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收入分配的认识与思考

合集下载

如何认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如何认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如何认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政府一直在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如何认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了解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的现状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均的现状。

根据官方数据,2019年我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980元,但是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也十分严重。

例如,全国财富的前1%拥有的财富总额相当于全国财富的一半。

与此同时,财富的底层99%只能拥有全国财富的另外一半。

这个数据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认识到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均的现状。

推动收入来源多元化为了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政府需要推动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发展。

目前,在我国的居民收入中,工资占比最大,但自主创业和投资也在逐渐增加。

政府应该加强扶持小微企业、鼓励创业、加强投资环境建设等措施,来增加居民的收入来源,进而缩小收入差距。

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另外,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也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不断地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来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

同时,建立更加公正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也是非常必要的。

改革税收制度税收制度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府可以通过改革税收制度,来优化收益效果,从而提高财政收入。

但同时,也需要注重公平性,对高收入人群实行更高的税率,对地区差异进行适当的区分。

加强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最后,规范市场秩序也是缩小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管机制,制定更加规范的市场规则,防范一些不良的行为,保障市场运作的公正和透明。

总之,缩小收入差距是我国的一个长期任务。

政府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入手,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改革税收制度、加强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等措施,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一、概述收入分配制度作为国家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和改革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改革的思考进行探讨。

回顾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高度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变。

这一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实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提出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补充的分配格局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强调了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第四阶段是近年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强对分配结果的监管,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成果。

分析中国收入差距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劳动力供需不平衡、行业垄断、个人禀赋差异、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

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进行思考。

改革的目标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强化税收调节等。

同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研究背景与意义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性: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近年来,中国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基尼系数长期处于国际警戒线以上,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公平与稳定,也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我国当前收入分配格局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当前收入分配格局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当前收入分配格局问题的思考摘要: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改变了过去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

但也出现了秩序混乱,分配不公等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合理调整分配格局,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阶段收入分配领域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收入分配;格局;政策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过去全社会的收入差距很小,收入分配格局像一个“矩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收入分配格局进行了调整,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渐拉开了收入差距,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但是,近几年收入差距幅度扩大,收入分配格局就像一个“金字塔”。

这样的分配格局对保持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极为不利。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

也事关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一、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第一,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从1997—2005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收入之间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同时扩大,而且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

如果把农民用于生产的费用和城镇居民享受的一些福利也考虑进来并将其货币化,那么差距就更大。

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936元,相差达3.2倍多。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6)》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近三年一直保持在3.2倍左右。

近年来,在国家采取多种惠农措施的情况下,城乡收入比例也还维持在3.21∶1,如果把城市居民收入中一些非货币因素,如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种社会福利考虑在内,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更高。

第二,行业收入差距在扩大。

20世纪90年代后期之前,中国各级政府曾在大约30个产业分别设置了程度不等的进入限制,部分企业由此获得了大量垄断性暴利。

浅析当前社会收入分配(全文)

浅析当前社会收入分配(全文)

浅析当前社会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涉及千家万户,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当前社会最敏感问题之一。

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国经济快速进展以来,居民收入高速进展,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总体上是成功的,彻底根除了平均主义,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使少部分人先富了起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呈多样化趋势,经济利益在不同利益群体中实现了重新分配,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日益扩大。

尤其受地域差异影响,地区收入差距在逐步加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城乡及城乡内部差距十分显著;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比较严峻。

1.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1.1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是促使收入差别的扩大的主要因素。

体制改革总提上利大于弊,正面,给经济进展注入了活力,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鼓舞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等,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负面,由于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受地域、体制限制,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个人收入增长都是不平衡的,在客观上推动了收入差别的拉大,随着改革深入,逐步形成高、中、低等三个层次的收入阶层。

另外,从城乡整体进展上看,农村和农业改革的相对滞后,也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1.2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是在改革初期占主导地位的政策模式,它的存在与应用,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

为了支撑改革进展,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纳人为的方式促使资源从农业向工业转移。

同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政府不同意农民“进城”,担心现有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引发诸多社会问题,而且,还要增加政府负担,对于经济刚刚快速起步的GJ是不堪重负的。

从现状客观分析这种政策的实施,将城乡区别开来,其结果是大量的劳力滞留在土地上谋生,生产效率低下的农业,不能提高他们的收入,促使贫富差距拉大。

实践告诉我们,政府如果限制城市化,经济将永远停留在二元结构上,收入差距大的现状永远不会改观。

1.3市场治理机制造成收入差距加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机制及治理方面存在缺陷,引起的分配秩序混乱。

