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肿瘤

脊椎肿瘤
脊椎肿瘤

脊椎肿瘤

简介

肿瘤又称新生物(NEOPLASMS ),字面解释为新生瘤(new growth )。脊柱新生物又分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肿瘤(PRIMARY TUMORS )来源于椎骨的骨性成分,并不多见。原发肿瘤又可为良性(BENIGN )和恶性(MALIGNANT )两类。良性骨肿瘤侵袭并破坏正常骨组织,但并不累及其它组织。恶性(癌性)骨肿瘤不仅对椎骨有侵袭破坏作用,还可累及其它组织。

脊柱继发肿瘤(SECONDARY TUMORS )来源于体内其它脏器肿瘤的脊柱转移。转移(METASTASIS )是指新生物从身体的一个部位传播到另一个部位。因此,由于所有的脊柱继发肿瘤皆是从身体其它部位的新生物转移而来,所以它们均为恶性肿瘤。继肺和肝脏之后,骨骼系统是第三个转移病灶多见部位。一般来讲,原发肿瘤更多见于儿童,继发肿瘤更多见于成人。

依据脊柱受累的节段(颈椎、胸椎、腰椎或骶椎)、病灶在椎骨的部位(前或后侧结构)及肿瘤细胞的来源(组织类型),又可将脊柱肿瘤进一步分类。虽然某一特定肿瘤可发生于脊柱的任何区域,但每一种肿瘤都有其特定的好发部位。另外,作为一种普遍的规律,侵及椎骨前部结构者多为良性。最后,肿瘤细胞的组织来源可在显微镜下予以辨认。这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肿瘤的治疗。

多数脊柱肿瘤病人因背痛而就诊,疼痛常发生于夜间且休息不能缓解。良、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在程度上无分别。

原发性良性肿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ABC )

见于肿瘤极为相似,

肿瘤相近。ABC 多见于10 至20 岁年龄段的病

人。虽然并不局限脊柱的某一特定区域,ABC

性发病率略高。病人常因夜间疼痛而就诊。

可选择的治疗方式为栓塞及手术切除。

除不彻底可能会导致肿瘤迅速复发。

巨细胞瘤(GCT )Array巨细胞瘤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肿瘤。它主要见于骶

骨,亦可侵及椎体。女性GCT

部分就诊病人介于30 ~ 40 岁之间。病人常因突发

的局部疼痛而就诊。

肿瘤压迫神经有关。

制术中出血。

率很高。如切除不彻底,GCT

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血管瘤

有症状者多见于30 岁或40 岁发病,

痛时应密切随诊,观察是否出现病理性压缩骨

折、血肿形成、

明确的或潜在的神经受累及患者的年龄和一般

切除通常为首选治疗方案。如果不可能彻底切

除,放疗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措施。术前栓塞有助于控制血管瘤术中出血。骨样骨瘤

脊柱肿瘤早期有什么表现

脊柱肿瘤早期有什么表现 脊柱肿瘤早期有什么表现?脊柱肿瘤是在脊柱上发生的病变,表面特征不明显,所以就不容易被人们所察觉,等到症状到了晚期之后才察觉,治疗的难度也就会加大,所以我们应该了解脊柱肿瘤的初期的症状,尽可能的抓住最好的治疗时机,这样才更有利于脊柱肿瘤患者的康复。 脊柱肿瘤早期有什么表现? 早期脊柱肿瘤患者的全身症状并不明显,出现全身症状通常是原发性恶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患者的晚期表现,贫血、消瘦、低热、乏力等为业型的恶液质临床表现。 1、良性肿瘤症状较轻,病史长,发展缓慢,如骨软骨瘤、骨血管瘤,长期无症状,只在偶然机会才发现,或肿瘤刺激脊髓或神经引起疼痛才发现。 2、脊柱肿瘤的症状有哪些?疼痛可因部位不同而不同,如颈肩痛、背痛、腰腿痛,并相应放射至上肢、肋间和腿部。疼痛持续性夜间加重,局部可有叩痛。 3、肌肉痉挛,活动受限和畸形,四肢无力,感觉障碍,步态不稳,病理反射。 4、脊柱肿瘤的症状有哪些?截瘫,大小便失禁。 5、恶性者病史短,发展快,疼痛剧烈,需用强镇痛剂。 6、脊柱肿瘤的症状有哪些?局部形成肿块,在肌肉深方可触及大小及硬度不同的肿块,位于椎体的肿块颈椎者可在口内触及,在骶骨者可在肛门指诊时发现。 7、椎体压缩骨折,权威的外伤即可引起。 8、晚期可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消瘦,低热和贫血。 9、背痛是脊柱转移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经常早于其他神经症状数周或数月。可以见到两种性质不同的背痛: 与肿瘤有关的疼痛和机械性疼痛。与肿瘤有关的疼痛主要表现为夜间痛或清晨痛, 并且一般在白天因活动而缓解。这种疼痛可能是炎性介质或肿瘤牵张椎体的骨膜所致。 10、畸形,脊柱肿瘤导致的脊柱畸形并不少见,其主要机理包括:肿瘤对椎体和(或)附件的破坏;脊柱周围组织的痉挛性反应.以及肿瘤体积较大对周围结构形成挤压等。如骨样骨瘤常可出现凹向病灶侧的侧凸畸形,其侧弯顶点多为病灶所在部位。

