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塔瓦河》
交响诗《我的祖国》第二首《伏尔塔瓦河》 作品赏析.

《伏尔塔瓦河》—斯美塔那选自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一、作曲家介绍:斯美塔那(1824—1884):著名的捷克作曲家、钢琴家,也是捷克著名的民族乐派作曲家。
被誉为“新捷克音乐之父”,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捷克作曲家。
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者,捷克民族歌剧的创始人,在体现音乐的民族性方面,他将捷克民间音乐素养充分融化在自己的作品中,极少直接采用民歌,却处处充满了浓郁的捷克民族音乐的风格及意味。
斯美塔寻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作曲家,这种精神明显地体现了他在音乐中。
他8岁创作第一首作品,后从普罗克什学习。
后来到Leipzig与舒曼、门德尔松相识。
1848年与钢琴家Katharina Kolárová结婚,并在布拉格创建音乐学校。
成为李斯特挚友。
1856年以前一直在布拉格从事教学和创作活动,他的早期作品深受古典大师们的影响,后来结识了李斯特和柏辽兹,对自己作品的传统风格产生疑问,使他逐步摆脱西欧传统古典音乐的束缚,走上民族音乐的道路。
1856年赴瑞典,先担任哥德堡交响乐团(Philharmonic Society at Gothenburg)指挥。
并在此居留5年。
奥地利被匈牙利击败后,怀着捷克民族主义热情,到布拉格剧院任指挥。
他发现捷克战争年代带来的沉闷气氛已消失,一个新的捷克已经诞生,他充满热情地写作,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与风格写歌剧,他先后写了10部歌剧都以爱主义主题为主导。
1866年完成的《被出卖的新娘》成为斯美塔那的代表作。
1874年又写了三部民族题材的歌剧后,因患梅毒导致突然耳聋。
但他仍然写出他的不朽名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其中包括6首乐曲,从各方面歌颂了他的祖国美丽的河山,和祖国的苦难、传奇的过去并展望光辉灿烂的未来,其中《波尔塔瓦河》一段,更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为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曲目之一。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是斯美塔那的标题交响音乐的代表作。
斯美塔那在继承李斯特首创的单乐章交响诗体裁的前提下,通过统一的构思和主题贯穿的手段,创造性地将六首各自独立的交响诗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新的“交响诗套曲”结构。
不朽的旋律__斯美塔那的交响诗《伏尔塔瓦河》(Vltava

不朽的旋律__斯美塔那的交响诗《伏尔塔⽡河》(Vltava ,Moldau)《伏尔塔⽡河》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于1874-1897年间创作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也是套曲中最著名的⼀⾸,它以抒情诗般的美妙和丰富想象⼒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该曲经常以独⽴乐曲在⾳乐会舞台上演出⽽流传⾄今。
《伏尔塔⽡河》的乐谱上有这样⼀段说明:两条⼩溪汇合成伏尔塔⽡河,流向远⽅;穿过茂密的森林,听见那猎⼈号⾓声的回⾳;流过丰收的⽥野,岸边传来了农村婚礼的欢乐声⾳;夜幕降临,⽉光下⽔仙⼥们在闪光的波浪上歌唱、嬉戏;奔腾的河⽔冲击着岩壁,发出轰响,掀起浪花,沿圣约翰峡⾕滚滚⽽下;流向布拉格,流经古⽼的维谢格拉德,伏尔塔⽡河宽阔⽽壮观,继续向远⽅流去。
为了体现这⼀构思,作曲家除确⽴⼀个基本主题外,还构思了⼏个插部主题。
并采⽤近似回旋曲的结构形式,以推动情节的连续发展。
乐曲开始,先由两⽀长笛奏出波动起伏的流动⾳调,似涓涓西⽔。
它代表伏尔塔[⽡河的第⼀个源头。
接着两⽀单簧管⼜以同样⾳型相继加⼊,它代表着第⼆个源头。
在这汇成⼤河的背景上,引出⼀⽀由双簧管和⼩提琴奏出的宽⼴流畅、优美如歌的旋律,它就是乐曲的基本主题。
这个主题以⼤⼩调交替出现的⽅式在不断发展着,并贯穿于全曲。
第⼀个插部主题表现流过森林时,传来猎⼈狩猎的号⾓声,由圆号与⼩号奏出。
第⼆个插部主题,描绘河流穿过⽥野,岸边展现出乡村民间歌舞的欢乐场⾯。
第三插部逐渐平静下来,好似银⽩⾊的⽉光下,⽔仙⼥们在翩翩起舞。
伏尔塔⽡河浩荡的巨流,不断奔涌向前,流过布拉格。
基本主题也由⼩调转为同主⾳⼤调,⾳乐⽓势更加壮阔、辉煌。
尾声中还出现了颂扬捷克光荣历史的维谢格拉德的庄严主题。
最后,滔滔河⽔流向远⽅。
斯美塔那,斯美塔那,我的祖国,伏尔塔⽡。
捷克的森林、草原、河流,这感情多真挚,多深沉,多优美,多壮丽,多⾼贵。
油然⽽起的肃穆之情,如同那伏尔塔⽡的波涛,起伏波动,⼀浪推动着⼀浪,义⽆反顾地奔向远⽅。
第二单元祖国颂歌——《伏尔塔瓦河》课件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大管
长笛
小提琴
圣.约翰峡谷
这段音乐是全曲戏剧性的高潮,沃尔塔瓦河经过险峻的峡谷时,与拦路 巨石顽强地搏斗。喻示着捷克人民不畏强暴、勇敢战斗直至胜利的精神。
乐队全奏、铜管乐、打击乐突出,力度加强,情绪紧张。 木管、长号、圆号、小号、大鼓、定音鼓 。
滔滔流水 维谢格拉德
