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人民政协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合集下载

人民政协性质

人民政协性质
21.人民政协的经常性工作
主要包括提案工作、学习工作、文史资料工作,以及围绕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医药卫生、体育、法制、民族、宗教、妇女、青年、华侨、祖国统一、外事等方面,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方面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的协商座谈、视察、考察、调查研究、咨询和反映社情民意的活动等。
12.人民政协的“三化”建设
指通过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相互配套的议事规则、办事程序,使人民政协履行主要职能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发展过程。它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1989年颁布的《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使履行政协主要职能在制度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1994年修订的政协章程、1995年全国政协《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的颁布和中央《通知》的发出,标志着人民政协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2002年11月,叶选平在全国政协九届十九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过去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政协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程序化。
16.参加人民政协的基本条件
参加人民政协的党派和团体,必须赞成政协章程,并经政协常务委员会协商同意。个人经政协常务委员会协商邀请,亦得参加人民政协。参加人民政协的委员应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在本界别中有代表性,有社会影响和参政议政能力。要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参加政协组织的会议和活动。
14.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历任主席
第一届主席是毛泽东,第二、三、四届主席是周恩来,名誉主席是毛泽东,第五届主席是邓小平,第六届主席是邓颖超,第七届主席是李先念,第八、九届主席是李瑞环,第十届主席是贾庆林。
15、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地方政协的组成,根据当地情况,参照全国政协的组成决定,每届任期5年。

人民政协知识点

人民政协知识点

人民政协知识点人民政协,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具有广泛参与、民主协商、政治民主化的特点,其重要性和作用日益凸显。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人民政协的相关知识。

一、人民政协的由来与发展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前身可以追溯到我国解放战争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各类统一战线组织。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了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人民政协正式成立。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强。

二、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人民政协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组织,其性质既是政党、政治团体,也是国家机关。

它的主要任务是团结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开展政治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

三、人民政协的组织结构人民政协的组织结构由全国政协、地方政协和各级政协组成。

全国政协是最高权力机关,地方政协是地方政治协商的组织,各级政协是地方政治协商的具体实施机关。

全国政协由全国政协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组成,地方政协由地方政协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组成。

四、人民政协的参与方式和途径人民政协的参与方式和途径主要有四种:一是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派出代表参加政协会议;二是政协委员通过提案、意见和建议等方式参与协商;三是政协工作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等组织开展协商活动;四是政协委员通过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来获取信息,反映社情民意。

五、人民政协的工作特点和方法人民政协的工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坚持协商一致,倡导民主平等,形成多党合作的良好氛围;二是注重调查研究,科学决策,通过调查研究和专门委员会的工作,为提出政策建议提供依据;三是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并通过提案、意见和建议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

六、人民政协的发展与创新人民政协的发展与创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适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二是加强民主监督,推动政协制度的完善,提高政协的参与度和议政水平。

政协制度调研报告

政协制度调研报告

政协制度调研报告政协制度调研报告一、引言政协制度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治体制的独特优势之一。

政协作为我国各项事务的参政议政机构,具有重要的民主功能和专门社会组织的地位,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政协制度的运行情况、问题和发展方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二、政协制度概况政协制度是一种多党合作、民主集中、广泛联合、协商民主的制度。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政协由各界人士组成的中央政协和地方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组织。

政协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团结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等。

三、政协制度运行情况1. 充分发挥参政议政作用政协通过协商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形成合理决策。

政协发表的提案和视察报告,深入研究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民生问题,为国家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2. 积极开展民主监督政协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视察考察等方式,积极监督政府部门的工作。

政协联络部门还会组织专门调查研究,向各级政府提出政策建议,并对政府工作进行评估,推动政府机关更好地履行职责。

3. 团结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政协作为各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的平台,通过协商和共商议政的方式,积极团结各界人士,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议题形成共识,促进共同发展。

四、政协制度面临的问题1. 机制运行不够完善政协在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相关机制运行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特别是在会议组织、提案审批、协商会议和研究调查等环节,需要加强专业化、制度化建设。

2. 参与度有待提高政协作为参政议政的机构,应充分发挥各方代表的民主参与权利,提高议政参与度。

目前,在一些地方和领域,政协的参与度和影响力还不够。

政协应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机会,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五、政协制度发展方向1. 完善制度建设政协应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运作流程,健全议程管理、提案审查、会议记录、信息公开等制度,并建立专业化的运行机构,提高机构运作效率。

