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2 第12讲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后达标检测(含新题
课后达标检测(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皖南八校高三联考)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与西方国家进行了多次交涉,承诺保证它们在中国的利益,甚至向英国保证不在某某地区用兵。
这反映出日本( ) A.希望西方国家配合作战B.充分利用了列强间矛盾C.大肆出卖中国国家利益D.企图从外交上孤立中国解析:选D。
从材料中日本对西方国家的承诺可知,此举会使日本获得西方国家的支持,避免西方国家干涉日本侵华,会使中国失去国际支援,故D项正确。
2.(2019·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某某、某某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调研)“这次战争证明,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贵国非常之进步,最使我惊醒,我们中国长夜迷梦,会因为贵国打击而破灭,然后大步进入醒悟阶段。
”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解析:选B。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西化程度更高的日本击溃了“中体西用”的清王朝,而这场战争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故B项正确。
3.(2019·某某省45校联考)“战争重组了新的东亚国际关系……大清国原始制度被震撼,大中华汉民族为中心的一代有识者,毅然投身角逐乱世的政治舞台。
”上述材料中的“战争”指(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C。
根据材料“战争重组了新的东亚国际关系……大清国原始制度被震撼,大中华汉民族为中心的一代有识者,毅然投身角逐乱世的政治舞台”可以判断此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改变了亚洲传统的国际关系,日本地位上升,中国地位急剧下降,故C项正确。
4.(2019·某某高三摸底)1896年,朝鲜正式照会清政府,从此正式成立朝鲜帝国,结束以前的朝贡藩属关系。
这能反映出( )A.清政府主动放弃对朝鲜的控制B.日本侵略计划的失败C.朝鲜开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D.中国实力在一定程度上的削弱解析:选D。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盐池高级中学教学笔记年月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
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宁夏中考采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合卷,实行开卷考试,考生从历史、地理、生物三科试题中选答一科试题,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
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
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
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
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
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
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
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
⑵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
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
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腐败的封建统治,落后的社会制度, 避战求和方针。
Page 16
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2、经过: 1900年夏,英、俄等 八国
Page
17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在大沽口登陆,从 天津向北京进犯,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Page 18
大沽口守军在抗击联军舰队的进攻
Page 19
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
Page 33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Page 20
八国联军在天津集结
Page 21
八 国 联 军 进 入 大 清 门
Page
22
联军司令部设在故宫仪銮殿
Page
23
联军在乾清宫
Page 24
结中 屠外 杀反 义动 和势 团力 民勾
Page
25
量 中 华 之 物 力
Page 26
结 与 国 慈 之 禧 欢 太 后 心。
——
3、结果:
日本:制度先进,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3、影响—《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内 容 危 害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 分中国的野心
了 中国经济命脉
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 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 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4题;共68分)1. (2分)(2020·合肥模拟) 如表反映了1895—1910年中国纺纱工业的部分发展状况。
据此推断()A . 纱厂的创立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B . 创办者皆为儒学士大夫出身C . 纱厂的创立得益于民国政府的建立D . 维新变法运动取得较大成效2. (2分) (2018高三上·鸡西期中)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和《公司律》。
此后又陆续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奖励商勋章程》等相关法规。
这反映了清政府()A . 开始改变重农抑商政策B . 积极扶植官僚资本主义企业C . 奖励实业顺应时代潮流D . 主动变革社会经济体制3. (2分) (2020高二下·鸡西期末) 近代某条约签订消息传出后,大清举国哗然。
不久,清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
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
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
”该条约()A . 最早规定外国军舰可到长江口岸通航B . 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C . 通过该条约割占了香港九龙司一处D . 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4. (2分) (2019高三上·常州期末)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孙中山割辫子于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显示了一个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决裂;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显示了一个旧官僚在推拽之下的政治转折;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显示了一个名义上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的人舍鱼而取熊掌的权衡。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 孙中山割辫表明了坚持改良主义的立场B . 黎元洪割辫体现了其人坚持革命的倾向C . 袁世凯割辫反映了民主科学已深入人心D . 三人割辫折射了近代民主革命成为潮流5. (2分)(2016·温州模拟) 有学者指出:某事变无洋不反,凡外皆仇,以中国(实际上是以华北、东北甚至是以京津一隅)对抗各国,致成了一个小型的“世界大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标落实课程标准课标细化课标分解列举1894年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列举1894年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1. 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熟记《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提高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近代前期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学会总结相关历史史实之间内在联系。
3. 激情投入,深刻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概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民斗争的主要事迹。
二、教材地位和学情分析1. 教材地位《甲午中日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的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重要部分,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这一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战争,故学好本课至关重要。