对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若干思考

对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若干思考

对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若干思考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要“又好又快”发展,这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不同了,虽然只是一前一后的区别,但表示经济发展效益要优先于经济发展速度来考虑了。

国家的经济发展原则是以效率优先,同时兼顾公平,但是改善民生的问题到了如今的十八大依然在提,社会不公是否愈发凸显,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再受关注,下一步会有改变吗?公平与效率,哪一个是首位问题?一般而言,经济学中的收入分配分为两次: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

初次分配也包含公平,它包含的是在市场面前人的机会平等。

再次分配所强调的公平更多意义上指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的结果平等。

然而,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无论是初次分配还是再次分配都没有实现理想中的公平。

初次分配过程中,由于市场本身的问题,在机会上并没有实现人人均等,反而存在大量的非正常收入,拉大了分配差距。

在二次分配过程中,由于公平一直是处于被兼顾的地位,再分配的运转机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我们的先富带动后富似乎成了一句空话。

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原则本身是没有错的,它原来的意思是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不能单纯地专注于效率,也应该关注社会的公平状况,做到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真实统一。

这些年我们将大把的精力都投入到效率问题上是有着切实的需要和必要的,追求效率对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着十分明显的刺激作用的,前期我们的经济发展目标比较高,本身的发展速度又比较快,人民的绝对生活水平是有提高的,这就走入了一种不可遏制的循环之中:经济发展了,国家开始展望更远大的目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对于更好的生活有了期望,国家本身还是个庞然大物,想停是不能轻易停下来的,各种因素都指向了一条路:照原来的发展模式发展下去,颇有点一条路走到黑的意味。

公平问题就一直至于一种空中楼阁的地步,也许有人想过去解决,但现实却逼迫我们不能停下,所以虽然我们又很好的理论和计划,但过程和结果却出人意料的走向了另一种外来。

中国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深层原因及对策思考

中国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深层原因及对策思考

中国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深层原因及对策思考中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不公是社会问题之一,在保持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落实“共享发展”的理念,打破收入不均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人民共同的任务。

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深层原因有哪些?如何制定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呢?一、分配制度不完善在中国,目前立法关于个人收入分配的只是一些基本规定,比如最低工资标准等,对于普通员工工资的具体数额等并没有非常详细的规定,甚至有些都还处于模糊状态。

这使得特权阶层得以继续利用其权力巩固自身地位,挤占了普通劳动者的利益。

政府应加快完善分配制度,消除市场经济中的不公平因素,推进科学的收入分配制度。

通过彻底调整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鼓励创新和创造,增加劳动报酬和财富积累,以消弭贫富差距和不公平现象。

二、教育体系教育是个人收入差异的关键因素,很多人因为教育水平有限,而难以进入高薪行业。

在中国,公立学校的资源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里,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教育资源普遍匮乏,且私立或民办学校纷纷涌现,这种现象容易造成教育资源分配的失衡,从而导致地区经济收入的不均衡。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教育的投资,建立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实行一对一的辅导制度,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愿望。

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必须落实免费教育政策和义务教育,提高普及率和教育质量,这是重中之重,也是克服贫富差距的关键。

三、劳动力市场中国的广阔市场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已经经历了深刻的变革,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就业状况。

但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雇主为其贡献的劳动价值未得到恰当的补偿,而雇主的职责已限于遵守法规和获得利润。

此外,劳动力市场还存在着行业内不同的技能水平收入不平衡的现象。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透明度和信息化水平,引导企业加强员工培训和提高技能,不再盲目追求长期效益,同时也要加强监管,确保企业员工权益合法得到维护。

四、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税收制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使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收入的调节效果不明显,为居民提供了很大的避税空间,直接导致整个社会的财富分布更加不均衡。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收入分配改革措施。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产生原因、改革意义、目标及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产生原因在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由来已久。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体制机制造成的。

在市场经济范式下,收入分配的机制决定着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否。

在我国,一段时间内基本上可以说是由单一意识形态统治的体制,造成了收入分配制度的缺陷。

在这种体制下,政府的资源优势被滥用,利益集团得到了不正当的获利机会。

而与此同时,弱势群体,如劳动者、农民等的收入却长期维持在低水平,形成了严重的失衡和不公。

另外一个原因是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很大,制检人员的收入加倍增长,与劳动者的差距是惊人的。

目前人为普遍认为,劳动者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大,而且长时间工作所得的报酬过低。

