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论文

合集下载

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优秀论文

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优秀论文

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优秀论文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论文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开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均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地质灾害的影响对国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也日益增强,而泥石流又是地质灾害中危害较大、造成人员及财产损失巨大的灾害之一。

据统计,2010年共发生泥石流灾害1988起,造成2000多人死亡、失踪,占全年灾害伤亡率近80%,以及数十亿元财产损失;2011年泥石流共发生1380起,造成数百人伤亡、失踪;由此可见,泥石流的危害性极大,对泥石流进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将对泥石流的危害性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浅显预防措施,仅供参考。

一、危害性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拥有巨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强。

依据个人工作经验,泥石流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对人口密集区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入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及其他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大面积建筑物损毁及大量人员伤亡。

其主要原因为泥石流主要发育在山区及丘陵区,由于区域内大块肥沃平整土地较少,又因先民地质知识匮乏,多数村庄、乡镇建设在冲沟沟口、古河道中以及泥石流冲积善上等受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的区域,导致以上人口密集区受灾。

二)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

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条件因素限定工程需建设在水系发达并有一定落差的区域,同时这样的区域也是泥石流常发育的地区,所以常会威胁上述工程及工作人员。

自然灾害的开头作文

自然灾害的开头作文

自然灾害的开头作文英文回答:Natural disasters can strike any region, causing widespread devastation, loss of life, and severe economic impacts. These destructive events often leave a lasting scar on the affected area, requiring extensive relief efforts and long-term recovery.Earthquake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natural forces, unleash tremendous energy that can topple buildings, trigger landslides, and rupture the earth's surface. They occur when tectonic plates shift or collide, releasing massive amounts of seismic energy. The magnitude and epicenter of an earthquake determine its impact, with shallow, high-magnitude quakes causing the most severe damage.Tsunamis, often generated by earthquakes or volcanic eruptions, are towering walls of water that surge acrossvast stretches of coastline. These destructive waves can inundate coastal areas, causing catastrophic flooding, erosion, and widespread damage to infrastructure. The speed and height of a tsunami depend on the magnitude of the triggering event and the depth of the ocean floor.Volcanic eruptions spew ash, lava, and gases into the atmosphere and onto the surrounding landscape. Ash clouds can block sunlight, disrupt air travel, and poserespiratory hazards. Lava flows can incinerate everythingin their path, while volcanic gases can release toxic fumes and contribute to global warming. The explosiveness of an erup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type of magma, gas content, and pressure buildup within the volcano.Hurricanes and tropical cyclones are massive rotating storms that form over warm ocean waters. These systems bring high winds, torrential rainfall, storm surges, and coastal flooding. They can decimate coastal communities, causing infrastructure damage, power outages, and widespread disruption. The strength of a hurricane is measured by its wind speeds, with the most destructivecategories being Category 3 or higher.Floods occur when water overflows its naturalboundaries due to excessive rainfall, snowmelt, or dam failures. They can range from localized flash floods to massive riverine inundations that cover vast areas. Floods can cause widespread damage to homes, businesses, infrastructure, and agricultural land. The severity of a flood depends on the volume and velocity of the water, as well as the duration of the flooding.中文回答: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造成的、对人类社会造成重大破坏和损失的事件。

地震与地震灾害论文

地震与地震灾害论文

地震与地震灾害论文地震与地震灾害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突然发生破坏,产生地震波,从而在相当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狭义的地震是指天然地震;广义的地震是泛指一切的振动。

地震学是在研究天然地震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是围绕天然地震的研究发展起来的,是研究地球振动和有关现象的一门学问。

地震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七个,包括地震的宏观调查,测震学(地震观测和数据处理),地震活动性、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波传播理论、地球内部构造,震源理论(地震成因、震源机制、震源物理),模型地震学和野外试验,地震预测和预报等。

而地震学的主要应用有三个,包括:(1)预报自然灾害:火山喷发(结合其它手段,比较成功);海啸(比较成功);矿坑塌陷(不太成功);天然地震(继续探索中)(2)探测地球内部的构造和运动:地震的观测和分析(地球的构造,板块运动);地震勘探、工程地质勘探(含环境地球物理问题)(3)地面振动的测定:强震的地面效应(结合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和建筑学等研究防震、抗震);场地测振;军事侦察。

地震的主要成因假说有三种,分别是断层成因说、岩浆冲击说、相变成因说。

(1)断层成因说:地下岩石受到长期的构造作用积累了应变能。

当能量的积累超过一定限度是,地下岩层突然破裂,形成断层;或是沿已有的断层发生突然的滑动,释放能量,形成地震。

多数大地震发生在岩石圈板块边缘,主要原因是板块运动。

(2)岩浆冲击说:由于地下岩石导热性不均匀,部分融为岩浆,使体积膨胀,挤压围岩,产生地震。

此假说在火山地区受重视。

(3)当地下的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临界值时,岩石所含矿物的结晶状态可能发生突然的变化,从而使岩石体积也发生变化,这样就可以发生地震。

