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岳麓版)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ppt课件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34aca0eff9aef8941e06ac.png)
改革的局限导致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1
42
甲午战争中,打头阵的日本大岛混成旅团以 及成为其俘虏的清军
1
43
思考: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的增强,与中日甲午战 争有没有关系?说明原因。
对外战争的胜利,增强了日本的经济——
通过《马关条约》,日本得到了二亿多两白银,大 大增加了工业投资;又获得了廉价的工业原料,还在中 国开办工厂,得到了广阔的市场 ,日本经济进入了高 速发展的阶段。
1
20
五条誓文 1、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2、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3、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 4、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 5、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明治天皇宣布《五条誓文》
1
21
日本明治维新背 景知识解析
1
22
归纳: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课标: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 条件)
③幕府维持统治的镇压、禁闭等政策激化了矛盾
1
12
德 川 幕 府 大 政 奉 还
明 治 天 皇
1
13
仅15岁的明治天皇
1868年1月3日,西南各诸侯率兵包围皇宫,解除
德川幕府驻后宫警卫队的武装。他们簇拥着年少
的明治天皇,召开御前会议,宣布“王政复古”,
大权全归天皇掌握。明治天皇随即颁布诏书,决
定建立由他领导的新的中央政府,并委派西乡隆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1
1
课标要求:明治维新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 历史地位。
1
2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公开课教学课件共47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公开课教学课件共47页](https://img.taocdn.com/s3/m/124067fb9b89680203d825f0.png)
材料二:19世纪初,以丝织业为首手工工场显著发展, 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幕府为维护封建领主经济, 竭力压制和阻止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 材料三:德川幕府确立了“锁国体制”。禁止日本与海 外交往,只许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 在长崎一地进行。 材料四:近来清朝鸦片烟之乱,乃前车之覆辙。中国拘 泥于古法,日本应在未败前学习到西洋之法。
学习目标四:依据以上图片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解释美国学者的观点?(要求:确定 核心发言人,探究时间3分钟)
积极:
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是日本历 史的转折点,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经济:从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提高了日本国力. 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统一的民族国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 宪国家 社会文化:逐渐文明开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军事: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国力增强。提高 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 维新
科目:历史
《马关条约》签订 威海刘公岛甲午战争遗址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明治维新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在日本近代化 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一、内忧外患明背景 二、励精图治知内容
三、富国强兵话影响
代议制民主 初步确立 工业革命
英国议会改 革
世界市场形成
工 业 革 命
启蒙思想传 播
世 界 性 改 革 浪 潮
美国内战 俄国1861年 改革 1871年德 意志统一
材料一:幕府既是政治统治机构,又是军事指挥体系。 将军掌握全国的军事指挥权,幕府是全国武装力量的最 高统率机关。日本实行幕藩体制及森严的等级制度,引 起社会动荡不安。
历史岳麓版选修1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课件
![历史岳麓版选修1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8c739dbceb19e8b8f6ba70.png)
(4)影响:争夺的野心和______________ 军国主义 传统的结合推动日
本加入侵略的行列,最终导致日本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罪魁祸首之一。
史料一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
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
业。因此,归根到底,是依据政府官吏之诱导鼓励之力。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史料二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3.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____________ 下级武士 中的有志之士萌生
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通过幕府改革来挽
救民族危机的希望破灭。 4.明治新政府建立:改革派遭到保守势力镇压后,确定了 _____________ 武装倒幕 的方针。1868年,改革派发动政变,成立了 以明治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一年后幕府势力被彻底消灭。
蒙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社会生活各方面:不断西化。
4.改变政治体制 (1)原因:受西方自由民 主思想 影响的 知识 分子 不满 藩阀专 制,掀起自由民权运动。 大日本帝国宪法 (2)标志:1889年,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作用: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它采用了君主立 宪制的形式,但实际上依然实行专制主义统治。 三、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1.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 (1)对日本 ①政治: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建立起亚洲第一个_________ 立宪 国家,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史料四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
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
2023岳麓版选修1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ppt1
![2023岳麓版选修1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ppt1](https://img.taocdn.com/s3/m/450d753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4.png)
