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构造地貌
1.全球构造地貌_ 由大地构造运动形成并受大地构造控制的地貌,叫做全球构造地貌。
2.大地构造地貌_在全球构造的背景上,由于区域构造差异而形成的具有区域特征的构造地貌。
3.地质构造地貌_在全球构造格局与大地构造背景下,主要由于局地构造作用、以及外营力影响而形成的地貌,叫做地质构造地貌。根据局地构造的类型,可以将之其划分为褶曲地貌、断层地貌、火山地貌、岩性构造地貌等。
第一节 全球构造地貌
一、大陆与海洋
海陆分布:1、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海陆分布不均匀;3、七大洲和四大洋;4、大陆轮廓呈倒三角形;5、大型岛群大多分布于大陆东岸;6、大陆东岸不仅岛屿多,而且有系列岛弧分布;7、 一些大陆轮廓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或吻合性。
地球表面明显地分为海洋与陆地两大部分。连续的广阔水体称为世界大洋,它是海洋的主体。被海洋所环绕,但突出于海洋面上的部分则称为陆地。大陆是陆地的主体,岛屿是陆地的组成部分。
两半球海陆面积比较:
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由于海洋和陆地面积相差悬殊,因此不论在哪个半球,海洋面积都比陆地面积大,海洋分布是不均匀。
洋底——水深一般超过3000m的大洋底部。占地球总面积的55%。洋底地壳厚度薄,是玄武岩质,上覆薄层深海沉积物或缺乏。
大陆——大陆地壳密度小、厚度大、二氧化硅含量大。表层为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其下为花岗岩质的基础,再下面为玄武岩质层。大陆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29%。
大陆边缘——洋底与大陆之间的过渡地带。指陆地周围水深小于3000m的海底,占地球总面积的16%。大陆边缘的地壳具过渡性质,大部分地方接近陆壳。
二 成因
一、地壳均衡学说
地壳均衡是描述地壳状态和运动的一种理论。它阐明地壳的各个地块趋向于静力平衡的原理,即在大地水准面以下某一深度处常有相等的压力,大地水准面之上山脉(或海洋)的质量过剩(或不足)由大地水准面之下的质量不足(或过剩)来补偿。
(1)普拉特(2)艾里
三 全球构造地貌的形成
特征:呈带状分布构造活动带和位于活动带的之间稳定区
构造活动带:1、环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带2、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3、洋脊裂谷带
相对稳定区
稳定区内最稳定的是洋底深海平原区和大陆上由古老地盾构成的高原和平原区。
成因:板块构造
1)大 陆漂移学说 提出人:魏格纳(德国)。
依据: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形状、地质

hjhjjhjk
构造、古生物等的相似性。
内容:联合古陆 ,七大洲、 四大洋 驱动力:地球自转离心力、天体引潮力
2)海底扩张学说 基本观点:高热流的地幔物质沿大洋中脊的裂谷上升,不断形成新洋壳;同时,以大洋脊为界,背道而驰的地幔流带动洋壳逐渐向两侧扩张;地幔流在大洋边缘海沟下沉,带动洋壳潜入地幔,被消化吸收.( H.H.赫斯于1960年首先提出海底扩张说)
海底岩石年龄一般不超过2亿年。岩石离海岭愈近,年龄愈轻,离海岭愈远,年龄愈老同一年龄岩石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
3)板块构造学说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地幔对流与板块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自于地幔,是由地幔对流驱动的。由于地幔受热不均匀,在受热强烈、温度比较高的地方,地幔物质上涌,上涌的物质受到岩石圈的阻挡,在岩石圈底下向两侧运移,到温度较低的地方下沉,形成一个完整的地幔对流旋回。在对流上升的地方,导致板块分离和新的洋壳的形成,而在对流下沉的地方,导致板块的俯冲和板块的消亡。
第二节 大地构造地貌
一、海底构造地貌
1、大洋中脊:一条纵贯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山系,全长约8000公里。洋脊顶部平均海深2000-3000米,个别位于海面(如冰岛)。洋脊高于洋盆2-3公里。大洋中脊顶部是一条顺裂谷走向延伸的狭长槽谷,宽几十公里,相对深2000公里。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新生代玄武岩喷发溢流活动带。伴有频繁的浅源地震。称为洋脊裂谷。被很多横向断层错开而不连续。
2、大洋盆地:位于大洋中脊两侧,向外与大陆边缘相接。
(1)深海平原:大洋盆地中被海岭分隔的低地。沉积厚度数百米至一公里。靠近大陆边缘有较后的陆源碎屑沉积。
(2)海岭:大洋盆地内大型正地形的总称。类型:火山海岭、断裂海岭、陆壳海岭
(3)海沟-岛弧-边缘海: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的海底沟槽。海沟主要分布在活动的大陆边缘。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沟,几乎都聚集在太平洋。主海沟底部有较小陡壁谷地。一般认为海洋板块与大陆板板块相互碰撞,因海洋板块岩石密度大,位置低,便俯冲插入大陆板块之下,进入地幔后逐渐溶化而消亡。在发生碰撞的地方会形成海沟,在靠近大陆一侧常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
二、陆地的构造地貌
(一)、陆地的构造地貌分区
1、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 新生代褶皱山带 大陆裂谷带
2、板块内部构造活动