因此,限制剩余价值和维护社会公平是当前收入分配改革的迫切需求。

改革意义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意义不仅体现在阶级分化问题上,而且还体现在社会稳定问题上。

一旦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长期以来,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祸害令人不胜惋惜。

因此,收入分配改革是实现“平衡、公正、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此外,收入分配改革还意味着创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

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公民和企业应有平等竞争的权利,应该能够共享市场的繁荣和成果。

而收入分配改革能够切实保障公民和企业的权利。

改革目标旨在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有:1.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体系;2.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建立长效机制;3.加强监管,严格追究收入不公行为的责任;4.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增强劳动者维权意识;5.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比重,促进贫富分化问题的缓和;6.进一步优化税制,减轻基本生活保障人员的税收负担,提高进口商品的消费税率和营业税率;7.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待遇,包括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住房补贴、失业补助等。

收入分配相关问题思考及政策启示

收入分配相关问题思考及政策启示

内容摘要:当前收入差距拉大引发的社会极化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最为敏感问题之一。

对于收入分配是否存在倒“u”型曲线、市场机制能否自动收敛收入分配差距、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如何平衡等三个问题的思考和价值判断,影响着中国公共政策的走向。

而建立法制社会、规范政府行为等政策建议的提出,则为解决当前中国社会极化问题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收入分配,思考,政策启示当前,随着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深入,收入差距引发的不同社会阶层矛盾加剧等问题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最为敏感的话题。

“十一五”将是中国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因此,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并制定相应的公共政策时,从而化解社会矛盾、减轻改革成本,避免爆发社会骚乱和政治动荡,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一、收入分配是否存在倒“u”型曲线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围绕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演变趋势的关系,经济学界进行了广泛研究与热烈的争论。

他们的研究和争论主要围绕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而展开。

库兹涅茨认为就长期而言,现代任何增长会产生一个经济发展日益不均衡的时期工业期,最终达到一个经济发展日益均衡的成熟工业期,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收入和财富不均衡会显现倒“u”字形,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库兹涅茨曲线。

库兹涅茨在解释倒u假说时,认为收入差距在经济发展早期阶段逐步恶化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储蓄和积累集中在少数富裕阶层,而储蓄和积累又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因而在经济增长中必然是穷者越穷,富者越富;二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而城市的居民收入比农村更不平等,所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收入分配的恶化。

由于库兹涅茨占有资料和国别案例的不充分,所提出的“倒u假说”是否有普遍性,一直在经济学界受争议。

刘易斯在他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中,得出了与库兹涅茨一致的看法。

但是,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在研究分析中发现了许多倒u假说的反例,最典型的例子是亚洲的“四小龙”。

在工业化的初期,他们的收入不平等程度都有所改进而不是恶化。

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

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

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入分配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级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不公平现象逐渐增多。

面对这一现实,我们需要探讨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

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主要是以工资水平为主,但是由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级的收入差距巨大,绝大部分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必须面临房租、医疗、子女教育等多项生活费用的压力。

同时,少数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明显快于其他群体,难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除此之外,收入分配模式的合理性也受到了人们的质疑。

例如,某些公共服务需以税收形式向全民提供,但税收形式不同于工资,因此会导致不同收入群体的实际贡献不同。

此外,还有一些问题比如“空降干部”、“GTV”等也会在收入分配上存在矛盾和不公平的现象。

发展方向针对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应该该加强各种公益性政策、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分配状况。

另外,应该降低劳动者税收负担,完善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等制度,促进民生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从而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极好的体现。

协调调节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重要的方向。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增强企业文化等方法促进合理收入水平的调节,保证各行各业的人员获得适当的劳动回报,以及相应的社会保障水平,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监管,打击“空降干部”、“GTV”等收入分配问题,使收入分配呈现出正常、合理、有序的状态,让人们有更多的信心支持收入分配改革。

结论收入分配公平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以及人民共同参与、努力推进。

各种具体措施需要谨慎制定,同时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加速推动收入分配实践的改革。

只有加强意识形态、强化职业教育和推动新型产业的发展,从源头上才能够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繁荣和幸福。

关于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不少于1000字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分配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从长远来看,合理、稳定的收入分配体系,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因此,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个关键的任务。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当前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收入分配不均、分配结构不合理、分配方式不规范等问题比较突出。

取得高收入的人群越来越多,而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却没有明显的提高。

同时,收入来源也不够多元化,大量的个人和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收入对国家财政的贡献过于偏重。

这样的收入分配模式,使得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导致社会阶层不稳定,甚至引起社会动荡。

