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英雄观(完整版)
《2024年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范文
《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篇一一、引言英雄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英雄主义在各自的文学、艺术及影视作品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中西方英雄主义在表现形式和内涵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以影视作品为例,对中西方英雄主义进行对比分析。
二、中西方英雄主义的概述1. 西方英雄主义概述西方英雄主义源于古希腊神话、中世纪骑士文学及现代超级英雄故事等。
其核心特点是个人英雄主义,强调英雄的勇气、智慧、力量和牺牲精神。
在西方影视作品中,英雄往往具有超凡的能力,为了正义和真理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 东方英雄主义概述东方英雄主义则更多地源自古代传说、历史故事及武侠小说等。
东方英雄注重的是道德、责任和集体荣誉。
在东方影视作品中,英雄往往是具有高尚品德、智慧和武艺的代表,他们为了家族、国家或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三、中西方英雄主义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1. 形象塑造在形象塑造上,西方英雄往往具有超凡的能力和外表,如超级英雄电影中的角色。
而东方英雄则更注重内在品质和气质的塑造,如武侠片中的侠客。
此外,西方英雄往往具有独立的个性,而东方英雄则更强调服从和忠诚。
2. 行为动机在行为动机上,西方英雄多为追求个人荣誉和正义,为了正义而战斗。
而东方英雄则更多的是为了家族、国家或民族的荣誉和利益而奋斗。
此外,东方英雄在行为上往往受到道德和责任的约束。
3. 场景与画面在场景与画面的表现上,西方影视作品更注重特效、动作和视觉冲击力,以展示英雄的超凡能力和战斗场面。
而东方影视作品则更注重场景的意境、气氛和人物情感的表达。
四、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异同及原因分析1. 异同点异:中西方英雄主义在形象塑造、行为动机和场景表现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西方英雄更加独立、勇敢和具有超凡能力,而东方英雄则更注重内在品质和道德责任。
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英雄主义都强调正义、真理和牺牲精神。
《2024年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范文
《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篇一一、引言英雄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西方文化中均有深远影响。
中西方英雄主义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大银幕,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英雄主义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就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内涵、表现形式以及在影视作品中的体现进行对比分析。
二、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内涵1. 中国英雄主义的内涵中国英雄主义以忠、孝、仁、义为核心,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崇尚为国家、民族、家庭牺牲个人的利益。
中国英雄往往具有高尚的品德、坚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如《亮剑》中的李云龙、《战狼》中的冷锋等。
2. 西方英雄主义的内涵西方英雄主义注重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强调个人价值、自由和独立。
西方英雄往往具有超凡的能力、勇气和智慧,如超级英雄电影中的钢铁侠、蝙蝠侠等。
他们以个人力量拯救世界,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
三、中西方英雄主义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形式1. 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往往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他们为了国家、民族和家庭的利益,甘愿付出一切。
如《战狼》中的冷锋,为了营救被恐怖分子绑架的中国公民,孤身一人深入敌后,最终成功解救人质。
这些英雄形象体现了中国英雄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2.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西方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往往具有超凡的能力和勇气,他们以个人力量拯救世界。
如《复仇者联盟》中的超级英雄们,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团结一心,为了保护地球而奋斗。
这些英雄形象体现了西方英雄主义的个人价值和个人英雄主义精神。
四、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1.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国英雄主义强调集体主义精神,而西方英雄主义注重个人价值。
在影视作品中,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体现在英雄形象的塑造上。
中国英雄往往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而西方英雄则以个人力量拯救世界。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也开始呈现出一种既强调个人价值,又注重集体利益的趋势。
中西方英雄观的差异
中西方英雄观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英雄的定义:在中国文化中,英雄通常是指那些具有高尚品德、超凡智慧和强大力量的人物,他们往往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
而在西方文化中,英雄则被定义为那些具有非凡勇气和冒险精神的人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2. 英雄的地位:在中国文化中,英雄被视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行为和思想被视为社会的楷模和榜样。
而在西方文化中,英雄则被视为社会的边缘人物,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往往被视为异端和不道德的。
3. 英雄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中,英雄被视为国家和人民的保护者和拯救者,他们的存在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而在西方文化中,英雄则被视为社会的探索者和创新者,他们的存在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中西方英雄观的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也反映了中西方社会的不同。
试论中西方英雄观和英雄文化的比较
