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D卷
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a3ee4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0.png)
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统一测试试卷语文2024.4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4分)班级进行了“古建文辉——语文中的中国古代建筑”主题探究活动,活动后计划举办专题展览。
下面是展览内容的初稿,请你进行审校、修改和补充。
展板一:汉字中的古建发展1.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形、字音作出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因为这里形容建筑物高大雄伟的样子,所以“巍峨”一词中无错字。
B.因为这里表达“鲜明地展示”的意思,所以“张显”一词中有错字。
C.“穴”读作“xué”。
D.“剖”读作“pāo”。
2.根据文段内容,在横线处补全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汉字凝固了中国建筑的原始形态②建筑材料也会影响到汉字的构造B.①中国建筑的原始形态被汉字凝固②汉字的构造也会影响到建筑材料C.①汉字凝固了中国建筑的原始形态②汉字的构造也会影响到建筑材料D.①中国建筑的原始形态被汉字凝固②建筑材料也会影响到汉字的构造展板二:成语中的古建细节3.你检查文段中使用的成语后发现,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美轮美奂B.包罗万象C.相得益彰D.棋逢对手4.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做出修改。
(2分)展板三:诗文中的古建形式5.在文段横线处补全内容,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不尽长江滚滚流②杜牧B.①不尽长江滚滚流②杜甫C.①生子当如孙仲谋②杜牧D.①生子当如孙仲谋②杜甫6.为插图黄鹤楼拟写一副对联,补全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何时①,看洲渚萋萋芳草今日白云仍在,拂汉阳②A.①黄鹤飞来②历历晴川B.①黄鹤再来②历历晴川C.①黄鹤飞来②浩瀚烟波D.①黄鹤再来②浩瀚烟波7.展览的结语中需要解释主题“古建文辉”的意思,请你综合三块展板,补写内容。
2024年4月北京朝阳区初三语文中考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4月北京朝阳区初三语文中考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15745d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3.png)
2024年4月北京朝阳区初三语文中考一模试卷2024.04一、基础·运用(共15分)学校开展“我拍到了‘语文课本封面’”文化活动。
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任务。
1.下面是策划方案中的一段文字。
请你完成(1)(2)题。
(共4分)当万里河山被框入小小封面,一帧帧美景仿佛多了一份书卷气。
楷体“语文”两个大字,加上拼音“YU WEN”,配上家乡的美景,让人不禁感叹:“最极致的中式美学就藏在语文课本上!”请发挥你的创意,进行二次创作【甲】你可以将自己拍的家乡美景,配上教科书封面的“语文”二字;也可以把山川河流的图片放进教科书的封面模板里;还可以甄选语文课本里的插图,把静态照片做成动态封面【乙】浪漫的春天已经上线,接下来的华夏大地万物复苏,春和景明。
让我们一起来制作属于自己的语文课本封面吧!(1)有同学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有疑问。
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A.“框”指“在文字、图片周围加上线条”,应读为“kuàng”。
B.“书卷气”指“读书人的风格气质”,“卷”应读为“juàn”。
C.“不禁”的意思是“抑制不住”,“禁”应读为“jìn”。
D.“春和景明”的“和”意思是“和煦”,应读为“hé”。
(2)在文段【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乙】,B.【甲】:【乙】。
C.【甲】,【乙】,D.【甲】,【乙】。
2.同学们纷纷参与,积极投稿。
活动编辑准备从下面三幅图片中选用一幅作为课本封面。
请你完成(1)(2)题。
(共3分)(1)下面三幅图片,你选择哪一幅?并简述理由。
(要求:使用关联词“既……又……或“不但……而且……”)(2分)【甲】八达岭长城【乙】北京商务中心区【丙】国家体育场(2)请用正楷字为课本封面书写“语文”二字。
(1分)3.活动最后,某同学总结发言。
阅读发言稿,完成(1)-(4)题。
(共8分)①北京的首钢奥园、武汉的东湖樱园、温州的泗溪廊桥、云南的梅里雪山,这些地标图片在网络平台并不罕见。
2024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4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a629e06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4.png)
选择题
下列哪部作品是北京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
A. 《骆驼祥子》(正确答案)
B. 《春》
C. 《背影》
D. 《荷塘月色》
“胡同”一词在北京方言中通常指的是什么?
A. 小河
B. 小巷(正确答案)
C. 小山
D. 小桥
下列哪个成语与北京的历史文化紧密相关?
