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第一课时课件

合集下载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ppt课件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ppt课件

熟的大人的形象

仅仅数画,但眼 眶、眼珠子和瞳
孔均已明白如画
最新版整理ppt
11
最新版整理ppt
12
最新版整理ppt
13
最新版整理ppt
14
加把劲!看谁认得多
最新版整理ppt
15
你猜对了吗?
商 林田单水 家 休

后 从 门 鱼 眉山 束
最新版整理ppt
16
商代甲骨文,旁为对应
最新版整理ppt
狩猎纹
25
商代青铜器制造过程
1.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 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 一定比例熔化。 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 造的模型里。
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 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 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最新版整理ppt
26
最新版整理ppt
27
司母戊鼎铸造的每一道工序都包含 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聪明 才智与协作劳动,同样对于今天的 我们,无论是一个班级体,一所学 校,还是我们国家的发展,都需要 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去打造。
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铭文。
最新版整理ppt
30
食器 特点:品种多
兵器
最新版整理ppt
农 具 31
你能猜出它们的用途吗?
簋(guǐ)
盛放煮熟的 黍、稷、稻、 粱等饭食
最新版整理ppt
32
尊 容酒器
最新版整理ppt
33
觥(gōng) 酒器
最新版整理ppt
34
青铜器常见的纹饰
虎 纹
饕 餮 纹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1、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2)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同时,给学生提供自主发言的时间,以便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板书:
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师:就目前的考古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的汉字源于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顾名思义,叫做甲骨文。先来看两幅图片:这是出土的刻有文字的牛骨;教材中还有刻有文字的龟甲。它们距今至少有3300年的历史了,很古老,很神秘。
设问:关于甲骨文,你最想知道什么?
师:总结:同学们求知的欲望很强,提出了很多疑问。甲骨文自发现以来,已经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甲骨文学,很多问题不是我们今天一节课能够解决的。归纳起来,我们比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
师:请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做解说员?
7.这样大型的青铜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说明了什么?(主要教师讲解制造过程)
师:总结: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术精湛,气势宏大的司母戊鼎正是当时那个时代辉煌灿烂文明的象征。今天,司母戊鼎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1世纪来临之际,党中央铸造了司母戊鼎的复制品,命名为“中华世纪鼎”,作为中国人民迎接新世纪的礼物送给联合国,现以被永久收藏。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甲骨文与青铜器之教案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甲骨文12生肖文字让学生辨认,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利用青铜器照片和有关资料,进行讲解,想象,加深学生对青铜艺术这一文化瑰宝的认识。
可问:为什么要占卜?(答: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人们迷信鬼神)

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与青铜器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湟中一中马有梅【内容标准】知道甲骨文、金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2.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像培养自己的历史想像能力。

过程与方法:1.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指出他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2.收集有关青铜器的照片、实物和有关资料,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3.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像,能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形状奇伟,花纹瑰丽”的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语)。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的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白高度智慧的”(江泽民语),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我们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我们知道,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

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

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

同时,本课也是本教科书中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本课,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北师大版】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北师大版】

7、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 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地方长官叫什么? 县令 9、县在我国最早出现开始于什么时期?
战国时期
第 9 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
商文化的 典型代表
青铜器
什么叫甲骨文?
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它是一种象形文字。
种类繁多,工艺高超,铸有花纹装饰,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的青铜器气势 极其宏大。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是什么?
司母戊鼎
Hale Waihona Puke 目雷纹刀大禾方鼎平顶冠人头像 青铜人
铜镜 四羊方尊
卧虎立耳扁足鼎
象尊
三星堆千里眼
三星堆顺风耳
三星堆金面铜人头像
三星堆大型铜立人像
三星堆大型铜神树
三星堆“鸟形”青铜器
甲骨文的出土地点?
河南安阳(殷墟)
甲骨文的出土和解读有何重要意义?
1、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2、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 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殷墟
什么是青铜?
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因为颜色 发青,故叫青铜。
青铜器是怎样造出来的? 商朝的青铜器有哪些特点?
1、什么是千耦其耘? 大规模的集体耕作 2、铁器和牛耕分别是什么时候开始被 普遍使用的? 春秋时,铁器开始广泛使用; 战国时,牛耕开始普遍使用 3、战国时最先进行的改革是哪个国家谁 主持的? 魏国 李悝
4、战国时影响最大的是谁在哪个国家 的改革?当时这个国家的国君是谁? 商鞅在秦国的改革;国君:秦孝公 5、商鞅变法中起到富国强兵作用的措 施有哪些? 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军功 6、为加强中央集权,商鞅采取什么措施?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精品课件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精品课件 北师大版