这是沃尔塔瓦河冲出峡谷、重新奔腾,更加波澜壮阔的形象。它来 到了布拉格,来到了象征光荣历史传统的维谢格位德古城堡。
伏尔塔瓦河水继续向前奔流,当它穿越圣·约翰峡谷时,巨浪猛烈的冲 击着石头、峭壁,发出雷鸣般的吼声。这里的音乐没有旋律,只有紧张、阴 暗、严峻的音响在不断增涨,铜管乐器和定音鼓的加入,使音乐更加凶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河水终于冲出了险滩,这时速度加快、力度增强,音乐骤然明亮、坚定, 伏尔塔瓦河主题由原本柔和、暗淡的小调式转为明朗的大调,它波澜壮阔、 满载胜利的喜悦向前奔腾。
大管
圆号
乡村婚礼
一个村庄出现在河岸上,传来民间波尔卡舞曲,它纯朴、明朗、典雅、 活泼,表现了村民们的婚礼场面。
月亮与水仙女的舞蹈
夜幕降临(大管)。这段音乐描绘民间神话传说中的水仙女的舞蹈, 宁静而又神秘,表现在朦胧的月色中,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河中出现,悠 扬地歌唱。
小提琴在高声区加弱音器演奏,长笛象水波和仙女的舞姿。色彩朦胧 而神秘。
强弱弱 次强 弱 弱
寒流由长笛奏出,随后,单簧管以温暖的音色进入,表示暖流前 来汇合。同时,小提琴、竖琴的演奏犹如飞溅的浪花在阳光下闪 烁银辉。两条小溪欢悦地向前流淌, 水势越来越猛,最后终于汇
聚成一条波涛翻滚的河流—伏尔塔瓦河。
长笛
单簧管
请同学们随音乐哼唱主题旋律,感受这段主题旋律表现的 音乐意境,体会6/8拍的节拍规律。
伏尔塔瓦河说课稿

伏尔塔瓦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伏尔塔瓦河》。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伏尔塔瓦河》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的一首经典交响乐曲。
这首乐曲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它以其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以及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捷克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通过对这首乐曲的学习,学生能够领略到交响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欣赏能力,但对于交响音乐这种较为复杂的音乐形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开始追求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和艺术内涵。
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欣赏经验,他们在理解和欣赏交响音乐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音乐,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帮助他们逐步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斯美塔那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熟悉《伏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
(2)学生能够辨别乐曲中不同的乐器音色,理解乐曲的主题旋律和音乐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哼唱主题旋律、模仿乐器演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交响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2)让学生感受《伏尔塔瓦河》所表达的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伏尔塔瓦河》的音乐主题,理解其旋律特点和情感内涵。
七年级音乐上册 《伏尔塔瓦河》课件教学

大调音阶:
小调式
以la为主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成的体系, 叫小调式。小调式一般较为暗淡、柔和。
小调音阶:
林中狩猎用铜管乐组的圆号来模仿狩猎的号角声,思考: 乡村婚礼是什么乐器乐奏出的?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乡村婚礼——波尔卡舞曲
聆听并思考:
这段音乐是哪类乐器主奏的?描绘了怎样的情境?
弦乐为主,乐队全奏 ,典雅活泼, 表现了载歌载舞的婚礼场景。
伏尔塔瓦河
了解背景,认识作品:
伏尔塔瓦河是捷克最大的河流,它纵贯捷克国土,是 捷克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是捷克民族繁荣昌盛的摇 篮,在捷克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伏尔塔瓦河》是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的第二乐 章,由捷克的作曲家斯美塔那创作于1874—1879年间, 也是他的代表作。《伏尔塔瓦河》在音乐史上有着很 高的地位,历来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 也被称为捷克的“第二国歌”。
旋律主要使用哪类乐器演奏的?演奏的力度有没有变 化?你听到的伏尔塔瓦河是怎样的一条河?