地震类型按照研究的需要,常根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划分。

(一)按地震成因划分1. 构造地震:由于构造力的作用导致地下岩层断裂和错动造成的地震。

占全球天然地震的90,。

2. 火山地震:指伴随火山的喷发而发生的地震,占天然地震的7, , 主要分布在日本、印尼、南美等地。

以自然灾害为主题的论文:《自然灾害:挑战与应对》

以自然灾害为主题的论文:《自然灾害:挑战与应对》

《自然灾害:挑战与应对》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

分析了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自然灾害的策略,包括加强预防、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强调人类应在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关键词:自然灾害;影响;原因;应对策略一、引言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也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因此,深入研究自然灾害,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特点(一)自然灾害的类型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等。

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暴雪、干旱等;水文灾害如洪水、海啸等;生物灾害如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1.不可预测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突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即使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也难以准确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和强度。

2.破坏性大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例如,地震可以摧毁建筑物,洪水可以淹没城市,台风可以破坏基础设施等。

3.连锁反应自然灾害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地震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洪水可能导致疾病传播、生态破坏等。

三、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一)自然因素1.地球内部运动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

板块的碰撞、挤压和断裂会释放巨大的能量,引发地震和火山喷发。

2.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的异常变化会导致气象灾害和水文灾害的发生。

例如,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会影响全球气候,引发暴雨、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

3.生态系统失衡生态系统的失衡也是自然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论文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论文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论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常见且具有破坏性的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对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防治措施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滑坡的成因滑坡是地壳运动活跃地区的一种常见地质现象。

它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和外力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主要成因包括地震、降水、地下水位变化、土地开发和人类活动等。

1.1 地震地震的发生常常引起地表和地下岩土体的运动,进而导致滑坡现象。

特别是在活动断裂带附近,地震所产生的剪切力能够引发滑坡的发生。

1.2 降水降水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长时间大量降水或短时间强降雨的情况下,地下水位上升,岩土体饱和度增加,使得滑动面的剪切强度降低,从而引发滑坡。

1.3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也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滑坡。

例如从湖泊、河流和人工水库中大量取水,将导致孔隙水压降低,岩土体重力释放,进而引发滑坡。

1.4 土地开发和人类活动土地的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也是滑坡发生的重要原因。

山区的大规模开发、挖掘和砍伐植被,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造成了大量的滑坡和崩塌现象。

二、滑坡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滑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提高滑坡灾害的预警能力和减轻其破坏性。

2.1 滑坡监测与预警通过在滑坡易发区进行监测,利用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指标,可以对滑坡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这将帮助人们提前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减少损失。

2.2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包括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防工作,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防治能力。

2.3 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通过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等手段,加强对山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高山体的稳定性,减少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2.4 建设抗滑坡工程在滑坡易发区,可以采取一系列抗滑坡工程措施,如加固山体、排除地下水、设置防护堤等,以增加山体的稳定性和抵御滑坡的能力。

地震应急预案论文

地震应急预案论文

摘要: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地震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本文从地震应急预案的背景、重要性、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震;应急预案;防范;应对一、引言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地震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本文将从地震应急预案的背景、重要性、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地震应急预案的背景1. 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应当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地震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

2. 地震灾害频发。

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提高地震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3. 国际经验借鉴。

许多发达国家在地震灾害防范和应对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如日本、美国、新西兰等。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有助于我国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三、地震应急预案的重要性1. 降低地震灾害损失。

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地震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降低地震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地震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组织体系、职责分工、应急响应流程等,有利于提高应急救援效率,确保应急救援工作有序开展。

3. 增强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社会公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四、地震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 组织指挥体系。

明确地震应急预案的组织体系,包括地震指挥部、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等。

2. 应急响应机制。

明确地震应急预案的响应级别、响应流程、应急响应措施等。

关于自然灾害的议论文800字

关于自然灾害的议论文800字

关于自然灾害的议论文800字
近几日,台风、地震、雷暴、洪涝等自然灾害频频刷屏,尤其这两日关于日本台风海贝思的消息,更是引起日本公众恐慌,给日本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这不由让我想起了今年8月份的台风王利奇马,当时也给全国人民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台风登陆之地,变成了水城,大部分地区断水、断电、无信号,回到了原始社会的节奏,即便台风过后,被风刮倒的广告牌、积水的路面、成片倒的大树,让人惊叹台风的威力的同时,也不禁引人深思。

为什么近几年自然灾害频频,这是否是大自然发怒的前兆?
我们取材于大自然,砍伐树木造纸、造家具、建房子,除了向大自然索取资源,诸如石油、地下水、森林资源、绿地等,我们的各种行径仿佛成了卑劣的“夺取者”。