试论中西方英雄观和英雄文化的比较听到英雄这两个字,你首先想到的是谁呢?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还是精忠报国的岳飞?是40岁仍在球场上镇定地说:“不要慌,我在这儿!”的乔丹,还是跟风车搏斗的唐吉诃德?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还是那个“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酷到了家的基督山伯爵?几乎每个中国孩子都是听英雄故事长大的,那些闪耀着光芒的名字让我们循规蹈矩的生活变得精彩,让幼小的心灵第一次因为“光荣与梦想”变得激动不安。
然而前不久,美国的一份英雄谱却很多中国人大跌眼镜。
“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排行前10名中有影星约翰·韦恩,还有几乎和谎言划上了等号的克林顿。
中国人疑惑了,老美们心中的英雄到底是怎样的?中西文化的差异不是空泛的概念,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英雄,就是一个差异表现的典型。
英雄本身是一个相当主观的概念,每个人心中英雄的形象都会不同,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欧洲人和欧洲人之间也有分歧。
但是若从宏观角度来看,以较大范围的社会群体为研究对象,在对英雄的理解这个问题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中西英雄观的不同,以及进而揭示的文化根源的差异。
下面,将试着从四个方面分析中西的不同英雄观,希望可以阐述得尽可能详尽。
一、生命&价值在美国评出的英雄榜里,还有十位生活中的英雄。
其中一位叫约翰·麦凯思,是越战军人,1967年起他在越南整整呆了六年,但是这六年他没有在战场上厮杀,而是呆在越南人的战俘营里。
就是这样一个战俘,回国后不仅受到英雄的礼遇,被颁发了荣誉勋章,后来还走上了政坛,在人们的赞誉中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他在排行榜中列居第六。
很多中国人面对这样的结果觉得愕然。
中国人的英雄,即使不能够宏图霸业,至少也应该视死如归。
所谓士可杀不可辱,中国古代故事里,连乞丐都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气节、尊严,这样的字眼是比生命重要的,这与它们真正的现实价值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戊戌变法时,要说社会价值,康有为梁启超可以被认为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但若要论英雄,中国人更愿意选择“以死唤起民众”的谭嗣同。
中西方文化差异
好莱坞电影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一、《花木兰》所表现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花木兰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典型的尽忠尽孝的人物,无论是迪士尼拍摄的《花木兰》还是中国拍摄的《花木兰》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二者虽然都是取材于同一个故事但是在对内容的改编以及设计上却存在鲜明的差异。
这也反映出中西方文化所表现出的不同的英雄价值观。
(一)英雄观差异1.迪士尼塑造的个人英雄主义迪士尼所塑造的花木兰形象大大的颠覆了中国传统认知上的女子,她不再受到中国传统礼教的约束,也缩减了木兰“替父从军”所表现出的中国文化对“孝”的重视。
而是侧重于木兰自我价值的实现将这一过程更多地表现为木兰自我的梦想,西方塑造的花木兰是一个个性爽直、独立、有主见、有毅力的西方现代女性的形象。
在这个故事叙述和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处处的看到电影的西方主义英雄观,一个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将国家和人民拯救于水深火热之中。
2.中国版塑造的民族英雄主义由中国导演马楚成所拍摄的《花木兰》则将花木兰的“忠”和“孝”集中的进行了表现和高度的进行了赞扬,花木兰是不忍年迈的父亲去参战,是因为孝顺才有了替父从军的。
这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孝道的提倡和奉行,此外电影中对于民族主义精神的体现尤为的重要,处处彰显着中华儿女为了民族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的五四精神。
在她男扮女装的过程中,和皇子文泰发生了感情,但是当她得知文泰的死讯的时候虽然痛心,但是更多的是想到的是她的士兵需要她,国家也需要她。
为了民族大义她不顾自己的疼痛坚定的去对抗匈奴驱逐敌人。
当她被大将军减质陷害的时候被逼迫的弹尽粮绝的时候她高呼的是“士兵可以叛我将军可以弃我,但我花木兰绝不背叛国家!”。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一向重视人伦道德所以在电影叙述上一般比较的沉默和严肃侧重于说教而好莱坞电影则重于平等和自由,让观众自己去体会和思考。
在好莱坞所拍摄的《花木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趣味性和严肃性的结合,更多的愉悦。
在这个以中国故事为基础的西方电影中导演创作性的加入了若干个美国式的细节和趣味点,例如动画片主要是为了给小孩子看的,为了增加影片的趣味性,更加贴近小孩子的视角和喜爱点,影片中加入了一条叫作木须龙的小动物,它的可爱和调皮不仅帮助了木兰完成任务也活跃了整个电影的氛围。
中西方英雄文化的对比
中西 方 英雄 主 义 有 诸 多相 似 之 处 ,但 依 然会 因 为 文化 背 景 的
不 同而 在 人 们 的 心 中有 所 不 同 。 关 键 词 :中国 西 方 英雄 文化
在 浩 瀚 的 历 史 长 河 中 ,每 一 段 历 史 的 出 现都 与 当 时 社 会 的 生 产 力 和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有 着 密 切 的联 系 ,不论 是 中 国 抑 或 是 西 方 都 一 样 充 满 英 雄 式 人 物 的伟 大 事 迹 ,在一 定 的 历 史 时 期 发 挥 着 他 们 应 有 的 作 用 。 论 影 响 是 大 或小 , 或 者 是 深 远 无 抑 与 否 . 们 的 产 生 和 发 展 都 对 当 时本 国 的 生 产 力 和 社 会 发 展 他 起 到 了一 定 的作 用 。 中 国 的英 雄 文 化 诞 生 于混 沌 时期 ,在 中 国 人 心 中 英 雄 应 该 拥 有 宏 图 霸 业 、 死 如 归 的 精 神 , 谓 士 可 杀 不 可 辱 , 活 视 所 人 着要有尊严 。 有气节 , 样 的字眼在中国式的英雄人物眼 中 要 这 比生 命 还 重 要 。 方 英 雄 主 义 观 的产 生 与 其 文 化 息 息 相 关 , 西 个 人 本 位 主义 、 尚 自由 的精 神 是 西 方 文 化 的核 心 价 值 观 l。 崇 】 ] 英 雄 及 其 观 念 作 为 一 种 文 化 现 象 而 言 ,它 的 产 生 和 演 变 具 有 深 刻 的历 史 、 化 背 景 。随 着 人 类 文 明进 程 的演 进 , 雄 文 英 作 为人 与神 的结 合 体 , 身 上 的 神 性 逐 渐 减 少 , 性 不 断 得 到 其 人 彰 显 。 为 两 种 异 质文 化 , 西 方 英 雄 主 义 观 念 的差 异 反 映 出 作 中 各 自的文 化 特 质 [。 2 J 自古 以 来 , 国 的英 雄 崇 尚杀 身 成 仁 、 生 取 义 , 可 死 中 舍 宁 得 轰 轰 烈 烈 , 绝 不 苟 且 偷 生 。他 们 认 为 为 国 家 和 民族 大 业 、 也 为百 姓 安 居 乐业 舍 生 取 义 是 理 所 当 然 的 事 。西 方 人 把 人 的生 命 看 得 高 于 一切 ,在 战 场 上 千 方 百 计 地 使 自 己活 下 来 的人 是 英 雄 , 悲 壮 地 牺 牲 并 没 有 多 大 意 义 。相 比之 下 , 西 方 英 雄 而 在 人 物 眼 中 , 爱 生 命 、 造 价 值 是 最 重 要 的两 点 。英 雄 之 所 以 珍 创 成 为英 雄 , 管 是 在 西 方 还 是 东 方 , 定 是 能 够 做 成 凡 人 难 以 不 必 做 到 的 事 。 而英 雄伟 大 就 伟 大 在 肯 放 弃 最 难 放 弃 的东 西 去 成 就 事业 。 英 雄 主 义在 人类 历 史 上 由来 已久 ,它 实 际上 已经 成 为 一 sc t。