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溅射镀膜
第三章_溅射薄膜制备技术
(2)迁移过程
•蒸发:真空度10-5~10-6Torr,>源—基距,淀积粒 子几乎不发生碰撞,直线淀积,薄膜不均匀;
•溅射:真空度10-2~10-4Torr, <源—基距,
2)辉光放电的I-V特性
被激导电及 非自持暗放电
自持暗放电
直流辉光放电的伏安特性曲线
●AB段:电压增加,而电流密度增加很小,说明电 压不够。
●BC段:电压不变,电流密度增加很快。说明电离 已经产生,但电源的阻抗很大。
●C点:击穿电压VB ●CD段:“雪崩区”、离子轰击靶、释放出二次电
子,二次电子与中性分子碰撞,产生更多离子,这 些离子再轰击阴极,又产生新的二次电子。达到一 定的电子、离子浓度后,气体起辉,两极间电流剧 增,电压剧减。电阻呈负阻特征。
3、辉光放电过程
定义:是指在低气压(1~10Pa)的稀薄气体中,在 两个电极间加上电压时产生的一种气体放电现象。
1) 为什么会产生辉光放电
空气中有游离的离子,在电场加速获得能量后, 与气体分子碰撞并使其电离,产生更多的离子,使 更多的分子电离。之所以需要低气压,使因为在较 高的气压下,平均自由程短,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 使离子被加速。
大多数辉光放电,pd乘积在最小电压值右 侧——p有一定值,n较多;d有一定值,溅射 效率较高,特别是成膜区可以扩大。
4)等离子体鞘层
对于1Pa左右的辉光放电: 原子、电子、离子总密度:3× 1014个/cm3; 其中10-4的比例为电子和离子。
产生的是冷等离子体:电子和原子及离子温度不等 Te=23000K,Ti=300-500K。 离子质量大,其运动速度远低于电子: 平均速度:Vi=500m/s Ve=9.5 ×105m/s
薄膜材料第三章薄膜沉积的物理方法.
电阻加热蒸发沉积装置
3 薄膜沉积的物理方法
3.1 真空蒸发沉积(蒸镀)
3.1.2 蒸发沉积装置
三、闪烁蒸发:
待蒸发材料以粉末形式被送入送粉机构,通过机械式或 电磁式振动机构的触发,被周期性少量输送到温度极高的蒸 发盘上,待蒸发材料瞬间蒸发形成粒子流,随后输运到基片 完成薄膜的沉积。 1、蒸发温度: 与电阻加热蒸发基本相同 (1500~1900 ℃)。 2、主要改进: 解决了薄膜成分偏离源材料组分的问题! 3、应用场合: 制备蒸发温度较低的半导体、金属陶瓷和氧化物薄膜。 4、主要问题: 蒸发温度依然有限; 待蒸发材料是粉末态,易于吸附气体且除气难度较大; 蒸发过程中释放大量气体,易导致“飞溅”,影响成膜质量。
2、主要优点:
与电子束蒸发类似,可避免加热体/坩锅材料蒸发污染薄膜; 加热温度高,可沉积难熔金属和石墨 (蒸发源即电极,须导电); 设备远比电子束蒸发简单,成本较低。
3、主要问题:
电弧放电会产生 m大小的颗粒飞溅,影响薄膜的均匀性和质量。
电弧加热蒸发装置示意图
4、主要应用:沉积高熔点难熔金属及其化合物薄膜、碳材料薄膜 (如DLC薄膜)。
薄膜材料
3 薄膜沉积的物理方法
薄膜 沉积 的 物理 方法
蒸发(Evaporatio n) 物理气相沉积技术 (PVD)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溅射(Sputtering ) 离化PVD (离子镀、IBAD 、IBD 等) 分子束外延 ( MBE ,Molecular Beam Epitaxy ) 外延技术 液相外延 (LPE ,Liquid Phase Epitaxy ) Epitaxy 热壁外延 (HWE ,Hot Wall Epitaxy )
真空溅射镀膜讲义
简单的直流二极溅射装置,相当于一个大型的气体放电管,包括这样几部分;装有两个水冷电极的真空容器,真空系统,充气系统和直流电源(见图8-2)。阴极上安装靶材;阳极上安装基片,也就是镀膜的工件。两极之间的距离为5〜7cm2。工作压强为 5Pa左右。 图8-2 直流二极溅射装置 1-阳极 2-基片台 3-真空室 4-靶材 5-屏蔽罩 6-阳极 直流二极溅射,作为一种独立的镀膜工程已经被淘汰,但仍然在其他镀膜工程中作为辅助手段应用。例如,在磁控溅射之前,先用直流二极溅射的方式清洗基片。这时是以基片为阴极,使其受离子轰击,清除其表面吸附的气体和氧化物等污染层。这样处理以后,可以增强膜层与基片的结合强度。又如,直流二极型离子镀,就是由蒸镀配合直流二极溅射构成的。
于溅射放电时,阴极靶面所形成之阴极暗区(简称暗区)具有相当重要之影响,一般于施加负电压之阴极对阳极之溅镀室壁及基板(一般为接地形态)放电时,暗区之宽度约在10到30mm之间。 暗区宽度依气体压力而定,气体压力愈高(即真空度较差时),暗区宽度愈小。暗区太宽或太窄,对溅射镀膜,都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 图2-2a即气体压力太高,暗区宽度变窄,放电介于靶材及阴极屏蔽之间。而靶材与阴极屏蔽(接地电位)间距离约在7mm以下,当靶材与屏蔽发生放电时,不仅产生不纯物沈积,于阴阳极间的绝缘材,而导致阴极阳极间之高电压短路,这是非常危险的。 图2-2c即当气体压力太低时,放电即很难产生,假使放电能产生,亦很难稳定。
第一节 溅射镀膜原理