2. 学情分析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图示法、比较法。
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六、教学程序设计(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同学们,学习中国古代史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习中国近代史又让我们认识到中华民族还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堂堂泱泱大国一次次地承受着西方侵略所带来的侮辱,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竟然败给了“蕞尔小国”小日本。
这可以说是对东方大国最后一点体面的摧毁。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会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打出第1张幻灯片(一)预习案◆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1、历史背景(1)国际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在全球抢占投资场所。
高一历史必修1学案:学习导航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含答案 精品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思维激活右图是清末民族英雄邓世昌的画像。
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在“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鸷,独冠全军”。
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船身倾斜。
邓世昌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不幸为鱼雷所中而沉没。
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以邓世昌为代表的中国海军将士如此忠勇,但甲午战争的结局为什么以清朝惨败而告终呢?提示:①日本侵华蓄谋已久,长期备战;而清政府政治腐朽,并未认真进行战争准备。
②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而清王朝的洋务运动却日益陷入困境,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落后于世界大势。
③日本军队的管理和装备基本实现了近代化;而清朝除北洋舰队之外,军事装备和指挥调度都还远远落后于世界大势。
④日本侵略军穷凶极恶;清朝军队中有些扼守要地的将领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自主整理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日本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
2.过程:1894年7月,日军在朝鲜半岛海面偷袭清军的运兵船,挑起战争。
不久,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黄海大战后,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丧失了制海权。
随后,日本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量割地赔款,开放商埠,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征内地税。
4.影响(1)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破坏,人民负担大大加重。
(2)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3)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件3: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酷国等欺并 剥主条凌颤 削义约的抖画 中者扎中着面 国凭得国的中 人借像人人那 。多个。代个
个木他表身 不乃正的带 平伊被是血 等。众当迹 条表多时、 约明不受瘦 残帝平尽弱
甲午中日 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
课堂总结
原因 日本的既定 朝鲜农民起义
过程:1894年7月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8月清政府迎战 威海卫战役
最后,通过图文展示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 成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形成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 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甲午战争通过视频生动展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 量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学习目标
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过程和八国联军侵华的 目的及其过程。 2.理解《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特点。 3.探究《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给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带来 的危害。
A 事件分别是( )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5.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 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这
C 一集体亮相” 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材料: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 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再 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想一想:义和团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爆发的?
义和团运动形势图
山 直
18西96-1899年 秋义和拳主 要活动地区 河
南
度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后巩固训练: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后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从下面的《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这场战争的特点有()①战火从邻国烧起②战场主要在海上进行③日军兵分多路④中国军队节节败退A.①②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判断时要紧紧抓住图中的文字和箭头提示,同时可以结合教材对战争情况的介绍。
2.下列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平壤战役②黄海战役③辽东战役④威海卫战役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①②③D.③①②④答案:A解析:先是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随后黄海大战爆发,之后日军占领中国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答案:C解析:“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规定,使列强在华掀起资本输出、开办工厂的狂潮。
4.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分水岭”,主要是因为()A.甲午战后,列强开始进入帝国主义新阶段B.清政府开始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洋务自强方案宣告破产,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答案:D解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自强方案的破产,这也就意味着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是不行的。
于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开始要求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变革”时期进入“制度变革”时期。
5.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的列强侵华趋势主要是()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B.从开口通商到割占土地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答案:D解析:《南京条约》中的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的侵略要求是打开中国大门,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而《马关条约》中的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
山县有朋在国会发展的施政演讲中
说:国家独立自卫之道,其途有二。 第一,守卫主权线;第二,保卫利 益线。主权线,指国之疆域;利益 线,指与主权线的安危密切相关的 地区。朝鲜和中国东北都是日本的 利益线,因此必须加以保护。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为什么要挑起战争?