A. 画龙点睛
B. 珠联璧合
C. 不到长城非好汉(正确答案)
D. 杯弓蛇影
北京故宫的哪个宫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A. 乾清宫
B. 坤宁宫
C. 太和殿(正确答案)
D. 御花园
下列哪首诗词描绘了北京秋天的景色?
A. 《春晓》
B. 《静夜思》
C. 《秋词》(正确答案)
D. 《夏日绝句》
北京的传统小吃“炸酱面”通常搭配哪种酱料?
A. 豆瓣酱
B. 甜面酱(正确答案)
C. 黄豆酱
D. 辣椒酱
下列哪个节日在北京有放风筝的习俗?
A. 春节
B. 端午节
C. 清明节(正确答案)
D. 中秋节
北京的哪个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群”?
A. 颐和园
B. 天坛
C. 故宫(正确答案)
D. 长城
下列哪部京剧是北京的代表性剧目,讲述了杨家将抗辽的故事?
A. 《红楼梦》
B. 《西厢记》
C. 《杨门女将》(正确答案)
D. 《牡丹亭》。
2024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4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71812a7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e.png)
1、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锐不可挡销声匿迹一筹莫展B. 抑扬顿挫翻来复去脍炙人口C. 蹒跚学步海市蜃楼正襟危坐D. 顾名思意孤陋寡闻世外桃源(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他表现得从容不迫,令人钦佩。
B. 这部电影的情节扣人心弦,让观众们目不转睛地观看。
C. 在这个问题上,他的观点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D. 他的演讲滔滔不绝,但内容却空洞无物,让人昏昏欲睡。
(答案)D(注:此题假设“滔滔不绝”在此语境下使用不恰当,因其通常指说话连续不断,而内容空洞则与“滔滔不绝”的正面含义相悖)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B.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
C.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
D.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答案)B(《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小说,非讽刺小说)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C. 为了避免交通拥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D. 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班名列前茅,而且在学校里也是佼佼者。
(逻辑顺序不当,应为“在学校里也是佼佼者,不仅在全班名列前茅”)(答案)C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弱冠”指的是男子十五岁时的成年礼。
B. “寒舍”是古人对自己住处的谦称。
C. “端午”节日习俗是吃月饼、赛龙舟。
D. “陛下”是古代对官员的尊称。
(答案)B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吃饭了吗?”妈妈关切地问:“要注意身体啊!”B. 他喜欢的书有《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C. “不,”他摇了摇头说:“我还没想好。
”D. 北京的名胜古迹有很多,比如:故宫、颐和园、天坛……(答案)D(注:A、C两项中,问号后应使用逗号,因为问句是整个句子的一部分;B项中,书名号间不应使用逗号,应去掉)7、下列成语中,与“画蛇添足”寓意相近的一项是:A. 滥竽充数B. 邯郸学步C. 杯弓蛇影D. 掩耳盗铃(答案)B(都表达了做了多余或不恰当的事,反而坏了事的意思)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他总是精打细算,从不浪费一分钱。
2024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63232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f.png)
顺义区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练习(一)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3分)在我国,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春天结伴去郊野踏青。
小明同学要制作一期板报,向大家介绍中国的“踏青”文化,邀请你协助完成。
1.请用正楷字书写“带上文化去踏青”这七个字,作为板报标题。
(1分)专栏一踏青溯源踏青,也称“踏春”“探春”“拜青”,一般指人们春天到郊野游玩,欣赏春色,寄情山水。
踏青是中华传统民俗,起源于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
在西周,立春之时,天子携职官、黎庶,于东郊野外行礼迎春,表达对风调雨顺的期盼和对司春之神的敬畏,这种农耕祭祀习俗对后世影响源远流长。
此后踏青的主题熔合于多种节日仪礼中。
如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纪念黄帝诞辰的日子。
这天除祭祀之外,还有河中沐浴、水边宴饮、郊外游春等习俗。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二天,是古代怕春雷引发山火而设定禁火的日子,后来又增加了纪念先秦名士介子推的活动,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
寒食节的习俗除了禁火、冷食,还有扫墓祭祖、踏青插柳、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
后来上巳节与寒食节的习俗合并到清明节,人们在慎终追远之外,又格外珍惜清明节的天朗气清,春光明媚,纷纷到野外踏青,感受生机盎然的景象。
唐宋时期,国家设定了清明假日,假日里赏花踏青在全社会各阶层形成风尚,尤其在宋代盛况空前。
清明节时“游子寻春半出城”,踏青出游的多样需求又助力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形成滚雪球效应。
2.你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形作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因为表达的是“将情怀寄托到山水中”的意思,所以“寄情”字形有错误。
2023年4月北京市平谷区初三语文中考一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4月北京市平谷区初三语文中考一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34bbe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8.png)
2023年4月北京市平谷区初三语文中考一模试题卷2023.04一、基础·运用(共14分)“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特展”在故宫午门展厅展出。
学校为此开展研学活动。
同学们查找了相关资料并完成了研学记录,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14分)气势恢宏的中国山水诗山川景物,美不胜收,往往能触动诗人的心扉。