伏尔塔瓦河的主题
• 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弦乐主奏,小提 琴声部为主。还有管乐、三角铁等)。旋 律为八六拍子,旋律优美流畅,具有歌颂 性,是作曲家心中对伏尔塔瓦河的赞美。
大调式
音乐知识卡
以do为主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成的体系, 叫大调式。大调式一般具有明朗的色彩特征。
交响诗套曲
• 交响诗套曲是一种单乐章的具有描写性、 叙事性、抒情性的管弦乐体裁。套曲包括 若干乐曲或乐章的成套器乐曲或声乐曲 。 根据表现内容,又可以称为“音诗”、 “音画”。
乐曲总结构图
一: (引子) 二: (伏尔塔瓦河) 三: (森林狩猎) 四: (乡村婚礼) 五: (月亮水仙之舞) 六: (主题再现) 七: (圣约翰湍滩) 八: (滔滔的流水) 尾声:(宽阔的沃尔塔 瓦河流向远方)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教案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及作者。
2. 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伏尔塔瓦河》,使学生感受到捷克民族音乐的特色。
二、教学内容1.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简介介绍交响曲的作者斯美塔那,以及作品创作背景和意义。
2. 作品结构分析分析《伏尔塔瓦河》的曲式结构,包括各个乐章的主题和发展。
3. 音乐特色解析解析《伏尔塔瓦河》中的捷克民族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4. 欣赏《伏尔塔瓦河》播放全曲,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整体情感和音乐形象。
5. 讨论与实践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音乐特色,并进行简单演奏实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背景、结构和音乐特色。
2. 播放法:播放《伏尔塔瓦河》全曲,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
4. 实践法:进行简单演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图片、音乐片段等。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伏尔塔瓦河》全曲。
3. 乐器:为学生提供简单乐器,如小提琴、钢琴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介绍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能分析《伏尔塔瓦河》的结构和音乐特色。
3. 学生能在讨论中提出自己对作品的见解。
4. 学生能参与演奏实践,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作者斯美塔那,以及作品背景。
2. 讲解作品结构:分析《伏尔塔瓦河》的曲式结构,包括各个乐章的主题和发展。
3. 解析音乐特色:深入讲解《伏尔塔瓦河》中的捷克民族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4. 欣赏《伏尔塔瓦河》:播放全曲,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整体情感和音乐形象。
5. 小组讨论与实践: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音乐特色,并进行简单演奏实践。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作者、作品背景、结构及音乐特色。
伏尔塔瓦河交响乐简介

伏尔塔瓦河交响乐简介
伏尔塔瓦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也是俄罗斯的骄傲。
《伏尔塔瓦河交响乐》是一部展现伏尔塔瓦河风采的交响乐,这是一部把俄罗斯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交响音乐作品。
《伏尔塔瓦河》的创作,是作曲家本人对祖国最深沉、最诚挚的爱。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始终没有把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写在歌词之中。
作曲家用他那具有浓郁俄罗斯民族风格的旋律和和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和激情的俄罗斯风情画卷。
乐曲的主题、旋律和声结构等,都取材于俄罗斯民歌,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它有着清晰而又明快的节奏和明朗而又清晰的旋律;有着深厚、深沉而又亲切动人的音乐情感;具有宽广而又优美动听、亲切动人而又富有生气与活力。
作曲家运用了俄国民歌中最具特色和最富感染力的音调,表现了俄罗斯人民在伏尔塔瓦河畔所过的美丽、欢乐而富有生气和活力的生活。
整首作品由序曲、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组成。
序曲描写了伏尔塔瓦河源头之水欢快地奔向大海。
—— 1 —1 —。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教案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斯美塔那。
2. 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伏尔塔瓦河》,提高学生对捷克民族音乐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作曲家斯美塔那及《伏尔塔瓦河》背景介绍。
2.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乐曲结构及主题。
3. 分析《伏尔塔瓦河》中的捷克民族元素。
4. 欣赏《伏尔塔瓦河》的完整演奏。
5. 学生分组讨论并创作以《伏尔塔瓦河》为灵感的音乐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伏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乐曲结构及捷克民族元素。
2. 难点:对交响乐的欣赏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曲家斯美塔那及《伏尔塔瓦河》背景、乐曲结构等。
2. 欣赏法:播放《伏尔塔瓦河》完整演奏,让学生感受交响乐的魅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捷克民族元素在《伏尔塔瓦河》中的体现。
4. 创作法:学生分组创作以《伏尔塔瓦河》为灵感的音乐作品。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作曲家斯美塔那及《伏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
2. 讲解:分析《伏尔塔瓦河》的乐曲结构及主题。
3. 欣赏:播放《伏尔塔瓦河》完整演奏,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4. 讨论:分组讨论捷克民族元素在《伏尔塔瓦河》中的体现。
5. 创作:学生分组创作以《伏尔塔瓦河》为灵感的音乐作品,并进行展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创作展示:评估学生在分组创作中的表现,包括创意、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伏尔塔瓦河》的理解和欣赏。
七、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八、拓展学习1.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斯美塔那的其他作品,进行拓展学习。
2. 推荐学生欣赏其他著名的交响乐作品,扩大其音乐视野。
3. 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欣赏活动或课程,提高其音乐素养。
交响诗《我的祖国》第二首《伏尔塔瓦河》 作品赏析

《伏尔塔瓦河》—斯美塔那选自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一、作曲家介绍:斯美塔那(1824—1884):著名的捷克作曲家、钢琴家,也是捷克著名的民族乐派作曲家。
