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精华
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 综述
![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 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2ee429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6a.png)
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综述
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是培养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一种
教育模式。
家庭作为孩子最早的学习环境和社会化载体,在培养孩子
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和文化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有五千
年的悠久文明历史,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优秀传统文化注重
礼仪、尊老爱幼、孝道、忠诚等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
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家庭教育还强调亲子关系的培养。
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
要基础。
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强调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交流、尊
重和关爱,通过亲密的互动关系,促进家庭中爱、教、育的良好氛围。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最重要的启蒙教育者和榜样。
优秀父母应
该具备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和素养,通过自身行为和言传身教,引导
孩子正确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此外,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还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批判思
维能力。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传承和学习传
统文化,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能够在现代社会
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总之,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是培养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模式,通过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构建良好的亲
子关系,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
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指导师参考题
![家庭教育指导师参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2f1281e9a216147916112822.png)
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师”题库第一部分:单选题1。
在现代教育中,强调()的有机整合。
A.一种教育形式B。
多种教育形式 C.各种教育形式 D.智能教育与体能教育正确答案:C2。
在日常生活行为、学习行为、与人交往等方面,( )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A。
认知和语言能力 B.行为能力C。
交往能力D。
表达能力正确答案:A3.( )是对儿童成长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的微观环境,是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A.家庭B.学校C.社会D.社区正确答案:A4。
()的家庭教育与影响,对一个人思想观念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性格的培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启蒙意义。
A.早期B。
中期C。
晚期 D.初期正确答案:A5。
成功的( ),是人成长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失误或不足,将给人的一生带来不可弥补的缺陷或障碍。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
幼儿教育正确答案:A6.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系统的教学内容和相对严格的规章制度,它不仅包括家长()对子女施加的影响,也包括家长无意识地借助其他条件对子女施加的影响。
A。
有意识地B。
自觉地 C.自然地D。
主动地正确答案:A7.()是社会的组织细胞,家庭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成员的场所。
A.家庭B.学校C。
社区D。
朋友圈正确答案:A8。
()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又是孩子的终生教师。
A.家长B。
班主任C。
兄弟 D.姐妹正确答案:A9。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看清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谁也无法把人的全部教育任务承担起来,于是(A)应运而生。
A.大教育观B.学校C。
幼儿园 D.家庭教育正确答案:A10。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具有()作用。
在早期教育中有奠基作用,对孩子的一生有终身影响。
A.启蒙B。
教育C。
引导 D.培养正确答案:A11。
()孩子们的思想尚未定型,有很强的可塑性。
A。
儿童阶段B。
青春期C。
成长期 D.少年期正确答案:A12。
教育子女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由()所决定的。
家庭教育指导师A卷
![家庭教育指导师A卷](https://img.taocdn.com/s3/m/915a304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e.png)
家庭教育指导师A卷1.(C)在未成年人成长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A、家教B、辅导C、家庭教育D、辅导教育2.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德行修养的(A)。
A、基础条件B、必要条件C、前提条件D、充分条件3.我国历来重视和提倡对子女实施早期家庭教育,而最早的教育则始于(B)。
A、儿教B、胎教C、言教D、学教4.中国特定的(C)和文化背景形成了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特色。
A、传承文化B、现实环境C、历史环境D、阶段5.在激烈动荡、纷繁复杂的当今社会,对新一代的培养教育,仅仅依靠正规的(C)是远远不够的。
