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民族陶
平塘牙舟陶制作工艺
![平塘牙舟陶制作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1b6e026fcaaedd3383c4d3f3.png)
呈稳 步上 升 的趋 势 , 在2 0世 纪七 十 年 代末 、 八 十 年代 初 达 到顶 峰 。 ¨。 ‘
※基 金项 目 : 2 0 0 6年 度贵州省高等学校人 文社会科 学研 究基地 项 目《 贵9 ' 1 1 平塘 牙舟 陶调 查研 究》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7—1 2
作者简介 : 龙海燕( 1 9 6 9一) , 湖南洞 口人 , 男, 汉族 , 副教授 , 语 言学博士 , 研 究方向: 少数民族语 言 、 文化 。
厚, 才有 开采 价值 , 最厚 的可达 3 _4 米 。开采 时间 以冬春 为宜 , 那时雨 水少 , 便 于挖掘 。开 采 时先 把 田
里 的肥 土刨开 , 找 到陶泥 后 , 把 它切 成饼 , 传 递 上 来 。陶 泥挖 掘 出来 后 , 至 少要 在 户外 堆 放 l _ 2个 月 ,
1p418黔南地区是汉族布依族苗族毛南族等杂居区各族人民都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这为牙舟陶的品种发展造型设计图案配置艺术构思都提供了独具魅力取之不竭的素材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 0 1 3年第 5期
平 塘 牙 舟 陶 制 作 工 艺
龙 海 燕
( 贵 州民族 大学 文学 院 , 贵州 贵 阳 5 5 0 0 2 5 )
Abs t r ac t: Ba s e d o n t h e s p o t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t h i s p a pe r ma ke s a d e t a i l e d d e s c r i p t i o n o f t h e s p e c i a l ma k i n g p r o c e s s o f Ya z ho u Po t t e l 7 i n P i n g t a n g an d a n a l y z e s i t s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a n d a dv a nt a g e s . Ke y wor ds: Ya z h o u;p o t t e r y;m a ki n g pr o c e s s
贵州的非遗文化
![贵州的非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998ee09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8.png)
贵州是一个有着丰富非遗文化的地区。
以下是一些贵州的非遗文化:
1. 侗族琵琶歌:侗族琵琶歌是贵州省的传统音乐之一,是一种以琵琶为主要乐器的歌曲形式。
它通常是由一个人弹奏琵琶,同时唱出歌词,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种音乐形式在贵州省的侗族地区非常流行。
2. 苗族踩堆节:苗族踩堆节是贵州省苗族地区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或四月举行。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会在广场上堆起一座高大的“堆”,然后在上面跳舞、唱歌、吃喝,庆祝丰收和生命的延续。
3. 布依族唢呐:布依族唢呐是贵州省布依族地区的传统音乐之一,是一种以唢呐为主要乐器的音乐形式。
它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人演奏唢呐,同时唱出歌词,表达情感和思想。
4. 苗族蜡染:苗族蜡染是贵州省苗族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之一,是一种用蜡在布上绘制图案,然后将其染色的技艺。
这种技艺在贵州省的苗族地区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现在仍然被广泛使用。
5. 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贵州省侗族地区的传统音乐之一,是一种由多人合唱的歌曲形式。
它通常是在特殊的场合,如婚礼、葬礼、节日等场合演唱,表达情感和思想。
6. 侗族芦笙:侗族芦笙是贵州省侗族地区的传统乐器之一,是一种由竹子制成的管乐器。
它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人演奏,同时演唱歌曲,表达情感和思想。
以上是贵州省的一些非遗文化,它们代表了贵州省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也是贵州省独特的文化符号。
贵州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有哪些
![贵州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f2b557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4.png)
贵州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有哪些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的民间工艺美术遗产。
这些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以下是一些贵州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代表:1.苗族银饰:苗族是贵州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擅长制作精美的银饰品。
苗族银饰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细的雕刻工艺而闻名,常常被用来装饰传统服饰。
其中最著名的银饰品是“二腕银镯”和“滚花耳环”。
2.侗族竹编:侗族是贵州的另一个重要民族,他们以其精湛的竹编技艺而闻名。
侗族竹编作品包括竹篮、竹席、竹椅等,制作精细,造型独特。
侗族竹编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体现了侗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艺术追求。
3.布依族织锦:布依族是贵州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擅长制作精美的织锦。
布依织锦以其丰富多彩的图案和细腻柔软的质地而著称,常常被用来制作传统服饰和家居用品。
布依织锦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受到了国内外收藏家的青睐。
4.瑶族刺绣:瑶族是贵州的另一个重要民族,他们以其精湛的刺绣技艺而著称。
瑶族刺绣以其鲜艳多彩的色彩和精细的刺绣工艺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常常被用来装饰民族服饰和家居用品。
瑶族刺绣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承载了瑶族人民的文化情感和历史记忆。