从政策层面上,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仍较不合理,高收入者收入水平过高,而低收入者生活水平不高。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通过提高低收入者的劳动报酬、调整职工福利待遇等方式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

二、增加社会保障性收入社会保障性收入包括退休金、医疗保险等,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分配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改善社会收入分配问题,政府需要通过调整社保制度等方面来提高社会保障性收入的水平,并加以完善,确保其可持续性。

三、加强税收制度改革税收制度是与收入分配制度息息相关的。

当前,我国税收制度主要是基于工资薪金所得、企业所得和个人所得税来征收,这种税收制度的不合理性,导致了一些高收入者逃税和逃避税的行为。

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税收制度的改革力度,提高税制的公平性和纳税人的积极性。

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必须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和推动,目前已有不少措施被提出来,例如对企业发放股权激励等,但是这些措施必须得到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设计等支撑。

同时,我们也可以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寻求切实可行、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案。

谈谈你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看法

谈谈你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看法

谈谈你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看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收入差距也在拉大。

城乡之间、东西之间、行业之间、人群之间,收入差距的实例,出现在统计数据里,呈现在日常生活中。

一、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此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

所谓按劳分配,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借要素所有权,按照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参与收入分配制度。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中基本的收入分配制度。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

二、我国的收入分配现状(一)差距拉大,贫富分化。

我国的收入差距呈现出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城乡之间、东西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差距在不断地拉大。

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9,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

(二)财产集中度越来越强,居民家庭财产差别越来越大。

在中国的行业之中,房地产、矿产、证券行业成为暴力行业,财产越来越集中到了少数富人的手中。

(三)收入结构不合理。

虽然,社会财富集中到了房地产、矿产、证券这种暴利行业之中,但是我国的收入结构却呈现出了一种“倒丁字型”——高收入到中等收入阶层的分布形成一条竖线,而低收入阶层下面是一条长横线。

(四)收入分配不规范。

1.工资支付不规范,全国各地均不同程度存在拖欠职工工资现象。

2.工资提取不规范,实行工效挂钩企业的计划外,基数外提取工资的现象较普遍。

3.部分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超过工资总额4%的标准进入,变相提高收入。

4.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务消费”随意性太强,缺乏合理有度的约束。

5.整体收入结构仍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①工资收入结构不合理,制度内工资低,制度外劳动报酬高,项目繁多,未纳入工资内。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浅析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浅析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浅析引言收入分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牵涉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进行浅析,探讨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经济发展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根本目标,而收入分配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合理的收入分配既能推动经济发展,又能保障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然而,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比较严重,高收入者占据了大部分资源,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原因1. 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传统产业占据了大部分资源和收入,而新兴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这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均衡,一些地区和行业的收入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和行业。

这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难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合理性。

2. 教育和技能水平的差异教育和技能的水平对个人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当前我国,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一些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导致这些地区的人民难以获得高收入的工作机会。

此外,技能水平的差异也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均衡。

3. 政策和制度不完善当前我国的一些政策和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有效地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合理性。

一些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的高层人员获得了过高的收入,而普通劳动者的收入相对较低。

此外,税收制度的不完善也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均衡。

解决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建议1. 调整产业结构为了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合理性,我国需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其发展速度和竞争力。

同时,也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革力度,提高其效益和竞争力。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使收入分配更加均衡。

2. 加大教育和技能培训投入教育和技能的水平对个人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我国需要加大对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

对我国当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收入分配原则的思考

对我国当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收入分配原则的思考

对我国当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收入分配原则的思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也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当前收人差距扩大的原因主要不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造成的。

贯彻和执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不同领域、不同分配环节,以及不同分配机制下有不同的侧重点。

标签:分配原则社会公平和谐社会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原则。

坚持效率优先,就是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强调效率优先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公平,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不能出现两极分化,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现的社会条件。

效率优先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保障。

只有注重效率,才能使经济不断发展。

只有当经济效率达到最优时,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才算达到最优,物质生产与经济收益才会实现最大化。

兼顾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只有在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下,经济才能够持续的发展。

然而,社会稳定也是建立在收入分配公平的基础上的。

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影响经济的发展。

因此,兼顾公平,是收入分配所必须坚持的原则。

我国在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确实打破了平均主义,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带来了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

但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收入分配格局也不合理。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0.16,2003年已升至0.458,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2004年达到0.465,2005年逼近0.47,2006年以来仍持续增长。

社会公平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必须正视且加以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世界上所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探索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对中国收入分配的认识-