我们把绿地变成了一排排气派的别墅群,汽车开的尾气占据了大气全球气温变暖,冰川消融,绿地沙漠化,生活垃圾、污水随着台风、洪涝的形式又重新被冲回人类居住区,只剩下积水的房屋与狼狈的人们两两相对。

我们不仅过度开发地球资源,还让无数的生灵失去了家园,还制造了很多不可分解的塑料垃圾让海洋生物痛苦的生活。

我们难道不应该反,思吗?或许现状还不至于让我们陷入被动和恐慌,但是真正等到冰川消融成水灾、绿地大部分沙漠化、水资源匮乏、空气污染漫天沙尘的那天,我们恐怕后悔不已。

虽然目前人们已开始醒悟,减少乱砍乱伐、多植树造林,用新能源代替汽油排放,用环保袋减少塑料的使用,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这些生态问题,保护我们的家园,让地球的生灵和平、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共享蓝天白云|。

自然灾害学论文

自然灾害学论文

自然灾害学论文写自然灾害学论文啊,这可不是个简单事儿,但也别怕,就像爬山一样,一步一步来总能到顶的。

咱先得找个感兴趣的自然灾害主题。

你要是住在海边,台风可能就特别吸引你。

那台风就像个超级大坏蛋,呼呼地刮着,把啥都搅得乱七八糟。

你要是在山区,那泥石流或者地震可能就入了你的眼。

泥石流就像一大群横冲直撞的泥娃娃,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地震呢,就像大地发了一场大脾气,突然就开始摇晃,把好好的房子都给晃倒了。

有了主题,就得开始找资料啦。

资料可不能乱找,得像寻宝一样,找那些靠谱的。

你不能光看那些网上随便的帖子,那可不行。

得去学术数据库,图书馆找那些专家写的书和论文。

比如说你研究洪水,你就得找那些记录了不同地区洪水情况,包括洪水什么时候来,来了多高,造成了啥破坏之类的资料。

这就好比做菜得找新鲜的食材一样,资料新鲜可靠,做出来的论文才好吃。

研究资料的时候,可不能走马观花。

你得像侦探一样,从这些资料里找出有用的线索。

比如说你研究火山喷发,你看到一个资料里说火山喷发前动物有异常反应,这就是个好线索啊。

你就得琢磨为啥会这样呢?是动物感觉到了地下的震动,还是闻到了什么特殊的气味?这就跟拼图似的,一块一块把这些线索拼起来。

在论文里,你得有自己的观点。

不能光说别人说过的话。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飓风破坏力强,你要是只说这个,那有啥意思呢?你得深入一点,你可以说飓风对沿海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

就好比一个人生病了,你不能只说他难受,你得说说这个病对他以后的生活有啥影响。

你可以说飓风把一些特殊的植物种子带到了其他地方,这对当地的生态可能是个新的开始,也可能是个破坏。

论文的结构也很重要。

虽然不能用那些什么首先其次之类的词,但咱心里得有数。

你得有个开头,把你要研究的自然灾害介绍清楚,就像介绍一个新朋友一样。

然后中间得有详细的分析,像讲一个故事一样把你的研究内容娓娓道来。

最后得有个结尾,给这个故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比如说你写关于旱灾的论文,开头说旱灾是怎么回事,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旱灾。

滑坡论文——精选推荐

滑坡论文——精选推荐

滑坡整治论文专业班姓名:年月滑坡整治论文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大量修建公路、铁路、水库,以及大规模的科学实验,使处于平衡状态的山体发生病害。

山体病害的发生不仅堵塞、破坏交通,而且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并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已引起国内外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高速公路,防治措施,滑坡治理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频繁,对于高速公路而言,滑坡灾害已成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而由于滑坡产生的条件、作用因素、运动机理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造成了滑坡灾害的预测和治理的难度很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高速公路网遍布全国各地,大量高速公路穿山而过,这也是最近高速公路滑坡灾害日益增加的原因。

每年四五月,全国降雨普遍增加,各地关于高速公路发生大面积石质山体滑塌自然灾害的报道逐渐增多——新华网广西频道5月23日电(记者向志强覃星星) 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部门了解到,近日连降大雨导致G65包茂高速公路广西贺州市钟山至马江段,发生大面积石质山体滑塌自然灾害。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修建完成多条高速公路用于滑坡灾害处治的费用数以亿计,工期延误相当严重。

显然滑坡灾害防治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充分重视滑坡灾害,减少或避免滑坡灾害十分重要。

近年来,高速公路边坡滑坡自然灾害的预警及治理已愈来愈受到重视,各种预防措施也悉数应用到滑坡灾害防治中去。

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的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地质灾害的的信息化和可视化分析开辟了重要的新思路[]。

