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性油气藏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摘要: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阐述了岩性油气藏概念;从沉积相带、构造坡折带及微观方面对岩性油气藏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总结。我国陆相沉积盆地中有利沉积相带主要有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亚相、和近岸水下扇等。不同坡折带样式控制着油气运聚及砂体的厚度、走向。微观上,渗透率、喉道(微裂缝) 及填隙物含量对油气进入砂体成藏具有控制作用。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控制因素沉积相带构造坡折带微观因素
由于近年来我国对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的不断勘探,大中型构造圈闭越来越少,而岩性油气藏逐渐成为各油田主要的勘探目标。同时我们发现:对岩性油气藏成藏规律只有初步认识,由于储层较薄,横向变化大,目前的技术手段还达不到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需要。因此,本文探讨岩性油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以便更好地指导盆地的岩性油气藏勘探[1]。
一、岩性油气藏的概念
一般的岩性油气藏包含砂岩尖灭体、砂岩透镜体、火山岩透镜体等。它们在成藏规律上有着共同的特征:a具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储集体常穿插和尖灭在生油岩体中;b储集体遮挡条件常与储集岩体同一时期形成,其圈闭形成一般在油气生成运移之前;c油气来源常为同期沉积的生油岩,运移方式一般为一次运移;d油气
藏分布与沉积相规律性明显,如陆相盆地中岩性油气藏的分布与河湖沉积体系和古地形有关,具有环带状分布特征[1]。
二、沉积相得控制作用
沉积相决定着储层岩性及其变化速度,对储层物性的好坏起着重要的控制因素。一般来说我国陆相盆地有利的沉积相带主要包括: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亚相、和近岸水下扇等。在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亚相的过渡带,由于沉积物的快速堆积,易形成三角洲入湖以后,沉积物在河、湖过渡部位快速卸载,易形成具有多种砂体尖灭带的三角洲前缘亚相,这些砂体尖灭带的砂体孔隙度和渗透率等物性特征较好,常呈带状或席状与烃源岩频繁接触,是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地区;滨浅湖亚相的水体相对较浅,波浪或潮汐作用影响较大,砂岩分选好,岩性变化快,易形成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近岸水下扇常呈楔形,与湖相泥岩直接接触,扇体内砂体向湖方向逐渐减薄、尖灭,相变为砂泥互层、泥岩,易形成砂岩侧向尖灭、砂岩透镜体等岩性圈闭[2]。因此,沉积相带导致砂体纵横向上的变化,进而形成的岩性尖灭带、砂岩透镜体等是控制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因素。
三、构造坡折带
构造坡折带是指由同沉积构造长期活动引起的沉积斜坡明显突变的地带,其下是低位楔、低位扇发育的主要部位,也是岩性油气藏形成的重要部位。陆相断陷盆地主要存在两类坡折带同沉积断裂坡折带和同沉积背斜坡折带[3]。
1.同沉积构造断裂坡折带
依据断面、断阶面、转换带在平面的组合方式同沉积构造断裂坡折带的组合样式主要有5种:a缓坡式 b断阶式 c交叉状 d梳状 e 帚状。不同坡折带样式控制着不同砂体分散体系、沉积砂体形态及分布样式,同沉积构造断裂坡折带是砂岩厚度和砂岩层数的加厚带,砂体的展布方向受控于坡折断裂的走向,并且同沉积构造断裂坡折带大多数位于油气运移的上倾方向,同沉积断裂是重要的油气通道,当断裂生长系数大,又可以形成侧向岩性封堵。
2.同沉积构造背斜坡折带
同沉积构造背斜坡折带可划分为两个样式:a同沉积逆牵引背斜
构造折带;b同沉积披覆背斜构造坡折带。同沉积构造背斜坡折带岩层产生弯曲,地形坡度发生突变,不仅增加了可容空间,还使沉积相带和厚度在坡折下方发生变化,因此在其低部位易形成透镜状、上倾尖灭等砂体,是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有利部位。
此外,构造坡折带还是不整合面开始发育的部位,对分布和寻找
不整合圈闭具有重要意义。
四、微观因素
影响油气成藏的微观因素主要有砂体类型、孔隙大小、渗透率均质性、胶结物含量等。如果砂体内部孔渗性好,边缘物性差,就会形成一个致密外壳阻止油气进入砂体成藏,因此,渗透率对岩性砂体
的油气成藏具有重要作用[4]。砂体孔隙结构控制着砂体连通性的好坏,对油气是否能顺利进入储集层而形成油气藏有着重要的控制
作用。孔隙喉道和微裂缝的有无及大小决定着储层孔隙是否连通,如果孔隙之间没有喉道连通,即使储层渗透能力较强,油气也难以进入到储集空间。因此砂体孔隙结构(喉道、微裂缝)在储集层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填隙物含量对于岩性油气藏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或破坏)了孔隙连通性,从而使油气不能顺利的进入储集空间成藏。一般而言,填隙物含量越少,砂层含油性越高。
五、结论
岩性油气藏的成藏受多方面因素的控制,有利沉积相带是决定储层物性优劣的先决条件,我国陆相盆地有利的沉积相带主要包括: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亚相、和近岸水下扇等。不同坡折带样式控制着控制着砂体的厚度,构造坡折带之下砂体明显加厚,砂体的展布方向受控于坡折断裂的走向。微观上,渗透率、喉道(微裂缝) 及填隙物含量对油气聚集运移有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李岩,唐辉,唐军,等. 岩性地层油气藏概念及勘探技术现状[j]. 内江科技, 2010, 12:124.[2]郭泽清,刘卫红,张林,等. 中国陆相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研究进展[j]. 地质科技情报, 2009,
28(5): 71-77.[3]冯有良. 断陷湖盆沟谷及构造坡折对砂体的控制作用[j]. 石油学报, 2006, 27(1): 13-16.[4]万晓龙,邱楠生,张善,等. 岩性油气藏成藏的微观控制因素探讨——以东营凹陷牛35砂体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5(3): 26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