A、组织教育B、思想教育C、学校教育D、实践教育6.家庭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年轻一代,也包括了以往只作为教育者的(C).社会各方面重视对家长的教育指导,以各种方式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这种情况有利于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
A、先行者B、普通人C、成年人D、青少年7.教育不断进步,人类以自身发展为目的建构活动已经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A)A、家庭B、学校C、社区D、政府8.社会主义的(B),是人生接受教育的起点,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A、父母教育B、家庭教育C、辅导教育D、社会教育9.社会主义的家庭教育是家庭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建立在(A)基础上的教育。
A、平等关系B、对等关系C、贵贱关系D、金钱关系10.社会主义的家庭教育是(D)教育,是通过各种途径对孩子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教育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A、单一B、形式C、内容D、综合11.(B)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地方,它主要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目的是将青少年、儿童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
A、家庭B、学校C、社会D、社区12.一般来说,教师的教育经验比家长丰富,他们是(C)搞教育的,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虚心向老师请教,不但可以学到很多教育方法,还可以借用学校的力量教育孩子,从而形成一个合力。
传统优秀家庭教育思想汇报
![传统优秀家庭教育思想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cc6c333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a.png)
传统优秀家庭教育思想汇报前言家庭教育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在子女教育中所秉持的思想和理念一直对子女的成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传统优秀家庭教育思想的核心要点和价值观,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家庭在子女教育上发挥积极作用。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优秀的家庭教育能够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传统优秀家庭教育思想更是对子女教育的传承和彰显。
传统优秀家庭教育思想孝道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一直是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强烈倡导的行为准则。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以身作则,教育子女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孝敬长辈,体现孝道文化的精髓。
敬教尊师在传统家庭教育中,尊敬师长、尊重师长一直是被强调的重要内容。
父母要教育子女尊重老师、尊重知识,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争做有理想、有信念的人。
诚信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诚实守信一直是鼓励和提倡的行为准则。
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引导子女正直诚实,培养子女的诚信意识,让他们懂得诚信的重要性,并自觉践行诚信。
想要传承传统优秀家庭教育思想重视家庭教育家长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将其放在首位,积极投入子女教育中,倡导传统优秀家庭教育思想的传承。
生活化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子女,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教育子女,让传统优秀家庭教育思想融入到家庭生活中。
沟通交流家长要与子女建立良好沟通机制,倾听子女的想法和心声,给予正确引导和教育,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教育交流。
结语传统优秀家庭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在家庭教育中传承和发扬这些思想,才能够让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和教育,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益社会人才。
希望更多的家庭能够从传统优秀家庭教育思想中汲取养分,引导子女健康成长,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特点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1ef6366360cba1aa911da54.png)
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精华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具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为我国很多家庭所传袭和借鉴,成为我国家庭教育的主流,对于我国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当代的家庭教育研究与实践中,我们更应该认真总结这些有益的成分,并加以借鉴,为当代的家庭教育理论发展与实践指导服务,为当今我国人才培养尽一分力。
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家庭教育对国家、社会的特殊作用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门第制度决定了子女是否出人头地,对全家的命运至关重要,于是便形成了中国人凡事以家为重的“家本位”的观念和行为。
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成为家族能否在整个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大事,于是父辈把训教子女视为父母长辈不可推卸的责任,它是家族巩固和兴盛的需要。
同时也就认为培养合格的后代,关系着国家政治稳定,家庭教育的社会意义被看得非常重要。
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就明确提出家庭教育的社会意义,他援引《礼记·大学》的论述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①司马光把“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当作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兴亡的大问题对待,足以说明其重视家庭教育的程度。
