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镜与铜镜
银镜与铜镜
银镜反应与铜镜反应实验原理:银镜反应是银(Ⅰ)化合物的溶液被还原为金属银的化学反应,由于生成的金属银附着在容器内壁上,光亮如镜,故称为银镜反应。
常见的银镜反应是银氨络合物(银氨溶液)被醛类化合物还原为银,而醛被氧化为相应的羧酸根离子的反应,不过除此之外,某些银(Ⅰ)化合物(如硝酸银)亦可被还原剂(如肼)还原,产生银镜。
本实验中用银氨溶液与含醛基的有机物进行制取。
反应方程式为:RCHO+2[Ag(NH3)2]OH=RCOONH4+Ag↓+3NH3+H2O由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得到氢氧化铜,再加入酒石酸钾钠,配制成斐林试剂,如果加入甲醛能将其还原,就有红色单质铜沉淀产生,在试管壁上形成光亮的铜镜。
实验步骤:清洗试管先用洗涤剂将试管洗涤,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然后向洗净的试管内倒入硝酸,倾斜试管并慢慢旋转使硝酸全部润过试管内壁,用自来水冲洗试管三遍。
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也使得氢氧化钠将试管润过一边,自来水冲洗。
最后用蒸馏水将试管冲洗三次。
生成。
甲酸钠制取银镜步骤与葡萄糖制银镜方法类似。
现象:加氢氧化钠与不加最后的现象都一样,溶液变黑,无银镜附在试管壁上,并有黑色疏松的沉淀。
在溶液的上端试管壁上有一层薄薄的银镜生成。
铜镜反应(1)用肥皂洗净手,用去污粉将培养皿擦洗干净,在把洗涤剂放在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加热至80℃,将它倒入培养皿中,静置冷至室温,倾去后分别用水和蒸馏水全面淋洗,备用。
(2)将20mL氯化亚锡溶液倒入培养皿中,静置5分钟后倾去,用蒸馏水小心淋洗,待干。
(3)在50mL烧杯加入2滴5%硝酸银和1滴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0.5M 氨水至沉淀刚好溶解,加入15mL蒸馏水,搅拌后再加入3mL3%葡萄糖溶液,混合后立即倒入培养皿中,静置5分钟,当溶液呈棕色后倾去,用蒸馏水小心淋洗,再用用煤气灯小心烤干。
(4) 50mL烧杯中充分混合等体积(约7mL)7%的硫酸铜溶液、酒石酸钾钠溶液和37%甲醛溶液。
立即倒入培养皿中,静置5分钟。
各时期铜镜的流行演变情况略谈
各时期铜镜的流行演变情况略谈原始青瓷2009-08-31 12:45<一>春秋战国时期铜镜的流行演变情况:春秋战国的铜镜工艺,就其绚丽多姿的纹饰,精致灵巧的形态,铸工的精美,成为中国铜镜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1)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
以素镜类为主,流行全素镜和单圈、双圈凸弦纹镜。
多钮镜和特殊工艺镜类中的透雕镜也开始流行,另外,出现了纯地纹镜、羽状纹地纹叶纹镜和纹饰简单、山字短粗的四山纹镜。
(2)战国中期,种类繁多,纹饰变化丰富,出现了云雷纹地花叶镜和八叶纹镜。
四山纹镜的辅助纹饰繁缛,山字变的瘦削,并出现了五山纹镜,六山纹镜,新出现了折叠菱花纹镜类、蟠螭纹镜类、连弧纹镜类以及特殊工艺镜中的彩绘镜、错金银镜。
禽兽纹镜中的兽纹镜、饕餮纹镜大量出现。
(3)战国晚期,出现了蟠螭四叶纹镜、蟠螭菱形镜和三层花纹的云雷纹地蟠螭连弧纹镜。
蟠螭纹镜类的地纹大都比较模糊。
禽兽类镜中出现了龙纹镜、凤纹镜,山字纹镜中出现了三山纹镜,素镜类出现了多圈弦纹素镜和宽弦纹素镜,镜体加大,特殊工艺镜更加成熟。
根据近年考古资料的显示,三弦钮的素面镜、弦纹镜、羽状纹地四叶纹镜、云雷纹地四叶纹镜、折叠菱花凤鸟纹镜等铜镜的使用沿袭应一直到秦汉时期,有明显的沿用性质。
<二>西汉时期,铜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西汉早期,战国时期的一些铜镜继续流行。
如四山镜、蟠螭纹镜等,并且都具有楚式镜的风格。
但此时同类的铜镜较战国时同类镜子粗糙,尤其是地纹铸造不甚精整,连弧纹也不甚规整。
(2)汉武帝统治前后,汉朝政治经济都繁荣发展,此时铜镜也有了新的特点:第一,以四乳为基本点组织主题纹饰的四分布局方式。
第二,突出主纹,地纹逐步消失。
第三,主题纹饰朴素,图案结构简单。
第四,铭文镜大量出现,铭文逐渐成为镜背主题纹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半圆球钮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纹饰以镜钮为中心环绕布局。
第六,镜缘以素宽缘为主。
(3)西汉晚期,镜背主题纹饰出现了神人神兽纹、规矩纹等新形式。
古代风镜的种类
古代风镜的种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化遗产丰厚的风镜,而各个历史时期的风镜种类也各不相同。
根据材质、形状、图案等工艺特点,风镜可以分为多个类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古代风镜。
1. 铜镜铜镜是古代风镜中最古老的一种,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直到明清时期仍然广泛流传。
铜镜风格多样,早期的主要以青铜为材质,制作粗糙,形式几乎没有区别。
后来随着铜冶技术的进步,铜镜的材料和工艺也逐渐整合。
清代铜镜追求精细与繁复的纹饰,是铜镜制作发展的巅峰。
2. 银镜银镜要比铜镜年代更晚,大约出现在汉代。
银镜材质较轻,可以制作出更薄的形状,而且银镜美观大方,制作出来的纹饰也比较细腻。
但因材质作用,银镜相对不如铜镜坚固,制作精细的银镜也颇为罕见。
3. 珐琅镜距离古代铜镜和银镜之后许多年,中国开始使用珐琅制作的风镜。
珐琅镜是指在镜面上涂抹小颗粒状的珐琅,呈现出色泽丰富的精美图案。
珐琅细密的颗粒状压在铜底的镜面上,经过反复的烤制,颜色更加明亮、斑斓。
珐琅镜是古代风镜制作的一项艺术品,珍贵的制作工艺至今还是失传之物。
4. 翠玉镜翠玉镜是一种以翠玉为材质的风镜,常常出现在古代贵族女子的手里。
翠玉镜不仅颜色深绿,质地细腻,而且还有着坚硬的质量。
翠玉镜的纹饰可用漆彩、粉彩、雕刻等多种手法表达,大多以花卉、动物、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题。