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意义

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意义

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意义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民政协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政治组织,它的成立和发展对于推进我国政治体制和决策机制的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政协代表了多个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利益,吸纳了各方意见和建议,对于形成多元化、协商式的决策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时期,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和的关键阶段,政府需要倾听各方声音,凝聚共识,推动进程。

人民政协通过代表委员和协商议政的形式,可以在协调社会各方面矛盾和冲突、推动发展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为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再次,人民政协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政协是一种协商决策的机构,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人民政协通过代表制度,将不同的政治观点和主张集中在一起进行协商,从而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阶段,民主政治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代表委员的积极作用,广泛组织协商议政,加强思想交流和政策协商,形成共识。

只有通过广泛协商和民主决策,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发展,确保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权的广泛参与和监督。

最后,人民政协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机构,对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旗帜,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

人民政协作为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的机构,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就需要人民政协发挥独特作用,通过代表委员的努力,组织协商议政,开展思想教育和文化交流,引导社会思潮,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深入落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综上所述,深刻认识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意义,对于推动我国政治体制和决策机制的,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和提高执政能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协知识点总结

政协知识点总结

政协知识点总结一、政协的性质和地位政协的性质是政治性和协商性的。

政协作为一个政治机构,具有政治性,它是党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政协是协商性的,它是由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以及无党派人士组成的协商议政机构,以民主协商方式开展工作。

政协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它是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宪法把政协列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依法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展协商,共同处理国家事务。

”政协全国委员会是全国性的重要政治组织,具有国家功能,直接协商参政,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重大决策起着重要的协商作用。

政协各级组织和各级委员会是具有协商、参政、议政等职能的政治组织。

二、政协的组织和制度1. 政协的组织政协的组织构成包括全国政协和各级政协。

全国政协是政协的最高组织,各级政协是全国政协的地方组织。

全国政协由全国政协委员会组成,全国政协委员会是政协的最高权力机构。

全国政协委员会由主席团、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和全国政协委员组成。

2. 政协的制度政协的制度包括政治协商制度、制度建设和制度运行。

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要制度安排。

政协建立了各级政协委员会,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项伟大创造。

三、政协的作用和意义政协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政协的主要作用和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团结各党派、各团体和各界人士政协是由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以及无党派人士组成的协商议政机构,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团结各党派、各团体和各界人士,共同为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做出贡献。

政协通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使各党派、各团体和各界人士能够在政治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团结一致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政协的职能和作用

政协的职能和作用

政协的职能和作用
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其职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协商。

政协通过召开全国政协会议和常务委员会会议等形式,就国家大政方针、决策和重大问题进行广泛协商,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政协委员在协商中代表和反映了各界人士的意见和要求,促进了各方面的共识和团结。

二、民主监督。

政协以协商民主为基础,通过定期召开各级政协会议、专题协商会议和有关问题的视察调研,对党和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评议,促使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责,解决矛盾和问题,提高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三、推动参政议政。

政协积极推动各界人士广泛参与政治生活,为各种利益诉求群体提供参与政治决策的平台。

政协委员通过提案、发言、建言等途径,代表各界人士的利益和诉求,推动政府决策更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四、开展友好交往。

政协作为广泛团结各方力量的机构,积极推动各种友好交往与合作。

政协委员代表我国与各国政府和政党、社会团体进行友好交往,增进国际间的相互理解、交流合作,为我国外交关系和国际形象的提升做出贡献。

总之,政协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具有重要的
政治功能和社会作用。

通过广泛团结各方力量,发挥各方面智力和心血,推动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各项事业。

政协的优势作用

政协的优势作用

政协的优势作用
中国的政协,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政治组织。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发挥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作用:
广泛代表性:政协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个人民团体组成,代表了广泛的社会利益群体,以及不同政治派别和社会阶层的声音和利益。

通过政协,这些不同利益主体可以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实现利益平衡,为国家决策提供多方面的建议和支持。

协商民主: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机构。

在政协中,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参与国家决策的讨论和制定。

政协通过协商、建言献策的方式,为国家重大问题提供多元的思路和方案,促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效实施。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政协作为党的工作和国家事务的参谋和助手,发挥着党和政府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政协通过广泛的凝聚共识、沟通协调和信息交流,加强了党和政府与各方面的联系,促进了各方面的团结合作,推动了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