最先进的肿瘤治疗手段——射波刀

射波刀 射波刀(Cyber knife),又称“立体定位射波手术平台”,又称“网络刀”或“电脑刀”,是全球最新型的全身立体定位放射外科治疗设备。它可治疗全身各部位的肿瘤,只需3~5次的照射,即可杀死肿瘤组织,是唯一综合“无伤口、无痛苦、无流血、无麻醉、恢复期短”等优势的全身放射手术形式,患者术后即可回家。 Accuray与射波刀介绍 Accuray始于1987年,现为斯坦福大学医疗中心脑外科及放射肿瘤学教授的John R. Adler,当年刚跟随放射外科的创始人Lars Leksell博士在瑞典完成专科课程後,研发了射波刀。随着射波刀的诞生,Adler教授一直憧憬研发准确精密的无创机器人放射外科手术系统,治疗身体任何部位的肿瘤。由于当时的放射外科手术只限于颅内肿瘤,Adler教授提出的革命性概念,远超越当年的放射外科手术模式。 2001年,射波刀再获FDA准许治疗患者,用作治疗身体任何部位的肿瘤。传统的放射外科手术系统只能治疗头部及颈部肿瘤,射波刀与传统的系统不同,获准许治疗颅内及颅外肿瘤患者。由于射波刀极度精确,在治疗过程中并不需要为了防止患者移动而在头部或身体其他部位植入支架。 2004年,Accuray再次显示其在放射外科手术界的领导地位,旗下的Synchrony® 呼吸追踪系统获FDA准许治疗患者。由于人体一些部位,如肺部、肝脏及胰腺的肿瘤会在呼吸时移动,Synchrony® 呼吸追踪系统令医护人员可以在治疗过程中持续追踪、侦测和校正肿瘤移动,而不需患者屏气或使用呼吸控制技术。有别於传统的放射治疗,接受Synchrony呼吸追踪系统治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保持正常呼吸,而系统亦可维持高度精确,并能把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破坏减到最小。 2005年,Accuray推出了Xsight® Spine追踪系统,在治疗过程中可自动追踪、侦测和校正位于脊柱部位的肿瘤移动。Xsight® Spine追踪系统可治疗整个脊柱范围,为患者带来舒适,而且准确度达亚毫米的放射外科手术治疗选择,亦可以节省医生操作治疗设备的时间,从而为更多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多年来,Accuray不断利用创新的技术和更快速的计算机系统来改进射波刀,为放射外科手术提供最佳的设备。2005年11月,Accuray推出了第四代射波刀,该系统较历代射波刀更快速和灵活,令颅外肿瘤放射外科手术更加便捷。据统计,截至2006年9月30日第三季度末,射波刀在美国已有超过50%的案例是应用在颅外肿瘤治疗,包括脊柱、肺脏、前列腺、肝脏及胰腺等部位的肿瘤。

实体肿瘤的常用外科治疗方法

实体肿瘤的常用外科治疗方法 良性肿瘤及临界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临界性肿瘤必须彻底切除,否则极易复发或恶性变。 治疗恶性肿瘤主要有外科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三种手段,近年生物治疗及中医药牲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报道也日渐增多。临床上需根据肿瘤性质、病期和全身状态而选择。恶性肿瘤为全身性疾病,常伴浸润与转移。仅局部治疗不易根治,必须从整体考虑,拟定综合治疗方案≯在控制原发病灶后进行转移灶的治疗。恶性肿瘤第一次治疗的正确与否对预后有密切关系。恶牲实体瘤工期者以手术治疗为主;Il期以局部治疗为主,原发肿瘤切除或放疗,包括可能存在的转移灶的治疗,辅以有效的全身化疗;Ⅲ期者采取综合治疗,手术前、后及术中放疗或化疗;Ⅳ期以全身治疗为主,辅以局部对症治疗。 (一)肿瘤的外科治疗肿瘤外科(surgical oncology)是用手术方法将肿瘤切除。这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在一个时期里它是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当今,60%以上的恶性肿瘤病人仍需用外科治疗,对大多数早期和较早期实体肿瘤来说手术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并且还用于90%以上恶性肿瘤病人的诊断和分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肿瘤生物学知识的深入了解,已认识到绝大多数恶性肿瘤为全身性疾病,血行播散是常见的,也可能是无法避免的后果。考试大网站整理 在确诊时许多病人可能已存在亚临床转移,是否产生明显临床转移取决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肿瘤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手术后残留在体内的癌细胞,只有靠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其它的全身治疗才能彻底消灭。一般认为残留的癌细胞数在5 X 106以下时,可通过机体的免疫功能予以控制。 良性肿瘤经完整切除后,可获得治愈。即使恶性实体瘤,只要癌细胞尚未扩散,手术治疗仍有较大的治愈机会。由于目前对恶性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故缺乏根本的预防措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当肿瘤还处于局部范围之际即予以彻底切除,对实体瘤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f方法。 |㈡外科治疗有很多优点:肿瘤对外科切除没有生物抵抗性,外科手术没有潜在的致癌作用l|其治疗效果也不受肿瘤异质性的影响;大多数尚未有扩散的实体瘤,均可行外科治疗,而且手术可为肿瘤组织学检查和病理分期提供组织来源。外科治疗也有其缺点:切除术对肿瘤组织并无特异性,即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同样受到破坏;外科治

肿瘤常见治疗方法的优劣

郑州市管城中医院肿瘤科 肿 瘤 常 见 治 疗 方 法 的 优 劣 肿瘤治疗各种方法的优劣

论肿瘤治疗各种方法的优劣 因为环境因素、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等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癌症越来越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的肿瘤发病人数都在1000万人以上,而且许多病人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越来越多的疗法也干扰者人们的选择,郑州市管城中医院的专家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肿瘤治疗各种方法的优劣,供患者及其家属参考。 手术治疗: 理论依据:肿瘤是一类以"局部肿块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因此从理论上讲,手术切除局部肿块可以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也应作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临床实践也证明了这两点:对于多数肿瘤来说,手术常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确能治愈部分病例。 手术治疗主要适应于除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外,大多数实体瘤都可以采用手术疗法。尤其是早、中期癌症,良性肿瘤以及没有发生局部和远处转移患者,一般病灶<3厘米,治愈率达90%以上;中期病灶<5厘米,治愈率达60%;晚期病灶>5厘米,治愈率达10%左右。 优势:1. 疗效直接,是绝大多数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早期手术切除完全的肿瘤有完全治愈的机会。 2. 肿瘤对手术切除没有生物抵抗性,不像肿瘤对放疗存在有敏感性的问题。 缺点:1.有危险性,尤其对于部位敏感的癌症,手术风险较大。 2.由于手术是局部疗法,对于已经发生转移的癌症患者仅能做姑息性局部切除,且由于手术对人体的创伤较大,会使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并且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3.复发率极高。 4.有种植的可能。 放射治疗(伽马刀): 理论依据:肿瘤是一类细胞增殖、分化异常的疾病,化疗药有"细胞毒"和促进分化等作用,可以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等,从而可以治疗或治愈肿瘤。俗称“烤电”,是1895年法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所谓放疗是利用X光射线较强的贯穿能力透过皮肤、骨骼直达人体深部组织,从而将敏感的肿瘤细胞杀死,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以下几种情况应避免使用放疗: 1.肺癌合并大量胸水及肝癌合并大量腹水者; 2.食管癌已穿孔、腔内合并大量积液; 3.有其他严重疾病者,如急性感染;