钟鼎)文。
4.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是( 司母戊鼎)和
பைடு நூலகம்

四羊)方。尊
5、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人们的生活中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被称为 “青铜时代”。
(1)商、周青铜器的代表作各是什么?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毛公鼎。
(2)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祭祀和战争。
(3)现在研究青铜器有何意义? 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历史价值,因
2、甲骨文是我们了解和研究 商朝历史 的重要材料。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 开始的。
金文——商周时期刻
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西周毛公鼎及其铭文
文字 类别
刻写材料 刻写篇幅
刻写内容
甲骨文
金文
龟甲、兽骨 短 卜辞
青铜器
长 有意识的记录 历史事件
司母戊鼎
毛公鼎
四羊方尊
现存最大
刻写的金文 最长
精品
司母戊鼎
毛公鼎
四羊方尊
商周展厅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商周文物和他们背后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迪?
1.商周时期,人们把刻在( 龟甲 )和(

上的文兽字骨称为甲骨文。
2.( 甲骨文)和 (
)青是铜商器周时期重要
的文明成果。商周时期,被称为

青铜时代)。
3.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 金文 ),又称
为青铜器上刻写着大量的文字,详细地 记录了历史事件,具有史学研究价值。
游戏——“传话筒”
游戏规则:
①每组第一位同学迅速将卡片上的话口 耳相传,直至每组最后一位同学。
②最后这位同学把所听到的话告诉大家。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知识点特定社会阶段内,不同阶级之间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司法、军事等不同手段的调整而进行的大规模利益分配变化,下面是整理的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从禅让制到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认识,是阶级对立的结果,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因而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想要获取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迭知识点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因为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人们的生活极端困苦,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有限,为了生存时常进行战争有时甚至毁灭整个氏族。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使生产力逐步得到提高,并且保留了生产力中核心要素:战俘不杀,留作奴隶;有了以国家形式的专门社会管理机构;创造了文明的转门部门和专门人才;同时,阶级斗争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

想要获取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知识点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想要获取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知识点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秦国进行的废除奴隶制土地制度为核心,实现富国强兵的改革。

考试重点关注变法的条件、主要内容、作用及评价。

背景: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1.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2.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3.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4.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5)(精选5篇)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5)(精选5篇)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5)(精选5篇)第一篇:《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5)《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内容标准】知道甲骨文、金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一、内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想象司母戊鼎等青铜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指出他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收集有关青铜器的照片、实物和有关资料,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我们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我们知道,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

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

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

同时,本课也是本教科书中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本课,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三、教学流程入境生趣导入新课1.播放十运会开幕式精彩片断,内容是青铜大鼎冉冉升起,将十运会推向了高潮。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教案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教案

【特别提示】导教案不过老师教课的一个辅助,千万不可以完整千篇一律地依照导教案来教课,假如机械使用导教案,讲堂教课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课成效。

【单元剖析】(一)第二单元的特色时段:从公元前 2070—前 221 年特色:本单元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改革,说明由夏代开始出现国家,到商与西周期间创建青铜文明、春秋战国进入铁器时代,先进技术推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改革,从而推进了社会的发展,经济改革又促使了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华。

(二)第二单元的要点和难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改革”这一单元是以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与社会重要活动的侧面相一致的方式来表现主题的,此中含括从夏到战国的历史时段的史实和铁器、牛耕、甲骨文和青铜器、分封、百花怒放等重要历史内容。

下设八课:第 5 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正文有“家天下”的夏代、商汤灭夏、武王伐纣三个子目,要点是国家的产生与更迭。