参与社会治理:政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通过专门委员
会和各种研究机构,研究和探讨国家重大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问题,为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政协的专门委员会和各种调研机构还致力于深入调查研究,为改进和完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提供建议。

总之,政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党的领导、推动民主协商、促进和谐稳定、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作用,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协商民主制度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协商民主制度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协商民主制度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提出来并作出部署,这是一个新论述、新要求。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中国人民追求的共同理想,也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在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选举制度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和创造了人民政协协商、党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基层民主协商等多种协商民主形式,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991年3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两会党员负责人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形式。

两种形式比一种形式好,更能真实地体现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009年9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讲话中再次强调:“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这两种民主形式既相互衔接又相互并列,是中国人民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创造,有力地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这是对我们几十年实践经验的提炼、概括和总结。

可以说,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经过60多年的实践发展,已经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明确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并对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丰富协商民主的形式和内容,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等作出全面阐述,这标志着我们党自觉地把协商民主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发展协商民主,适合我国国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

民主作为一种公共治理方式和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是现代国家制度和公民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个国家因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民主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在不同层面体现出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一、人民政协的性质1、人民政协的性质人民政协的性质,由我国的国体、政体及其组织宗旨所决定,由国家宪法和政协章程来规定,集中反映了人民政协区别于其他机构、组织的本质特征。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这是截至目前对人民政协性质最高规格的界定。

2004年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协章程修正案将政协性质明确表述为三句话,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又重申了这一提法。

这三句话既完整准确地概括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又鲜明地体现了人民政协的政治属性和时代特征,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对人民政协最完整、最准确的定性。

准确认识人民政协的性质,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全面、完整地把握人民政协性质的三个方面,孤立地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不准确的。

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人民政协主要有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组成,因此,它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的组织形式。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是中国惟一由所有合法政党参加的政治组织,因此,它必然要同时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发挥作用。

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发扬民主的表现方式是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因此,这一发扬民主的过程就是民主协商、凝聚共识的过程,也是加强团结、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过程。

因此,这三方面紧密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人民政协的特点人民政协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其他组织所不具有的以下若干特点:(1)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和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组织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政治上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

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

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民政协是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专门协商机构,负责起草政策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人民政协在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人民政协的成员代表了各个政治派别和社会团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人民政协的成员来自于不同的政治派别、社会团体、经济界、文化界等各个领域,覆盖面广泛。

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和观点,能够及时反映各个领域的社会意见和诉求。

这使得政府听取不同意见,协调不同利益显得更加容易。

其次,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具体体现。

政治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而人民政协是政治协商的核心组织。

不同政治派别和社会团体在人民政协中开展协商,能够促进各方面对共同目标的共识和认同,协调不同意见,推进国家建设和发展。

第三,人民政协在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民主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实行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既有大家说了算的开放性,也有少数服从多数的集中性,真实地形成了民主决策和协商共治。

同时,人民政协还积极推动民主化改革,为全国各类人民团体、社会组织提供了广泛合法参与的平台。

第四,人民政协在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民政协积极推动民间外交,拓展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渠道,为中外交流、促进和平、使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

总之,人民政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国家治理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代表着多方面的利益群体,推动了民主化进程和外交事务。

未来,人民政协还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实现提供坚实支撑。

试论我国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地位与作用

试论我国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地位与作用

试论我国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地位与作用作者:申蔷来源:《消费导刊》2015年第06期摘要:协商民主是一种通过公开讨论作出决策的民主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最主要实现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它具有较成熟的理论祭奠和较完善的制度架构,在中国民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然要注重完善人民政协制度建设,而研究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我国民主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人民政协中国式民主与西方民主强调竞争、参与不同,中国民主强调人民当家作主。

协商民主,作为民主的一种形式,是指政治共同体中的公民,通过自由、平等参与政治过程,对协商的主题提出自身观点和看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将协商民主理论优势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政治协商为主要实现形式,对推动我国民主体系建设,实现真正的中国式民主起到重要作用。

一、协商民主在我国特色民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一)协商民主对我国选举民主的补充推动作用我国的民主制度是协商加选举的民主制度,它有其独特的优点。