在古代诗坛,山水诗的创作有一个发展过程。
汉代以前,很少有诗人以山川风物为创作题材,汉末时期写山水诗的诗人仍是凤毛麟角,【】横槊赋诗,写下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十古名句,这类好诗在当时不胜枚举。
直到魏晋时期山水诗才成为诗坛的一股潮流,但是以山川景物为题旨的诗歌仍未臻成熟。
直到唐代,山水诗在诗坛上才大放异彩,并迅速达到了卓越之境。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环绕着对泰山的“望”,使读者体悟到它恢宏的气势,让人拍案叫绝;“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笔下的黄河盘空排奡,让人真切感受到黄河势不可挡的威力。
诗人们所取得的成就和创作经验,在今天仍值得我们传承和发展。
1.结合文段内容,指出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美不胜收B.不胜枚举C.拍案叫绝D.势不可挡2,对文中【】内作者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分)A.李商隐B.曹操C.白居易D.陆游3,小明不清楚资料中“盘空排奡”的含义,通过查阅字典,找到了“奡”的解释:①矫健有力;②突兀。
请你帮他解释“盘空排奡”在文中的意思。
(2分)答:气韵生动的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是一个艺术宝库,异彩纷呈。
中国绘画的精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绘画的艺术追求最重要的是气韵生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的“天”指世界的运动刚强勒健,画家眼前都是生机,绘画就表现生机。
其二,中国艺术家将“物我同一”的艺术体验融合在艺术作品中。
“物我同一”①体现着中国人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②体现着中国人精神修养的最高境界。
其三,中国绘画精神性的集中表现在于“心画”,心灵表现才是绘画的最高境界。
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cd9e5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3.png)
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二部分——_______丽画卷。
可以说,北京雨燕已成为北京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⑤目前,社会各界正携手保护雨燕。
相信未来,这些与古都相伴的鸟儿能更加自由地翱翔于北京上空。
(1)文段中画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帮助修改。
(2)文稿提到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入选教材的诗______(写篇名)中诗句“______”就描写了鸟鸣叫的情形。
(3)编审即将结束,你发现专栏还缺第四部分结语。
请补写一句话,用上“了解”“学习”“探索”三个词语,以引起大家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视。
二、句子默写三、诗歌鉴赏5.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下面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先记叙描写,再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的窘状,也表达了他的济世情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B.《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处处扣“壮词”来写:开篇壮怀激烈,梦中情景豪情万丈,结尾感叹壮志难酬,更添悲凉。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句式长短不齐,韵脚多次变换,有曲折跌宕之感,这更能表现诗人命运悲苦和对个人前途的绝望。
2023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3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5b94af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a.png)
2023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2分)1.(12分)2023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任务将基本完成,其中明长城居庸关段为国家级重要点段。
学校计划组织同学们前往居庸关景区,以“居庸叠翠探长城”为主题开展研学活动。
请你参与研学手册的编校。
(1)请你用正楷字书写“居庸叠翠探长城”七个字作为手册封面标题。
第一部分行程简介ㅤㅤ居庸关是京北长城延线..上的著名古关城,见证了我国多民族交溶..的历史。
这里群山环绕,植被繁茂,早在金代便以“居庸叠翠”名列“燕京八景”之一。
作为阻挡敌军袭扰和探察敌情的军事要塞,居庸关长城东跨翠屏山,西跨金柜山,如鲲鹏..展翅,全长4142米,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誉。
“居庸天险列峰连,万里金汤固九边。
”清代乾隆帝的这两句诗,描述了居庸关的地势显要..、雄伟壮观。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ㅤㅤ为了零距离感受长城文化,我们将走出校园,游览居庸关景区,在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中,深入了解居庸关长城厚重的历史积淀,开阔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2)检查文段,你发现其中有书写错误。
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表达的是“居庸关坐落于京北长城之上”的意思,所以“延线”中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居庸关见证民族融合的历史”的意思,所以“交溶”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居庸关像传说中的神鸟展翅”的意思,所以“鲲鹏”中有错字。
D.因为表达的是“居庸关地势险峻而处于要冲”的意思,所以“显要”中有错字。
(3)你对第二段的画线词语“别开生面”的意思不太清楚,于是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发现“面”的主要义项有:①头的前部,脸;②见面;③部位或方面。
根据词典释义及文段内容,下列对“别开生面”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走近长城,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B.登临长城,与历史古迹亲切会面C.探访长城,体验全新的学习方式第二部分行程安排研学阶段研学地点研学任务实地参观居庸关长城博物馆搜集居庸关长城浩如烟海....的史料,了解居庸关风.云变幻...的历史。
2022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a9b31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6.png)