陈鹤琴在他的《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一书中,更是深刻指出:“德、智、体三育都从小好好儿学起,那么老大的中国,未尝不可以变而为少年的国家?”他们都把家庭教育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这是颇有见地的。
在重视人的素质培养的今天,家庭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更不应该被忽视,家庭教育必须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提倡德教为先、做人为本的家庭教育观念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无不把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品德教育放于首位,认为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做人、立世的根本,勉子立德、诫子自立、教子孝亲、训子以俭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培育孩子成为一个有良知、能自立、懂孝道、有责任心的堂堂正正的人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190fbc4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13.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理念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理念,贯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与文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对当今的家庭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家庭教育中体现的价值观念、父母角色和教育方式以及当代家庭教育中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全面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理念。
二、家庭教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一直被视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中华文化强调“家和万事兴”的理念,认为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而家庭教育在这一理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
中华文化中传承下来的家庭教育理念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家庭教育中体现的价值观念1. 孝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重要的家庭教育理念。
孝顺父母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之一,被奉为“孝道至亲”。
孩子从小就被教导要尊敬父母,关心家庭,这种价值观念在家庭教育中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2. 和谐中华文化强调家庭和睦,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
这一价值观念在家庭教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父母通过自己的言行和教育方式,传递着和谐相处的理念给孩子。
3. 忠诚忠诚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传统价值观念之一。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会引导孩子树立“忠孝节义”的观念,培养孩子坚守信念、忠诚父母和家人的情感,这种传统价值观念贯穿着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
四、父母角色和教育方式1. 父母角色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父母被视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品行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和教导孩子。
2. 教育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更加注重言传身教,父母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教导孩子,渗透着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教育方式。
古代的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
![古代的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0248b96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5.png)
古代的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古代的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中国古代在长期家庭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同时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育方法:一、突出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
宽与严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对矛盾,由于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比学校和社会教育更为有效和直接,同时也正是这种关系,往往使父母爱子过度,造成放任和溺爱,结果反而害了孩子,这就是家庭教育中爱与教的矛盾,也是家庭教育中的难点。
在处理爱与教的矛盾方面,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形成了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
中国家庭教育慈严相济的传统,主要源于儒家,孔子曾提出“为人父,止于慈”的观点。
有“严父莫大于配天”之语,可见,儒家既讲慈,亦讲严,讲究“慈严相济”。
颜之推明确把“慈”与“严”结合起来,提出“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还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
司马光更进一步地发展了这方面思想,在爱与教的矛盾上,提倡慈训并重,爱教结合。
他说,“慈而不训,失尊之义,训而不慈,害亲之理,慈训曲全,尊亲斯备”。
即父母只讲慈爱而不严加训教,便失去作为尊长的大义,只严加训教而不慈善,则伤害了骨肉相亲相爱之理,只有慈严结合,才具备了大义和亲情,是完整的家教。
清代学者在处理家庭教育中宽与严的关系上,更强调“教子宜严”,但“严”不是动辄打骂,而是严格要求,“严”不仅包括对子女的严,也包括对家长的严,为父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这就更全面地阐述了慈严相济的教育思想。
因此,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在我国家庭教育中成为优良传统。
二、重视以身示范的教育方法。
由于家庭成员长期生活在一起,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有着特殊的作用。