l khat 表 示 。 然 , 色 也 有 积 极 的 寓 意 。 中 国 oiy ba er e c 来 当 黑 在 古 代 , 色 代 表 的 是 庄 严 、 穆 。比如秦 朝 皇帝 服 色 为 黑 色 , 黑 肃 而 不 是 我 们一 般所 说 的 黄色 ; 色 也 是 帝 王 祭 祀 的颜 色 。 因 为 黑 又 黑 色 与 铁 色 相 似 ,所 以 黑 色 往 往 象 征 铁 面无 私 。京 剧 中 的 张 飞 、 公 等 都 被 赋 予 了黑 色 脸 谱 。在 西方 文 化 中 , 色 同样 具 包 黑 有 庄 重 的 含 义 。 正 式 场 合 , 府 要 人 及 社 会 名 流 都 爱 穿 黑 色 在 政 礼 服 ; 官 穿 黑 色 服 装 , 示 法 律 的庄 严 。 法 显 22 汉 语 言 中的 黑 色颜 色词 隐喻 也 有 截 然 不 同 的 时候 .英 此 外 . 英 两 种 语 言 中 的黑 色 也 有 不 同 的 隐 喻含 义 。 英 汉 在 汉 两 种 语 言 里 虽 然都 有 贬 义用 法 , 情 况 很 不 一 样 。 现 代 汉 但 在 语 中 . 色 还 有 反 动 、 革 命 的 含 义 。诸 如 “ 帮 ” 黑 反 黑 一词 应译 为 rat n r gn . 不 是 bakgn , eci a ag 而 o y lc ag 因为 在 英 语 里 bak 无 反 l 并 c 动 的 意 思 而英 语 当 中 与bak 关 的 一 些 词 组也 不 能 直译 为 l 相 c
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
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引言:英雄主义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代表着对正义、勇气和牺牲的崇高追求。
中西方文化对英雄主义的理解和塑造展现出明显的差异。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影视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对比分析,探讨中西方英雄主义的不同表现形式、背后的文化思维以及对人们的情感共鸣。
一、中西方英雄形象的差异中西方英雄形象的差异根植于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
西方英雄形象常以个体英雄为主,强调个人的勇气和独特天赋。
例如,蜘蛛侠、超人和钢铁侠等超级英雄,他们无畏地面对邪恶势力并保护弱者。
而中国古代的英雄往往是以集体为单位,强调团队的力量和集体荣誉。
如《赵氏孤儿》中的项羽、《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和张飞,他们常以团结一致、誓死守护家国为目标。
二、中西方英雄主义的价值观中西方英雄主义的价值观也体现了文化差异。
西方英雄主义更注重个人自由、平等和对立的概念。
在西方影视作品中,英雄常常是反抗不公正的社会体制和权威,用个人的力量改造世界。
而中式英雄主义强调忠诚、正义和执着。
中国英雄常常为了正义的事业而奋不顾身,甚至牺牲自己。
例如,《赵氏孤儿》中的项羽,他最终选择自己消亡以换取赵国的安宁。
三、中西方英雄主义的情感共鸣中西方英雄主义的不同表现形式能够唤起观众不同的情感共鸣。
西方英雄主义更多地激发观众的个人追求和自由意识。
观众可以从超级英雄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希望和力量,鼓舞自己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而中式英雄主义更强调集体荣誉和传统价值观,能够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观众能够从中式英雄的故事中看到团结一致的力量,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四、中西方英雄主义的文化思维中西方英雄主义的表现形式背后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文化思维。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被鼓励和强调。
个人英雄主义是西方文化中对勇敢和无畏的赞美。
而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家族观念。
集体英雄主义是中国文化中对团队精神和家国情怀的追求。
中西方在英雄主义价值观上的差异
中西方在英雄主义价值观上的差异中西方在英雄主义价值观上有一定的差异。
英雄主义是一种对于勇气、担当、牺牲和展现无私精神的崇尚和赞扬,但是在中西方文化中,对于英雄主义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存在差异,并受到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首先,中西方在英雄主义的起源上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英雄主义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英雄神话,如赫拉克勒斯和阿喀琉斯等。
这些神话英雄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力量,代表着尊贵和荣耀。
而在中国文化中,英雄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伍子胥和岳飞等。
这些英雄人物追求的是国家利益、民族团结和社会正义,强调的是家国情怀。
其次,中西方在英雄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上存在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英雄主义更加强调个人的自由意志和独立性。
西方英雄主义的箴言是“我为自己而战”,强调的是个人的追求和自我实现。
而在中国文化中,英雄主义更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国情怀。
中国英雄主义的价值观是“我为家人、为国家而战”,强调的是责任和奉献。
这种差异源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尤其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差距。
此外,中西方在英雄主义的表达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英雄主义更加强调个体的英雄形象。
西方人常常将被认为有英雄品质的人视为偶像和榜样,通过媒体和文化创作来宣传和崇拜这些英雄。
比如,美国的超级英雄电影就是西方英雄主义的典型表达。
而在中国文化中,英雄主义更多地是以群体或者集体的形象表达。
中国人普遍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拜和赞美是集中在民族英雄和历史人物身上,强调英雄与国家、民族、集体的联系。
中国电影中也常常表现出这种英雄主义的特点,如《英雄》和《红色娘子军》等。
最后,中西方在英雄主义的价值评判上也有所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英雄主义被视为高尚、光荣和正义的象征。
英雄主义如果能够促进个人自由和社会进步,就是受到推崇和赞美的。
而在中国文化中,英雄主义被视为忠诚、勇敢和无私的品质。
英雄主义必须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相一致,以集体的目标为准绳进行评判。
比较视域下中西方英雄观的差异
比较视域下中西方英雄观的差异摘要:中西方英雄观由于理念的差异有着很大不同,中国式英雄观注重完美倾向、英雄的道德质量、英雄的悲剧情结,在塑造上有官方化、拔高和神化的倾向以及去个性化特征;而西方式英雄观则具备人性化、平民化特征,注重生命权,英雄的独立性和个性化色彩浓厚,民间化、精神化倾向明显。
关键词:比较视域;中西英雄观;差异性对英雄和英雄观的认识,涉及到民族和国家的传统与文化标准,由于人的思想观念总会受他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制约,因而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就会有不同的英雄观,且都会带上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和心理等表征。
