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白癜风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新进展

白癜风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新进展

白癜风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新进展摘要白癜风是皮肤科常见因皮肤黑素细胞功能消失而引起的后天性限局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病,该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其中以青年妇女居多,临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乳白色斑片,主要分为节段性和非节段性。

目前白癜风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清楚,专家提出遗传学说、自身免疫学说、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等,虽学说众多,但至今无任一学说能解釋该疾病的发生。

由于白癜风治疗困难且病情反复,至今尚无良好的治疗手段,常用如药物治疗、植皮手术、脱色疗法及物理疗法等,均达不到治愈的目的,已经成为皮肤病学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因此,深入研究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从而找到解决该疾病的治疗方案意义重大。

关键词白癜风;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白癜风是皮肤科常见因皮肤黑素细胞功能消失而引起的后天性限局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病,其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常见于脸部、颈部、指背部、腕部等部位,临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乳白色斑片,主要分为节段性和非节段性。

白癜风全球发病率约为0.5%~1.0%[1],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发病率存在差异。

在我国,河南地区白癜风患病率约为1.3%,山东地区白癜风患病率约为0.12%,北京地区白癜风患病率为1.3%,且大部分患病人群年龄3分的白癜风患者,成人进展期白癜风可用小剂量口服泼尼松治疗。

2. 2 光疗目前常用治疗白癜风的光疗方法为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方法,对于局部光疗,治疗2~3次/周,而对于皮损散发或泛发的非节段型或混合型白癜风可用全身光疗治疗。

欧美及日本等国家指南指出,光疗联合疗法治疗效果优于某光疗单一疗法,如光疗联合激素口服或外用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TCI)外用等,可缩短病程,减少不良反应,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2. 3 植皮治疗稳定期的未定类型和节段型白癜风,医生能患者优先考虑该治疗方案,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稳定>6个月)也可考虑,需考虑白斑存在的部位和面积,但进展期白癜风、瘢痕体质、Koebner现象阳性等患者不宜移植。

免疫学视角下的白癜风发病机制研究

免疫学视角下的白癜风发病机制研究

THANKS
感谢观看
04
白癜风的免疫学诊断与治疗
免疫学诊断方法
自身抗体检测
白癜风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 体,如抗黑色素细胞抗体、抗酪 氨酸酶抗体等,通过检测这些自 身抗体可以辅助诊断白癜风。
免疫细胞分析
白癜风患者体内存在免疫细胞异 常,如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自然 杀伤细胞活性降低等,通过免疫 细胞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状 态。
免疫学在白癜风治疗中的潜力与价值
免疫调节治疗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恢复免疫平衡,有望从根本上治疗白癜风 ,减少复发和并发症。
生物制剂应用
生物制剂具有靶向性强、副作用小等优点,针对白癜风免疫发病机 制中的关键靶点进行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免疫治疗联合应用
免疫治疗可与其他治疗方法如光疗、外用药物等联合应用,提高治疗 效果,减少副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免疫学相关基因检

白癜风的发生与多个免疫学相关 基因有关,通过检测这些基因的 表达和突变情况,可以为白癜风 的诊断提供参考。
免疫学治疗策略
1 2 3
免疫调节治疗
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恢复免疫平衡,从而 控制白癜风的发展。常用的免疫调节药物包括糖 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免疫细胞治疗
通过输注正常的免疫细胞或经过基因修饰的免疫 细胞,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黑色素细胞的 再生和分化。
VS
免疫调节失衡
免疫系统的调节失衡,使得对自身组织的 免疫耐受性降低,从而导致自身免疫病的 发生。
黑素细胞自身抗体与白癜风
黑素细胞自身抗体的产生
白癜风患者体内存在针对黑素细胞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可以与黑素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导致黑素 细胞的破坏。

白癜风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

白癜风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

白癜风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近10年来,白癜风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全球范围内在皮肤科学界顶级杂志J Invest Dermatol及以上级别杂志刊载相关文章达70余篇,其中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6篇[1-6]、自然遗传杂志(Nature Genet)3篇[7-9],皮肤学界对白癜风的认识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2001年,笔者在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发表了一篇小文章--挑战白癜风治疗[10],限于当年的认识,挑战着眼于三方面:一是中医中药及免疫治疗,二是能大量扩增及建库贮存的异体黑素细胞治疗,三是针对产生黑素细胞自身抗体的B细胞的带毒表位肽治疗。

弹指一挥间,10年前的一些认识很快已成为历史。

得益于紫外光设备技术的进步及黑素细胞培养技术的进步,白癜风的治疗效果也早已是今非昔比,然而,白癜风的临床治疗研究仍然还有漫长的路。

从宏观看,白癜风治疗的突破有赖于发病机制的充分阐明及基于发病机制而制定的治疗策略。

1 白癜风发病机制研究概况白癜风发病机制涉及到遗传、黑素细胞凋亡、神经内分泌、自身免疫、氧化应激、细胞因子等许多方面,各种发病假说多达7、8个,彼此间有联系也有矛盾,Le poole[11]曾提出汇聚学说(convergence theory),即:遗传、应激、有毒化合物的聚集、感染、自身免疫、突变、细胞内环境的改变以及黑素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的减弱等多因素、多基因累积共同导致了白癜风的发生,不同的个体则可能存在不同病因的组合。