第 6 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正文有西周的分封制、贵族老百姓与奴隶、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三个子目,要点和难点都是分封制。

第 7 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正文有齐桓公称霸、问鼎中原、合纵连横三个子目,要点是理解春秋战国期间的大国争霸(齐桓公称霸)。

第 8 课“铁器牛耕引起的社会改革” ,正文有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商鞅变法与秦的兴起三个子目,要点是商鞅变法,难点是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第 9 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 10 课“思想的活跃与百花怒放” ,第 11 课“先民的智慧与创建”,三课都是两个子目,反应了春秋战国期间社会文化的概貌,此中甲骨文、青铜器、孔子、百花怒放、都江堰和编钟都是每课的要点。

第 12 课认识身旁的“历史”也是一堂研究课。

(三)第二单元要说明的几个问题1.如何理解国家的产生?(1)国家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以以某个历史事件作为标记。

过去我们把禹传启、“父传子”作为国家成立的标记,这不过历史的一个“偶合” ,而不是历史的必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目内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第一目与第二、第三目之间是并列关系,分别介绍青铜器与甲骨文;第二与第三目之间也是并列关系,分别介绍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目内容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辉煌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构成了本课的主干知识。

青铜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

司母戊鼎是高超的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代表。

甲骨文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是已经发现的中国古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由此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象,培养历史想象能力。

2.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过程与方法:1.积极开展搜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象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2.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象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3.通过“甲骨文一汉字,汉字一甲骨文”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形状奇伟,花纹瑰丽”的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语)。

2.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正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的记事特点,了解汉字的演变;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人教部编版七年级_青铜器与甲骨文)PPT

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人教部编版七年级_青铜器与甲骨文)PPT

时期 商周
造字方法
象形、指事 • 年代最早、体系较为 会意、形声 完整,有文字可考的
历史从商朝开始 • 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
构,是汉字形成与发 展的重要阶段
(D )
①是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的 ②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祭祀战争等 ③甲骨文的发现
说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④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由此可见鼎的
B 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
A.装饰品 B.食器 C.乐器 D.盛水器皿
2、对汉字的影响: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许多字体使用至今,甲 骨文是我国汉字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
结束
青铜器的铸造过程:
1939年3月,这只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 中,因鼎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仅锯 一足,便锯不断,于是悄悄地把鼎埋起来。后来消息走漏,日本人来搜 索未成,便出价70万圆伪币收购,当地人们巧妙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将 此鼎留下。 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 后来补上),先存放于安阳县政府。同年十月底,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 介石60寿辰,当地驻军将大鼎作为寿礼,用专车运抵南京,蒋介石指示 拨交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值1948年夏,该鼎首次公开展出,蒋介 石亲临参观并在鼎前留影,可见受重视程度之高。后来,国民党政府曾 想将此鼎运往台湾,终因过于困难,才打消了这一念头,建国后,此鼎 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已成为镇馆之宝。
利簋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除 了可以反映当时社会政 治经济状况,同时也是 一种文字的载体。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周礼·考工记》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筑构件青、铜仪器仗种宗类教有、工生具、活用武第器品5、杂课饰器青品等铜。、器饮用与食于甲器生骨、产文乐、器生、活车、马祭礼器祀器、。建反映权力和等 级,是区分贵族等 级的青标志

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酒器礼器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等级的加强
铜 食

青 铜 水 器
思考:周初主要以什么为依据进行分封?
古代圣王之后,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进行分封,建立诸侯国。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第汉5课字青的铜基器与本甲结骨文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 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文字演变过程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简体
方形的团块被线条所取代,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直, 象形程度逐渐降低,即
复杂到简单 形象到抽象
三、商朝:青铜器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现存商代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一件。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商朝晚期青铜器,属 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 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 的方尊,高58.3厘米,重 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 于湖南宁乡。现藏于中国 国家博物馆。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铜器中的精品
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和商代相比,西周时期 的青铜器的组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商代以酒器为主,表示身份地位的 高低是看随葬青铜酒器数量和套数的多少,西周以炊食器为主,随葬鼎 的多少则是地位高低的标志。
西周 毛公鼎
毛公鼎铭文
今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铸于西周后期的宣王之世(公元前827—前782 年),它以32行499字,成为现存最长的铭文:完整的册命。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青铜器与甲骨文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手工业的发展) ❖ 青铜器在夏、商、周三代发展的状况
夏朝: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铜礼器鼎 商朝: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规模大
西周:种类更加丰富