一、中国式英雄观特征(一)完美主义倾向特征中国式英雄观的典型特征首先表现在完美倾向。
即英雄不应该也不能够有缺点,英雄就应该是完美的,任何一点瑕疵都不能在英雄身上出现,否则便是对英雄的亵渎,这与国人性格里追求完美的倾向有直接的关系。
其表现就是——无论是哪种类别的英雄都是完美无瑕的,看不出多少有和平常老百姓相同或类似的性格特征。
在宣扬时,如果有确实难以回避的瑕疵,惯用的手法是采用隐瞒和美化的方式去掉这点所谓的不完美。
如雷峰,我们只知道他艰苦朴素几十年,穿着一件补了又补的棉袄衣服,而没有说他居然还有一件当时很昂贵并崭新的呢子大衣,还有一只当时很罕见的怀表。
这就是国人完美倾向观念的表现。
我们都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这只存在理论和逃避责任的借口中,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要完美,要人人做圣人,尤其英雄,他是模范和榜样则必须如此。
(二)道德楷模倾向特征在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里,在一个以道德治国的国度里,道德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让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难逃其身。
在笔者看来,道德生活化、生活道德化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最具标志性的特征。
在评论和推选英雄的时候,道德可以说是最具影响力的因子。
英雄榜样,首先在道德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是一个道德非常高尚的人。
他可以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舍弃自己个人的一切,包括正常人具有的各种基本欲望,如七情六欲,甚至生命。
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英雄观(完整版)
东西⽅⽂化差异⽐较——英雄观(完整版)东西⽅⽂化差异⽐较——英雄观东西⽅⽂化的差异,我们从⽣活中的⽅⽅⾯⾯都可以体会到。
英雄观,正是其差异的⼀个最典型的表现。
所谓“英”为才智,“雄”为胆识,⼆者兼备则称之为英雄,但这只是最简明的字典定义,⼀个被社会所公认的,真正的英雄,他就是这个社会的楷模,⼈们对英雄的定义——即英雄观,反映出的往往是这个社会⼈们的道德理念与理想追求,更深层次地说,英雄观代表的是当时社会的主流⽂化。
东西⽅在对英雄的定义上,⾮常明显地反映了各⾃的⽂化背景和传统价值,值得我们深思。
下⾯,我将从艺术类的虚构作品和现实⽣活这两⼤⽅⾯进⾏详细阐述东西⽅英雄观。
⼀、东西⽅虚构作品中的英雄美国的超级英雄⽚可谓⽆⼈不知⽆⼈不晓,电影塑造了许许多多形形⾊⾊的经典英雄形象,如超⼈、蜘蛛侠、蝙蝠侠、美国队长等等。
⽐较他们的设定,表⾯上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能⼒,但从内在精神来看,反映的都是西⽅的冒险精神与个⼈英雄主义。
超级英雄电影中主⾓们或许失恋过,辍学过,⼯作失败过,或许曾经⾛错道路过,但在敌⼈⾯前,他们从不畏惧,也绝不会被彻底击败,也许⼀时会遇到挫折,剧情⼀波三折,但最后⼀定是其战胜了邪恶,独⾃⼀⼈救世界于⽔深⽕热之中,从⽽达成圆满的结局,其个⼈英雄主义体现得淋漓尽⾄。
以蜘蛛侠为例,剧中最经典的台词就是蜘蛛侠——彼得帕克叔叔对他说的那句话:能⼒越⼤,责任越⼤。
蜘蛛侠的真实⾝份是⼀个在报社⼯作的⼩记者彼得帕克,其在⾼中时默默⽆闻,作为记者时也曾⾯对过事业的烦恼,和⼥友——玛丽·简的关系也落⼊过低⾕,但⾯对邪恶势⼒时,他从未屈服,尽全⼒⾃⼰解决以维护社会治安、惩治恶⼈,有时也会⾝受重创,但他依旧会站起来,直到击败敌⼈。
但在他惩恶扬善的同时,他也⼗分的⽆组织⽆纪律,独⾃⾏动还常常破坏公物、惹出⿇烦,甚⾄在剧中还被⼈们所猜忌。
蜘蛛侠这⼀英雄形象便是西⽅个⼈英雄主义与冒险精神的深刻写照。
反观东⽅,在中国⼀提及英雄,⾸先联想到的是“舍⽣取义”、“舍⼩家,为⼤家”、“精忠报国”这类有关⼤义的成语,传统定义中的英雄往往富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与集体主义,与西⽅的英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
比较视域下中西方英雄观的差异
比较视域下中西方英雄观的差异英雄是一种具有超凡能力、勇气、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人。
英雄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但英雄观念在不同文化中存在着差异。
本文将从比较视域下探究中西方英雄观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英雄是一种受到赞赏和崇拜的人。
在传统意义上,英雄必须是男性,具备超凡能力和军事才能。
他们勇敢、忠诚、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特征,同时还拥有高尚的品德和伟大的责任感。
这种英雄形象在古希腊神话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例如,阿喀琉斯是古希腊最著名的英雄之一,他是勇猛无比、忠诚正直的人,为国家的领袖、人民和荣誉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此外,像罗宾汉、罗兰和金发女郎等传奇人物也是西方英雄的标志性代表,他们都具有拯救人民的使命和良好的品德。
与此不同的是,中国文化中的英雄观与西方有着显著的不同。
中国文化中的英雄往往是反抗压迫和不公正的人或团队。
在中国文化中,英雄不仅有勇气和正义感,还有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
例如,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雄之一是岳飞,他是一位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的将军,秉持着忠诚于国家、为人民着想的理念,在历经挫折之后成功带领士兵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岳飞的身后留下了“精忠报国”的口号和无数英雄事迹,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维和价值观。
中西方英雄观的差异可以从其文化传统、社会背景和社会价值观等方面来分析。
西方文化中的英雄观倾向于个人英雄主义和英雄崇拜,其重点在于个人的超越和胜利。
而中国文化中的英雄观崇尚的是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文化强调的是“集体主义”思想,重点在于领导和激励人们团结一致,共同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再者,中西方文化还对英雄实现的方式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西方文化中,英雄通常通过战争和军事胜利来实现个人和国家的意愿。
而在中国文化中,英雄通常是通过和平和艺术等方式来实现公正和正义。
例如,中国古代的“文化英雄”柳宗元是一位具有独特人文主义思想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倡导良善和回归美德,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中西方英雄文化对比
中西方文化对比(二)——英雄文化(2008-01-01 21:56:56)一个民族的精神集中体现在所谓的:“民族英雄”身上,而对比中西文化中英雄文化的不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重振民族精神,复兴民族文化!总体上讲,中国的英雄文化是集体英雄主义的,而西方的英雄文化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为:中国的“牺牲精神”和西方的“拯救”意识!具体的说;一、中国的英雄通常是奉献式的民族英雄,而也惟有为了民族大义而牺牲的人才能成为英雄,他们更多的是符号式的精神象征,是超脱于一般人之上的“圣人”式英雄!相反,西方的英雄通常是雄心式的人类英雄,而也惟有能拯救人民和民族的个人才能称为英雄,他们更多的是形象化的具体实在,是同一般人一样有缺点的“超人”英雄!二、中国的英雄是集体的英雄,他们是被抹杀个体的需求的光荣的荣誉,要求个人道德和巨大历史功绩相一致,没有不符合自身形象的污点。