对中国收入分配的认识-

谈谈对中国收入分配的认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极大改善,逐步摆脱过去的落后状态。

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出现明显差距,并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打破了原有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通过扩大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成功地起到了提高经济效率的作用。

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个进一步扩大收入差距的机制。

正是这种机制持续地发挥作用从而为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

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社会公平的明显失衡,以刺激劳动者劳动积极性来追求效率提高这一方法的作用正在逐渐消退,经济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不断深化。

这种矛盾深化表现在效率虽然提高,但是由于个体能力的不平等性所带来的收入差距的不平等,使人陷入了一个无力打破的窘迫局面,即在生产、商业、教育等方面,高成本的投入换来高收入,低成本的投入换来低收入这一恶性循环。

久而久之,成本投入的不平等渐渐地取个人能力的不平等而代之,收入的多少不再由个人的能力大小决定,相反,能力的大小被可投入的成本多寡即收入的高低所决定。

在这种异化了的链条形式下,人们逐渐感到不公平,从而开始期盼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

因此,体现在收入分配差距上的效率与公平之间矛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收入分配不公平对效率产生不利影响的一面。

城市喧嚣的证券交易大厅人头攒动,城市居民越来越倾向于把高收入所得的闲置资金用来投资,而不是用于拉动日常消费;幽静的乡村依然淳朴,乡村居民因为收入低而没有多余资金也无法拉动日常消费。

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给经济的高效发展带来阻力。

因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范围内的普遍公平成为人们追求继续提高经济效率这一目标的根本前提。

不过,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并以此实现效率与公平的辨证统一,是不可能按照经济规律自身独立演化的秩序来完成的。

世界上所有改变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的国家,没有哪一个是在经济自由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的。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中存在问题及思考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中存在问题及思考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 近年来,收入分配问题备受关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实现分配公平,成为落实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步显露。

一、国有企业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1.薪酬结构不合理一是薪酬结构单一,驱动力不足。

多数国有企业薪酬由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构成,薪酬结构上缺少促进员工发展的薪酬单元,不利于企业员工队伍建设。

并且这种薪酬分配方式,相同岗位薪酬水平相当,横向缺少晋升空间,分配单元缺少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

假如一个企业在薪酬分配上,岗位相同的员工,薪酬为同一标准,而不考虑知识结构、技术等级、能力水平高低等因素对薪酬水平的影响,员工就缺乏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积极性,直接导致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二是固定薪酬所占比例较高,薪酬激励性缺失。

根据对中铁系统内部分企业薪酬制度的调研,发现多数企业固浮比保持在7:3或8:2的范围。

固定薪酬比例太高,造成薪酬的保障性较强,激励作用不足,容易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不能很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是同一岗位薪酬档别较少,缺乏正常的晋升空间。

一些国有企业在设计薪酬结构时,过于追求薪酬的简单性,同一岗位只设一个档别或增设一个浮动档,没有兼顾员工正常的岗位晋升因素。

引起的结果是:员工只要岗位没有调整,工资水平就没有上升的空间,很容易造成优秀员工的流失。

四是薪酬制度宽泛,缺少针对性。

对于国有企业,营销部门和其他管理部门员工工作性质差距很大。

营销人员薪酬应该以业绩导向为主,贯彻多劳多得的思想。

如果以保障型的薪酬制度进行薪酬分配,不利于激励营销人员实现营销目标。

2.激励机制中,绩效考核不科学受传统绩效考核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国有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仅仅以迟到、早退,或者“德、能、勤、绩、廉”、“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态度”等作为衡量员工业绩的标准。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前我国存在的收入分配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收入分配不够公平,在城乡、地区、企业和个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高收入者占据绝对优势,而农民和低收入者的收入则相对较低。

2. 收入分配不够合理,传统工资和福利收入占比较大,而资本收益的比重相对较低,导致部分人的收入过于依赖工资和福利,缺乏资本积累,面临快速失业风险。

3. 收入分配不够可持续,一些高收入者倾向于将财富投资于不稳定的资产,而不是长期稳定的资产,导致他们的收入波动较大,收入方式不稳定。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以下措施来改变:
1. 加强收入分配政策调整,重视农村和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分配问题,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2. 确定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比例,加强对资本收益的监管,控制高收入者的过度获得,加强对低收入人群和劳动者的保护。

