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电化学详解
高中化学电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电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801d48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d.png)
高中化学电化知识点总结电化学是研究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化学现象,以及应用电化学原理和技术进行化学反应和物质分析的学科。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电化学理论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主要包括电解质溶液的导电、电解、原电池、电解池和电化学分析等内容。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对电化学知识进行总结。
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电解质溶液是由离子组成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导电。
在电解质溶液中,正离子向电极迁移的速度与负离子向电极迁移的速度相等,保证了电解质溶液中的电中性。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受溶液浓度、温度和溶质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浓度越高、温度越高、溶质种类越多的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越强。
对于强电解质溶液而言,其导电能力受浓度影响较大;而对于弱电解质溶液来说,其导电能力受溶质种类和温度影响较大。
2. 电解电解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
在电解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新的物质或原电极上的物质释放出或吸收电子。
电解的条件包括电解质的种类、电解质浓度、电极材料、电解温度等。
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被称为阴极的极化物质,而阴离子被称为阳极的极化物质。
电解可以用来制备金属、非金属元素、氢氧化物和酸等。
3. 原电池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也称为化学电池。
原电池由阳极、阴极和电解液三个部分构成。
在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受三个因素影响:阳极和阴极的化学性质、电解液的种类和温度。
原电池的电动势由阳极和阴极的标准电极电动势决定,与浓度无关,但与温度有关。
原电池的电动势可以通过特定的振铃法、电流法、电位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4. 电解池电解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由外电源、电极和电解液三个部分构成。
在电解池中,外电源通过电极向阳离子注入电子,从而在负极处发生氧化反应,而在阳极处发生还原反应。
电解池的工作方式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电池操作模式,另一种是电解操作模式。
电解池主要用来生产金属、非金属元素、有机物、氯碱等化学品。
电化学基础知识讲解及总结
![电化学基础知识讲解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1d1f49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8.png)
电化学基础知识讲解及总结电化学是研究电与化学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研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或者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以下是电化学的基础知识讲解及总结:1. 电化学基本概念:电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电解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其中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起到重要的作用。
电池是电化学的主要应用之一,它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 电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可以分为两类,即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氧化,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称为还原。
非氧化还原反应是指不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如酸碱中的中和反应。
3. 电解和电解质:电解是指在电场作用下,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被电解的过程。
电解质是指能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化合物,如盐、酸、碱等。
4.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其中的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越高,导电性越强。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也受温度和溶质的物质性质影响。
5. 电极和电位:在电化学反应中,电极是电子转移的场所。
电极可以分为阳极和阴极,阳极是氧化反应发生的地方,阴极是还原反应发生的地方。
电位是指电极上的电势差,它与电化学反应的进行有关。
6. 电池和电动势: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由两个或多个电解质溶液和电极组成。
电动势是指电池中电势差的大小,它与电化学反应的进行有关。
7. 法拉第定律:法拉第定律是描述电化学反应速率的定律,它表明电流的大小与反应物的浓度和电化学当量之间存在关系。
8. 电解质溶液的pH值: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它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有关。
pH值越低,溶液越酸性;pH值越高,溶液越碱性。
总结:电化学是研究电与化学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研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或者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其中包括电化学反应、电解和电解质、电极和电位、电池和电动势等基本概念。
掌握电化学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电化学反应和电池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高二电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电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0e81d2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4.png)
高二电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电化学是研究电与化学现象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科学分支。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电化学是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高二电化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化学反应电子方程式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是电化学研究的核心。
化学反应电子方程式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电子转移的方程式。
其中,还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方程式。
在电子方程式中,电子的转移通常以电子传递的方式进行。
例如,当氧化剂接受电子时,产生的物质被称为还原剂;当还原剂失去电子时,产生的物质被称为氧化剂。
二、重要的电极反应电极反应是电化学研究中一项重要内容。
常见的电极反应有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通常以半电池反应的形式存在。
其中,阳极指的是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用"A"表示;阴极指的是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用"B"表示。
当两个半电池连接时,涉及的电极反应可表示为A ⟶ A+ + e-和B+e- ⟶ B的形式。
三、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是了解溶液中离子行为的重要指标。
当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度较高的离子时,电流可顺利通过溶液,这种溶液被称为强电解质溶液。
相反,当溶液中的电离度较低时,电流难以通过,这种溶液被称为弱电解质溶液。
四、电离程度的大小与溶液浓度的关系电解质溶液的电离程度与溶液浓度有密切关系。
电离程度指的是溶液中离子的生成量与初始物质浓度之比。