贵州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魅力在于它们不仅展示了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民间艺术家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西南地区的民间艺术瑰宝。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和传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贵州的民间工艺美术遗产,同时也能够向世界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49647a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7.png)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贵州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多样性的省份,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该省的重要财富。
以下是一些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1. 苗族鼓藏节苗族鼓藏节是苗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是祭祀祖先和祈求丰收的重要活动。
节期为13年,期间要举行一系列的祭祀仪式和歌舞表演。
2. 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广为流传的一种歌唱形式。
其特点是无需乐器伴奏,由合唱队集体演唱,具有强烈的和声效果和优美的旋律。
3. 侗族拦路歌侗族拦路歌是侗族人民在迎接客人时所唱的歌曲,具有独特的歌唱形式和歌词内容,表达了侗族人民对客人的欢迎和敬意。
4. 铜鼓十二调铜鼓十二调是苗族、侗族、布依族等民族的打击乐,因有12个调而得名。
铜鼓十二调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独特的演奏技巧,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苗族长裙苗绣苗族长裙苗绣是苗族传统的手工刺绣技艺,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其图案精美、色彩鲜艳,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珍品之一。
6. 瑶族服饰瑶族服饰是瑶族人民的传统服装,具有独特的设计和制作工艺。
其特点是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质地优良,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 苗族吊脚楼营造技艺苗族吊脚楼是苗族人民传统的居住形式,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结构特点。
其营造技艺包括选址、设计、施工等方面,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8. 雷山银饰制作技艺雷山银饰制作技艺是苗族人民传统的首饰制作技艺,具有精湛的工艺水平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其产品包括银梳、银镯、耳环等,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9. 苗族医药苗族医药是苗族人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
其治疗方法包括草药、针灸、推拿等,深受当地人民的信赖和喜爱。
10. 侗族鼓楼建筑技艺侗族鼓楼是侗族人民传统的公共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结构特点。
其建筑技艺包括选址、设计、施工等方面,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占里侗族生育习俗占里侗族生育习俗是占里侗族人民在生育方面所遵循的传统习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贵州的民族工艺
![贵州的民族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e402b07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1.png)
贵州的民族工艺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工艺。
这些工艺代表着贵州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智慧,同时也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以下是对贵州的几种代表性民族工艺的介绍:1. 苗族的刺绣艺术:苗族刺绣是贵州省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力的民族工艺之一。
苗族女性以其独特的刺绣技艺和精美的刺绣作品而闻名。
苗族的刺绣作品常常以鲜艳的颜色、精细的图案和丰富的寓意为特点,代表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常见的刺绣作品有苗族传统服装、鞋子、袋子等。
2. 布依族的印染艺术:布依族是贵州省的第二大民族群体,以其独特的印染工艺而闻名。
布依族的印染艺术主要通过手工刷染面料,然后将其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加工成成品。
布依族的传统印染工艺在中国的纺织品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印染作品以其独特的图案和鲜艳的色彩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爱。
3. 侗族的铜鼓工艺:侗族是贵州省的少数民族之一,以其古老而独特的铜鼓工艺而闻名。
侗族铜鼓是一种传统的乐器,具有重要的文化、宗教和祭祀意义。
铜鼓的制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他们通过手工打造铜鼓的外形和细节,然后用特殊的工序打磨和装饰铜鼓。
侗族铜鼓成为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侗族人民宗教仪式和庆典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4. 仫佬族的箬竹编艺术:仫佬族是贵州省的少数民族之一,以其精湛的箬竹编艺术而闻名。
箬竹编是一种古老的编织工艺,使用以箬竹为材料制作各种实用的器具和装饰品。
仫佬族的箬竹编作品以其细致的工艺和独特的形状而备受赞赏,常常作为礼品和纪念品。
贵州的民族工艺代表了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
这些工艺不仅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就业和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它们成为了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贵州省政府也十分重视对民族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设立培训机构和推广活动,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传统工艺,以保护和推广贵州省的民族文化。
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精彩亮点
![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精彩亮点](https://img.taocdn.com/s3/m/e0e3788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b.png)