近年白癜风发病机制研究最重要的进展在于三个方面:细胞免疫、氧化应激、基于分子生物学的遗传研究。

①CD8+ CTL所参与的免疫应答在黑素细胞破坏中发挥重要的杀伤效应:大量的研究发现进展期白癜风患者皮损处CD8+和CD4+ T 细胞所占比例均升高,但以CD8+T细胞最为显著;体外实验发现从皮损处分离的CD8+T淋巴细胞可以特异性杀伤黑素细胞,引起皮肤色素脱失[12-13];②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氧化应激平衡障碍:皮肤作为机体的屏障,承受着内外环境中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攻击;白癜风患者皮肤局部过氧化氢酶水平下降[14],表皮H2O2的浓度远高于正常水平,角质形成细胞可将H2O2输送给邻近黑素细胞[15],从而灭活多种抗氧化酶类,包括DMSR、CAT、GST、乙酰胆碱酯酶和MsrA,这些酶类在白癜风患者皮损区活性均有明显降低[16-19],从而进一步加剧了ROS的聚集。

白癜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白癜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白癜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摘要:白癜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皮肤色素脱失性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涉及到各种类型的要素,目前在临床当中比较推崇的观点认为氧化应激在遗传易感个体当中有可能是重要的,使动性因素而固有免疫所引发的炎症作用在其中所产生的作用也不能够为人们所忽视。

这些因素的存在对于黑素细胞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抑制或者损害方面的作用,同时也会在激发链式适应性免疫反应的作用之下,对黑素细胞进行清除,最终诱发了白斑现象的出现。

本文主要对白癜风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和探讨,对其中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

关键词:白癜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白癜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原发性局限性和泛发性的皮肤色素脱失性的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的皮肤或者茫茫出现了功能性黑色素细胞的减少或者丧失所引发,这种疾病的患病概率在0.5%~1%之间,成人和儿童都有可能出现患病的风险,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美容和社交方面的活动[1]。

至今为止这种疾病的原因和发病机理还没有得到阐述清楚,发病机制的假说主要涉及到遗传、氧化应激和神经体液等等各种因素[2]。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了解白癜风发病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支持。

一、遗传学的研究根据临床流行病学方面的调查,可以发现白癜风这种疾病的发生,有着比较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但是在表型方面的传递规律并不遵守孟德尔遗传方面的规律,根据国内外的报道,可以发现白癜风患者的家族历史当中养性的概率在6.25%~40%之间,在一级亲属当中的犯罪风险一般是一般人群当中的18倍左右,因此有阳性家族历史的患者通常发病比较早[3]。

根据细胞学方面的实验,可以发现患者的黑素细胞在体外培养的过程当中,生长的状态明显要比正常人的黑素细胞差,因此在改良的培养机当中可以达到正常黑素细胞的生长状态,由此也可以充分说明来自于白癜风患者的黑素细胞,由于存在着某些先天性的缺陷,因此不能够在普通的黑色素细胞培养剂当中处在正常的生长过程当中[4]。

白癜风的治疗新进展

白癜风的治疗新进展

白癜风的治疗新进展白癜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色素脱失皮肤病,常见于全球各个地区。

这种疾病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理、社交和身体健康方面的负担。

多年以来,医学界一直在探索各种治疗方法,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本文将为您介绍白癜风治疗领域的新进展。

一、药物治疗的新进展早期的白癜风治疗主要依赖于外用类固醇和光敏剂。

然而,长期使用会出现皮肤萎缩、色素沉着不均等副作用,因此寻找更有效、安全的药物成为当务之急。

1. 免疫抑制剂近些年,免疫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白癜风治疗中。

通过压制自身免疫反应,抑制黑色素细胞损伤和消亡,从而有助于恢复色素沉着。

2. JAK抑制剂JAK(Janus激酶)是信号转导途径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具有调控免疫反应的作用。

最新研究发现JAK抑制剂可以干预白癜风的发展过程,拮抗自身免疫攻击,促进黑色素细胞再生。

3. 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一类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合成的蛋白质药物。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生物制剂在白癜风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例如,使用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结合蛋白(TNFR)或抗IL-17A抗体能够减轻患者的白斑面积,并且不会引起明显的副作用。

二、光疗与手术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光疗和手术治疗也是常见的白癜风治疗方法。

1. 光疗光敏剂联合紫外线A(PUVA)和窄谱UVB是目前常见的光治疗方式。

这些方法通过刺激黑色素细胞产生和分泌黑色素,从而恢复色素沉着。

近年来,低能量激光和非紫外线光疗等新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些进展。

2. 手术治疗对于广泛分布的白斑面积较大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皮肤移植、黑色素细胞移植和毛囊干细胞移植。

这些手术可以恢复局部皮肤的色素沉着,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非药物治疗的新进展除了传统的药物、光疗和手术治疗外,近年来非药物治疗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1. 心理干预白癜风对患者心理健康产生了明显影响,因此心理干预在白癜风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并促进其自我认知和应对能力,提高其抵抗力。