对于西方人来讲,英雄通常是个人主义英雄,他们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个人奋斗史,并不要求其是完美无缺的,他们可能在私生活上有污点、行为上不当,但在面临危难考验时能勇于承担责任!三、中国的英雄文化是寄托了整个民族希望的重担与脊梁,通常具有悲剧性质以自身的牺牲结束,完成行为的升华。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岳飞。
而西方的英雄文化是影射了个人意志的自由精神,通常有喜剧色彩以建立个人功绩为准,成就个人的历史地位。
一个较好的例子是亚历山大。
四、中国的英雄是无法复制的奇迹,他是难以超越的,属于渴望而不可及的。
更多的时候,打消了人们的进取意识;因为英雄的代价是个人生活的失败,他们的生活还没自己幸福。
相反,西方的英雄是可以重演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决心与勇气,他们是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实现的。
更多的时候,鼓励人们去奋斗争取;因为英雄的成功是有回报的,权势、美人应有尽有!他们的生活值得自己追求。
从这几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方的英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体现为民族的性格与个人的追求,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国情不同;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们的生活要追求秩序,而能够维护秩序的行为才是值得提倡的,这就要求有集体意识的牺牲精神。
《2024年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范文
《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篇一一、引言英雄主义是文化、艺术以及影视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英雄形象一直是观众心中的瑰宝。
但东方与西方的英雄主义有其独特的特色和差异。
本文以影视作品为例,探讨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异同。
二、东西方英雄主义的核心价值观1. 东方英雄主义:强调道德高尚和家国情怀东方英雄往往具备崇高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以自我牺牲为精神内核,勇于面对和战胜一切困难,是中华民族的代表形象。
如中国的武侠电影中的大侠,他们通常有家国情怀,将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相结合,展现其英雄气概。
2. 西方英雄主义: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和正义精神西方英雄往往被描绘为个人能力的象征,他们凭借个人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去保护社会和正义。
在西方电影中,如超级英雄电影中的主角,他们的个人力量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分析1. 东方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在中国的影视作品中,英雄往往有着传统的家庭背景和道德观念。
他们面对的挑战往往与国家、民族或家庭有关,如《战狼》中的主角面对的挑战是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生存。
在战斗中,他们不仅展现个人的勇气和智慧,更体现了对家国情怀的坚守。
2.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在西方影视作品中,超级英雄的个性和能力常常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
这些超级英雄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背景,但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他们以个人的力量保护社会免受邪恶势力的侵害,如《复仇者联盟》中的超级英雄们。
四、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异同1. 相同点:正义与勇气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英雄主义都强调正义和勇气。
无论是东方的武侠还是西方的超级英雄,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维护社会的正义和公平。
2. 不同点:道德与个人主义东方英雄主义更强调道德和集体主义,而西方则更注重个人能力和个人主义。
这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两个方面:东方文化注重和谐与集体利益,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中西方英雄文化对比
中西方文化对比(二)——英雄文化(2008-01-01 21:56:56)一个民族的精神集中体现在所谓的:“民族英雄”身上,而对比中西文化中英雄文化的不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重振民族精神,复兴民族文化!总体上讲,中国的英雄文化是集体英雄主义的,而西方的英雄文化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为:中国的“牺牲精神”和西方的“拯救”意识!具体的说;一、中国的英雄通常是奉献式的民族英雄,而也惟有为了民族大义而牺牲的人才能成为英雄,他们更多的是符号式的精神象征,是超脱于一般人之上的“圣人”式英雄!相反,西方的英雄通常是雄心式的人类英雄,而也惟有能拯救人民和民族的个人才能称为英雄,他们更多的是形象化的具体实在,是同一般人一样有缺点的“超人”英雄!二、中国的英雄是集体的英雄,他们是被抹杀个体的需求的光荣的荣誉,要求个人道德和巨大历史功绩相一致,没有不符合自身形象的污点。
对于西方人来讲,英雄通常是个人主义英雄,他们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个人奋斗史,并不要求其是完美无缺的,他们可能在私生活上有污点、行为上不当,但在面临危难考验时能勇于承担责任!三、中国的英雄文化是寄托了整个民族希望的重担与脊梁,通常具有悲剧性质以自身的牺牲结束,完成行为的升华。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岳飞。
而西方的英雄文化是影射了个人意志的自由精神,通常有喜剧色彩以建立个人功绩为准,成就个人的历史地位。
一个较好的例子是亚历山大。
四、中国的英雄是无法复制的奇迹,他是难以超越的,属于渴望而不可及的。
更多的时候,打消了人们的进取意识;因为英雄的代价是个人生活的失败,他们的生活还没自己幸福。
相反,西方的英雄是可以重演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决心与勇气,他们是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实现的。
更多的时候,鼓励人们去奋斗争取;因为英雄的成功是有回报的,权势、美人应有尽有!他们的生活值得自己追求。
从这几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方的英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体现为民族的性格与个人的追求,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国情不同;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们的生活要追求秩序,而能够维护秩序的行为才是值得提倡的,这就要求有集体意识的牺牲精神。
中外英雄文化不同在哪里?