带的构造地貌 褶皱断块山 断块山与断陷谷
3、板块内部稳定区的构造地貌
(二)、陆地基本地貌类型
山地与丘陵:山地是指高于周围平地,而内部又有一定高差的正地形;呈带状延伸的山地称为山脉;丘陵是海拔高度 500m 以下,高低起伏<200m 的正地形。
山、山岭、山脉、山系
山、陆地上海拔500米以上,由山顶、山坡、和山麓三要素组成的高地。
山岭:由各种形态的山坡和有明显的分水岭的绵延高地,山岭的顶部称山脊。
山脉: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条山岭和山谷组成的山体。
山系:山系大多是走向一致的多条山脉共同组成 的山地系统。
三.地质构造地貌
指岩层受到构造运动影响后所产生的变形与变位的型式。包括水平、单斜、褶曲、断层、背斜、向斜等变形型式,以及岩浆活动造成的各种侵入体、火山锥和熔岩流。
1 水平岩层构造地貌
1)塔状地貌(2)阶状地貌 (3)构造高原、台地和方山(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又称方山。常发育在近于水平或倾斜平缓的软硬相间的岩层分布区,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顶部覆有坚硬的岩层时,就会形成顶平坡陡的桌状山。)
2 褶曲构造地貌
(1)单斜山(单面山、猪背脊) 单斜谷、单斜构造水系(2)背斜、向斜地貌 顺地貌(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倒置地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3 穹隆构造地貌
指地下岩浆或塑性岩盐向上挤入盖层,以及其他原因使盖拱曲而成。新生代穹隆构造地貌,大多未经强烈侵蚀,河流成放射状水系。古老穹隆构造地貌,经长期侵蚀后形成环状水系。由塑性岩盐侵入形成的穹隆构造地貌叫盐丘。
4 断层构造地貌 凡由断层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地貌
(1)断层崖(断层一侧的地盘抬高后,延断层延伸的陡崖)(2)断层谷(延断层破碎带发育的谷地) (3) 断层三角面 (4) 断层线崖(5)断陷盆地(由断层所围限的陷落盆地)(6)断块山地(地垒山和掀斜山)
地垒山--山坡两侧较对称。掀斜山--翘起抬升,两破不对称
断层线崖的发育:断层崖受侵蚀逐渐消失,但侵蚀作用继续进行,软弱岩石受侵蚀较快而低下,坚硬岩石受侵蚀较慢而相对高起,形成沿断层线突起的崖壁,即断层线崖。如侵蚀崖壁出现于原上升一侧,称顺向断层线崖;如发育在原下降一侧,称逆向断层线崖。
5 火山熔岩流地貌
(1)火山构造地貌 火山:地下深处的岩浆喷出地表后堆积而成的山体。火山成因分类(锥状火山、盾状火山)地貌类型:火山口、火山锥
(2)熔岩流地貌 熔岩从裂隙溢出后,延地表流动而

形成的各种地貌。熔岩丘(熔岩冲出地表后,迅速在原地冷凝而成的圆形、椭圆形小丘)熔岩垄岗(熔岩流延地表流
动形成的形态略高于周围地形的长条形垄岗)熔岩隧道(熔岩内部的底下通道)熔岩堰塞湖(进入河谷的熔岩流阻塞河道积水成湖)熔岩台地(大规模的熔岩溢流活动造成的平坦高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