我国协商民主对选举民主具有巨大的补充推动作用。

首先,把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这两种民主形式很好地结合,会促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促进政治稳定。

两种民主形式良性互动能保证拥有国家事务发言权的代表充分放映民意,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政协制度有效运行起来。

其次,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良性互动还有利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经济的发展激化了社会的矛盾,为了实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我们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政治民主建设,推动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互动,形成良好的政治秩序,达到政治稳定和社会的稳定繁荣。

最后,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良性互动还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公民政治参与热情的培养。

由于协商民主与协商民主的良性互动,公民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国家政治、社会管理,对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也将更有信心。

(二)协商民主对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必不可少的,在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要不断对政权组织、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完善。

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研讨材料

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研讨材料

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研讨材料人民政协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体现。

坚持好人民政协制度,发展好人民政协事业,对于有效发挥人民政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好人民政协制度1.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是确保人民政协制度科学运行的根本保证。

要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委对人民政协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人民政协工作始终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2. 坚持政治协商。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制度的基本职能。

要加强政治协商的实质性,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开展,做到广泛凝聚共识、破解难题、提出建议,为国家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建议。

3. 坚持民主监督。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重要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监督,帮助纠正错误,促进政府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要严格落实人民政协的监督职责,发挥监督作用,为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发声,维护社会稳定和团结。

二、发展好人民政协事业1. 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对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性和特点的宣传教育,增强全体政协委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

2. 加强组织建设。

完善人民政协组织体系,推动全体政协委员更好地履职尽责。

要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政协委员,提高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能力和履职水平。

3. 拓宽工作领域。

要在推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做好人民政协工作。

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和调查,提出务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4. 加强交流合作。

加强与党和政府的密切联系,加强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

申论:人民政协的作用和价值

申论:人民政协的作用和价值

人民政协的作用和价值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制度安排,具有重要的政治、民主、团结和文化教育功能。

它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和价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人民政协的作用和价值。

首先,人民政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功能。

作为一个重要的参政议政机构,人民政协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民主平台,使得各政治力量能够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参与国家决策。

政协委员来自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代表了不同群体的利益和意见。

在政治上,人民政协旨在实现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增强共识、化解矛盾、促进团结。

通过政治协商、建言献策,政协委员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意见建议,推动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做出贡献。

其次,人民政协具有重要的民主功能。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使得各参与方能够在平等和充分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协商和民主决策。

政协委员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通过参与政务、代表人民呼声,增加了政府的透明度和民意的表达渠道。

政协委员在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民群众争取利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增进社会和谐稳定。

再次,人民政协承担着团结和统一的重要任务。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维护团结和统一是至关重要的。

人民政协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倡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旨在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解决各方面的分歧,促进不同政治力量的团结,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

政协委员来自于各个政党、各个阶层、各个民族,他们共同参与政务,共同决策,为国家的团结和统一做出了积极贡献。

最后,人民政协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教育功能。

人民政协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学习和研讨活动,在思想认识、政策理解、知识素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政协委员代表着不同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他们的交流和分享,极大地推动了全社会的文化进步和学术繁荣。

从立言看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

从立言看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

从立言看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各参政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就国家和民族的大政方针、重要事务开展协商监督、参政议政的组织和机构。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多次提出,人民政协“应当在建言立论上有所作为。

”长期以来,人民政协对我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和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提出许多真知灼见,起到其他组织和机构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讲,李瑞环所讲的建言立论就是古人所说的“立言”。

通过立言来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是政协多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

远至五十多年前国旗、国歌、国徽之议定,国庆节的提出,近至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的建议,都体现了立言是人民政协参政议的主要或重要的方法和途径。

一、“立言”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有句古语名言叫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我国历史上,通过立言和进言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治发展进程,是我国知识分子对自己责任的认同和优良的历史传统。

所谓“武死战、文死谏”,就是说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通过立言来说服最高统治者采纳自己的主张。

《左传》上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古人把立言作为“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之一,所谓“一言兴邦”,可见古人何等重视立言。

古人主要的立言形式有这样几种,一是奏折,这是我国封建时代最主要的立言形式,一般收入官书、实录及官方档案之中。

历史上的名篇有李斯的《谏逐客令》,孔明的前后《出师表》,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