被誉为“新捷克音乐之父”,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捷克作曲家。
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者,捷克民族歌剧的创始人,在体现音乐的民族性方面,他将捷克民间音乐素养充分融化在自己的作品中,极少直接采用民歌,却处处充满了浓郁的捷克民族音乐的风格及意味。
斯美塔寻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作曲家,这种精神明显地体现了他在音乐中。
他8岁创作第一首作品,后从普罗克什学习。
后来到Leipzig与舒曼、门德尔松相识。
1848年与钢琴家Katharina Kolárová结婚,并在布拉格创建音乐学校。
成为李斯特挚友。
1856年以前一直在布拉格从事教学和创作活动,他的早期作品深受古典大师们的影响,后来结识了李斯特和柏辽兹,对自己作品的传统风格产生疑问,使他逐步摆脱西欧传统古典音乐的束缚,走上民族音乐的道路。
1856年赴瑞典,先担任哥德堡交响乐团(Philharmonic Society at Gothenburg)指挥。
并在此居留5年。
奥地利被匈牙利击败后,怀着捷克民族主义热情,到布拉格剧院任指挥。
他发现捷克战争年代带来的沉闷气氛已消失,一个新的捷克已经诞生,他充满热情地写作,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与风格写歌剧,他先后写了10部歌剧都以爱主义主题为主导。
1866年完成的《被出卖的新娘》成为斯美塔那的代表作。
1874年又写了三部民族题材的歌剧后,因患梅毒导致突然耳聋。
但他仍然写出他的不朽名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其中包括6首乐曲,从各方面歌颂了他的祖国美丽的河山,和祖国的苦难、传奇的过去并展望光辉灿烂的未来,其中《波尔塔瓦河》一段,更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为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曲目之一。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是斯美塔那的标题交响音乐的代表作。
斯美塔那在继承李斯特首创的单乐章交响诗体裁的前提下,通过统一的构思和主题贯穿的手段,创造性地将六首各自独立的交响诗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新的“交响诗套曲”结构。
交响音乐名著欣赏——伏尔塔瓦河

交响音乐名著欣赏——《伏尔塔瓦河》伏尔塔瓦河是捷克最大的河流,它由南北纵贯捷克国土,是捷克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是捷克民族繁荣昌盛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由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捷克新音乐之父)创作的交响诗《伏尔塔瓦河》则被称为捷克第二国歌。
斯美塔那于l874到l879年间创作了划时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这是一部充满对祖国和人民深刻的爱、对未来和光明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乐观精神的颂歌。
该曲共有六首既独立又互相联系的乐章组成的交响诗,构成了对民族历史的缅怀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
《我的祖国》在音乐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历来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
作品中,以不同的乐器盒节奏以及相互之间的巧妙配合,塑造了许多不同的音乐形象,营造了了一幅幅诗一般的意境,充满了爱国的热情。
乐曲结构宏伟绚丽,音乐形象富有诗意。
在《我的祖国》交响诗中,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是最著名、最优秀的篇章。
它将神秘的历史化为一种内在节奏和民族精神竞在斯美塔那无声的世界里复活了。
其实,斯美塔那已经把自己化为波希米亚民族一部分,把交响诗当成一种民族精神的隐喻和象征。
乐曲一开始,表现两股清澈的泉水从山涧涌出:一股寒流,一股是暖流。
寒流由长笛的音色和上行波动的音型奏出。
不久,单簧管以温暖的音色携下行波动的音型进入,表示暖流前来汇合。
与此同时,小提琴清脆的波奏、竖琴晶莹的泛音犹如飞溅的浪花在阳光下闪烁着银辉。
两条小溪欢悦地向前流淌,渐渐地,水流越来越大,水势越来越猛,最后终于汇聚成一条波涛翻滚的河流—伏尔塔瓦河。
伏尔塔瓦河主题由一个宽广的、律动性很强的旋律来表现,由全体乐队演奏。
这支旋律接近捷克民歌,它朴素、抒情,蕴含着作者炽热的爱,以一种不可抵御的力量向前翻滚、奔腾。
河水经过一片茂密的森林,这里采用狩猎的号角声和乐队浓重厚暗的音响来塑造森林的形象,同时印发人们对阴暗、广袤和神秘莫测森林的联想。
号角的主题由小号和圆号奏出。
转瞬间,号角声在伏尔塔瓦河水的喧嚣声中消失。
1812序曲 沃尔塔瓦河

LOGO
11
LOGO
乐曲为较自由的奏鸣曲式结构图
12
LOGO
序曲《1812年》的历史背景:
13
LOGO
(1)引子 沃尔塔瓦河是捷克民族的摇篮,
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两条小溪。在乐曲的引子里, 音乐一开始,两只长笛用波动的音型交错地演奏, 描写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它们代表伏尔塔瓦河源头 的两股山泉,一股是寒流,一股是暖流:最后它们 汇合在一起。
39
LOGO
《伏 尔 塔 瓦 河》
---【捷】斯美塔那曲
1
LOGO
2
LOGO
3
LOGO
捷克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贝德 叶赫·斯美塔那,被誉为“新捷克音乐之 父”,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斯美塔 那将捷克将民间音乐素养融入在自己的作 品中,极少直接采用民歌主题。 主要作品:《被出卖的新娘》、《达里波 》等近10部。器乐作品中,标题交响诗套 曲《我的祖国》最著名,它像一幅富于诗 意的画卷,抒发了对祖国深沉挚爱的感情。
30
LOGO
序曲《1812年》的历史背景:
31
LOGO
◆ 序曲:
(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原指歌剧、清唱 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 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前者为 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 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 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 演变而成。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 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 奏鸣曲式并有标题。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 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
32
LOGO
乐曲结构:奏鸣式
《伏尔塔瓦河》-花城粤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伏尔塔瓦河》-花城粤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伏尔塔瓦河》的基本情况和演唱技巧2.渗透人文情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现能力二、教学内容1.课程内容《伏尔塔瓦河》是一首具有感人旋律的音乐作品,它让人们关注到了人的命运和生死、爱情和梦想。
