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1)

合集下载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 资料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  资料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的内涵(一)政治内涵在西方的演变1、古希腊的政治内涵。

伦理政治观;关于城邦的学说;“公民”政治。

2、古罗马政治的内涵。

法律政治观;“共和国”政治。

3、中世纪政治的内涵。

神学政治观;封建制;宗教和教会在政治生活中出于主导地位。

4、现代政治的内涵。

权力政治观;以现代国家为中心,与现代私有制相适应;现代公共领域以私有制为基础而形成,经济生活对政治生活的驾驭和控制。

(二)政治内涵在中国的变迁1、古代政治的内涵(1)在中国古代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政治”,尤其没有古希腊意义上的政治,“政”与“治”分开始用,各有自己的含义。

(2)在中国古代,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是君主及其大臣们的统治和管理活动。

但是这种管理活动又不是一种纯粹的管理活动,而是上承天命而行的抚民和安民活动。

没有明显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分,政治生活与日常生活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3)中国古代的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充满道德色彩的行政活动。

2、现代政治的内涵(1)孙中山对政治的界定:“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

这一说法突出了政治的公共性和管理性。

(2)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是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的问题;(三)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政治内涵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主要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观。

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乃至马克思那里,政治都是一定经济基础、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政治是一定时期内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

当代的世界体系论和依附论学者在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2)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一般都是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观察政治,认为政治是市场缺陷的弥补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治活动本身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展开的一些列计算和运筹过程,政治关系被等同为一种交换关系。

政治学概论(1-7)章知识点

政治学概论(1-7)章知识点

大家好,我是叶老师。

大家工作都很忙吧,不过,再忙也一定要记得忙里偷闲地抓紧时间看书哦!下面的资料是我给大家归纳的政治学概论(1-7)章的知识点,应该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定要认真看认真记哦!有付出才有回报,别指望着不劳而获哦!希望你们每个人都好运!祝福你们的叶老师。

还有请尊重老师的劳动,本资料不要外传!政治学概论(1-7)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含义政治的最初含义是指古希腊的城邦,即城市国家。

(2012、2013单)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名著《政治学》里,认为政治主要指的是国家的活动。

(2010单)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统治。

古往今来对政治含义的解释主要分两种观点:(一)非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即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1、非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即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代表性的观点有5种:(09多)(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即伦理或道德政治观(2010名)。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近代德国的康德、黑格尔。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美国的拉斯韦尔、德国的韦伯。

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

在他的代表作《君主论》中指出,政治就是人与人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

(08、2010、2011单,09、2013多)(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09单)。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政治学概论——精选推荐

政治学概论——精选推荐

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国际政治:是国家、国际组织及其他政治行为主体,在参与国际社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将政治看做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解释:▲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所揭示的政治现象的范围:▲时间范围▲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国家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权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因此,政治学应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的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这就要求在研究中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阶级状况来揭示国家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研究各种国家形态更替和政权组织形式变化的规律;研究国家活动和职能及其得以实现的方式和手段;研究国家制定政策,处理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其它各种政治关系和问题的方式、方法。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与其相关科学交叉而产生的边缘学科: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交叉就出现新政治阶级学、政治心理学、政治社会学、政治人类学、政治文化学等边缘学科。

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自从人类创造出哲学以来,它就与政治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政治学概论》(行政僧管理)作业答案(1)

《政治学概论》(行政僧管理)作业答案(1)

《政治学概论》作业答案一、名词解释1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

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一样的: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学,官员政治等等。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

2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存在于社会结构关系中的一种资源,其基本构成要素是信任、规范和网络。

这些资源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进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社会的效率,使各种资源要素得到增值。

3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法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阿尔都塞首创的一个概念。

阿尔都塞认为,国家权力的实施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在两种国家机器中进行:强制性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前者包括政府、行政机构、警察、法庭和监狱等,通过暴力或强制方式发挥功能;后者包括宗教、教育、家庭、法律、政治、工会、传媒、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以意识形态方式发挥作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作用。

4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某个社会中的个人在政治互动中接受政治文化教化、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形成政治态度、完善政治人格的辩证过程,是政治体系的自我延续机制和功能运行机制。

5联邦制联邦制是由全国性政府和区域性政府根据宪法分享包括主权权力在内的国家权力行使权,并且不得单方面改变宪定权力分享格局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

6政党政党是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治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7政治系统论政治系统论是美国政治学家大卫•伊斯顿所设计的理论,通过简化现实来帮助我们理解政治,在政治系统中,所谓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存有关联。