虽然翠玉制作的风镜价格很高,但也因其纹饰雅致,制作精美,称为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风镜之一。
古代风镜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一种精髓。
它们不仅仅是镜子,更像是一种神奇的文化工艺品。
随着时代的变迁,风镜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它们的价值和美感却历久弥新。
通过这些美丽的古代风镜,我们也能够看到中国文化的伟大、深奥和博大精深。
《镜子小史》教案
《镜子小史》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镜子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镜子的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1.1.2 引导学生思考镜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镜子的历史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1.3 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历史的了解,以及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知识点讲解2.1 镜子的历史发展2.1.1 古代镜子的制作方法:铜镜、银镜、玻璃镜等。
2.1.2 镜子的传播历史:古代镜子的制作技术在不同文化间的传播和交流。
2.1.3 现代镜子的制作工艺:光学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2 镜子的科学原理2.2.1 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2.2.2 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和折射。
2.2.3 镜子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光学仪器、太阳能集热器等。
2.3 镜子的文化意义2.3.1 镜子在各种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西方文化中的自我认知,东方文化中的反射和内省。
2.3.2 镜子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绘画、电影、文学等。
2.3.3 镜子与人类自我认知的关系:镜子在人类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形象中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重点3.1.1 镜子的历史发展:古代镜子的制作方法、传播历史,现代镜子的制作工艺。
3.1.2 镜子的科学原理: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成像原理,镜子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3.1.3 镜子的文化意义:镜子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镜子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镜子与人类自我认知的关系。
3.2 教学难点3.2.1 古代镜子的制作方法:铜镜、银镜、玻璃镜等。
3.2.2 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和折射。
3.2.3 镜子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绘画、电影、文学等。
3.3 教学准备3.3.1 教学材料:镜子、图片、视频、文献等。
3.3.2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3.3.3 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了解镜子的历史发展,知道古代镜子的制作方法、传播历史,现代镜子的制作工艺。
做好银镜反应的诀窍
做好银镜反应的诀窍作者:张健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0年第08期摘要:高中化学《烃的衍生物》一章中,乙醛和银氨溶液的反应即银镜反应是验证乙醛具有还原性的重要实验,还是检验有还原性的糖的实验方法。
同时该实验原理与工业上的制镜原理类似,是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产知识结合起来的典型实例。
掌握该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要领在教学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教材上对该实验的操作方法介绍简约,给师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留下了足够的探索空间。
经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和多次实践探索发现,要做好银镜反应需要注意以下诀窍。
关键词:银镜反应;诀窍高中化学《烃的衍生物》一章中,乙醛和银氨溶液的反应即银镜反应是验证乙醛具有还原性的重要实验,还是检验有还原性的糖的实验方法。
同时该实验原理与工业上的制镜原理类似,是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产知识结合起来的典型实例。
掌握该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要领在教学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教材上对该实验的操作方法介绍简约,给师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留下了足够的探索空间。