白癜风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

白癜风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

白癜风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白癜风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疾病,其发病机理至今仍然不完全了解。

目前认为,白癜风的发病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白癜风的患病率在同胞中相对较高。

因此,家族遗传因素是促进白癜风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研究发现白癜风患者的HLA-DR4、HLA-DR5和HLA-DQw3基因型频率较高,这可能与白癜风的发病有关。

第二,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因素是白癜风发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白癜风患者的T淋巴细胞发生紊乱,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黑色素细胞,从而形成白斑。

第三,神经性因素。

神经性因素也是导致白癜风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研究表明,白癜风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和自主神经功能出现异常,从而导致黑色素细胞的功能障碍。

近年来,针对白癜风的治疗研究不断地取得进展。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

第一,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主要包括光敏剂光疗、激光疗法、色素植入、激素外用等方法。

局部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疗效,但不适用于广泛性白癜风患者。

第二,全身治疗。

全身治疗主要包括口服药物、注射剂和光疗。

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激素、维生素D类药物、免疫调节剂等。

注射剂主要包括:白介素-2和白介素-10。

光疗主要包括:紫外线照射、PUVA疗法等。

其中,PUVA疗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全身治疗方法,但由于其毒副作用大,应谨慎使用。

总而言之,针对白癜风的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

白癜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白癜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白癜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程芳【摘要】白癜风是一种慢性的免疫性疾病.白癜风患者占世界人口的1%~2%,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是对于皮损面积较大的患者治疗效果往往不佳.近年来,关于白癜风发病机制、活动性标志物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和免疫反应与白癜风的发病密切相关,某些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白癜风的发生.在白癜风的进展过程中,与其活动性相关的标志物可能有S100B、E-cadherin 和CD8+T淋巴细胞.此外,文中还综述了白癜风药物治疗的进展,包括新的激素给药方式以及新的用药等,为白癜风的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8(029)017【总页数】3页(P2477-2479)【关键词】白癜风;氧化应激;免疫系统;标志物;治疗方法【作者】程芳【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邢台市人民医院皮肤科肿瘤防治研究所,河北邢台 0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4+1白癜风是一种慢性的、后天获得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黑素细胞受损而引起皮肤或者黏膜的色素脱失,以出现褪色的白斑为主要特征,目前受白癜风影响的患者占世界人口的1%~2%[1-2]。

白癜风的症状是可见的,有损形象的白斑病变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

虽然白癜风的治疗方法很多,对小面积白癜风的治疗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是对于皮损面积较大的患者,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尤其是疾病的反复发作更是让患者承受了巨大的心理负担。

近年来,关于白癜风发病机制、活动性标志物和药物治疗方面都有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就这些进展做一综述,为白癜风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白癜风免疫学的发病机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白癜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的免疫细胞攻击黑素细胞,导致黑素细胞凋亡以及色素的减少从而出现白斑。

可能引起白癜风病变的诱因很多,包括压力、晒伤、怀孕、感染和接触酚类化学物质等,这些不良刺激导致免疫系统失调而引起病变[4]。

白癜风的病因和治疗新进展

白癜风的病因和治疗新进展

白癜风的病因和治疗新进展白癜风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皮肤上出现不对称分布的色素脱失斑块。

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努力探索白癜风的病因以及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最近的新进展揭示了该疾病的多种可能病因,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治疗方法。

一、病因1. 免疫紊乱理论免疫紊乱被认为是导致白癜风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理论认为,机体自身异常激活的免疫细胞攻击色素细胞,导致色素脱失斑块形成。

有学者发现,在白癜风患者体内存在大量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并表明这些细胞对色素脱失相关抗原具有高度敏感性。

2. 神经内分泌调节异常神经内分泌系统参与了机体的免疫调节过程,而与其相关的激素也可能在白癜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白癜风患者的黑色素细胞再生受到了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所影响。

在血液中检测到的皮质醇、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水平异常也支持了这一理论。

3.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有人类遗传研究显示,多个基因与白癜风的发生有关。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NLRP1基因和TYR基因的突变,它们与自身免疫反应和色力酪氧化酶活性相关。

此外,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以及自噬等可能也与遗传因素有关。

二、治疗新进展1. 免疫抑制剂治疗考虑到免疫紊乱是导致白癜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使用免疫抑制剂来控制免疫系统过度活跃成为了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针对T细胞或B细胞的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A、甲氨蝶呤和铁杉酯等已被用于临床治疗白癜风,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然而,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和风险,其应用仍需要仔细权衡利弊。

2. 光治疗光治疗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它通过使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UV)来刺激黑色素细胞再生。

窄谱UVB(NB-UVB)是目前最常见也最广泛应用的光疗方式之一,其优势在于辐射范围窄、渗透力强且安全性高。

此外,近年来引入了激活黑色素形成过程中所需的离子和小分子荧光材料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在加速皮肤色素恢复方面表现出良好潜力。

白癜风发病机制及病因学研究进展

白癜风发病机制及病因学研究进展

白癜风发病机制及病因学研究进展白癜风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常表现为局部或泛发性色素脱失斑。