政治系统的输入包括公众的需求和支持。

输出由政府的决定和行动组成,包括制订政策、通过法律、征税以及公共款项的分配。

转换过程的确切情形并不透明,也就是所谓的「黑箱」。

显然,这些输出又产生了反馈,转而影响下一轮的需求和支持。

伊斯顿的模型给予我们的主要启发,是政治系统趋向长期的平衡或政治稳定,其生存取决于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协调一致。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 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 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

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古往今来主要分两种观点:(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一)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上海自考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

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政治学概论(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完整版)第⼀章政治⽣活中的国家第⼀节国家与国家形成理论1、国家的含义与特征1.1 国家的含义“国家”在汉语中由“国”和“家”两个汉字组成。

最初, 两者是分开使⽤且有区别的, 如《尚书》中的“天⼦建国, 诸侯⽴家”,但由于“家国同构”的统治思想的需要, 这⾥“家”的理解已经超越⼀般意义上的家庭, 上升为各诸侯国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 这实际上为“国”、“家”并提奠定了基础。

所以, 中国古代许多典籍中还有“国”、“家”合在⼀起的说法, 如《荀⼦》中的“国家⽆礼则不宁”。

但有⼀点需要注意, 在中国古代, ⼤⼀统的国家常常被称为“天下”,“国家”并不是指今天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与西⽅学说中“state”的国家观念相等同的国家观念是近代才形成的。

从国家的词源学来考察,凸显了国家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意义。

同时国家之所以为国家,其不可或缺的乃是公共权威中⼼的存在,否则国家仅有地缘意义⽽⽆政治意义了。

西⽅政治学对国家的界定众说纷纭。

政治哲学探讨的是国家的本性,由此⽽形成两⼤流派:⼀是古典取向的共同体说;⼆是近代取向的契约从政治共同体的⾓度理解国家,揭⽰了国家的本源意义,或者说展现了国家的理想形态,⽤以关照和判断国家的现实形态;近代契约论则认为国家乃是基于个⼈利益的基础上建⽴的,⼈们正是基于某种共同的利益才不得不联合成国家,国家的终极⽬的也在于实现个⼈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定义来⾃于恩格斯。

恩格斯在其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给国家下了完整的定义:“国家是表⽰:这个社会陷⼊了不可解决的⾃我⽭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摆脱这些对⽴⾯。

为了使这些对⽴⾯,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于在⽆谓的都争⽃中把⾃⼰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种表⾯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量,这种⼒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但⼜⾃居于社会之上并且⽇益同社会脱离的⼒量,就是国家。

马克思主义既强调对国家本性的探讨,以对现实国家进⾏价值判断和关照批判,有着重对现实国家的现象还原,对其形态做科学描述,并将两个⽅⾯有机的加以结合。

政治学概论总复习精选全文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总复习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政治学概论总复习一、单选:1、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之一的亚里斯多德撰写的名著是《政治学》;2、传统政治观的逻辑起点,认为人性是完善的或者是可以趋于完善的;3、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逻辑起点则认为人性将永远是不完善、有弱点的;4、由孔丘所创立,孟轲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儒家学派,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学派;5、行为主义方法是本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6、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和政治改良7、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资产阶级以自由主义的政治方式来统治国家8、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名词、简答)9、两党制最初产生于英国10、比例代表制是多党制形成的主要制度条件11、经济发展决定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12、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行为主体1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发源地是在西欧14、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理论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重要)15、两党制: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

二、多选:1、用首先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持这种政治思想的思想家有:(1)中国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2)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斯多德(3)近代德国的康德、黑格尔2、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的活动的思想家有:(1)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家,代表人物韩非子(2)意大利的马基雅维里(3)德意志帝国俾斯麦(4)美国哈罗德·拉斯韦尔(5)德为马克斯·韦伯3、在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1)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2)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3)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4、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把慎到的“势”、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整套法家的治国理论。

