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尾法和进一法》评课稿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评课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评课在课堂上,老师讲课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进一法和去尾法是解决问题的两大法宝。
听着这俩法子,别以为它们只是在数学里能用哦,实际上,这两招在生活中也能派上大用场。
比如说,咱们在做饭的时候,拿到的食材总是要分门别类,进一法就像是把所有的材料都集中起来,确保每一样都能用得上。
而去尾法呢,就像是在做菜时,看看哪些材料用不到,果断扔掉,保证菜肴的纯粹。
想想咱们平时考试,进一法就是将所有知识点都复习一遍,把那些看似不重要的知识也加进来,毕竟你不知道哪一题会考到。
而去尾法呢,则是把那些考试前几天才临时抱佛脚的内容丢掉,毕竟不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复习上,才是聪明之举嘛。
这两种方法在课堂上也很明显。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常常用进一法把知识点都细致讲解,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听懂,而到了复习阶段,老师又用去尾法,把不重要的知识点删掉,确保大家能抓住重点。
讲到这里,课堂上的互动就更重要了。
大家如果能积极参与,那简直是给老师省了不少心。
进一法就体现在大家的提问和讨论中,大家把自己想到的都说出来,让老师也能看到更多的角度。
而去尾法则是在讨论中,剔除掉那些偏离主题的闲聊,专注于课程的核心内容。
这样的课堂气氛,才能让每个同学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老师也会用一些小故事来引入新知识,这个过程就像是进一法把新鲜的素材融入到课程中,而这些故事在课堂上会引发一阵阵的笑声,大家的学习兴趣瞬间就被点燃了。
但是,有些故事可能会稍微跑题,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就会用去尾法,把那些离题的部分迅速拉回正轨,确保大家的注意力始终在重点上。
课堂上这种灵活的应对方式,就像是烹饪中的调味,咸淡适中,才能让人回味无穷。
咱们的学习,像极了运动,进一法就是不断地训练,积累力量,而去尾法则是摒弃那些不必要的动作,让你在比赛时能跑得更快。
生活中也是一样,大家每天都在经历着选择与放弃的过程。
比如说,周末的时候,想要出去玩,进一法是把所有想去的地方都列出来,而去尾法则是把那些不值得去的地方过滤掉,留下最值得一去的景点,省下时间和精力。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获奖解决问题法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北仑区岷山学校虞赛红【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9例10。
【教材分析】从教材内容编排的内在逻辑联系分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商的近似值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及用“四舍五入法”的基础上展开的。
本节课的"解决问题"是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材分别安排了两道例题进行教学。
由于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这些结果的近似值。
在取近似值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知道生活中除了用"四舍五入法"的方法求近似值,有时还需要用别的方法求近似值,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应用。
本节课根据两个具体的情境,将求商的近似值的各种情况作了梳理与比较,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求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教学设想】本节课将以学生为主体,联系生活,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评价,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梳理,让学生深刻体验到解决问题时要根据生活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本节课我将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秋游情境将两个例题和对比练习题贯串起来,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集体交流等形式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最后,能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深刻体验到求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从而使学生学会用一双数学的眼睛去观察,去思索。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大胆放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思考、同学之间的互相补充、评价质疑中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2.掌握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数学问题解决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数学思维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进一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去尾法”的应用技巧。
难点1.如何灵活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老师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入“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1. 介绍“进一法”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 解释“去尾法”的概念并示范应用。
第三步:练习1. 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案例进行练习,巩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运用。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更复杂的问题,并尝试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
第四步:拓展老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第五步:总结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强调“进一法”和“去尾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四、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拓展练习:自选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
五、板书设计“进一法”:1. 概念2. 使用方法“去尾法”:1. 概念2. 应用技巧六、反思与改进教师们鼓励大家畅谈,希望能帮助你发现自己的问题,也让他们更优秀的帮助大家找到问题的改进的方法,探讨更多的实际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相信学生们将会更深入地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掌握其应用技巧,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解决。
《去尾法与进一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去尾法与进一法》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8、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九3~6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数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计算。
3÷11(保留一位小数)0.8÷3(保留两位小数)*完成计算,指名板演。
说说怎样取商的近似值?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商的近似值的知识。
板书课题:求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新课1、出示例8。
2、足球的单价是多少?要求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应该怎样列式?(300÷45)你能计算出结果吗?3、*计算,汇报结果。
(1)300÷45≈6.67个(2)300÷45≈7个在这里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大家同意吗?4、探讨方法。
大家同意谁的意见?为什么?这里能不能用可“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呢?小结:这题中,要买的足球个数必须是整数,如果买7个足球,不符合事实,因此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能舍去后面的小数部分,最多买6个足球。
在取商的近似值时,要考虑实际情况。
这题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给你什么启发呢?(板书:舍尾)5、试一试。
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有多少名同学?船每次最多坐几人?要求几次才能全部过河怎样列式?(126÷15)试着算一算。
*完成计算,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8次能全部过河吗?8次只能过多少人?还有6人过不了河,怎么办?小结:在这题中,过河的次数必须是整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也是不合理的,哪怕是只多1人,也要再运一次。
因此正确的近似值是9,而不是8。
这道题的计算给你什么启发呢?(板书:进一)6、练一练第1题。
*完成。
这里应该运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呢?指出:通常情况下,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7、练一练第2题。
*完成,汇报方法。
