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基础知识梳理: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对中国侵略蓄谋已久。(2)朝鲜:1894年,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
(3)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2.概况:
(1)开始的标志:1894年7月丰岛海战
(2)过程
1894年9月平壤战役(回族左宝贵)
黄海海战(“致远号”邓世昌)——北洋海军主力尚存,日军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1895年1月威海战役——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3)清政府态度:避战求和
3.结果:清军惨败,签订《马关条约》
(1)时间:1895年4月
(2)内容:记忆方法一二三四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军军费两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3)影响:
①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②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根本目的:列强瓜分中国。
直接目的:列强镇压义和团运动。
2.、概况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略战争;义和团进行了天津、北京保卫战;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劫,罪行累累。3、结果:
1.时间:1901年1月签订了《辛丑条约》
2.内容:“外商带钱进宾(兵)馆”
①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
做抵押;
②在北京东郊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③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④惩办义和团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1、简述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主要事迹,概括表现出来的主要斗争精神。
事迹:
鸦片战争期间:厦门守军英勇奋战,击退英军;在镇江,清军满族将领海龄率军用大刀长矛,同敌人浴血奋战,将士们“血积刀柄,滑不可握,犹大呼杀贼”,最后全部壮烈殉国。
甲午战争期间:黄海大战中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抵抗,壮烈殉国;《马关条约》签订后,刘永福,徐等领导民众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进行反帝爱国运动,打起“扶清灭洋”的旗帜,英勇抗击八国联军;清军爱国官兵也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进攻。
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舍生忘死、不怕牺牲、不畏强暴、同仇敌忾、坚决御侮、不屈不饶、知耻而后勇。
二:重难点问题探析
(一)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和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双重影响
1.特征
(1)19世纪40—60年代的特征。侵略方式:以发动战争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国家:英法为首,俄美随后。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特征。侵略方式:政治,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经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国家: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
2.影响: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瓦解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二)近代列强侵华发生的变化
(1)政治:由列强侵略到瓜分中国的狂潮,灭亡中国到以华制华,扶植代理人。
(2)经济: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3)通商口岸由沿海到内地
(4)内容上,由经济侵略到政治军事侵略
(三)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1.政治上,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上,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属;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3.思想观念上,封建传统思想受到冲击,对“夷夏”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一些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迈开了学习西方的脚步。
4.对外关系上,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政策,国门被迫开放。
(四) 运用多种史观理解中国近代开辟的通商口岸
1.革命史观: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2.现代化史观: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3.整体史观: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但这是客观事实),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文明史观: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的地方。
5.社会史观: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