3.推动经济转型,优化经济结构,促进长期稳定的资本积累,扩大中产阶级规模,缩小贫富差距。

正确看待我国收入分配问题

正确看待我国收入分配问题

正确看待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李实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一当前收入分配的主要观点收入分配问题是最近争论的热点问题,在争论过程中有不同的观点,也形成了许多派别,如所谓的左派㊁右派和中间派㊂这些不同的派系对收入差距的扩大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特别是对于扩大背后的原因,他们都试图从自己的理念出发来加以解释㊂很多人看待收入差距扩大问题都是从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出发,而不考虑全国的代表性㊂在争论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整个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市场化改革是密切相关的㊂甚至有些人进一步推论,把市场化改革作为一个原因,即认为收入差距的扩大㊁贫富悬殊以及分配不公是由市场化改革造成的㊂还有一些人把收入差距扩大进一步归结为是由于一部分人暴富引起的,将矛头指向一些富人㊂他们认为许多富人最初的财富来源是不合法的,为了使他们的财富合法并使他们的财富有所保障,这些富人们开始向权力逼近,尽可能地和民众拉开距离㊂这样富人可以通过权力换取对财富的安全保障㊂以上几种观点是一些左派人士的普遍看法,他们都认为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市场化改革是密切相关的,而且把市场化改革认为是收入差距扩大和贫富悬殊的重要原因㊂还有一派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中国当前的现实资源配置㊁收入增长机会㊁收入差距扩大既不受到效率原则,又不受到公平原则的支配,而是由权力原则决定的㊂市场化改革本身对于收入分配的差距没有直接的影响㊂问题在于在市场化过程中,政府的权力干预太多了,造成了市场的扭曲,政府权力部门利用这种扭曲为自己牟求很多私利,以及与商人之间权力和资本的勾结造成了收入差距过大㊂以上这两派截然不同的观点可做如下归纳:一种认为收入差距扩大和市场化或者市场化过程相关,另一种认为并非如此,而是由于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权力干预㊁市场扭曲带来了收入差距扩大和各种不公平分配的现象㊂二 当前收入分配的几个特点对于以上不同的观点,应该如何看待?市场化改革对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怎么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想要理解这个收入分配的问题,首先要知道它具有的特点,特别是最近几年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出现的特点㊂只有对这些特点有所了解,才能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相关制度和政策结合起来加以考虑,451 共同富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收入差距变动与市场化改革之间的关系㊂我们将当前收入分配的特点归纳如下㊂(一)收入差距全方位扩大首先从城市内部来看:收入差距的指标很多,最常用的是基尼系数㊂基尼系数有很多优点,很重要的一个优点就是直观意义很强㊂基尼系数的取值在0 1之间,0和1代表两个极端的情况,0代表绝对平均分配,1代表极端不平等分配㊂1988年我们第一次调查时城市内部的基尼系数是0.23(现在除了北欧少数几个国家基尼系数在0.2 0.25之间外,一般国家的基尼系数都在0.3左右),它是比较低的,因此八十年代末城市内部收入分配比较平均,当时讨论较多的是大锅饭或者平均主义问题㊂当时很多涉及分配制度改革的中央文献中很多都着重强调打破平均主义㊂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同当时以国有企业为主㊁政府对企业内部工资进行严格控制的经济体制相关㊂而到2002年我们做第三次调查时,得出的基尼系数是0.33,比1988年扩大了50%左右,和一般的市场经济国家水平接近㊂第二个指标是把所有的人按收入从高到低排序,然后将它们十等分,通过比较最富人群组和最穷人群组之间的收入比例,看看贫富收入差距㊂1988年最富10%人群和最穷10%人群的收入相差4倍,2002年上升到10倍㊂在农村内部,八十年代末期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比较大,因为农村内部自然条件差异比较大,当时东部沿海要比西部富裕得多㊂而地区内部的收入差距并不十分明显,因为当时非农就业刚刚开始,农民收入主要靠农业,不会造成太大的差距㊂因此,当时农村内部较大的差距(农村内部基尼系数达0.32,比城市高将近10个百分点)主要来自地551正确看待我国收入分配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中的不合理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国收入分配中的不合理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国收入分配中的不合理问题及对策思考摘要: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扩大已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

如果收入分配的不合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调节和控制,势必对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全面分析这些问题及不利影响,探讨深化改革分配制度、实行公平分配的思路和措施,实行公平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分配不合理不利影响实现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生活水平极大改善,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

这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因素,其不仅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也积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无论从提高经济效率、增强发展后劲着眼,还是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和谐发展角度考虑,都需要分析这些问题和负面影响,探讨深化改革分配及其相关制度的思路和措施,这对实行公平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是有必要的。