政治学概论(适用2024版)完整版讲义

政治学概论(适用2024版)完整版讲义

思考题四
如何评估跨国公司在全球治理 中的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参考文献推荐阅读
01
《政治学导论》(杨光 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02
《比较政治学:理论与 方法》(张小劲、景跃 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03
《国际政治学概论》 (陈岳著,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04
《全球化与政治发展》 (俞可平著,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
THANK YOU
国家机构设置
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 机关、司法机关等,各机构间存
在相互制约与平衡的关系。
职权划分
不同国家机构具有不同的职权范围, 如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确 保权力不被滥用。
中央与地方关系
中央与地方各级机构在职权上既有 分工,也有合作,共同维护国家统 一和稳定。
立法机关组成与运作规则
立法机关组成
依法行政
行政机关必须遵守法律规定,不得滥用职权或侵 犯公民权利。
司法机关审判制度及程序
司法机关组成
01
包括法院、检察院等,负责审判案件和监督法律实施。
审判制度
02
实行独立审判、公开审判、合议制等原则,确保审判的公正性
和权威性。
审判程序
03
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判决等环节,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和合法权益。
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角色
国际组织类型
包括全球性国际组织和 区域性国际组织两大类。
国际组织职能
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 发挥着协调者、监督者 和推动者等多重角色。
国际组织作用
国际组织通过制定国际 规则、推动国际合作、 监督国际行为等方式, 促进全球治理的有效实 施。
当前全球性挑战及应对策略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知识点总结(一)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知识点总结(一)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知识点总结(一)前言在政治学概论第二版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政治学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学的要点。

正文政治学的定义和目标•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体系的学科。

•政治学的目标是为了解释政治现象、预测政治行为和指导政治实践。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政治现象•政治意识:人们对政治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政治组织:政府、政党和利益团体等组织形式。

•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组织和政治过程的组织形式。

政治行为•选举和投票:选民对政治候选人或政策进行选择和表达意见。

•政治参与:公民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活动的方式和程度。

•政治沟通:政治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政治体系•国家:拥有主权、独立于其他国家的政治实体。

•政府:行使国家权力的组织机构。

•政治经济体制:政府在经济方面的干预和管理。

政治学的主要理论传统理论•权威理论: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合法性。

•精英理论:政治决策和权力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

•马克思主义理论: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马克思主义视角。

现代理论•制度理论:政治制度对政治行为和政治结果的影响。

•行为理论:个人和集体行为对政治过程的影响。

•文化理论:政治文化对政治行为和制度的影响。

政治学的方法论历史研究法•通过对政治历史事件的研究,揭示政治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比较研究法•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发展。

实证研究法•通过数据和事实的收集和分析,验证政治理论的假设和预测。

分析研究法•对政治概念、政治行为和政治组织进行解构和分析,深入理解其内在逻辑。

结尾以上是对政治学概论第二版知识点的总结和概述。

通过学习政治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现象、预测政治变化,并为政治实践提供指导。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有更清晰的认识,并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索。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 绪论813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 绪论813
集势以胜众,任法以齐民,因术以御群
4.管理政治观。
? 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 代表:孙中山,政治的意思,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
,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 权。ຫໍສະໝຸດ 5.政策政治观。?
把政治解析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
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 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概念:戴维?伊斯顿——权威 性价值分配说。
(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观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实质和含义的理解)
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 系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政治的本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 治的根本问题。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 (或政治权力)问题。
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政治学说: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 论证资本主义的合理性,主张用“社会政体”代替国家,用“社会团 结”调和阶级对立,用资产阶级的和平发展观念同无产阶级的革命思 想相抗衡。
19世纪后期—至今,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后期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这一时期 的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
我国古代,政治的核心含义是统治,是指治国平天下的 活动,即依据特定的伦理道德原则管理社会、治理国家。
可以把所有对政治的解释分为两大类:剥削阶级思 想家的政治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一) 剥削阶级思想家的政治观 (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学者对政治的理解)
1.道德(伦理)政治观
以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者归纳为伦理道 德。政治的目的追求是道德,政治与道德没有明确分野 , 强
第二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这一 时期的西方政治学由研究国家制度为主题,演变为以研究权力为主 要方向。

08自考“政治学概论”知识点(1)

08自考“政治学概论”知识点(1)

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 (1)⽤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代表⼈物:我国古代的孔⼦、希腊的柏拉图、亚⾥⼠多德。

(2)认为政治是⼀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物:凯尔逊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物:我国古代的韩⾮⼦、意⼤利思想家马基雅维⾥。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物:我国近代民主⾰命的先⾏者孙中⼭。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政策⽽进⾏的活动,是⼀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点: 第⼀,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是政治权利。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为核⼼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中国古代政治学 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

法家的代表作《韩⾮⼦》,主张“法治”和“霸道”。

道家的代表作《⽼⼦》,主张“⽆为⽽治”。

5、西⽅政治学 1、西⽅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物是柏拉图和亚⾥⼠多德。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并论证了“神创等级论”、“正义国家论”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他所设想了《理想国》。