在课堂上,我们将从以下方面进行讲解:1.《伏尔塔瓦河》的歌曲特点和演唱技巧2.歌词的意义和背景知识3.从音乐的角度感受《伏尔塔瓦河》中蕴含的人文情怀2.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3个课时,每个课时大约为45分钟,具体课时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导入、欣赏歌曲和分析歌曲特点第二课时:学唱《伏尔塔瓦河》,梳理演唱技巧第三课时:交流讲解歌曲意义和背景,自由表演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让学生深入了解《伏尔塔瓦河》的歌曲特点和背后的故事2.教授学唱《伏尔塔瓦河》的基本演唱技巧3.配合学生表演,渗透人文情怀,引导学生体验《伏尔塔瓦河》的感人旋律2.教学难点1.教授学唱《伏尔塔瓦河》的高难度音乐演唱技巧2.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伏尔塔瓦河》中蕴含的人文情怀四、教学策略1.探究式教学法本课程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独立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歌曲的美妙和人文情怀。
2.合作学习法本课程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歌曲的含义和演唱技巧,并在自由表演环节中合作完成演出,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
五、教学评价1.教学方法评价本课程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本课程创设自由表演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2.教学效果评价本课程通过教授歌曲的歌词和背景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伏尔塔瓦河》的内涵和情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感受到人文情怀的温暖。
同时,本课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让学生体验到音乐是多么美妙和神奇。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教案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
2. 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伏尔塔瓦河》,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分析方法,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简介:包括作品背景、作者生平、作品结构等。
2. 作品分析:节奏、旋律、和声、曲式结构等方面。
3. 欣赏与实践:聆听作品、分析作品、演唱主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伏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作品结构。
2. 难点:对作品进行深入的音乐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作者生平、作品结构等。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进行分析。
3. 实践法:让学生聆听作品、演唱主题,增强体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
2. 作品分析:详细讲解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曲式结构等方面。
3. 欣赏与实践:播放作品,让学生聆听并分析作品的特点。
4. 演唱主题:选取作品中的主题让学生进行演唱,感受作品的魅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交响乐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他们对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作品分析:评估学生在作品分析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节奏、旋律、和声、曲式结构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演唱表现:评价学生在演唱作品主题时的音准、节奏和表现力。
七、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音频片段,用于播放和欣赏。
2. 乐谱:提供《伏尔塔瓦河》的乐谱,供学生分析和演唱。
3.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作品分析和讲解的相关内容。
八、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好教学课件和乐谱,确保音频资料能够正常播放。
2. 安排好课堂活动的场地和设备,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伏尔塔瓦河教案

伏尔塔瓦河教案《伏尔塔瓦河》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创作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以下是一份以该曲为主题的教案,供您参考: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欣赏《伏尔塔瓦河》,了解其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2. 学习分析交响诗的结构和音乐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欣赏并分析《伏尔塔瓦河》的音乐结构和表现手法。
- 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感。
2. 教学难点- 理解交响诗这一音乐体裁的特点。
- 感受不同主题在音乐中的表现及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播放捷克的风景图片或视频,介绍捷克的风土人情。
- 提问:同学们知道捷克的母亲河是哪条河吗?2. 新课呈现- 介绍作曲家斯美塔那和作品《我的祖国》。
- 讲解交响诗的概念和特点。
- 欣赏《伏尔塔瓦河》全曲,引导学生注意聆听不同主题的出现及变化。
3. 深入分析- 分析作品的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 分主题欣赏与分析:每个主题的旋律、节奏、和声特点,以及它们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 讨论:作品如何通过音乐表现伏尔塔瓦河的美丽和壮阔?4. 拓展与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音乐,还有哪些艺术形式可以表现河流的形象?- 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 课堂总结- 总结《伏尔塔瓦河》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伏尔塔瓦河》这部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交响诗这一音乐体裁有了初步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花城版音乐九上第4单元《伏尔塔瓦河》课件

8.伏尔塔瓦河的滔滔流水:
(主题旋律第三次出现。)
河水冲出险境,风景豁然 开朗,波涛汹涌,满载胜 利的喜悦。
9.尾声:流向远方
• 滔滔河水仍旧向前奔流,慢慢的消失在远方。。。。。。
斯美塔那
捷克民族乐派的首创人。 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 指挥家。 他说:“歌曲通向心灵,心灵通向祖国。”
代表作:交响套曲《我的祖国》; 自传体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 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
被誉为“捷克音乐之父”。
• 交响诗(symphonic poem)
•
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185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年)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响诗的
情势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是按
2.主题旋律:
听一听主奏乐器?音乐情绪?