日本自维新三十年来,广求智识于寰宇, 其所译所著有用之书,不下数千种,而尤 详于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皆开民智 强国基之急务也。吾中国之治西学者固微 矣,其译出各书,偏重于兵学艺学,而政 治资生等本原之学,几无一书焉。
——梁启超
德相俾斯麦语人曰: “三十年后, 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 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 之游欧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 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 乎?”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国内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使得武士认 识到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推翻幕府
武装倒幕,建立明治政府 1868年幕府统治结束,明治维新开始
大 政 奉 还 图
该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绘画馆。1867年,萨 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 时,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席卷包括京都等大城市在 内的幕府管辖区。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 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1867年10月24日他假 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
岳麓版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公开课教学课件 (共18张PPT)
![岳麓版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公开课教学课件 (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9a4f1170242a8956aece47d.png)
民主的发展
社习会俗图为188提明0年倡治,衣时朝食代野住建新行闻立欧社洲的在化东银京座上成野立。公园
1870年M鹿a鸣ry 馆E.K一id所de类r在似日于本1沙创87立龙6年的的第建会一的馆前所一进面,的所N向e脚t供wo日女r步k改O永子p本tim不革i教za新停tio育西n歇E式xp的e化rt小T学ea后m学校的
三阶段九环节 【滕探州究三案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 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 ”森有礼回答:“相反, 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 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 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 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 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改滕革州内三容中
三阶段九环节
4.军事领域:近代军队
内容核心
具体内容
具体历史作用
建立常备军 培养人才
实行义务兵役制 设立军事院校
增强国防力量,提升了 国家地位,为摆脱民族 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创 造了条件;
武士道教育 忠君 尚武
浓厚军国主义色彩, 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前进的Ne脚twor步k O永ptim不iza停tion歇Expert Team
改滕革州内三容中
三阶段九环节
3、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的改革:核心词-文明开化
核心
具体内容
历史作用
教育 国民皆学,推行四年制义务教 打破等级制度 改革 育;兴办学校;重视自然科学 取得显著成果
高中历史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件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件 岳麓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4343cffd50e2524de5187e81.png)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明治维新
栏 目 链 接
课 堂 导 学
导学一
结合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 的措施分析明治维新的特点
1.政治方面:最大的特点是所有的政治改革都是以适应资 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 2.经济方面:主要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 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并且 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模式,大力扶植日本 资本主义的发展。 3.文化教育方面:特点在于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 旧文化。但日本的文化改造并未全盘西化,在精神上将神 道定为国教,确立了对天皇的崇拜地位。 4.法律建设方面:特点是在自由民权运动推动下,颁布 《大日本帝国宪法》,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虽采取君主立宪制的形式,但实际上依然实行专制主义统 治,藩阀以天皇名义掌握着政权。
(2)国内因素。 ①根本原因是执行了符合国情和时代潮流的政策。 ②最直接原因是幕藩体制的腐败。明治政府在倒幕 派的支持下武力推翻腐朽的幕府统治,建立新政权。 ③明治政府推行全方位改革,互为补充、互为促进, 使改革措施行之有效。
2.明治维新的启示。 (1)要敢于突破传统,勇于革新,不要被落后的 腐朽的体制所束缚,打破守旧观念。 (2)必须从根本上改革落后的政治制度,同时要 和经济改革和文化改革协调进行,不可偏废。 (3)改革必须适应时代的潮流。
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目 链 接
课 堂 导 学
导学二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和启示
1.成功的原因。 (1)国际因素。 ①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明治维新时,世界处在自由竞争资 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到来,西方列强侵略矛 头主要指向中国,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加快了成功的步伐。
历史选修ⅰ岳麓版第14课明治维新课件
![历史选修ⅰ岳麓版第14课明治维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771904ff00bed5b9f31dcf.png)
项目 政体 中央地方 关系 居民身份 制度
明治维新前 幕府制度 地方藩国相对独立 士农工商等级制度
土地制度 工业生产 方式 经济 政策
对外
领主土地所有制 手工工场
重农抑商
明治维新后 先建立中央集权政体 后确立近代天皇制度 废藩置县、地方置于 中央直接管辖之下 “四民平等”,取消等 级身份制度和武士特 权 地主私有制
9
18世纪中叶 以后,随着商品 经济的发展,出 现了经营手工工 场的富裕农民和 商人。
10
合作探究二
材料一:1854年,日本全国雇佣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场约 有300所。1867年,全国生产部门的手工工场共约400多 所。纺织业和棉织业仍是其中发展较快的生产部门。 材料二:在棉纺织业中,商人以“出机”、“换棉”等 形式给生产者提供棉花和织机,让劳动者在自己家中织 布,按成品多少付给工资,控制了农村家庭手工业者。
5
内忧外患现危机之内忧篇
幕藩体制 是幕府和藩的两级统治,这种体制,为日本 封建社会所有。幕府将军掌握国家的实权,是 日本最大的封建主,直接掌管着全国1/4的土地, 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200多个藩,藩的首 领称大名,拥有世袭的统治权,但必须要听命 于将军。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 治制度即幕藩体制。