正如颜之推所说,“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也就是说,同样的一句话,人们总是相信亲近的人,同样一个命令,人们总听从所敬佩的人,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子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中,修身是基础,因此,儒家十分重视个人人格的培养塑造,并通过个人人格来影响他人。
2022年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题库(含答案)
![2022年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题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cc194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d.png)
2022年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题库(含答案)一、选择题1、长久以来,家庭教育的主要方面是:BA.宏观的家庭教育B.微观的家庭教育C.中观的家庭教育D.传统的家庭教育2、能创造出家庭成员是一体的感觉,并使这种一体感遍布到家庭的各项活动中,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合起来,使各项活动内含这一目标的是:CA.自我超越B.共同时间C.家庭愿景D.共同学习3、被后人称为“我国家庭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的著作是:AA.《颜氏家训》B.《袁氏世范》C.《温公家范》D.《太公家教》4、中国家庭教育领域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专著是:BA.朱庆澜《家庭教育》B.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C.鲁迅《我们怎样做父亲》D.吴航《家庭教育学基础》5、曾广为流传于民间的曾参杀猪典故体现了传统中国家庭教育中哪一精华:AA.以身作则B.训子以俭C.教子孝亲D.诫子自立6、孟母择邻典故体现了传统中国家庭教育中的哪一精华:BA.提倡早期教育B.重视环境熏陶C.强调以身作则D.注重教子作人7、“孩子长期跟着家长看电视,不仅在思维上逐渐变得被动,缺乏创造性,有时甚至会沉醉于电视所营造的虚幻世界,用不确定的眼光审视现实生活。
”这在家庭教育中属于什么方式不当:BA.家庭消费方式B.家庭闲暇方式C.家庭劳动方式D.家庭交往方式8、夫妻关系在子女身上得以良好实现的内涵是:AA.夫妻是成熟的自我B.夫妻是唯子女成长是从的奴隶C.夫妻是忽略的自我D.夫妻是分歧争吵的前世冤家9、亲子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心理关系,从心理层面而言,不能构成亲子关系重要方面,从而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有:DA.心理地位B.情感交流C.尊重他人D.祖辈反应10、马卡连柯说:“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规范,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体现的家庭教育原则是:CA.理性施爱原则B.正确导向原则C.以身作则原则D.启发诱导原则11、中国古代孟母“断织教子”的故事体现了贯彻以身作则的哪一基本要求:CA.严于律己B.言行一致,表里如一C.言传身教相结合D.规范行为严格要求12、启发诱导原则源于我国古代哪一位教育家:BA.老子B.孔子C.董仲舒D.朱熹13、“特殊孩子要特殊培养”是哪一家庭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DA.正确导向原则B.启发诱导原则C.教育一致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4、下列不能体现环境熏陶法的是:D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陶冶而形成之D.宁静致远,淡泊明志15、在家庭教育中实施实际锻炼法要注意:BA.知难而退B.持之以恒C.苛责失败D.急功近利16、某高一新生因父母没有兑现期中考试进入班级前十名就奖一台电脑的承诺而消极学习。
朱子治家格言释义
![朱子治家格言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96c8bab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8.png)
朱子治家格言释义朱子(1130-1200),字子夏,号文忠,又称南唐朱熹,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
他的读书著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出自朱子的“治家格言”,深受世代敬仰,成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精华。
朱子治家格言分为七部分,包括“生活治理”、“家庭礼仪”、“态度本色”、“交往待人”、“言语温和”、“服装分寸”以及“礼节基本”,详细记载了家庭的人际交往、治家的本分和义务、管教子女的方法等。
“生活治理”指的是要把家庭经营得有条理和有序,不仅要把握家庭收入,而且要有一定的储备。
对家庭收支,要明确各项开支的比重,不能让支出超过收入,要节约节俭,经济勤俭守家。
“家庭礼仪”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一点,要求全家人有礼貌和礼仪,礼仪清淡,以尊重而不是以攀比为准则,养成有礼貌的习惯,特别是妇女,家庭礼仪上的要求更加严格。
“态度本色”讲的就是要态度端正,行为端庄,以诚信为先,提倡有魅力的家风。
同时,要让家庭成员都懂得尊重父母,在家庭中共同学习平和的处世方式,尊重老年人。
“交往待人”是讲解家庭成员在家庭之外与人相处时的行为操守,希望家庭成员能以礼貌和温和的态度对待朋友,不轻易起争吵,提倡礼让,以温柔待人,帮助朋友,和睦相处。
“言语温和”就是指家庭成员要培养和蔼可亲、有礼貌、不嚣张的言辞,避免使用贬损性的语言,不要撒谎,能言善辩,多方位学习,使自己的言辞更加有魅力,更礼貌有礼蕴韵的。
“服装分寸”指的是要求家庭成员要自觉遵守服装的礼仪,不能太过着装过度,不要色情,要增强服装的治家礼仪,整洁清雅。
“礼节基本”是指家庭成员要学习基本的礼节,首先要掌握基本的敬语规范,不能无礼,其次要掌握基本的规范,像是在公共场合要自觉遵守礼节,不要大声喧哗;还要求家庭成员要讲究守时,不要迟到、不礼貌,要把握好时间。
朱子治家格言是为了培养子女良好的品格,传承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谐所创作的。
他强调了家庭成员在衣着、言辞礼仪、礼节遵守等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成员要尊重老人和尊敬父母等道德规范。
第二节批判地继承我国家庭教育传统
![第二节批判地继承我国家庭教育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5ab71b6c0b1c59eef8c7b4af.png)
颜之推:“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 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司马光:“古有胎教,况于已生?子始生未有知,固 举以礼,况于已有知?故慎在其始,此其理也。”
(三)注重教子做人
1、勉子立德
我国古代以来就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 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在其《戒子益恩书》一书中,谈到, “咨尔茕茕一夫,曾无同生相依,其勖求君子之道,研 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 己志,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生,可不深念邪!可不深 念邪!”
