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教育管理制度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唐代教育管理制度
摘要:唐代被称为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发展的黄金期”,其间社会经济、科技、政治、文化均得到长足发展,封建国家政治制度亦趋于完备。其中
唐代中央政府主导下的教育管理制度的发展更是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
峰,很多教育管理方面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对现代的教育管理活动有
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唐代;教育管理制度; ;国家文教政策;教育管理机构
Analysis of the Tang dynasty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bstract:The tang dynasty in the history of our country is called "feudal society development of golden period", during which the social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tics, culture are developed
by leaps and bounds, the feudal country political system also tend
to be complete.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the tang dynasty which
is dominated by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ment is
also reached the peak of the feudal society, a lot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aspects of the management concept and
management practice of modern education management activities
should play a positive role.
Key words:The tang dynasty;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National educational policy; Education management institution
一、唐代教育管理制度的概述
(一)唐代教育管理制度的研究
唐代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最为强盛繁荣的朝代之一,其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令人叹为观止,其“崇圣尊儒、兼重佛道”的文教政策、科举制度与国家教育的相互推动等一直为以后各个朝代所效仿。《旧唐书》、《新唐书》、《唐擦言》等足以证明唐代教育管理在我国古代教育管理史上的重要地位。
唐代教育是一个较为系统和完整的体系,无论是官学教育还是私学教育都有其特定发展时期的特色,而国内外学者对教育制度的研究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虽然以往专家学者没有针对唐代教育管理制度做系统研究,尤其是对唐代中央政府的教育管理活动进行专门梳理,但是在前人研究成果中我们仍能发现唐代教育发展中较为浓厚的政府管理的痕迹,通过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学者在唐代教育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有益成果,必将对该领域研究的开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唐代教育管理制度的特点
唐代的教育管理有一整套系统、严密、完备的矩镬和法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第一,等级制的强化。在唐代的学校中,弘文馆和崇文馆是贵族学校,国子监是公侯学校,太学是卿大夫学校,四门学、律、书、算学及地方州县学为下级官员子弟学校。弘文、崇文生门荫条件优越,仕进多途;国子监学生通过科举考试,入仕的希望亦很大。而职业教育诸学校的学生,毕业后的方向大都是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仕进缓慢。唐代世家大族的特权地位虽然早巳丧失,在社会集团和经济群体的意义也已失去了存在的条件,但作为一种涵濡之深的社会观念,贵重士族仍是唐朝前期社会风气之所尚。因此,唐代教育的等级性,也表现着当时的社会意识。
第二,教育体制的系统化。唐代教育管理制度是贯彻统治阶级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的坚实手段。其中,默罚制度是保证教育过程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招生制度可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特权地位;《孝经》、《论语》等是每一个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儒经学习为主导的教育方针,浸溃着统治阶级的伦理道德观念。算学、律学、书学、医学,以及天文、历法、兽医等的学习,则是为了向社会输送各种各样的人才。然而,应该看到,唐代教育管理制度各个教育系统之间处于封闭的状态,教育的运行只是在各自系统内部重复进行,这也是官学教育缺乏生命力并在中唐以后主导地位被私学取代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教材选择的整体性。由于儒经注释繁杂,颜师古、孔颖达遂综汇各家之言,以流传较广、较切合经义的注释家言为基本,揉以观点相近的注释,辨析义理,统而划一,成《五经正义》,作为全国习儒的标准教材。隋朝的注释家言为辅助教材,既统一了教育思想,又涵顾了学术上的兼容。实科教材则是以当代(唐)和近代(南北朝)的著作为主。北朝甄鸯是著名的数学家,对前代的算术曾作过精确详细的注疏。因此,唐代算学的教科书以他的疏注为主要内容。为使实科教育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保持同一发展速度,唐代的算学教科书还大量采用当代人的研究成果。如李淳风为唐前期著名科学家,对前代的许多自然科学书籍曾加以整理和校勘,国子监以及司天台则大量讲授他的疏注和著作。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确立。在中国封建教育史上,唐代是第一个统一道德教育的王朝。无论是教育制度还是科举制度,均设有道德教育的课程和考试科目。有唐一代,《孝经》和《论语》是儒家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唐高宗时,武后建议天下参加科举考试者修习《老子》,从而使道家经典也进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
领域。封建国家通过政治教育等方式,力图使儒家伦理思想成为全社会的行为指南。
二、唐代教育管理制度的内容
教育管理制度的内容庞杂琐碎,广义上的教育管理制度不仅包括教育行政管理制度,而且也包括学校管理制度。对唐代中央政府主导下的教育管理制度,本文拟将其分解为教育管理的目标、教育管理的机构、国家教育体系、教育管理官员的管理制度、教育管理经费的管理制度和教育管理的相关政策六部分。通过对上述六部分的研究展现唐代中央政府主导下教育管理制度的风貌。
(一)教育管理的目标
统治者把教育管理的问题看作是社会政治问题在教育中的延伸。。唐代中央政府运用各种教育政策和法令对国家教育体系进行管理,从根本上说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为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稳定服务。
其一,以教育管理保证教育培育人才作用的发挥,达到提升政府管理、巩固阶级统治的目的。对于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唐代君臣们都有着深刻认识,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和学习才能激发人所包含的灵性,使人达到完美境界。而对政治统治所要求的人才标准,贞观君臣亦形成了统一认识。“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谏议大夫王硅曰:‘人臣若无学业,不能识前言往行,岂堪大任。……’上曰:‘信如卿言”,实施政治统治的人才必须德行与学识兼备,“公卿大臣,当用明于古义者,此则固非刀笔俗吏所可比拟”。充分认识到教育不仅对提升个人道德素质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为政治统治培养合格人才,进而提高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水平。因此在认识到教育重要作用的前提下唐代政府对教育进行有效管理,规范教育发展,促进教育更好地为政治统治服务。
其二,以教育管理促进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达到推动经济和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目的。唐代统治者正是认识到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在国家教育体系的完善上花费巨大的精力,通过扩大教育规模、健全教育体系、明晰教育管理部门的职权等规范教育发展,使教育发展对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推动作用发挥到极致。
其三,以教育管理保证教育化民成俗作用的发挥,达到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目的。对于儒学教育对社会民众的政治教化作用,唐代统治者同样非常重视。在实际教育管理活动中,唐代中央政府不论是确立“崇圣尊儒、兼重佛道”的文教政策,还是推崇儒学教育,颁乡饮酒礼于天下,都是为了确保教育充分发挥其教化乡里的作用,不断强化与封建政治统治相适应的儒家伦理道德,达到化民成俗的社会效果,从根本上实现封建统治下的社会稳定。
其四,以教育管理作为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达到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目的。从唐初期礼部开始掌管全国教育、规范引导教育发展,到玄宗开元年间改革教育制度、调整科举取士的管理权限,从而实现国家养士与取士的统一管理,使得大批庶族地主能够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扩大了唐朝封建统治基础。这不仅有效地调整了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更从根本上达到了强化中央集权的效果。唐代中央政府对国家教育体系的管理,不论是借助教育在培养统治人才、发挥其化民成俗的教化作用、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还是利用教育管理来协调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从根本上说都是为其政治统治服务、为其政权的巩固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