经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和多次实践探索发现,要做好银镜反应需要注意以下诀窍。
1.药品的准备:乙醛:不能用久置起沉淀的乙醛。
因为乙醛溶液久置后易发生聚合反应。
在室温和有少量硫酸存在时,能生成三聚乙醛;在0℃或0℃以下,则聚合成四聚乙醛。
三聚乙醛是微溶于水的液体,四聚乙醛是不溶于水的固体,聚合后的乙醛不发生乙醛的特性反应。
聚合后的乙醛可通过加酸、加热来解聚。
方法是:把乙醛聚合物收集起来,加少量硫酸并加热蒸馏,馏出物用水吸收,即得乙醛溶液,这时就可用于乙醛特性反应的实验了。
银氨溶液:所用银氨溶液必须随用随配,不可久置,不能贮存。
因为溶液放置较久,会析出黑色的易爆炸的物质一氮化三银沉淀(Ag3N),该物质哪怕是用玻璃棒刮擦也会引起其分解而爆炸。
这一沉淀在干燥时受振动也会发生猛烈爆炸。
配制银氨溶液所用AgNO3溶液的浓度不宜太大或太小,以AgNO3的质量分数为3%为宜。
制备银氨溶液时,滴加氨水的量以最初产生的沉淀未完全溶解(约有少量剩余)为最好。
银镜反应和铜镜反应
化学教学论实验银镜反应与铜镜反应华师大姓名:学号:一、实验目得研究生成金属镜(银镜、铜镜)得条件,掌握相关得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1)银氨溶液得配制: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 2NH3⋅H2O= [Ag(NH3)2]OH+2H2O(2)银镜反应:甲醛溶液与银氨溶液反应:HCHO + 4[Ag(NH3)2]++4OH- ---> 4Ag↓ + 6NH3↑ + (NH4)2CO3 + 2H2O葡萄糖溶液与银氨溶液反应:CH2OH(CHOH)4CHO+2[Ag(NH3)2]++2OH-→H2O+2Ag↓+3NH3↑+CH2OH(CHOH)4COO NH4甲酸钠溶液与银氨溶液反应:HCOO-+2[Ag(NH3)2]++2OH-→CO32-+2Ag↓+NH4++3NH3↑+H2O、(3)铜镜反应:CH2OH(CHOH)4CHO +Cu(OH)2→CH2OH(CHOH)4COOH+ Cu↓+H2O其中加入酒石酸钾钠,可与铜离子络合,起到了稳定铜离子得作用。
①实验用品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培养皿、石棉网、烧杯、铁架台试剂:10%氢氧化钠溶液、5%硝酸银溶液、0、5M氨水、浓氨水、7%硫酸铜溶液、6M盐酸、3%葡萄糖溶液、37%甲醛溶液、甲酸钠溶液、酒石酸钾钠溶液、银氨溶液、10%氯化亚锡溶液三、实验步骤四、分析与讨论1、银镜反应:①在上述表格中分别用(1)酒石酸钾钠溶液,(2)甲醛溶液,(3) 葡萄糖溶液,(4)甲酸钠溶液进行得银镜反应中,以葡萄糖溶液得效果最佳,甲酸钠次之,均生成了十分光亮得银镜,镀层均匀,紧贴试管壁,现象明显②实验(2):实验中由于我们小组就是将甲醛沿着试管壁加入,因此壁上出现了小款银镜,溶液中立即出现灰黑色,因为甲醛分子中含有两个醛基,与该银氨溶液得反应太敏感,使银析出过快而变黑,不能生成均匀光亮得银镜镀层。
③对比实验(3)与其探究:实验(3)中多加了氢氧化钠溶液,而生成得银镜效果更加好。
做好银镜反应的诀窍
通式 :
RC HO+ Ag( 2l NH32 + 0H一 - C )J 2 - ̄ O0. H4 2 g R + N + A +
+ NH3 3 +H2 0
配制银氨 溶液 所用 A N 液 的浓度 不宜 太大 或 gO溶 太小 , A N 以 g O 的质量分数为 3 %为宜 。 制备银 氨溶液时 , 加氨水 的量 以最初 产生 的沉 淀 滴
用水 吸收 , 即得 乙醛 溶液 , 时就 可用 于 乙醛 特性反 应 这 的实验了。
银 氨溶液 : 所用银 氨溶液必须 随用 随配 , 不可久 置 , 不能贮存 。因为溶 液放置较久 , 会析 出黑 色 的易爆 炸 的
物质一氮化三银 沉淀 ( g , 物质 哪怕 是用玻璃棒 刮 A。 该 N)
意 以下 诀 窍 。
关键 词 : 镜 反 应 ; 窍 银 诀
高 中化学 《 的衍 生物》 章 中, 烃 一 乙醛 和银氨溶 液的
反应 即银镜反应
Ag NO3 NH3H2 Ag + ・ O= OH +NH4 NO3
A OH+ NH3H O= ( g 2 ・ 2 Ag NH32 H+ H2 ) O 2 0
J 立。
至沸腾 或接近沸腾 , 氨溶液 与乙醛混合 于试管后再 待银
停止加热 , 并及时将试管 放入水 浴 中。如果水不 加热至
沸腾 或接 近沸腾 , 温是不 能满 足反应 要求 的 , 镜反 水 银 应不充分 , 生成 的银镜 达不到效果 。 将试管放入水浴后 ,
不要用酒 精灯加热, 这样会使 混合溶液震 动, 同时不要再 摇动试管, 否则生成 的将是黑色疏松 的银 沉淀 , 而不是光
银镜反应和铜镜反应
银镜反应和铜镜反应程纯洁 10101550136一:实验目的:1.生成光亮银(铜)镜的实验条件。
2.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1.银镜反应:银氨络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醛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把醛基氧化成羧基,而银氨络合物的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附着在试管内壁形成银镜,故称银镜反应。
凡含有醛基的有机物(如醛、甲酸、甲酸盐、葡萄糖等)都可以起银镜反应,工业中利用这一反应,把银均匀地镀在玻璃上制镜或保温瓶胆。
AgNO3+NH3·H2O=NH4NO3+AgOH↓AgOH+2NH3·H2O=[Ag ( NH3 ) 2]OH+2H2ORCHO+2[Ag ( NH3 ) 2]OH RCOONH4+2Ag↓+3NH3↑+H2O2铜镜反应:酒石酸钾钠和硫酸铜形成的配位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形成氢氧化铜沉淀,然后在强还原剂甲醛的作用下还原成铜单质,附着在培养皿形成的银镜上形成铜镜。
三:实验用品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培养皿石棉网 10%氢氧化钠溶液 5%硝酸银溶液 0.5M 氨水浓氨水,7%硫酸铜溶液,3%葡萄糖溶液,37%甲醛溶液,甲酸钠溶液,酒石酸钾钠溶液,氯化亚锡溶液。
四: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银镜反应:(1)银氨溶液的制备:在试管中加入2ml5%AgNO3溶液,加10%氢氧化钠溶液1-3滴,逐滴加入氨水至刚好溶解,即制的银氨溶(1)滴加氨水沉淀逐渐溶解,最后完液。