(五)强调以身作则
《颜氏家训》记载:“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 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弟不 恭。” 朱庆澜对家长的以身作则也有精辟论述:“无论什么教 育,教育人都要将自己身子做个样子与学生看。不能只 凭一个口,随便说个道理,学生就会信的。”他还告诫 人们,“做父母的,要禁止儿女不要做那样的事,总要 自己不去做;要教儿女作那样的事,总要自己先去做。”
西汉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记载了孟母怀孕对孟轲实 行胎教之事,“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 食,胎教之也。” 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 义命》篇中也谈到胎教问 题,“受气时,母不谨慎,心妄邪虑,则子长大,狂 悖不善,形体丑恶。”
隋末唐初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 养胎论》中全面阐 述了他的胎教思想。他说,“旧说凡受胎三月,逐物变 化,秉性未定。欲得观犀象猛兽,珠玉宝物;欲得见贤 人君子,感德大师;观礼东钟鼓,俎豆,军旅陈设,焚 烧名香,口诵诗书,古今箴诫;居处简静,割不正不食, 席不正不坐;弹琴瑟,调心神,和情性,节嗜欲,庶事 清净;生子皆良,长寿,忠孝仁义,聪慧无疾。斯盖文 王胎教者也。”
批判地继承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
![批判地继承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dbcbf238f111f18583d05a87.png)
批判地继承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摘要中華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民族,中国之所以被称为文明古国,就包含着有古老的家庭教育传统。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认真总结我国数千年来延续、积淀下来的家庭教育优秀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我国家庭教育的优秀传统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更加发扬光大,是建立中国特色家庭教育和中国特色家庭教育学的基础。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精华主要是: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对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有十分明确的认识;十分重视教育方法的研究。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糟粕主要是:愚忠教育、愚孝教育、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教育。
关键词:批判继承传统家庭教育中華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民族,中国之所以被称为文明古国,就包含着有古老的家庭教育传统。
因此,研究我国的家庭教育,创建中国特色家庭教育学,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观点,认真总结我国数千年来延续、积淀下来的家庭教育优秀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我国家庭教育的优秀传统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更加发扬光大。
研究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精华和糟粕,主要应从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入手。
一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精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精华主要是以下方面。
(一)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这可以从著名学者、高层人物及民间流行的言论、做法上反映出来。
西周周公的《姬旦家训》,是至今可查到的我国最早的“家训”。
姬旦,史称周公,是西周杰出的政治家,他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成王(姬诵)的叔父和老师,是帮助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的开国元勋。
周武王死后,其子姬诵(即后来的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
周公在摄政期间,亲自担负起教育侄子成王和儿子伯禽的责任,并写下了《戒子伯禽》和《戒侄成王》两部家训(合称为《姬旦家训》)。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优良传统和方法探析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优良传统和方法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817af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5.png)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优良传统和方法探析——从家训看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从家训看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具有独特的内容和方法,具体表现为家训形式“种类繁多”、“多元推进”、“理论系统”、“文献丰富”等特点等特点;;家庭教育内容“家国一体”、“德教为先”、“崇尚人格”、“尚学”、“早教”的优良传统和“慈严相济”、“以身示范”、“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注重环境”的教育方法。