导致黑素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迄今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具有遗传素质的个体在自身免疫、黑素细胞自毁、神经化学因子等因素的影响下,抑制体内色素相关酶系统的功能,使黑素生成障碍或直接破坏黑素细胞,最终导致皮肤色素脱失。

标签:白癜风;免疫;黑素细胞;发病机制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局限或泛发性的皮肤颜色脱失性疾病,由皮肤和(或)毛囊的功能性黑素细胞的减少或丧失引起。

该病患病率约为0.5%~1%,成人和儿童均可罹患,其中有色人种的发病率高于白色人种,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多发于暴露部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与社交活动。

本文就近几年关于白癜风病因、发病机制及易感基因的研究做一综述。

1免疫-炎症机制据报道白癜风患者常伴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恶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等。

有专家通过对656例伴发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泛发型白癜风患者的17p13区域研究发现,NALP1三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3926687,rs2733359和rs878329与泛发型白癜风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另外,白癜风患者血清中也常发现有抗胃壁细胞、抗甲状腺蛋白和肾上腺组织的自身抗体,以及抗正常黑色素细胞抗体。

50%~80%的白癜风患者血清中存在抗黑素细胞自身抗體,特别是活性期及家族阳性患者抗体阳性率较高,其滴度与病变程度成正比。

对白癜风患者的黑素细胞特异性抗体做western blot研究发现,电泳图中分子量为50 kDa个23 kDa 的两个条带持续存在,而与之最相符的是分子量为75 kDa的络氨酸酶。

在此项研究中还发现,白癜风活检组织中残留黑素细胞表达APAF-1和caspase9,从而证实了抗体浸润可导致黑素细胞凋亡。

活动期白斑边缘有淋巴细胞为主的单核细胞聚集,CD3+,CD4+,CD8+细胞明显增加,提示T淋巴细胞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目前临床上正在使用免疫调节疗法来治疗该疾病。

白癜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白癜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白癜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白癜风是一种色素生成障碍性皮肤病,好发于暴露部位而影响美观,症状为皮肤出现局限性或泛发性色素脱失斑,皮损处黑素的生成减少或消失,亦称“白驳风”。

全世界患病率为0.5%~4.0%,我国患病率0.1%~2.7%[1],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10~30岁为发病高峰,无性别差异[2]。

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仍较困难[3]。

下面就其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以期对临床治疗白癜风有所帮助。

1 白癜风的发病机制1.1 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病的外因主要为风(湿)之邪,《素问·风论篇》云“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外不得泄,内不得通,久而血瘀”。

内因主要为七情内伤,肝气郁结,久病消耗或气滞血瘀,精亏血少,肝肾不足,内外相因,终至气血失和,血不养肤而发为本病。

肝、肾为主要病变脏腑,实证少见,以虚证为多。

古医家对白癜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多以“风邪相搏,气血失和”立论。

最早见于《普济方》,他认为“肺热雍盛,风邪乘之,风热相并,传流营卫,雍滞肌肉,久不消散,故成此也”;《诸病源侯论》认为是“风邪搏于肌肤,血气不和所生也”。

《医宗金鉴》认为“白癜风,肉色忽变白,并不痛痒,由风邪搏于皮肤,至令气血失和”;《医林改错》指出“白癜风”是“血瘀于皮里所致”。

现代名医观点多与肝肾阴虚、气血失和、气滞血瘀相关:张志礼[4]认为白癜风的发病与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复感风邪,搏于肌肤,至令气血失和而发病;梁勇才[5]认为白癜风的发病与气血失和,亡血失精及瘀血阻络相关等;到近代,朱仁康主编《中医外科学》,提出“肝肾不足,皮毛腠里失养而发白斑”的观点[6],得到皮肤学界认同。

现代中医家将白癜风一般分成六种证型辨证论治[7]:气血失调型、脾湿蕴热型、肝肾不足型、肝郁气滞型、气滞血瘀型及脾肾阳虚型。

1.2 西医的病因及分型分期:现代医学多认为其病因为:①免疫损伤是白癜风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异常,大多数血清中可以发现MC表面抗原特异抗体,以及血清抗酪氨酸酶抗体;②研究也表明白癜风患者体内微量元素存在着异常[8-13],锌、铜、钻、硒、钙、镁等明显降低,缺乏Cu会造成含铜TYR的结构和功能均发生改变,造成黑素减少;③神经机制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也受到人们的重视,1990年,Iwata等发现TYR的活性与黑素合成量呈正相关,TYR活性改变可引起色素障碍性疾病,如白癜风;④另外,近年来还提出了黑素细胞自毁学说、黑素细胞结构功能固有缺陷学说、自由基学说、内分泌学说等,这些发病机制的探索为白癜风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白癜风研究报告

白癜风研究报告

白癜风研究报告
白癜风研究报告
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白癜风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为白癜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观察研究方法,通过对白癜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和病理分析,收集相关数据。

3. 结果分析:研究发现,白癜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导致黑色素细胞受到破坏而引发白斑。