(2)甲酸钠为还原剂:取一支试管,加4-6滴酒石酸钾钠溶液和1ml蒸馏水,再加10滴甲酸钠溶液,震荡后加8-10滴银氨溶液,溶液呈淡棕色,再加入1-2滴浓氨水,震荡后溶液变成无色。
在50-70℃水浴中加热30-40秒。
(3)甲醛为还原剂:取银氨溶液2ml左右,加甲醛1-3滴,70℃水浴半分钟(4)葡萄糖为还原剂,同甲醛操作一样。
比较三种方法生成银镜效果的不同全溶解(2)(3)(4)最后都有亮儿均匀的银镜产生。
可以比较得出甲醛作为还原剂生成银镜的效果最好,葡萄糖次之。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五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2008.10一、看拼音,写词语。
(10分)y îu h u î x ì n ì d ào qi â j í c ù ji ǎo ji ã( ) ( ) ( ) ( ) ( )q ī l ín ɡ x i án y í c í x i án g z h ī c h ēn g j ǔ s àn g( ) ( ) ( ) ( ) ( ) 二、辨字组词(12分)尝( )魂( )噪( )判( )附( )辨( ) 偿( )魄( )躁( )叛( )咐( )辩( ) 三、多音字注音,组词。
(6分)4、修改病句: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5、扩句:梅花盛开。
八、把课内积累的句子、诗词按要求写出来。
(10分) 1、读书有三到: 。
2、读书破万卷, 。
3、 ,明月何时照我还。
4、 ,欲作家书意万重。
5、山一程,水一程, , 。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镜 子镜子是普通的生活用品,已有千万年的历史。
古代有昂贵的银镜、铜镜,现在多是镀了水银的玻璃镜。
镜子有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毫不隐瞒地指出你身上的不足,人们每天都要照镜子,检查自己的容貌和服装。
人,也有像镜子一样的,他们能坦率地指出你语言、行为、品质上的短处。
当他给你提意见时,你千万别生气,要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自己是否错了。
俗话说:“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知道兴亡,用人做镜子,可以知道过失。
”魏征常常不顾情面地给唐太宗提意见,使皇帝少做了很多错事。
魏征死后,唐太宗失声痛哭道:“魏征死了,我失去了面镜子!”以前,我不爱接受别人的意见,是镜子启发了我,“镜子”的故事教育了我。
我明白了许多,懂得了同学们像镜子一样,照出了我的毛病,我应该感谢他们,因为他们让我变得更加完美。
镜子是对人有益的东西,而镜子一样的人,更是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银镜反应和铜镜反应
化教论学生实验报告册课题:《银镜反应和铜镜反应》姓名:王思氩学号:10111550105日期:2013年11月29日《银镜反应和铜镜反应》一、实验的三维目标二、课程及实验分析:三、银镜反应过程:1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ml硝酸银溶液现象:硝酸银装在棕色试剂瓶中,为无色液体2. 向试管中滴加1-2滴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滴入后立即产生棕灰色沉淀。
3. 在不断振荡下滴加稀氨水至沉淀刚好溶解为止现象:沉淀量增多并且变为灰色,继续滴加沉淀逐渐消失,约加入5mL后,溶液完全澄清透明,无沉淀4. 向澄清溶液中加入1-2mL葡萄糖溶液现象:葡萄糖溶液为无色,加入后溶液无明显变化5.将试管置于70摄氏度的水中水浴现象:加热后立即产生在上部液面管壁处产生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附着物。
试管中下部先由澄清液变为黑色,持续加热至1min20s时,试管壁上完全附着光亮平滑的银白色物质:银镜。
取出试管,试管内部的液体变为灰黑色浑浊液。
四、铜镜反应过程:1 .用肥皂洗净手,涌去污粉将培养皿擦洗干净,再把洗涤剂放在小烧杯中加水溶剂,加热至80摄氏度,将它倒入培养皿中,静置冷至室温,倾去后分别用水和蒸馏水全面淋洗,备用现象:无明显现象。
2.将20mL氯化亚锡溶液倒入培养皿中,静置5分钟后倾去,用蒸馏水小心淋洗,现象:氯化亚锡溶液为无色透明溶液,整个静置过程无明显现象。
3. 在50mL烧杯中加入2滴5%的硝酸银和1滴氢氧化钠溶液,加入15mL蒸馏水,现象:硝酸银溶液为无色,加入氢氧化钠后立即产生棕色颗粒式沉淀,逐滴加入0.5mol/L的氨水至沉淀刚好溶解,现象:棕色颗粒逐渐溶解,最后溶液变为无色澄清加入15毫升蒸馏水,搅拌后再加入3mL3%的葡萄糖溶液,现象:加入葡萄糖后,溶液的颜色略显微黄色。
混合后立即倒入培养皿,静置5min,用蒸馏水小心淋洗再甩干。
现象:倒入后立即产生棕色细颗粒装漂浮物,静止后,棕色加深。
甩干后,蒸发皿内壁上有一层淡淡的浅黄色。
中学化学实验报告-银镜和铜镜反应草稿
银镜反应反应装置图:银氨溶液的配制AgNO3+NH3H2O=AgOH+NH4NO3 AgOH+ 2NH3H2O= [Ag(NH3)2]OH+2H2O甲酸钠溶液与银氨溶液反应HCOO-+2[Ag(NH3)2]++2OH-→CO32-+2Ag↓+NH4++3NH3↑+H2O.甲醛溶液与银氨溶液反应 HCHO + 4[Ag(NH3)2]OH ---> 4Ag↓ + 6NH3↑ + (NH4)2CO3 + 2H2O葡萄糖溶液与银氨溶液反应CH2OH(CHOH)4CHO+2Ag(NH3)2OH→H2O+2Ag↓+3NH3↑+CH2OH(CHOH)4COONH4实验用品: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培养皿、石棉网、烧杯、铁架台10%氢氧化钠溶液、5%硝酸银溶液、氨水、浓氨水、7%硫酸铜溶液、6M盐酸、3%葡萄糖溶液、37%甲醛溶液、甲酸钠溶液、酒石酸钾钠溶液、银氨溶液、10%氯化亚锡溶液实验结果:1.根据老师提供的方法,先配置一定量的银氨溶液,将其中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稀释,再平均分成三份在三个清洗的很洁净的试管中,银氨溶液的配置方法为:在干净试管加入约2毫升5%硝酸银溶液、先滴加两滴浓氨水、再滴入%的稀氨水,不断摇动试管,使生成的沉淀刚消失为止稀氨水。