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精彩亮点贵州,这片多彩的土地,承载着丰富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璀璨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之中。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贵州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芦笙舞,以其欢快的节奏和独特的舞姿,展现了苗族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芦笙作为主要乐器,其悠扬的声音伴随着舞者灵动的步伐,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舞者们身着盛装,手舞足蹈,通过身体语言讲述着苗族的历史、传说和生活。
无论是庆祝丰收,还是重大节日,芦笙舞都是必不可少的表演,它传递着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侗族大歌,被誉为“天籁之音”。
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显著特点。
侗族同胞们在田间地头、鼓楼之下,齐声高歌。
歌声中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爱情的歌颂,更有对生活的感悟。
那和谐美妙的和声,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心灵的对话,让人陶醉其中,感受到一种纯净而深沉的力量。
布依族的蜡染技艺,堪称民间艺术的瑰宝。
以蜡为防染剂,在白布上绘制各种精美的图案,然后浸染上色。
最终形成的作品,图案细腻、色彩鲜明。
常见的图案有花鸟鱼虫、山川河流等,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性,更蕴含着布依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水族的马尾绣,独具特色。
用马尾作为主要材料,将丝线缠绕在马尾上,然后绣在织物上。
绣品立体感强,线条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水族妇女们用灵巧的双手,将这一古老的技艺传承至今,每一件绣品都承载着水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贵州的傩戏,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形式。
演员们戴着面具,通过舞蹈、歌唱和表演,演绎着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傩戏的面具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还承载着驱邪纳福、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
此外,贵州还有许多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彝族的火把节、仡佬族的吃新节等。
火把节上,人们手持火把,载歌载舞,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吃新节则是庆祝丰收的节日,人们品尝新米,感恩大自然的恩赐。
织金砂陶的调查和研究
![织金砂陶的调查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306d395f121dd36a32d8249.png)
织金砂陶的调查和研究作者:王楠楠来源:《佛山陶瓷》2018年第12期摘要:织金砂陶是中国民间陶类器物中极具地方特色的一种。
作为古老的民用陶器,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它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织金砂陶的发展和传承面临巨大挑战,这一传统手工艺几乎已到消失的边缘。
本文通过对织金砂陶的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结合近年来织金砂陶的创新和发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指明可行性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织金砂陶;手工艺;文化;传承;发展1 历史悠久织金县城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地处长江中上游的三角地带,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织金民间工艺,尤为显著的应是织金石雕工艺、织金砂陶工艺和苗族马尾秀工艺。
对于织金砂陶,当地至今仍然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织金砂陶的制作、烧成来至太上老君的徒弟和炼丹的八卦炉。
这给织金砂陶的起源涂上一层神秘色彩,不过织金砂陶究竟源于何时尚无史料可考。
早期由于人烟稀少,品种单一,制作粗糙,以基本煮食炊具为主,没有名气。
清康熙五年(1666年)始建平远府,清朝建府后,织金砂陶以“平远锅”名声大震。
这么说明织金砂陶的历史至少有340多年。
“手拉风箱声不断,夜晚烧锅红满天”这是对织金砂锅鼎盛时期的描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烧锅市”(又名砂锅街)几乎家家户户都是烧锅匠出身,据说从老城门到巷尾短短的500米就有113户制作砂锅的作坊。
织金砂锅,古朴精巧,式样繁多:有砂锅、火锅、格格锅、蒸钵、香炉、花钵等,曾经出口到日本、欧洲等地,尤其深受日本人的青睐。
织金砂锅为何延续至今从未中断,它的独特工艺之道是什么?它的价值又在何处呢?2 织金砂陶的独特价值织金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地域文化孕育和成就了织金砂锅,所谓“砂壶煨茶味正清香,沙罐煎药当数首选”是对织金砂名副其实的赞美。
无论是炖、煮、炒都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没有一丝异味产生且味道鲜美。
由于不起化学作用,炖制的鸡汤久放砂锅而不馊,这都要归功于织金砂锅的坯料和独特的烧造工艺。
贵州的风土人情有哪些独特力
![贵州的风土人情有哪些独特力](https://img.taocdn.com/s3/m/ad325bb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12.png)
贵州的风土人情有哪些独特力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拥有着独特而迷人的风土人情,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出无尽的魅力。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个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文化。
苗族的芦笙舞,动作优美,节奏明快,舞者们身着盛装,手持芦笙,吹奏出欢快的旋律,仿佛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侗族的大歌,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歌声悠扬,和谐动听,那是他们心灵的倾诉,也是对生活的赞美。
布依族的蜡染,以其精美的图案和独特的工艺,展现出民族的智慧和审美。
还有水族的马尾绣,针法细腻,图案生动,是水族文化的瑰宝。
在贵州的乡村,你能感受到浓郁的农耕文化。