尽管如此,高速公路滑坡灾害的预警仍然是个棘手的问题。

二、课题的研究方法本课题简要分析滑坡形成的原因,例举当前滑坡防治的主要方法,以及对近年来高速公路边坡滑坡案例分析。

三、滑坡机理分析1、引起滑坡的主要原因1)在地质构造上,坡体表层为全、强风化岩层,岩性较软弱,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2)路堑边坡开挖后,造成坡体岩层层面临空,使坡体上的岩土体失去平衡;3)路堑的开挖和削坡,破坏了坡体原有的平衡,同时坡体的卸荷,造成坡体节理裂隙张开,为坡体上水的入渗提供了通道,而灌溉水沟的存在又为坡体滑动提供了水源;4)下渗的水软化强风化板岩和其中的泥质,为滑坡的最终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以自然灾害为主题的论文:《自然灾害:挑战与应对之策》

以自然灾害为主题的论文:《自然灾害:挑战与应对之策》

《自然灾害:挑战与应对之策》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自然灾害的种类、成因、影响以及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策略。

强调了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人类应加强合作、提高科技水平、增强防范意识,以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一、引言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深入研究自然灾害,提高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自然灾害的种类及成因(一)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

板块运动、火山活动、人类活动等都可能引发地震。

地震的破坏力极大,能够摧毁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洪水洪水是由于暴雨、冰雪融化、水库溃坝等原因引起的河水泛滥。

洪水能够淹没农田、房屋、工厂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此外,洪水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三)台风台风是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通常在海洋上形成,然后向陆地移动。

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能够摧毁建筑物、破坏基础设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干旱干旱是由于长时间的少雨或无雨天气引起的水资源短缺。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自然灾害的影响(一)人员伤亡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能够摧毁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导致人们被掩埋、溺水、受伤等。

此外,自然灾害还可能引发疾病的传播,进一步加重人员伤亡的程度。

(二)财产损失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的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能够摧毁房屋、工厂、商店等建筑物,破坏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导致经济活动中断,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生态环境破坏自然灾害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抗震救灾精神论文范文(精选3篇)

抗震救灾精神论文范文(精选3篇)

抗震救灾精神论文范文(精选3篇)下载温馨提示:文档由本店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部分格式可能存在问题,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抗震救灾精神论文范文(精选3篇)抗震救灾精神论文篇1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悲伤,常使我们泪满襟,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感动,常使我们热泪流。

悲伤让我们更坚强,感动让我们更有力量。

地震带给我们的感动太多了,多如繁星数不清。

最让人感动的是灾区干部群众面对生死考验时做出的感天动地的壮举。

德阳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张开双臂护住四名学生,这四个学生幸免于难,可谭老师却永远离开了他的学生。

北川县民政局局长王洪发在地震中先后救出了十位群众,却没有时间去救自己唯一的儿子及亲属,结果他失去了儿子、二姐、侄儿等15位亲人。

记者问他伤心吗?他回答:“我想伤心,你能给我时间吗?”在这次地震中象谭千秋、王洪发这样的感人事迹有很多,谭千秋是舍己救人,王洪发是舍亲救人,他们在生与死的选择上,毫不犹豫地把生留给别人,把死留给自己或自己的亲人,这些普通人在关键时刻能豁得出来,事迹可歌可泣,令天地动容。

大灾有大爱,大爱最无私。

谭千秋、王洪发等人的壮举就是大爱,他们爱亲人,更爱他人,为了爱他人,可以割舍对亲人的爱,他们宁可自己身碎或心碎,也不让他人心痛。

这种大爱是地震众多感动中最精彩的篇章,最动人的颂歌,足以净化我们的灵魂,纯洁我们的心灵。

我们虽然不在灾区,但需要学习、“复制”这种大爱。

我们没有遇到生与死的考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却有公与私、义与利等各种考验,同样需要这种大爱做出正确的选择。

各级领导干部应率先“复制”、发扬这种大爱无私的精神,在工作中要多想群众的困难和疾苦,少想自己的位子、票子、孩子等,把更多的爱献给群众,多为群众办好事、送温暖,使干群关系更融洽,使我党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洪涝灾害特征管理论文

洪涝灾害特征管理论文

洪涝灾害特征管理论文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类社会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逐渐加重,气候变化等自然灾害事件也日益频发。

洪涝灾害作为自然之灾中的一种,对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的威胁和灾难。

因此,洪涝灾害特征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分别从洪涝灾害的特征和管理的角度对此进行探究。

一、洪涝灾害特征(一)灾害原因:洪涝灾害多由自然原因引起,如季节性气候变化、降雨量增加、雨量密集、湿地退化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减灾委员会在《中国自然灾害蓝皮书》中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洪涝灾害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极端降雨的频率和范围显著增加。

这些现象表明,气候变化是引发中国洪涝灾害增加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风险程度:洪涝灾害所带来的风险程度非常严重。

在自然灾害中,洪涝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排名靠前。

中国国家减灾委员会在发布的《中国自然灾害蓝皮书》中,将2000年至2013年间全国的自然灾害经济损失总量定为2.72万亿元,其中洪涝灾害经济损失高达1.43万亿元,占全部自然灾害经济损失总量的52.5%。

