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指导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论文

论文摘要:如何培养小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论文关键词:小学生修改习作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相传唐代诗人贾岛初到京师时,一次在驴背上得到两句好诗:“鸟

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后来,他又想把“敲”字改成“推”字,琢磨不定时,迎面撞

上韩愈的马车。韩愈问明情况后,帮他斟酌了一翻,说:“敲字好!”这就是“推敲”的

由来。据说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这部长篇巨著,也曾先后修改过多遍。可见,修改是写好作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者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

下分数,匆匆看一眼老师写的评语,就一切了事。在这些人心目中,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显然,这些做法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极为不利。因此,教师必须转变

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在作文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呢?

一、精当讲评,为“改”奠基。

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锤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讲评课上,教师宣读

的范文,所作的批改示范,班内同学的集体评议都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

一堂好的讲评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目标少而精。作文讲评课目标制定要少而精,切忌面面俱到。这样有利于学生修改

自己作文时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修改效果。目标可围绕此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制定,也可围

绕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通病进行确定。如学生选择的事例欠典型,讲评课就以此为目标,出

示优秀的范文,让学生模仿。小组讨论一篇习作,共同评议事件是否典型,若事件不够典型,那么选择什么事件来写更好,理由是什么。反复评议,让学生懂得事件要典型,从而

为学生修改作文打下基础。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文讲评课如果只是笼统归纳全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或是具体评析一篇习作的得失,学生得到的具体指导和信息都比较少,不如让学生走上台

朗读自己的作文,全班学生交流赏析。具体做法是:教师在翻阅学生习作的基础上选择各

类题材和等级的习作3—4篇,让作者朗读,或者轮流让一个小组的同学逐一上台朗读自

己的习作。其余同学用简短的话语评价其亮点并提出建议。最后由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作出

必要的点评并评出优秀作文。这就避免了教师简单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

极思考,充分发表意见,从而品出味道,看出得失,促进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三借助设备,示范批改。讲评课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将其通过实物展示台投

影到屏幕上,教师一边讲评,一边在存在问题的位置作出相应的批注。如在一篇写人的习

作中,根据需要应有人物的外貌描写或心理描写,而文中缺少这些内容,教师通过与作者

交谈,与其余学生商讨,在相应位置补上必要的外貌或心理描写。对字、词、标点符号的

错误及病句等也示范地用事先学会的修改符号一一修改。这样,使学生不仅知道如何辨析

习作中的问题,且在习作修改过程中有样可学。

二、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有的教师把批改

一教师当面批改。这是

二批改分离,以批促改。除当面批改的其余习作,教师认真阅读后,只在需要修改之

处做上相应的符号或加以眉批。比如,在一篇叙事的习作中,情节不够具体,可在相应位

置批注“好好回忆当时的情景,再写具体生动一些”等字样。或者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其回

忆补充;又如学生习作中出现错字或漏字,教师在相应位置画上替换符号或添加符号,而

不是直接将错字改正或将漏字添上。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和所加的眉批,认真地

加以修改。这样将“批”和“改”分离开来,以批促改,比教师直接写出修改结果更有利

于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三同学间互批互改。学生习作交上来后,老师先进行初审,看书写情况和字数是否达标。书写不工整者重抄,字数不达标者补写。之后分发给学生批注。将班里学生分成三人

或四人小组,以组内每一个学生的作文为修改对象,先由组长朗读,组内成员互相讨论,

共同提出修改意见,组长将修改意见在相应位置作上批注。也可以同桌交叉批改。

四教育学生养成自我阅读和修改的习惯。当学生初步具备修改作文的意识和能力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一是每次初稿完成之后,不要求学生立即

交给老师,而是让学生自己反复阅读,看看字、词、标点符号是否有误,句子是否通顺,

选材是否典型,描写是否生动具体……对文中存在的问题自觉地逐一加以修改,直到满意

再上交;二是对老师或同学批注过的习作细心体会,积极思考,认真修改,若有不明白之处,可与“批注者”切磋后修改,再将修改满意的习作重新抄好。

总之,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具体得法的指导,让学生既能发现自己在本次习作

中不足或失误,又能从别人的习作中吸取自己过去没有掌握的精华,在每次修改前后的对

比中,实实在在领悟到认真修改的好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修改的认识和兴趣。

参考文献

1、微课在银川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赵小蕊宁夏大学2021-04-01

2、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刘婉丽曲阜师范大学2021-04-10

论文摘要:导引感悟诗意的中和之美—《荷花淀》教学片段

论文关键词:中和之美荷花淀教学片段

中和是儒家对于礼和乐提出来的要求,也是一种伦理道德规范。作为对文艺创作的尺度,中和之美的一般含义是抒发感情要有所节制,和谐、适度地处理主体艺术家的情意与

客体物境、情境的各种关系。它追求的是艺术作品中主体与客体契合而成的意境。中国文

化强调的是和谐;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它强调的也是和谐;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它也强调要

注意调节,心理平和,没有大悲大喜。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美的创造与欣赏的一大追求

目标和重要指导原则,是汉民族审美心理结构中一种重要、稳定而富于积极意义的有机构成。含蓄、蕴藉,有味道,这是中华民族艺术的一个追求。中和精神与中和之美,是中国

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审美观念,它的基本思想是教人处理好人与自然,人和人,人与自

我之间的关系,使之处于协调状态,即教人学会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在《荷花淀》

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个中诗意的中和之美的。下面是本人《荷花淀》的教学片段。

师:孙犁的《荷花淀》这篇小说开头花了三段写了什么内容?

生:写的是两个大的问题。一个是人与环境,人——水生嫂,再一个是自然风光,写

得很美。

师:写这种美的用意何在?有什么特点?请大家简单地说一下。哪位同学?首先说他的

用意何在?抗日战争这么严酷,有这么恬静优美的环境吗?作家这么写是不是违反现实的呢?如果不是违反现实的,他的用意何在?哪位同学说一下?你们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生:我觉得作者把景色写得这么美好,突然让我联想起艾青的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为什么我眼里常含着泪水?”

师:充满激情地衔接“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嘿,很好!

生:深受鼓舞我觉得孙犁把这个土地写得这么美好,就会让人觉得这么美好的土地会

有谁不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理所当然会对她有很深的感情。老师插话:地灵人

杰我觉得这应该是所有抗日战士战斗的动力之所在。

师:嗨!说得好,说得非常好!充满激情地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山河如此多娇,岂容日寇

践踏蹂躏?就是这个用意嘛!说得太好了,所以作家一点都不是违反现实,所以这几段不能

不要!

那么,在这里,我再提个问题,这里写到这么美丽的环境,其中有水生嫂,这里人和

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你用一个词概括一下,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怎样?

生:和谐。

生:融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