亚⾥⼠多德是西⽅第⼀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

亚⾥⼠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政治学的真正开⼭之作,他本⼈也由此⽽成为西⽅政治学的奠基者。

2、中世纪是西欧社会的⿊暗时代,当时的主题是⼈与上帝以及教会之间的关系,其主导思想是神学世界观。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的含义:国家的活动。

2.政治的实质和含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A.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B.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C.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

D.政治活动室科学,是艺术。

3.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科学。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孔孟—儒家政治思想;老庄—道家政治思想(无为之治);韩非—法家政治思想;2.儒家主要典籍《论语》、《孟子》。

法家与儒家相对立。

3.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得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4.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

5.神学政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

6.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7.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马基雅维里,著有《君主论》、《共和六论》8.17-18世纪,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如荷兰(格劳秀斯、斯宾诺莎),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美国(杰弗逊、潘恩、汉密尔顿),他们的学说构成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原则的理论基础。

9.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政治研究即是对于权力及拥有权力者的研究。

10.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是政治学说史上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

简答或论述题11.《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A.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B.明确指出了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C.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D.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 绪论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城邦把卫城、市区、乡郊统称为一个波里综合土地、人及其政治生活而赋予其“邦”或“国”之意,演变为“城邦”之称,有独立自主和小国寡民的特点。

2.共和国意味着“人民的事业”。

在古罗马共和国被理解为“人民的共同事务”它不是在某一个领域的人的偶然聚合而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

西塞罗指出疆土、人民、权利统治并不足以构成共和国共和国之所以是共和国其首要理由就是统治的正义性。

共和国的建立和维持就构成罗马政治的核心。

共和政体使不同阶级愿意以法律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党派私利服从于城邦利益。

3.政治哲学研究社会政治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研究政治理论的方法、原则体系的科学是政治学与哲学这两大学科体系的中介环节。

政治哲学在研究政治问题时所用的一种主要方法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从历史或哲学的层面上解读政治观念,谈到政治生活的目标、精神、真理等政治生活的最高准则。

4.政治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属于社会人文科学有广义、狭义两种不同的内涵。

广义政治科学政治学它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行为、政治活动、政治关系及其一般发展规律。

狭义政治科学是指对具体政治现象进行实证研究、计量分析的政治学与政治哲学分属不同的研究层次。

狭义政治科学政治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行为科学、数理分析等;力求客观地描述政治现象的本来面目及细节对个体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绝不使用无法用科学方法、技术手段加以验证的概念使政治学研究精确化。

5.行为主义革命二战结束后沉寂已久的政治论坛重新活跃起来一些政治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在反思传统的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许多有关政治研究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

战后十几年中这些反思与创新逐渐会继成了西方政治思想领域内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行为主义革命”。

这场变革突破了西方传统政治理论的模式将一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引入政治研究采用新的思维方式与分析方法重新认识和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政治概念的逻辑体系。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导论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政治的涵义: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4)行政管理(5)公共政策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2.阶级分析方法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4.矛盾分析方法5.调查研究方法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第一章阶级与国家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第一节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的涵义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1.主权性2.强制性3.普遍性三、国家权力的结构1.国家功能性权力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2.国家层级性权力是国家在不同行政层级上的配置权力,主要中央与地方层级上的配置权力。

第二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1.政体的涵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阶级统治所采用的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PPT幻灯片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PPT幻灯片

• 四、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 研究途径是研究的视角、角度。 • 1、历史学途径:研究历史对现实政治的影响 • 2、社会学途径:把团体研究当作解释政治行为的
方法。 • 3、经济学途径: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
政治的决定性作用; • 比较政治经济学:用经济学理论研究政治问题,
或者强调政治对经济的重要作用。 • 4、制度与法律途径 • 旧制度主义:将宪法或政治制度作为直接研究对
的研究 • 实证的政治学——政策科学、行政管理学
等——对“实然”的研究
• ⑵按照研究领域划分,政治学研究划分为 若干研究内容结构
• 中国政治学研究与教学中,政治学基本内 容分为政治学基本理论、政治思想、政治 制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等
• 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 1、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 评价:——功利性太强,为帝王提供统治 术和策略,沦为政治参谋,缺乏独立性和 客观性,缺乏为追求知识和真理进行研究 的动力。
•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与发展 • 基本特点: • 科学性 • 阶级性 • 革命性 • 实践性
• 三、政治学的范围 • 1、政治学的分支学科 • 政治理论与方法论; • 本国政府与政治; • 比较政府与政治; • 行政管理(公共管理); • 国际关系;
• 2、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 ⑴与历史学的关系 • ⑵与心理学的关系 • ⑶与社会学的关系 • ⑷与经济学的关系
• 3、政治可以提升被统治阶级或民众的地位
• 现代民主国家,民众通过参政议政,保护自己的 权利和利益,提升地位。
• 第二节 政治学 • 一、什么是政治学 • 1、政治学的定义 • 政治学就是研究公共权力的形式及其运作
规律的科学。 • 2、政治学的内容构成 • ⑴按照研究方法,规范的政治学和实证的