是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的?说说你的理由。
进一法去尾法评课
进一法去尾法评课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每次考试之后,成绩单都会进入我们的老师们的手中。
而老师们除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之外,还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进一法去尾法”这种教学方法。
“进一法去尾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初中和高中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尤其适用于那些需要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
这种方法的基本理念是通过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在考试之前,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积极的总结和反思。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准备。
第二,在考试之后,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成绩进行客观的分析。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指导。
第三,鼓励学生设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制定一个实际可行的学习计划。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科竞赛和课外活动,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培养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五,鼓励学生及时与老师沟通,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请教。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的意图,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六,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课、积极参加讨论等。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第七,鼓励学生关心集体和他人,为集体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总之,“进一法去尾法”是一种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的教学方法。
通过鼓励学生积极总结反思、设定学习目标、参与学科竞赛和课外活动、与老师沟通等多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设计及反思本节课内容孩子不容易掌握,会受前面所学“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的影响。
可能会“不知所措”。
“进一法”和“去尾法”是不同于“四舍五入”法的求近似值的方法。
本节课中要让学生明白求近似值的方法有三种,但又各不相同。
“四舍五入”法在一般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应用。
“进一法”和“去尾法”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生活需求求近似值。
三者求近似值的方法不同。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明白求近似值除了用“四舍五入”法外,可以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而且能清楚的明白各自的使用场合与情况。
并且学生也掌握了哪种情况下使用“进一法”,哪种情况下使用“去尾法”。
讲授新课时,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尝试计算。
(二)激发交流讨论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尝试计算后,再针对两个答案做出正确的选择。
从而明白为什么例题用四舍五入法不行了呢?为什么结果是6.25个,但正确答案是7个呢?抓住这个矛盾展开讨论交流选择正确的答案,并知道这种方法叫“进一法”。
从而知道“四舍五入”法在此例题中显然用不上,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结果。
(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交流的空间。
让学生在讨论争论交流中感知“进一法”和“去尾法”必须根据实际生活情况来决定,才可以行的通。
(四)学生与教师耐心细心倾听学生的发言,捕捉发言中的信息,进行充分的肯定与及时的评价。
(五)做“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分析与比较。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通过举例子进一步使“进一法”和“去尾法”与生活相连渗透。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求商的近似值(去尾法、进一法)》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求商的近似值(去尾法、进一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求商的近似值(去尾法、进一法)》这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即去尾法和进一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含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除法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求商的近似值时,可能会受到四舍五入法的影响,难以理解和接受去尾法和进一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来理解和掌握去尾法和进一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2.教学难点: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去尾法和进一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去尾法和进一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商的近似值,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讲授:讲解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含义和运用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
3.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去尾法和进一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4.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纪实与评析
“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纪实与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5年级上册第2单元“解决问题”。
教材简析:“解决问题”是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材分别安排了两道小题进行教学。
由于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这些结果的近似值。
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
教材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学情分析:5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学习了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太困难。
应重点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地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1.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2.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这些方法的现实意义,增强学生应用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会根据实际情况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创设小强生日会的情景。
)师:老师刚才听说咱们班级有一名同学明天过生日,是谁让老师认识一下好吗?老师代表全班同学祝你生日快乐。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是小强的生日,他还想邀请同学们去参加他的生日宴会呢,你们想去吗?为了表示祝贺我们为他买了一个生日蛋糕,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一个蛋糕145元,40人平均每人应该拿多少元钱?生:145÷40=3.625(元)。
生:老师,我认为应该是约等于3.63元。
因为人民币的最小面值是分,所以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师:你知道的知识可真多,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用四舍五入法来解决问题,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评课稿优秀5篇范文
评课稿优秀5篇范文总结是对其中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
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5篇评课稿,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评课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评课稿篇一本课时内容是青岛版教材二上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刚刚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问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进一法”和“去尾法”,并初步能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听过王老师执教本节课,感慨颇多。