一般情况下,溶液浓度越低,电离程度越大;溶液浓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小。
五、电解液中离子的原理电解液指的是在电解过程中发生离子电导的溶液。
电解液的离子实际上是溶液中的化合物离子化后形成的。
通过电解液,离子可以在电场的作用下进行电子传递,使得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发生。
六、电解池电解实验电解池电解实验是电化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
在电解池中,通过外加电源形成电势差,使得电解液中的化学反应发生。
在电解池电解实验中,电解液中的阳离子会向阴极方向移动,而阴离子会向阳极方向移动。
高中电化学详解
![高中电化学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6d8f3ab51e79b89680226e5.png)
电化学讲义第一章电解1 概念1.1 什么叫电解电解是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而在两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其装置叫电解池,常由直流电源、两个电极、导线及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构成,如图。
图中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
通电后发生反应:CuCl2=Cu + Cl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u2++ 2Cl-=Cu + Cl2↑1.2 发生电解反应的条件①连接直流电源②阴阳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为阳极。
③两级处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中。
④两电极形成闭合回路1.3 电解质在通电前、通电后的关键点通电前: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它包括了电解质的电离也包括了水的电离)。
通电后:离子才有定向的移动(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
2 电极反应放电是电化学中常用的词,就是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或原子得失电子的过程都叫放电。
2.1 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成为阴极。
溶液中阳离子在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如上图装置中,Cu2+在阴极是得到电子转化为Cu,阴极反应式:Cu2++2e=Cu阴极电极材料的本身受到保护,不参与反应,溶液中较易得电子的阳离子在阴极上得电子而被还原,在阴极得电子的难易顺序为:Ag+>Hg2+>Fe3+>Cu2+>H+(酸)>Pb2+>Sn2+>Fe2+>Zn2+>H+(水)>Al3+>Mg2+>Na+>Ca2+>K+。
当此放电顺序适用于阳离子浓度相差不大时,顺序要有相应的变动。
当溶液中H+只来自于水电离时,H+的放电顺序介于A13+和Zn2+之间。
规律:铝前(含铝)离子不放电,氢(酸)后离子先放电,氢(酸)前铝后的离子看条件2.2 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
物质在阳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如上图装置中,Cl -在阳极上失去电子转化为Cl 2,阳极反应式:2Cl --2e =Cl 2↑首先看电极,如果是活性电极(金属活动顺序表Ag 以前),则电极材料失电子,电极被溶解,溶液中的阴离子不能失电子。
高中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电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767ad1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e.png)
高中电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中电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与电流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是化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电池、电解、电镀、腐蚀等。
本文将对高中电化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重点介绍电化学电池和电解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电化学基本概念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能够导电的物质,如盐酸、硫酸等;非电解质是不能导电的物质,如蔗糖、乙醇等。
2. 电解:电解是利用电流使电解质溶液中的化学物质分解成离子的过程。
3. 电导:电导是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对电流的导电能力。
4. 极化现象: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会在电极上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在电极上发生物质沉积或析出等现象。
5. 电势差:电势差是表示两点之间电压高低差异的物理量,单位为伏特(V)。
6. 电极电势:电极电势是表示电极与标准氢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异,单位为伏特(V)。
7. 电池:电池是利用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
二、电化学电池1. 原电池与电解池:原电池是自发反应转化化学能为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电解池是消耗外部电能,并使非自发反应发生的装置,如电解槽。
2. 电池的构成要素:电极、电解质和电池外电路是电池的构成要素。
3. 电池图示法:用文氏图表示电池符号,电池的正极标记为+,负极标记为-,两电极间用直线相连。
4. 电动势:电动势是电池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电势差,表示电池驱动电荷流动的能力,单位为伏特(V)。
5. 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是表示电极与标准氢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异,单位为伏特(V)。
6. 离子在溶液中的位置:阳离子在溶液中靠近负极,阴离子靠近正极。
7. 电池的工作原理:著名的电池有干电池、铅蓄电池、锌银电池等。
8. 电池的应用:电池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电子设备,如手电筒、手机、笔记本电脑等。
三、电解1. 电解过程:电解过程包括阳极的氧化反应和阴极的还原反应,电解质分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
2. 电解溶液的导电性:电解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决定了电解溶液的导电性。
高三电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高三电化学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02f4fb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1.png)
高三电化学的知识点总结电化学是化学与电学相结合的学科,研究电流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电化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将对高三电化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本概念1. 电化学反应:指在导电溶液中,由于电子在电极之间的流动引起的化学反应。
2. 电解:指通过外加电流使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3. 电池:由正负两极和电解质溶液(或电池内部的电解质)组成的装置,能产生电流。
4. 电解质: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
5. 电极:电池中能与电解质直接接触并参与电化学反应的部分,包括阳极和阴极。
6. 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涉及到电子的转移。
7. 标准电极电势:参照物为标准氢电极,测量其他电极与标准氢电极之间的电势差。
二、电化学反应1. 金属腐蚀:金属与溶液中的氧、水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造成金属表面的损坏。
2. 电解池:由阳极和阴极以及电解质溶液构成,用于实现电解反应。
3. 电解液的选择:选择适当的离子化合物作为电解质,使得电解质能够导电并且电解反应比较容易发生。
4. 电沉积:通过电流使金属离子在电解液中还原成金属的过程,常用于金属镀层的制备。
三、电化学方程式1. 电子转移:电化学反应中,电子从一个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物质,电子转移可以通过方程式表示。
2. 半反应:电化学反应可以分解为氧化半反应和还原半反应,通过电子的转移实现整个反应过程。
3. 构建电化学方程式:根据具体反应过程,将氧化半反应和还原半反应组合起来,构建完整的电化学方程式。
四、电池1. 原电池:由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化学反应组成,如原电池、干电池等。
2. 锂离子电池:一种常见的可充电电池,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移动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