一、我国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的表现(一)总体分配格局不均衡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企业和个人利益分配关系明显失衡,国民收入过分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部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

1996-2019年,居民部门收入占比从66.83%下降到54.12%,与此同时,企业部门的收入占比从17.8%上升到24.13%,政府部门的收入占比从15.36%上升到21.75%。

可见,近20多年来,国民收入的最终分配总体上是不平衡的,居民部门没有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二)居民部门内部收入差距扩大无论是城乡之间、城乡内部,还是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均呈扩大趋势,低收入群体增收难度较大。

城乡之间,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0年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之后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019年达到0.47。

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认识

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认识

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认识国贸11丁何贞瑶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增加与居民收入提高如何平衡的问题和居民与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多寡的问题。

而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提高与税收的变化则是密切相关的,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和繁荣昌盛。

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正处于改革期转型期,更需要我们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促进发展,更合理的分配收入,使得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一起增长,国家进入更快的发展快车道,人民也通过收入的提高,过上更好的生活。

源引《上海证券报》的数据,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同比增长7.8%,低于同期GDP增速9.4%。

可见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形势很严峻,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并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这就是现阶段收入分配不公的地方。

当然,世界上并不存在完全绝对公平的事情,关键是要看事情发展是否走向公平的那一极。

还是来自《上海证券报》的数据,金融危机过后,GDP 增速逐年恢复,但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却仍旧持续走低,从2007年的12.2%一直下降到去年和今年前三季度的7.8%,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间的差距五年间不断扩大。

而自去年以来,各类收入中劳动报酬收入的增速也一直低于总体收入增长水平。

可见,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并没有那么乐观,而且人民不断面临着各种生活上的困难,比如买不起房,看不起大病,都是因为收入跟不上经济的增长,就好像有些人经常抱怨的,物价房价各种涨价,就是工资不涨价。

从现在的社会声音来看,明显大部分人对现阶段收入分配是不满的。

最明显的就是仇富现象。

收入分配不光是财政收入与居民收入之间的问题,先富的人与后富的人之间的收入分配也存在着问题。

比如年轻人口中所说的“高富帅”“高富美”“富二代”,就是对于先富起来的人的嫉妒,对现阶段收入分配的不满,对现阶段收入分配改革的渴望。

现在社会上的状况是,先富起来的人越来越富,而那些所谓的后富的人现在还没富起来,不管是时机没到还是怎样,他们现在或许处在越来越“负”的状况,看似工资没有涨,收入没有下降,但是物价上涨了,那么实际收入就是下降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前收入分配的认识与思考关键词:当前收入分配、现状、改革、问题与措施、社会主义…收入分配问题一向都是国民关注的热点,在经济理论体系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种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生产和消费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而且在于它能够揭示一定社会制度下各种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并反映出这种利益关系背后的各种决定因素。

分配关系是否合理、分配制度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和健康稳定地发展,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我们要进一步认识中国当前收入分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且能结合当前中国形势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

因此,收入分配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改善民生,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现结合实际,谈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历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加速,市场机制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计划分配方式,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1、重新肯定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1978—1987年这一阶段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恢复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一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指明在现阶段并不具备实现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二是重新界定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引入和体现利益机制,否定了在分配体制上的高度集中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三是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概念,并对分配理论产生重大的影响。

这一阶段分配改革的实践是以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的。

2、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为辅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前,这一阶段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探索。

一是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当前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二是十三大确立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三是在收入分配方面强调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其中包括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在分配实践上,首先是国有企业的工资改革,其次是在分配形式上实行按要素分配的原则。

3、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992年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前,这一阶段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

一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理论,明确了分配体制改革的客观评判依据和最终实现目标。

二是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使分配体制的改革走上了一条既遵循宏观经济规律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三是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从而明确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地位,是对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具体化。

四是提出不断完善分配结构,既要坚持效率优先,促进经济发展,又要兼顾公平,促进社会稳定。

在分配实践上,国有企业的工资改革中提出了“两个低于”的原则。

4、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和明确按要素分配的模式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明确界定以及指出了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两个注重”原则。

一是明确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是基本的生产要素,同时也没有否认知识、资源、信息等生产要素在财富创造中的积极作用;二是明确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三是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作出了清晰的回答:“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实际上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具体体现,指出了贯彻这一原则的思路以及市场与政府在调节效率与公平的相互关系中应发挥的作用。

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效率和公平”的分配模式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中关于收入分配的论述有一个重要亮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这非常正式地回答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即初次分配应该在维护公平的基础上更注重追求效率,再分配则应该以维护公平为更重要的目标。