同时,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精神压力等也可能是白癜风的发病因素。

治疗方面,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关键,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激素治疗、光疗、外用药物和手术治疗等。

4. 讨论与展望: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但其病因和治疗仍然存在许多争议。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白癜风的病因机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开展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提高白癜风的诊疗水平。

5. 结论:白癜风是一种引起皮肤色素失调的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缓解。

科学研究对于揭示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白癜风地发病机制及治疗地研究进展

白癜风地发病机制及治疗地研究进展

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由皮肤和(或)毛囊的功能性黑素细胞的减少或丧失引起。

在世界上该病患病率为0.5%~2%[1-2],主要症状为大面积的黑素缺失带来的局部或者泛发性皮肤白斑出现,治疗白癜风具有地域差异,且要取决于患者的皮肤类型和现有的治疗设备。

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和正常的社交活动,因此,对于白癜风治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白癜风对于成年人和儿童均有患病可能性,且发病时间和发病机制并不明确,这为白癜风的治疗带来了难题。

国外的分析表明白癜风的发病机理是多方面的,且目前应对白癜风的治疗方案也趋向多样化。

本病好发于青少年,无性别差异,春夏季高发,皮损部位以曝光和摩擦部位多见[3]。

本文就白癜风的临床分型、发病机制及目前治疗方法包括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白癜风的临床分型根据白癜风的病因、白斑分布部位及治疗反应可以将白癜风分为两型、两类及两期。

两型是指寻常型和节段型:寻常型白癜风包括单发性、散发性、泛发性和肢端性四种。

单发性: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单发或多发白斑;散在性:散在分布的白斑,多呈对称分布:泛发性:散布性分布的不规则白斑;肢端性: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肢端部位。

节段型白癜风分布情况为沿某一皮神经节段支配的皮肤区域走向分布,一般为单侧[4]。

两类是指完全性白斑和不完全性白斑,主要是根据白斑脱色完全性区分的。

两期是指进展期和稳定期,根据白斑是否发展扩散来区分。

2 白癜风的发病机制目前,白癜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

据国外相关研究,该病发病机制主要涉及遗传、免疫、黑色素自身破坏、精神与神经、氧化应激等多个方面[5]。

2.1 遗传学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本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6]。

Lerner发现该病是伴有不同外显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Nath等[7]认为该病并不遵守经典的孟德尔遗传定律,Majumder[8]提出该病可能与四个不连锁等位基因共同作用有关。

白癜风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白癜风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白癜风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研究进展摘要:白癜风是一种后天性或泛发性的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主要由皮肤黑素细胞功能消失而导致。

白癜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遗传学说、自身免疫学说及氧化应激学说等,其确切病因尚未明晰。

且白癜风病情易反复,治疗困难,迄今尚无良好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对白癜风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为寻找治疗该疾病的良好手段提供思路。

关键词:白癜风;发病机制;治疗;研究进展白癜风是一种由皮肤或皮囊的黑素细胞功能减少或消失所引起的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该皮肤疾病具有原发性、局限性或泛发性。

白癜风发病人群以青年妇女为主,临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节段性和非节段性的乳白色斑片,且该疾病可发生于全身的各个部位。

研究数据显示,白癜风全球发病率大概是0.5%-1%,且儿童及成人均有可能患病[1]。

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疾病,白癜风会对患者的美观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对患者的正常社交带来不便。

为改善患者病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现对白癜风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展开综述。

1.发病机制分析迄今为止,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国内外专家分析表明白癜风病因复杂,考虑与遗传学说、自身免疫学说、氧化应激学说及微量元素欠缺学说等有关。

1.遗传学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约有10%-30%白癜风具有家族聚集倾向,白癜风在一级亲属中的发病频率可从0.14%到高达20%,具有白癜风家族遗传史人群患病风险比正常家族人群高出4倍多,但该疾病不遵守孟德尔遗传定律[2]。

由此可见,倾向认为白癜风是一种受多种遗传基因共同影响,又受诸多环境因素影响的复杂疾病,且该疾病具有多基因遗传、易感的特点。

临床上,在黑素细胞体外培养的过程中,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的生长状态不如正常人的黑素细胞,而在改良的培养基中,却发现患者黑素细胞能达到正常人黑素细胞的生长状态。

细胞学试验表明白癜风患者的黑素细胞存在某些先天缺陷,以至于其无法在普通黑素细胞培养基中正常生长。

1.自身免疫学说临床研究显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白癜风黑素细胞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白癜风患病率明显比正常人群高[3]。

2021免疫学视角下的白癜风发病机制研究范文1

2021免疫学视角下的白癜风发病机制研究范文1

2021免疫学视角下的白癜风发病机制研究范文 摘要:白癜风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氧化应激、遗传易感、黑素细胞凋亡、角质形成细胞功能异常等。

近年研究表明,自身免疫是其发病的关键环节, 本文对白癜风细胞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白癜风;细胞免疫;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由表皮黑素细胞破坏导致的色素脱失性疾病[1]。

以往研究表明,遗传易感、自身免疫、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导致其发病[2-5]。