一、直流二极溅射原理 直流二极溅射是利用直流辉光放电使气体电进,如图8-1所示。图8-1a是一个辉光放电管,其中装有两个电极,作为阴极和阳极。将管内抽真空,使其真空度达到10Pa左右,再加上几百伏的直流电压,就会产生辉光放电。辉光放电区域并不是均匀的。只要两个电极之间有足够的距离,就能观察到一些明暗程度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主要是阴极暗区、负辉区、法拉第暗区和正辉区(图8-1a) 。 除阴极暗区以外,其他各个区域或者是等离子体区(阳极辉柱),或者近似于等离子体区(负辉区和法拉第暗区)。等离子体之中存在大量自由电子,是一种良导体,因此加在放电管两极的电压,几乎毫无损失地通过各个等离子区,而全部加在阴极暗区。图8-1b是辉光放电区的电位分布。 图8-1 二极直辉光放电 a)辉光放电区的结构 1-阴极 2-阴极暗区 3-负辉区 4-法拉第暗区 5-阳极辉柱 6-阳极 b)辉光放电区的电位分布
溅射镀膜原理
溅射镀膜原理导语:溅射镀膜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通过高能离子束轰击或高频电弧放电等方式,将材料的原子或分子从靶材中剥离,然后沉积在基底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薄膜。
本文将从溅射镀膜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溅射镀膜的原理溅射镀膜是一种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其原理可简单描述为:在真空环境中,将被称为靶材的材料置于离子轰击源前,通过加热或电弧放电等方式,使靶材表面的原子或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剥离出来。
随后,这些高能粒子在真空环境中自由运动,最终沉积在基底表面,形成一层薄膜。
溅射镀膜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能离子轰击:通过加热或电弧放电等方式,使靶材表面的原子或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剥离出来。
这些高能粒子具有较高的动能,能够提供足够的动能给剥离源,使其从靶材中脱离。
2. 沉积过程:高能离子剥离出来的原子或分子在真空环境中自由运动,最终沉积在基底表面。
在沉积过程中,这些原子或分子会在基底表面扩散并重新排列,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薄膜。
3. 薄膜成核和生长:在沉积过程中,原子或分子首先会发生成核,形成一些微小的团簇。
随着沉积的继续,这些团簇会逐渐生长并融合,最终形成连续的薄膜。
二、溅射镀膜的应用溅射镀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表面处理技术。
它可以改善材料的性能、增强材料的耐磨、耐腐蚀和耐高温性能,同时也可以调控材料的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质。
以下是溅射镀膜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举例:1. 光学薄膜:溅射镀膜可以用于制备具有特定光学性能的薄膜,如反射镜、透镜、滤光片等。
这些薄膜可以用于光学仪器、显示器件和光电子器件等领域。
2. 电子器件:溅射镀膜可以用于制备集成电路、薄膜晶体管和太阳能电池等电子器件。
通过控制溅射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和靶材成分,可以调控薄膜的电学性能,实现对器件性能的优化。
3. 金属涂层:溅射镀膜可以用于制备耐磨、耐腐蚀和耐高温的金属涂层,如刀具涂层、汽车零部件涂层和航空发动机涂层等。
第三章溅射镀膜
33
33
由图3-21可见,不同方向逸出原子的能量分布 不相同的。
34
34
溅射原子的能量和速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元素靶材被溅射出来的原子有较高的逸出能量,而
轻元素靶材则有高的原子逸出速度;(图 3-19、3-20)
(2)不同靶材料具有不相同的原子逸出能量,溅射率高的靶材 料,通常有较低的平均原子逸出能量;(表3-2、图3-19)
4
4
§3-2
溅射的基本原理
溅射镀膜基于荷能离子轰击靶材时的溅射效应,整 个溅射过程都是建立在辉光放电 的基础之上,即溅射 离子都来源于气体放电。不同的溅射技术采用的辉光放 电方式有所不同。直流二极溅射利用的是直流辉光放电; 三极溅射是利用热阴极支持的辉光放电;射频溅射是利 用射频辉光放电;磁控溅射是利用环状磁场控制下的辉 光放电。 一 准备知识:电子与气体分子的碰撞、激发与电离 二 辉光放电
11
11
(6)弧光放电区(FG区域 ) 两极间电压降至很小的数值,电流大小几乎是由外电 阻大小决定,而且电流越大,极间电压越小。 危害: (1)极间电压陡降,电流突然增大,相当于极间 短路; (2)放电集中在阴极的局部地区,致使电流密度 过大而将阴极烧毁; (3)骤然增大的电流有损坏电源的危险 ;
1.直流辉光放电
辉光放电是溅射的基础。辉光放电是在真空度约为 10~1Pa的稀薄气体中,两个电极之间加上电压时产生 的一种放电现象。
5
5
图3-1 表示直流辉光放电的形成过程,亦即两电极之 间的电压随电流的变化曲线。
6
6
(1)无光放电(AB区域 )
当两电极加上直流电压时, 由于宇宙线产生的游离离子和 电子是很有限的(这些少量的 正离子和电子在电场下运动, 形成电流),所以开始时电流非常小,仅有10-16~10-14安 培左右。此区是导电而不发光 ,无光放电区。 (2)汤森放电区(BC区 ) 随着电压升高,带电离子和电子获得了足够能量,运动 速度逐渐加快,与中性气体分子碰撞产生电离,使电流平 稳增加,但电压却受到电源的高输出阻抗限制而呈一常数。 上述两种放电,都以有自然电离源为前提,如果没有游 离的电子和正离子存在,则放电不会发生。这种放电方式 又称为非自持放电。