2.再分别向三个试管中依次加入:甲醛,,葡萄糖,甲酸钠。
因为我们在后面一组同学后面才做的这个实验,根据他们的经验,甲醛是在刚刚滴加的时候就出现银镜反应了,所以我们组一个同学甲醛进行观察,另一个同学同时加入另外两种溶液,可是甲醛却没有那组同学出现的现象那么快,所以我们将其都放入了我们事先准备好的70度左右的热水中。
3.加入甲醛的试管在放入后30秒就出现了银镜,5min后加入葡萄糖的这个试管出现了银镜,9min时候加入甲酸钠的试管出现了银镜现象,但是我们这个银镜没有前两者那么光亮,我认为是因为生成的银没有附着好,所以之后我们又重新做了一组,然后得到了很光亮的银镜现象。
中国古代铜镜工艺
中国古代铜镜工艺铜镜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其工艺技术与美学内涵跨越时空、千年不衰,为世人所传颂。
本文将从铜镜工艺的历史概述、工艺过程、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历史概述铜镜,又称明镜、锡镜或盘镜,是自然光线反射的一面光镜,主要由铜作为原料,经过铸造、打磨、制糊、鎏金等多个工艺过程制成。
从考古学来看,我国最早的铜镜可以追溯到商代,当时的铜镜大多呈圆形,上面镶有象牙、玛瑙、珐琅等宝石,感觉则比较华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铜镜的外形逐渐演变为方形、椭圆形、六角形等,同时器型变得更加轻薄,且相应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唐代是中国铜镜制造业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时扬州、成都、襄阳等地都是铜镜制作的重镇。
而今天,中国的铜镜工艺更多的已经转变为手工制作的原创艺术品。
二、工艺过程自古以来,铜镜的制作工艺就非常繁琐,需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面精美的铜镜。
铜镜制作的大致工艺过程:铸造、去毛刺、抛光、客底、制糊、铜烧焊接、鎏金、钻洞、饰纹雕刻、打磨、抛光、老化增效、镶接等。
其中上百种的原材料和工具,如铜排、铝矾石、黄铜、黑漆等材料;打磨器、磁石、铁水叉、手锉等工具和设备,都是铜镜工艺中必不可少的。
三、文化内涵铜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内涵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
首先,镜面的表现形式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
早期的铜镜多用象牙、珐琅等材料进行装饰,这些常用的材料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比如象牙可以代表国家安危,珐琅则代表的是富贵和尊荣。
其次,铜镜的形态、图案、器型等也可以从中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变化。
汉代的镜面多以嵌花、汉字等图案为主,唐朝的铜镜往往采用了古风图案、以及带有佛教神话色彩的图案,具有鲜明的唐代风格。
最后,铜镜还可以承载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底蕴。
铜镜有“镜中花自照,人中夜更明”的说法,寓意人要正视自身的缺点;古代人也认为在铜镜中望见的自己是未加修饰的真实样貌,而不是世俗假面;铜镜还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照性”,也就是要做到不为物色所能动摇,要对自己内在的东西有清醒的认识。
高考化学核心考点知识归纳与最新配套练习(附答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实验安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实验安全【知识梳理】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基本操作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用药匙,若药匙不能伸入试管,可用纸槽,要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而不能沾在管口和管壁上。
块状和大颗粒固体用镊子夹取取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
取用较多的液体用倾倒法,注意试剂瓶上的标签向手心。
向容量瓶、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2.药品的存放3. 仪器的洗涤4.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好仪器,向乙管中注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
静置片刻,若液面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则漏气例题1、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或操作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滴定用的锥形瓶和滴定管都要用所盛溶液润洗②制备任何气体开始实验前,首先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在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需要四次④测定溶液pH时,应先将pH试纸润湿⑤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溴苯中的溴单质⑥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翻失火,应立即用湿布盖灭⑦中和热测定实验时,如果没有环形玻璃棒,可用环形铜质搅拌棒代替⑧将10滴溴乙烷加入1mL10%的烧碱溶液中加热片刻后,再滴加2滴2%的硝酸银溶液,以检验水解生成的溴离子⑨向混合液中加入生石灰后蒸馏,以除去乙酸中混有的乙醇⑩向Na2CO3与NaOH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可检验NaOH的存在二、化学实验安全1. 化学药品安全使用标识2. 实验意外的预防品(尤其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应立即服食大量的鲜牛奶、豆浆或鸡蛋清。
