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演唱中国艺术歌曲《黄河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演唱中国艺术歌曲《黄河怨》
摘要:《黄河怨》是《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六乐章,它的艺术性、人民性和时代性都闪耀着异彩,是中国大型声乐作品所达到的第一高度,也是中国艺术歌曲的佼佼者。文章通过作者本人对这首歌的演唱经验,从什么是艺术歌曲以及《黄河怨》产生的背景、所表现的内容到演唱这首歌时应有的艺术表现以及唱腔的运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使大家了解中国艺术歌曲的魅力所在,从中获得对艺术歌曲艺术表现上的启示。
关键词:艺术歌曲;黄河怨;艺术表现;多元化
绪论:
当我们听到《黄河怨》这首中国艺术歌曲时,仿佛眼前展现出一位孤独无助的妇女,在乌云密布、狂风怒吼中,面向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哭诉着自己不幸的遭遇。这首歌曲艺术性、人民性、时代性都闪耀着异彩,吸引着众多的音乐学习者和声乐爱好者。他们想学它、掌握它、进而通过这首歌曲了解更多的中国艺术歌曲。但由于对这首歌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演唱起这首歌时空空洞洞,没有思想内容,也没有真实感情的流露,仅是完成旋律任务而已。这样,这首歌曲就丧失了其令人心灵震撼的艺术魅力了。不仅没有表现出词曲作者写作时的真实意境和目的,更不用说艺术的二度创作了。我认为歌唱并非只是有个好嗓子,把曲目的旋律、音准、节奏完成即可的简单工作,它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复杂的劳动过程。声乐艺术对于歌唱者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歌唱者要给予歌曲以生命的活力,不仅要准确真实的表达歌曲的艺术思想和内容,同时还要用自己的演唱给歌曲增加特殊的表现力和色彩,显示歌曲中某些潜在的、甚至是作曲者还未曾想到的东西,这样才能使欣赏者获得一种有个性、有创造性的音乐倾听。为此,我通过对这首歌曲的演唱经验以及和老师同学们交流的经验,就如何演唱中国艺术歌曲《黄河怨》谈点个人浅见。
艺术歌曲:
(一)什么是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泛指欧洲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采用钢琴为伴奏乐器的小型的室内演唱的声乐独奏曲。十八世纪末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启迪下,艺术家们沿着人性超越理性、情感超越形式的新途径,自觉和不自觉地逐步摆脱了神父和统治者的桎梏,日益成为广大的民众心声的代言人,精心的将诗歌和音乐揉为一起,于是欧洲声乐作品出现了介于传统民歌和抒情歌曲之间的一种新形式。这类作品就是后来欧洲音乐史上称之为“艺术歌曲”的新的音乐品种。它与歌剧齐名,成为声乐艺术殿堂中的两大支柱。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舒伯特,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
(二)中国艺术歌曲
顺应历史潮流,艺术歌曲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在观念上目前的艺术歌曲的含义不在局限于浪漫时期的德国歌曲,应该是比较广泛的一种具有自身特点的音乐形式。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或民族的优秀歌曲都可
以称之为艺术歌曲,而且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歌曲,都清晰的体现出该时代的特点和该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文化传统和风格。
中国的艺术歌曲首先我赞同“艺术歌曲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汉代以来的琴歌(用古琴伴奏的文人歌曲)和唐宋以来某些可以吟唱的诗词,如《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和宋代词人姜白石创作的歌曲都属于艺术歌曲。①这样一个观点,这就是中国古典艺术歌曲。其次,它是中国知识分子在借鉴外国创作艺术歌曲技法后,将其运用到自己创作之中,加之固有文化传统所形成的一种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新型歌曲。
《黄河怨》这首艺术歌曲是冼星海和诗人光未然在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合作写的《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六乐章,形式和内容均有极大突破。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的艺术思想水平和音乐文化水平。
《黄河怨》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表现内容
(一)《黄河怨》的创作时期及产生的背景:
1938年11月1日,光未然和抗战演剧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壶口附近东渡黄河,到第二战区最艰苦的吕梁游击区演出、演讲、教歌,与延安一河之隔,亲眼目睹了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深深触动了26岁的诗人光未然,一次演出归途他坠马摔伤左臂,在延安边区医院诊治。冼星海看望光未然时,提议再次合作,(此前两年间,他们合作过十几首歌曲)听了星海提议,光未然决定把正要写的长诗改为歌词,他行动不便就躺在床上口述,请人笔录,五天间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光未然给大家朗诵了这部作品,冼星海凝神听完后,一把抓过歌词说:“我有把握把它写好。”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陕北公学礼堂首次演出了。冼星海指挥了《黄河大合唱》,光未然朗诵了第三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二)《黄河怨》的调性结构及其表现的内容:
《黄河怨》的结构为A、B、C三部曲式,写作特点是运用g小调和降B大调这对关系大小调的变化来发展旋律。开始的8小节前奏,第一句为g小调,第二句为降B大调。由此导入的A段音乐,就是描述一位妇女在向风云、向黄河哭诉的悲惨的情景。两小节过门后,音乐进入B段。这里充满了妇女对生活艰难的哀怨和对日本鬼子残害自己亲人的血泪控诉。旋律中多次穿插的小过门,就像哭诉者心潮的起伏,不断推动旋律上升,直到歌曲的第一次高潮。C段再现了B段中的“命啊,这样苦!生活啊,这样难”四句的节奏型,以每句旋律比之原乐句提高一个八度的写法,向上做跳进。形成一种前后呼应的音乐效果,将这种悲愤的情绪推向全曲的高潮。冼星海曾说:“《黄河怨》是代表妇女被压迫的声音,被侮辱的声音。音调是悲惨缠绵,是含泪来唱的一首悲歌。假如唱得人没有这种情感,听众必然没有同感的反应,这是值得注意的。”
演唱《黄河怨》时的艺术表现
(一)在演唱中塑造的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想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作出来的,具有
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艺术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在演唱这首曲子时一定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根据乐谱承载的音响、作品内容及相关背景等信息,将这些外在表象转化为“自己的”具有特殊性的内在表象,使我们较深入地理解所唱的作品,较好的进入角色。
当我们拿到这首歌曲后,应该先弄清其主题思想,再揣摩歌词中所留露出的真情实感。从背景分析可知这首曲子中的人物形象,是千千万万个受尽日本侵略者残害的中国妇女的代表,他的丈夫被杀在天边,只能在地下团圆,怀抱着已经死去的孩子,在乌云密布、狂风怒吼中,面向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哭诉着自己不幸的遭遇,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们犯下的滔天罪行。
作为一个艺术歌唱者,只有自己首先被歌中的意境所吸引,有自己的深刻体验,才有可能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意境,去打动别人。这时我们就应该把自己想象成为歌曲中的女主人公,设身处地的感受她的心情、她的无助、她的愤怒。使自己进入角色。也许不同的演唱者对这首歌的感觉和认知会有所不同,但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将获得二度创作演唱表现的最根本的要素——真诚的情感投入。
(二)在演唱中的情感表现:
音乐是情感艺术,世间一切的情感体验,都可成为音乐表达的对象,都可以在音乐艺术中找到自身的归宿。歌唱作为音乐艺术的重要门类,同样需要演唱来实现情感的表达,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作品内涵。我国古代《唱论》尤其强调歌唱表演中的“声者发乎情”、“情动而辞发”,音乐中强调“未成曲调先有情”,即所谓的“声人而应,情交而感”。这些都充分说明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相偕对歌唱艺术的重要性。
情感表现是声乐表演的灵魂,歌唱者依靠亲身或间接的经验,通过对作品情感内涵的分析、思考,获得对歌曲内容的独特体验,这种体验是为歌唱者所独有的、他人无法替代的情感思维,是依靠自身敏锐感受力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捕捉与反映。因此演唱着必须努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深化自己的情感思维,对塑造音乐形象、表现声乐作品、展示自己的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黄河怨》这首艺术歌曲中,我是这样处理它的情感表现的:
歌曲一开始:“风啊你不要叫喊,云啊你不要躲闪”,音调凄凉、悲痛、缠绵,这是发自内心的被压迫被侮辱的声音,感情深沉。演唱这句时,起音的“风”字要由远及进,音量不要太大,是女主人公在饥寒交迫中失去亲人后发出的微弱、凄凉、缠绵的呻吟。要给人以如泣如诉的情绪压抑感。
第二段紧缩节奏,转小调:“命啊,这样苦!生活啊,这样难!”时,唱的要比A段速度有所加快,语言咬吐较重,语气里充满哀怨。当唱“鬼子啊,你这样没心肝!”时乐句要拉开,速度放缓,声音悲愤有力,充满了对鬼子的无比的仇恨。唱“宝贝啊,你死的这样残!”时,出现全曲最低音,而且曲调还吸收了陕北民间哭腔的某些特点。速度要比前句慢一倍,抱着以死去的心爱的孩子,悲痛欲绝,这句与其说在唱,不如说是在哭泣。要用哭泣声把乐句唱完。从而表现内心的无比痛苦,让观众感受到在日寇铁蹄下生活的苦难。
第三段渐强,变拍子,由四二拍变为四三拍,并转向降B大调:“狂风啊,你不要叫喊!乌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的水啊,你不要呜咽!”唱时音调要激昂,声音要图出强烈的对抗,特别是“黄河的水啊”一句,演唱是气势要浩大,声音拉开,表现出在这凄凉的狂风怒吼的夜晚,乌云压顶,黄河在奔腾,在呜咽,在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