(三)暴露度:人类在定居点、工业和交通设施等方面的暴露度都会对洪涝灾害的影响程度产生重要的影响。

洪涝灾害灾情的范围和规模也受到暴露度的影响。

例如,在中国,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化程度也较高,加之建设用地和水文环境方面严重过度开发,这些都会增加城市洪涝灾害风险。

二、洪涝灾害特征管理(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防止洪涝灾害的关键。

基础设施来自许多自然和人为的系统,如用于水资源管理、防洪等的系统,被称为“水土系统”。

针对这个系统,需要科学规划,加强水资源、防洪、水文环境、城市排水等方面的建设,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管理机制,以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处理灾后的废物、减少污染,降低洪涝灾害的风险。

(二)加强气象预警系统:对于洪涝灾害的预防和管理,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气象预警系统可以为此提供有力支持。

根据过往经验和风险预测,可以确定可能出现洪水的时间和空间,进而启动与洪水灾害相关的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与风险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应急救援与综合治理

自然灾害与风险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应急救援与综合治理

自然灾害与风险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应急救援与综合治理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界突发的、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所引起的灾害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等。

这些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危害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应急救援和综合治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探讨自然灾害与风险管理领域中的应急救援与综合治理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一、自然灾害与风险管理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频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人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形成了自然灾害与风险管理这一学科领域。

自然灾害与风险管理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的研究,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二、应急救援的重要性应急救援是指在自然灾害发生后,迅速组织人员和物资,采取有效措施,救助受灾群众,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动。

应急救援是自然灾害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关键环节。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综合治理的策略综合治理是指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中,采取综合的、系统的措施,从源头上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危害。

综合治理包括了多种手段和方法,如生态修复、土地规划、灾害预警等。

通过综合治理,可以有效地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提高社会的抗灾能力和自救能力。

四、文献综述成果在自然灾害与风险管理领域,应急救援和综合治理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许多学者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总结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应对自然灾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应急救援方面,学者们研究了不同类型灾害的救援方法和技术手段,提出了应急救援的策略和措施。

在综合治理方面,学者们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灾害预警等方面的综合治理策略,为减少自然灾害的危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台风防控措施论文

台风防控措施论文

台风防控措施论文一、引言台风是一种猛烈的自然灾害,经常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的破坏。

为了减轻台风灾害造成的损失,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台风防控措施。

本文将探讨台风防控措施的必要性、现有的台风防控措施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台风防控措施的必要性2.1 经济损失台风灾害对经济造成的损失巨大。

台风过后,沿海地区常常出现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损、基础设施破坏等情况,这些都需要巨额的修复费用。

通过采取有效的台风防控措施,可以减少这些损失,保护经济的稳定发展。

2.2 人员伤亡台风灾害常常导致人员伤亡。

强台风过后,可能会造成海啸、洪水等附带的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通过加强台风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人员伤亡的风险,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三、现有的台风防控措施3.1 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是台风防控的重要一环。

通过监测和分析台风的路径、强度等信息,可以提前预警,使民众有足够的时间做好防护准备。

现代的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能够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2 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防护在台风防控中,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防护非常重要。

例如,在建筑物设计中考虑台风的抗风能力,增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采取防洪、防涝的措施,确保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此外,还可以利用防风护林、建立固定抗台风设施等方式来加强防控措施。

3.3 疏散和救援措施疏散和救援措施是台风灾害中的紧急应对措施。

在台风来临前,可以组织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减少人员伤亡的风险。

在台风过后,及时启动救援行动,帮助被困人员,恢复受损设施。

四、未来的发展方向4.1 利用先进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先进技术开始应用于台风防控中。

例如,无人机可以提供实时的影像信息,辅助监测和预警工作;人工智能可以分析大数据,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台风防控的效率和效果。

4.2 加强国际合作台风是全球性的自然灾害,各国都面临着相似的台风威胁。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论文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论文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论文冰雪灾害的发生原因及救灾处理情况(一)冰雪灾害的发生原因这次冰雪灾害的覆盖范围包括浙江、江苏、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有关冰雪灾害发生的原因,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看法,但大体的原因分析是一致的。

笔者认为,冰雪灾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冰雪灾害气候异常与拉尼娜的关系。

中国国家气象部门的专家指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过程应归因于与拉尼娜现象有关的大气环流异常:环流自1月起长期经向分布使冷空气活动频繁,同时副热带高压偏强、南支槽活跃,源自南方的暖湿空气与北方的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形成强烈降水。