这些优良传统和方法,对我们当今教育子女对我们当今教育子女,,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以重视家庭教育著称我们中华民族历来以重视家庭教育著称,,家庭教育历史悠久家庭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千年的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和浩如烟海的家庭教育文献,这些家庭教育的经验和文献经过漫长历史演化庭教育的经验和文献经过漫长历史演化,,早已从一家一族的训示早已从一家一族的训示,,繁衍成为全社会乃至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会乃至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而其中渗透着的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学术界对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的基本观念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学术界对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的基本观念((如“孝”、“仁”、“礼”等“礼”等))和家庭内部伦理关系及道德教育的当代价值做过许多较全面深刻的论述,但从方法论的角度系统整理古代家庭教育本身价值和功能的论著不多¹。
本文拟重点从古代家庭典籍和文献的整理中透视家庭教育本身内在的价值。
拟重点从古代家庭典籍和文献的整理中透视家庭教育本身内在的价值。
一家训是我国家庭教育所特有的一种文献形式家训是我国家庭教育所特有的一种文献形式,,是我国古代历代家长为了教育子女而专门撰写的训诫、家规、家书等家书等,,这些家训往往浓缩作者丰富的人生体验这些家训往往浓缩作者丰富的人生体验,,饱含深厚的爱子之情饱含深厚的爱子之情,,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教育意义。
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现实与对策
![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现实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05ff93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9.png)
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现实与对策中国家庭教育历来备受,它既是家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深入探讨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一下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
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强调孝道、尊师重道等理念,这些理念在中国家庭教育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传统的家庭教育以父母的言传身教为主,注重子女品德的培养,尤其注重礼仪和忠诚的培养。
这种教育方式的优势在于它能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但同时也可能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家庭教育的现实情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逐渐缺失。
由于工作压力大,父母往往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引导。
家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使得不同家庭之间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
一些家庭可以承担高昂的补习费用,而另一些家庭则无法承担,这无疑增加了教育不公平现象。
针对以上现实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
政府应加强家庭教育立法,明确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能给予足够的和指导。
促进家庭教育资源共享,通过社区、学校等机构为家庭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教育资源,以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
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增进亲子关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中国家庭教育既有着浓厚的传统底蕴,又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家庭教育立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我们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同时也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古老的农业形式,传统农业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农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借鉴历史经验,应对现实挑战,以促进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古代中式家庭教育优点
![古代中式家庭教育优点](https://img.taocdn.com/s3/m/a2b1ed1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e.png)
古代中式家庭教育优点
古代中式家庭教育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家庭本位:中式家庭教育以家庭为中心,注重家庭秩序和家族传承。
通过家庭教育,孩子们学会尊重长辈、维护家庭和谐,以及继承家族传统和文化。
2. 注重德育:中式家庭教育以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家长们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强调知识传承:中式家庭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承,尤其是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艺。
家长们会通过家庭教育将家族的知识和技艺传授给孩子,延续家族的文化和传统。
4. 注重集体主义:中式家庭教育强调集体主义精神,鼓励孩子关心和参与家庭事务,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 强调规矩和礼仪:中式家庭教育注重规矩和礼仪,要求孩子遵守家庭规矩和传统礼仪。
