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镜及电子显微镜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显微镜技术
前言
自从光学显微镜出现以后,人类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看到了很多用肉眼所看不到的微小物体,例如细胞、细菌等,使人眼睛的分辨力由0.2mm提高到0.2μm。但是,光学显微镜由于光线波长的限制,它的分辨极限是0.2μm,有效放大倍数最高不超过2000倍,如果想要看到更小的物体,它就无能为力了。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人们利用工业技术的发展,成功地研制了电子显微镜,它的出现,使人们能在超微结构或原子的尺度上观察研究物体的结构,人们的观察从宏观世界进入了超微结构或原子级的微观世界。
与许多伟大的发明一样,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也经历了那个时代艰苦的历程。在光学显微镜发明长达300年的时间里,由于光波波长的限制,直接限制了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始终难以突破1000倍的放大倍数。寻找更短波长的光源成为了科学家们呕心沥血的漫长征程。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Broglie提出了“电子与光一样,具有波动性“的假说,他证明了任何一种粒子在快速运动时,必定都伴有电磁辐射,辐射的电磁波长与粒子的运动速度成反比,并计算出电磁波长为0.005nm。
1926年,德国科学家Busch发现了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偏转聚焦的现象,类似于光线通过透镜可被聚焦一样。由此奠定了电子显微镜的理论基础。
1928—1931年间,德国年轻的大学生Ruska测量了磁透镜的聚焦特性,并开展了电子放大成像的研究,终于在1938年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为1200倍,被誉为电子显微镜之父,并在1986年获得诺贝尔奖。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1939年,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了第一台作为商品用的透射电镜,分辨率为10nm 左右。但其体积庞大,无法进一步推广。
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期,电镜发展很快,从性能到构造都得到很大的改进,特别是分辨本领得到大幅度提高,达到1nm左右,到80年代的分辨率已接近0.1nm,最新研制的超高压透射电镜的分辨率可达0.005nm。
自从1938年第一台电镜在德国问世以来,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电镜技术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在医学、生物学、材料学、地质学、考古学、天文学等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医学、细胞超微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出现了更适合生物医学研究的新型电镜。
在生命科学方面,电镜的应用为阐明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起了巨大的作用,已成为医学科学研究和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镜样品制备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在透射电镜超薄切片基础上,又相继出现负染色技术、电镜放射自显影技术、免疫和细胞化学技术、电镜核酸原位杂交技术等;在扫描电镜常规技术基础上,也出现了冷冻割断技术、蚀刻复型技术、管道铸型技术、电子探针技术等。
在透射电镜原有的基础上安装各种测试仪器如能谱仪(EDX)、波谱仪(WDX)等,出现了各种分析型透射电镜;还有加速电压在200kV以上的高压电子显微镜以及加速电压在500Kv以上的超高压电子显微镜;由于压电传感器的发明,使得机械探针的定位性增强,出现了扫描探针显微镜系列(包括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光子显微镜、扫描热显微镜、静电力显微镜等十几种