值得我学习地方有以下几点:一、追求完美的精神令人折服。
二、新旧知识沟通较好。
1、学习去尾法、进一法的基础是有余数的除法,特别是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一知识点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尤为重要,所以王老师每次讲完一道例题都反复强调余数还可以是哪些数?不可以是哪些数?为什么?让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一知识点在学生的心目中扎下根,从而更好的促进对新知的理解。
三、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1、以游戏为依托。
课前游戏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能较大程度的激发儿童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爱上数学。
王老师课前用伸手指数数,让学生猜数老师伸手指这一游戏,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给学生留下了悬念,而且还把学习的内容渗透到游戏中,真可谓一举两得。
2、课堂上找准学生的兴奋点数学课是枯燥的。
如何使数学课变得生动、让学生喜欢是我们每位数学老师的追求。
其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为依托就是一种较好的办法。
所以王老师在课堂上用北京奥运福娃这种学生喜欢的卡通图贯穿课堂的始终,激活了学生大脑的兴奋点,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探究的`积极主动。
四、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原本这节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去尾法和进一法解决问题点评
去尾法和进一法解决问题点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去尾法和进一法是两种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它们在数值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两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提高计算的精度和效率。
本文将对去尾法和进一法进行详细介绍,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比较。
去尾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其原理是将一个数向下取整到最近的整数。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会遇到需要对浮点数进行取整操作的情况,比如在计算机程序中对数据进行舍入操作时。
去尾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计算浮点数的整数部分,避免精度丢失和计算错误。
去尾法和进一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下面对它们进行详细分析和比较。
首先是去尾法的优点。
去尾法可以避免舍入误差的累积,减少计算过程中的误差传播。
当我们需要保持计算结果的精度时,可以使用去尾法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去尾法在实际计算中通常比较简单,易于实现和理解。
去尾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在某些情况下,去尾法可能会导致结果的偏差,特别是在涉及大量计算的情况下。
由于去尾法会直接舍去小数部分,可能会造成结果的误差。
在一些对计算精度要求较高的场景中,去尾法可能并不适用。
接下来是进一法的优点。
进一法可以确保计算结果不低于原始数值,适用于需要保证结果不小于某个值的情况。
在某些应用场景下,我们希望结果能够趋向于数值的上限,这时可以使用进一法进行取整操作。
进一法可以保证计算结果不会低于预期值,保证了计算过程的稳定性。
去尾法和进一法都是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着各自的优缺点。
在选择使用哪种方法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对计算结果精度的要求来进行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这两种方法进行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优的计算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去尾法和进一法,并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数值计算方法。
第二篇示例:去尾法和进一法是两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它们在解决问题时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进一法和去尾法说课稿
进一法和去尾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取商的近似数”是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一个例题。
解决问题是小数除法单元的一小节,让学生学习用小数除法计算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教学单元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课大胆地创新使用教材,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灵活解决问题。
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
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本节课主要利用“导学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展示,整节课都是以学生自己展示为主,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学习中获得新知;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展示。
三、说说教学过程。
整个过程都是围绕着导学案进行的,以下为导学案的具体内容:【知识链接】一、复习旧知、开门见山、谈话导课、自然过渡今天要学习的新知。
二、探究新知。
1、通过分饮料给小朋友喝的例题,提问:说说获得什么数学信息?追问: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并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问:你认为这题应该保留什么数?为什么?除到什么地方就可以不除了?质疑:根据以前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为什么这题保留整数,看十分位,十分位上是6,应该用五入法,应该是7,怎么你们同意是6个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把这种类型的题目叫做“进一法”。
(板书:进一法)说明:像这样的题目,直接用约等于几即可。
通过老师买作业本的例题,你获得什么信息?怎么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种方法叫做“进一法”,也就是不管后面的数是几,都要向前一位进一。
(板书:进一法)三、合作学习。
进一法去尾法评课稿
进一法去尾法评课稿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评课稿今天我们聆听王艳老师在教学新授课时,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和研究点,教师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去解决新问题,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从旧知引新知,让学生从题目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情况下,尝试列出下面的三种方法,并且让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第一种:÷=(个)第二种:÷≈6(个)第三种:÷≈7(个)王老师采用了验证的方法教学,×6=(千克),〈,在解决王阿姨的问题时,应用了“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
每个礼盒要用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同学读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学生出现2种答案:1、16个2、17个再小组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16个还是17个)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礼盒数取整数,…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红丝带不够包装17个礼盒,因此礼盒数应去尾取整。
教师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最后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
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
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用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
第一种解法是引导学生根据每个瓶子最多盛千克,一共有千克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用包含除法的方法列式解答。
第二种解法是先引导学生根据两个联系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算式解答。
让学生用综合法思路来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找出不同的中间问题,理解两种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数量关系,明确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便于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去尾法和进一法》评课稿
《去尾法和进一法》评课稿
有幸听了几节市教坛新星评选课,老师亲切的教态,流畅的教学环节,精练简洁的课堂提问...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让我有很多收获!