薄膜制备技术溅射法.pptx
四、磁控溅射装置及特性
第37页/共69页
四、磁控溅射装置及特性
第38页/共69页
四、磁控溅射装置及特性
第39页/共69页
五、反应溅射装置及特性
第3页/共69页
3.1 溅射基本原理
一、离子轰击产生的各种现象
在溅射过程中,大约95%的粒子能 量作为热量而损耗掉,仅有5%的 能量传递给二次发射的粒子。
在1kv的离子能量下,溅射出的中 性粒子、二次电子和二次离子之比 约为100:10:1。
第4页/共69页
3.1 溅射基本原理
二、辉光放电的物理基础
弧光放电区FG:增加电源功率,电流迅速
增加
第10页/共69页
F E
G
3.1 溅射基本原理
溅射理论模型:动量理论,也称为级联碰撞理论。入射离子在进入靶材的 过程中与靶材原子发生弹性碰撞,入射离子的一部分动能会传递给靶材原子,当 后者的动能超过由其周围存在的其他靶材原子所形成的势垒时,这种原子会从晶 格阵点被碰出产生离位原子,并进一步和附近的靶材原子依次反复碰撞,产生所 谓的级联碰撞。
第三章 薄膜制备技术――溅射法
溅射镀膜过程:利用带电离子在电磁场的作用下获得 足够的能量,轰击固体(靶)物质,从靶材表面被溅 射出来的原子以一定的动能射向衬底,在衬底上形成 薄膜。
阴极溅射:在实际进行溅射时,多半是让被加速的正 离子轰击作为阴极的靶,并从阴极靶溅射出原子,所 以也称此过程为阴极溅射。
气体离子
靶材离子
第23页/共69页
一、阴极溅射装置及特性
• 工作原理:
加上直流电压后,辉光放电开始,正离子打击靶面, 靶材表面的中性原子溅射出,这些原子沉积在衬底上 形成薄膜。 • 在离子轰击靶材的同时,有大量二次电子从阴极靶发 射出来,被电场加速向衬底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与 气体原子碰撞又产生更多的离子,更多的离子轰击靶 材又释放出更多的电子,从而使辉光放电达到自持。
第3章 溅射法
主要溅射法:直流溅射、射频溅射、磁控溅射、反应溅射、
离子束溅射
精选版课件ppt
25
1 直流溅射
直流溅射又称阴极溅射或二极溅
射,适用于导电性较好的各类合金
薄膜。
(1)直流溅射设备(如右图)
(2)直流溅射的基本原理:
在对系统抽真空后,充入一定
压力的惰性气体,如氩气。在正负
电极间外加电压的作用下,电极间
精选版课件ppt
5
3.2 气体放电现象
在讨论气体放电现象之前,我 们先考思一下直流电场作用下物质 的溅射现象。如图所示真空系统, 在对系统抽真空后,充入一定压力 的惰性气体,如氩气。在正负电极 间外加电压的作用下,电极间的气 体原子将被大量电离,产生氩离子 和可以独立运动的电子,电子在电 场作用下飞向阳极,氩离子则在电 场作用下加速飞向阴极—靶材料, 高速撞击靶材料,使大量的靶材料 表面原子获得相当高的能量而脱离 靶材料的束缚飞向衬底。
到应有的发展。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溅射工艺才得
到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精选版课件ppt
3
•到了1960年以后,人们开始重视对溅射现象的研究,其原 因是它不仅与带电粒子同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各种物理过程 直接相关,而且它具有重要的应用,如核聚变反应堆的器壁 保护、表面分析技术及薄膜制备等都涉及到溅射现象。
精选版课件ppt
10
精选版课件ppt
11
溅射的基本原理
• 溅射:是利用气体辉光放电过程中产生的荷能粒子 (正离子)轰击固体表面,当表面原子获得足够大的 动能而脱离固体表面,从而产生表面原子的溅射,把 物质从源材料移向衬底,实现薄膜的沉积。
溅射是轰击粒子与靶原子之间能量和动量传递的结果。
溅射薄膜制备技术优秀课件
高的气压下,平均自由程短,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
使离子被加速。
溅射薄膜制备技术优秀课件
2)辉光放电的I-V特性
被激导电及 非自持暗放电
自持暗放电
直流辉溅光射薄放膜制电备技的术优秀伏课件安特性曲线
●AB段:电压增加,而电流密度增加很小,说明电 压不够。
●BC段:电压不变,电流密度增加很快。说明电离 已经产生,但电源的阻抗很大。
克鲁克斯暗区:电子能量太大,不易与正离子复合发光。 电离产生低速电子。
负辉光区:大量电离区,产生大量的正离子,正离子与 电子复合发光。该区是正的空间电荷区, 也是主要的压降区。
法拉第暗区:少数电子穿过负辉光区,电子动能小。 正光柱区: 上述少数电子加速,产生电离。 负辉光区以后:等离子体密度低,几乎无电压降,类似
解释:溅射与热蒸发 二者的复合作 用。
溅射薄膜制备技术优秀课件
2. 溅射原子的角度分布
2.1 与入射离子能量的关系
现象:入射离子能 量越高,角分布越 趋向于余弦分布, 但在低能状态下 (几千ev)并非如 此。欠余弦分布。
溅射薄膜制备技术优秀课件
蒸发原子的角分 布为余弦分布。
2.2 与入射离子的角度的关系
等 离 子 空 间
溅射薄膜制备技术优秀课件
第二节、溅射的基本原理
1、溅射时入射粒子的来源:气体放电 所谓气体放电是指电流通过气体的现
象,气体放电将产生等离子体。一般是利 用辉光放电,根据所加电场的不同,又分 为直流辉光放电、射频辉光放电,而其他 如三极溅射、磁控溅射时的辉光放电都是 在此基础上的改进。
2、为什么用氩等溅射惰薄膜性制备技气术优秀体课件?