内力二字是中国人的创造,有时我们称它为意或是气。这是一种形象化的精神力量,有刚猛的,有飘逸的,有强横的,有阴柔的,代表着不同人的性格,以及各异的人格力量。内力给了人们一个寄托,就是我们精神上的修行能给予我们一种切实的力量,让我们强大,或是说让精神修为出众的人真正的强大,因为现实中贤哲往往只能隐逸,诗家更是柔弱的。于是有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气质高雅,举止有度,家学渊源,潇洒不羁,身怀绝世武功,仗剑天涯,疾恶如仇,好不平之事。
中外英雄文化不同在哪里?
英雄,历史或是传说中永不湮灭的名字。每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孕育出属于自己民族的个性鲜明,所向披靡的英雄。他们是战士,是将领,是剑客,是勇者,勇猛而坚韧,强悍有力。
和西方一样,中国的英雄文化也诞生于混沌时期,盘古开天、夸父追日、三皇五帝的传说,都饱含英雄主义的浪漫色彩。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从诗歌到戏剧,从说唱到小说,无数个英雄的时代和时代的英雄,成为一代又一代人耳熟能详的名词。不过,由于滋生的文化土壤不同,中外英雄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
英雄文化共同的特点是善恶分明,但在西方,所谓“恶”的标准是有限制的,他们或是恶龙、巨人之类的怪物,或是极端残暴者以及异教徒,而两个君主间的争斗并不被当作善恶之争,人们往往把争斗双方的英雄一同讴歌,哪怕其中一方是自己的敌人。事实上这是文人们对民众英雄观的迎合和妥协:对西方人而言,英雄是个性的,即使敌人的英雄行为也应该歌颂。在中国则完全不同,贯穿历史的始终有”正统“思想,在《三国演义》中表象的更为鲜明。其实在我们看来,刘备整天哭哭啼啼,以眼泪来博得赵子龙诸葛亮的誓死衷心,我们看不到他的多么勇猛多么满腹韬略。相反曹操却是实打实的自己打天下,自己上战场,并且也有治国风范。然而刘备却被始终尊为英雄,而曹操只不过算得上是枭雄。即使他有英雄的雄才大略,有英雄的丰功伟绩,也只能落得个异端的下场。中国文化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敌人就是敌人,说到底,这是中国大一统文化和西方领主经济的差异所带来的。
英雄观念下的中西方文化论文-西方文化论文-文体论文
英雄观念下的中西方文化论文-西方文化论文-文体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从文学角度看中西方文化中的英雄观念比较随着历史的推移,“英雄”这个词语内涵得到不断扩充,中国《古籍汉典》中将“英雄”定义为“非凡出众的人物。
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
而英雄一般都与世界的兴旺存在着关系。
无论是中西方文化,英雄都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气吞山河、攻城拔寨的将军,貌似潘安、玉树临风的才子,或者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文人,或是日进斗金、家财万贯的财主都可能是人们眼中的英雄。
这些英雄给后人留下了说不尽的话题,每个时期的人们都会对这些英雄形象有着不同的间接与阐释。
而下文以《奥德赛》与《西游记》两部中西方经典文学作品为例,从文学角度比较中西方文化中英雄观念的异同。
(一)中西方文化中的英雄观念的相似之处1.英雄漂泊的相似之处小说《奥德赛》主要讲述的是在特洛伊打完十年胜仗的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凯旋的故事,这一路上奥德修斯备受折磨,起因仅仅是由于得罪了波塞冬。
因此虽然奥德修斯在大海上漂泊了十年之后,却依然凭借自己的智慧一路降妖除魔,抵挡了各种惑,最终回到故乡。
而相比之下,小说《西游记》主要讲述的是叛逆的孙悟空一路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西游记》中的四个主人公在外漂泊了十余年,跨过了十万八千里长的路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
纵观两部小说的主人公,奥德修斯和孙悟空不仅漂泊经历相似,甚至在叙事结构与空间方面也趋于相同。
两部小说在叙事空间方面将故事发展定位在了人、神、魔的三层空间内。
除此之外,作者在叙事方式上都采用了一明一暗两条主线的方式。
小说《奥德赛》中的明线是主人公奥德修斯历经磨难在海上漂泊的故事情节,而小说的暗线则是天神宙斯和美神雅典娜对于主人公一次又一次的帮助。
而在《西游记》中,唐僧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是故事的明线,而各路对于他们师徒四人的帮助则是故事发展的一条暗线。
《2024年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范文
《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篇一一、引言英雄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西方文化中均有深远影响。
中西方英雄主义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并塑造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英雄形象。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中西方英雄主义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探究其异同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共同点1. 正义与勇气: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英雄主义都强调正义与勇气。
在影视作品中,英雄往往为了正义而奋斗,不畏强权,敢于挑战。
2. 牺牲与奉献:英雄常常为了更大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种牺牲与奉献精神在中西方英雄主义中都有所体现。
三、中西方英雄主义的不同点1. 文化背景:中西方英雄主义的文化背景存在差异。
中国英雄主义注重集体主义,强调家庭、国家、民族等集体利益;而西方英雄主义更注重个人主义,强调个人权利、自由和尊严。
2. 英雄形象:中西方英雄形象在性格、行为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英雄形象往往具有忠诚、孝顺、勇敢等品质,而西方英雄形象则更注重智慧、独立、坚韧等品质。
3. 表现手法:在影视作品中,中西方英雄主义的表现手法也存在差异。
中国影视作品往往通过情节、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来表现英雄形象,而西方影视作品则更注重通过人物心理、对话等细节来展现英雄形象。
四、中西方英雄主义在影视作品中的具体表现1. 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如《战狼》中的主人公为了国家利益而奋斗,具有忠诚、勇敢的品质;又如《亮剑》中的李云龙,他不仅具有军事才能,还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这些英雄形象都体现了中国英雄主义的价值观。