春天,人们在梯田里忙碌地插秧,那一片片绿色的秧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秋天,金黄色的稻穗沉甸甸地弯下了腰,人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里的传统农耕方式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遵循着节气的变化,种植着各种农作物。
贵州的饮食文化也是别具一格。
酸汤鱼是贵州的招牌菜之一,以其独特的酸味和鲜美的鱼肉让人回味无穷。
那酸汤是用番茄、辣椒等食材发酵而成,酸味醇厚,富有层次感。
还有丝娃娃,薄饼包裹着各种蔬菜丝,再蘸上特制的酱料,口感清爽。
此外,贵州的小吃也是琳琅满目,比如肠旺面、羊肉粉、恋爱豆腐果等等,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风味,让人垂涎欲滴。
贵州的建筑风格也极具特色。
吊脚楼是苗族、侗族等民族常见的建筑形式,依山而建,一半悬空,一半靠在实地,既节约了土地,又能防潮通风。
风雨桥则是侗族的标志性建筑,桥身造型优美,桥上有亭台楼阁,可供行人休息避雨。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贵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贵州的节日庆典热闹非凡。
苗族的姊妹节,姑娘们身着盛装,相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展示自己的美丽和才艺。
布依族的“六月六”,人们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是青年男女相互结识、表达爱意的好时机。
还有彝族的火把节,夜晚,人们点燃火把,在田野里奔跑,象征着驱除邪恶,迎接光明。
民族传统手工艺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当下困局及解困破局之策
![民族传统手工艺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当下困局及解困破局之策](https://img.taocdn.com/s3/m/cfd0f47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3.png)
民族传统手工艺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当下困局及解困破局之策作者:柏贵喜李庆福来源:《广西民族研究》2022年第03期【摘要】民族传统手工艺在国家与地方各类政策措施叠加,政府、民间和社会多种力量聚合的作用下,保护与开发双线齐进,并逐步由“资源”向“资本”转化,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效应。
然而,在全球化、都市化和工业化的影响下,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民族传统手工艺资源保护与开发在艺、匠、器、市、制等方面均陷入困局。
解困破局之策在于既要倡导规划先行,奠实数据平台之基;又要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支持;更要加强标准规范制定,实施产业提升、一村(镇、街)一品、品牌培育工程。
【关键词】民族传统手工艺;资源;开发;保护;对策【作者】柏贵喜,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庆福,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
湖北武汉,430074。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22)03-0161-0008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四省(区)(以下简称“四省区”)民族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品种多样,资源丰富,特色鲜明。
近年来国家与地方各类政策措施叠加,政府、民间和社会多种力量聚合,共同推动民族传统手工艺由“资源”向“资本”转化,使民族传统手工艺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创业增收、脱贫致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切实贯彻国家十三五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精神,科学分析民族传统手工艺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进一步推动民族传统手工艺在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中的作用,我们对“四省区”民族传统手工艺资源保护与开发问题进行了调研,涉及织绣、编织、雕塑、陶瓷、金属、造纸等八大类别,实地調查的企业与作坊案例总共为126个。
1一、砥砺前行中的民族传统手工艺资源保护与开发民族传统手工艺是少数民族创造性劳动的历史积淀,体现了少数民族的造物精神、审美追求和生存智慧,具有富集性、传统性、共享性、生态性等特征。
贵州的非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贵州的非自然文化遗产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2622fa4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10.png)
贵州的非自然文化遗产名录01苗族古歌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
02苗绣苗绣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传统美术的一种重要代表,它代表了苗族妇女的智慧和创造力。
苗绣通过精美的设计和精细的绣绣绣,展现了苗族妇女独特的服饰和装饰品。
03蜡染技艺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蜡染技艺。
蜡染技艺是贵州苗族的传统技艺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制作。
04水族马尾绣水族马尾绣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水族村寨中现存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艺术。
05苗族芦笙舞苗族芦笙舞是苗族人民祭祖或节日、喜庆的主要舞蹈之一,由于历史上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等原因,相当一部分苗族村寨已失传,但目前保存较好的有交下、巫忙、党道、南宫、反排、番召、革东、宝贡、台盘等地。
芦笙舞与芦笙舞在苗族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
06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经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07花灯戏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苗族芦笙、侗族大鼓舞、布依族苗族舞蹈、彝族古乐、侗族大锣鼓、布依族刺绣、苗族服饰等。
其中,花灯戏是贵州省思南县的一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08阳戏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阳戏、苗族侗族侗族舞蹈、侗族戏曲、苗族传统戏剧、侗族刺绣、苗族刺绣、苗族传统服饰等。
09傩戏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傩戏、荔波布依族傩戏、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苗族织锦技艺等。