类型),其中在生命科学中应用较多的是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激光扫描
共聚焦显微镜。
第一章透射电子显微镜
一、与透射电镜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1、光的衍射现象:
由于光具有波动性,当光线通过小孔或小
孔光源经光学系统成象会产生衍射。其图案是:
中央部分一个亮斑,在其周围有明暗交替的园
环,即埃里(Airy)圆盘,其中心亮斑的能量大
约占入射光源能量的84%(如图所示)。
2、瑞利准则
光线通过二个比较靠近的小孔时,这二个小孔的衍射图会重叠在一起。当一个
衍射图的中央亮斑正好落在另一个衍射图的第一暗环中心时,这二个点刚可以分
辩。这就是显微镜分辩本领的瑞利准则。
3、分辨率
分辨率又称分辨本领,它表示仪器的分辨能力足以清楚分开的两点或两个质点
圆心间最小距离的本领。它与光的性质,即衍射、干涉及透镜像差有关。
可以这么说,显微镜分辩本领是由其产生的衍射图中央亮斑半径D(分辨能力)
的大小而定: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可以根据阿贝公式来计算,即
D =
瑞利准则图示
这里以油镜为例推算其分辨本领:
光的平均波长为λ=500n m=0.5μm
油的介质折射率或系数N=1.5
物体与物镜所形成夹角的半数α<90º
则中央亮斑的半径D≈200n m=0.2μm
一般人眼在明视距离250mm处能分辨0.2mm的两点,油镜最小能分辨0.2μm的
两点,则油镜理论最大放大能力为:0.2mm/0.2μm = 103
4、电磁波长
真空中相对集中并高速运动着的电子流称为电子束。电子束具有粒子性和波动
性,它能产生一定波长的电磁波,其所产生电磁波长由下列公式表示,即:
λ= n m
其中λ为电磁波长,V为加速电压。
由此可见,电子束的波长完全取决于加速电压,加速电压越高,则得到的电子
波长越短,得到的分辨本领也就越高。
假如一台电镜的V = 50kV 时,则λ≈ 0.005nm= 0.000005μm是光的λ=500nm
的10万分之一,大大减少了衍射光斑D的值。又假如一台电镜的点分辨率为0.1nm,那么其理论放大倍数为0.2mm/0.1nm = 2x106 ,而实际有效放大倍数为1.6x106。
我室的H-7500型透射电镜的点分辨率为0.24nm,则其理论放大倍数为
0.2mm/0.24nm = 0.83x106,而实际有效放大倍数只有 0.6x106。
电镜的分辨率除了受电子束加速电压高低的影响外,还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如电镜本身部件的加工精度(各种透镜尤其是物镜的质量精度)、电镜的工作状态(如加速电压、真空度、电镜的运行模式等)、电镜室内及周边情况(如湿度、温度、电镜台的抗震动能力、电磁干扰等)以及样品制作的质量问题(如标本的固定情况、切片厚度、染色反差情况)等。也就是说,一台分辨力为0.1nm的电镜并不能就看清楚0.1nm大小的结构,可能只看清楚0.2nm大小的结构。由此可见,电镜的理论放大倍数与实际有效放大倍数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5、电镜的像差和畸变
电镜和光镜一样,由于光源或透镜的缺陷,可以发生各种像差或畸变。
①球差:电子束光源通过透镜受到偏转,通过样品,从物平面向下发射,形成物点孔径角。从物点发出的射线,到达下一级透镜又被聚集。如果透镜有缺陷或孔径角太大,则靠近光轴的射线和远离光轴的射线,受到电磁场的作用就会不同,这些射线在光轴上会聚的位置不同,结果远离光轴的射线就会在像面上形成一个最小模糊圈。此时可有图象中央凸起感。这是目前影响电镜分辨率的一个主要因素。
②像散:由于透镜的磁场强度在纵向或横向上不同,以致纵向与横向上的射线。聚焦于光轴的位置也有上有下,两者共同形成一个最小模糊像。
③色差:由于电磁波长随加速电压而变化,当加速电压不稳定时,电子束波长就可变异,因而发生类似的像差。
④畸变:由于离轴较远处的径向磁场的作用力强,使放大倍数随物点离轴的距离而变化,进而使图象发生改变而产生的。畸变常见的有枕形畸变、桶形畸变和S 形畸变等,如下图所示:
6、反差
人的眼睛在区分物体时,主要根据物体不同部位或物体之间的光强度与波长的差别,这些差别构成了物体的反衬度,又称为“反差”。电镜与光镜一样也存在反差现象。
由于电镜标本上的不同部位的物质结构不同,疏密度不同,它们散射电子的能力也各不相同,结果使透过样品的电子束发生疏密差别。散射电子能力强的地方,透过电子数目少,因而,荧光屏上所激发的荧光就弱,显现为暗像;相反,散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