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构造演化 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华北板块基底形成与盖层发育初期 (一)太古代华北陆块形成
1、最早的陆壳 目前我国测得的少数几个35亿年左右的同位素年龄样是在冀东的迁西、 遵化一带地区,这很可能意味着在35亿年左右的这次构造-热事件形成 的一小块最早的陆壳,它的轮廓及构造面貌都尚难确定。 2、陆壳阶段(迁西期) 35-30亿年期间,是我国境内及各陆壳的形成阶段。冀东迁西群和 辽东鞍山群都有30亿年前后的年龄数据,代表了形成华北板块北缘古岛 链式陆核的构造-热事件。 3、陆块形成(阜平期) 30-25亿年的晚太古代后期,是陆核向陆块演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 大地构造的差异性逐渐的明显起来,首先表现在出现了明显的岩相分异, 其 次在某些研究工作比较深入的地区也发现存在着由于古隆起构造的存在, 而控制着其外侧的岩相变化的现象。 大约发生在25亿年以前的构造-热事件,即阜平运动, 导致地壳垂向 增厚,同时在横向上把一些孤立的陆核增大并且联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 统一的华北陆块,这时也显示出板块的周围,区域构造走向基本上与边 界走向一致,而在板块的内部存在着一近似于“S”形的构造,从而奠定 了华北板块的基底构造轮廓。
华 北 板 块 中 、 上 元 古 界 分 布 厚 度 图
二、扬子板块基底形成
1、早元古代-吕梁期 扬子板块基底岩系大面积出露于板块边缘的长期隆起单位之 上,板块内部仅见于个别地点而且出露面积很小。板块基底有 两套变质岩系,较深变质的下元古界和浅变质的中元古界组成。 出露于黄陵背斜的崆岭群,四川会理地区的河口群,云南新 平地区的大红山群(龙川群),康滇地轴北端的康定杂岩,其 时代属于早元古代。 在扬子板块范围内,早元古代末期的吕梁运动,是一次重要 的影响广泛的构造运动,使早元古代地层全面褶皱、区域变质 和混合岩化,形成了陆核和古岛。
华北板块早元古代 吕梁期古构造略图 (据马杏垣等) 1-陆块;2-古岛 弧;3-海槽;4- 中基性火山岩;5 -板块盖层沉积; 6-磨拉石建造;7 -断裂;8-太古 代轴向及片麻理; 9-五台期片理及 片麻理;10-太古 代片麻岩穹隆
2、陆块再分裂再合并(吕梁期) 早元古代晚期的大地构造格局,基本上继承了早元古代早期的特点。 早元古代末期的吕梁运动(中条运动、中岳运动)使得海槽闭合形成了褶 皱带。华北板块经过吕梁运动主幕(约18亿年前)之后,海槽收缩形成了 一些山间盆地,堆积了磨拉石建造的同造山期沉积,在吕梁运动第二幕 (约17亿年前)他们又被褶皱形成了统一的华北板块,从而也就结束了华 北板块基底的构造演化及形成阶段。
华北太元古代北弧系古缝合线推测示意图(据张兆忠、张雯华)
张兆忠、张雯华划分出岛孤-海沟系,并认为华北板块基底的构造演化 是在当时其南、北两侧的大洋板块分别自北向南及自南向北俯冲的这一构 造环境下发展演化起来的。
华北古陆核形成模式(据张兆忠、张雯华)
(三)中晚元古代华北板块稳定发展初期
吕梁运动之后华北板块的统一基底形成,但是在中晚元 古代地形起伏的差异性还是比较明显的,板块中部为一古陆 区,主要的沉积区位于南北两侧。北侧为燕山海槽,向西可 与内蒙海槽相连,呈近东西向延伸。南侧为晋南豫西陆棚海。 南、北两海槽向西可相连构成板块西侧的海盆。 中元古界分为长城系和蓟县系,晚元古界为青白口系。蓟 县剖面中上元古代地层总厚度可达万米左右,说明当时燕山 海槽为一强烈的沉降带。 晋南豫西海盆中晚元古代地层为熊耳群和云梦山群,前者 为一套中基性至酸性的火山岩系,云梦山群为由含铁碎屑沉 积到碳酸盐岩沉积,说明豫西海盆当时沿基底断裂具有较强 的火山活动。
第一节 前震旦系古中国板块的形成 一、华北板块基底形成与盖层发育初期 二、扬子板块基底形成 三、塔里木板块基底形成
中国五台-晋宁阶 段(震旦纪前)古 构造图(据杨森楠 等)
1-古中国板块边界; 2-五台期(23亿年 前)固结区;3-吕 梁期(19亿年)固 结区;4-晋宁期 (10~8亿年)固结 区;5-推测晋宁期 Hale Waihona Puke Baidu结区;6-印度板 块北缘初步固结区; 7-洋壳海域中初步 固结的中间地块;8 -洋壳海域区
2、中元古代 -四堡期 吕梁运动(龙 山运动)后扬 子板块古地理 格局一个突出 的特点是西部 形成了一个菱 形陆核和面积 大小不等的四 个古岛,围绕 着陆核在其北 面、南面和东 面分别形成了 四列海沟-岛 华南中元古代四堡期古地理图(据杨森楠等) 弧-弧后盆地 1-古陆、古岛;2-推测海域;3-边缘海泥质及碳酸盐沉积组合;4 -边缘海碳酸盐及泥质沉积组合;5-弧间岛、岛海碎屑泥质复理石沉 系统。
积组合;6-岛海含火山物质复理石沉积组合;7-大洋;8-中基性、 中酸性火山岩;9-基性-超基性岩组成的蛇绿岩套;10-海陆界线; 11-同沉积断裂;12-俯冲带
晋宁运动(Ⅰ幕)的结果,南华洋壳沿罗城-龙胜-宣春-金华-诸暨一 线向西北方向俯冲,岛弧带中分布的蛇绿岩套和沿海沉积物即是俯冲前缘留 下的残余洋壳,而大量发育的中基性-中酸性火山熔岩与火山碎屑岩则是相 伴随的岛弧火山运动。
中国前震旦纪大地构造发展就是中国古板块形成的历史,主要是华北、扬子和塔里 木三个板块基底的形成与拼合。总的趋势是陆壳不断加厚加大,由陆核→陆块→古中 国板块。但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有些地方早固结,有些地方固结稍晚。同时也不是 单一的扩大,而是先有几个陆核,围绕陆核逐渐扩大,并和相邻陆核拼凑起来成为更 大的块体。就一个地区而言,也不是一次运动形成基底的,如华北地区基本统一的陆 块形成后,再经过解体,焊接等复杂变化才最终形成。
华北板块早元古代 五台期古构造略图 (据马杏垣等) 1-陆块; 2-古岛弧; 3-冒地斜型海槽; 4-优地斜型海槽; 5-断裂;
6-太古代褶皱轴向 及片麻理;
7-太古代片麻岩穹 隆 (二)早元古代华北板块基底形成 早元古代又可划分为五台期(25-30亿年)和吕梁期(20-17亿年)两阶段。 1、陆块分裂合并(五台期) 早元古代早期华北板块的北缘为辽冀边缘海,为一近东西向的活动带,内部呈北东 -南西走向的冀-晋-陕陆间海槽,鲁东地区在郯-庐断裂的控制下以胶东群为代表 的形成了一套优地斜型沉积。 五台运动,造成了海域闭合,以及稳定地块的进一步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