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 缺乏针对该疾病关键环节进行特异干预和阻断, 治疗极为困难。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自身免疫所介导的黑素细胞破坏, 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本文就白癜风的细胞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黑素细胞特异性T细胞 白癜风的组织病理结果示:皮损及皮损周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减少或消失,其下方真皮浅层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进一步确定浸润的淋巴细胞以CD8+T细胞为主, 少量为CD4+T细胞, 且患者CD4+/CD8+T细胞比率较正常皮肤明显降低, 表明该浸润是以Th1细胞为主的浸润模式[6]。

体内外研究证实白癜风黑素细胞损伤是由皮损浸润的黑素细胞特异性CD8+T细胞介导毒性杀伤作用所致[7,8]。

趋化因子是调控人体免疫细胞、组织、器官特异性迁移的关键信号源,可与其受体结合, 共同趋化和激活靶细胞, 参与细胞迁移;具有调节造血、参与固有及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肿瘤转移等作用。

Th1细胞表面表达CCR5、CXCR3等趋化因子受体, 介导Th1型免疫细胞组织定向迁移。

2010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白癜风研究团队在过继转移黑素细胞特异性CD8+T细胞诱导的白癜风小鼠模型, 发现敲除CX-CR3显着改善白癜风表型, 证实白癜风黑素细胞特异性CD8+T皮肤迁移依赖趋化因子受体CXCR3[8]。

2012年, 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Harris团队通过构建表皮具有黑素细胞的小鼠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过继转移黑素细胞特异性CD8+T细胞, 得到了表型与人类白癜风几乎一致的小鼠, 发现抗体阻断IFN-γ显着抑制白癜风表型及CD8+T细胞皮肤迁移[9]。

白癜风与自身免疫研究进展

白癜风与自身免疫研究进展

白癜风与自身免疫研究进展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的以局部或全身色素脱失为特征的皮肤病,人群中的患病率小于2%。

通常青少年发病,10~30岁为发病高峰期,各种族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

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遗传学说,自身免疫学说,氧化应激学说,神经精神学说和病毒学说等[1]。

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白癜风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黑素细胞的破坏在白癜风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现就白癜风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白癜风患者易伴发甲状腺疾病、Addison 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贫血、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斑秃、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2]。

大量研究证实白癜风患者血清中存在抗黑素细胞表面抗原的自身抗体。

皮肤病理显示,在皮损边缘的表皮可见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此外,对黑素瘤患者免疫治疗的同时可以损伤黑素细胞并继发白癜风[3]。

应用PUV A、激素、细胞毒药物等免疫抑制治疗白癜风有效,均间接证实了白癜风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4]。

2体液免疫2.1 白癜风相关的自身免疫抗体:1977年,Hertz等[5]通过免疫荧光补体结合实验证实患者血清中存在可以结合皮肤切片中黑素细胞的IgG抗体,首次提出白癜风自身免疫的概念。

随后,人们通过免疫沉淀法,间接免疫荧光,蛋白质印迹法、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自身抗体的存在,并且抗体滴度与疾病的面积和活动性相关。

白癜风患者血清中还存在组织特异性的抗体,如抗胃壁细胞抗体、抗甲状腺抗体和抗肾上腺抗体。

此外,抗角质形成细胞的抗体,如抗核抗体和IgM类风湿因子在白癜风患者血清中也有较高的阳性率[2]。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自身抗体与黑素细胞膜抗原结合后,通过补体溶解作用和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ADCC)两条途径实现对黑素细胞的破坏[2]。

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孙晓洁;代小芳;周静(综述);吴训伟(审校)
【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
【年(卷),期】2015(24)10
【摘要】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由皮肤和(或)毛囊的功能性黑素细胞的减少或丧失引起。

在世界上该病患病率为0.5%~2%[1-2],主要症状为大面积的黑素缺失带来的局部或者泛发性皮肤白斑出现,治疗白癜风具有地域差异,且要取决于患者的皮肤类型和现有的治疗设备。

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和正常的社交活动,
【总页数】5页(P86-90)
【作者】孙晓洁;代小芳;周静(综述);吴训伟(审校)
【作者单位】济南磐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山东济南 250101;济南磐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山东济南 250101;济南磐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山东济南 250101;济南磐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山东济南 250101;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山东济南 25001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白癜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吡美莫司治疗白癜风的研究进展 [J], 刘哲;曲生明;巫毅;朱文静;李福秋;李志彪
2.白癜风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J], 哈丽娜·海若拉;康晓静
3.microRNA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J], 苏梦云; 雷铁池
4.Toll样受体与白癜风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邓宁宁;马志红
5.角质形成细胞与白癜风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J], 邹雪莲;胡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由皮肤和(或)毛囊的功能性黑素细胞的减少或丧失引起。

在世界上该病患病率为0.5%~2%[1-2],主要症状为大面积的黑素缺失带来的局部或者泛发性皮肤白斑出现,治疗白癜风具有地域差异,且要取决于患者的皮肤类型和现有的治疗设备。

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和正常的社交活动,因此,对于白癜风治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白癜风对于成年人和儿童均有患病可能性,且发病时间和发病机制并不明确,这为白癜风的治疗带来了难题。