由小提琴主奏,深情的奏出了乐曲主题,抒 发着对祖国无限的深情与热爱。
3.林中狩猎:
圆号和小号奏着狩猎的号角声,象征着沃尔塔 瓦河正流过一片广袤、莫测、神秘的森林。
4.乡村婚礼:
当河流流过绿色的田野时,婚礼正在进行,农夫们载歌载 舞,快乐的波尔卡舞曲出现了。(小提琴和单簧管)
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成的大型
管弦乐曲。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通常多采用
单乐章的曲式,结构较自由。音诗、音画、交响童话等,
这些也是与交响诗相类似的音乐体裁。
5.月亮与水仙的舞蹈:
晚间,在明净月光照耀下 的水波上,仙女们正在翩翩 起舞。
这是一段水仙女(长笛) 与的月光(弦乐)的轮舞曲。 竖琴的琶音犹如水波荡漾。
6.主题旋律二次出现:
交响诗伏尔塔瓦河

圣 · 约翰峡谷
伏尔塔瓦河水继续向前奔流,当它穿 越圣·约翰峡谷时,巨浪猛烈的冲击着 石头、峭壁,发出雷鸣般的吼声.这里 的音乐没有旋律,只有紧张、阴暗、 严峻的音响在不断增涨,铜管乐器和 定音鼓的加入,使音乐更加凶险.
主题旋律二次出现 ——“黎明时的伏尔塔瓦河”
河流川流不息,迎来了黎明,主题旋律更有生气地再现了。 (弦乐为主)
斯美塔那 捷克作曲家
创作的交响诗《伏尔塔瓦河》,被称为捷
克第二国歌.
伏尔塔瓦河是捷克最大的河流,它由南北纵贯捷克国土,是捷克人民 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在捷克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交响诗《伏尔塔瓦河》是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最著名的一首, 尤其是伏尔塔瓦河主题深刻地融入了捷克民族的情感和意志,成为捷 克民族的象征。
尾声
流 向 远 方
引子——“源头”
两条小溪自波西米亚的密林深处淌出,一 条水温而湍急(长笛演奏),一条水凉而 平静(单簧管演奏),与此同时,小提琴 清脆的波奏、竖琴晶莹的泛音犹如飞溅的 浪花在阳光下闪烁着银辉.两条小溪欢悦 地向前流淌,它们蜿蜒奔流,彼此交汇成 壮丽的伏尔塔瓦河。
主题旋律——“伏尔塔瓦河”
我的祖国
斯美塔那(捷克)
乐曲分析
1—16小节
e小调,上行旋律
25—31小节
e小调,明显跳进
大调式风格特点: 有力的、坚定的、明亮的、 开阔的、愉快的、向上的
小调式风格特点: 忧郁的、悲壮的、阴沉的、 柔和的、悲伤的、暗淡的
17—31小节
F大调,上行旋律
32—50小节
F大调,向上后下
在欣赏音乐时要学会用音乐的语言来解析音乐
伏尔塔瓦河都经过了哪里?
舒马瓦山 林中狩猎
伏尔塔瓦河主题 乡村婚礼
《伏尔塔瓦河》

《伏尔塔瓦河》教材分析:捷克作曲家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在布拉格完成了《伏尔塔瓦河》这部交响乐,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伏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伏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认真听赏交响诗《伏尔塔瓦河》;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2、过程与方法:能专注聆听歌曲,通过体验、探究、表现、综合等方法,欣赏音乐。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通过听赏交响诗《伏尔塔瓦河》,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的品位和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难点:欣赏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通过感受作品的表面特征,体会作曲家深刻的创作意图。
通过以上三维目标的确立,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认真聆听交响诗,在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后,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歌曲的基本情绪,在此基础上通过形象、生动地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师生共同学习,通过对作品音乐要素的分析(如力度、节奏、音色),体验作品的情感,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及创造性教学设计以音响、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相互交汇的手法,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以引导、启发等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将作品中深厚的爱国情怀时刻贯穿其中,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方法:以视听欣赏为主,与听、唱、打节奏、分析讨论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随乐律动,感受音乐播放音乐《伏尔塔瓦河》,(由北京天使合唱团演唱)思考:这个曲调像“高山、河流、天空”中的哪一个?为什么听到音乐会联想出这样的音乐形象来?这首旋律有什么特点?(这首歌曲是由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第二首《伏尔塔瓦河》改编而成的,原作品旋律也是流畅舒展,优美迷人,富有诗情画意)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创设“捷克风情”这一情境主题,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捷克风光片,并出示捷克风情的四大板块:地理位置、民族文化、各色特产、自然风光。
伏尔塔瓦河(简谱)

交响诗《伏尔塔瓦河》,从河水的源头开始描写,逐 渐映现出奔腾不息的河流、岸边茂密的森林、富有 生气的乡村、宁静的月夜、险要的峡谷、古老的城 堡,这些景致与民俗生活和神话传说相联系,展示了捷 克山河的美丽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完整欣赏这首交响诗—— 《伏尔塔瓦河》,根据课本提示,整体分辨 并感受不同乐段表现的音乐意境。
乐曲一开始,表现两股清澈的泉水从山涧涌 出:一股寒流,一股是暖流,请你听听分别 由哪些乐器来表现?