10侗戏侗戏是贵州省黎平县、从江、榕江等地侗族村寨的地方传统戏剧。
侗戏由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并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11布依族服饰布依族服饰作为一种物质文化现象,其产生与变化总是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布依族居住在我国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支流上,地形复杂,高山险地是每个布依族地区的自然屏障。
12木鼓舞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木鼓舞。
有贵州特色的工艺品
![有贵州特色的工艺品](https://img.taocdn.com/s3/m/eb7e7e6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2.png)
有贵州特色的工艺品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贵州的工艺品以其精致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一些贵州特色工艺品的介绍。
1. 麻花线作品:麻花线作为贵州传统手工艺品的代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纹样成为贵州工艺品的瑰宝之一。
麻花线作品多以云贵高原的土地、民族传统文化和自然风光为题材,具有清晰鲜明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非常具有装饰性和收藏价值。
2. 哈尼玛瑙:哈尼玛瑙是贵州特有的矿物宝石,也是贵州的特色工艺品之一。
哈尼玛瑙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光泽而闻名,常见的有红色、绿色、黄色和蓝色等色调。
贵州的哈尼玛瑙被视为一种吉祥的象征,被广泛用于制作首饰和工艺品。
3. 苗绣:苗绣是贵州苗族传统的刺绣工艺,以其细致、精湛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
苗绣的主要特点是线条纤细、色彩鲜艳,以蕾丝般的效果和复杂的纹样而闻名。
苗绣作品通常以苗族传统文化、民俗和自然景观为题材,丰富多彩,极具装饰性和收藏价值。
4. 竹编:贵州拥有丰富的竹资源,因此竹编工艺也成为贵州的特色工艺之一。
贵州的竹编工艺以其精巧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常见的有竹篮、竹帽、竹筒等。
竹编作品不仅实用,还具有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是贵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蜡染:蜡染是贵州传统的纺织工艺之一,以其独特的染色方式和纹样而著名。
贵州的蜡染工艺采用蜡烛涂抹或描绘纹样,然后用不同的染料进行染色,最后去除蜡,使纹样呈现出独特的效果。
蜡染作品通常以花草、鸟兽等自然元素为主题,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装饰性。
6. 银饰品: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域,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贵州的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品以其精美的银饰品而著名。
贵州的银饰品制作工艺精湛,常见的有耳环、项链、手镯等。
银饰品通常以纹饰为主题,如龙纹、花纹等,以其精致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成为贵州特色工艺品的代表。
贵州特色的工艺品丰富多样,代表了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贵州的手工艺品有哪些特色
![贵州的手工艺品有哪些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e998ea6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a.png)
贵州的手工艺品有哪些特色贵州,这片多彩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它们不仅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更是地域文化的生动体现。
贵州的蜡染堪称一绝。
蜡染技艺历史悠久,图案精美,线条流畅。
通常以蓝白两色为主,通过蜡液的防染作用,在布料上形成独特的花纹。
其图案多取材于自然,如花鸟鱼虫、山川河流,展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制作过程繁琐而精细,需要经过画蜡、染色、脱蜡等多道工序。
每一块蜡染布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散发着古朴而神秘的气息。
苗族的银饰也是贵州手工艺品中的瑰宝。
苗族银饰种类繁多,包括头饰、项圈、手镯、耳环等。
其工艺精湛,采用了拉丝、镂空、镶嵌等多种技法,使得银饰造型精美,华丽而不失庄重。
苗族银饰上的图案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无论是在重大节日还是日常生活中,苗族人民都会佩戴银饰,以展示其民族的独特魅力和身份认同。
贵州的刺绣同样别具一格。
各地的刺绣风格各异,针法多样。
有的细腻精致,有的粗犷豪放。
常见的有平绣、锁绣、打籽绣等。
刺绣的题材广泛,从生活场景到神话传说,无不涵盖。
色彩鲜艳的丝线在绣娘的巧手下,化作一幅幅精美的图案,绣品不仅具有装饰性,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竹编在贵州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选用当地优质的竹子,经过劈竹、刮青、编织等工序,制作出各种实用的器具和精美的工艺品。
竹编的造型简洁大方,实用与美观兼具。
从竹篮、竹筐到竹雕艺术品,无不展现出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创意。
贵州的木雕工艺也值得一提。
多以木材为原料,运用刻刀在木材上雕琢出各种图案和造型。
木雕作品题材丰富,有人物、动物、花卉等。
其刀法细腻,线条流畅,立体感强。
木雕作品常常被用于建筑装饰、家具制作等领域,为生活增添了艺术的氛围。
另外,贵州的土陶制作也独具特色。
土陶制品多为生活用品,如陶罐、陶盆等。
其制作工艺简单质朴,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土陶的质地粗糙,色彩自然,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
贵州的手工艺品之所以具有如此独特的魅力,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历史传承等因素密不可分。
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6eec056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11.png)
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承载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贵州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贵州的苗族芦笙舞。
芦笙舞是苗族同胞最喜爱的舞蹈之一,通常在重要的节日和庆典上表演。
舞者们手持芦笙,边吹边跳,动作优美而豪放。