3. 燃料电池:利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常用于提供电力驱动汽车等。
4. 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导致电子流动,形成电流,从而实现电能的转化。
高三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电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41de1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8.png)
高三电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是研究电与化学相互关系的科学领域。
在高三化学学习过程中,电化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涉及到众多的知识点和理论。
以下是对高三电化学知识点的总结。
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指的是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产生离子的化合物,例如盐类、酸和碱。
非电解质则指在相同条件下不产生离子,例如糖、乙醇等有机物。
2. 电解池和电解过程电解池由电解质溶液和电解质的两个电极组成。
电解质溶液中的正离子会向阴极移动,被还原,而负离子会向阳极移动,被氧化。
整个过程中,阴极是电子的减少剂,而阳极是电子的氧化剂。
3. 电极和电势电解池的两个电极分别称为阳极和阴极。
阳极是发生氧化反应的地方,而阴极是发生还原反应的地方。
电解过程中,阳极具有正电势,阴极具有负电势。
4. 电解和电化学反应电解是通过外加电压使化学反应进行的过程,通过电解可以实现对物质的分解或合成。
例如,电解水可以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5. 伏安定律伏安定律描述了电阻、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根据伏安定律,电流和电压成正比,电阻和电流成反比。
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电压的单位是伏特。
6. 电解定律根据电解定律,电流通过电解溶液时,产生的物质质量与经过的电量成正比。
这个定律由法拉第于1833年提出,被称为法拉第电解定律。
7. 电位差和标准电极电位电位差指的是电势差,是衡量电压差的物理量。
标准电极电位是指在标准状态下,电极与标准氢电极之间的电势差。
常用的标准氢电极被定义为0伏特。
8. 电解液和导电性电解液是指能够导电的溶液或熔融物质。
导电性取决于电解质的浓度和离子的移动能力。
强电解质具有高导电性,弱电解质具有较低的导电性。
9. 电池和电动势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根据电位差的不同,电池可以分为原电池和电解池。
电动势是电池产生电流的能力,单位是伏特。
10. 锌-铜电池和电解铜锌-铜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原电池,通过锌和铜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能。
电解铜是一种电解过程,通过电解铜盐溶液可以在电极上析出纯净的铜。
化学高考电化学知识点
![化学高考电化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3e7a7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5.png)
化学高考电化学知识点电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化学变化与电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在高考化学中,电化学是一个常见的考点,往往考察学生对电池、电解池、电解质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从电池、电解质和电解池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些电化学的知识点。
一、电化学中的电池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由阳极、阴极和电解质三部分组成。
阳极是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地方,阴极是电池中发生还原反应的地方,而电解质则起着导电和平衡离子浓度的作用。
在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会损失电子,亦即发生氧化作用;而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会得到电子,亦即发生还原作用。
这样,在电池中就形成了一个电子从阴极流向阳极的电流,从而产生了电能。
二、电化学中的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根据电离的程度,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为离子,能够实现良好的电导;而弱电解质只有一小部分电离为离子,电导能力较弱。
电解质的种类非常广泛,主要有酸、碱和盐。
酸在水中会产生H+离子,碱在水中会产生OH-离子,而盐则是酸和碱在水中反应得到的产物。
三、电化学中的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电解过程中被电解或电离的物质。
在电解质溶液中,电流通过的地方发生氧化反应,而阴极则发生还原反应。
这样,电解质电解过程就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在电解质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叫做阳离子,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叫做阴离子。
电解过程中,阳离子会向阴极迁移,而阴离子则会向阳极迁移。
电解质电解过程中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水的电解。
水在电解过程中,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个过程也被称为水电解反应。
四、电化学中的电解池电解池是进行电解实验的装置,它由两个电极和电解液组成。
电解池中的两个电极相距较近,但不能直接接触。
在电解池中,阳极连接正极,而阴极连接负极。
正负电极之间形成了一个电势差,促使离子向相应的极移动。
电解实验中最常见的例子就是银电解实验。
在银电解实验中,银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而银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化学高三知识点电化学
![化学高三知识点电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335e789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9.png)
化学高三知识点电化学电化学是研究化学与电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电解、电池以及电化学反应等内容。
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电池用于电子设备、蓄电池用于汽车等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化学高三知识点电化学的相关内容。
一、电解与化学电池1. 电解电解是指利用电能使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其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电极移动,产生化学反应。
2. 化学电池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由两个半电池组成,其中一个半电池发生氧化反应,另一个半电池发生还原反应。
通过两个半电池之间的电子流动来实现电能的转化。
二、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 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释放出离子的物质。
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种。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大量的离子;而弱电解质只在溶液中部分电离。
2. 非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会电离产生离子的物质。
常见的非电解质包括醇类、糖类等有机化合物。
三、电位与电动势1. 电位电位指的是电池或半电池中任意一电极相对于标准电极(常用氢电极)的电势差。
电位是以参比电极为基准进行测量的。
2. 电动势电动势是指电池或半电池对单位正电荷做的功。
它反映了电池或半电池的内禀特性,与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相关。
四、标准电极电位与标准电动势1. 标准电极电位标准电极电位指的是在标准条件下,电极与标准氢电极之间的电势差。
它用于衡量不同半电池中化学反应的强弱。
2. 标准电动势标准电动势是指在标准条件下,电池的电动势。
它是通过测量两个半电池之间的标准电极电位差来计算得到的。
五、电解池与电池1. 电解池电解池是用于进行电解实验的装置。
它由两个电极和连接电源的电解槽组成,电解质溶液放在电解槽中。
电解反应发生在电解槽中的电极上。
2. 电池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由两个半电池组成,每个半电池中都包含一个电极和溶液。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ab1e835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4.png)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一、引言电化学是研究电荷转移与化学反应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化学与物理学的交叉领域。