物品着火时,应冷静判断情况,根据不同药品着火的情况,选用适当措施灭火。
()①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应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②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一氧化碳气体时,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气体的纯度.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排空气法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气体,听爆鸣声③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时的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⑤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在烧杯中加一定体积的水,再一边搅拌一边加入浓硫酸⑥取用钠块切下的碎片,可以放到废液缸中A.①②B.②③⑥C.③⑤⑥D.②⑤【课时练习】1.关于实验室中的仪器①试管、②烧杯、③容量瓶、④量筒、⑤分液漏斗、⑥滴定管、⑦蒸馏烧瓶、⑧蒸发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直接加热的有①⑧B.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有⑤⑦⑧C.使用前应进行检漏的有③⑤⑥D.标有使用温度的有③④⑥⑦2.我们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处理恶性事件,当氯气泄漏时消防队员应及时采取的措施是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有关情况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溶液处理过的口罩;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可解毒;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肥皂水(小苏打水)浸湿的口罩;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即可,不必走太远;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是否被污染;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铜镜文化
一.中国铜镜探源 a今天,我们使用的镜子一般都是玻璃造的;但在人类使用玻璃镜之前,镜子是用铜造的,准确地说,是青铜镜。
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在距今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就开始使用青铜镜,经历了商、周、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中晚期以后,青铜镜才逐步为玻璃镜所取代,退出了人们的生活。
铜镜被人们使用了约3,800年左右的时间,可算是中国古代诸种金属器物之中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又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过许多影响的古器物。
铜镜本身是一种工艺美术品,镜子的背面一般都铸有精美的纹饰或文字,这些纹饰的图案造型与铭文,往往浓缩了各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观念与审美情趣,它制作精细,既体现了较高的工艺制作技术水平,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青铜镜被使用了近4,000年,它已经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的用途,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意识,譬如人们常说的「破镜重圆」、「明镜高悬」、「以史为鉴」(古书「鉴」与「镜」常互通)等等,都反映出铜镜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铜镜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它为我们认识古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开启了一扇视窗,我们希望通过以下的介绍,能为大家了解中国古代铜镜文化,提供一点帮助。
1.黄帝铸镜传说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铸造使用铜镜?这是一个不很容易回答的问题。
正如某些发明创造被归功于黄帝一样,古人也将铜镜的制造和使用说成起始于黄帝:「帝因铸镜以像之,为十五面,神镜宝镜也」(《轩辕黄帝传说》)。
「饶州俗传,轩辕氏铸镜于湖边,今有轩辕磨镜石,石上常洁,不生蔓草」(《述异记》)。
这一类圣人制镜的传说固然不足凭信,但它也说明了镜的起源久远,可以追溯到古史的传说时代。
「镜」字的出现——战国时期在中国文献史籍中,「镜」字最早见于《墨子·非攻》及战国末期的一些著作中。
《庄子·应帝王篇》:「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同书《天道篇》也有「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古代镜子类型
古代镜子类型