其中有位老师上了五年级的<去尾法和进一法>,课始就让我惊叹教师的教学功底太强了,可中途的`老师对学生不恰当的评价,却使得这节课黯然失色了.
教学例题:体育老师带300元去买足球,足球45元一个,300元可以买几个足球?学生出现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可以买6个,一种认为可以买7个,两种意见产生争执,学生们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课至此非常生动,学生都在积极的思考.正当大家基本上都同意只能买6个足球这个观点时,有个小男孩站起来发表了自己仍旧认为可以买7个足球的看法,并阐述了他的3个理由.第一种理由是:老师自己先垫15元钱.(老师说:体育老师当时带的钱正好300元,没有多余的钱)接着学生阐述他的另外两种理由.第二种理由是:老板打折.第三种理由是:老师砍价.对于此,老师做出的回答竟是,老板才不会那么好心,既不会自己打折,也不会允许老师砍价的.老师可能没有想到过学生会有这样的回答,竟给予这样的评价,对于老师的评价,让我觉得诧异!一方面是老师教学机智方面还欠缺,一方面也是老师的思想还存在问题.后半节课,这个机灵的小男孩耷拉着脑袋.事情至此还没有结束,小结阶段,老师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还是那个小男孩又举起了小手,他说以后我们去购物,别人让付多少钱,我们就付多少,不要想着打折或砍价的事情了....他的回答,留给我更多的是思考!。
《“进一”“去尾”活学用》说课稿
《解决问题》义务教育人教版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进一法和去尾法》立体说课稿蔡甸区常福中心小学曾利琴“进一”“去尾”活学用《解决问题》立体说课稿一、说教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小数乘除法,循环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知识是在应用小数乘除法的基础上,对计算结果根据生活实际选择是否取近似值,或者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这一数学问题的解决,通过本课的教学,不仅能让孩子们对取近似值的方法进行一次归纳、总结和深化,还能提高孩子们形成灵活选用合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数学思维。
二、说学情: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除法,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对进一法和去尾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应用,但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律,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
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用到进一法和去尾法,因此学好本节课尤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取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并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体会优化思想,培养学生探究、发现、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3.通过对实际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说重难点:利用已有经验尝试解决问题,交流体会优化方法,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是本课的重点,而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性选择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说教学思路: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我设定了五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三)尝试应用,分层提高;(四)梳理知识,解决疑问;(五)交流小结,回顾展望。
六、说教学策略: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我采用如下教学策略:1、重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循“认知序”定“教学序”。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实际问题,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这两种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如图片、题目等。
2.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这10个苹果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入“进一法”和“去尾法”。
2.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和运用方法。
结合实际案例,解释“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如“进一法”可以将10个苹果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2个苹果,剩下的2个苹果可以再分给每个人一个,即每个朋友可以分到3个苹果;而“去尾法”则是将10个苹果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2个苹果,剩下的0个苹果不能再分,即每个朋友只能分到2个苹果。
进一法去尾法评课稿
进一法去尾法评课稿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评课稿今天我们聆听王艳老师在教学新授课时,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和研究点,教师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去解决新问题,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从旧知引新知,让学生从题目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情况下,尝试列出下面的三种方法,并且让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第一种:÷=(个)第二种:÷≈6(个)第三种:÷≈7(个)王老师采用了验证的方法教学,×6=(千克),〈,在解决王阿姨的问题时,应用了“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
每个礼盒要用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同学读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学生出现2种答案:1、16个2、17个再小组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16个还是17个)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礼盒数取整数,…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红丝带不够包装17个礼盒,因此礼盒数应去尾取整。
教师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最后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
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
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用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
第一种解法是引导学生根据每个瓶子最多盛千克,一共有千克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用包含除法的方法列式解答。