酒 器

特点一:品种多


铜 镜 盥水器
纹豆 鼎
食器

兵器



农具
蕉叶纹 纹理清晰
四羊方尊的四角,附着四只向外 半伸的 羊,露出羊头和前肢,羊角 蜷曲。器物四壁装饰着蟠龙纹,双角 龙头点缀在羊头之间,布局新颖。
一言九鼎、鼎鼎大名、问鼎中原、 鼎足之势、鼎力相助、人声鼎沸。
“鼎”是古代贵族烹饪祭祀用的器具,一般为圆形,多为三足两耳,也有 四足两耳。西周时,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贵族的身份等级。《公羊
传》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 三。”
历史时光机:假如你是商朝的一位官员,你要记录 商王的活动,那你是把文字记录在什么材料上?这种 文字就被我们后人称为什么文字?
C.商朝
D.西周
2.《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
局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B )
A.甲骨文的形成与发展
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C.铁器的铸造工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甲骨文的特
3.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
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
,最早可以追溯到(B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4. 与汉字一脉相承的最早的文字是( D ) A.楷书 B.隶书 C.小篆 D.甲骨文 5.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 过下图历史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复习巩固
• 商鞅变法的内容?
北师大版初中部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执教人:刘可 莘县明天学校初中部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加深对汉字和甲骨文渊源关系的 认识。
自学指导
• 1、什么是甲骨文,发现地点? 4分钟 • 2、甲骨文的发现对研究商朝历史有什么 作用(重点)? • 3、青铜器的组成元素?青铜器的种类? 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有哪些? • 4、司母戊鼎的特点、地位、意义?
C
达标练习
2、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从什么文字发展而来的 ?( )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隶书
A
达标练习
3、我国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的时期是:
A夏朝 C商朝 B战国 D西周
C
作业布置
• 做日清填空题6——10题 • 熟读课文,背诵重要知识点。
6、商朝 8、青铜 9、司母戊鼎 7、甲骨文 铜、锡、铅 金文 10、青铜立人像
甲骨文——十二生肖







课堂小结
商 •___时期
•载于龟甲 ___、 兽骨上 _____ •卜辞
商周 •____ 时期
•刻在 青铜器 _____上 •目前已发 现最大的: 司母戊鼎 ________
•成熟文字
达标练习
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是哪三种金属的合 金:( ) A铜铁锡 B 金银铜 C铜锡铅 D铁锡铅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PPT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PPT课件
1
整体概况
+ 概况1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2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3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2
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及出土
解读甲骨文的意义 破解甲骨文字
3
4
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写在

上的卜辞文字,记录了商朝社会
乐器 酒器 饮食器
礼器
兵器
农具
日用杂器
45
青铜器纹饰
虎纹
46
青铜器纹饰
饕餮纹
47
青铜器纹饰
龙纹
48
青铜器纹饰
云雷纹
49
商朝时期青铜器特点
种类繁多、工艺高超 制作精良、纹饰华丽 气势宏大、风格多样
50
四 羊 方 尊
51
司母戊鼎
高1.33米 长1.10米 宽0.78米 重875公斤 目前世界最 大的青铜器
56
铸有武王伐纣金文的
青铜利簋gui 29
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30
31
32
33
34
35
酒器


斝jiă
觚gū
觯zhì


觥gōng
盉hé 36
饮食器
37
饮食器

鬲lì
甗yăn

盨 xŭ



38
钺 戈
39

40


41
兵器

矢蔟

殳(shū)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名师教案1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名师教案1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名师教案1 北师大版穿越时空这一组图片,为我们展现了造纸术发明前,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发展历程。