清代的《皇朝经世文编》是奏书汇编,按吏、户、兵、刑、工、礼六部,分类收录了当朝官员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二是修史,如《国语》、《春秋》、《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等,纪述和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供统治者借鉴或启示后人。

三是各种著述,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天文地理、人生哲理等。

阐述宇宙和社会为政为学为人哲理的,有《道德经》、《论语》、《韩非子》、《荀子》、《孟子》等;文学作品及文论有《诗经》、《文心雕龙》等。

论协商民主在当今公民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5篇)

论协商民主在当今公民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5篇)

论协商民主在当今公民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5篇)第一篇:论协商民主在当今公民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论协商民主在当今公民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 协商民主深深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实践,它具有协商主体的平等性、协商民主议题的公众性、协商民主程序的规范性、协商民主过程的公开性等特点。

切实加强协商民主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对更准确地把握协商民主理念、规律和特点,更有效地服务于经济文化建设和政治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协商民主;地位;作用一、协商民主相关内容阐释1、协商民主内涵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西方学术界开始关注的新领域。

协商民主理论源自并超越了自由民主和批评理论,它强调在多元社会现实的背景下,通过普通的公民参与,就决策和立法达成共识。

其核心要素是协商与共识。

在我国,协商民主指的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决策者通过协商形成决策并推动决策执行的政治活动。

它是一种国家治理形式,可以通过规范化、程序化的制度来运作,也可以是非规范的活动。

2、协商民主实质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和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在我国,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协商民主与选举(票决)民主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始终要体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一现代民主精神,并把它作为民主和法治的重要内容,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共同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协商形式:协商民主对于欧美来讲,是正在讨论和研究的一种新的民主形式。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关注并提出协商民主理论,主要是为了破解选举(票决)民主的困境,弥补选举(票决)民主的缺陷。

在我国,人们对协商民主是有悠久传统的。

就以我们党来说,早在建国初期就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人民政协中的政治协商,是一种初步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协商民主,是我国协商民主实践和制度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此外,协商民主可以有多种形式,不仅仅指的是政治协商会议里的协商,还有其他许多形式,例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或者人民政府召开公共政策听证会,有的地方实行的民主恳谈会,都是协商民主的形式。

人民政协在我国政党制度建设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

人民政协在我国政党制度建设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

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1统一 的政 治 领导 。在 我 国政党 制 度 框 架 内 , . 共产党 是执 政党 , 处于政 治领 导地位 , 民主党 派是 各 参政党 , 而不是 在 野 党 和反 对 党 。坚 持 中 国共 产 党 的领导 , 是各 民主党 派 的 自觉选择 , 是我 国政党 制 也 度 的基本 前提 。在 8 0多年 的奋斗 历程 中 , 国共 产 中 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 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 , 实现 了民 族 独立和 人 民解 放 ; 立 了人 民 当家作 主 的 国家政 建 权, 维护 了 国家统 一 和各 民族 团结 ; 建立 了社会 主义 制度 , 现 了中国历史 上最广 泛最 深刻 的社会 变革 ; 实 开创 了 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 事 业 , 实现 国家 富强 和 为
度为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参 与开辟了制度化渠道 , 有 利 于把各 种社 会力 量 纳入 政 治 体 制 , 固和 扩 大人 巩
民民主专 政 国家政 权 的基 础 ; 利 于 调 动各 方 面积 有
极性 , 广集 民智 , 广求 良策 , 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策 的科 学化 、 民主 化 ; 利 于 在保 持 社 会 稳 定 的前 提 有 下 , 进社会 主 义 民主积极稳 步发 展 。 推
李鲁烟
( 山东省政协研究 室, 山东 济 南 20 1 ) 50 1
[ 摘
要】 民政协与我 国的政 党制度相伴 而生、 人 密不可分 , 更好地发挥 人 民政 协在我 国政 党制度运 行 中的功
能和作 用, 既是加 强我 国政 党制度建设 需要研 究的重大课题 , 也是推进新形势下人 民政协事业发展 的 内在要 求。 ( 关键词] 民政协 ; 人 政党制度 ;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中一种重要的政治力量,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重要机构,也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实践载体。

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

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协商议政、提出建议、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调研考察等多项任务,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

1.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重要机构在我国政治体制中,人民政协是和中国共产党并肩的政治组织。