2022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4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指出,北京将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持续打造智慧城市。
你所在班级组织了体验“智慧城市”实践活动。
1.有同学搜集了一段有关“智慧城市”的文字,阅读后,完成第(1)—(2)题。
(共4分)中国已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火热的国家,而北京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智慧战略,技术能力、领域渗透和创新能力这四大核心领域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纲要》披露,到2025年,北京将建设成为全球①新 (xíng)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
具体体现在:统筹规范的城市感知体系基本建成,城市数字新底座稳固夯实,整体数据治理能力②大幅提升,全域场景应用智慧化水平③大幅跃升,“一网通办”惠民服务便捷高效,“一网统管”城市治理智能协同;超前④(bù) 局6G、量子通信、脑科学等前沿技术,城市科技开放创新生态基本形成,数字经济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基本建成根基强韧、高效协同,⑤(péngbó) 发展的新一代智慧城市有机体,有力促进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和数字经济发展,全面支撑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⑥提供高质量发展平台。
(1)结合语境和相关知识,对文中用①—⑥标注的拼音和字词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④横线处填写的字依次为“型”“部”,在文中“型”的意思是类型,“部”的意思是统率。
B.②③3处“大幅”一词均指事物或情形变动幅度较大。
C.⑤处“peng bó”一词在文中意思是“繁荣、旺盛”,因此横线处应填“篷勃”。
D.⑥处“提供”的意思是“供给、供应(意见、资料、物资、条件等)”,应读 tígòng。
(2)根据文意,下列词语与文中画波浪线“标杆”一词意思最为接近的一项是(2分)A.标志B.标准C.规范D.榜样2.大家准备以“智慧城市,引领未来”作为此次实践活动成果集的名字,想从书法作品中搜单字组成封面。
2023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3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0c18e703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2.png)
2023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5分)1.(15分)为落实《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学校开展了以“书香润泽”为主题的阅读活动。
请你参与活动,完成任务。
活动一阅读启动解说海报主题活动于3月29日启动,学生会主席代表发言。
请阅读下面发言稿(部分),完成问题。
打开《诗经》,展读《蒹葭》,蒹苍露白,秋水澄.明,清幽的意境使人心灵愈加纯净;诵读《诫子书》,诸葛亮垦切的叮咛促使我们摒除杂念,保持精神的安宁;品味《昆明的雨》,汪曾祺恬淡地诉说对过往岁月的想念,教会我们以心灵的沉静面对世间芜杂……人生须臾之间,但“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
阅读,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禁.锢,使我们的生活足够辽阔丰富。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拥抱更加广博的世界,用平和的心态面对纷繁世事。
(1)如图是学生会为活动设计的宣传海报。
结合发言稿的内容,你认为“书香润泽”在这个情境中具体指的是。
(2)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
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澄”应读为“chéng”。
B.“垦切”应写为“恳切”。
C.“品味”应写为“品位”。
D.“禁”应读作“jìn”。
(3)有同学认为,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境中表达欠妥。
请你结合语段内容作出修改。
修改:活动二设计展板推荐书籍三个年级分别设计了名著推介展板。
请阅读展板,根据大家的修改意见,完成问题。
ㅤㅤ《骆驼祥子》讲述了北平城里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读完这本书,祥子最终走向毁灭的命运无疑会给你强烈的震撼【甲】同时,作者对老北京的人情风俗、市井生活、独特语言习惯的妙手回春....的描绘,一定能让你感受到浓浓的“京味儿”。
展板1《骆驼祥子》(七年级)ㅤㅤ《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科普巨著。
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5c6129e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2.png)
选择题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B.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春日长安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C. 《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领导者是宋江,展现了其智勇双全的一面。
(正确答案)D.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其中《藤野先生》记录了他在日本的生活。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今年多大了,”他问道:“有二十岁了吗?”B. 北京的胡同,无论是宽是窄,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C. 这个周末,我们计划去:长城、故宫、颐和园游览。
(正确答案)D. 他轻轻地推开门,小声说,我回来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竭泽而鱼披星带月脍炙人口B. 谈笑风生按部就班两全其美(正确答案)C. 迫不及待原形必露金碧辉煌D. 世外桃园提心吊胆再接再厉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弱冠”指的是男子十五岁时的成年礼。
B. “社稷”在古代常用来代指国家,其中“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
(正确答案)C. “谥号”是皇帝生前所取的,用以概括其一生的功过。
D. “科举”制度中,殿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C. 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销售量一直居高不下。
(正确答案)D. 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平时是否努力学习。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主线,最终两人终成眷属。