在高三化学学习中,电化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电解质溶液、电解池、电化学电池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高三化学电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并逐一进行说明。
二、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是由离子构成的溶液,在溶液中,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能力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浓度越高,电导能力越强。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过程是由电离、迁移和再组合三个步骤组成的。
三、电解池电解池是电解实验中的设备,一般由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
电解池的两个电极分别是阳极和阴极,通过外部电源施加电压,使阳极与阴极形成电势差,从而产生电解反应。
四、电化学电池1. 电池的构成电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电池由阳极、阴极和电解质三个基本组件构成。
阳极是电池中电流流出的地方,阴极是电流流入的地方,而电解质则需要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形成离子的通道。
2. 电池的工作原理电化学电池通过化学反应的进行来提供电能。
在放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在充电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子的转移和离子的迁移来实现。
3. 电池的分类根据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类型和电池的形式,电池可以分为原电池和电解质电池两大类。
原电池是能够直接产生电能的设备,而电解质电池则需要外部电源提供电能。
常见的原电池包括干电池和燃料电池,而电解质电池则包括铅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
五、常见电化学现象1. 电解与电析电解是指使用电流将化合物分解成其离子的过程,而电析则是通过电流使金属离子还原成对应金属的过程。
2. 腐蚀金属在氧气和水的作用下会产生腐蚀现象,这是由于金属表面被氧化和还原反应导致的。
腐蚀可以通过电化学方法来防止,如电镀等。
3. 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高,电导率越高。
电化学知识点高三
![电化学知识点高三](https://img.taocdn.com/s3/m/5ae44da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c.png)
电化学知识点高三电化学是研究电荷在化学反应中转移的科学,是化学与物理交叉学科的重要分支。
在高三学习电化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并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高三电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电化学基础知识1. 电解池和电池电解池是电化学实验中通过外加电压使化学反应发生的容器,它由阴极和阳极组成,通过电解质连接。
而电池则是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反应物质与电极组成。
2.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能够在溶液中分解成离子的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非电解质则不能产生离子,无法导电。
3. 电离程度和电离度电离程度是指在溶液中离子浓度与初始摩尔浓度的比值。
而电离度则是指一个溶液中离子浓度与理论完全电离时的最大离子浓度之比。
二、电化学反应1. 化学电池化学电池是指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根据反应方向可分为电解池和电池。
电解池中通过外加电压使化学反应发生,产生电能;而电池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 电化学方程式电化学反应可以用电化学方程式表示,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两类。
其中,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3. 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是指在标准状态下,电极与标准氢电极之间电势差的测量结果。
标准氢电极在标准状态下的电极电势被定义为零。
三、电解、电镀和电解质浓度变化1. 电解电解是利用外加电压使电解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在电解过程中,正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2. 电镀电镀是利用电解现象在物体表面镀上一层金属的过程,常用于制作防锈和装饰物品。
在电镀中,被镀金属的物体作为阴极,金属溶液的金属作为阳极。
3. 电解质浓度变化在电解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会发生移动,导致电解质浓度的变化。
通常情况下,电镀过程中阳离子浓度减少,阴离子浓度增加。
四、电池原理与应用1. 电池原理电池的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高二化学电化知识点大全
![高二化学电化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0f7ee6c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6.png)
高二化学电化知识点大全电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涉及电流和电位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电化学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二化学中的电化学知识点。
1. 电化学基础概念1.1 电解和电解质电解是指通过电流使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电解质是能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物质。
1.2 电解池和电解反应电解池由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板和外部电源组成。
电解反应是指在电解池中由于电流通过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1.3 电化学电池电化学电池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进行能量交换的装置。
常见的电化学电池有原电池(干电池)和可逆电池(如铅蓄电池)。
2. 奥姆定律和电阻2.1 奥姆定律奥姆定律指出,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I = U/R表示,其中I为电流,U为电压,R为电阻。
2.2 电阻电阻是指电流通过时阻碍电流流动的性质。
常用单位是欧姆(Ω)。
电阻可以按照形状、材料和功能进行分类。
3. 电解池和半反应3.1 电解池中的半反应在电解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发生在阳极和阴极上。
这两个反应被称为半反应。
3.2 电解池中的电流方向在电解池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氧化反应发生在阳极,负极化学变化和还原反应发生在阴极。
4. 电化学电池4.1 电化学电池的分类电化学电池可以按照电池工作方式和电池原理进行分类。
常见的电化学电池包括锌-铜电池、铅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
4.2 电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电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
通过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电位差,电化学电池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5. 电动势和标准电极电势5.1 电动势电动势是在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势差,用来衡量电化学电池做功的能力。
电动势可以用公式Ecell = Ecathode - Eanode表示。
5.2 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是指电极在标准状态下与标准氢电极之间的电势差。
标准氢电极被定义为0V。
6. 稀释电池和可逆电池6.1 稀释电池稀释电池是一种特殊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溶液的浓度在电池中被改变。
高中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电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37f729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5.png)
高中电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化学反应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电化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涉及电解质溶液、电池、电解和电化学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高中电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是指能够导电的溶液。