2.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如《复仇者联盟》中的超级英雄们为了保护地球而奋斗,他们具有智慧、独立、坚韧的品质;又如《蜘蛛侠》中的彼得·帕克,他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承担起保护城市的重任。
这些英雄形象体现了西方英雄主义的价值观。
五、结论通过对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两者在正义与勇气、牺牲与奉献等方面存在共同点,但在文化背景、英雄形象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从文化差异角度分析中西方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差异
从文化差异角度分析中西方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差异作者:张涛琪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08期摘要:中国文化中集体主义和保守的思想,与西方文化中强烈的个体主义和张扬的个性有较大的差异。
该差异在中西方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塑造也会有显著的表达。
本文以《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两个人物为例,分析在中西方不同文化影响下,体现出的不同的英雄形象。
有助于帮助读者提高中西方文化差异鉴别能力,在中西方交流中避免误解。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雄形象;个体主义;集体主义自古以来英雄都是各民族文化中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雄形象对中西方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能从中西方许多的文学作品中得以体现。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对英雄的理解导致不同作品中英雄的表现形式也有差异。
“西方的英雄文化则影射了个人意志的自由精神,通常以建立个人功绩为标准,崇尚成就个人的历史地位。
”[1]而在中国,英雄被认为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群众是英雄的群众,英雄是群众的英雄。
可以看出中西方的英雄在历史使命及目的上是有很大差异的,很明显,这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的。
本文欲从《永别了武器》,《三国演义》两部作品中分析英雄亨利和诸葛亮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外貌形象,行为表现,思想观念三方面的差异。
一、中西方英雄在外貌形象上的差異自古以来,英雄的外在形象停留在人们脑海中的都是身强体壮,意气风发。
《永别了,武器》中的主人公弗雷德里克·亨利是一位有理想的年轻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他就加入了意大利军队,成为了一名战士。
《永别了,武器》第一章中有对军人的描述,“士兵沾满泥浆,,每人都在腰带上挂着两个弹盒,满装着一六点五毫子弹,弹盒把斗篷顶了起来。
”[2]可以看出,西方的英雄,特别是参军的战士,都是身材魁梧,意气风发。
他们的手里往往会佩戴着一把枪,作为他们征服世界的武器。
西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英雄往往都是身强体壮,个性张扬,有着强大的战斗力。
《2024年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范文
《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篇一一、引言英雄主义作为人类文化中一种普遍存在的主题,在不同地域和文化中都有其独特的体现。
本文旨在通过影视作品,对中西方英雄主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差异与共性,以深入理解两种文化背景下英雄形象的塑造及其内涵。
二、中西方英雄主义概述1. 中国英雄主义中国英雄主义强调的是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与道德品质。
在影视作品中,中国英雄往往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如忠诚、勇敢、仁爱等,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或家庭的利益而奋斗。
同时,中国英雄也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自律,以实际行动践行道德规范。
2. 西方英雄主义西方英雄主义则更注重个人英雄主义和英雄的传奇色彩。
在西方影视作品中,英雄往往具有超凡的能力和个性,他们为了正义、真理或个人信仰而奋斗。
西方英雄主义强调个人价值、独立精神和冒险精神。
三、中西方英雄主义在影视作品中的体现1. 影视作品中的中国英雄形象在中国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典型的英雄形象,如《亮剑》中的李云龙、《战狼》中的冷锋等。
这些英雄形象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家国情怀,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同时,这些英雄形象也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自律,以实际行动践行道德规范。
2. 影视作品中的西方英雄形象在西方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形象,如《复仇者联盟》中的超级英雄、《黑豹》中的瓦坎达战士等。
这些英雄形象通常具有超凡的能力和个性,他们为了正义、真理或个人信仰而奋斗。
这些英雄往往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和独立精神,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追求个人的价值和荣誉。
四、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差异与共性1. 差异(1)价值观差异:中国英雄主义强调家国情怀和道德品质,而西方英雄主义更注重个人价值和独立精神。
(2)表现方式差异:中国英雄形象往往更加内敛、沉稳,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自律;而西方英雄形象则更加张扬、冒险,追求个人的荣誉和成就。
2. 共性(1)正义追求: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英雄形象都是为了正义、真理或信仰而奋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
——英雄观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体会到。
