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一、当前中国农产品市场和市场竞争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产品供求矛盾日渐突出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均消费标准不断提高。从需求看,粮食需求逐步增长,肉蛋奶、植物油、瓜果菜等需求快速增加。同时,农产品品种、阶段、区域结构矛盾越来越突出,产需地理错位分布加剧。从供给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更高基数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难度加大。一是资源约束性日益增强。中国耕地面积已减至18.27 亿亩,全国已有666 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0.8 亩的警戒线;耕地质量下降,中低产田占2/3。人均水资源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病险水库占1/3,一半以上耕地得不到有效灌溉。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自然灾害增加,每年农作物成灾面积高达3 亿亩以上。二是种粮比较效益低。随着化肥、农药和劳动力等价格逐年提高,粮食生产成本持续增加,2006 年、2007 年每年都以6%~8%的速度继续增长。受此影响政策性补贴对种粮农民的激励效应明显下降,长江流域双季稻主产区已出现“双改单”现象。三是全球粮食等农产品供求日益趋紧,中国利用国际市场调剂余缺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近两年,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一些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生产下降,库存减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6 年世界粮食库存消费比已下降到19.1%,处于30 年来最低水平,预计2008 年世界粮食库存消费比将继续降低。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农产

品价格将在高位运行。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相互影响日益加深,特别是国内一些品种进口依存度快速上升、期货市场关联性增强的情况下,国内农产品价格走高的外在压力和社会预期不容忽视,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余缺的操作难度和不确定性也在增加。

2、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交易手段落后

虽然农产品流通配送、连锁经营、期货交易、拍卖交易、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等新型农产品交易方式在中国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这些现代化的农产品交易方式还仍然是处于起步阶段。整体上来看,中国农产品交易方式仍比较落后,流通现代化程度还比较低。一是市场体系建设与改造的步伐与农业市场化进程不同步。大多数农产品市场交易设施陈旧,结算手段落后,信息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薄弱,销地终端市场仍以小地摊、大集贸为主,主要采用的是面对面的交易方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小规模、大群体的特征比较明显。据估计,目前农产品流通95%以上是现货流通,交易方式往往是人货同行。二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定位不明确,市场自身非市场化运作。中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投资主体、建设主体、管理主体五花八门,多数市场属于村、镇、街道主办的集体企业,对市场功能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许多市场还处于管委会管理阶段,没有进行企业化改制。三是农产品市场管理秩序不规范。目前大多数农产品市场的经营管理是以场地、设施出租等物业管理为主,其管理规则不健全,使得农产品流通无序、效率低下。四是农产品市场法规制度建设滞后,社会信用体系缺失。目前中国还缺少有效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交易法规,一些

市场经营组织受短期利益驱动,损害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利益。有的经营者缺乏规范的农产品营销行为,经常出现相互间压价和倾销等现象,市场竞争无序。

3、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市场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低,流通体系效率不高,严重制约着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与国外相比,中国农民组织化程度还很低,中国是世界上极少数几个没有农民自身组织的国家之一,农民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小生产,很难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参加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仅占全国农户总数的2%—3%。而且农产品运销合作组织较少。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加入WTO 后,国内外市场联系更加密切,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已直接影响中国农产品供给及价格的稳定性。另外,中国粮棉等大宗农产品购销及进出口活动仍主要由国有商业组织垄断进行,流通主体单一,流通费用较高,效率低下,越来越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竞争,不利于中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的开拓和农产品生产增长方式的转变。

4、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低,税费重,降低了中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世界各国与农业、农产品、农民有关的支持一般分为直接投入、补贴、税收优惠、立法管理等方面。税收分为三大类:一是对农业生产征收的税收,如中国的农业税、农林特产税等。这项税收基本上只在中国实行。二是对农产品流通征收的税收,如消费流转税、营业税、增值税等。许多国家对食品的营销是免税的。三是对农民作为一般国

民征收的税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免除的。中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但对农业征收的税费却比较重。中国的农业税费均摊到每公顷土地上约为100~150 美元。而世界上主要农产品生产国不仅不向农民征收税费,反而给予农民以直接补贴。2000 年美国对每公顷耕地的直接补贴为100~150 美元,欧盟为300~350 美元。一正一负之间中国每公顷收入相差200~500 美元,这种政府补贴和税收上的差别,对中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5、农业科技含量低,不利于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发挥

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0%~80%,中国不到50%;化肥利用率发达国家达70%,中国仅为40%左右;田间单方净耗水量的粮食生产效率发达国家达2 千克以上,中国仅为1 千克左右;发达国家农业基本全面实现现代化,中国除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具备条件之外,中、西部地区现代化程度还很低;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引进、开发应用迟缓,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6、农产品质量档次低,标准化和品牌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也是影响市场竞争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卫生水平是赢得市场认可的关键,但农产品检验检测制度不健全和检验检测范围不广致使一些不符合卫生检疫标准的肉食品、水产品、有害农药残留超标的果菜等农产品不断涌入市场,严重危害和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另一方面,产品的品牌化是开拓市场基础,加工、包装则会带来更高的流通利润。而目前

市场流通的大多数产品无品牌、无包装、无分级,对农产品流通向现代物流转变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1、树立标准化意识,搞好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加快农业标准化知识的普及。

推行农业标准化,涉及农民传统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尤其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对象是农民,农民对农业标准化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着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成败。推行农业标准化,当务之急是搞好宣传和培训,让广大农民都明白什么是农业标准化,为什么要搞农业标准化,怎么按标准化进行生产。从政府层面来说,首先应建立农业标准化管理机构,从基础工作抓起, 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质量体系。其次培训农业科技人员, 形成完善的农业标准化实施推广体系。再次从生产基地抓起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体系。最后围绕出口创汇产品生产标准化建设一批创汇农业生产示范基地。

2、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确保农业标准化健康发展。

根据农业标准化建设的需要,要重点抓好四大体系建设。一是建立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没有标准就谈不上标准化,标准的建立是推行农业标准化的前提。根据当地的实际,以一些优质农产品为重点,逐一制定出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到产品品质、加工包装等一系列标准,形成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一整套完善的标准体系,使大部分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