大气环流的稳定使雨雪天气持续,最终酿成雪灾。

大气环流的异常运行。

专家指出,处于中高纬度的欧亚地区,高空几个月来形成了一个阻塞高气压,大气环流停留不动,导致北方冷空气连续不断入侵中国。

在冷空气来临的同时,来自南亚、东南亚的暖湿空气又源源不断向华南地区输送,冷暖气流在华南、江南一带交汇,导致罕见的长时间、大范围低温雨雪。

(二)雪灾救灾活动反思灾难发生后,全国上下团结一致抗击冰雪灾害,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是,北方每年的冰雪比南方这场灾害要大得多,依然可以安然无恙?美国发生冰雪灾害时,为什么损失很小呢?为什么整个救灾过程不够顺利呢?在救灾过程中,出现安排不当现象。

在雪灾初期,湖南正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会议,该省大部分主要地方官员都在长沙参加会议。

两会结束后,进出长沙的交通几乎都被雪灾阻断,导致地方官员无法回到任职地区指挥抗灾。

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湖南成为了此次受灾最严重的省份。

同时,这次雪灾亦暴露了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在应付突发事件时未有港澳地区及广东省的经验丰富。

在上海,公安人员由于未能控制心急的乘客而与乘客爆发肢体冲突。

在救灾过程中,也出现政策不当的现象。

国务院曾在上世纪50年代做出规定,南方因为气候比北方温暖,民居内不必安装暖气,但雪灾的受灾地区正是南方地区,导致灾情严重。

北京市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

北京市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

2013—2014学年度灾害地理学结课论文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号:**********论文题目:北京市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内容摘要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具有重大的危害性,并且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损失正呈现逐年加剧加重的态势。

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国家中心城市和全国的政治、文化、科教和国际交往中心,因此,依据北京市自然、经济条件,对其自然灾害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北京市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沙尘暴、地震和寒潮。

通过对其自然灾害及其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为北京市的自然灾害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力争实现区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北京市;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自然灾害;防灾减灾Title: The characters of natural disasters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measures of BeijingAbstractNatural disasters on human society is of great harm,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caused by the losses ar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increasing trend.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center city and the country's political, cultural, educ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enter,Therefore, based on the natur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in Beijing, for its natural disasters were studied. Study found that Beijing's main natural disasters are drought, floods, dust storms, earthquakes, and cold.By the natural disasters and the impact of the analysis,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measures,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Beijing natural disaster management and strive to achieve the virtuous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society, econom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key words】B eijing;natural condition;economic condition;natural disaster;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natural disaster目录1.研究区概况 (1)1.1自然条件 (1)1.2 经济条件 (1)2.北京市自然灾害种类及其影响 (2)2.1 干旱 (2)2.2 洪涝 (2)2.3 沙尘暴 (2)2.4 地震 (3)2.5 寒潮 (3)3.防灾减灾措施 (4)3.1 加强队伍建设与政策研究 (4)3.2 推动抗灾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 (4)3.3 开展防灾减灾教育与国际合作 (5)参考文献 (5)论文题目:北京市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措施学生姓名:王悦敏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具有重大的危害性,并且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损失正呈现逐年加剧加重的态势。

青岛自然灾害论文3000字

青岛自然灾害论文3000字

青岛自然灾害论文3000字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势变化,全球范围内各种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特别是气象灾害发生得频率和强度都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量也越来越大,平均每年约700亿美元,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而我国作为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气象灾害更是占各种自然灾害的70%以上,现在每年受各种气象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死亡3000多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 ~3%。

因此,全面提升全社会防灾避险能力,最大限度地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优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任务。

如何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分析研究,掌握好各种灾害性天气的发生特点及其发生的规律,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更是日益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1灾害性天气种类由于青岛地区地处山东半岛的东南端和黄海冷高压气团所控制,属北温带太陆性季风气候,却明显的带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尤其是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多呈现海洋性气候特点。

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及气候特点,导致青岛地区能够享受优越的气候资源,发生极端天气事件的概率较低,但并不等于说经受的气象灾害种类就少。

恰恰相反,除了大风、旱涝、冰雹和雷击等与内陆地区相同气象灾害,还会有台风、海雾、潮灾、海冰等海洋气象灾害。

当然各种气象灾害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热带气旋、大风、干旱等为带来损失较大的主要气象灾害。

常见灾害性天气则多为以下几种:1.1 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指发生在低纬度海洋上的低压或扰动,包括中心最大平均风力6~7级(22 ~23 nm/h)的热带低气压、最大平均风力8 ~9级(34 ~47nm/h)的热带风暴最大平均风力10~11级(48 ~63 nm/h)的强热带风暴和最大平均风力12级或12级以上(64 nm/h或以上)的台风4个等级,虽然其在向北方较高纬度地区移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从海上向东北方向移向日本列岛等对青岛影响不大,或能量逐渐耗尽而变成温带气旋或消亡,但平均每年仍有1.3个热带气旋会对青岛地区产生较大影响,且一般多出现在7~8月份,尤以8月份最为集中,这也是夏秋季节对青岛地区影响最大的灾害性天气。