肿瘤治疗常用的评价观察指标

肿瘤治疗常用的评价观察指标 1.实体瘤疗效评价新标准:RECIST (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完全缓解(CR, complete response) 所有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物正常,至少维持4周。 部分缓解(PR, partial response) 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至少维持4周。 疾病稳定(SD, stable disease) 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 疾病进展(PD, progressive disease) 靶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 注:如仅一个靶病灶的最长径增大≥20%,而记录到的所有靶病灶的最长径之和增大未达20%,则不应评价为“PD”。 2.常用指标: 总生存期(OS, overall survival) 从随机化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时间。 总缓解期(Duration of overall response) 从第一次出现CR或PR,到第一次诊断PD或复发的时间。 疾病稳定期(duration of stable disease) 是指从治疗开始到评价为疾病进展时的这段时间。 无病生存期(DFS,Disease-free survival)或者无疾病生存时间 是从随机入组开始到第一次复发或死亡的时间。 无进展生存期(PFS,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从入组开始到肿瘤进展或死亡之间的时间。 至疾病进展时间(TTP,Time to Progression) 是指从随机化开始至出现疾病进展或死亡的时间。 治疗失败时间(TTF,time to failure) 从随机化开始至治疗中止/终止的时间,包括任何中止/终止原因。 疾病控制率(DCR,disease control rate):CR+PR+SD. 客观缓解率(ORR,Objective Response Rate) 指肿瘤缩小达到一定量并且保持一定时间的病人的比例,包括CR+PR的病例。总缓解率(ORR,overall response rate) 经过治疗CR+PR病人总数占对于总的可评价病例数的比例。 缓解率(RR, response rate) 达到CR、PR的病人占同期病人总数的百分比。 临床获益率(CBR,clinical benefit rate):CR+PR+SD。

脊柱肿瘤手术知情同意书

****医院骨科 脊柱肿瘤手术知情同意书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患有需要在麻醉下进行 手术。 脊柱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少见脊柱疾病,多数病人伴有脊髓或马尾神经的损伤或压迫,必须采用手术方式进行减压和固定;按照肿瘤的大小及对椎管压迫的程度可分别采取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必要时则采用后前联合入路进行手术。 脊柱肿瘤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彻底地切除肿瘤组织,减少复发的机会,减轻对脊髓或马尾神经经压迫;内固定给脊柱提供一定的稳定性。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治疗方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存在以下风险和局限性: 1)麻醉意外,严重者可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2)术中术后可能突发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心脑血管意外,且可能出 现脂肪栓塞综合症、应激性溃疡、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血栓、气栓、脂肪栓塞如造成重要脏器动脉栓塞,可以危及生命且抢救成功率极低。 3)手术及康复期间长期卧床,可能发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疮、血栓性静脉 炎、结石形成等;留置尿管导致泌尿系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术后一段时间内可能需要辅助石膏、支局等外固定保护。 4)术中根据具体情况改变手术方案可能,或分期手术治疗,或放弃手术;术后如 症状不能解除,根据医师评估,可能有必要再次手术治疗。 5)本次手术只解决与目前患者主要问题相关的节段病变,术后其它节段病变加重 引起临床症状,或再次复发,需再次手术治疗。 6)输液及输血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7)脊柱手术为高风险手术,手术中损伤脊髓、神经根的事件不能完全避免;还可 能出现硬膜损伤,脑脊液漏,长期不愈形成囊肿或瘘管;脑脊液漏必要时需要手术修补,造成马尾、脊髓粘连,出现截瘫或马尾神经损伤;上述情况一旦发

肿瘤异质性简介

转自:曾庆平的博客 【新闻背景】 9月1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视点”栏目刊载了关于“肿瘤异质性” 的系列文章,从遗传与环境两个方面剖析了肿瘤异质性的起源,并站在临床角 度探讨了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可行性及其前景。 早在1976年,Peter Nowell就提出了肿瘤异质性起源的“克隆演化”理论,他认为连续多轮克隆选择是导致肿瘤基因及其他分子变异的根本原因。 “克隆”是指无性繁殖,克隆演化只涉及体细胞,不涉及性细胞。 再往前回溯至1930年代,就有人注意到肿瘤功能及表型的异质性,因为发现小鼠肿瘤的某些细胞经过移植可以长出新的肿瘤,但移植另一些肿瘤细胞 却不会导致新肿瘤形成。然而,迄今为止对于肿瘤细胞的起源仍无定论,而肿瘤异质性的确认并未降低肿瘤治疗的难度。 【点评】 肿瘤干细胞还是肿瘤起始细胞? 近年来,随着肿瘤干细胞或称癌干细胞(CSC假说的提出及其模型的建立,人们似乎倾向于认为肿瘤起源于干细胞,而肿瘤干细胞正是肿瘤发生的 “罪魁祸首”。如果不清除肿瘤干细胞,即使经过化疗消灭了大部分肿瘤细胞,最终还是会复发和转移,并对化疗产生耐药性。于是,“擒贼先擒王”和“斩草除根”成为最先进和最有创意的肿瘤治疗理念。 为了把抗肿瘤药物这支“箭”更准确地射向肿瘤干细胞这个“靶”,人们争相寻找其区别于普通干细胞及其他正常细胞的分子标记。然而,经过多年努力,某些肿瘤的特异标记倒是找到不少,但所有肿瘤的共同标记却很少发现。有些标记则是先肯定而后否定,如脑瘤的CD133黑素瘤的CD271乳腺癌的CD44等。 尽管如此,肿瘤异质性依然客观存在,肿瘤中的确既有致瘤细胞也有非致瘤细胞。至于致瘤细胞是否肿瘤干细胞以及它们如何起源,一种观点认为,致 瘤细胞既有可能起源于干细胞或祖细胞,也有可能起源于具有分裂能力的普通体细胞。为此,建议将肿瘤干细胞改称肿瘤起始细胞或肿瘤原始细胞。 肿瘤异质性的概念 所谓肿瘤异质性包括肿瘤间异质性(不同肿瘤细胞之间的基因与表型不同)和肿瘤内异质性(相同肿瘤细胞以内的基因与表型也不同),其中肿瘤内异质性又有空间异质性(相同肿瘤不同区域不同)与时间异质性(原初肿瘤与次生肿瘤不同)之分。实际上,肿瘤异质性的基因结构与形态表现取决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肿瘤异质性的本质在于“外因”(环境)对“内因”(基因)的定型与重塑。 简而言之,肿瘤异质性指肿瘤内既有致瘤细胞亚群,也有非致瘤细胞亚群。同时,它也指肿瘤既起因于遗传不稳定性,也起因于表观遗传不稳定性。此外,它还应该涵盖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概念。除极个别情况外,肿瘤发生通常只涉及体细胞而不涉及性细胞。因此,人体的绝大多数肿瘤都不会遗传给后代,但种系基因缺陷所致肿瘤遗传倾向例外。