芦笙的悠扬旋律与舞者们灵动的身姿相得益彰,展现出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这种舞蹈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代代相传,延续着苗族的历史和传统。
侗族大歌也是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它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民间合唱音乐,以其独特的和声和优美的旋律而闻名。
侗族大歌的歌词内容丰富,涵盖了生活、爱情、劳动等各个方面,反映了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精神世界。
当数十名侗族歌手齐声高歌时,那磅礴的气势和动人的歌声仿佛能穿透心灵,让人感受到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布依族的八音坐唱同样令人瞩目。
它以八种乐器合奏而得名,包括牛角胡、葫芦琴、月琴等。
演奏者们围坐在一起,边奏边唱,曲调婉转悠扬,歌词富有诗意。
八音坐唱常常在布依族的婚礼、葬礼等重要场合出现,是布依族人民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贵州的傩戏也是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傩戏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演员们戴着面具,通过舞蹈、歌唱和表演来驱邪逐疫、祈求平安。
傩戏的面具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表演中,傩戏融合了宗教、历史、民俗等元素,是研究古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资料。
此外,贵州的蜡染技艺也是一绝。
蜡染是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通过在布上涂抹蜡液,然后进行染色,形成独特的图案。
贵州的蜡染图案精美,色彩鲜艳,常常以花鸟、人物、几何图形等为主题,展现了贵州少数民族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蜡染制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精美的艺术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水族的马尾绣同样令人赞叹。
马尾绣是水族独有的刺绣技艺,以马尾毛作为主要材料,将其缠绕在丝线外,然后绣在布上。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cb4f71c88bd63186bcebbc9d.png)
,
9 l =
、
ij 宣 : = ; ; : ! 墨g
Il 一
I _ I . } 蝣
昼
一 j 陶
暇
夕
1
秘 一
匹
■l
2 0 1 2 年1 2 月, 贵州黔东南州因其民族传统文化 , 尤其是非物
质文化遗产底蕴厚重、丰富多彩且保存完整而被文化部列为 “ 国家级 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黔东南这个非遗大州,对这些非物质文
世界顶级价值。
为 此 ,在 “ 深 入调 研 ,摸 清 底细 ;全
记录 ,突出重点 ;严格登记 ,合理分类 ; 心整 理 ,图文并茂”的原则下 ,开展本埘
合县隋实际,相继出台了一些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和办法,如黎平县出台 《 黎平县侗族大歌保护办 法》、榕江县出台 《 榕江县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保 护规划 》、镇远县出台 《 黔东南州 1 镇远历史文
费补贴 。
前,黔东南州还推行了其他几个有效的措劫 大力实施 “ 四个1 0 0 ”工程 ,即 :从2 0 0 " 起 ,每年选拔 1 0 0 名民族民间优秀人才进
里学院深造 ,通过5 年学制 ,使之培养成
深度挖掘资源 ,多措并举抓好传承 黔东 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特有 的文
化空 间和文化形式不仅体现了所属地域和民 族古老文化 的魅力 ,而且 因其在 历史学 、人 类学 、社会学 、美学 、艺术 、民族等学科领
片2 3 8 1 8 张 ,录音记录8 0 4 个小时 ,摄像证 5 0 0 个小时…… 普查工作只是传承措施 中的一个方面 ,
《 黔东南州民族民间文化优秀传承 ^ 管理与认定 办法 ( 试行 )》,评选出—批民族民间文化优秀 f - - (  ̄ A,由J J 、 f 、 嗷府给予每 ^ 每年3 0 0 0 元的传承津
贵州省牙舟古陶的民族装饰意味及未来发展走向研究
![贵州省牙舟古陶的民族装饰意味及未来发展走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41806a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6.png)
贵州省牙舟古陶的民族装饰意味及未来发展走向研究摘要: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在这块神奇的黔贵大地上共有民族成分56个,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仡佬族、水族、瑶族、壮族、畲族、侗族、毛南族等18个世居民族。
有着极为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有着“多彩贵州”的美誉。
而有着“中国十大名陶”美誉之一的牙舟陶就产自于贵州省平塘县牙舟镇,是贵州省的对外宣传的一张重要名片。
随着近年来贵州省的对外文化宣传和当地旅游业的大力发展,牙舟陶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但其后期发展仍然面临很大问题,本文就牙舟陶的民族装饰意味以及未来发展走向展开讨论,以期为后期牙舟陶更加强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牙舟陶;少数民族文化;陶瓷;装饰;艺术设计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4)01—054—(03)Study on the National Decoration Meaning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Yazhou Ancient Pottery in Guizhou Province0 引言纵观中国工艺美术史,无数的能工巧匠以其善于钻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今人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珍宝和技术知识,而其中的陶瓷艺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我国不仅拥有制作陶瓷的优质原料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而在陶瓷种类上也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之间所生产的陶瓷产品都有很大不同。
陶瓷制品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陶瓷艺术更像是一种物质媒介,其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当时当地陶瓷业的整体实力和地域文化特色,而牙舟陶就是在众多少数民族文化共同融合影响下而成长起来的一朵奇葩。
