头烂额,总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素材匮乏,表达具备三大特点——假、俗、空;或者写作素材与日常生活缺乏联系,写作没有内心的体验,处于被动表达状态,缺乏内心表达的需要。 2.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因缺乏生活之水的灌溉,致使写作思路狭窄,语言苍白无力,失却童真童趣。怎样才能释放孩子的心灵,解放孩子的思维,张扬孩子的个性呢?我向一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这位老师说:“阅读是输入,习作是输出,没有大量的输入,怎么会有高质量的输出呢?”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决定从学生的阅读入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成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把学生的课外阅读摆到了重要的位置。如果仅靠课堂上四十分钟的训练,那只能是杯水车薪,所以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又如何呢?对此,我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全班学生里,家里藏书达到20 本以上占百分之四十,平时有课外阅读习惯的人仅占百分之八,这组调查数据反映出个两个问题:部分家长对语文学习的认识不到位,仅仅局限于课本;大部分同学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引领学生走进

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广阔空间里收获多多呢?在过去半年的实践和研究中,我巧花心思,多措并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班级中的学生对课外阅读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能运用一些合理的方法进行阅读,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地提升。

【实施策略】

(一)创设家庭阅读氛围一一亲子阅读

孩子的全面发展需要一对翅膀,一是学校教育,一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我决定将家庭教育作为课外阅读的“主阵地”。利用家长会或电话联系等方式,向家长大力宣传亲子阅读的好处,并设计亲子阅读卡,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组织家长写亲子阅读的心得体会,用理论武装家长头脑,为我实现“课外阅读促成长”,找好“同盟军”。

附:小脚丫亲子阅读卡

(二)上好“阅读欣赏课”,激发读的兴趣

我将每周四下午的两节语文课确定为“阅读欣赏课”。起初,我选择一些精美的文章,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品评、欣赏,让学生学会欣赏文章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欣赏课上一一登台向大家介绍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并评选出上台演讲最好的一位为下周“阅读欣赏课”的主持人。通过介绍,大家知道了自己许多没有读过的书,交流了读书经验,还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及胆量。然后,我还提出了“好书交换读”,不仅

激发了每一个同学读书的兴趣,实现了资源共享,并且培养了学生爱护书籍、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三)认真阅读《主题阅读丛书》与语文课本配套的《主题丛书》上的内容,和课文所学内容紧密结合,是对课内知识的延伸和扩展,许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读5-8 篇,不仅要读流利,好的片段还要背诵。并通过开展朗读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进行督促和激励,让学生逐步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在学校举行的“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活动中,我班有 6 名同学获得一等奖,3 名同学获得二等奖。

(四)实施“三个一”工程

1.每周一诗古诗是祖国文化的精髓。小学生记忆力强,经常背诵古诗,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古文化,丰富语言积累,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每周一诗就是要求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为了搞好这一学习活动,我在班级黑板报设立古诗园地,坚持每周更换古诗内容。

2.每周(月)一书

“一朵花之于花园,一滴水之于大海” ,这是叶圣陶老先生对语文教材与课外阅读所打的生动比喻。每周(月)一书是针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阅读量的具体落实办法,从中年级到高年级要求学生尽量阅读成本的书。我先根据《朝阳读书计划》推荐目录,帮助学生选择落实读书内容,要读好书,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鼓励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摘抄好的段落。

3. 每月一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学习了许多知识,指导学生动脑、动手,分版块,分内容,有主题的将最感兴趣的信息办成一份手抄报,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判断、创新的能力。手抄报倡导个性化,可以体现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如版面设计、装饰、内容摘抄等力求做到“新、奇、美”为了不给学生增加负担,一月办一张报,评选出优秀作品,在班内展评,或张贴到班级文化墙上。

(五)佳句赏析,享受读书乐趣一一做“摘记卡”

摘抄,不仅是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欣赏能力,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的过程,而且是学生主动汲取文中精华、营养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发

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为了激励学生勤做“摘记卡”,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让学生主动地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我们定期举行“最佳摘抄”的评选。为了赢得“最佳摘抄”这一荣誉,孩子们在动手摘抄的过程中,不断地对自己的摘抄本进行设计、制作、装饰、修改,在这样一个反复审美的过程中,孩子的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能力必定得到极大的提高。有的同学的摘抄制作得如同一张小报,在布局结构、色泽搭配上着实费了一番心思,再配上了漂亮的花边,美轮美奂。最后将他们的作品在教室里一一展出,让他们相互欣赏、相互点评,取长补短

【活动成效及注意问题】

(一)活动成效

经过该项研究,我班同学已经把“阅读”作为课余生活的首选。课下随处可见同学们快乐阅读的身影,周末去图书馆借书读书代替了上网看电视。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孩子们的习作内容不再苍白,写作素材丰富了,也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了。家长们给我打电话都说:“刘老师,现在孩子们写完作业后,最喜欢的做的事就是读书了!”“刘老师,最近孩子经常要求我给他买书,上周刚买了新书,这周又要买,买的书他读了吗?我很怀疑,就和他聊聊书的内容,没想到,他说的头头是道!”……

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更多的了解世界,了解周围的人和事,开阔了孩子的视野,孩子们在长期的大量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妙,在体验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二)推广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亲子阅读过程中,我了解到孩子们与家长共读一本书的兴致高涨,

但部分家长受工作时间、学历水平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对亲子阅读的认识和兴趣不高或持久性不强,直接影响到孩子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所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及时掌握情况,与家长有效的沟通交流,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发展起家校携手的“统一战线”。

【案例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