肿瘤科基本简介

肿瘤科基本介绍 一.科室发展简介 肿瘤内科创建于1996年3月,当时为了适应广大群众的需求,周边无肿瘤医院,我们创立了肿瘤科,为患者们解决了路程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省城医院就诊的困难。故购买了钴60远距离外放疗机,模拟定位机。由刚开始的病员稀少,到现在逐渐增多。且得到了周边县市广大群众的认可。病人从住院10余名增加到现在40余名。治疗好转率逐年上升,根据病人的增多,病情的需求,于2011年又购置了直线加速器及热疗机,二维及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X刀治疗系统,可开展三维适形治疗图像引导下的放射治疗。10余来,本科室从临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着浓厚的历史沉淀,营造了严谨求实、积极向上的学术及文化气围,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学科带头人及学术梯队:学科带头人梁玉翠主任(副主任医师)。自参加工作以来,继承并发扬光大了本科室的优良传统,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相关专业的发展及科室管理等方面大胆创新,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有效的措施,提出了在学科文化理念建设上“外树形象,苦练内功”等许多新的理念,并得到认可和院方的采纳,已成为该院的一个亮点。在学术方面,勇于创新,开拓进取。 本科室医护人员的队伍整体素质高,梯队趋于合理,在27名专业人员中,高级职称者2名,中级职称3名,他们绝大多数在

国内及省内最高学术单位进修1年以上。本科室的专业人员多是一专多能,即一个肿瘤临床医生具有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的多项专业技能,这为合理、有效地进行综合治疗奠定了基础,这也是本科室的技术优势所在。我科10余年来在治疗方面总结出肿瘤病人前10位为:肺癌、食管癌、乳腺癌、宫颈癌、直结肠癌、胃癌、肝癌、卵巢癌、鼻咽癌、脑瘤。在针对肿瘤放射治疗副反应如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局部皮肤损伤方面做出了努力,采取局部护理,灌肠等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处理,得到了广大病人的认可。护理方面针对患者长期输液,时间长,尤其化疗药物损伤血管等问题做出了努力,引进了PICC 中心置管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目前该技术已趋于成熟。 (1)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在梁玉翠副主任医师,苏峥主治医师,吴谦主治医师的领导下,本科室对恶性肿瘤的化疗最佳药物的选择,以丰富的经验,并在临床应用中使病人的治疗疗效较前有了明显提高。 (2)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在梁玉翠副主任医师,吴谦主治医师,乔俊敏主治医师的努力下,近年来本科室对更进一步提高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效果做了一些探索,包括放射增敏的应用,本科室开展的X-线刀治疗已显示出独特的局部治疗效果。 学科发展及前景:目前本科拥有床位50张,其中放疗15张。配有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X-线刀计划系统、热疗机等成套先进设备,基本满足了广大病人的需求。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

实体肿瘤的常用外科治疗方法

1 实体肿瘤的常用外科治疗方法 良性肿瘤及临界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临界性肿瘤必须彻底切除,否则极易复发或恶性变。 治疗恶性肿瘤主要有外科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三种手段,近年生物治疗及中医药牲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报道也日渐增多。临床上需根据肿瘤性质、病期和全身状态而选择。恶性肿瘤为全身性疾病,常伴浸润与转移。仅局部治疗不易根治,必须从整体考虑,拟定综合治疗方案≯在控制原发病灶后进行转移灶的治疗。恶性肿瘤第一次治疗的正确与否对预后有密切关系。恶牲实体瘤工期者以手术治疗为主;Il 期以局部治疗为主,原发肿瘤切除或放疗,包括可能存在的转移灶的治疗,辅以有效的全身化疗;Ⅲ期者采取综合治疗,手术前、后及术中放疗或化疗;Ⅳ期以全身治疗为主,辅以局部对症治疗。 (一)肿瘤的外科治疗肿瘤外科(surgicaloncology )是用手术方法将肿瘤切除。这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在一个时期里它是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当今,60%以上的恶性肿瘤病人仍需用外科治疗,对大多数早期和较早期实体肿瘤来说手术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并且还用于90%以上恶性肿瘤病人的诊断和分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肿瘤生物学知识的深入了解,已认识到绝大多数恶性肿瘤为全身性疾病,血行播散是常见的,也可能是无法避免的后果。考试大网站整理