你知道其中哪一种“文字”是最早的较成熟的文字?你可知道,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懈的追求,才有了我们今天挥洒自她的文字?与此同时,我们的祖先还通过高超、令人难以置信的制作手段,给我们留下了展示中华民族文、明脚步的青铜精品。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步人中国古代文明的殿堂去探索一番。

感悟历史本课导航跨越障碍你知道甲骨文与铭文的区别吗?不同点:①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而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②甲骨文以商朝居多,西周也有少量的甲骨文;铭文则在西周增多,商朝铭文比较简短。

相同点:甲骨文和铭文都是研究商、周历史的资料;甲骨文和铭文对我们今天的汉字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甲骨文因占卜而作,如何理解“占卜”?甲骨文的出现有意义吗?“占卜”是一种推断祸福、吉凶的活动,常因对事物缺乏科学认识而兴起。

对甲骨文的认识,可以用两条思路考虑:第一,从甲骨文记载的活动判定其意义,甲骨文是为征伐、狩猎等活动占卜而刻于甲骨兽骨上的,即等于记载了人类在当时的活动情况,所以它具有研究商朝历史的价值。

第二,从文字的创制角度来认识其意义。

相对半坡陶制品上的符号,甲骨文已具有了释读性了。

从书写的角度看,属于较成熟的文字。

所以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举出商朝青铜器的杰作及其特点,并说明它反映了什么问题?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的特点是: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

这件作品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而四羊方尊是一件制造工艺精湛、造型奇特的精美之作。

尤其是那四角的羊头,一定是通过分步铸造而终合成的。

从以上列出的商朝青铜作品上看,商朝青铜工艺具有很高水平。

铜锡铅三者的合金比例把握恰当,说明了古代人民高超的智慧。

从产品的合成过程,可见劳动中的合作精神。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部编七年级历史上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部编七年级历史上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铜是红铜与铅、锡的合金。由青铜的合金铸造的器具,因颜色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器。
出现时期:原始社会末期用途:饮食、祭祀、军事。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乃至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_商_朝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立人像,反映商代巴蜀文化。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观察《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
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难点
甲骨文的简况介绍及文字的演变。
课时计划
1课时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Biblioteka 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利用甲骨文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甲骨文
___商朝__时出现的刻在__龟甲__和_兽骨上的文字,记录和反映了___商____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商朝__朝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
狼、狈、狐一类野兽 都与犬极其相似,人 们便以“犬”作为义
狈 符表明它们的类属, 再配上它们各自的名 称音同或音近的 “良”“贝”“瓜” 作为声旁,就很容易 解决了
点击观看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甲骨文的意义:
第一,对研究商朝的历 史有重要的价值。
第二,甲骨文已经是一 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于 今天的汉字有渊源关系。
商代青铜器制造过程
1.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 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 一定比例熔化。 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 造的模型里。
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 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 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饕 餮 纹
三角云纹
狩猎纹
青铜器常见的纹饰
虎 纹
饕 餮 纹






1938年湖南省 宁乡县出土
2、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司母戊鼎
3、古蜀国文化——三星堆文化
文物是一个国家悠久历史的见证,是一个民族古老文明的形象载
体,是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血脉。文物的流失就是民族血脉的流失。据 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在海外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中,就有精品 中国文物一百多万件,而民间收藏的又至少多10倍。其中很大一部分 是在横遭侵略凌辱的近代以来被巧取豪夺走的。殷墟甲骨,自出土之 日起,殷墟甲骨即惨遭流失,被以各种名目搜购、席卷。流失海外的 近3万片,遍及日、美、英等12个国家。也有大量的青铜器流失在外, 如商双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等珍品。近几年,在已经回归的 文物中,有政府追索和购回的、有爱国人士捐赠回来的、有企业在拍 卖会上买回来的。
复习旧知识:
铁农具什么时候开始应用
c 于农业生产?
我国古书中“千耦其耘”的现象应出现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商鞅变法的作用?
内容:A同学去商店买一把剪刀、 一把锤子
要求:A同学不能说话,不能用肢 体语言 聪明的同学,请问: A同学怎样才能完成任务?
农具
你能猜出它们的用途吗?
簋(guǐ)
盛放煮熟的 黍、稷、稻、 粱等饭食

