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阅读专题训练(一)

①假如,天空中突然不见了阴晴圆缺变化无穷的月亮,世界将会怎样?人类将有何反应,作何感想?将来,或许是不远的将来,便有

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出现这样的情况。

②有一句被广泛引用的名言,叫“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但是,已经存在了46亿年的月亮,其存在的合理性却遭到了质疑:一二十年来,相继有美国和俄罗斯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月亮是引

发地球许多自然灾害的罪魁祸首的说法,乃至建议政府摧毁月球。

③1991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数学教授亚历山大·阿比安曾

异常肯定地说:“我现在无法预测人类何时会摧毁月球,但这件事

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据说,美国政府的确曾经有过在月球表面引

爆原子弹以摧毁月球的计划。但是,经过权衡,这一计划的风险过大,使得该计划以流产告终。

④10年之后,又有五名俄罗斯科学家称月球是一只体格庞大的

寄生虫,月球强大的引力将地球拉歪了,使得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无常,导致地球自然灾害不断。而如果将月球摧毁,地球也就不再倾斜。如果地球的倾角变成0度,季节变化就将从地球上消失,整个

地球就会拥有适宜的气候,沙漠会变成绿洲,农作物会茁壮成长。

克里姆林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幕人士表示,俄罗斯政府向这些

科学家承诺,将对这一建议的可行性进行认真的研究。

⑤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耸人听闻的大事件。

⑥此时此刻,作为有着悠久的仰望星空历史的诗歌大国的一个匆匆过客,我的脑子里立即浮现出众多与月亮有关的美好诗句:张若

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朦胧

美丽而又无奈哀愁的世界与人生,是如此地真实与亲切,令人留恋

不已。

⑦当然,科学家和政府也可能在摧毁那个上帝创造的、业已存在了46亿年的月亮之后,弄一个人造月亮,悬在天空,以安慰我等有

怀旧情结的人们。但是,假造的月亮,真的能有安慰心灵的作用吗?

我深表怀疑。

(摘自2011年12月24日“新华网”,有删改)

1.科学家要求摧毁月亮的理由是什么?假如没有了月亮,会给人

类带来哪些好处?(4分)

2.第③段画线句中的“据说”能删去吗?为什么?(3分)

3.假如真的摧毁了月亮,世界将会怎样?请你发挥想象,写出可

能出现的情形。(不少于三点,3分)

初中语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

1.理由:月亮是引发地球许多自然灾害的罪魁祸首(2分)。好处:季节变化就将从地球上消失,整个地球就会拥有适宜的气候,沙漠

会变成绿洲,农作物会茁壮成长,人们就不会挨饿(2分)。

2.不能去掉(1分)。“据说”一词表明美国政府摧毁月球这一信

息并不确定(1分);如果去掉,说法就显得绝对,与事实不符,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3.①每一个黄昏过后,大家焦虑地等待,却再也没有等到月亮升起。②潮水慢慢平静下来,海洋凝固成一面漆黑的水镜,世界变得

清冷幽寂。③正要登陆月球的太空船,在星海中迷航,没有人知道

他们在哪里。④与月亮有关的美好诗文不再出现。……(只要想象合

理即可,每点1分)

初中语文阅读专题训练(二)

①近年来,地球表面的温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很多科学家认为,这是二氧化碳增多的结果。一方面,全世界目前每年向大气中排入

50多亿吨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气中本应为绿

色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没有被吸收,过多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遮在地球上空,使得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②那么,有没有办法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增加了呢?最理想的办法就是让二氧化碳重新变成对人类有用的东西。科学家发现,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极高,能将二氧化碳转换为对人类有用的物质。于是有人设想,利用生物技术大量培养浮游生物,这就等于建立起了一座大型海上工厂,以太阳光为能源,用细菌和藻等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回收有用的物质。

③也有的科学家设想,用现代的技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液化,然后倒进深海海底的凹处,让它们在海底和碳酸钙进行中和反应,这样就可以把二氧化碳储存起来。

④还有科学家设想,将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可燃气体,又是极有用的还原剂。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变废为宝了。

⑤从理论上讲,把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并不复杂,只要给二氧化碳的碳两个电子,就可以大功告成,但实际上做起来却不这么容易。法国的一批化学家起初在水溶液中用电化学的方法供应电子,想把二氧化碳变为一氧化碳,但结果很不理想,因为在水溶液中无法用电化学方法供应大量能量,也就无法使二氧化碳获得电子。

⑥法国能源研究所的一批化学家,别出心裁地利用一种含有氮、碳、镍、钴的大环化合物为催化剂,通电后使二氧化碳顺利地变成了一氧化碳。但应用这项技术获得一氧化碳的成本太高,因而只是在理论上有价值,不能进入实际应用。

⑦尽管如此,人们在这方面进行的尝试还是大有益处的,一旦找到了再生二氧化碳的实用方法,就会使我们居住的地球获得新生。

(选自《人类科学史上等待回答的未解之谜》)

1.为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增加,科学家设想了哪些办法?(3分)

2.第①段划线句中的“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3.结合语境,回答下列问题。(3分)

(1)第④段中说“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请问:“这一点”是

指什么?(1分)

(2)阅读⑤⑥两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列举“法国化学家把二氧

化碳变成了一氧化碳”的实验。(2分)

4.结合文章,谈谈你对链接材料的看法。(3分)

材料一:CO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气体,目前国内有关研究部门已

经利用该技术提纯一百多种生物的精素,尤其是在生物制药领域和

食品保健品等方面,国内已经有几套工业装置。

材料二:应用CO2代替Ar用于转炉炼钢吹炼气,可大幅度降低

炼钢成本。

材料三:CO2可用作汽水、啤酒、可乐、碳酸饮料等充气添加剂。美国人均消耗饮料为147公斤,全球的饮料人均消耗量为21.3公斤

/年。而我国在98年,饮料人均消耗仅为4.5公斤/年。近年来,

CO2作为饮料添加剂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初中语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

1.利用生物技术大量培养浮游生物,用细菌和藻等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用现代的技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液化,把二

氧化碳储存起来;将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3分,每点1分,意

对即可)

2.不能删(1分)。“目前”的意思是“现在”(“时下”“眼

下”“现今”)的意思,说明“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入50多亿吨

二氧化碳”只是现今的状态,并不涵盖过去和将来,如果删去了,

意思就变成“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入50多亿吨二氧化碳”,与原

意不符(1分,划线句写出其中一句亦可,意对即给分)。这个词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3.(1)“这一点”是指将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1分)(2)举法

国化学家把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的例子,是为了具体、有力地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