在古代,镜子是一种很奢侈的物品,只有富人才能拥有。
古代的镜子种类也非常多样,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常见的古代镜子类型。
1. 青铜镜
青铜镜是古代最常见的一种镜子类型,它们通常呈圆形或方形,有时会雕刻一些花纹或图案在边缘。
这些镜子比较厚重,表面光滑,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面部修饰。
2. 玉镜
玉镜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镜子类型,它们通常由高质量的玉石制成,有时会在表面雕刻一些图案或花纹。
这些镜子非常光滑,可以清晰地映射出人的面部特征。
3. 铜镜
铜镜通常呈圆形或方形,由铜制成。
这些镜子表面光滑,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面部修饰。
与青铜镜不同的是,铜镜更加轻巧。
4. 银镜
银镜通常由高质量的银制成,表面非常光滑。
这些镜子非常珍贵,只有富人才能拥有。
5. 琉璃镜
琉璃镜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由琉璃制成。
这些镜子表面光滑,可以清晰地映射出人的面部特征。
琉璃镜也是一种比较珍贵的镜子类型。
总的来说,古代的镜子种类非常多样,它们既可以进行一些简单
的面部修饰,也可以清晰地映射出人的面部特征。
今天,镜子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而古代的镜子则成为了珍贵的文物,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古代的生活和文化。
铜镜反应
[tóng jìng fǎn yìng]由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得到氢氧化铜,再加入酒石酸钾钠,配制成斐林试剂,如果加入甲醛能将其还原,就有红色单质铜沉淀产生,在试管壁上形成光亮的铜镜。
一般用反应检验醛基的存在。
若改用乙醛等其他的醛,其还原能力比甲醛弱,不能生成单质铜,只能得到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目录1解释2实验目的3实验器材4实验步骤5实验原理6实验用途7注意事项1解释编辑基本解释:能形成铜镜的反应,由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再用乙醛还原,即有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产生,在试管壁上形成铜镜。
常用此反应检验醛基的存在。
词语分开解释:铜镜 : 古代用来照映形象的铜制镜子。
一般是圆形,照面的一面磨光发亮,背面常铸花纹。
中国最早的铜镜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战国时已很盛行。
反应 : ①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
②化学反应。
③打针或服药所引起的呕吐、发烧、头痛、腹痛等症状。
④原子核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热核~。
⑤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他的演说引起了不同的~。
2实验目的编辑葡萄糖的银镜反应[1]研究生成金属镜的条件,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
[2]3实验器材编辑葡萄糖的银镜反应[1]举例: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培养皿、台秤、角匙、石棉网、10%氢氧化钠溶液、5%硝酸银溶液、0.5M氨水、6M氨水、固体硝酸银(cp)、7%硫酸铜溶液、6M盐酸、3%葡萄糖溶液、37%甲醛溶液、*甲酸钠溶液、**酒石酸钾钠溶液、银氨溶液、10%氯化亚锡溶液。
甲酸钠溶液:10g氢氧化钠置于烧杯中,慢慢滴定4.5ml甲酸钠溶液(边滴边搅拌),加100ml蒸馏水即成。
酒石酸钾钠溶液:四水酒石酸钾钠8g和氢氧化钠2.6g加到20ml蒸馏水中。
银氨溶液:试管中加1 ml 5%硝酸银溶液,加1滴5%氢氧化钠溶液,在不断振荡下滴加稀氨水至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10%氯化亚锡溶液:秤取2克氯化亚锡,先溶于少量6M盐酸中,再稀释至20ml。
铜镜实验原理
铜镜实验绍兴一中分校吴文中一、实验装置实验装置见下图:1.蘸乙醛的脱脂棉,2.附着试管内壁的氧化铜,3.石蕊试液二、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研细的硝酸铜晶体,加热使之熔化,轻轻转动试管,使熔化的硝酸铜均匀附着试管内壁上,继续加热,使硝酸铜分解,在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黑色氧化铜。
2.在另一支试管中装入一团浸有乙醛溶液的脱脂棉,并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
3.先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1分钟,然后用另一酒精灯小火加热脱脂棉,使乙醛挥发,与氧化铜发生反应,取可得到光亮的铜镜。
4.尾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色,说明有乙酸生成。
三、反应原理2Cu(NO3)2 =加热= 2CuO + 4NO2↑+ O2↑CH3CHO + CuO =加热= Cu + CH3COOH四、说明该实验操作简便,现象直观有趣,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巩固硝酸盐分解、乙醛性质等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因此,该实验可作为课堂补充实验或课外兴趣小组课外科技活动内容之一。
五、思考1、有关乙醛被氧化的实验,一般都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为什么“铜镜实验”可以在中性条件或酸性环境中发生,事实上银镜实验一定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醛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也必须做到在碱性条件的,否则一般情况下,实验失败,至少得不到砖红色的氧化亚铜。