3、辉光放电过程
定义:是指在低气压(1~10Pa)的稀薄气体中,在 两个电极间加上电压时产生的一种气体放电现象。
第三章薄膜制备技术ppt课件
分子束外延是在超高真空条件下精确控制源材料的中性分子束强度,并使其在加热的基片上进行外延生长的一种技术。从本质上讲,分子束外延也属于真空蒸发方法,但 与传统真空蒸发不同的是,分子束外延系统具有超高真空,并配有原位监测和分析系统,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单晶薄膜。
2、溅射法 荷能粒子轰击固体材料靶,使固体原子从表面射出,这些原子具有一定的动能和方向性。在原子射出的方向上放上基片,就可在基片上形成一层薄膜,这种制备薄膜的方法叫做溅射法。 溅射法属于物理气相沉积(PVD),射出的粒子大多处于原子状态,轰击靶材料的荷能粒子一般是电子、离子和中性粒子。
3.1.2 化学气相沉积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
化学气相沉积:一定化学配比的反应气体,在特定激活条件下(一般是利用加热、等离子体和紫外线等各种能源激活气态物质),通过气相化学反应生成新的膜层材料沉积到基片上制取膜层的一种方法。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is a chemical process often used i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for the deposition of thin films of various materials.
真空溅射镀膜技术
!!!!!!!!!!!!!!!!!!!!!!!!!!!!!!!!!!!!!!!!!!!!!!!!!!!!!!""""第五篇真空溅射镀膜技术第一章溅射技术所谓“溅射”就是用荷能粒子(通常用气体正离子)轰击物体,从而引起物体表面原子从母体中逸出的现象。
早在!"#$年%&’()在实验室中就发现了这种现象。
应用溅射原理制备薄膜是美国贝尔实验室及西屋电气公司于!"**年首先开始的。
在!+#,年以后,由于溅射膜层的性能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改善溅射装置,提高溅射速率的各种工艺相应地得到快速发展,使溅射工艺在某些领域中达到了实用化程度。
!+--年美国国际商用电子计算机公司应用高频溅射技术制成了绝缘膜。
!+*,年磁控溅射技术及其装置出现,它以其“高速”、“低温”两大特点使薄膜工艺发生了深刻变化,不但满足薄膜工艺越来越复杂的要求,而且促进了新工艺的发展。
我国在!+",年前后,许多单位竞先发展磁控溅射技术。
目前在磁控溅射装置和相应的薄膜工艺研究上也已出现了工业性生产的局面。
第一节溅射理论及其溅射薄膜的形成过程一、溅射理论被荷能粒子轰击的靶材处于负电位,所以一般称这种溅射为阴极溅射。
关于阴及溅射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如下三种:!.蒸发论这种理论认为溅射是由于气体正离子轰击阴极靶,使靶表面受轰击的部位产生局部高温区,该区靶材达到了蒸发温度而产生蒸发。
据估计,溅射速率是靶材升华热和轰击离子能量的函数,逸出的靶材原子将呈现正弦分·!*"·!!!!!!!!!!!!!!!!!!!!!!!!!!!!!!!!!!!!!!!!!!!!!!!!!!第一章溅射技术布。
该估计与辉光放电实验结果相一致。
!"碰撞论这种理论认为溅射现象是弹性碰撞的直接结果。
当正离子轰击阴极靶时,直接将其能量传给靶表面上某个原子或分子,使该原子或分子脱离附近其它原子或分子的束缚而从靶表面弹射出来。
薄膜光学与制作_第03章 02溅射镀膜法
溅射镀膜的基本原理
1.2 正常与异常辉光放电
两电极之间维持辉光放电时,放电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函数关 系为:在一定的电流密度范围内(可视为2~3个数量级),放电 电压维持不变。这一区域为正常辉光放电区。在此区域内, 阴极的有效面积随电流的增加而增大,从而使阴极有效区内 电流密度保持不变
当整个阴极均成为有效放电区域后(整个阴极全部由辉光所覆 盖),只有增加电流密度,才能增大电流,形成均匀稳定的异 常辉光放电,从而均匀地覆盖基片,这个放电区就是溅射区 域
溅射镀膜的基本原理
直流气膜的基本原理 溅射镀膜基于荷能粒子轰击靶材的溅射效应,而整个溅射效 应都是建立在辉光放电的基础之上,即溅射离子都来源于气 体放电
不同的溅射技术所采用的辉光放电方式有所不同: (a) 直流二极溅射利用的是直流辉光放电 (b) 三极溅射是利用热阴极支持的辉光放电 (c) 射频溅射是利用射频辉光放电 (d) 磁控溅射是利用环状磁场控制下的辉光放电
非弹性碰撞对气体放电的产生和等离子体状态的维持至关重 要
溅射镀膜的基本原理
电子碰撞电离过程
溅射镀膜的基本原理
其他电离方式 1 光电离 2 电荷交换 3 潘宁电离 4 中性亚稳态原子间的碰撞电离 5 热电离
溅射镀膜的基本原理
激发-亚稳原子的形成 1 电子碰撞激发
溅射镀膜的基本原理
其他激发方式 1 光致激发 2 离子碰撞激发 3 亚稳态原子造成的激发 4 热激发
溅射镀膜的基本原理
溅射镀膜的基本原理
弹性碰撞:若电子或离子的动能较小,当其与原子或分子碰 撞时,达不到使或者激发或电离的程度,碰撞双 方仅发生动能交换
非弹性碰撞:当电子或离子的动能达到数电子伏以上,碰撞 原子或分子内部状态发生变化,例如造成原子 激发、电离、分子解离、原子复合及电子附着 等。把这种造成原子内部或分子内部状态发生 变化的碰撞称为非弹性碰撞
溅射镀膜
由图可知: 不同的入射离子,溅 射阈值变化很小。但 是不同靶材,溅射阈 值变化较明显。也就 是说,溅射阈值与粒 子质量之间没有明显 的依赖关系,而取决 于靶材。处于周期表 中同一周期的元素, 溅射阈值随着原子序 数增大而减小。