根据电解质的溶解度可分为强电解质溶液和弱电解质溶液。
强电解质溶液中的粒子完全离解,并能导电;弱电解质溶液中的粒子只部分离解,并不能很好地导电。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电解质离子的浓度和电荷数有关。
二、电池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两个半电池组成。
半电池分为氧化半反应和还原半反应两部分。
其中,氧化半反应发生氧化作用,还原半反应发生还原作用。
电池中通过离子的迁移产生的电流称为电解质电流,而由电子在外部电路中流动产生的电流称为电子电流。
三、电解与电化学反应电解是指在外加电源的作用下,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使化学反应向有利于产生离子的方向进行的过程。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在电解池中通过电解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反应与短路电流和电荷守恒定律密切相关。
四、电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在电化学反应中,电流大小和时间可以用来表示电量的大小。
电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有法拉第定律和伏安定律。
法拉第定律表明,在电解过程中,物质的电解或电化学反应的速率与电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伏安定律描述了电流与电解程度之间的关系,即电流与电解程度成正比,电流与电解时间成反比。
五、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是指在标准状态下,电极与离子溶液之间的电位差。
以标准氢电极作为对比电极,其他电极之间的电势差与标准氢电极之间的电势差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方向和强弱。
六、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浓度关系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性的指标,与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有关。
一般来说,电导率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浓度趋向极限值时,电导率趋向极限值。
电导率与电解质的浓度关系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进行研究和验证。
高中电化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高中电化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1bb660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4.png)
高中电化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电化学是化学与电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化学反应中的电子流动和电荷转移现象。
电化学基础知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为同学们打开电化学的大门,也为今后的学习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着重介绍高中电化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希望能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一些参考。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我们将介绍电化学的基础概念——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盐、酸、碱等。
而非电解质则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脂肪类物质、糖类物质等。
在电化学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对于电解池中的离子传导和电化学反应的进行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原电池我们将介绍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原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电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原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等组成。
当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经外部电路流向正极,离子则在电解质中传输,从而产生电流。
原电池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干电池、锂电池等,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三、电解电池四、电化学方程式电化学方程式是描述电化学反应过程的重要方式。
电化学方程式和普通化学方程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电化学方程式不仅要考虑物质的化学反应,还要考虑电子的流动和离子的传输,因此更加复杂。
在电化学方程式中,通常会包括电极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过程等内容。
五、电极电势电极电势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所产生的电势差。
电极电势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可以通过标准电极电势来进行比较和计算。
在电化学实验中,电极电势的测定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化学反应的进行程度以及反应动力学的规律。
六、电化学能量电化学能量是指在电化学反应中发生的能量变化。
在电解电池和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在电化学反应中通常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电化学能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还有助于开发电催化剂和新型能源技术。
高中化学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电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5d337e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a.png)
高中化学电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原电池1、定义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构成条件(1)两个不同的电极,其中一种电极能与电解质溶液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
3、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在稀硫酸溶液中:锌片较活泼,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Zn 2e⁻= Zn²⁺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片,铜片上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2H⁺+ 2e⁻= H₂↑4、电极的判断(1)负极: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出的一极。
(2)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发生还原反应,电子流入的一极。
5、原电池中的三个方向(1)电子方向:从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
(2)电流方向:从正极流向负极。
(3)离子移动方向: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6、原电池的应用(1)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例如在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铜片形成原电池,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3)设计化学电源,如干电池、蓄电池等。
二、电解池1、定义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2、构成条件(1)直流电源。
(2)两个电极。
(3)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4)形成闭合回路。
3、工作原理以电解氯化铜溶液为例: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氯离子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2Cl⁻2e⁻= Cl₂↑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铜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u²⁺+ 2e⁻= Cu4、电极的判断(1)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