国内外的分析表明白癜风的发病机理是多方面的,且目前应对白癜风的治疗方案也趋向多样化。

本病好发于青少年,无性别差异,春夏季高发,皮损部位以曝光和摩擦部位多见[3]。

本文就白癜风的临床分型、发病机制及目前治疗方法包括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白癜风的临床分型根据白癜风的病因、白斑分布部位及治疗反应可以将白癜风分为两型、两类及两期。

两型是指寻常型和节段型:寻常型白癜风包括单发性、散发性、泛发性和肢端性四种。

单发性: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单发或多发白斑;散在性:散在分布的白斑,多呈对称分布:泛发性:散布性分布的不规则白斑;肢端性: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肢端部位。

节段型白癜风分布情况为沿某一皮神经节段支配的皮肤区域走向分布,一般为单侧[4]。

两类是指完全性白斑和不完全性白斑,主要是根据白斑脱色完全性区分的。

两期是指进展期和稳定期,根据白斑是否发展扩散来区分。

2 白癜风的发病机制目前,白癜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

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该病发病机制主要涉及遗传、免疫、黑色素自身破坏、精神与神经、氧化应激等多个方面[5]。

2.1 遗传学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本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6]。

Lerner发现该病是伴有不同外显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Nath等[7]认为该病并不遵守经典的孟德尔遗传定律,Majumder[8]提出该病可能与四个不连锁等位基因共同作用有关。

通过调查分析,白癜风具有阳性家族史的患者约占5.1%~17.23%,而国外报道其家族阳性率为10%~30%[9]。

多项研究表明该病可能为多基因遗传。

定位于人染色体3p12-p14.1的小眼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mia-associated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在黑素细胞的生成及发展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鼠针对MITF的基因敲除实验显示会发生与人类白癜风类似的皮损,包括小鼠眼、耳和毛皮色素的缺失[10]。

所以,MITF可以作为白癜风致病的一个候选基因。

免疫易感基因位点1p31.3-p32.2也许也是白癜风发病的候选基因[11]。

2.2 免疫学说白癜风患者容易伴随自身免疫病的发作,如银屑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衰退、斑秃、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晕痣、红斑狼疮等。

1977年,Hertz 首次提出了白癜风自身免疫的概念,至今白癜风发病的免疫机制主要涉及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2.2.1 体液免疫:Naughton等研究发现大多数白癜风患者血清中都含有针对MC表面抗原的抗体,并且皮肤脱色程度与MC发生水平密切相关。

而后Kawakami等[12]报道MC (黑色素细胞)特异蛋白质抗原包括酪氨酸酶、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糖蛋白100(gp100)和T细胞识别的黑素瘤抗原1(MART-1)四种。

白癜风患者体内虽然发现有抗酪氨酸酶抗体,但该抗体并不直接针对酪氨酸,抗体的滴度及活性在急性白癜风比稳定期白癜风高[13]。

TRP家族中的两个重要成员TRP-1和TRP-2都与黑素的合成有着密切的关系,TRP 能在黑素细胞中表达且定位于黑素体膜,兼具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氧化酶活性。

研究发现TRP-1在白癜风患者皮损处表达减少,在非皮损处表达增多,可与干扰素-γ(IFN-γ)诱导表达的溶酶体巯基还原酶(GILT)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Aronson和Hashimoto 等研究表明活动期患者体内检测到了抗MC的敏感性特异性的IgA抗体,也有学者发现白癜风患者血清中存在IgG1、IgG2和IgG3三种抗色素抗体。

白癜风患者中自身抗体与黑素细胞膜抗原结合后,通过补体溶解作用和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两种途径实现对黑素细胞的破坏,这也许提示了白癜风发病的直接机制。

2.2.2 细胞免疫:近年来,随着黑素细胞新的生物学和免疫学功能的发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白癜风的细胞免疫方面,也就是T淋巴细胞所发挥的特异性免疫导致的黑素细胞损伤或破坏。

最初Ortonne对白癜风患者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进行计数,结果与正常人作对照并未发现异常[14]。

1998年,Mahmoud等[15]用流式细胞计数术也得到相似结论,但是他还注意到白癜风患者的T细胞表达量显著增加,由此推测白癜风患者可能存在T细胞的活化。

通过对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的研究,CD4+ CD25+ Treg和CD4+CD25+Foxp3+nTreg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组外周血,推测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的变化使机体免疫处于失衡状态,细胞免疫尤其是Treg细胞可能与白癜风发病密切相关[16]。

Palermo等[10]研究表明白癜风患者血液中存在针对MART1、酪氨酸酶、黑素A(Melan-A)和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反应,并发现循环黑素细胞特异的CD8+T细胞以高频率出现,而这些细胞在体外具有较强的破坏黑素细胞的能力和归巢能力,证明细胞免疫在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毋庸置疑的作用。

2.3 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Lerner 认为皮肤暴露和色素加深的部位易发白癜风,提出该病发生主要是由于表皮的黑素细胞功能亢进,促使其损耗过度而早衰;也可能是由于细胞本身合成的黑素中间物,如:5,6-二羟吲哚、多巴等过量或积聚所致[17]。