对于绝大多数金属来说,溅射阈值10~30eV, 相当于升华热的4倍左右。下表列出了几种金属的溅 射阈值。
4、溅射原子的角度分布 研究溅射原子分布,有助于了解溅射机理和建立 溅射理论,在实际应用中有助于控制膜厚的分布。 实验结果表明,溅射原子的主要逸出方向与晶体 结构有关。对于单晶靶材,最主要的逸出方向是 原子排列最紧密的方向,其次是次紧密方向,如 对于面心立方晶体而言,主要逸出方向是【110】 晶向,其次是【100】、【111】晶向。而半导体 单晶材料逸出原子角分布与金属相似,但没有金 属那样明显;多晶靶材与单晶靶材溅射原子角分 布也不同,对于单晶可以观察到溅射原子明显的 择优取向,而多晶靶材显示的是一种类似余弦分 布。
(1)对于轻元素靶材,S(θ)/S(0)的比值变化显著; (2)重离子入射时,S(θ)/S(0)的比值变化显著; (3)随着入射离子能量的增加,S(θ)/S(0)呈最大值的 角度逐渐增大,但是S(θ)/S(0)的最大值,在入射离子 的加速电压超过2kV时,急剧减小。 原因如下:首先,入射离子所具有的能量轰击靶材, 将引起靶材表面原子的级联碰撞,导致某些原子被溅 射。在大角度入射情况下,级联碰撞主要发生在表层, 妨碍了碰撞范围的扩展,结果低能量的反冲原子生成 率低,致使溅射率低;第二,入射离子以弹性反射方 式从靶材反射。这对随后的入射离子有屏蔽阻挡作用 与入射角有关,当入射角为60~80°时,阻挡作用最 小而轰击效果最好,故此时溅射率呈最大值。
2、溅射粒子的迁移过程 靶材受到轰击所逸出的粒子中,正离子由于反向 电场的作用不能到达基片表面,其余的粒子均会 向基片表面迁移。大量中性原子或分子与工作气 体发生碰撞的平均自由程为 λ1 =c1/(v11+v12) 式中,c1是溅射粒子的平均速度;v11溅射粒子相 互之间平均碰撞次数;v12是溅射粒子与工作气体 平均碰撞次数。 λ1 ≈c1/v12 v12与工作气体分子的密度n2、平均速度c2、碰撞 面积Q12有关,
第三章 溅射镀膜
26
射频溅射 RF—13.56Mhz(工业用频率,不干扰无线电通信) 优点:a、二次电子能够被充分利用,S高,充分产生 碰撞电离; b、电源的引入:通过电容或电感耦合可对介 质溅射。 ★ 直流溅射只能溅射导体材料 射频 消除介质靶表面的正电荷集聚。
41
b、环境条件影响 溅射:1×10-3Torr 碰撞基板的气体分子数为 1017个/cm2.秒; 远大于蒸发时撞击基板的残余气体分 子数 结果 远大于溅射沉积到基板的溅射原子数 形成吸附层 被溅射粒子覆盖。
随着膜 部分吸附 生长,处于晶界处成为杂质,或 与粒子反应形成氧化物 影响膜结构、性质
42
8
等离子体空间
9
4、等离子体鞘层
对于1Pa左右的辉光放电: 原子、电子、正离子的总密度:3× 1014个/cm3; 其中10-4的比例为电子和离子。 产生的是冷等离子体:电子和原子及正离子温度不等 Te=23000K,Ti=300-500K。 离子的能量低,加上质量大, 所以其运动速度远远低于电子: 平均速度:Ve=9.5 ×105m/s, Vi=500m/s。
作业
1.低压直流辉光放电各区的放电分布图及形成 原因解释。 2.比较磁控溅射和射频溅射这两种溅射的原理 及特点,并画出原理图。 3.描述两种溅射机理(热蒸发理论和动量转移 理论)。 4.试描述蒸发镀膜和溅射镀膜大区别
43
7
蒸汽,分子热运动能克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垒,包括 表面的束缚能,分子因此变成彼此自由的个体,它们将 占据最大可能占据的空间,是气体状态. 当温度增高到使原子(分子)间的热运动动能与电离能 相当的时候,变成(部分)电离气体,系统的基本组元 变成了离子和电子(可以包含大量的原子和分子)。电 磁力开始作用,这就是等离子体状态。
第三章薄膜的物理气相沉积-溅射法
21
5、弧光放电
在F点以后,整个特性都改变了,两极间电 压将会再次突然大幅度下降,降至很小的数值, 而电流强度则会伴随有剧烈的增加,其大小几乎 是由外电阻的大小来决定,而且电流越大,极间 电压越小,FG区域称为“弧光放电区”。
当电压继续升高时,离子与阴极之间以及电子 与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变得重要起来,在碰撞趋于 频繁的同时,外电路转移给电子与离子的能量也在 逐渐增加。
16
此时,一方面离子对阴极的碰撞将使其产生 二次电子的发射,而电子能量也增加到足够高的 水平,它们与气体分子的碰撞开始导致后者发生 电离。这些均产生新的离子和电子,即碰撞过程 使得离子和电子的数目迅速增加。这时,随着放 电电流的迅速增加,电压的变化却不大。——汤 森放电
25
3.1 气体放电现象与等离子体
二、辉光放电现象及等离子体鞘层
气体发生辉光放电,意味着部分气体分子开始分解为可以导电 的离子与电子,即形成了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Plasma)是指由自由电子、带电离子以及中性原子和 原子团为主要成分的物质形态,对外表现为中性态。它广泛存在于 宇宙中,常被视为物质的第四态,等离子体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高 的电导率。
28
3.1 气体放电现象与等离子体
“帕邢(Paschen)曲线”
--
前面讲到气体在正常辉
光放电阶段发生放电击穿
现象,这个放电击穿是有
条件的,条件就是要有一
定的电压。这个电压跟气
体的压力有关。帕邢曲线
溅射镀膜原理
溅射镀膜原理溅射镀膜是一种常见的薄膜制备技术,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材料科学等领域。
它的原理是利用离子轰击或中性离子束轰击靶材,使其表面原子迅速脱离并沉积在基材上,形成均匀的薄膜。