报告明确提出让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

这意味着老百姓的收入将不仅来自工资,国家还将创造条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从而使大多数人成为中等收入者,这与报告提出的“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新要求相契合。

→收入分配是最现实、最直接、最重要的民生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最主要的分配不公。

2010年两会召开前夕,新华网开展了“你最关心的话题”网络民意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分配不均问题在18个选题中位居第一。

分配不公主要表现在:i、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ii、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而政府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iii、垄断行业收入畸高iv、同工不同酬现象十分严重v、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vi、违反分配政策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地方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不及时,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不相符。

一些企业不执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随意压低、克扣工人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久治不绝。

其次分配秩序也比较混乱。

国有单位的分配失控是造成分配秩序混乱的根源,主要表现为:分配规则的混乱、无序和资金渠道过多、过滥。

国家垄断经营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的差额利润,并没有上缴国家财政或转为国有资本金,而是直接或变相地转化为职工收入和福利,造成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行政机关把通过财政以外的渠道获得的资金也转化为职工津贴、补贴等收入项目,造成不同单位之间公务员的收入过分悬殊。

以上几点都将导致分配格局不合理。

由于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居民的收入分层很明显,分配格局就像一个洋葱头,这样的分配格局对保持社会稳定是极为不利的。

不同人群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正在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收入分配问题的成因分析1、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造成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深层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

在以投资为主导的需求拉动型经济增长格局中,收入分配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有利于资本的形成,从而为投资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本流。

这突出表现在:一是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上,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长期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二是在居民收入分配的结构中,财富迅速地向有利于资本形成的投资者方面集中,出现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在城乡收入分配上,财富迅速向有利于投资的城市集中;在全部居民储蓄中,80%集中在城市。

农村市场对工业化的支撑作用被忽视了,这正是我国出现严重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

2、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长期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以及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不同阶层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必然使得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连续大幅下滑。

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坚持扩大内需方针,重点扩大消费需求。

”要完成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必须改革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

(还有几点是值得说明的)3、不平衡发展模式的效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选择了不平衡发展模式(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就必然带来收入差距的扩大。

4、体制改革不到位,相关政策不完善,分配制度改革滞后。

由于以上1、2两点,我国收入分配都还处在一种不健全的状态。

其次,在政府的调节和监管方面都还存在不足。

5、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等的原因。

▲收入差距是由我国分配制度问题所产生的重要议题。

差距的扩大是伴随着居民收入总量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出现的。

在从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过度的过程中,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是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

•就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方面的影响的认识?积极影响:打破了平均主义,调动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

消极影响:一方面不利于扩大内需;另一方面不利于社会稳定。

因此,解决好收入分配所带来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前提下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社会和谐的重中之重。

→为了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必须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对分配政策的调整上。

调整分配政策不仅要改进不合理的地方,而且要充分发挥其对不合理的分配格局进行调节的功能。

尤其要通过再分配政策的导向和措施化解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造成的收入分配中的矛盾,使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趋向和谐。

因此,对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政府的再分配政策是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的主要途径,具体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分配政策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

1、把逐步增加劳动收入的比重、减少资本收入的比重作为初次分配政策的主要内容为了走共同富裕道路,不宜过分强调按资分配的思想,因为凭借对生产资料或资本的占有是获取剥削收入的必要条件。

可以通过实行最低工资收入制度等措施来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收入,从而提高国内消费水平,达到由消费拉动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目的。

2、把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作为再分配政策的重要内容当前社会低收入群体的面比较广、人数比较多,这是造成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且这一状况不能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自发地得到解决,只有通过政府的再分配途径,在政策上给予各种优惠和倾斜,使其能够通过非市场途径获得一部分收入。

这既体现了政府对低收入群体的关心和照顾,也缩小了社会范围的收入差距。

3、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作为再分配政策的重中之重由于农业始终处于弱势产业的地位,农民也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通过市场规律的作用和力量来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长期以来农民被排除在再分配政策的范围之外,政府应采取减免税收和给予更多财政补贴的双重政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4、把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纳入再分配政策的范畴通过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来缩小社会收入的差距,是各国普遍采用的调节方法。

要将其纳入再分配政策的范畴,除了要出台更加科学合理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外,还要对一些垄断性行业的收入开征特别税,使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经过再分配政策调节以后有较明显的变化。

二:收入分配对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产生较大影响。

1975年阿瑟.奥肯提出“公平和效率是最需要加以慎重权衡的社会经济问题,它在很多的社会政策领域一直困扰着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