2 在确诊时许多病人可能已存在亚临床转移,是否产生明显临床转移取决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肿瘤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手术后残留在体内的癌细胞,只有靠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其它的全身治疗才能彻底消灭。一般认为残留的癌细胞数在5X106以下时,可通过机体的免疫功能予以控制。 良性肿瘤经完整切除后,可获得治愈。即使恶性实体瘤,只要癌细胞尚未扩散,手术治疗仍有较大的治愈机会。由于目前对恶性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故缺乏根本的预防措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当肿瘤还处于局部范围之际即予以彻底切除,对实体瘤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f 方法。|㈡外科治疗有很多优点:肿瘤对外科切除没有生物抵抗性,外科手术没有潜在的致癌作用l|其治疗效果也不受肿瘤异质性的影响;大多数尚未有扩散的实体瘤,均可行外科治疗,而且手术可为肿瘤组织学检查和病理分期提供组织来源。外科治疗也有其缺点:切除术对肿瘤组织并无特异性,即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同样受到破坏;外科治疗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并可造成畸形和功能丧失;如果肿瘤已超越局部及区域淋巴结时则不能用手术治愈。 肿瘤外科按其应用目的可以分为预防性手术、诊断性手术、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和减瘤手术等。 1.预防性手术预防性手术可用于治疗癌前病变,防止其发展成癌。例如隐睾症是睾丸癌相关的危险因素,在幼年行睾丸复位术可使睾丸癌发生的可能性减小。{㈠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病人,到40岁时约有一半将发

脊柱肿瘤诊疗规范

脊柱肿瘤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 2010年8月

前言 脊柱肿瘤大约占全身骨肿瘤的6%~10%,各种类型的骨肿瘤几乎都可以在脊柱见到,如骨肉瘤、骨样骨瘤、动脉瘤样骨囊肿。但脊柱肿瘤的诊断治疗指南原则仍未完整确立,有以下主要原因:1、脊柱肿瘤比较罕见,病理类型多种多样,临床表现和累及结构千差万别,因而难以全面评估、认识、比较;2、脊柱肿瘤属于骨肿瘤与脊柱外科的交叉领域。外科分期、外科原则理应遵循肿瘤外科的一般原则。但是,脊柱肿瘤部位深在、解剖结构复杂、与周边神经和血管等结构关系密切,肿瘤治疗与功能保护常存在尖锐矛盾,肿瘤外科分期与原则难以实施于脊柱肿瘤领域;3、脊柱肿瘤的分类和手术技术源于脊柱矫形、神经肿瘤外科。侧重于各种各样的治疗技术,忽视了肿瘤外科的基本原则;4、随着影像学技术、脊柱外科理念、手术技术、内固定器械的快速发展,以往尚未完善的理念、原则往往又面临新的改变。 本诊断治疗规范的目的:一是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二是规范诊疗,提高脊柱肿瘤诊疗质量,降低非规范治疗带来的生存率损耗和医疗资源浪费;三是规范脊柱肿瘤的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本规范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忠军

目录 前言................................................. II 一、范围 (1) 二、术语和定义 (1) 三、缩略语 (1) 四、脊柱肿瘤诊疗流程 (1) 五、脊柱肿瘤诊断规范说明 (2) (一)诊断依据 (3) (二)诊断 (4) (三)脊柱肿瘤的外科分期 (5) (四)鉴别诊断 (5) 六、脊柱肿瘤的治疗规范说明 (6) (一)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 (6) (二)脊柱原发肿瘤的治疗 (7) (三)脊柱转移瘤的治疗 (7) (四)血液源性脊柱肿瘤的治疗 (10) (五)瘤样病变的治疗 (11) 七、随访 (12) 附录A脊柱肿瘤的Enneking分期 (13) 附录B脊柱肿瘤的Enneking分期的治疗原则 (14) 附录C胸腰椎肿瘤的WBB分期 (15) 附录D胸腰椎肿瘤的Tomita分型 (16)

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简介-历史及上市药物

肿瘤的靶向药物选择一一国内外已经上市的分子靶向(MTT)药物… 一、靶向药物(targeted medicine )简介 靶向药物是目前最先进的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是随着当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产生的高科技药物。靶向药物与常规化疗药物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作用机理:常规化疗药物通过对细胞的毒害发挥作用,由于不能准确识别肿瘤细胞,因此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殃及正常细胞,所以产生了较大的毒副作用。而靶向药物是针对肿瘤基因开发的,它能够识别肿瘤细胞上由肿瘤细胞特有的基因所决定的特征性位点,通过与之结合(或类似的其他机制),阻断肿瘤细胞内控制细胞生长、增殖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杀灭肿瘤细胞、阻止其增殖。由于这样的特点,靶向药物不仅效果好,而且副作用要比常规的化疗方法小得多。靶向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小分子药物 小分子药物通常是信号传导抑制剂,它能够特异性地阻断肿瘤生长、增殖过程中所必需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例如诺华制药生产的格列卫(Gleevec ,通用名Imitinib )、阿斯利康生产的易瑞沙(Iressa ,通用名Gefitinib )均属此类; (二)细胞凋亡诱导药物 通过特异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达到治疗的目的。如美国千年制药公司生产的Velcade (通 用名bortezomib )、Genta 公司生产的Genasense(oblimersen ); (三)单克隆抗体 例如赫塞汀(Herceptin,通用名Trastuzumab),用于治疗HER2基因阳性(过量表达)的乳腺癌。这类药物是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识别肿瘤细胞的。 除上述列举的已经进入临床使用的靶向药物外,另外还有多种靶向药物正在开发中。 二、肿瘤的靶向药物上市历史回顾: ■白血病费城染色体开启靶向治疗之门 早在I960年,美国费城的研究者发现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中存在一个染色体异常。数年后,研究者发现这是9 号和22 号染色体长臂易位的结果。由于这个染色体异常首先在费城(Philadelphia )发现,故命名为费城(Ph)染色体。该染色体也成为了40年后 上市的CML靶向治疗的靶点。2001年,首个被证实可对抗费城染色体分子缺陷的药物一一伊马替尼以FDA史上最快的速度(仅经过3个月评审)获批上市,自此成为CML勺标准治疗,使CML成为一种可控制的慢性病。 第2个治疗CML的靶向药物是达沙替尼,2006年被FDA批准用于伊马替尼不耐受或耐药的CML2010年其适应证扩展至早期CML的初始治疗。同年,尼洛替尼获批用于CML2012 年,伯舒替尼(bosutinib )和普纳替尼(ponatinib )陆续获批治疗CML。 ■肺癌从EGFF到VEGF ALK 1987年,研究者首次证实肿瘤细胞上的受体一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小细 胞肺癌的生长和扩散中发挥重要作用。短短6年之后,首个靶向EGFR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药物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吉非替尼获FDA批准,次年同类药物厄洛替尼获批。在 我国,自主研发的埃克替尼于2011 年用于临床。 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的贝伐珠单抗于2006年获FDA批准与标准化疗联 合,作为不可手术的非鳞癌、已发生肺内或肺外播散,或已复发非小细胞肺癌的初始治疗。 2011年,靶向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通路药物克唑替尼(crizotinib )获准用于ALK