寒流由长笛奏出,随后,单簧管以温暖的音色 进入,表示暖流前来汇合。同时,小提琴、竖琴的 演奏犹如飞溅的浪花在阳光下闪烁银辉。两条小 溪欢悦地向前流淌, 水势越来越猛,最后终于汇聚 成一条波涛翻滚的河流—伏尔塔瓦河。
莫斯科一处火车站,成千上万的战士准备开赴前线。亚 历山大罗夫指挥苏军红旗歌舞团为战士们演出。当《神圣 的战争》响起时,所有人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表情严峻、 全神贯注地倾听着。这首歌曲被连唱了五遍。一位军官在 回忆录中写道:“每逢艰难的处境,只要想起《神圣的战 争》,就会增添新的力量。”
请同学们随音乐哼唱主题旋律,感受这段主 题旋律表现的音乐意境。
主题由全体乐队演奏出一个宽广、律动性很强 的旋律。它接近捷克民歌, 朴素、抒情,蕴含着作 者炽热的爱,以一种不可抵御的力量向前翻滚、奔 腾。
请同学们随钢琴伴奏哼唱主题旋律,并背唱。
请大家继续欣赏乐曲并思考:
1. 下面几个乐段分别表现了什么音乐意境?
2. 当滔滔流水乐段音乐响起时,与主题旋律相比, 你有什么不同感受,并随之哼唱。
大调式
以do为主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成的体系, 叫大调式。大调式一般具有明朗的色彩特征。
大调音阶:
小调式
以la为主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成的体系, 叫小调式。小调式一般较为暗淡、柔和。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教案一、教学内容交响曲《伏尔塔瓦河》二、教材依据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是人教版第二单元祖国颂歌里的内容。
三、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沃尔塔瓦河》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纳于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在布拉格完成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聆听古典音乐作品容易失去耐心,这首《沃尔塔瓦河》比较长。
所以要让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来聆听音乐,他们已有一定的欣赏水平,能够辨别乐曲中主奏乐器的音色,并且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来展开丰富的联想,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包括人声、乐器的音色听辨;感知音乐的力度、速度、旋律、旋律线、音乐结构;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了解音乐体裁和表演形式;了解音乐风格与流派以及相关文化。
四、教学策略及创造性教学设计(含拟使用多媒体计划)以音响、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相互交汇的手法,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以引导、启发等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将作品中深厚的爱国情怀时刻贯穿其中,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课堂氛围。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体会主旋律中所蕴含的深厚爱国情感。
(2)听辨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
(3)通过欣赏启发学生形象思维。
(4)了解捷克和伏尔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尔塔瓦河》
教材分析:
捷克作曲家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在布拉格完成了《伏尔塔瓦河》这部交响乐,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伏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伏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认真听赏交响诗《伏尔塔瓦河》;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
2、过程与方法:能专注聆听歌曲,通过体验、探究、表现、综合等方法,欣赏音乐。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通过听赏交响诗《伏尔塔瓦河》,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的品位和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
难点:欣赏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通过感受作品的表面特征,体会作曲家深刻的创作意图。
通过以上三维目标的确立,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认真聆听交响诗,在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后,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歌曲的基本情绪,在此基础上通过形象、生动地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师生共同学习,通过对作品音乐要素的分析(如力度、节奏、音色),体验作品的情感,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及创造性教学设计
以音响、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相互交汇的手法,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以引导、启发等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将作品中深厚的爱国情怀时刻贯穿其中,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方法:
以视听欣赏为主,与听、唱、打节奏、分析讨论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
1、随乐律动,感受音乐
播放音乐《伏尔塔瓦河》,(由北京天使合唱团演唱)
思考:这个曲调像“高山、河流、天空”中的哪一个?为什么听到音乐会联想出这样的音乐形象来?这首旋律有什么特点?