(完整word版)00312政治学概论

(完整word版)00312政治学概论

(完整word版)00312政治学概论00312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剥削阶级关于政治的解释(单选):①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将其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的学者有:孔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

②视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其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的学者有:凯尔逊.③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及施展谋略玩弄权术的活动的学者:马基雅维里(他的著作《君主论》)、俾斯麦、拉斯韦尔、马克斯·韦伯。

④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的学者有:孙中山、麦肯齐。

⑤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的学者有:戴维·伊斯顿(他的《政治体系》提出了“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简答):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有经济关系决定的.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综上所述,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各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多选):①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②广义: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多选):政治学基础理论(含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单选):①传统政治观的逻辑起点认为人性是完善的或者是可以趋于完善的。

②而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逻辑基点认为人性将永远是不完善、有弱点的.■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的学者及其著作(多选):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洛克《政府论》、卢梭《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国古代政治学:①(多选)先秦时代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

政治学概论考前密训资料(2023年4月)

政治学概论考前密训资料(2023年4月)

政治学概论考前密训资料(2023年4月)目录第一章导论 (1)1.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简答、论述)★★ (1)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单选、名词解析)★★★ (1)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单选、简答、论述)★★ (1)4.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单选、简答、论述)★★ (2)5.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单选、多选】★★ (2)第二章国家与阶级 (2)6.国家起源与氏族(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2)7.恩格斯对国家产生的论断(单选、简答、论述)★★★ (3)8.其他国家起源的理论分析(单选、名词解析)★★ (3)10.国家职能(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4)11.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单选、名词解释)★★★ (4)12.国家消亡(单选、简答、论述)★★ (4)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 (5)13.国家历史类型(单选、名词解释、简答)★★ (5)14.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单选、简答、论述)★★ (5)15.奴隶制国家(单选、简答)★★ (6)16.封建制国家(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6)17.资本主义国家(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6)18.社会主义国家(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7)19.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7)第四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7)20.国家权力的内涵(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7)22.国家权力的特征(单选、简答)★★ (8)23.国家权力的结构构成(单选、简答)★★ (8)24.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原则(单选、名词解释)★★ (8)25.国家形式(单选、名词解释、简答)★★ (8)26.政体与国体(单选、简答)★★ (9)27.君主制(单选、多选、名词解析)★★ (9)28.共和制(单选、多选、名词解析、简答)★★ (9)29.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单选、多选★ (10)30.国家结构形式(单选、名词解析、简答)★★ (10)31.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单选、简答)★★ (11)32.中国采用单一制的主要原因(单选、简答、论述)★★ (11)33.我国单一制国家的特色(单选、简答)★★ (12)第五章国家机构 (12)34.国家机构(单选、名词解释)★★ (12)35.国家机构的特征(单选、简答)★★ (12)36.国家机构的构成(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12)37.国家机构设置的影响和制约因素(单选、简答)★★ (13)39.司法独立(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14)40.民主集中制原则(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14)41.我国的主要国家机关及其职权(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15)第六章政党和政党制度 (16)42.政党的含义与特征(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16)43.政党的分类和功能(单选、名词解释、简答)★★ (16)44.政党制度(单选、名词解释、简答)★★ (17)45.两党制(单选、名词解释、简答)★★ (17)46.多党制(单选、名词解释、简答)★★ (17)47.一党制(单选、名词解释、简答)★★ (18)48.当代中国的政党(单选、简答)★★ (18)51.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简答、论述)★★ (19)52.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简答、论述)★★★ (19)第七章政治文化 (20)54.政治文化的含义与特征(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20)55.政治文化的要素与类型(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21)56.政治文化的结构(多选、简答、论述)★★ (22)57.政治文化的功能(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22)58.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单选、简答)★★ (22)5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简答、论述)★★★ (22)6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基本途径(简答、论述)★★ (23)6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简答、论述)★★ (23)第八章政治发展 (23)63.政治发展的含义(单选、简答)★★ (23)64.政治发展的内容(简答、论述)★★ (23)65.政治发展的动力(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24)66.政治发展的两种途径(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24)67.政治稳定(多选、简答、论述)★★ (24)6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简答、论述)★★★ (25)69.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单选、简答、论述、材料分析)★★★ (25)70.政治体制改革(单选、简答、论述)★★ (25)71.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26)第九章民族与宗教 (26)72.民族和民族问题(单选、多选、名词解释)★★ (26)73.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特点(简答、论述)★★ (27)74.中国的宗教问题(简答、论述)★★ (27)75.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27)76.中国的宗教政策(简答、论述)★★ (27)第十章国际政治 (28)77.国际政治的含义及特征(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28)78.国家利益(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29)79.综合国力(单选、名词解释)★★ (29)80.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联系(简答、论述)★★★ (29)81.主权国家(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29)82.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特点(简答、论述)★★ (30)83.当代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基本内容(简答、论述)★★ (30)84.国际法(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30)85.国际政治格局(单选、名词解释)★★ (31)86.经济全球化(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31)88.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内涵(简答、论述)★★ (31)89.国际组织(单选、名词解释)★★ (32)第一章导论1.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简答、论述)★★(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