肿瘤的治疗方法

肿瘤的治疗方法 目前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最主要的是以下几种: 一、手术治疗 二、化药治疗 三、放射治疗 四、中药治疗 五、生物治疗 手术、放疗和放疗一起,并称为癌症的3大治疗手段。 第一部分手术治疗 一、外科手术 均为限期手术或急诊手术 1.预防性手术-----治疗癌前病变 2.根治性手术-----适应于Ⅰ、Ⅱ、Ⅲ(早)各个脏器的肿瘤有其根治性切除范围 3、诊断性手术-----切除活检术(切取活检术、剖腹探查术) 4.扩大根治术----根治范围+邻近脏器及区域淋巴结(乳癌扩大根治术----根治+乳内淋巴结清除;胃癌一R1、R2 、R3手术) 5.姑息性切除术----解除,减轻症状(晚期胃癌伴幽门梗阻------胃肠吻合术;晚期结直肠癌伴肠梗阻---肠造瘘术,吻合术;胆道肿瘤伴梗阻----胆肠吻合,引流术;喉癌-----气管切开术)6.其它手术(1)、减瘤手术----减少肿瘤负荷 (2)、动脉插管化疗、栓塞 (3)、间接手术治疗----乳癌的卵巢切除术 (4)、急诊手术—出血、穿孔、梗阻 (5)、复发和转移灶的手术治疗 二、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的方法,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了一些疾病(如:肝硬化、肝癌、肺癌、腰椎间盘突出症、动脉瘤、血管畸形、子宫肌瘤等)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一)主要技术 1.血管内介入 使用1-2mm 粗的穿刺针,通过穿刺人体表浅动静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医生凭借已掌握的血管解剖知识,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将导管送到病灶所在的位置,通过导管注射造影剂,显示病灶血管情况,在血管内对病灶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动脉栓塞术、血管成形术等。常用的体表穿刺点有股动静脉、桡动脉、锁骨下动静脉、颈动静脉等。 2.非血管介入 简单的讲就是没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在影像设备的监测下,直接经皮肤穿刺至病灶,或经人体现有的通道进入病灶,对病灶治疗的方法。包括:经皮穿刺肿瘤活检术、瘤内注药术、椎间盘穿刺减压术、椎间盘穿刺消融术等。 (二)治疗方法 1.支架技术 (1)食管支架:晚期食管癌患者难以进食时,可经口咽将食管支架置入病变处,改善患者进食状况,同时支架对肿瘤有一定压迫作用,造成肿瘤缺血,延缓肿瘤生长。(2)胆道支架:适合于因肝门、胰腺等部位肿瘤压迫胆管引起的阻塞性黄疸,采取经皮肝穿,将胆道支架置于狭窄段,使胆汁直接进入十二指肠,是解决阻黄的首选方法。 2栓塞治疗 (1)肿瘤的栓塞:肝癌、肺癌、盆腔等部位肿瘤均可通过导管将栓塞剂注入供血动脉,阻断其血运,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2)出血的栓塞:晚期肿瘤常引发大出血,如不及时控制,常引起其它并发症,导致死亡。如肺癌、膀胱癌、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该类患者应行急诊介入治疗,栓塞其供血血管,控制出血。如支气管动脉、髂内动脉、胃冠状静脉等。 第二部分化学治疗 一、化疗概述 二、作用机制 三、药物分类 四、不良反应

肿瘤科医生简介.

肿瘤科医生简介 肿瘤专科门诊时间 星期一下午:唐春蔓副主任医师 星期二下午:苏红主治医师 张琼英主治医师 星期四上午:叶本模副主任医师 叶本模 唐春蔓,女,39岁,1999年毕业于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同年到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至今。2002年3月至2003年2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进修肿瘤内科,现为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德阳市肿瘤专委会委员。从医15年,对肿瘤科临床常见各种实体肿瘤的诊断及综合治疗有较深造诣,熟练掌握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放疗、化疗、免疫、中成药、生物治疗、介入及深部热疗等多种抗肿瘤治疗手段,能根据每个病员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曾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篇。《CA72-4、CEA在监测胃癌术后复发中的比较》、《塞来昔布治疗肺癌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6例及临床疗效观察》。 苏红,女,51岁,1983年毕业于川北医学院,1983年至1991年在蓬安县医院任内科医师工作,1992年调到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从事

肿瘤内科主治医师工作至今。1993年在四川省肿瘤医院进修肿瘤化疗,1998年在四川省肿瘤医院进修肿瘤放疗。 尹显飞,男,32岁,主治医师,2006年毕业于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专注于肿瘤放射治疗,擅长结合肿瘤化疗、免疫治疗及中成药物治疗等手段进行肿瘤的综合治疗。 张琼英,女,39岁,主治医师,1998年毕业于宁夏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1999年开始从事肿瘤内科工作,2005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肿瘤科进修,已取得放疗医师资格。从医15年,熟练掌握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的放疗、化疗、免疫、中成药及生物治疗、深部热疗等肿瘤综合治疗手段。 曾学富,男,33岁,主治医师、医学硕士,2009年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肿瘤专业,2009年取得了放疗设备—直线加速器操作证。主要从事肿瘤放射治疗方向。