(这首歌曲是由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第二首《伏尔塔瓦河》改编而成的,原作品旋律也是流畅舒展,优美迷人,富有诗情画意)
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创设“捷克风情”这一情境主题,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捷克风光片,并出示捷克风情的四大板块:地理位置、民族文化、各色特产、自然风光。
让学生自主选择想了解的话题之一,导入新课。
(这样的设计其目的是能够在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了解捷克风情,引出课题,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
3、听赏歌曲,激情倒趣
赏析交响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结合作品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学情,我将分三个步骤进行教学。
#1初听交响诗:初听《伏尔塔瓦河》一小段,让学生说一说这首旋律有什么特点,它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动人,富有诗情画意,描绘了捷克的母亲河——伏尔塔瓦河流经森林、田野、峡谷、布拉格,最后归入易北河的全部流程。
然后边听音乐边出示几张沃尔塔瓦河的图片,让大家讲解一下为何伏尔塔瓦河会成为捷克人民的母亲河。
(奔流不息的沃尔塔瓦河,从幽深的溪流,迂回曲折的流向捷克的心脏,纵贯捷克南北,因此成为捷克的母亲河,她养育了捷克人民,时而深情如歌,时而欢畅奔腾,时而咆哮抗争,同时也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灵感,才能奏响这壮丽的篇章)
#2复听歌曲:分段聆听交响诗《伏尔塔瓦河》
1、两个源头(投影图(1)德·史密斯画源头插图)(放VCD-- 03——2分30秒)
伏尔塔瓦河的源头是流经森林的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倾听作者用什么乐器和音色,哪种音型来描绘?(第一源头用长笛轻飘飘地奏出,第二源头用单簧管吹出,竖琴拨出晶莹的浪花,配器清淡、用波浪式音型)。
2、伏尔塔瓦河(VCD——3分30秒)(投影主旋律,并唱会它)。
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向前奔流,逐渐充满力量形成巨大洪流,这就是沃尔塔瓦河的主题——一支朴素的捷克民歌,充满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美。
3、森林狩猎(投影图(2))(VCD——5分05秒)
音乐的洪流继续向前奔腾,它们穿过回响着猎人号角的森林,倾听作者用了什么乐器,什么音色、节奏来表现。
(圆号、小号来表现,大调色彩、八六拍的节奏)
4、乡村波尔卡午曲(投影图(3))(VCD——5分23秒)
一个村庄出现在河岸上,传来民间波尔卡午曲,它纯朴、明朗、典雅、活泼,表现了村民们的婚礼场面。
大家拍唱下面的节奏。
请问乐曲用了何种乐器?什么样的力度变化?(单簧管和小提琴,由弱渐强,又由强渐弱,给人一种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去的感觉)
5、月光下水仙女起午(投影图(4)、投影旋律)(VCD——6分54秒)
夜幕降临(大管)。
这段音乐描绘民间神话传说中的水仙女的午蹈,宁静而又神秘,表现在朦胧的月色中,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河中出现,悠扬地歌唱。
(女同学哼唱旋律)。
请问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色彩如何?(小提琴在高声区加弱音器演奏,长笛象水波和仙女的午姿。
色彩朦胧而神秘)。
6、伏尔塔瓦河(VCD——9分09秒)
伏尔塔瓦河继续向前奔流,逐渐紧张起来的音乐,预示人们即将遇到险恶的考验。
(第一小提琴、双簧管演奏,共它弦乐器以十六分音符上下起伏)
7、圣约翰峡谷(投影图(5)(VCD——10分26秒)
这段音乐是全曲戏剧性的高潮,沃尔塔瓦河经过险峻的峡谷时,与拦路巨石顽强地搏斗。
喻示着捷克人民不畏强暴、勇敢战斗直至胜利的精神。
请听用什么乐器表现?力度和情绪又如何?(乐队全奏、铜管乐、打击乐突出,力度加强,情绪紧张)
8、宽阔的沃尔塔瓦河(投影图(6)(VCD——11分34秒)
这是伏尔塔瓦河冲出峡谷、重新奔腾,更加波澜壮阔的形象。
它来到了布拉
格,来到了象征光荣历史传统的维谢格位德古城堡。
乐曲主题变成了(E大调),它充满着胜利的喜悦和自豪,汇入到宽广的易北河。
它再次说明了捷克民族是伟大坚强的民族,它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9、伏尔塔瓦河奔向远方(投影图(7))(VCD——12分50秒——13分24秒)音乐逐渐平息,沃尔塔瓦河不停地翻滚奔流向前,最后在远方消失……。
#3完整地欣赏全曲(VCD伏尔塔瓦河音乐风光片)
一边欣赏一边请大家指出乐曲所描绘的画面及所在的哪一部份结构。
(投影结构图)
引子:(两个源头)
A:(伏尔塔瓦河)
B:(森林狩猎)
C:(乡村婚礼)
D:(水仙女之舞)
A1:(主题再现)
E:(圣约翰峡谷)
A2:(宽阔的伏尔塔瓦河)
尾声:(流入易北河)
让同学们用不同的图形符号来表示表示总体音响效果的强弱、停走及长短。
如△表示快,▼表示慢,○表示弱,●表示强,★表示情绪高昂等。
作品欣赏结束之后,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作品里的基本情绪,并了解斯美塔那的代表作,这是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之二、由教师总结归纳。
这个环节通过课堂的展示与交流,引导学生观看课件,自主学习,做到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声像一体,让学生更形象生动地掌握交响诗的旋律走向,并会用不同符号表示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
四、参与实践,拓展舞台
播放每一小部分的一小段音乐给学生听,请部分同学拿着彩带到讲台上跟着音乐进行律动,用彩带挥出河水流经各个部分时的情景,例如在源头的时候旋律波动起伏没那么大而且有回旋的状态,则可以绕着小圈来表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