改革精神、进取精神、团结一心精神
21
二、大刀阔斧行改革——内容
• 一、明治政府的施政纲领——《五条誓文》 •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22
改革主要内容
政治
经济 文化 政体
废藩置县;“四民平等” 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教育改革
实行君主立宪制
23
军事:
建立近代军队, 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 建立一批近代企业、 新式军队和学校。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课件(岳麓选修1)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课件(岳麓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a031697ef242336c1eb95e23.png)
[答案]
(1)特点:双轨外交——一方面积极与西方列
强修改不平等条约,争取独立;另一方面开始向西方列强发
起挑战,并积极向外张。 转型成功的主要原因:进行一系列近代化改革,实现富 国强兵;利用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争取民族独立,力求与 西方列强争取平等地位的决心和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2)重大影响:日本实现了民族和国家的独立自主,成
3.文化上:文明开化
(1)教育方面:把教育视为推动近代化的关键,确定了
“ 国民皆学 ”的方针。 (2)在“求知识于世界”的开放政策下,大量介绍西学, 掀起了传播 的旗手。 启蒙思想 的热潮。 福泽谕吉 成为日本启蒙运动
(3)发展新闻出版事业,对启蒙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很大
作用。 (4)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各方面也发生深刻变化。
料五反映日本明治维新后,随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走上对外
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新的殖民国家。
[尝试解答] (1)俄国:克里木战争失败,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腐朽、 落后,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日本:西方列强入侵,被迫开 国,民族危机严重。 (2)日本的“脱亚入欧”在当时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符 合社会发展的方向,有利于日本的崛起。
材料三
明治维新期间,许多高级官员认为日本只有
“脱亚入欧”,才能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所谓“脱亚入欧” 即脱离落后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 材料四 明治期间的工厂及学校
材料五
[问题生成]
(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三说明日本的“脱亚入欧”的进步性。 (3)具体说明材料四所体现的改革措施。 (4)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外交政策有什么变化?有何影响?
文明成果,对日本社会的落后因素进行改造,加快了日本
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全册配套: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ppt课件
![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全册配套: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4d3b4648d7c1c708a1454c.png)
2.经济方面 (1)废除领主土地所殖产兴业:①由国家兴办________工业和重工业, 致力于发展________和通讯业。②派遣使节团出访欧美, 学习西方经验,加深了对________的理解。③创办国营 “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④扶植________企业, 推动民间企业的兴起。⑤注意培养人才,聘请专家,派遣 留学生,设立了________等高等教育机构。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国内) (1)政治:实行幕藩体制及森严的等级制度。19世纪以 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尤其下级________, 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2)经济:土地归将军、藩主等________所有,农民承 担沉重的租税负担。由于幕府采取________政策,资本主义 因素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3)对外关系:实行________政策,禁止日本人出海, 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1)武士 (2)领主 重农抑商 (3)闭关锁国
革派,公开反对幕府。长州藩成为改革派的大本营。
2.转变认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使改革派认识到
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新政权,向西方
学习。 3.武装倒幕:1868年改革派在首都京都发动政变,推 翻了旧的德川幕府统治,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________ 明治 政府。
温馨提示: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资产阶 级没有足够力量来领导倒幕运动,而下级武士虽然是封建 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却由于其特殊历史地位和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而成为革新力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下级武士虽 然担负民主革命任务,却未转化为资产阶级。
2.(1)地主土地 (2)藩阀 (3)军国主义 (4)天皇崇拜
结合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分析 明治维新的特点 1.政治方面:最大的特点是所有的政治改革都是以适 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件(共36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件(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24c9c85ddccda38366baf50.png)
德
二、室町幕府
川
(1336——1573年)
家
三、德川幕府
康
(1603——1867年)
天 皇(傀 儡) 幕 等
藩 级 幕府将军(实际统治者)
士 体 “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
此后,政府又购买了邮政轮船公司的18条轮船,无偿交给三菱经营。 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三四十年代侵华战争
面对危机.幕府对内残酷镇压.对外出卖国家主权
通过幕府改革来挽救民族危机的希望破灭
4.明治政府建立
①王政复古: 1860-1864
②武装倒幕: 1867-1868 ③施政纲领: 颁布《大五条誓文》
施政纲领:《五条誓文》(1868)
•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 官民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
问题:等级森严 阶级矛盾尖锐
措施3:“四民平等” 取消等级身份制和武 士特权
废除武士特权
带 刀 者 斩
殖产兴业的具体内容就
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国营 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 板,大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的成 长。
日本使团出发
1871年日
本使节
赴欧美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内忧外患)
立新的途径: 向西方学习 幕府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思想文化领域 出现什么现象?