B. 《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取经路上多次被唐僧误解并赶走,但每次都因观音菩萨的劝说而返回。
C.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的关键战役,最终以曹操的大败告终。
(正确答案)D. 《简·爱》中的简·爱与罗切斯特结婚后,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从未遇到过任何挫折。
2024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语文(北京卷)
![2024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语文(北京卷)](https://img.taocdn.com/s3/m/bc99820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9.png)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北京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生须知:1. 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 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3分)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圆满闭幕,亚运会中有关非遗文化的精彩瞬间至今仍令人回味。
在综合实践课程中,你所在的小组完成了相关展板的文字介绍。
现在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修改。
1.在展览文字介绍的封面,用正楷字书写“亚运让非遗熠熠生辉”九个字作为标题。
(1分)前言将“你”“我”汇成“我们”①亚运会通过体育竞技的方式,将亚洲各国和地区紧密联系到了一起,让翘.首以盼的“亚洲命运共同体”更加真切可感。
也正是通过这项盛事,亚洲多姿多彩的文化得以章显。
②从风雅颂歌到梅兰竹菊,满满的东方文化元素向八方宾朋展现一场体育盛会如何牵手“中国式浪漫”,一个现代之城如何在守正创新中再现马可·波罗笔下记载.的“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杭州及其协办城市努力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让世界与之联结。
2.有同学认为画横线的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
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A.“翘”应读为“qiáo”B.“章显”应写为“彰显”C.“载”应读为“zǎi”D.“联结”应写为“联节”第一部分亚运刮起“非遗风”走进亚运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陈列区前的宾客总是摩肩接踵....。
一条长达60米的“中华龙”风筝精妙绝伦....,象征着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典雅的瓷器、精美的扇子、精致的丝绸……设计者自出心裁....,呈现出中华文化的深沉与繁华。
很多宾客对其中一把巨大的西湖绸伞印象尤为深刻。
2024年北京二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24年北京二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030da5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3.png)
2024年北京二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为了纪念五四爱国运动而设立的节日。
今年五四青年节,学校将组织“展翅翱翔,绽放青春”主题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用正楷字书写活动主题“展翅翱翔,绽放青春”。
第一部分“青春赞歌”朗诵比赛2.朗诵社团负责组织“诵赞新青年”朗诵比赛,这是一位同学准备的朗诵稿,请你帮助他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音、字形作出判断。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这是一束燃烧近百年的火炬那些五月的旗帜它用亘古..不朽的能量燃烧着无数青年煮沸青春的热血爱国的火焰煮沸麻木的中国这是中国最激情的五月那个五月的黎那天的朝霞“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呐喊如同青春的热血抖落北洋政府懦弱的笔尖融入炽热..的怒火那个五月的天空那耀眼的光芒“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炙烤着沉睡百年的中国把浑噩的世界振撼..于是历史铭记..了这一天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A.因为表达的是“自古以来”的意思,所以“亘古”一词中“亘”的读音为“gèn”。
B.因为表达的是“心灵受到猛烈的冲击”的意思,所以“振撼”一词中没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温度极高”的意思,所以“炽热”一词中的“炽”的读音为“chì”。
D.因为表达的是“深深地记在心里”的意思,所以“铭记”一词中没有错别字。
第二部分“青春之我”演讲比赛演讲社团负责组织“青春之我”演讲比赛,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演讲词,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青春是一段宣言,昭示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激情;青春是一种姿态,“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青春是一种勇气,带着加速度跋山涉水....,渴望找到未来的答案。
当雏鹰哺于巢穴,昂首观天之时,已酝酿长风破浪....的梦想;当马驹休于栏下,引颈嘶鸣之际,已蓄积驰骋天下的梦想。
2024年北京市大兴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4年北京市大兴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9499301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c.png)
2024年北京市大兴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基础•运用。
(共14分)1.(14分)2024年是甲辰龙年,初三年级组织开展“龙行中华,声啸九天——探寻龙文化”研学活动。
以下是同学们的研学笔记,请你阅读后修改完善。
第一部分千姿百态,辉耀历史ㅤㅤ中国龙的形象在历史发展和朝代【甲】更dié中不断演变。
远古时期龙的形象简单,但形态各异。
有的身似鳄鱼,有的头部似猪,有的保留了鱼的样貌……文明产生之后,龙的形象更加艺术化。
“超级国宝”夏朝晚期绿松石龙形器,龙首隆起,中部出脊,尾部内蜷,若游动状,栩栩如生....。
商周玉龙、夔龙纹在祭仪中与玉器、青铜器碰撞出神圣而庄严的火花。
战国玉龙珮【乙】挣脱.....穿系它的绳索,容光焕发.,从两千三百多年前那个自由浪漫、充满想象的时代飞身而来,充满张力。
当历史迈进开放【丙】dǐng盛的大唐,奔放洒脱的鎏金走龙流光溢彩....,再现了最耀眼的大唐风华。