(2)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
5、电解池中离子的放电顺序(1)阳极:①活性电极(除金、铂以外的金属):电极本身失电子。
②惰性电极(石墨、铂):溶液中的阴离子失电子,放电顺序为:S²⁻> I⁻> Br⁻> Cl⁻> OH⁻>含氧酸根离子。
(2)阴极: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放电顺序为:Ag⁺> Hg²⁺> Fe³⁺> Cu²⁺> H⁺(酸)> Pb²⁺> Sn²⁺> Fe²⁺> Zn²⁺> H⁺(水)> Al³⁺> Mg²⁺> Na⁺> Ca²⁺> K⁺6、电解的应用(1)电解精炼铜: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硫酸铜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电化学高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电化学高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aa23a6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9.png)
电化学高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电化学是化学和电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相互转换的原理和方法。
在高二电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理论,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1. 电化学基础知识1.1 电解和氧化还原反应- 电解是指利用外加电源将化学反应进行逆反应,使反应发生的过程。
-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其中施加电子的物质被称为氧化剂,而得到电子的物质被称为还原剂。
1.2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如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 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物质,如无机非电解质和有机非电解质。
1.3 电解池和电解质溶液- 电解池是指进行电解实验所使用的装置,一般包括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 电解质溶液是指在电解池中溶解的电解质,它在导电和电解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2. 线性伏安法和电解质电导率2.1 线性伏安法- 线性伏安法是一种测定电解质溶液中电导率的方法,通过测定电流和电势的关系来判断电解质的电导率。
2.2 电解质电导率- 电解质电导率是指单位长度和单位横截面积内的电解质导电能力,反映了电解质的溶解度和离子浓度。
3. 电化学电池3.1 电化学电池的构成- 电化学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其中正极为氧化剂,负极为还原剂。
3.2 电池电动势和标准电动势- 电池电动势是指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力,可以通过测量开路电压来确定。
- 标准电动势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单位摩尔反应物参与反应时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4. 电极电势与Nernst方程4.1 电极电势- 电极电势是指电子在电极上的位置能引起的能量变化,由于电势差的存在,导致了电流的流动。
4.2 Nernst方程- Nernst方程是描述电极电势与浓度之间关系的数学公式,用来计算电极的电势值。
5. 腐蚀与电镀5.1 腐蚀- 腐蚀是金属在与其他物质接触时受到的化学或电化学侵蚀。
高中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电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36edfd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9.png)
高中电化学知识点总结电解质的导电性: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电解质导电是因为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非电解质则是在这些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原电池:原电池是一种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它通常由两种不同金属(或一种金属和一种导电的非金属)以及电解质溶液组成。
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
电子通过导线从负极流向正极,形成电流。
电解池:电解池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电解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
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电极反应描述了在原电池或电解池中,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化学反应。
电池反应则是描述整个电池系统中发生的总化学反应。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的腐蚀是金属与周围环境(如水、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金属失去其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防护金属腐蚀的方法有很多,如涂漆、电镀、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等。
电解质的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会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解质的强弱与其电离程度有关。
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如弱酸、弱碱和水。
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用来描述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过程或离子间的反应。
它只包含参加反应的离子,不包括未参与反应的分子或原子。
电解原理的应用:电解原理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如氯碱工业、精炼金属、电镀等。
以上是对高中电化学主要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在学习电化学时,建议多进行实验操作,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电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高三电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三电化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8f7c38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8.png)
高三电化学知识点归纳电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化学反应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在高三学习过程中,电化学是必须掌握的一部分知识。
本文将对高三电化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一、电化学基础知识1. 电解池电解池由电解质溶液和电极组成。
电解质溶液可以是无机盐溶液或酸碱溶液,电极分为阳极和阴极,分别与当前向外提供的正离子和负离子有关。
2.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电离解离成离子,导电能力强,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溶液中无法电离解离成离子,导电能力弱,如醇、醚等。
3. 电解过程在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子从阳极流向阴极,离子在溶液中自由移动,完成电化学反应。
4. 离子的迁移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迁移的速度与其电荷数和溶液中的浓度有关。
迁移速度较快的离子往往先到达电极表面参与反应。
二、电解和电镀1. 电解反应电解反应是指在电解池中,通过外加电压将化学反应向特定方向进行的过程。
电解可以用于合成化合物、金属的电解精制等。
2. 电镀电镀是一种将金属沉积在另一种金属表面或其他材料上的方法。
常用的电镀方法包括镀铜、镀银、镀金等,可以改善材料的外观、防护和导电性能。
三、电化学电池1. 女罗斯堪算法女罗斯堪算法是用于计算电化学电池电动势的方法。
其中,标准电极电势与温度、离子浓度有关,可以根据该法则计算得到。
2.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池电化学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转化化学能为电能的装置。
其中,氧化反应是降解物质的过程,还原反应是合成物质的过程。
电池可以分为原电池和库仑(恒电流)电池。
3. 电池的构成电池由电解质、阳极和阴极组成。
阳极为负极,阴极为正极。
电池工作时,电解质中的离子在阳极和阴极间迁移,产生电流。