1贵州省牙舟陶的发展起源牙舟陶艺术风格鲜明,独具民族特色,是贵州省少数民族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产地牙舟镇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的一个山区小镇,牙舟镇制陶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20世纪60年代当地群众就在牙舟陶厂附近发现了烧制陶器的古窑,同时发现的还有部分残存的碎陶片。
十大名陶PPT
![十大名陶PPT](https://img.taocdn.com/s3/m/e3dbaf7be45c3b3567ec8be0.png)
浙江宜兴陶
宜兴紫砂陶是指分布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一种民间传统技艺制陶。该工 艺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代,迄今已有 600 年以上的历史。宜兴陶瓷有五千 多年的历史了。宜兴陶瓷的特点是在历史上多少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五千 多年来,不管什么朝代,宜兴陶瓷一直制,一直有。在宜兴有一个古老的传 说。说是在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亡 了吴国之后,就弃官隐退,带着美女西施乘一叶轻舟来到太湖之滨的宜兴定 居,并以制陶为业。后来当地人尊奉他为陶业祖师,称他为"陶朱公"。当然, 这仅仅是个传说。千百年过去了,作为陶都的宜兴,最为知名的是它的紫砂 陶。宜兴紫砂陶是集陶瓷工艺和器皿造型、雕塑、绘画、书法、文学、金石 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可以说宜兴的紫砂陶在 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1953年并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名陶”。
贵州牙舟陶
贵州特产。其生产始于明代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牙舟陶 产于距平塘不足四十公里的牙舟镇,该镇附近广市一种灰黄而粘的优质泥土, 此种泥土是生产陶器的上好原料。牙舟陶的生产都以小陶窑式的家庭作坊为 主,明末初具规模,清初已发展到四十多座陶窑,其生产出的产品除在国内 市场销售外,清末后还远销南洋及法国等地。牙舟陶的产品多为生活用具及 陈设品,动物玩具和祭祀器皿,其特点造型自然古朴,线条简洁明快,色调 淡雅和谐,具有浓重的出土文物神韵。牙舟陶瓷色泽鲜艳、晶莹光润、神韵 别致、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在中国陶瓷界独树一帜,极具艺术性、观赏性 和收藏价值。 牙舟陶在设计上选择蜡染、刺绣、桃花图案,以浮雕的手法体现,很富 于装饰性,凡鱼、兽、虫、鸟等玩具,均色彩自然,玲珑剔透。牙舟陶以生 产烟斗、盐辣罐、酸菜坛、茶壶、土碗而著名,其生产的陶器有很高的使用 价值,贮存食物不易腐败,伏天泡茶经久不馊。牙舟陶生产的烟斗,不仅美 观好看,且抽烟还有股清爽感,因此很受人喜爱。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f3649ee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1d.png)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下面将介绍几个代表性的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苗族大歌:苗族是贵州的主要民族之一,苗族大歌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一种歌唱形式,被誉为“活化石”。
苗族大歌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动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深受人们喜爱。
苗族大歌现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 侗族芦笙:芦笙是侗族传统的管乐器,也是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侗族芦笙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常用于祭祀、庆典和娱乐等场合。
芦笙音乐通常由多个芦笙合奏组成,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给人以宏亮、激昂的感觉。
2015年,侗族芦笙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 布依织锦:布依族是贵州的另一个重要民族,布依织锦是其独特的传统工艺。
布依织锦以其精细的织工、鲜艳的色彩和丰富的图案而闻名。
这种织锦常用于制作服装、家居饰品和礼品等,被当地人民视为重要的传统文化象征之一。
贵州的布依织锦已经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苗族花灯:苗族花灯是贵州苗族人民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已有数百年历史。
花灯由精心制作的灯笼和灯饰组成,形状各异,色彩斑斓。
苗族花灯常常在节日和庆典期间点亮,为人们带来祥和、喜庆的氛围。
苗族花灯也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贵州文化的亮丽名片。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丰富多样反映了贵州人民积淀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贵州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传承和弘扬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促进贵州文化的发展,提升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同时也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和体验贵州文化的机会。
多彩贵州感动的故事。
![多彩贵州感动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3c4df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0.png)
多彩贵州感动的故事。
多彩贵州,一个充满神奇与活力的省份。
在这个土地上,有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来为您讲述其中的一些吧。
在贵州的某个角落,有一个叫做阿乙的小男孩。
他生活在一個偏远的山村里,每天的生活都是充满了琐碎与重复。
然而,他的心中却总是充满着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有一天,阿乙偶然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石头。
这个石头在他手中发出奇妙的蓝光,而且每当他遇到困难时,石头总会给出适时的心灵感应。
阿乙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石头,却不知道这个石头实际上有着某种神秘的力量。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阿乙终于鼓起勇气,决定带着石头去寻找答案。
他沿着河边的小路,一路摸索着前进。
突然,他感觉到石头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湿润,温度也开始渐渐降低。
阿乙紧张地环顾四周,忽然发现有一个人影从他身后匆匆而过。
待他回过神来,发现已是一切结束。