自然灾害作文

自然灾害作文

自然灾害作文英文回答:Natural disasters are events that occur in nature and can cause significant damage to human life and property. They include earthquakes, floods, hurricanes, tornadoes, wildfires, and more. These disasters can happen anywhere in the world and can have devastating consequences.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natural disasters is an earthquake. Earthquakes occur when the earth's tectonic plates shift and move, causing the ground to shakeviolently. They can cause buildings to collapse, roads to crumble, and people to be injured or killed. In some cases, earthquakes can trigger other disasters, such as tsunamisor landslides.Another common natural disaster is a flood. Floodsoccur when there is an excessive amount of water in an area, usually caused by heavy rainfall or a storm surge. Floodscan cause extensive damage to homes, businesses, and infrastructure. They can also lead to loss of life and displacement of communities.Hurricanes are also a significant natural disaster.They are large, powerful storms that form over warm ocean waters and can cause flooding, high winds, and storm surges. Hurricanes can be incredibly destructive, causing billionsof dollars in damage and taking many lives.中文回答: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自然界中的事件,可能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论文
题目:论地方地震工作在城市防震减灾中的
功能和作用
姓名:
学号:
院系:
2009-06-01
目录
引言 (3)
第1章地方地震部门是地方政府防震减灾的职能部门 (3)
第2章地方地震工作的防震减灾功能和作用…………
(3)
2.1 地震监测预报功能和作用 (3)
2.2 地震科普宣传教育功能和作用 (4)
2.3 地震决策参谋功能和作用 (4)
2.4 工程地震评估功能和作用 (5)
2.5 地震应急对策功能和作用 (5)
第3章发挥地方地震部门防震减灾作用的关键是紧密依靠当地政府 (6)
参考文献 (6)
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据统计,我国大陆32.5%的国土、45%的大中城市位于度或度以上的高热度区。

加之城镇人口众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地震灾害十分严重。

.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这就需要有大量的地方地震部门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发挥作用。

第1章地方地震部门是地方政府防震减灾的职能部门
过去一段时间,曾把地震工作看成是单纯的科学研究性工作,忽视地方地震工作,很不利于防震减灾工作。

防御减轻地震灾害,发挥地震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作用,是我国地震工作地宗旨。

地方地震部门是地方政府把地震工作面向社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窗口,是把地震可科学成果转变成政府决策意识和发挥功能的职能机关,是组织调动人民群众参与防震减灾行动,并取得成效的纽带。

它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目前,地震预报的水平,从科学上讲是探索性的,政府和社会对地震预报的要求是任务性的。

人民群众对地震预报的期望值很高,希望能报出破坏性地震,以期减少人员的伤亡和经济损失。

地震预报的低水平和政府、民众的高期望值之间的差距,说明了地震工作难度之大,防震减灾任务之艰巨。

即使将来地震预报过了关,地震预报决策的落实和防震减灾中的很大具体工作,仍要靠地方地震部门去完成。

因此,无论是有预报的地震,还是无预报的突发性地震,地方地震部门部门都是处在防震减灾的第一线。

地方地震部门作为当地政府的职能机关,还要为各级政府编制大震应急方案和防震减灾综合对策,做好工程地震工作,开展防震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以便在强震突然袭击的情况下,保证当地政府有条不紊地指挥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第2章地方地震工作的防震减灾功能和作用
地方地震部门分布面广,又处在防震减灾工作的前线,这就决定了地方地震工作在未来减轻地震灾害中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2.1地震监测预报功能和作用
地震监测预报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基础,因此,各地方地震部门根据当地震情监测的实际需要和条件,建立了适合本地区的地震监测系统(包括地方地震台站、企业地震台站、群众测报点和宏观哨等)、数据处理系统、地震通讯系统。

地方地震监测网的布设弥补了专业监测网的不足,与之形成了有机的统一整体。

如河南省地震台网中26个地震台,就有12个是地方台。

在短临前兆监测方面,地方还拥有一大批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和动物宏观观测网。

在观测技术上,遵照国家地震局制定的统一规范和技术标准,取得了高质量的观测资料,为地震预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例如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地震前,焦作市地方台站观测到了较为明显的地震前兆异常后,提出了分析预报意见,上报到省地震局。

同时,把地震活动性分析意见及时向市政府作了内部汇报。

因此,地震发生时,焦作虽震感强烈,然而生产秩序井然,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没有收到影响。

这次较成功的预报,引起了市政府的重视和肯定。

由于地方地震工作有着覆盖面广、检测手段多而易行、耳目信息灵通的特点,在短临地震预报的监测及各种前兆宏观信息的获取识别方面比专业地震队伍有更明显的优势。

在1975年海城地震、1976年龙陵地震及其他一些地震中,地方地震工作者积极参与,捕捉到不少有价值的前兆信息,在分析预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如焦作地震局局长在全国地方地震工作会议上所说:“如果说,过去我们曾对某些中强地震有过一定程度的预测预报,取得了一定实效的话,首先应归功于专群结合,归功于广大专群地震工作者。