实验证明酚与儿茶酚胺等对正常或恶性黑素细胞都有损伤作用,而致白癜风发生[18]。

2.4 精神-神经学说临床上常见的白癜风呈节段性分布,且一些患者皮损处的发生、发展与精神上的创伤有一定关系,因此有学者提出了精神-神经学说,认为精神方面的刺激可致单胺能系统活性的提高,进而致使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或其他儿茶酚胺表达量的升高,说明白癜风的发病与神经系统有关[19]。

另外,活动期白癜风患者β- 内啡肽在血浆中高表达,局限型和节段型患者组织液中的β-内啡肽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皮肤,提示β-内啡肽可能参与了白癜风的发病。

2.5 氧化应激学说过量的氧化应激产物对黑素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可干扰表皮细胞生物喋呤代谢,抑制细胞黑素合成酶功能,损伤或破坏黑素细胞,很大程度上影响黑素代谢,严重的可导致黑素细胞的存亡[20]。

有学者认为氧化应激的失衡可能是白癜风发病的始动因素。

局部表皮微环境中活性氧族(reactiveoxygen species,ROS)过度产生,引起氧化应激反应,氧化损伤一方面可导致细胞膜蛋白结构及功能上的障碍,产生新自身抗原,破坏机体免疫平衡,引起免疫损伤[1]。

Dell'Anna 等提出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失衡可能源于表皮细胞中组成、功能都异常的心磷脂,它可致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活性下降,进而导致ROS过量产生,使胞膜上的脂质过氧化,最终黑素细胞死亡。

最近的研究表明基本支持白癜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学说,而最近提出的免疫-神经-皮肤网络则提示白癜风发病机制的作用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一学说对于白癜风自身免疫学机制的研究可能会开辟一条新的道路[21]。

综上所述,白癜风的发病可能是具有遗传素质的个体在内外多种因素的激发下,诱导了免疫功能、精神神经及内分泌、代谢功能等各方面的异常,从而导致黑素细胞的破坏,最终引起皮肤色素脱失。

3 白癜风的治疗现状治疗白癜风的关键点就是控制其对生黑素细胞的自身免疫损伤并刺激生黑素细胞从周围皮肤和生黑素富集层向受损部位迁移。

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等。

3.1药物治疗3.1.1 糖皮质激素: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可能由于生黑素细胞受到自身免疫反应损伤造成的,因此对受损部位的黑素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进行抑制是进行局部白癜风药物治疗的关键依据[22]。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原理就是对皮肤受损部位的黑素细胞自身免疫反应进行抑制,促进黑素细胞功能的恢复[23],同时,可以干扰细胞毒T细胞,使细胞溶解力下降,诱导一些细胞因子,刺激一些毛囊的休眠的黑素细胞移行[24]。

局部药物治疗具有低成本性和易操作性,所以也成为白癜风治疗的一线治疗方法。

但这种治疗方法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包括伤口萎缩,伤口出现条纹,毛细血管扩张及一些全身性副作用。

局部糖皮质激素应用3~4个月后若没有较为明显的临床反应,应该停止用药[25]。

使用时也要根据皮肤受损的不同部位以及年龄差异来选择不同强度的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外用抑制剂。

3.1.2 免疫调节剂-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白癜风的发病还与细胞免疫机制有关,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均为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可以抑制钙调神经酶的活性。

他克莫司是一种新型的外用免疫抑制剂,它的作用机制是以T淋巴细胞为靶细胞,阻断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活化,并可以抑制细胞炎症因子如:IL-2,4,5以及干扰素-γ等的产生和分泌。

国外资料表明,使用该药治疗白癜风,特别是儿童白癜风的效果显著[26]。

吡美莫司作为与他克莫司类似的免疫调节剂,是一种前炎症细胞因子产生和释放的细胞选择性抑制剂,它能与T细胞的特异性胞质内免疫亲核蛋白(FKBP)-12结合从而抑制T细胞活化,还可以为黑素细胞向损伤部位的迁移提供有力的环境[27]。

相比糖皮质激素来说,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不会带来糖皮质激素治疗所造成的皮肤萎缩,因糖皮质激素造成萎缩是因抑制了胶原的合成,前者胶原生成具有独立性,也就没有萎缩的风险[28]。

3.1.3 钙泊三醇和倍他米松:对于大面积白癜风患者或者白癜风发展较快的患者每周连续2d口服小剂量的倍他米松2~4个月,8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色素再生[29]。

戚其超[30]对45例白癜风患者应用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观察,其有效率可以提高至73.3%,明显高于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或者单独使用维生素D3衍生物的治疗。

3.2 物理治疗3.2.1 光化学疗法(PUVA):是指用口服或外用光敏剂配合长波紫外线(UVA)(320~400nm)照射治疗皮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其原理是PUVA可以刺激白癜风患者受损皮肤毛囊处黑素细胞的肥大和增生,皮损处出现再生。

研究表明,PUVA更适合泛发性白癜风的治疗而不适用于局部白癜风,且12岁以下儿童白癜风因还存在一些治疗上的潜在问题,不建议使用该方法治疗[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