而这时,石头也不再发出光芒,阿乙也不再感到寒冷。
他意识到,原来这颗石头在和他交流,倾听他的心声。
而这一切,都在告诉他,生活的美好其实就隐藏在贵州的每一个角落。
在贵州的某个偏远地区,有一个叫做丙的男孩。
他生活在丙中,一个普通而安静的城市。
他渴望着成为一名伟大的音乐家,为贵州的孩子们带来音乐的力量。
有一天,他得知贵州的一位民间音乐家正在附近乡村传授音乐。
于是,丙决定去听听。
当他在现场看到这位民间音乐家,他被他的激情和才华所感染。
这位音乐家鼓励丙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前路多么坎坷,都要坚持下来。
在音乐的陪伴下,丙努力学习,终于有了机会站在舞台上,为观众演奏钢琴曲《致青春》。
他用那些优美的音符,将青春的美丽与贵州的灵魂紧密相连。
从此,丙的音乐之路越走越远,成为了贵州骄傲的音乐家。
这些故事,只是贵州无数感人故事的一角。
在这个多彩的土地上,还有许多其他故事正在上演。
每一天,都有无数个贵州人的努力与坚持,都绽放着无尽的希望与梦想。
多彩贵州,一个让人陶醉、令人感动的地方。
在这个土地上,有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牙舟陶符号的实体与其形式认知浅析
![牙舟陶符号的实体与其形式认知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272a3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5.png)
牙舟陶符号的实体与其形式认知浅析张超;朱晓君;徐人平【摘要】牙舟陶始于明洪武十六年(1338年),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1]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已融入了丰富多彩的贵州本土文化,目前成为贵州陶艺中独具一格的“精绝”之作,本文从牙舟陶的符号角度出发对其符号实体的存在特性以及符号形式及其认知性等进行探讨.从而,深入认识和研究牙舟陶,这将对保护和传承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推动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年(卷),期】2011(045)008【总页数】3页(P61-63)【关键词】牙舟陶;符号;实体【作者】张超;朱晓君;徐人平【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03;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03;昆明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云南昆明650093【正文语种】中文牙舟陶产于贵州平塘县的牙舟镇,平塘县位于风光旖旎的贵州南部,以其原始古朴的自然山水风光而享誉贵州。
出县城往北大约20几公里便是著名的牙舟陶的产地----牙舟镇。
[2]我省历届政府领导非常关心、重视贵州陶瓷业的发展,“多彩贵州”系列活动的开展,牙舟陶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省经济和文化部门中小窑业在资金上大力扶持,充分展示了贵州陶瓷的文化魅力及潜在的市场价值和社会影响。
[3]目前,牙舟陶已成为贵州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陶艺。
而牙舟陶符号不仅是一种丰富可视的视觉形式,有着绚丽多姿的色彩与形态,同时,它还是民族民间历史文化和工艺等诸多语意信息的载体,传达着丰富的情感意义等抽象内涵。
这充分说明构成牙舟陶的各符号是具有完整的能指与所指,而且具有典型性。
尽管有一些专家和学者从造型和价值、意义及种类有一定介绍,但对其符号的系统分析与阐述还没有。
为此,本文从牙舟陶符号的形式出发,探讨牙舟陶符号所具有的内涵。
牙舟陶符号形式是通过模拟、抽象和加工等方法对现实生活中不同物象进行处理而成的结果。
牙舟陶符号在客观空间和心理空间中存在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 纪念 ,实用 艺术 品 , 可以 大加 发挥 创 造的 ,此 地泥 土 为瓷 是 土 ,结构 紧密 ,做有地方特色艺术器皿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 。此
挂 盘 摇 马郎
彩绘民族陶罐
《 》西部穰萃晨 行
窑柴烧 。颜色深沉 , 造型简练 ,风 粗犷古老 , 格 纯艺术很有趣 味。
成造型 ,阴干后在爬坡窑柴烧而成 ,再用丙稀颜色绘画 。 此罐画
的是贵州安顺地 区傩戏 脸子 ,也是屯堡文化的开发利用 。作为旅
1 9 年作 【民族 头像 】系列 旅游纪 念品 :以贵州各 少数 民族头 3 9
固
实用艺术陶傩 面系列 :傩面是贵卅I< f , 有特色的传统文化 ,是僻邪 P
祈 福 时 神 灵 的 象 征 。它 既 神 密 又 神 圣 ,我 把 它 设 计 成 小 巧 便 携 ,
窑 柴 煤 混 烧 ,这 是 群 居 深 山老 林 的 苗族 同胞 ,无 忧 自在 的 过 着 世 外 桃 源 生 活 景 象 ,看 他 们 好 快 活 。
情。 这是 表现歌场 上少壮苗家飞歌手的一景 ,看这动情的神态 ,
好象 能 让 人感 受 到 苗 家天 赖 古 歌 。
《 族 乐队 》 部 精萃 展 民 西
实用的傩面滴水壶 、烟灰缸 、笔筒 、花 筒 、小酒瓶 ,很有纪念意 义 ,有地方特色吉祥物 。有傩乐福 ,傩 乐平安 之意 ,带着傩乐旅
游 ,是 祝 愿 到 贵 州 的 朋 友 快 乐 平 安 幸 福 。2 0 年 我 代 表 贵 州 做 08 沙 陶 苗 家飞 歌 :沙 陶 是被 列 为 国家 保 护 的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之 一 , 是 用 以 制 作食 品用 具 。2 0 年 在 织 金 作 ,作 品是 用 沙 无 硫 煤 和 陶 泥 08 捏 成 。在 壹 千 多 度 高 温 煤 火 上 ,在 很 短 时 间 内烧 成 。做 沙 陶 ,泥
陶人参加了2 0 0 8年 中国贵州织全国际沙陶研讨会 , 我的 《 傩面滴 水 壶 》以其特 色作为研讨会 礼品, 深受国内外专家喜爱和好评 。
质松散 ,不好操 作 。这 是初试 作飞歌手之 一 , 色深 沉型古拙粗
矿 。飞 歌 是 贵 州 黔 东 南 苗 歌 中 艺 术 珍 品 。多 以 铜 鼓 、 木 鼓 、 木
民族 乐 队 :翻 网偶发 现 西 部 陶展 在成 都 办 ,闭 门造 车 3 年 , 0
2 0 年第一 次参加 ‘ 08 西部陶艺 精萃展 ’。有幸认 识了筹展 人周
晓 冰老 师 。一 位 直 率 勤 劳 的 艺 术 人 ,和 一 批 陶友 。此 行 很 高 兴 ,
琴、 哨呐 、芒筒 、芦笙等乐器组 成 。 飞歌也有称大歌 ,由两人或 四 、五 人齐 唱 。男音 声震 山谷 ,豪迈奔 放 ,歌 声高亢 ,镣绕远
挂盘 摇马郎 :1 8 年在王宽罐罐窑作 ,是贵州苗族青年的恋爱活 5 9
动 欢歌 跳 舞 的 小景 观 。其风 趣 活 跃 ,是 手 工 捏 制的 独 件 作 品 ,用 土 彩 绘 民 族 陶罐 : 1 9 年 在 一 个 体 土 窑 素 胎 烧 制 ,作 品 先 拉 坯 捏 6 9
传 。女 音 曲 调 明 快 ,动 听感 人 。体 现 了 纯 朴 多 彩 的 贵 州 苗 族 风
参 观 ,交 友 收 获 很 多 。现 亮 出参 展 陶 艺 与 陶 友 交 流 ,这 是
2 0 年 8 即 兴 手 捏 而 作 的 贵 州 少 数 民族 民乐 队 的 表 演 场 景 ,方 07 月
《 民族头像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苗女壹》
火 通 宵 达 旦 烧 制 而 成 。泥 土 经 高 温 烧 得 黑 亮 ,意 外 的 深 沉 吉 拙 。 此 件 作 品 以被 国外 友 人 收 藏 。
便于 携带 。此类作品有过少量试销 。我省是 少数 民族特 色很强的
地 区 ,作 为 旅 游 纪 念 品 ,能 让 世 界 更 多了 解 我 们 纯 朴美 丽 的贵 州 少 数 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