洋学的传播,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
民族危机
美国东印度舰队 司令佩理
浦贺港
1853年
荷、俄、英、法…… 开港通商、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
黑船驶抵浦贺港
佩里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内忧外患)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e1d870ccbff121dd36839e.png)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标要求】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要求】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和幕府统治的内外危机;概述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建立,明治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析明治维新推动日本近代化的作用,认识其局限性。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幕府统治危机与明治维新的关系;倒幕运动的成功和明治政府的成立对日本近代化乃至亚洲的影响;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2.能力目标:日本为什么能崛起为东方强国以及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与明治维新之间的关系;探究近代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日本和亚洲各国产生的影响。
3.情感目标: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实现富国强兵具有深远影响;对待外来文化需要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1889年日本宪法制订的背景、内容;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
【教学难点】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影响。
【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十九世纪后半期,继欧洲和美洲资产阶级革命后,亚洲的日本也出现了一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全面革新运动即“明治维新”。
一、背景(一)国内环境:德川幕府统治1.德川幕府统治的建立:幕府一词始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
在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住所,转指武士首脑征夷大将军(简称将军)府邸,以后又称将军为首的中央政权为幕府。
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
4.14-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岳麓版选修一)
![4.14-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岳麓版选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4803e92d67ec102de2bd897d.png)
割据富强、武装倒幕、学习西方
推论:新成立的明治政府的实际掌权者是哪些人?他们 改革的决心从何体现?
下级武士
《五条誓文》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日本武士
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 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 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这 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特 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 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 制度即幕藩体制。德川幕府为了从思 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 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武士道” 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背 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 景 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方式 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结果 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影 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基础导学
B.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响 C.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2002年上海高考题: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 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 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 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 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问题: “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前 ( l)你认为其中哪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 产阶级联合专政。 “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 “中兴”说: 维新前,日本遭外来侵略,天 下完成 ,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 ( 2 )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件(共46张PPT)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件(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b7d3b7c48d7c1c708a14536.png)
天皇 将 军
藩主(大名)
中下级武士
被 统 治 阶 级
藩主(大名)
中下级武士
封建统治的军事支柱 反幕府的领导力量 要求改革 幕府统治
新兴地主、高利贷商人、资本家
农民、手工业者、商人 经济基础: 封建领主经济
农民、手工业者、商人
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
历史背景——幕府统治危机?
政治 国内社会矛盾尖锐,人民反抗不断;
(农民、中下级武士——大盐平八郎起义、大名、天皇)
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幕府
有些从事工商业
经济状况恶化 不满情绪增强 经济实力增强 新兴地主、商人 政治权利较少
农民、城市平民
生活日益贫困 进行反抗斗争
历史背景——幕府统治危机?
外交 闭关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大趋势。
在对外政策上,幕府实行闭关锁国策, 禁止日本人出海,只允许荷兰等少数国家的 商船在指定的唯一地点——长崎,从事有限 的贸易。
(3)改革政治体制: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
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
内容?