英雄观,正是其差异的一个最典型的表现。
所谓“英”为才智,“雄”为胆识,二者兼备则称之为英雄,但这只是最简明的字典定义,一个被社会所公认的,真正的英雄,他就是这个社会的楷模,人们对英雄的定义——即英雄观,反映出的往往是这个社会人们的道德理念与理想追求,更深层次地说,英雄观代表的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
东西方在对英雄的定义上,非常明显地反映了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价值,值得我们深思。
下面,我将从艺术类的虚构作品和现实生活这两大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东西方英雄观。
一、东西方虚构作品中的英雄
美国的超级英雄片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电影塑造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经典英雄形象,如超人、蜘蛛侠、
蝙蝠侠、美国队长等等。
比较他们的设定,表面上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能力,但从内在精神来看,反映的都是西方的冒险精神与个人英雄主义。
超级英雄电影中主角们或许失恋过,辍学过,工作失败过,或许曾经走错道路过,但在敌人面前,他们从不畏惧,也绝不会被彻底击败,也许一时会遇到挫折,剧情一波三折,但最后一定是其战胜了邪恶,独自一人救世界于水深火热之中,从而达成圆满的结局,其个人英雄主义体现得淋漓尽至。
以蜘蛛侠为例,剧中最经典的台词就是蜘蛛侠——彼得帕克叔叔对他说的那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蜘蛛侠的真实身份是一个在报社工作的小记者彼得帕克,其在高中时默默无闻,作为记者时也曾面对过事业的烦恼,和女友——玛丽·简的关系也落入过低谷,但面对邪恶势力时,他从未屈服,尽全力自己解决以维护社会治安、惩治恶人,有时也会身受重创,但他依旧会站起来,直到击败敌人。
但在他惩恶扬善的同时,他也十分的无组织无纪律,独自行动还常常破坏公物、惹出麻烦,甚至在剧中还被人们所猜忌。
蜘蛛侠这一英雄形象便是西方个人英雄主义与冒险精神的深刻写照。
反观东方,在中国一提及英雄,首先联想到的是“舍生取义”、“舍小家,为大家”、“精忠报国”这类有关大义的成语,传统定义中的英雄往往富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与集体主义,与西方的英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一点在虚构作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中国古代传说故事中的英雄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原洪水泛滥时他父亲因治水不利被流放处死,而他则临危受命,不因舜处罚了他的父亲就嫉恨在心,一心为天下黎明百姓治水,甚至三过家门而不入,见妻儿也不过挥手示意,没有与其团聚,可以说他把个人利益完全抛下,真正做到了舍小家为大家,最终拯救了天下苍生,被颂为英雄。
再如金庸笔下的郭靖,侠之大义者,忧国忧民,也是
家国思想的写照。
若对比一下东西方英雄的生平,不难发
现中国的英雄们都尽善尽美,做到超越人性的理性,从未
犯过错,形象过于完美而脱离于现实,他们似乎从来不会
过分感情用事,国家与民族危亡永远在第一位,而且做事
永远站在正义的一方,更多的,他们几乎都带有一种悲壮
的色彩。
二、现实生活中的东西方英雄
在现实生活中,东西方都有其名为英雄的榜样,受世人敬仰,不像影视及文学等虚构类作品中那样,他们没有
超能力,并不是尽善尽美,也不可能战胜一切,但他们以
自己的实际作为,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为比较东西方在现实生活中的英雄观差异,我们引入一份2006年由美国人民评选出的“英雄榜”,榜单上的英
雄们是由美国人民自己票选出来的,可以说代表了绝大多
数人们的看法,其中不乏影星、球星、主持人,如美国著
名的黑人脱口秀节目主持奥普拉·温弗丽,再如名列第二
的身患帕金森症、支持干细胞研究的电影演员福克斯,但
令一些中国人惊讶的是,在美国人评选出的十位生活中的
英雄中,其中一位叫约翰·麦凯思,是越战军人,他在越南
呆的六年中没有上战场厮杀,而是待在越南人的战俘营里,战争结束后回国的他受到礼遇,被授予勋章,奉为英雄,
这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都有些难以理解,一个战俘为何能
成为英雄?在东方文化中,英雄应该有一份骨气,宁死不
屈,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不论这样做的价值,这份尊
严是英雄必不可少的,是高于生命的。
但在西方人眼中,
生命高于一切,在残酷的战争中活下来,才能创造更多价
值,悲壮牺牲并没有太大意义,在他们看来,东方历史故
事中项羽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于乌江,这样轰轰烈烈
的死反而是不可理喻的。
总结
虚构作品中的英雄拯救世界,他们的价值观是人们所认同的价值观,他们的形象是人们所希望成为的形象,他们是人们心中理想的一个美好映射,而现实生活中的英雄更具有实际意义与参考价值。
从这两方面我们可以略窥一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西方的英雄形象源于古代个人英雄主义、冒险精神,以及近代的民主革命现代资本主义和工业化带来的追求自由和追求力
量的潮流。
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人文主义”,其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将人的生命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
这一思想至今仍是西方文化的核心之一,反映于诸多超级英雄电影中。
而东方文化中,自古以来便以家国为重,国重于家,家重于个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是其写照,强调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所以英雄的价值中心在中国人看来主要体现于能够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具备这种奉献精神是成为英雄的基本条件,一代又一代传承的悠久的东方文化,已将舍生取义的气节烙进了每个东方人的心中。
纵观历史上记录的英雄形象,或虚构或真实,无不是以完美的正面形象出现,而不像西方的而英雄形象那样接纳了人性的完美与不完美。
综上所述,东西方英雄观的差异体现于虚构作品与现实生活之中,是由其文化差异产生的,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化差异。
现如今的时代,我们需要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也需要更加先进完善的文化,东西方应该互相了解并接纳对方与己方文化的差异,取长补短,包容接纳,双方都有其精髓所在,如东方英雄文化中的舍己为人的大义与家国情怀,再如西方文化中的自由与冒险精神,当东西方文化融会贯通时,相信将会有属于这个时代的新英雄观、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