我国共产党在领导国家工作和发展的同时,也充分发挥着领导和支持人民政协工作的作用。

人民政协通过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与各党派、各团体、无党派人士紧密合作,为人民民主监督和协商民主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2. 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实践载体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在汇聚皆为中共领导全国各个阶层的代表以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发扬民主、开展议政和参政活动等方面的贡献和作用尤其明显。

3. 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人民政协是国家的特殊政治组织。

人民政协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工作和国家治理提供咨询性建议,协助党和政府在治国理政的道路上顺利运行。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党和政府对人民政协的关注、支持和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人民政协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殊性,更高质量的参加国家治理和国家政治生活。

人民政协发挥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 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作为我国协商民主的重要实践载体之一,人民政协是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反映群众愿望的重要渠道。

人民政协通过及时反映各民族、各阶层和不同领域人士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对优化政策、推进民主、促进国家发展大有裨益。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应该充分发挥的是对于党和政府的民主监督功能。

关于政协制定规章制度

关于政协制定规章制度

关于政协制定规章制度政协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政治组织,作为我国的人民民主协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协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广大人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为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而政协制定规章制度,是政协履行其职能使命、促进协商民主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一、政协制定规章制度的背景和意义政协制定规章制度,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推动构建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重要举措,也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需要。

政协制定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规范政协组织和工作的必要性。

政协作为一个重要的协商民主机构,其组织形态和工作方式必须以法规制度来加以规范,以充分发挥政协组织和工作的作用,保证政协能够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人民。

2. 促进政协协商民主制度的完善。

政协作为我国的一个独特政治机构,其协商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包容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制度漏洞和不足。

政协通过制定规章制度,能够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 保障政协履行职能使命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政协作为一个政治机构,其工作需要在一定的法律和规章的框架下进行。

政协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可以进一步明确政协的职能使命、组织结构和工作程序等,从而保证政协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二、政协制定规章制度的基本原则政协制定规章制度,应当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保证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政协制定规章制度的基本原则中,应当包括如下几点:1. 以党的领导为核心。

政协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政协制定规章制度应当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体现党的领导在政协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 全面反映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政协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协商民主机构,政协制定规章制度应当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充分体现,各方面的意见能够得到充分尊重。

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的有 力 支撑 ,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的重 要 途 径 解 社 会 矛 盾 的助 推 器 。 是 化
关 键 词 : 国政 治 体 系 ; 民政 协 : 位 和 作 用 中 人 地 中 图 分 类 号 : 2 D6 7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6 6 ( O O 0 一 O 8 0 1 0 — 2 9 2 1 )4 O 1 — 3

在 横 向上通 过界别 组合 与社 会各 个 方 面发生 着最 广泛 的联 系 . 另一 方面 . 与 国家权 力机 关有 着最 又 切 近 的联系 。特别 是与 在纵 向上和 社会各 个 方面 发 生联 系 的人 民代 表大 会 制度形 成 互补 。 同 国家 权 力机关 相 比较 ,人 民政协 一定 意 义上可 以说是 集 中反 映和表 达公 民权 利 的机关 ;和社会 与 公 民 相 比较 ,它 又在一 定意 义成 为监 督 国家权 力并 帮 助其 良性 运行 以维 护其 权威 的机 构 。 因此 全 国政 协前 主席 李瑞 环 同志形 象地 说人 民政 协是 亦 官亦 民、 非官 非 民。正是 它 的这种 特殊 身份 与地 位 , 既 可 以更 加 充 分地 体 现 “ ” 凸 显 出并 维 护 我们 社 一 , 会 主义 国家 的国家权 力一 元性 、 一性 和人 民性 , 统 又 能更 加 充分 地 反 映 “ ” 体 现 社 会利 益 与 公 民 多 , 权利 的多元 性 , 民主形 式上 , 在 区别于 实行 少数 服 从多 数 的人 大票 决制 的 民主形 式 ,实行 的是既 尊 重多 数又 照顾少 数 的协商 式 民主 形式 ,从 而使其 既是 多元共 识政 治 的最好 支撑 ,又是 多元 共治政 治的 最好支 撑 。 以 , 所 中共 中央要 求 我们要 善 于运 用人 民政协 这一 具有独 特 优势 的政 治组 织 和 民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人民政协制度的地位和作用作者:王志勇756 发布时间:2004-12-27摘要:人民政协制度是我国现实中的一项基本制度。