尊 容酒器
觥(gōng) 酒器
兽面纹觯(zhì) 西周 酒器
高:16.6cm 拍卖价: RMB32,000,000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古人认为祭祀和打仗是国家头等重要的 事情,目前青铜器中最多最重要的也是宗庙 中使用的器物,即礼器。
王 懿 荣
商 人 祭 祀 神 鬼 和 祖 先
“问卜” 的过程
灼“问后卜的” 的“过卜程兆”
“问卜” 的过程
卜 辞
商朝时期,刻卜骨在龟甲或钻的凿工兽甲具骨 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这块龟甲上的 卜辞内容:
一位贵族征讨
其他国家后举
行祭祀,向祖
先报捷。
你想商朝人如何造字 的吗?下面让我们来
了解甲骨文的几种
造字方法吧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 诘诎,日月是也”。——许慎
象形 就是将字形画成它 所代表的物体的模样。
长长的鼻子,粗壮
象 的身躯,小刷字般
的尾巴,一看就知 道是头大象
大口,卷尾,张牙 舞爪,好一幅凶恶
虎 相,老虎的特征就
生动地反映出来了

张腿伸臂,安立 不动,自然是成
熟的大人的形象
“世界青铜器之王” 司母戊鼎
浇铸此鼎,如果以每一坩 埚一次熔铜12.5公斤,浇铸 875公斤的铜液,需要多少 个坩埚同时进行?
70
继续听题:
以每个坩埚需要四人, 共需多少人共同协作,才 能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
280人
讨论:
第一,如何才能保证70多个坩 埚同时进行熔化(温度相同) 第二,为保证“同时进行浇铸” 这一环节的实施,工匠们是如 何将坩埚中的铜液浇铸到陶范 中的?
本义是指人的头顶。

在表人形的“大”字 顶上加上符号“二”,
所表示的不正是“天
灵盖”吗?
在“人”字的屁股

位置上加上一个短 弧线,那不正是臀
部之所在吗?
“会意者,比类合谊, 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会意 即把几个相关的字排
比在一起,由它们的联合形 式而呈现出新字所指的含义。 一般以图画式组合为多
从 由一前一后的两个
毛公鼎
毛公鼎是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作于西周
晚期的宣王时期。内壁铸有多达498字的长篇铭文。
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铭文。
金六剂
董矩方甗(yǎn)
兽 面
[西周晚期]


(li)[
商 中 期
]
(he) [
]
早火 期龙
纹 盉
西 周
齐侯匜 (yi)
[西周晚期]
食器 特点:品种多
兵器

仅仅数画,但眼 眶、眼珠子和瞳
孔均已明白如画
大大的头,上下摆动
子 不定的小手,裹在襁
褓中的下肢,是一个 十足的婴孩形象
瘦长的躯体,上
犬 卷的尾巴,写出
了狗的明显特点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 意,上下是也”——许慎
指事 该种字以象形为基础,
通常都有一部分构件是象形字, 另外的构件往往由一些不成字 的特定符号向人们提示,表示 新造字的含义。
现藏中国历史 博物馆
夏商周的青铜器种类很多:
食器、酒器、水器、兵器
成都平原独有的文化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造型独特
学者们认为三 星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1、商朝青铜铸造业的高度发展
①、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工具 等数十种 ②、特点: 种类繁多;工艺高超、铸有花纹装饰,具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有的青铜器气势及其宏大。
万 幼蝎产出后,即自动攀附于 母蝎身上,背部尤多,密密 麻麻若不可胜数。这里假借 为“千万”之“万”
象一个人抗着锄头
何 的样子,本意是
“负荷”之“荷”。 这里借为“如何”
之“何”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江河是也”。 ——许慎
形声 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
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 “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 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 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 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
“人“组成,正是 两人前后相随的形


两个人各伸出手 攻击对方,实足
两人相斗的样子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令长是也”——许慎
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
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 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 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例如 “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 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形如蝎子。母蝎产子,每胎 可达数一甚而百集幼蝎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