本文将详细介绍溅射镀膜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溅射镀膜的原理溅射镀膜的原理主要包括溅射过程和薄膜沉积过程两个方面。
1. 溅射过程溅射过程是指通过将高能粒子轰击靶材,使其表面原子脱离并以高速运动的方式释放出来。
这种高能粒子可以是离子束,也可以是中性离子束。
当高能粒子轰击靶材时,其表面原子受到冲击而脱离,形成气体态或离子态的原子。
这些原子在真空环境中自由传播并沉积在基材上。
2. 薄膜沉积过程薄膜沉积过程是指溅射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原子沉积在基材上,形成均匀的薄膜。
在真空环境中,由于原子之间的碰撞和相互作用,原子沉积在基材上的速度逐渐增加。
当原子沉积速度等于原子脱离速度时,形成一个动态平衡,此时薄膜的厚度基本保持不变。
薄膜的结构和性质与靶材的成分和结构密切相关。
二、溅射镀膜的应用溅射镀膜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使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 光学领域溅射镀膜技术可以制备各种光学薄膜,如反射膜、透射膜、滤光膜等。
这些薄膜可以用于光学器件的制备,如反射镜、透镜、滤光片等。
通过控制溅射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可以实现不同波长范围内的光学性能。
2. 电子领域溅射镀膜技术可以用于制备导电薄膜和隔离薄膜。
导电薄膜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中,如触摸屏、显示器、太阳能电池等。
隔离薄膜可以用于防止电子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电子器件的可靠性和性能。
3. 材料科学领域溅射镀膜技术可以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如增加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
它可以制备多层薄膜、合金薄膜和复合薄膜,使材料具有特殊的功能和性能。
溅射镀膜还可以制备纳米材料和薄膜材料,在纳米科技和薄膜技术领域有广泛应用。
总结:溅射镀膜是一种重要的薄膜制备技术,其原理是通过离子轰击或中性离子束轰击靶材,使其表面原子迅速脱离并沉积在基材上,形成均匀的薄膜。
第三章 溅射镀膜
放电过程 :一般射频频率达到5~30MHz范围,就可产生射频放电。 此时外加电压的变化周期很短,而且小于电离和消电离所需的时间。
对等离子体,其浓度来不及变化; 对离子,质量大,来不及进行有效移动,可近似认为不动。正离子 在空间不动,形成更强的正空间电荷,对放电起增强作用。 对电子,质量小,容易在电场作用下在射频场内来回振荡。经过放 电空间的路程较长,因此能增加与气体分子的碰撞几率,使电离能力显 著提高,降低击穿电压和工作电压。
正好有其他物体存在,就会对阴极造成阴影,影响放电的均匀性。 (3)阴极附近的其他物体可能受到离子的轰击而产生其他杂质混入沉积
的薄膜中。无关零件应远离阴极和沉积区。
直流辉光放电区域的划分
辉光放电是气体的自持放电过程 (1)阿斯顿暗区:从阴极表面发出的电子,刚从阴极跑出,能量较低,不 足以使气体原子激发或者电离。 (2)阴极辉光区:电子加速到能量足够引起气体原子激发,然后激发态的 气体原子衰变和进入此区域的离子复合产生辉光。
15
(6)正离子柱:少数电子逐渐加速,并在空间与气体分子碰撞产生电 离。因为电子数量少,产生的正离子不多,形成正离子与电子密度相等的 区域,类似于一个良导体,成为等离子体。 阴阳极的电位降主要发生在负辉区之前。维持辉光放电的电离大部 分在阴极暗区。这是PVD、CVD等薄膜沉积所用的气体放电中,我们最感 兴趣的两个区域。 辉光放电的产生条件: (1)放电开始前,放电间隙中电场是均匀的或不均匀性不大; (2)放电主要靠阴极发射电子的过程来维持; (3)放电气压P一般需要保持在4~102Pa范围内。太高,可能出现弧光 放电,太低可能不能产生放电现象。 (4)辉光放电电流密度一般为10-1~102mA/cm2,而电压为300~5000V, 属于高电压、小电流密度放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溅射镀膜的密度高、针孔少,膜层纯度高; 膜层厚度可控性和重复性好。
溅射镀膜时的放电电流和靶电流可以分别控制,通过控 制靶电流可以控制膜厚。
溅射镀膜的缺点:
溅射设备复杂,需要高压装置;
成膜速率较低(0.01-0.5m)。
3.2 溅射的基本原理——辉光放电
溅射镀膜基于荷能离子轰击靶材时的溅射效应,
现象。
气体放电时,两电极之间的电压和电流的关
系复杂,不能用欧姆定律描述。
3.2 溅射的基本原理——辉光放电
无光放电区(AB) 由于宇宙射线产生的游离离子和电子,当在两极间加上直流电 压,游离离子和电子在直流电压作用下运动形成电流,10-16-10-14A。 由于此区域导电但不发光,因此称为无光放电区。自然游离的离子
暗区的宽度与电子的平均自 由程有关。
负辉光区
随着电子速度增大,很快获 得了足以引起电离的能量,于是 离开阴极暗区后使大量气体电离, 产生大量的正离子。 正离子移动速度慢,产生积 聚,电位升高;与阴极之间的电 位差成为阴极压降。 电子在高浓度正离子积聚区 经过碰撞速度降低,与正离子复 合几率增加,形成明亮的负辉光 区。
S 最大 值
阈
值
பைடு நூலகம்
入射离子的能量 (E / ev)
溅射的基本原理——溅射特性
(3) 入射离子种类
溅射率依赖于入 射离子的种类。靶材 中不同成分的溅射率
不一样.