政治学概论课件

政治学概论课件
3.政治权力的种类 3)操纵性权力:权力主体全部或部分地改变 权力客体的价值观以使对方按自己的方式 去作为,主要方式有:洗脑、宣传和政治 社会化。 4)人格性权力:具有人格魅力的政治家(克 里斯马型人物)运用人格的力量去控制他 人,如拿破仑、毛泽东、邓小平等。
第二章:政治权力 一、政治权力的涵义和相关概念
3.政治权力的种类 1)强制性权力 A.强制力的行使以威胁为手段 B.可信性对保持政治权力的威力至关重要 C.威胁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不是目的,不可经常 使用,必须审慎、适度 2)功利性权力:权力主体以承诺给权力客体某种好 处来换取权力客体服从权力主体的意志。(政治 的本质就是给与与索取的关系)
第二章:政治权力 一、政治权力的涵义和相关概念
第一章 绪论 三.政治与行政的区分及其意义
2.政治与行政的区别:(联系现实举例说明) 1)权力行使方式不同。政治权力是以集体形成的意志确定 的,行政权力则是以个人的决断而采取行动的 2)行动目标不同。政治活动的目标是实现民主和自由,行 政行为的目标是追求效率和效益 3)权力机制安排不同。政治领域强调分权与制衡,行政领 域强调统一指挥与领导 4)行为主体和行为利益关系不同。政治行为的主体,本身 就是某种利益的代表着、表达者,行政行为主体本身并没 有自身的利益,而只是实现特定利益的工具。
第一章 绪论 三.政治与行政的区分及其意义
1.政治与行政的联系 1)政治是一种围绕国家政权而展开活动的社 会现象,运用国家权力是政治的核心。 2)行政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运用国家权力, 依法对社会事务实施的公共管理 3)从总体上看,行政是一种特定的政治行为。 行政作为一种国家行为,总是为统治阶级 的根本利益服务,也就是说行政为政治统 治服务,从属于政治
第三章:国家政权 一、国家的涵义和基本理论

政治学概论-第一套

政治学概论-第一套

第一套:1. 政治改革的文化条件社会政治机构的变化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政治领导人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2. “国家的三要素”中的三要素是指主权、军队、制度主权、领土、居民主权、领土、政权领土、居民、机构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主权、领土、居民3.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层次是()。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4. 国家学说的最核心问题是国家的本质问题国家统治形式问题国家统治方法问题政党问题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国家的本质问题5. 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指对统治阶级成员有普遍约束力对被统治阶级成员有普遍约束力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对任何外国人都有约束力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6. 以下不属于政治参与主体的是公民政党利益集团臣民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臣民7. 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国家权力法律政策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国家8. 我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领主占有制地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自耕农占有制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地主占有制9. 以下社团中,属于合法的政治社团的是帮会恐怖组织邪教组织全国工商联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全国工商联10. 我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领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4. 权力分立型政治权力结构类型是资本主义时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一种新型政治权力结构类型,其典型形式是三权分立或。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5. 压力集团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6. 首次提出“政治文化”一词的是阿尔蒙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人社会化的政治方面,或政治向社会大众普及的过程。

就个体而言,是指社会成员学习、接受现存政治制度所肯定的政治信念、政治知识、政治情感和价值观即政治文化、形成稳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