实体肿瘤的常用外科治疗方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实体肿瘤的常用外科治疗方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PDF转换可能丢失图片或格式,建议阅读原文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7501276.html,/html/510/s_510402_51.htm 良性肿瘤及临界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临界性肿瘤必须彻底切除,否则极易复发或恶性变。 治疗恶性肿瘤主要有外科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三种手段,近年生物治疗及中医药牲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报道也日渐增多。临床上需根据肿瘤性质、病期和全身状态而选择。恶性肿瘤为全身性疾病,常伴浸润与转移。仅局部治疗不易根治,必须从整体考虑,拟定综合治疗方案≯在控制原发病灶后进行转移灶的治疗。恶性肿瘤第一次治疗的正确与否对预后有密切关系。恶牲实体瘤工期者以手术治疗为主;期以局部治疗为主,原发肿瘤切除或放疗,包括可能存在的转移灶的治疗,辅以有效的全身化疗;Ⅲ期者采取综合治疗,手术前、后及术中放疗或化疗;Ⅳ期以全身治疗为主,辅以局部对症治疗。 (一)肿瘤的外科治疗肿瘤外科()是用手术方法将肿瘤切除。这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在一个时期里它是恶性肿瘤唯一的有效治疗手段。当今,%以上的恶性肿瘤病人仍需用外科治疗,对大多数早期和较早期实体肿瘤来说手术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并且还用于%以上恶性肿瘤病人的诊断和分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肿瘤生物学知识的深入了解,已认识到绝大多数恶性肿瘤为全身性疾病,血行播散是常见的,也可能是无法避免的后果。 百考试题网

站整理 在确诊时许多病人可能已存在亚临床转移,是否产生明显临床转移取决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肿瘤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手术后残留在体内的癌细胞,只有靠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其它的全身治疗才能彻底消灭。一般认为残留的癌细胞数在以下时,可通过机体的免疫功能予以控制。 良性肿瘤经完整切除后,可获得治愈。即使恶性实体瘤,只要癌细胞尚未扩散,手术治疗仍有较大的治愈机会。由于目前对恶性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故缺乏根本的预防措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当肿瘤还处于局部范围之际即予以彻底切除,对实体瘤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㈡外科治疗有很多优点:肿瘤对外科切除没有生物抵抗性,外科手术没有潜在的致癌作用|其治疗效果也不受肿瘤异质性的影响;大多数尚未有扩散的实体瘤,均可行外科治疗,而且手术可为肿瘤组织学检查和病理分期提供组织来源。外科治疗也有其缺点:切除术对肿瘤组织并无特异性,即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同样受到破坏;外科治疗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并可造成畸形和功能丧失;如果肿瘤已超越局部及区域淋巴结时则不能用手术治愈。 肿瘤外科按其应用目的可以分为预防性手术、诊断性手术、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和减瘤手术等。 .预防性手术预防性手术可用于治疗癌前病变,防止其发展成癌。例如隐睾症是睾丸癌相关的危险因素,在幼年行睾丸复位术可使睾丸癌发生的可能性减小。{㈠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病人,到岁时约有一半将发展成结肠癌,而岁以后几乎发展成结肠癌。行预防性结肠切除,可有效地防止本病病人发生结肠癌。 溃疡性结肠炎亦有较高的癌变几率,弥漫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中约有%最终死于结肠癌

脊柱肿瘤的诊断与外科分期探讨

脊柱肿瘤的诊断与外科分期探讨 马庆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100083 脊柱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引入肿瘤学的原则与方法,是20 多年来的显著进步。以积极的态度应对脊柱的恶性肿瘤,特别是脊柱转移瘤,是一个重要的诊治理念。在肿瘤学原则下的脊柱外科分期,是脊柱肿瘤外科治疗的重要指导方针。脊柱肿瘤的基本诊断原则是临床、影像学、病理学三结合。在诊断中最重要的步骤是区分:( 1 )肿瘤与非肿瘤性疾患;( 2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 3 )原发与转移性肿瘤。 发病率: 一般认为骨肿瘤发病率占全身肿瘤的 1 ~2/10 万,脊柱肿瘤占全身骨肿瘤的 6.6% ~8.8% ,各种类型的骨肿瘤几乎都可在脊柱见到,其中脊柱转移瘤占半数以上。肿瘤统计表明,良、恶之比为 1 : 4 ~ 5 ,男女发病大致相同。 Dahlin 报告一组6221 例骨肿瘤,其中位于脊柱者548 例,占全身原发性骨肿瘤的8.8% ,其中良性105 例,占19.2% ,以骨巨细胞瘤为最多;恶性443 例,占80.8% ,以骨髓瘤最多。 国内黄承达等38359 例骨肿瘤分析表明:21691 例良性骨肿瘤中,脊柱良性肿瘤584 例,共17 种,发病前三位依次为骨巨细胞瘤、骨软骨瘤、骨血管瘤;10791 例恶性骨肿瘤中,恶性脊柱肿瘤1243 例,共24 种,发病前三位依次是脊柱转移瘤、骨髓瘤、脊索瘤;瘤样病损43 69 例,其中发生在脊柱者109 例,主要为嗜酸性肉芽肿、动脉瘤样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 基本临床特征:

脊柱肿瘤发病率不高,但是病种繁多,且脊柱解剖关系复杂,带来诊断与治疗方面的诸多困难。脊柱肿瘤的临床表现中,除了颈、胸、腰背疼痛外,主要是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迫或侵犯引起的症状与体征。 (一)良性脊柱肿瘤: 据Dahlin 报告,原发良性骨肿瘤中近8 %位于脊柱或骶骨,其发病年龄多见于青少年; 6 0 %的脊柱肿瘤发生在20 ~30 岁。 脊柱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tumor-like lesion) 症状多轻微,病史长,可以长期无症状,有些是轻微外伤后拍片发现的,例如骨软骨瘤、骨血管瘤等可长期没有症状。 最常见主诉是疼痛,局限性或放射性痛。骨样骨瘤和骨母细胞瘤(osteoblastoma )常有夜间痛,可用水杨酸类止痛,这是其特征之一。儿童背痛少见,应重视此主诉,一般认为,轻微外伤后疼痛,应注意良性肿瘤的可能。儿童、青少年的椎间盘突出症也少见,如果有根性痛,也应排除肿瘤引起的可能。据观察,37 %的颈椎良性肿瘤有根性痛。 脊柱良性肿瘤的体征中,局部压痛并不特异,需要注意有无脊柱侧凸,有以下特征:脊柱侧凸发展快伴疼痛;脊柱活动僵硬;在病变弯曲的上、下方多无代偿平衡曲度;在X 线片一般无椎体旋转与楔变。这些都与特发性脊柱侧凸不同。发生在颈椎的肿瘤,约 1 / 3 出现斜颈。 当肿瘤压迫或发生病理骨折,影响到神经结构则产生神经系统体征,如根性痛及相应神经功能受损的体征,以及脊髓功能受损的脊髓病表现,如感觉、运动、反射的改变,锥体束征等,尤其是颈椎、胸椎部位的肿瘤,易于引起脊髓功能的损害。 脊柱的肿块,最易于在颈椎和骶尾部发现,要比胸椎、腰椎部位的肿块容易触及。需仔细触诊,并作口咽部检查,也应作肛诊。 (二)恶性原发脊柱肿瘤