入射离子的原子量 越大,溅射率就越高。
溅射率随入射离
子的Z周期性变化而 变。同一周期中凡闭
合电子壳层的元素溅
射率最大,所以惰性 气体的溅射率最高。
☀ 溅射镀膜厚度的均匀性
3.1 溅射镀膜的特点
溅射镀膜与真空镀膜相比,有如下特点:
任何物质都可以溅射,尤其是高熔点金属、 低蒸气压元素和化合物;
金属、半导体、绝缘体等,
块状、颗粒状
组分相近的、均匀的合金膜、化合物膜、成 分复杂的超导膜 组分完全不同化合物薄膜
溅射薄膜与衬底的附着性好;
溅射原子的能量较高,高能粒子淀积在基板上进行能量 交换,产生较高的热能,增加了溅射原子与基板的附着力; 溅射原子会产生注入现象,在基板上产生伪扩散层; 基板始终处于等离子区中被清洗和激活,不牢固的淀积 原子被清除,净化且活化基板表面。
辉光放电阴极附近的分子状态
从阴极发射的低能电子不能 与气体分子碰撞电离,形成靠近 阴极的阿斯顿暗区。 电子经过阿斯顿暗区被加速 后,使气体分子激发,激发的气 体分子发出固有频率的光,成为 阴极辉光。 电子进一步加速,使气体电 离产生大量的离子和低速自由电 子,该区域不发光,为克鲁克斯 暗区。
所形成的低速电子加速后,又激发气体分子使之发光,形 成负辉光区。
上述两种情况都以自然电离源为前提,且导电而不发光。因 此,称为非自持放电。
3.2 溅射的基本原理——辉光放电 过渡区CD
过 C 点后,发生“雪崩点火”, 离子轰击阴极,产生二次电子,二 次电子与中性气体分子发生碰撞, 产生更多的离子,离子再轰击阴极, 阴极产生更多的二次电子,大量的 离子和电子产生后,放电达到自持, 气体被击穿,开始起辉,两极间电 流剧增,电压迅速降低,放电呈现 负阻现象。
轨道电子受激跃迁到高能态,而后又衰变到基态并 发射光子,大量的光子形成辉光。 当电源功率增加,形成辉光放电时,阴阳两极
间明暗光区的分布情况,以及暗区和亮区对应的电
位、场强、空间电荷和光强分布,如下图所示。
阿斯顿暗区
冷阴极发射的电子能量 很低,约 1eV 左右,很难与 气体发生碰撞电离,所以在 阴极附近形成一个黑暗的区 域,称为阿斯顿暗区。 使用氩、氖之类气体时 这个暗区很明显。对于其它 气体,这个暗区很窄,难以 观察到。
整个溅射过程都是建立在辉光放电的基础上,即溅射
离子都来源于气体放电。
放电方式:
直流二极溅射——直流辉光放电 三 极 溅 射——热阴极支持的辉光放电
射 频 溅 射——射频辉光放电
磁 控 溅 射——环状磁场控制下的辉光放电
3.2 溅射的基本原理——辉光放电
★ 辉光放电
直流辉光放电
辉光放电是在真空度约 10~1Pa的稀薄气体中, 两个电极之间在一定电压下产生的一种气体放电
溅射的基本原理——溅射特性
(2)入射离子能量
入射离子的能量对溅射率有显著的影响。 当入射离子的能量高于某个定值时,才会发生溅射。 入射离子的能量与溅射率的关系可分三个区域, 指数上升区;S∝E 2 (E<100eV);线性增大区;S∝E (E>数 百eV); 下降区; S∝E1/2 (E=10-100keV); 存 在 溅 射 阈 值 , 阈 值 能 量一般为 20~100 eV 。当入 射离子的能量小于这个阈 值时,没有原子溅射出来。 一般当入射离子能量 为 1~10 keV 时 , 溅 射率可 达到最大值。
阴极辉光区 电子通过阿斯顿暗区后,在 电场的作用下获得了足够的能量, 与气体发生碰撞,激发态的气体 分子衰变与进入该区的离子复合 而形成中性原子放出辉光,形成 阴极辉光区。 克鲁克斯暗区
随电子加速获足够能量,穿 过阴极辉光区时与正离子不易发 生复合,从而形成又一个暗区, 叫做克鲁克斯暗区。
(1) 靶材料 溅射率与靶材料种类的关系可用周期律来说明。 相同条件下,同种离子轰击不同元素的靶材料,得到 的溅射率不同。 溅射率呈周期性变化,随靶材料元素的原子序数的
增大而增加。
溅射的基本原理——溅射特性
参见表3-2
六方晶格结构和表 面污染的金属比面 心立方和清洁表面 的金属的溅射率低
升华热大的金属比 升华热小的金属的 溅射率低
溅射的基本原理——溅射特性
对绝大多数金属靶材,溅射阈值为10~30eV
溅射的基本原理——溅射特性
2、溅射率
溅射率是指正离子轰击阴极靶时,平均每个正离子能 从阴极上打出的原子数。又称溅射产额或溅射系数 S 。