个体的政治社会化开始于童年,贯穿于人的毕生,是一种终身文化适应的过程。

青少年作为社会进步发展的有生力量,社会总是希望将其培养成为符合其主导价值观,能实现其政治目标的一代公民,因此,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应该引起重视。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它是整个社会的灌输、教育、传播的过程与个人主动学习过程的统一。

因而,它同时受到社会环境和个体因素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对影响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途径进行分析。

政治社会化不是发生在政治真空中的。

社会凭借各种手段、途径,在各个场所传播政治知识、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观等主导政治文化,进而影响和支配他们的政治社会化过程。

我们把这一整套外界灌输机制和各种直接和间接执行政治社会化功能的机构和媒介称为政治社会化的影响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家庭教育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在传统政治文化中就对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长辈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的成功不仅有利于造就高素质、高道德修养的公民,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

詹姆斯·戴维斯认为,在个体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是独一无二的介体。

家庭作为政治社会化的起点,它在个体的政治人格塑造、人生观的形成、基本政治生活规范的获得等方面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中的父母在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阶段,是提供信息的最初的、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来源。

父母通过表达他们自己的政治见解以及他们卷入政治的体会自觉不自觉地向孩子传达着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念,影响其政治判断标准的形成。

政党认同可以作为一个出发点来考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美国相关调查计划显示,高中生的政党认同很容易偏向其父母的认同,只有约10%的人有相反的认同(Jennings & Niemi,1974)。

《美国选民》认为,政党认同在成年期以前就发展起来并显著受到家庭的影响。

而且大部分成年人在多年以内都不会改变他们的政治认同。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早期家庭教育主要是在儿童阶段,即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准备期和个体政治意识的萌芽期发挥作用,但此时形成的基础性人格和政治心理对于个体后来政治观的形成发展变化以及政治社会化过程都产生重要影响。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是社会主导政治文化传播和灌输的重要途径。

因为学校教育贯穿于整个青少年时期并持续发挥作用,这一时期的个体处于生理发展、个性发展、认识发展的极其迅速、可塑性强的时期。

青少年的政治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并逐步形成为自身所意识到的政治态度、政治观念和政治知识,即具有独立意识的政治人格。

与家庭相比,学校更接近真实的、现实的和复杂的社会环境。

学校环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意识地以各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和讲解大量的、连贯的、有系统的信息、向学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知识技能的机构和独立群体,它也是正式的、有效的和系统的政治社会化渠道。

尤其大学阶段,一些潜在的改变是很重要的,例如从小和父母和童年伙伴在一起的青年,上了大学以后会接触到一些新的观点和不同类型的人,各种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信息交流和社会影响、社会中的各种思潮和观点也由此传给了学生。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阶段政治社会化的基本途径,但由于缺少政治实践的锻炼,这一时期普遍表现出理想化和不稳定的特征,其中政治价值观念成分大于政治知识和能力的成分,容易和现实发生矛盾。

3.政治实践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作用主要是权威的影响,如果政治社会化只受这些影响,就变成了一个非理性和毫无意义的过程。

青少年对政治的认知和了解莫过于他自己置身于政治过程中的观察和经历,这种经历主要来源于他们的政治实践,通过参与的经历进行政治社会化。

因而青少年参与政治事件的政治实践过程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政治事件本身就是政治社会化的催化剂,会改变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价值取向;对青少年学习和参与政治具有动员作用,而且政治事件深化政治社会化的进程,能够帮助青少年深入认识政治现象和政治矛盾。

青少年通过自己的政治实践经历表明他们对政治的关心程度和卷入政治的过程,使从根本上形成自己的政治倾向成为可能。

例如,总统选举显著加强了青少年的政党认同,后续研究也表明,对于那些在选举中有最多参与机会的青年来说,他们的政治社会化的程度最高(Valentino & Sears,1998)。

因此,可以说向选举这样的政治事件对于政治社会化过程是很关键的,因为它增加了人们的交流,而这些讨论也强化了政治社会化的程度。

政治实践应该是个体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途径,但青少年阶段的政治实践普遍不够,直到成年期,个体才能充分通过政治实践积累政治知识和技能,完善政治人格。

4.大众传播媒介社会环境构成各种政治存在形式的生态系统,系统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以及文化因素都对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有着直接的影响。

影响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对营造社会环境的氛围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往往成为重要的政治信息来源,包含着政治内容传播社会的政治信仰或政治价值准则等。