满蒙 核 心 中国 朝鲜日本
(三)结果影响:
结果:中国战败, 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内 容 危 害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 割三地 分中国的野心 加剧了人民负担,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 赔二亿 中国经济命脉 开四口 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 设厂 免税 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义的发展
探究学习: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 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马关条约》体 现了哪些列强侵略的新特点? 帝国主义时期列强侵略新特点: ①经济:商品输 出为主 ②政治: 瓜分中国 资本输出为主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思考: 瓦德西为什么这么说“瓜分一事, 实为下策”?依此而言,何为上策? 结果怎样?
3、签订《辛丑条约》:
内 容 危 害
影响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完 全 形 成
①赔款4.5亿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沉重负担,中国
税收、经济命脉受列强控制。 ②设使馆区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 营;公使馆为清府“太上皇”; 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 ③拆炮驻兵 列强武装控制下,便于镇压反帝;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民族危机深重,民族矛盾尖锐。 体现了爱国精神,但有盲目排外性, 也没有认清清政府的本质。 2、如何评价其口号?(“扶清灭洋”)
西摩尔(英国)
瓦德西(德国)
战争后满目废墟的北京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二.经过 (1900年——1901年)
(1)天津----北京
廊坊附近受挫,逃回天津。
(2)大沽口----天津
天津陷落。
(3)天津----北京
北京陷落,成立联军司令部。
三.结果及影响:
内容
影响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经济的凋 敝,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列强控制京津地区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便于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 府的控制。
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 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 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增开重庆、沙市、苏杭二州 为通商口岸。 开辟内河新航线。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 厂。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 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 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 国内地。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 的发展。
◆性质:
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 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的主要活动是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 1900年八国联军司令瓦得西(德国)在给德国 皇帝威廉二世的信中说:“中国群众……尚 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 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 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 想一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 价义和团运动的作用? ①直接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②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 清王朝的灭亡。
中国半殖 民地化程 度大大加 深。
完全沦 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
但由于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 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
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 中寻求出路
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_课件
• 日本与俄德法三国达成协议:日本归还辽东予
中国,而清廷要付出三千万两白银作为赔偿。 清廷赎回了辽东。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1895-1898年间,国 4、影响: 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 企业,资本在万元以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上就有六十多家,其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民族危 中80%属于轻工业。 不仅原来较好的上海、 机空前严重; 广州、汉口、天津等 城市,民族工业有所 发展,其他一些地方 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 业。
官府在教案中袒护外国人。 材料1: “最恨和约,误国 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 中原。” 材料2:挑铁道,把线砍, 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 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1、请结合材料一思考义和团 评价:①体现了朴素的爱 运动爆发的原因。 国主义精神;②但有一定 2、义和团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的盲目排外性,且容易放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予以评价?
“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 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 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 来相救,他拒不上艇。他养的爱 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 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 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 此日漫挥天下雨, 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 有公足壮海军威。 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 —光绪帝所题挽联 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之中。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弱。
• 1.《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阻碍最严重的是( ) • A.赔款两亿两白银 • B.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C.增开通商品岸 • D.割让台湾
• 2.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 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 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 中国官史”。这种状况出现在下列哪个条 约答订之后(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三 军 败 绩
万 寿 无 疆
割 地 求 和
普 天 同 庆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谈过程
丰岛海战 不宣而战 平壤战役
弃城逃走
黄海海战
避战自保
辽东战役
临阵脱逃
威海卫战役 献船投敌 签订《马关条约》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探败因
军费挪用
材料二:日军向驻守牙山的清军发动进攻后,李鸿章命告清 军统帅:“日兵来牙窥探,可置之不理……切勿自我先挑衅” 。 丰岛战役后,清军失利退至平壤。李鸿章仍命令:“先定守局, 再图进取”。
材料一: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 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避战求和
材料三:清军的枪炮大都购自英德美法等国,有的炮弹没有炸药, 只有沙土,根本不能使用。军舰的炮弹虽然“实储火药,然配储 不多,且药线铁管仅实煤灰,故弹中敌船而不能裂”。因此,北 洋舰队在海战中吃亏很大。 军备落后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 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 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 屈的斗争精神。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一篇:走进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一些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 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 的。”
中国半殖 民地化程 度大大加 深。
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 会。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本课小结:
从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到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原因
甲午中 日战争
公开课: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材料2:举子士人的呐喊 “乙未(1895年)二三月间,和议将定,时适会 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以万数千计,康有 为创议上书拒之。梁启超乃日夜奔走,号召连署 上书论国事,广东、湖南同日先上,各省从 之……既而合十八省之举人聚议于北京之松筠 庵,为大连署以上书,与斯会者凡千三百余 人……公车之人散而归乡里知,亦渐知天下大局 之事,各省蒙昧启辟,实起点于斯举。”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第113-114页。
日本教科书认为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主要动 因是什么?你同意以上观点吗?