脊柱肿瘤会有什么症状

脊柱肿瘤会有什么症状 大家对脊柱肿瘤这个疾病一定要引起重视,因为近几年脊柱肿瘤的发病率是有增加的情况。脊柱是我们人体骨架中的支撑,如果脊柱出现什么异样情况,一定要及时的发现和治疗。 有些脊柱肿瘤患者在发病早期就时不时的觉得腰疼,可是一直没放在心上,总觉得是没休息好导致的。结果病情越来越严重,有了很明显的肿块,而且生长迅速,导致局部疼痛难忍,运动功能损伤。 ★ 1.疼痛 疼痛是脊柱肿瘤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80%~95%的原发性脊柱肿瘤在确诊时疼痛是首发症状,有时是惟一症状。脊柱肿瘤所致疼痛的可能机理包括:骨的浸润和做坏(尤其是骨膜的膨胀)、骨病变组织的压迫、病理性骨折、脊柱椎节不稳、脊髓、神经根或神经丛的压迫和侵蚀等。

根据肿瘤的性质和发生部位的不同,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也有所区别。从疼痛发生的时间上看,疼痛可出现在脊柱肿瘤得到确渗前的数月或数年,其中脊柱良性肿瘤疼痛病程一般较长,可为数月甚至数年。而恶性脊柱肿瘤,如成骨肉瘤、尤文氏肉瘤或骨转移瘤等,其疼痛病史的时间相对较短,但如良性肿瘤在早期就对脊髓或神经根形成压迫,则疼痛发生的时间相对较短。Weinstein等的临床研究显示。原发性脊柱良性肿瘤患者从症状初发到确诊的疼痛持续平均时间是19.3个月,恶性肿瘤患者的平均时间为10.4个月,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平均时间为1-2个月,但最长可达2年。 夜间疼痛几乎是所有脊柱肿瘤的特征性表现,同样也是脊柱肿瘤患者的常见表现。其原因主要在于: (1)夜间患者通常采取卧位,静脉压力相对较高,而对肿瘤周围的末梢神经形成刺激。

(2)夜晚脊柱肿瘤患者的精神注意力相对较为集中,对疼痛 变得较为敏感。 (3)肿瘤释放的一些炎性介质对神经形成刺激等。患者出现 咳嗽、打喷嚏、用力或其他增加腹内压的动作可诱发疼痛加重。 ★ 2.肿块 因脊柱骨肿瘤多发生在椎体,而椎体的位置较深,难以在体表发现,故以肿块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并不常见,主要见于颈椎或脊柱后部附件结构的肿瘤。脊柱恶性肿瘤的包块增长较快,对周围组织常形成压迫等,故常有局部疼痛、不适等表现。转移性脊柱肿瘤由于有原发病灶的存在,以及转移肿瘤一般恶性程度较高,生长比较迅速,易于诱发脊柱疼痛和神经症状等,常在形成较大包块前即已被发现。 ★ 3.畸形

癌症治疗的4种方法

癌症治疗的4种方法 说到癌症,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切掉”。手术治疗肿瘤的概念深入人心,但实际上,治疗癌症却不是只有一种方法。放疗、化疗、中医治疗等方法都被应用到癌症治疗中,关于这些方法你了解多少?环球创客赴美医疗布王建专家为我们整合了几种常见的癌症治疗方法。 手术 适用范围:并不是所有的癌症病人都适合手术,一般来说,除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外,大多数实体瘤可以采用手术治疗。尤其是早、中期癌症,没有发生局部和远处转移,瘤体一般较小,都适宜手术治疗。 风险: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如肺癌患者肺叶切除后可能影响呼吸功能,骨肉瘤患者截肢后影响行动能力等。 放疗 放疗即放射治疗,是用各种不同能量的射线照射肿瘤,以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70%左右的肿瘤病人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适用范围:放疗主要针对相对比较局限的实体肿瘤的根治治疗,例如鼻咽癌、头颈部肿瘤等对化疗不敏感,单用放疗就可以根治。对于其他肿瘤,放疗多作为综合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于中晚期肿瘤患者,术前可以使得肿瘤缩小范围,达到减期效果,为手术创造条件;术中进行姑息治疗;术后对于切得不彻底的部位放疗,可以防止复发。对于白血病等全身性肿瘤放疗作用有限。 毒副反应:放疗的毒副反应以局部反应为主,与放疗射野有关。例如头颈部放疗会出现口干、咽喉肿痛、颈部纤维化、味觉功能减退等;胸部放疗可能会出现放射性肺改变、放射性食管炎等。随着放疗技术进步,以前经常出现的放射性脑损伤、截瘫等则较少发生。 化疗 化疗是应用化学药物(包括内分泌药物等)治疗恶性肿瘤。常用静脉注射、口服或其他形式将化疗药物进入体内来杀灭肿瘤。目前化疗药物大致有三大类:传统的细胞毒药物、靶向药物和生物制剂。近年发展最快的是靶向药物,除了胆道系统肿瘤,目前几乎所有肿瘤都有靶向药物。不过,现在多数靶向药物还不能完全取代细胞毒药物,还要和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 适用范围:化疗是针对对化疗药物比较敏感的肿瘤例如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乳腺癌、胃肠肿瘤、肺癌及生殖系统肿瘤等。化疗药物进入体内后会分布到全身各处,不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