“人们可以从所读到、看到和听到的内容,发展出对物质现实和社会现实的主观及共认的意义构想(M·德弗勒)”,并使得人们据此来决策自己的种种政治行为。

这些在不同意识形态的差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我国当代青年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从一开始就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社会化的方向和目标十分明确,这就使他们的政治社会化具有了明显社会主义的特色。

大众传媒是掌握直接经验的有利工具,但我们所掌握的直接经验的工具越完备,我们就越容易陷入一种危险的错觉,以为看到就等于知道和理解(阿恩海姆,1988)。

例如网络就是“形象大于思想”的代表,网络信息真实性和确定性的缺失,会直接影响青年对正确社会政治观念和真实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就会使当代青少年的政治认同和政治情感受到不良影响。

影响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除了家庭、学校教育、政治实践、大众传媒,还包括政治组织与政治团体、特定政治符号等等。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青少年时期则是一个人形成政治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获得的经验对其今后甚至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充分认识到各种影响途径的作用,加强青年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倾向培养,有利于规范和引导其今后的政治行为和理念,顺利完成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

一、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socialization)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个体作为一个"社会学习者"和"社会参与者"的全面发展过程,这也是一个从"自然人"向"社会人"逐渐转变的过程。

社会化可以按照不同标准,分为不同的种类。

例如,按内容分:性别角色、道德、人格、政治、职业社会化;按年龄分: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社会化;按方向分:正向、双向和反向社会化;按媒介分:家庭、邻里、同伴群体、学校、大众媒介、单位等。

(二)社会化的生物学条件人的社会化过程与人类的生物学条件密切相关。

人类具有满足生物需要的本能;人类具有进行充分的脑力劳动的条件;人有一个较长的生物依赖期;人类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

(三)社会化的基本途径1、" 社会教化",即广义的教育。

这是社会通过社会化的媒介及其执行者对个体进行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化的媒介主要是指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大众媒介、单位以及法庭、监狱等机构,社会化执行者是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和成员。

社会教化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有计划的、正规的教育,如学校等--积极的社会化;第二类是非系统的、非正规的教育,如家庭、社会习俗、亚文化、大众媒介等。

2、"个体内化",是指个体将社会教化的内容转化为自身的行为模式、人格特征、思维方式的过程。

个体内化涉及多种形式,如:模仿学习、观察学习、角色扮演等。

在社会化的不同阶段,个体内化的主要形式不同,同时这些方式也并非一定是单独起作用的。

(四)"过分社会化"与"社会化失败""过分社会化"(over socialized)是美国社会学家丹尼斯.郎(D.Wrong)提出的概念,他认为过分社会化相当于社会过分整合的观点。

这意味着:社会环境(包括人际关系)对人具有强大的制约作用,个人自由(包括个性发展)的发展余地是极为有限的。

过分社会化实质上是社会化过程中的偏差现象,是一种只承认共性、抹杀个性的社会现象。

理想的社会化应该既有利于社会性的发展,也有利于个性化的发展。

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还存在着"社会化失败"的各种现象。

这种情况从社会化过程的角度看,就是"反社会化"现象,意指个人接受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立、相冲突的亚文化的过程,这是对社会化目标的背离。

当然,并非所有的反社会化都属于这一类。

对于这些行为的矫治,就是"再社会化"的任务。

再社会化有两类:积极的与消极的再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过程(一)儿童社会化社会化开始于父母怀抱孩子的那一刻,在婴儿阶段,父母努力满足孩子最基本的生物需要,而这种行为也同时影响了婴儿的情感需要。

当母亲给婴儿喂奶时,他们接受了人类生活的三种必需品:食物、温暖和与人的接触。

(二)儿童社会化的理论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库利(C.H.Cooley,1864-1927)是最早提出自我发展理论的社会学家之一。

在他看来,自我是社会的产物,并对应于三个阶段:首先,我们察觉到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其次,我们领悟了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判断;第三,基于对他人反映的理解,我们评价自己的行为。

简言之,我们根据想象别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外表来理解自我。

例如,如果一个重要人物赞成我们的行为,我们也会赞成我们自己所做的行为。

这就是库利所谓的"镜中我"(looking- glass self)。

2、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米德认为婴儿的自我概念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和对符号的理解而发展的,当他们在思维中把自己当作客体并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加以想象和思考时,自我就形成了。

他把自我分为两个部分:"主我"(I)与"客我"(me)。

主我包括每个人自发的、独一无二的"自然特征"(如原始的冲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