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的意义与价值辨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述历史的意义与价值辨析

王伟

(山东艺术学院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口述历史是人类纪录历史的最初形态,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就借助这种口头叙述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口述历史作为历史研究的方式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起有伏,本文对口述历史的发展进行了简单地梳理,并探讨了其重新得到重视的原因,以期唤起人们对口述历史研究的关注。

关键词:口述历史历史研究口述史料

口述历史是一门新兴科学,但它却是记录历史最古老的一种形态。文字历史的存在大约三千多年,在没有文字的人类原始社会中,人类的历史便是口述史。口述历史的行为可以追遡到很早的时候:公元前9世纪的《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是口述文学之大成;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代的先贤孔子的思想言行就是其弟子、后人根据回忆整理记录而成;公元前5世纪西方的圣哲苏格拉底也是述而不著;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撰写《史记·刺客列传》的时候就曾到荆轲的家乡,听取他的朋友对其人和事件的看法,在撰写《淮阴侯列传》的时候也是到韩信家乡听取当地人关于韩信的故事及看法;公元8世纪的日本也曾有过对历史传说的搜集整理;公元9世纪的穆斯林也曾对宗教先知的回忆进行过整理......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采访而得其口说,此即口碑性质之史料也”;

③英国《口述史》杂志的创编人保尔·汤普逊将口述史称为“第一种类型的历史”。④

对于“口述历史”的定义林林总总,各有千秋。如著名口述史学家罗纳德J·盖列将口述历史定义为“出于历史重构的意图对于过去事件的参与者或目击者的调查访问”;保罗·汤普逊认为“口述历史是关于人们生活的询问和调查,包含着对他们口头故事的记录”;美国历史学家唐纳德·里奇认为“口述历史就是通过录音访谈来收集口头回忆和重大历史事件的个人评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杨立文认为“口述历史最基本的含意,是相对于文字资料而言,就是收集当事人或知情人的口头资料。它的基本方法就是调查访问,采用口述手记的方式收集资料,经与文字档案核实,整理成为文字稿”;北京社科院历史研究所钟少华认为“口述历史是受访者与历史工作者合作的产物,利用人类特有的语言,利用科技设备,双方合作谈话的录音都是口述史料,将录音整理成文字稿,再经研究加工,可以写成各种口述历史专著”;杨祥银博士认为“口述历史就是指口头的、有声音的历史,它是对人们的特殊回忆和生活经历的一种记录”......针对以上不同的定义实质上关注的焦点在于“口述历史”和“口述史料”的差异上,对此,中国口述历史研究会秘书长左玉河认为:“凡根据个人亲闻亲历而口传或笔记的材料,均可称为口述史料;它可以呈现为口传史料、回忆录、调查记、访谈录等形式,但不能称为口述历史。口述历史概念的内涵是:搜集和运用口述史料,再现历史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或某一方面。口述史料限于提供种种研究历史的素材,口述历史则着重于以自己独有的方式阐释历史。因此,口述历史是研究者基于对受访者的访谈口述史料,并结合文献资料,经过一定稽核的史实记录,对其生平或某一相关事件进行研究,是对口述史料的加工、整理和提升,而不是访谈史料的复原⑤。”由此可见口述历史是一种历史表达的方式,口述史料是历史存在的方法,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9世纪之前,口述历史一直是史料的重要来源,直到19世纪中叶德国“兰克学派”的兴起,口述历史开始在历史研究中被质疑和谨慎使用,兰克学派认为:“没有文献就没有历史”,将注意力集中在官方档案与文献上,口头史不能当作证据,这种看法显然是有失偏颇

的。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克罗齐曾经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思是说每一个历史研究者都无法逃脱其所处时代对他的拘囿和研究者当下情怀对他人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史学主要是统治阶级、精英人物的领地,它的编纂过程或多或少都要受到当时的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傅光明先生将历史比喻成一个精美的瓷瓶,在它发生的那一刻就打碎了,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捡拾散落在地下的历史的碎片,尽可能地将它复原罢了。历史是由人撰写而成的,而事件的亲历者、当事人无疑是最具发言权的,所以历史绝不仅仅存在于官方的档案、资料中,更是存在于亲历者、当事人、目击者的记忆之中,如果把正史比喻成一条奔腾的大河,那么这些口述的史料就是涓涓的溪流,正是这无数条涓涓的溪流汇聚造就指引了大河奔腾的方向。

口述史料重新得到重视是到了20世纪初,兰克学派的治史主张开始受到各国史学家的批评,口述资料又重新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口述史的英文是Oral History,或者称History by Word of mouth。这一称谓首先是由美国人乔•古尔德于1942年提出来的,其首位倡导者和奠基人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阿兰•内文斯教授,他在1948年建立的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标志着美国现代口述史学的诞生。一些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的口述传记如《顾维钧回忆录》、《何廉回忆录》、《蒋廷黻回忆录》就是由这家机构完成的。在美国的影响下,口述史在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以及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也发展起来。作为一种史学研究方法,口述历史的兴起,标志当代史学研究的视野,从单纯的文献求证转向社会、民间资料的发掘,它向下层的民众敞开了大门,关注社会下层,有一种史学向下的趋势,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看历史”的新视角,意味着历史学研究观念的转换和研究方法的更新,历史文本的书写,不再是历史学家的专利,而是由其创造者和研究者共同书写而成,这就为历史解释的多样性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成为历史的记录者和见证人,历史的“客观存在”和官方的“历史文本”在某种程度上结合的程度进一步加深。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人预测,口述史学将成为未来治史的主要方法。

为何口述历史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重视,越来越受到读者和研究者的青睐,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受西方“新史学”运动和民主思潮的影响,口述史成为历史研究的新方式。

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对西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涉及政治、文化、艺术、生活地方方面面。如二战后的美国,民权、反战、反种族歧视、女权运动等轰轰烈烈,这些运动摇了原来由白人精英所构建的政治及社会基础,即与以往关注的“政治史”和“精英史”相反,人们主动把目光投注到普通人的身上,那些曾经被忽视甚至蔑视的群体有机会走向了历史舞台的前端,他们或许身份普通,但亦是历史的参与者,他们也能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见证历史,就象一束微弱的光线,却也能照亮历史黑暗的一隅。当人们发现口述史可以不分阶层,不分种族地运用到任何一个人身上,成为他们表达观点、发出声音、创造历史的工具时,就引起了普通大众强列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口述史的开展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应该说口述史的兴起与快速发展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期的口述史的存在方式主要为文字形式,其容量大小、保存方式、查阅与传播方式都会受到诸多限制。19世纪录音机的发明,20世纪录音技术的大发展,21世纪电脑影像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等,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将口述史的研究不断向前推动。特别是现代录音、影像、印刷、出版、网络等技术的发展成熟,使得口述史的研究更为便利,操作更为简单高效。研究者不仅能得到一手的文字、录音资料,还能得到同步的影像资料,使得历史更为生动鲜活、真实可靠,还能让后代的研究者同样有同历史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这对记录保存研究历史更为有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