第二种解法是先引导学生根据两个联系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算式解答。
让学生用综合法思路来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找出不同的中间问题,理解两种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数量关系,明确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便于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去尾法和进一法解决问题点评
去尾法和进一法解决问题点评
去尾法和进一法是在数学中常用的一种取整方法,通常用于解
决实际问题中的舍入或取整操作。
在讨论这两种方法时,我们需要
从数学原理、实际应用和优缺点等多个角度来进行全面的讨论。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去尾法。
去尾法是一种取整的方法,它将
一个数直接舍去小数部分,只保留整数部分。
这种方法在一些计算
中常常用到,比如在财务计算中,需要将小数部分直接舍去,只保
留整数部分。
去尾法的优点是简单直接,计算速度快,但缺点是可
能会引起误差累积,尤其是在多次计算中。
接下来是进一法。
进一法是指将一个数的小数部分向上取整到
最接近的整数。
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用到,比如在商业领
域的定价中,往往会采用进一法来确定最终价格。
进一法的优点是
能够尽量减小误差累积,但缺点是可能会导致数据偏向较大的一侧,从而影响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去尾法和进一法都有各自适用的场景。
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尽量避免数据偏大,可以选择进一法;而在一
些情况下,对精度要求不高,且需要简单快速的计算时,可以选择
去尾法。
总的来说,去尾法和进一法都是常见的取整方法,它们在实际问题中都有各自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8解决问题(二)“去尾法和进一法”问题说课稿
2.8解决问题(二)——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说课稿(3200)P33例12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解决问题(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设计及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谈谈我对本课时的设想。
首先是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求商的近似数以及以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的学习内容与以往所学相比,列式、计算没有新的知识点,只是对计算结果的处理是本课的“出新“之处,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材把两个问题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形成对求商的近似值全面认识,理解联系实际取近似值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2、让学生经历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探究欲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由于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往往忽视计算产生的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因此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进一”法或“去尾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又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往往比较困难。
所以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难点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情境导入法:导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开端,如果运用得当,就能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本节课中我利用“小强的妈妈倒油”情境图,创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
2启发引导法: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9页例10(1)、(2)。
(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是教学求商的近似数中进一法、去尾法实际运用的教学,由于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都比较抽象,加之小学生的直观思维,教师可以用现实事例将学生引入例题中,引发学生讨论问题的兴趣,然后通过大量实例问题,让学生去研究、讨论让学生对进一法、去尾法的来由、用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通过课后的小结使学生对进一法、去尾法产生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有时需要用“去尾”和“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较熟练地按要求取商的近似值,并再次认识循环小数(二)学情分析本节课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过“四舍五入法”,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都曾涉及过,本节课重在使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
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谁平常自己买过东西的举手。
会买东西吗?现在老师给大家出个题,看同学们谁能帮老师算出来。
出示复习题。
(从生活中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生活中许多问题的确要用数学去解决,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尾法和进一法》评课稿
《去尾法和进一法》评课稿
有幸听了几节市教坛新星评选课,老师亲切的教态,流畅的教学环节,精练简洁的课堂提问...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让我有很多收获!
其中有位老师上了五年级的<去尾法和进一法>,课始就让我惊叹教师的教学功底太强了,可中途的老师对学生不恰当的评价,却使得这节课黯然失色了.
教学例题:体育老师带300元去买足球,足球45元一个,300元可以买几个足球?学生出现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可以买6个,一种认为可以买7个,两种意见产生争执,学生们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课至此非常生动,学生都在积极的思考.正当大家基本上都同意只能买6个足球这个观点时,有个小男孩站起来发表了自己仍旧认为可以买7个足球的看法,并阐述了他的3个理由.第一种理由是:老师自己先垫15元钱.(老师说:体育老师当时带的钱正好300元,没有多余的钱)接着学生阐述他的另外两种理由.第二种理由是:老板打折.第三种理由是:老师砍价.对于此,老师做出的'回答竟是,老板才不会那么好心,既不会自己打折,也不会允许老师砍价的.老师可能没有想到过学生会有这样的回答,竟给予这样的评价,对于老师的评价,让我觉得诧异!一方面是老师教学机智方面还欠缺,一方面也是老师的思想还存在问题.后半节课,这个机灵的小男孩耷
拉着脑袋.事情至此还没有结束,小结阶段,老师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还是那个小男孩又举起了小手,他说以后我们去购物,别人让付多少钱,我们就付多少,不要想着打折或砍价的事情了....他的回答,留给我更多的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