2、原因如下:对于CH3CHO + CuO =加热= Cu + CH3COOH↑由于以上设计的反应并非在液相中碱性,产物乙酸并非留在反应体系中,而随温度的升高,乙酸变成了气体逸到反应体系之外了,并不会抑制该反应往正方向进行。
另外,该反应中,反应的温度大大升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有人做过实验,硫酸铜和乙醛在加热到沸腾的时候,也可以得到铜镜。
而且很牢固,只是不光亮。
至于为什么要加热硝酸铜来得到氧化铜,主要为了使氧化铜粘贴在试管内壁,得到的氧化铜是“新”的,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并且增大了氧化铜和乙醛的接触面积,得到漂亮的光亮的铜镜。
古代镜子类型
古代镜子类型
古代镜子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物品之一。
在古代,镜子的材质、形状、大小、装饰等方面都有很多种类。
1. 青铜镜
青铜镜是古代镜子中最早的一种。
它通常由青铜制成,有圆形、方形、六边形等不同形状。
青铜镜的表面有铭文或图案,寓意吉祥如意。
2. 玻璃镜
玻璃镜是汉朝时期出现的一种镜子。
它使用玻璃作为材料,因为玻璃比青铜更光滑、透明。
而且玻璃更耐用,使用寿命更长。
3. 银镜
银镜是唐朝时期出现的一种镜子。
它使用纯银制成,表面被抛光得非常光滑。
银镜在唐朝时期很流行,被认为是一种奢侈品。
4. 珐琅镜
珐琅镜是宋朝时期出现的一种镜子。
它常常被用来作为礼品赠送给官员或重要人物。
珐琅镜的表面有色彩斑斓的装饰图案,非常漂亮。
它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品,也是宋代工艺品的代表之一。
5. 红漆镜
红漆镜是明朝时期出现的一种镜子。
它的特点是表面被涂上红色的漆,非常光滑。
红漆镜在明朝时期非常流行,被认为是一种时尚的饰品。
总之,古代镜子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它们不仅是实用的生活用品,更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镜反应与铜镜反应
实验原理:
银镜反应是银(Ⅰ)化合物的溶液被还原为金属银的化学反应,由于生成的金属银附着在容器内壁上,光亮如镜,故称为银镜反应。
常见的银镜反应是银氨络合物(银氨溶液)被醛类化合物还原为银,而醛被氧化为相应的羧酸根离子的反应,不过除此之外,某些银(Ⅰ)化合物(如硝酸银)亦可被还原剂(如肼)还原,产生银镜。
本实验中用银氨溶液与含醛基的有机物进行制取。
反应方程式为:RCHO+2[Ag(NH3)2]OH=RCOONH4+Ag↓+3NH3+H2O
由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得到氢氧化铜,再加入酒石酸钾钠,配制成斐林试剂,如果加入甲醛能将其还原,就有红色单质铜沉淀产生,在试管壁上形成光亮的铜镜。
实验步骤:
清洗试管
先用洗涤剂将试管洗涤,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然后向洗净的试管内倒入硝酸,倾斜试管并慢慢旋转使硝酸全部润过试管内壁,用自来水冲洗试管三遍。
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也使得氢氧化钠将试管润过一边,自来水冲洗。
最后用蒸馏水将试管冲洗三次。
生成。
甲酸钠制取银镜
步骤与葡萄糖制银镜方法类似。
现象:加氢氧化钠与不加最后的现象都一样,溶液变黑,无银镜附在试管壁上,并有黑色疏松的沉淀。
在溶液的上端试管壁上有一层薄薄的银镜生成。
铜镜反应
(1)用肥皂洗净手,用去污粉将培养皿擦洗干净,在把洗涤剂放在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加热至80℃,将它倒入培养皿中,静置冷至室温,倾去后分别用水和蒸馏水全面淋洗,备用。
(2)将20mL氯化亚锡溶液倒入培养皿中,静置5分钟后倾去,用蒸馏水小心淋洗,待干。
(3)在50mL烧杯加入2滴5%硝酸银和1滴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0.5M 氨水至沉淀刚好溶解,加入15mL蒸馏水,搅拌后再加入3mL3%葡萄糖溶液,混合后立即倒入培养皿中,静置5分钟,当溶液呈棕色后倾去,用蒸馏水小心淋洗,再用用煤气灯小心烤干。
(4) 50mL烧杯中充分混合等体积(约7mL)7%的硫酸铜溶液、酒石酸钾钠溶液和37%甲醛溶液。
立即倒入培养皿中,静置5分钟。
开始时培养皿底部有少量的气泡4min后培养皿底部有反光现象。
最终有铜镜现象生成,但是镜面没有铺满整个培养皿底部,生成的镜面有一点凹凸。
实验注意事项:
1.试管一定要彻底清洗干净,不然生成的银镜不光滑,甚至无银镜生成。
2.溶液混合后,振荡要充分。
加入最后一种溶液时,振荡要快,否则会出现黑斑或产生银镜不均匀。
3.加入的氨水要适量。
氨水的浓度不能太大,滴加氨水的速度一定要缓慢,否则氨水容易过量。
氨水过量会降低试剂的灵敏度,且容易生成爆炸性物质。
4.银氨溶液只能临时配制,不能久置。
如果久置会析出氮化银、亚氨基化银等爆炸性沉淀物。
这些沉淀物即使用玻璃棒摩擦也会分解而发生猛烈爆炸。
所以,实验完毕应立即将试管内的废液倾去,用稀硝酸溶解管壁上的银镜,然后用水将试管冲洗干净。
实验问题:
1.为什么甲酸钠制取银镜时没有得到银镜?
答:因为甲酸钠溶液显碱性,而且碱性很强,使得反应过快,产生大量黑色的银粒沉淀,不易得到优质银镜。
2.为什么加入碱时制银镜效果比不加碱的效果好?是否加的碱越多越好?
答:银镜反应通常在pH=9~l0溶液中进行,这是因为在碱性溶液中醛的还原能力比在酸性溶液中强;但又不能呈过强碱性,因在过强碱性溶液中加热银氨溶液,由于氨的失去,就易形成雷爆银。
同时,pH>11时,反应过快,产生大量黑色的银粒沉淀,不易得到优质银镜。
所以不是加的碱越多越好。
3.水浴温度是否影响银镜反应?
答:因为银镜反应是醛基与银氨离子的反应,如果温度过高,银氨络离子会与氢氧根反应得到氨,而不与醛基反应。
另外,温度过高,容易产生易爆物AgN3,容易发生爆炸危险。
温度过低反应速度过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