四、电解质溶液导电性1. 导电性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溶解度、溶解度积、电离度密切相关。
强电解质离子浓度高,电离度大,导电能力强。
2. 离子浓度和电导率离子浓度与电导率成正比,离子浓度越高,电导率越大。
高三电化学原理知识点归纳
![高三电化学原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f5bd64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7.png)
高三电化学原理知识点归纳电化学是化学与电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电与化学的相互关系。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学习了电化学原理,并且通过实验和理论学习的方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三电化学原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
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生成离子,而弱电解质只有部分分子电离。
非电解质则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物质,其分子不发生电离。
2. 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是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它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
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在正负极之间产生电子流,从而产生电流。
常见的电池有干电池和蓄电池,它们的工作原理略有不同。
3. 电极和电解池电极是电化学反应发生的场所,分为阳极和阴极。
阳极是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而阴极则是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电解池是指进行电化学反应的装置,由电解质溶液和两个电极组成。
4. 电导性和电解质溶液浓度电导性是指物质导电的能力。
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高,离子的数量越多,导电性越强。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可以通过电导率来衡量,电导率与溶液浓度成正比。
5. 电解过程电解是利用电流将化学物质分解成离子的过程。
电解发生在电解池中,通过外加电势差将阳离子迁移到阴极,阴离子迁移到阳极,从而完成电化学反应。
6. 电化学反应和电子转移电化学反应是指在外电压或电流的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反应。
电子转移是电化学反应中的核心过程,通过电子的转移,化学物质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7. 电位和标准电极电势电位是指单个电极相对于某个参比电极的电势差。
标准电极电势是在标准状态下,相对于氢电极的电势差。
标准电极电势可以用于判断电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强弱。
8. 电解质溶液的电解性质电解质溶液的电解性质是指电解质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电离的能力。
它受到电解质本身性质和溶液浓度的影响。
高考电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电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a35424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3.png)
高考电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电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化学反应与电流的相互转化过程。
在高考化学考试中,电化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考电化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电解质与强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
根据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可以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产生最大数量的离子。
例如,NaCl 在水中完全离解成Na+和Cl-离子。
2.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部分电离,产生少量的离子。
例如,CH3COOH 在水中只部分离解成CH3COO-和H+离子。
二、电池与电解槽电化学可以分为两个方向:电池和电解槽。
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而电解槽则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1. 电池的构成: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
正极是电子的来源,负极是电子的接受者,电解质溶液起到传导离子的作用。
2. 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称为负极,而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称为正极。
两个电极通过电解质溶液连接,形成闭合电路。
三、电极电势与电动势电极电势是指电极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势。
标准氢电极的电势被定义为0。
电极电势的计算需要考虑溶液中离子的活度。
电动势是指电池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势差。
电动势可以用来衡量电池的发电能力。
电动势的计算可以利用电极电势和电解质活度计算得出。
四、化学反应速率与电化学反应速率电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电化学反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速率。
电化学反应速率与电流密度有关。
1.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浓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化学反应速率受到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2. 电化学反应速率:电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电化学反应速率受到电流密度、电极材料、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五、电解与电沉积电解是指在通过电流的作用下,将化合物分解成离子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化学讲义第一章电解1 概念1.1 什么叫电解电解是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而在两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其装置叫电解池,常由直流电源、两个电极、导线及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构成,如图。
图中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
通电后发生反应:CuCl2=Cu + Cl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u2++ 2Cl-=Cu + Cl2↑1.2 发生电解反应的条件①连接直流电源②阴阳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为阳极。
③两级处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中。
④两电极形成闭合回路1.3 电解质在通电前、通电后的关键点通电前: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它包括了电解质的电离也包括了水的电离)。
通电后:离子才有定向的移动(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
2 电极反应放电是电化学中常用的词,就是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或原子得失电子的过程都叫放电。
2.1 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成为阴极。
溶液中阳离子在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如上图装置中,Cu2+在阴极是得到电子转化为Cu,阴极反应式:Cu2++2e=Cu阴极电极材料的本身受到保护,不参与反应,溶液中较易得电子的阳离子在阴极上得电子而被还原,在阴极得电子的难易顺序为:Ag+>Hg2+>Fe3+>Cu2+>H+(酸)>Pb2+>Sn2+>Fe2+>Zn2+>H+(水)>Al3+>Mg2+>Na+>Ca2+>K+。
当此放电顺序适用于阳离子浓度相差不大时,顺序要有相应的变动。
当溶液中H+只来自于水电离时,H+的放电顺序介于A13+和Zn2+之间。
规律:铝前(含铝)离子不放电,氢(酸)后离子先放电,氢(酸)前铝后的离子看条件2.2 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
物质在阳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如上图装置中,Cl-在阳极上失去电子转化为Cl2,阳极反应式:2Cl--2e=Cl2↑首先看电极,如果是活性电极(金属活动顺序表Ag以前),则电极材料失电子,电极被溶解,溶液中的阴离子不能失电子。