清代故宫九龙壁以不同方式蕴含多重九五之数:壁顶正脊饰九龙,壁上九条蟠龙分隔于五个空间,壁面二百七十块塑块也是九五的倍数……将象征天子之尊的九五之制发挥到了极致!ㅤㅤ千姿百态....的龙形象,或古朴【丁】稚拙..,或婉转灵动,或奔放张扬,或高贵威严……不仅生动地反映各个时代的文化面貌,更在风云变幻中承载着中华民族奋发开拓、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
(1)请你对文段【甲】【乙】【丙】【丁】四处的字音或字形作出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处“更dié”是“轮流更替”的意思,“迭”的字义为“轮流、替换”,应为“更迭”。
B.【乙】处“挣”是多音字,读一声或四声,读四声意思“用力使自己摆脱束缚”,应读四声。
C.【丙】处“dǐng盛”意为“正当兴盛”,“鼎”曾用作国家礼器,可代表国家,应为“鼎盛”。
D.【丁】处“稚拙”有“稚朴拙笨”的意思,“拙”为形声字,“出”为声旁,应读“zhuó”。
(2)你检查文段中使用的成语后,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栩栩如生B.容光焕发C.流光溢彩D.千姿百态(3)为了丰富笔记内容,你承担了为清代九龙壁配一幅“龙”字书法图片的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D卷一、古诗文阅读 (共4题;共58分)1. (10分)(2013·泉州) 古诗文默写。
(1)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
(《山坡羊•潼关怀古》)(3)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
(《出师表》)(5)________,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我所欲也》)(6)曾子曰:“________,任重而道远。
”(《论语》)(7)月下飞天镜,________。
(《渡荆门送别》)(8)________,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________。
(《诗经•关雎》)(9)________,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10)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2. (10分)(2016·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田舍【宋】范成大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①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②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③稻云黄。
【注释】①筑圃:修筑打谷场。
②菁:水草。
③天末:天边。
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1)“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 (22分)(2016·遵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四知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闻其贤而辟之 ________②当之郡 ________③何谓无知________④故旧长者 ________(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闻其贤而辟之 ________②当之郡 ________③何谓无知________④故旧长者 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②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②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5)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6)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4. (16分) (2017八上·龙湾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
,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
”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
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
①齐人有好猎者________②其所以不得之故________③君宜致力于耕作________④百事也尽然________(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句中断二处)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3)将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
(4)读了这则故事,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5. (21分)课外文段阅读读书三境界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
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肿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
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
“吞”虽为知识累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
“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晕脑胀、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
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
“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免的里程。
“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是成熟聪颖的心灵和星空的娓娓絮语。
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
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蓦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
“品”是在“啃”之基础上的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
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yōng lù者可进入第二境界。
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
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
“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
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至灵性后,往往将“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用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