通过家庭教育,孩子们学会尊重长辈、遵守社会规范和传统礼仪。
然而,古代中式家庭教育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过度强调家庭本位、对女性的忽视和压迫、以及过于依赖家长权威等。
因此,在继承和发扬中式家庭教育优点的同时,我们也应反思其局限性,不断改进和创新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之家风家训
![中国传统文化之家风家训](https://img.taocdn.com/s3/m/5decd74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a.png)
中国传统文化之家风家训
中国有很多文化传统,家庭教育尤其重要。
传统的家风家训是家庭道
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家庭宗教信仰、传宗接代、孝顺、友爱、伦理道
德等。
家风家训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家风家训通
常以箴言、警语、歌谣、故事和传说的形式传递,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成长,知道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守护家庭关系,保护社会秩序。
家风家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传宗接代,一类是道德规范。
对
于传宗接代,家风家训强调子女莫负父母养育之恩,要爱护父母老人,要
孝顺长辈,亲近姻亲。
同时,家风家训还强调要传承文化,继承贤德,敦
厚礼仪之道,为下一代树立榜样。
另外,家风家训还有关于做人的道德规范,要求孩子要尊敬人,要以
真心待人,要热心助人,要光明磊落,要恭敬谦虚,要有礼貌待人,要宽
厚仁爱,要有担当精神,要守诚信,要尊重规则,要宽容包容,有益社会,誉言相传。
这些家风家训的道德规范,乃是中国文化智慧的精华,也是家
庭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风家训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精华
![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bcba04e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12.png)
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精华信仰与实践:儒家的作用儒家思想是公元前500年孔子的教义,在形成汉字、行为和生活方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艾略特2001;郭1995)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和谐,这是最重要的社会价值。
儒家思想强烈地强调:恻隐之心,社会秩序,履行职责,这是通过每个人都有明确定义的角色并以适当的方式对待他人来实现的。
道德原则:"仁"是核心伦理原则,等同于爱、怜悯、人性等概念。
孔子最好在以下一句话中加以阐述:"不要对别人做你不想对自己做的事,佛教传统进一步加强了这一道德原则,即通过做仁慈的行为来积累功德,通过转世带来更好的下一世。
责任或忠诚有关,则不一定是越轨行为,正确的方式即"正确的方式"或"适当性",包括一套与他人互动的规则和角色系统,控制情绪,克制,服从权威,顺从和"面子"是高度重视和重要的。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鼓励学习的方式,或获取信息,能力,素质,信念和倾向的方式。
教育策略包括叙述,交流,指导,准备和协调研究。
教育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但学生也可以自己指导,教育可以在正式或随意的环境中进行,任何影响一个人思考,感受或行为方式的经历都可能被视为教育。
指导的策略称为指导方法,教育通常正式分为学前班或幼儿园,小学,辅助学校以及之后的大学或学徒制等阶段创造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建立家庭传统的重要性。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纯正的血统在我身上表现得相当强烈,比其他家庭成员更强烈,我将我白暂的皮肤归功于这个优秀血统。
为了庆祝,在春节前夕,会吃玉米粉蒸肉,玉米卷饼,我和哥哥拉里都急切地吞噬了菜单上的所有东西,(对于那些不知道的人,这是一种传统的炖玉米,通常包括辣椒和某种肉类,如猪肉或牛肚,我不知道为什么不喜欢它,实际上,我现在发现这道菜很美味)。
关于玉米会从早上开始,一旦我妈妈开始把配料放进炖锅里。
随着时间的流逝,拉里会开始假装/实际上有干燥的起伏,想着那天晚上吃pozole。
概括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法与原则
![概括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法与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8a840e8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2.png)
概括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法与原则嘿,朋友们,今儿咱们来聊聊一个既温馨又深刻的话题——咱们中国那传统家庭教育的智慧与方法,那些藏在日常点滴里,却能滋养心灵、塑造人格的宝贵财富。
想象一下,夕阳西下,老槐树下,爷爷摇着蒲扇,给孙子孙女们讲着那些古老而又常新的道理,那画面,是不是就透着一股子亲切和温暖?开篇:家的味道,教育的根咱们中国人讲究“家和万事兴”,家,不仅是遮风挡雨的港湾,更是传承文化、教育子女的第一课堂。
记得小时候,每当犯错,妈妈不是急着责骂,而是温柔地拉着我的手,坐在床边,用那双充满爱意的眼睛望着我,轻声细语地说:“孩子,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力量,让我勇敢地面对错误,学会成长。
方法一: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言传不如身教”,这话在咱们传统家庭教育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爸爸是个爱读书的人,每晚睡前,总能看到他手捧书卷,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我和弟弟妹妹们自然而然地也爱上了阅读,书成了我们最亲密的伙伴。
这不就是最好的教育吗?没有强制,没有说教,只是通过自身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
方法二:因材施教,尊重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咱们的老祖宗早就明白这个道理。