材料:1855年,日本的吉田松阴公开宣称:“一 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 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 收台湾、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明治维 新后,随着军事实力的上升,日本在1887年制定《清 国征讨方略》,公然叫嚣:“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 张国威……则不可不分割清国”。----引自人教版必 修1第12课《引言》
19世纪末世界形势图
政治角度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 ◆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1871年德国建立君主立宪 ◆1875年法国共和政体确立
19世纪 中后期 世界大 事记
经济角度 ◆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 命完成并扩展至欧美等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 工业革命完成,欧美主导 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 ◆19世纪中国自给自足小农 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1894
年
1900
1895
1901
朝鲜 东学 月17 日黄 海海 战;邓 世昌 牺牲
年
2月17 日北 洋舰 队全 军覆 没
7月 年 联军 义和团 占领 运动达 天津 到高潮
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基础知识梳理: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对中国侵略蓄谋已久。
(2)朝鲜:1894年,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
(3)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2.概况:
(1)开始的标志:1894年7月丰岛海战
(2)过程
1894年9月平壤战役(回族左宝贵)
黄海海战(“致远号”邓世昌)——北洋海军主力尚存,日军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1895年1月威海战役——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3)清政府态度:避战求和
3.结果:清军惨败,签订《马关条约》
(1)时间:1895年4月
(2)内容:记忆方法一二三四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军军费两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3)影响:
①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②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根本目的:列强瓜分中国。
直接目的:列强镇压义和团运动。
2.、概况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略战争;义和团进行了天津、北京保卫战;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劫,罪行累累。
3、结果:
1.时间:1901年1月签订了《辛丑条约》
2.内容:“外商带钱进宾(兵)馆”
①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
做抵押;
②在北京东郊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③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④惩办义和团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1、简述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主要事迹,概括表现出来的主要斗争精神。
事迹:
鸦片战争期间:厦门守军英勇奋战,击退英军;在镇江,清军满族将领海龄率军用大刀长矛,同敌人浴血奋战,将士们“血积刀柄,滑不可握,犹大呼杀贼”,最后全部壮烈殉国。
甲午战争期间:黄海大战中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抵抗,壮烈殉国;《马关条约》签订后,刘永福,徐等领导民众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进行反帝爱国运动,打起“扶清灭洋”的旗帜,英勇抗击八国联军;清军爱国官兵也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进攻。
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舍生忘死、不怕牺牲、不畏强暴、同仇敌忾、坚决御侮、不屈不饶、知耻而后勇。
二:重难点问题探析
(一)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和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双重影响
1.特征
(1)19世纪40—60年代的特征。
侵略方式:以发动战争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
国家:英法为首,俄美随后。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特征。
侵略方式:政治,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经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国家: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
2.影响: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瓦解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二)近代列强侵华发生的变化
(1)政治:由列强侵略到瓜分中国的狂潮,灭亡中国到以华制华,扶植代理人。
(2)经济: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3)通商口岸由沿海到内地
(4)内容上,由经济侵略到政治军事侵略
(三)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1.政治上,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上,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属;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3.思想观念上,封建传统思想受到冲击,对“夷夏”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一些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迈开了学习西方的脚步。
4.对外关系上,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政策,国门被迫开放。
(四) 运用多种史观理解中国近代开辟的通商口岸
1.革命史观: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2.现代化史观: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3.整体史观: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但这是客观事实),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文明史观: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的地方。
5.社会史观: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
(三)近代不平等条约的主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