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
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字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无用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
(1)请简要概括这篇短文的内容。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论证方法是什么?(3)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达到每一境界的结果。
①“吞”________②“啃”________③“品”________(4)对于文中“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5)读了这篇短文之后,结合《谈读书》《不求甚解》,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对读书方法的认识。
6. (21分) (2017七上·永定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母亲的三句话周华诚①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
然而,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
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
②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漫山遍野白雪皑皑。
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
尽管下了雪,母亲也每天都要到白雪覆盖的地里去砍一担白菜回来。
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田地北风呼啸,刮得皮肤生疼。
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下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骨,似万箭穿心。
偷偷看母亲,却见她一点也没有冷的意思,“哗啦哗啦”地扒开结冰的雪层,拔出已被冻结的白菜,扔到雪地上去。
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么,母亲答道,不冷。
见我很惊讶的样子,母亲继续说,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
③我一下怔在那里,忽然觉得懂得了母亲。
我学母亲的样子弯身下去,扒开厚厚的雪,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我都咬着牙对自己说,不冷,不冷。
④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记起雪地里母亲的话,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
⑤读小学时的一个黄昏,我把牛从5里外的邻村牵回家。
那时,我只会在前面远远地拉着牛绳走。
然而这牛却跟我作对-----我牵得紧,牛却偏要走得慢;我用力拉,它使上性子就是不肯迈步。
这牛脾气!我只好一边骂牛一边心急。
⑥眼看着天越来越黑,沿路村庄里昏暗的灯一盏盏都亮了起来。
我心一急,就从路旁折了一根荆条,绕到牛屁股后面狠狠地抽了它一下。
这下可好,牛一惊,挣脱了牵在我手中的缰绳就向前狂奔起来。
当我没命地跑了半个多小时赶上牛的时候,牛正悠闲地在村口的路边吃草。
母亲也站在那里等我。
当我把牵牛的事一说,母亲反倒笑开了,母亲说,你把绳子牵得太紧,牛鼻子疼了,它当然不会跟你走了。
我恍然大悟。
⑦18岁那年的高考,由于我思想压力太重,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竟失利了。
后来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
想起你小时候牵牛的事了么?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
⑧第二年的夏天,我终于以优异成绩被江南一所著名大学的中文系录取。
离家上学那天,母亲送我到村口,眼睛红红地对我说,你现在长大了,我不能把你永远拴在身边……⑨毕业后到一企业里工作,因对工作不很满意,心里觉得很委屈。
两个月后的一天,老板批评我整天板着脸孔并要扣我奖金时,我一时火起,跟老板吵了几句,气得他拂袖而去。
⑩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头牛不可能永远拴在一个桩上,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
你不顺心我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
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下地,母亲总一边干活一边在嘴里小声地唱歌。
在母亲的歌声里,那些繁重而枯燥的农活儿不知不觉被我们一样一样地干完了。
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骑车上班,还是工间休息,我都轻轻地哼着歌。
尽管我从小缺乏音乐细胞,但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旋律,定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这,就是母亲给我的财富。
(有删改)(1)通读全文,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2)第④段划线句子“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中“冬季”一词应该怎样理解?(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你是从哪些关键语句看出来的?将它们依次写出来。
(4)读了本文后,“我”觉得“母亲的话如缕缕阳光,照耀了我成长的道路。
”请仿照这个例句再续写一句话,表达母亲的话对“我”的影响很大。
(5)【积累链接】在七年级上册课本中,我们学过两首歌颂母爱的散文诗,请写出其中一篇的标题和作者。
三、综合运用 (共1题;共7分)7. (7分)在“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的综合性学习中,班级将就“手机的使用”开展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这次活动,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确定一个探究主题,并根据探究主题阐明探究目的。
主题:________;目的:________(2)请你根据你所确定的探究主题写出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三个问题。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请你用排比句就合理使用手机向同学们发出倡议。
四、写作 (共1题;共5分)8. (5分)题目:一路有你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古诗文阅读 (共4题;共58分)1、答案:略2、答案:略3、答案:略4、答案:略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5、答案:略6、答案:略三、综合运用 (共1题;共7分)7、答案:略四、写作 (共1题;共5分)8、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