奶奶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她发现我对画画特别感兴趣,就找来各种颜料和纸张,鼓励我自由创作。
而弟弟对机械感兴趣,爷爷就带着他拆旧收音机,组装小玩具。
这种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培养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方法三:注重品德,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是咱们中国人对人才的基本评价标准。
记得有一次,我在外面捡到了一块钱,虽然不多,但心里还是有点小激动。
回到家,妈妈没有直接表扬我,而是问我:“如果这是别人丢失的,他们会多着急呢?”那一刻,我懂得了诚实和善良的重要性。
从那以后,我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方法四:鼓励探索,勇于尝试“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在咱们的家庭教育中经常被提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具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为我国很多家庭所传袭和借鉴,成为我国家庭教育的主流,对于我国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当代的家庭教育研究与实践中,我们更应该认真总结这些有益的成分,并加以借鉴,为当代的家庭教育理论发展与实践指导服务,为当今我国人才培养尽一分力。
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家庭教育对国家、社会的特殊作用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门第制度决定了子女是否出人头地,对全家的命运至关重要,于是便形成了中国人凡事以家为重的“家本位”的观念和行为。
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成为家族能否在整个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大事,于是父辈把训教子女视为父母长辈不可推卸的责任,它是家族巩固和兴盛的需要。
同时也就认为培养合格的后代,关系着国家政治稳定,家庭教育的社会意义被看得非常重要。
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就明确提出家庭教育的社会意义,他援引《礼记·大学》的论述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
①司马光把“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当作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兴亡的大问题对待,足以说明其重视家庭教育的程度。
陈鹤琴在他的《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一书中,更是深刻指出:“德、智、体三育都从小好好儿学起,那么老大的中国,未尝不可以变而为少年的国家?”他们都把家庭教育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这是颇有见地的。
在重视人的素质培养的今天,家庭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更不应该被忽视,家庭教育必须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提倡德教为先、做人为本的家庭教育观念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无不把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品德教育放于首位,认为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做人、立世的根本,勉子立德、诫子自立、教子孝亲、训子以俭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培育孩子成为一个有良知、能自立、懂孝道、有责任心的堂堂正正的人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勉子立德,就是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
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在年届70时写了《戒子益恩书》一文,希望儿子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他说:“咨尔茕茕一夫,曾无同生相依,其勖求君子之道,钻研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生,可不深念邪!可不深念邪!”明代杨继盛在遭奸臣陷害时,不忘给儿子写下遗书,“你发愤立志要作个君子,则不拘作官不作官,人人都敬重你,故我
要你们第一先立起志来。
”教育他们首先要做品德高尚的人。
陈鹤琴则提出了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的九个方面,是教子立德的高度概括。
诫子自立,就是在家庭教育中告诫子孙后代不要依赖祖辈的地位和财产,以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社会地位,争取前途。
唐朝柳王}匕在《戒子弟书》中说:“余见名门右族,莫不由祖先忠孝勤俭以成立之,莫不由子孙顽率奢傲以覆坠之,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言之痛心尔宜刻骨。
”《颜氏家训》中也说:“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常自求诸身耳。
”他们要求子女自立自强,不依靠父辈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
教子孝亲,就是家庭教育中要教育子女遵循传统的孝道和“父为子纲”的封建道德规范。
虽然“孝”是封建道德的重要标志,其中包含了封建的糟粕,但是从正常的家庭伦常关系来说,赡养父母是儿女的道德责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儿孙孝敬长辈是有积极意义的,其中的积极成分不失为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
儒家经典《孝经》把赡养父母作为庶人的重要孝道,指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说:“今之孝道,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宋代袁采在《袁氏世范》中告诫子孙一定要孝敬父母“父母于其子幼时,爱念抚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