但是,对此在我国宪法并未明确阐述。

因此,本文力图以历史的和现实的角度对此作了一个简单的佐证,同时对其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作了一个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政协制度地位作用人民政协制度是我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制度形式。

关于这种制度形式,宪法中只是把其界定为“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1) 形式,并未明确指出它和我国政治制度的关系。

但是,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的确是组成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的一环。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人民政协制度的确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可以从人民政协组织产生发展的历程和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得到佐证。

当代人民政协制度的诞生最初可以追溯到解放战争后期。

1948年初,随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阶段的到来,建立全国性的人民政权随之也就成为我党当时所面临的重大任务之一。

为此,1948年4月30日,毛泽东在为《晋察冀日报》起草的“五一”口号中,明确倡议“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这是我党关于建立新人民政协制度的最早的表述。

次日,毛泽东同志在发给李济深、沈钧儒的电报中再一次重申和阐明了这一点,他指出“在目前形势下,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并拟定民主联合政府的施政纲领,业已成为必要,时机亦已成熟。

……但欲实现这一步骤,必须先邀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一个会议。

在这个会议上,讨论并决定上述问题。

此项会议似宜定名为政治协商会议。

”(2)此后各民主党派纷纷致电表示赞同。

1949年2月,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56人辗转来到解放区和中国共产党共商建国大计,1949年9月21日—30日,旨在完成建立新中国、确立新中国的施政纲领和选举国家领导人等重大历史使命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胜利召开,该会议胜利召开标志着新人民政协制度的诞生。

由此可见,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从其诞生之日起,它就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建国后,在新中国的头几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实际上代行了全国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政协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实际上也起到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取代了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职能,《共同纲领》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代替。

但是人民政协组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仍然发挥了其重大的作用:首先,它仍然具有“协商国家民主法律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方针政策及重要部署,政府工作报告,国家财政预算,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重要事项,国家的重要法律,草案,……外交方面的重要问题及有关爱国统一战线的其他重要问题”(3);监督“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中共中央与国家领导机关制定的重要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遵守法纪,为政清廉等方面情况”(4)以及参政议政等三大职能。

其次,它仍然实际上直接参与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立法和决策过程。

自1959年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以后,作为政协组织履行职能的最重要形式的每年一次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都是和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履行其职能的最重要形式的每一年一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同时召开。

在“两会”同时召开期间,双方代表彼此参加和列席对方的会议,共同审议和协商对方会议的议题。

两会代表彼此参加和列席对方的会议、共同审议和协商对方会议的会议议题,尤其是全国政协委员参与全国人大所作的相关决策、动议和法律草案的商讨和审议工作意义重大!它表明人民政协组织事实上直接参与了国家的决策和立法工作。

因为“在当代中国法案的表决通过一般是形式的,规划和审议的过程往往更具有实质的意义”(5),正像周恩来所说“新民主主义的议事精神不在于最后的表决,主要是在于事前的协商和反复的讨论”。

(6) 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话,1954年9月以后人民政协组织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仍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民政协制度仍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政协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事实影响深远:首先它扩大了我国现实政治生活中直接参与政治过程的群体构成。

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7)的中国共产党来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因此,在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主要成员中中共党员一般占有相当的多数,以全国人大为例,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中共党员分别占有66.8%和68.4%,(8)七届和八届人大常委中中共党员分别占69%和69.7%,(9)这种情况在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前苏联的苏维埃体制中同样存在,1919年在俄共八大上列宁坦率地承认“苏维埃虽然按党纲规定是通过劳动者来实行管理的机关,而实际上却是通过无产阶级先进阶层来为劳动者实行管理而不是通过劳动群众来实行管理的机关”(10)。

因此在苏联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主要成员中苏共党员同样占有明显的多数。

据一位法国学者的统计,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中苏共党员占75%,就连级别最低的行政管理者集体农庄主席中苏共党员也占了94%。

(11)无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成员中占多数,这种现象实事上表明了无产阶级对国家政权的绝对领导,也表明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在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必须的!但是过份强调和重视这一点则可能导致非无产阶级群众和阶层在国家权力运行过程中呈现出边缘化的趋向,极端情况下,这种权力边缘化的现象甚至会导致这些阶层和群体与国家权力系统相疏离,使国家权力系统在这些群体中出现合法化危机,从而给国家增添不稳定的因素。