协 助 天 皇
天皇
总揽统治权 行使立法权 掌握军队统帅权 服 务 于 天 皇
1871年明治政府派使团赴欧美考察……
使团在欧美考察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日本人)与今日美欧之人绝不不同,只在于学与不 学而已……其为急务者,莫先于学校。……我国今日的 文明非真文明,开化非真开化。 ——木户孝允 “毛奇(德总参谋长)言‘法律、正义、自由之理, 不足以保护国内,也不足以保护境外,非有兵力不 可”。 ——木户、大久保深表赞同
◆文明开化率先垂范,建立适应世界潮流的 新的文明体系; ◆主要成就:王政复古,推翻德川幕府的统 治;明治维新,富国强兵;制订《大日本帝 国宪法》;发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获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皇为名义上 的国家元首, 朝庭设在京都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关 系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天皇
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将军
大名 武士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幕府
有些从事工商业 经济状况恶化 不满情绪增强 经济实力增强
新兴地主、 商人 农民、城市平民
政治权利较少
生活日益贫困 进行反抗斗争
幕 府 已 成 为 众 矢 之 的 , 国 内 阶 级 矛 盾 激 化
内容:
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 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方式
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内容: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结果
影响
b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C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
领导
日本在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 治政府实行改革; 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 奴法令而进行。
军事
实行征兵制
为对外扩张创 造条件
你能根据明治宪法,制作一幅近代 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吗? 天皇
协 助 天 皇 总揽行政、立法、 司法权 和军队统帅权 服 务 于 天 皇
议会
协助天皇行使立法权
内阁
直接对天皇负责 成员由天皇任命
英国工业革命是本国生产力的自然发展。日本发展 工业的进程则是在外侵当前,变革图强的结果 日本发展工业之际,英国等国已开始了第二次工业 革命,为了赶上发达国家,日本在进行第一次工业 革命的同时,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 具体表现为:①日本政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创 办工厂,建设交通通讯事业。英国工业革命主要技 术都是自己研发的。②日本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的 发展大力扶持和保护,而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 策。③日本利用政府力量拓展海外市场,而英国主 要利用殖民公司的力量开拓海外殖民地。
目的:
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发展资 本主义,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 代化独立国家(即富强、独立)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三、明治维新
项目 政治 经济 文化
1868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始
内容 目的
1、目的——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富国强兵
明治维新措施简表(二)
项目 内 容 目 的
政治 (1)废藩置县 加强中央集权 (2)四民平等 (1)土地改革 发展资本主义 经济 (2)殖产兴业 文化 提倡“文明开化”, 发展近代教育 努力发展教育
三、明治维新的作用及影响
1、1889年日本宪法” • 明治领导人为什么要制订1889 年宪法? • 结合【学习延伸】里的材料题, 比较日本和英国宪法的不同?
• 1889年日本宪法的影响
2、崛起的东方强国”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崛起
建立现代化军队
解除不平等条约
富 国 强 兵
3、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学思之窗
对外扩张的野心
对朝鲜的侵略
——
第 五 步 征 服 世 界
对中国的侵略
第 四 步 征 服 中 国 内 地
大 陆 政 策
第 三 步 征 服 中 国 的 满 蒙 地 区
第 二 步 征 服 朝 鲜
第 一 步 征 服 中 国 的 台 湾
.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
背景
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二、武装倒幕
阅读回答:
1、什么阶层成为了武装倒幕的主力? 2、采取了什么策略? 3、过程:“尊王攘夷”(反幕府、反侵 略) 全力倒幕 1868年鸟羽、伏见战役,倒幕成功
京都政变1868明治政府建立——1869武装倒幕,德川幕府结束。
睦 仁 天 皇 改 年 号 为 【 明 治 】
建立新政府:明治政府以 天皇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 的联合政权
日本明治维新
课标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 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 地位
一、背景:1、政治上德川幕府的统治
天 皇 (傀 儡) 将 军
士
大 名
武 士 农 工 商
实权在将军手 中,政府设在 江户(东京)
2、幕府统治的危机
(1)内忧
学思之窗
政治上四民不等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经济上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外交上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大趋势
(2)外患:1853黑船事件,各国签
社 会 危 机
约(通商、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
2、幕府统治的危机
(2)外患:民族危机
浦贺港
1853
《日美亲善条约》
佩 里 登 陆
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
小常识:新政府的首都在哪里?
倒幕成功后,新政府由京都迁到江 户和把江户改名为东京
五条誓文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 心不倦; 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改革目的和性质
商品经济的发展 改革力量的形成 幕府统治的危机
日本经济的恶化 西方列强的入侵
倒幕运动
日本新兴地主既不同于幕府时期的封建领主,也和 该时期产生的资产阶级存在差异,但新兴地主和上 述两种势力间都有较密切的关系。首先,在德川幕 府的统治下,土地全部属于封建领主所有,既然新 兴地主是从封建领主那里承包开垦新田,再出租给 农民,那么,新地主土地的最高所有权仍属于封建 领主,新地主必须按年向领主缴纳年贡,受领主的 榨取和压抑。因此,新兴地主同封建领主之间存在 着一定矛盾,他们要求废除封建领主的土地所有制, 使他们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法律上的承认,并免除沉 重的年贡负担。
改革措施,大力推行。
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 一成一败的原因
思考角度:
国内国际环境, 国内的阻力,
领导力量, 参加者。
内容
日本以各种法令,鼓励发展资本主 义工商业,废除禁止买卖土地 法 令等方式进行;
俄国则以解放农奴,赎买份 地方式进行
思考:明治维新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 背景 :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幕府陷于 极端孤立地位;国际环境也较为有利. 2.领导者: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具有革新精神的 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建立明治 政府并掌握政府实权。 3.变法阻力:推翻幕府统治,明治新政府成立, 因此封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变法阻力较小。 4.措施:顺应历史潮流,颁布的一系列除旧布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