2.2地震科普宣传教育功能和作用
在现今,地震预报还没有过关,而且限于国力又不可能对所有建筑物在短期内按要求防加固的情况下,提高社会和民众的地震知识水平和应急自防能力是地震减灾的重要环节。

地方地震工作面向整个社会,积极向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广大群众普遍宣传地震知识,增强政府和民众的震情观念与提高综合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这是地方地震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功能,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经常性工作。

2.3地震决策参谋功能和作用
地方地震部门作为当地政府的职能部门,对地震预报的决策和组织防震救灾工作,具有独特的决策参谋作用。

地方地震部门,根据自己对本区地震危险性的分析判断和对本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研究,进行综合性震害预测,及时为政府提供地震信息,对政府发布短
临预报决策和组织有效的防震防灾,具有重要的参谋作用;对震后震灾快速评估,组织紧急救援和震后恢复重建工作,具有重要的组织作用。

地震预报、震害预测和防震救灾等项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震害的评估不仅要计算财产损失,还要考虑经济损失和社会心理影响。

这需要地方地震部门对本地区社会、经济、生产有深入的研究,对震前、震时、震后的地震灾害、次生灾害以及当地成灾条件、致灾因素,切实调查掌握。

这些综合性工作的开展与研究正是地方地震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同时,也只有地方地震部门才能胜任。

2.4工程地震评估功能和作用
从整体上考虑防震减灾,做好震前的工程抗震工作,要比地震后的抗震救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要大得多。

地方地震部门配合上级地震部门对本区的地震危害性进行评价;对工程场地进行烈度鉴定;对城市进行地震烈度小区划;对已有建筑进行抗震性能监测和加固,确保工程建筑能够抗御灾害性地震的袭击。

根据工程场地烈度的具体评价和城市小区划,进行抗震设计与规划使建筑物既安全,又合理,以避免盲目提高设防标准,为国家节省大量投资。

这些工作中,地方地震部门都能发挥组织、协调和辅助作用。

2.5地震应急对策功能和作用
地震对策是把地震监测预报成果、政府行政职能和公众参与行为综合起来,把减轻地震灾害的目标变为社会统一活动的行为。

防震减灾对策是减轻地震灾害最直接的活动。

各个地区、各级政府的地震总会对策要靠各级地方地震部门牵头来制定,其中,地震监测对策、防震抗震对策、地震社会宣传教育对策和震时的应急对策等主要通过地方地震部门组织实施,这项工作本身就是一项最直接的防震减灾行动,尤其是震时应急对策,在遭受突发性地震袭击时,通讯交通等设施破坏,上级地震部门和领导又不能在短时间内赶到现场,这时的地方地震部门肩负着监视震情、宣传地震形势、安定民心、组织民众抗震救灾的重任。

因此,必须及早制定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很强的地震应急对策,建设训练有素的地方地震工作队伍在未来防震救灾活动中是一支必不可缺少的主力军,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抗震救灾的实际效果。

第3章发挥地方地震部门防震减灾作用的关键是紧密依
靠当地政府
地方地震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地震减灾中的作用,关键就是要仅仅依靠当地政府,真正起到政府机关地震减灾职能的作用。

综合防御中的地震监测预报、地震震害预测、工程地震、地震宣传教育、大震应急反应、救灾重建等多方面的工作,是涉及社会各部门、各层次的大型系统工程,单靠地方地震部门是无法完成的。

对于突发性地震,政府反应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地震减灾的效果。

因此,在整个地震减灾工作中地方政府处在最关键的位置上。

地方政府具有地震减灾的规划职能、教育职能、应急决策和指挥、协调职能。

地方地震工作只有仅仅依靠各级政府,自己的各项地震减灾工作才能得到支持,活动经费才能落实,地震工作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实际工作的难度才能得到社会和民众的理解。

只有这样,地方地震工作才大有用武之地。

不依靠政府,脱离社会,单靠地震部门孤军奋战,不仅不能在地震工作中取得成效,恐怕连日常工作开展都会困难,更谈不上地震减灾了。

紧密依靠当地政府做好地震减灾工作的关键,还在于地方地震部门要主动自觉地当好政府的决策参谋,积极承担社会地震减灾任务,认真编写强震应急预案和减灾工作方案,积极参与本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论证。

克服单搞监测预报的倾向,把监测预报、地震减灾同时进行,真正做到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防御减轻地震灾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挥地震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地方地震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处在防震减灾的第一线,充分发挥地方地震部门的各项功能和作用,在防震减灾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因此,要大力加强地方地震队伍的建设,健全各级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发挥自己的功能作用,为地震减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地震出版社,1980
[2].冯德益等,近地震波速异常与地震预报,地球物理学报,vol.17,no.2,1974
[3].日本石原安雄、大沁胖等,现代城市与自然灾害,海洋出版社,19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