对于这种可能出现的潜在危机,应该说,前苏联苏维埃体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采取了某些补救措施,但缺乏制度层面上的疏导途径。

相比较,在这方面我国拥有两类制度层面上的疏通渠道,一类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这一点非本文论述范围,在此就不必赘述。

另一类是人民政协制度。

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侧重点不同,我国的人民政协制度更侧重于面向社会上的非中共党员的中上层,用一位全国政协前副秘书长的话来说“包括政协委员的构成及其所表现的政见,相对来说政协层次比较高”(12)。

因此,它能更多地吸纳非中共党员的社会上各界精英。

比如说,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中非中共党员的委员就占60%以上,其中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约占1/3。

(13)在第七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民主党派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民主党派成员比六届时增加了65人,占委员总数的33.7%,副主席人选中,中共党员13人,非中共党员15人。

(14)全国政协如此,地方政协亦然,据资料统计上海市政协一至七届政协委员会政协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直占有60%以上,其中最高的一届非中共政协委员竟占75.6%。

(15)这样,由于各级人民政协组织能够吸纳更多的非中共党员的社会各界精英,从而事实上扩大了我国政权体系中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的群体构成,并从制度上避免了非无产阶级的群体和阶层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呈现边缘化的趋向,同时也保证了这些阶层及其精英人物与国家权力主体的认同,至少在他们尚有机会通过正规渠道传达他们的声音时,他们将有兴趣维持对国家政治框架和基本原则的忠诚,由此国家政权体系的社会基础也就随之得到扩大。

其次,人民政协制度能够为吸纳、同化社会上随着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以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更强烈参与意识的原有决策圈外的集团参与国家的政治决策活动提供“与现存制度继续存在相和谐的方式”。

(16)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比较,人民政协制度有两个明显的特征:1、各级人民政协组织的成员不象各级人大代表那样主要以区域为组织单位,而是以界别为主要组织单位,比如:科学技术界、农林界等等。

以全国政协委员会为例,每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会都是由若干党派,若干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社会界别和若干社会特邀人士组成,2、各级政协组织的参予单位和成员也不象各级人大代表一样由选举产生,而是通过协商产生。

具体说,根据1982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每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参与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由上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每一届全国委员会任期内,有必要增加或变更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决定人选时,由本届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17)每一届地方委员会的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由上届地方委员会常务委员商决定,每届地方委员会任期内,如有必要增加或者变更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决定人选,由本届地方委员会常务会协商决定”。

(18)按照这一原则,国家政权系统实际上于就可以根据其自身对社会结构变动情况,原有社会各阶层的互动情形以及某些特定个体在社会上所具有的影响力等等因素的基本认识,再或者在一届政协委员会任期之前直接通过各级政协组织的上一届常委会常委们的协商方式、或者在其任期之内直接通过各级政协组织的本届常委会的常委们的协商方式,采用增加政协组织新的参与单位、调整原有界别的名额、聘请为特邀人士等手段,就可以把那些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国际间交往和社会科技生产的发展以及各种体制改革不断推进而新产生的在社会结构中具有重要影响社会阶层及其代表、在新时期较从前发挥更大作用并且具有更强烈参政意识的原有社会阶层中的更多的代表以及某些在特定时期在特定领域中具有特定影响的而在此前并没有相应政治地位的个体成员吸纳进入各级政协组织。

不但如此,同时鉴于“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全体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19) “地方政协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20)因此,从人民政协制度设计的理想模式来说,各级人民政协组织能够在上述阶层及其代表以及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后的一年或更短的时间内把他们吸纳进入各级政协组织,使他们融入国家权力系统,在现有的社会政治框架内表达他们的意愿、要求和相应的主张。

在人民政协发展史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比如说,1983年中共中央就根据解决港澳台问题时机已趋成熟,港澳两地在可预见的未来即可回归祖国,海峡两岸长期军事对峙状况也出现明显缓和这一新情况,适时地在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会中增加了台胞联谊会和港澳同胞两个新的参与单位,(21)从而为港澳台同胞在国家现有的政治体系中发挥影响提供了制度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