如果是惰性电极(Pt、Au、石墨),则要再看溶液中的离子的失电子能力。
此时根据阴离子放电顺序加以判断,阴离子放电顺序:S2->I->Br->Cl->OH->NO3->SO42->含氧酸根>F-。
Cl-和OH-在电解时的电极反应式分别是:2Cl-―2e=Cl2↑4OH-―4e=2H2O+O2↑因为水电离能够产生OH-,所以电解含氧酸盐溶液时,在阳极上是OH-放电生成氧气,而含氧酸根离子不发生变化。
(当阳极为惰性金属常用的为C 铂金时自身放电)2.3 酸、碱、盐溶液电解规律(1)无氧酸是其本身的电解;(2)含氧酸是水的电解;(3)可溶性碱是水的电;(4)活泼性金属的含氧酸盐也是水的电解;(5)活泼金属的无氧盐阴极析出氢气并伴随溶液显碱性,阳极析出非金属单质;(6)不活泼金属的无氧盐是该盐的电解;(7)中等活动性金属的含氧酸盐阴极析出金属,阳极得到氧气同时酸性提高。
电解池中的离子放电顺序是用来判断电解时哪种离子先反应。
比如电解等浓度的CuSO4-FeCl2溶液,溶液中有Cu2+、Fe2+、H+、SO42-、Cl-、OH-。
由于放电能力是Cu2+>H+>Fe2+,Cl->OH->SO42-,所以开始时:阳极:2 Cl- - 2e = Cl2↑阴极:Cu2+ + 2e = Cu电解一段时间后,Cu2+和Cl-反应完了,反应就变成了:阳极:4 OH- - 4e = O2↑+ 2H2O阴极:2H+ + 2e = H2↑3 电解结果在两极上有新物质生成。
溶液的离子浓度可能发生变化如:电解氯化铜、盐酸等离子浓度发生了变化。
因为溶液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放电,所以酸碱性可能发生改变。
4 电解规律4.1 四类电解型①电解水型(强碱,含氧酸,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pH由溶液的酸碱性决定,溶液呈碱性则pH增大,溶液呈酸性则pH减小,溶液呈中性则pH不变。
电解质溶液复原—加适量水。
②电解电解质型(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pH变大。
电解质溶液复原—加适量电解质。
③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pH变大。
电解质溶液复原—加阴离子相同的酸。
④放氧生酸型(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pH变小。
电解质溶液复原—加阳离子相同的碱或氧化物。
酸、碱、盐溶液的电解规律(惰性电极做阳极)4.2 电解规律的应用(1)电解规律的主要应用内容是:依据电解的基本原理分析判断电解质溶液。
(2)恢复电解液的浓度:电解液应先看pH的变化,再看电极产物。
欲使电解液恢复一般是:电解出什么物质就应该加入什么,如:电解饱和食盐水在溶液中减少的是氯气和氢气,所以应该加入的是氯化氢。
(3)在分析应用问题中还应该注意:一要:不仅考虑阴极、阳极放电的先后顺序,还应该注意电极材料(特别是阳极)的影响;二要:熟悉用惰性电极电解各类电解质溶液的规律。
有关电解的计算通常是求电解后某产物质量、气体的体积、某元素的化合价以及溶液的pH、物质的量浓度等。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电解方程式或电极反应式列比例式求解;二是利用各电极、线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目守恒等式求解。
以电子守恒较为简便,注意运用。
例如,铁-石墨-氯化钠溶液构成的电解池,铁为阳极,阴极上是水中氢离子放电还是溶解氧放电?为什么?这是一个关于电解池放电顺序知识点的考察,电解池分阴极和阳极,Fe作阳极,失电子,C做阴极,得电子,溶液中的阳离子较O2分子更易得到电子,故从阳离子方向考虑,而溶液中的阳离子包括:Na+和H+从氧化性来看:H+的氧化性更强一些,因此阴极发生的反应为:2H++ 2e- = H25 电解原理的应用5.1 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氢气、烧碱。
饱和食盐水溶液中存在Na+和Cl-以及水电离产生的H+和OH-。
其中氧化性H+>Na+,还原性Cl->OH-。
所以H+和Cl-先放电(即发生还原或氧化反应)。
阴极:2H++2e=H2↑ (还原反应)阳极:2Cl--2e=Cl2↑ (氧化反应)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Cl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Cl-+2H2O=2OH-+H2↑+Cl2↑。
5.2 电镀和电解精炼铜电镀: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者合金的过程条件:①镀件做阴极②镀层金属做阳极③电镀液中含镀层金属离子电镀时,把待镀的金属制品(即镀件)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用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
阳极:M-ne=Mn+阴极:Mn++ne=M这样,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镀层金属就均匀地覆盖到镀件的表面。
同样的道理,用纯铜作阴极,用粗铜作阳极,用CuSO4溶液作电解液。
通入直流电,作为阳极的粗铜逐渐溶解,在阴极上析出纯铜,从而达到提纯铜的目的。
5.3 电解法冶炼金属钠、钙、镁、铝等活泼金属,很难用还原剂从它们的化合物中还原得到单质,因此必须通过电解熔融的化合物的方法得到。
如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可以得到金属钠:阴极:2Na++2e=2Na阳极:2Cl――2e=Cl2↑5.4活泼金属Na、Mg、Al的制取例如,电解熔融的NaOH制金属Na,4NaOH == 4Na +2H2O + O2↑其中Na为阴极区产物而H2O和O2则为阳极区产物。
第二章原电池1 概念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构成电池的条件是:①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两极用导线互相连接成直接插入连通的电解质溶液里;③较活泼金属与电解质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时是与水电离产生的H+作用),只要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即为原电池。
2 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从原电池反应实质角度确定):较活泼金属作负极,负极表面为正电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出的一极);另一导体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流入的一极)。
电子从负极通过导线流向正极,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是正极到负极,这是物理学规定的。
2 电极反应的书写对于化学电源和新型电池工作原理的分析,可类比于铜、锌、硫酸原电池,可把总反应折成两部分进行处理。
知道两极反应式,或一极反应式或总反应式,可通过加减的方法求出另一极反应或总反应方程式。
书写电极反应式时先写明电极名称(正极或负极),得失电子数均写在“=”左侧。
总反应式为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在燃烧电池反应中确定哪一极发生的是什么反应的关键是:负极: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总反应式为两极反应的加合;书写反应时,还应该注意得失电子数目应该守恒。
3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3.1 原电池原理的三个应用和依据:(1)电极反应现象判断正极和负极,以确定金属的活动性。
其依据是:原电池的正极上现象是:有气体产生,电极质量不变或增加;负极上的现象是:电极不断溶解,质量减少。
(2)分析判断金属腐蚀的速率,分析判断的依据,对某一个指定金属其腐蚀快慢顺序是:作电解池的阳极>作原电池的负极>非电池中的该金属>作原电池的正极>作电解池的阴极。
3.2 判断依据:(1)根据反应现象原电池中溶解的一方为负极,金属活动性强。
(2)根据反应的速度判断强弱。
(3)根据反应的条件判断强弱。
(4)由电池反应分析判断新的化学能源的变化,分析的思路是先分析电池反应有关物质化合价的变化,确定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然后根据两极的变化分析其它指定物质的变化。
4常见的11种类型原电池(电极反应及易错点)4.1、铜锌非氧化性强酸溶液的原电池(伏打电池)(电极材料:铜片和锌片,电解质溶液:稀硫酸)↑(1)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Zn+2H+ = Zn2+ + H2(2)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还原反应);正极(Cu):2H+ +2e-=H2负极(Zn):Zn -2e-=Zn2+ (氧化反应)。
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析出2.24升氢气,负极质量就减小6.5克。
(3)微粒移动方向:①在外电路:电流由铜片经用电器流向锌片,电子由锌片经用电器流向铜片。
②在内电路:SO(运载电荷)向锌片移动,H+ (参与电极反应)向铜片移动的电子放出氢气。
4.2 铜锌强碱溶液的原电池(电极材料:铜片和锌片,电解质溶液:氢氧化钠溶液)(1)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Zn +2OH- =ZnO22- + H2↑(2)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①正极(Cu):2H+ +2e-=H2↑(还原反应);修正为:2H2O+2e- =H2↑+2OH-②负极(Zn):Zn -2e-=Zn2+ (氧化反应);修正为:Zn +4OH--2e-=ZnO +2H2O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析出2.24升氢气,负极质量就减小6.5 克。
(3)微粒移动方向:①在外电路:电流由铜片经用电器流向锌片,电子由锌片经用电器流向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