溅射率与入射离子种类、能量、角度及靶材的类型、 晶格结构、表面状态、升华热大小等因素有关。
3.2 溅射的基本原理——辉光放电
正常辉光放电区 DE 正常辉光放电区( DE) D 点之后,电流与电压无关,即增大电源 继续增加电源功率,在 D 点以后, 功率时,电压不变,电流平稳增加,此时两 电流平稳增加,电压维持不变,此时两 极板间出现辉光。在此区域,放电自动调整 极板间出现辉光。 DE 区域叫做正常辉 阴极轰击面积。最初轰击不均匀,主要集中 光放电区。 在靠近阴极边缘处,或在表面其它不规则处。 随着电源功率增大,轰击面积逐渐扩大,直 在此区域,放电自动调整阴极轰击 到阴极面上电流密度几乎均匀为止。 面积。开始轰击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靠 近阴极边缘上,或在表面其他不规则处。 这时电子和正离子来源于电子的碰撞和正 随着功率不断增大,轰击区逐渐扩大, 离子的轰击,即使自然游离源不存在,导电 直到阴极面上电流密度几乎均匀为止。 也能继续。电流与电压无关(与辉光覆盖面 积有关) 电流密度的大小与阴极材料、气体压强和 种类,阴极的形状有关。 电流密度不高(溅射选择非正常放电区)
3.2 溅射的基本原理——辉光放电
与溅射现象有关的问题:
在克鲁克斯暗区周围形成的正离子冲击阴极;
电压不变而改变电极间距时,主要发生变化的 是阳极光柱的长度,而从阴极到负辉光区的距离几 乎不变。其主要原因是两电极之间电压的下降几乎 都发生在阴极到负辉光区之间。 溅射镀膜装置中,阴极和阳极之间距离至少要大于 阴极与负辉光区的距离。
若气体P太低或电极间距d 太小,二次电子在到达阳极前不能使气体分 子被碰撞电离,无法形成一定数量的离子和二次电子,会使辉光放电熄灭。 若气体 P太高或电极间距 d 太大,二次电子因多次碰撞而得不到加速, 也会使辉光放电熄灭。
3.2 溅射的基本原理——辉光放电
辉光的产生:众多的电子、原子碰撞导致原子中的
3.2 溅射的基本原理——辉光放电
低频辉光放电
在低于 50kHz 的交流电压条件下,离
子有足够的时间在每个半周期内,在各个 电极上建立直流辉光放电,称为低频直流 辉光放电。 基本原理与特性与直流辉光放电相同。
3.2 溅射的基本原理——辉光放电
射频辉光放电
在一定气压下,阴阳极间所加交流电压的频率增高
射频辉光放电的重要特征:
到射频频率 (300KHz~30GHz ) ,将产生射频辉光放电。
• 在辉光放电空间产生的电子可以获得足够的能量, 足以产生碰撞电离;因而,减少了放电对二次电子 的依赖,并降低了击穿电压; •射频电压能够通过任何一种类型的阻抗耦合进去, 所以电极并不需要一定是导体。
在5-30MHz的射频溅射频率下将产生射频放电。 电子的质量小,会随着外电场从射频场中吸收能量而在 场内作振荡运动。增加了与气体分子的碰撞几率,并使电离 能力显著提高,从而使击穿电压和维持放电的工作电压均降 低(仅为直流辉光放电的十分之一);射频辉光放电可以在 较低的气压下进行,直流辉光放电常在10-1-10-2Pa运行。 正离子的质量大,运行速度低,跟不上电源极性的改变,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制备金属、合金、半导体、氧化物、绝 缘介质、化合物半导体、碳化物、氮化物及超导薄膜。
本章主要内容
☀ 溅射镀膜的特点
☀ 溅射的基本原理
辉光放电、溅射特性、溅射镀膜过程、溅射机理
☀ 溅射镀膜的类型
二极溅射、偏压溅射、三极或四极溅射、射频溅射、 磁控溅射、对向靶溅射、反应溅射、离子束溅射
3.2 溅射的基本原理——辉光放电
弧光放电区(FG) 异常辉光放电时,常有可能转变为弧光放电 的危险。 极间电压陡降,电流突然增大,相当 于极间短路; 放电集中在阴极局部,常使阴极烧毁; 损害电源。
3.2 溅射的基本原理——辉光放电 起辉电压V
由巴邢定律知 , Vmin
在气体成分和电极材 料一定的情况下,起 辉电压V只与气体压 强 P 和电极距离 d 的乘 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