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养殖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鲟鱼养殖技术
鲟鱼是一种大型名贵经济鱼类,属于鲟形目、鲟科、鲟属。
它的肉厚、骨软,全身都可食用。
实践证明,人工淡水养殖的体重在2kg以下的活体,其肉质优于三文鱼。
它的软骨具有抗癌和补钙的作用;鳃具有清热解毒的特殊功效;鱼油具有治疗烫伤的特效。
长期使用鲟鱼对久治不愈的腰伤、胃病和脱发等病,均有显著疗效。
用鲟鱼的卵加工而成的鱼籽酱,味道鲜美,价格昂贵,是珍贵的高档食品。
鲟鱼具有极高的滋补作用,也被当作一种观赏鱼类。
鲟鱼的养殖在我国始于九十年代初。
生产实践证明,它具有生长迅速、饲养周期短、适应能力强、投喂方便、消费市场广阔、经济价值高等优点,现已成为我国又一个淡水养殖名贵品种。
鲟鱼身体呈纺锤形,向后较细,腹部较平,吻突出呈锐三角形或矛头形,口小,下位,嘴唇具有皱褶,形似花瓣,躯干具五行骨板,背部为黑褐色或棕灰色,腹部银白色。
鲟鱼是底栖冷水性鱼类,适应温度为14~25°C,对水中的溶氧要求明
显高于四大家鱼。
当水温在18~22°C时,水中溶氧如能保持
6mg/L,鲟鱼的食欲旺盛,生长迅速,饵料系数低。
鲟鱼的养殖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但也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科学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要控制水质,保证水中溶氧充足;科学投喂,避免过度喂养导致水质恶化和鱼类生长缓慢;加强疾病防治,避免疾病传播和死亡率上升。
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鲟鱼养殖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鲟鱼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鱼类,能在PH值为6.5~8.5的
水域中生存,但最适宜的PH值范围为7.0~8.0.性情温和的鲟
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体长4cm以前喜欢沿着池壁游动,4cm 以后则分散到池塘底部觅食。
幼鱼在摄食时较为集中,但不会上浮到水面抢食,饱食后会离开。
鲟鱼为肉食性鱼类,75cm
以下的幼鱼主要以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为食,成鱼则除了索食这些之外,还以小型鱼类、虾类为食。
在池塘养殖条件下,鲟鱼主要摄食摇蚊幼虫和枝角类。
鲟鱼的生长速度较快,最大个体重达100kg以上。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水温在18~
22C范围内,用人工配合饵料饲养,两个半月体重可达50g,
3个月可达100g,6个月可达500g,12个月可达1500g以上。
鲟鱼的产卵盛期在5~6月份,适宜产卵的水温为17C。
鲟鱼的苗种培育主要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在前期阶段,需要将幼鱼的全长培育到3.5~4.0cm以上,这个过程大
约需要30天左右。
幼鱼的饵料可以使用卤虫无节幼体、水蚯蚓、枝角类等活性饲料,也可以使用微囊饲料开口。
在后期阶段,通常使用人工配合饵料,将幼鱼培育60~80天,使其全
长达到20~30cm、体重30~100g。
鲟鱼的苗种培育一般在玻
璃钢或水泥池内进行。
鲟鱼的繁殖性较为特殊,寿命较长,性成熟晚。
在天然水域中,成熟的年龄,雌鱼为9~13龄,雄鱼为7~12龄,产卵周期为3~5年。
鲟鱼的怀卵量随着雌鱼体长和体重的增加而
增加,8~45龄雌体怀卵量在4100~xxxxxxx粒,平均粒。
鲟
鱼的相对怀卵量为4600~粒/kg鱼体重,平均为粒/kg鱼体重。
鲟鱼的卵为沉性卵,灰褐色,遇水2~13分钟出现粘性。
人工催产在10~24C水温范围内均能得到较理想的催产效果。
1.刚孵出的鲟鱼仔全长约1.0-1.3厘米,体重18-20毫克,
腹部有一个硕大的卵黄囊。
它们体色呈灰黑色或黄色,体形似蝌蚪,头部较小并向下弯曲。
仔鱼依靠鳍褶的摆动,做间歇式的有规律的上下垂直运动。
消化系统处于初级阶段,在卵黄囊
的底部是原始的瓣肠与肛门相通。
刚孵出的仔鱼惧强光,不宜强光直射。
此时的仔鱼为垂直游泳阶段。
2.孵出四天的鲟鱼仔全长达到1.8-2.0厘米,体重30-40毫克。
此时的仔鱼胸鳍和尾鳍的初步形成,口缘齿和肝脏出现,卵黄囊变小,分化出十二指肠、瓣肠和直肠。
受到惊吓时,仔鱼具有躲避能力。
此时仔鱼到达水平游泳阶段,趋光性增强。
3.孵出六天的鲟鱼仔全长达到2.1-2.3厘米,体重50-60毫克,鳍全部形成。
仔鱼进入地栖生活阶段,喜欢密集于暂养池的底部。
绝大部分的仔鱼头尾取向一致,有序地排列于池底部。
此时的仔鱼口能自由闭合与伸缩,口缘齿发达,食道变粗,胃囊明显变小,十二指肠发生两个弯曲,出现胰脏和幽门垂结构,肝脏增长迅速,瓣肠和指肠的色素栓开始排出,消化到的分化完成。
此时大部分仔鱼开始摄食。
4.孵出XXX的鲟鱼仔全长2.5-2.75厘米,体重60-70毫克。
此时鳍的发育完善,嗅觉很敏感,胃囊变小,胃壁变厚,十二指肠出现三个弯曲。
此时的仔鱼消化道基本完善,开始大量摄食。
5.孵出十三天的鲟鱼仔全长2.9-3.1厘米,体重约150毫克。
此时的仔鱼五行骨板形成,体形和成鱼相似,进入幼鱼阶段。
二、鲟鱼的鱼苗培育
鲟鱼的鱼苗培育阶段是从仔鱼向稚鱼、从稚鱼向幼鱼的过渡阶段,也是苗种培育的关键时期。
因此,一般采用工厂化流水池培育。
1.培育池
鱼苗的培育池不宜过大,面积在2~6平方米左右,有室
内水泥池和玻璃钢池两种。
苗种培育的水交换量一般在10~
20升/分钟。
另外,池壁和池底表面要光滑,池底无漏缝。
培
育池使用前应用2~4%的食盐水或30ppm的高锰酸钾消毒彻
底消毒。
饲养时期水深应保持20~40厘米。
2.水源
水质要求清洁,最好为一次性用水,可以用经曝气后的江河水、深井水、水库水。
PH值在6.5~8.5之间,溶氧在
6mg/L以上,水温在14~25摄氏度之间。
3.仔鱼放养
1)放养密度:仔鱼孵出后即可放到培育池中,密度为2000尾/平方米。
2)每池只能放同一批孵化的苗,切忌将不同规格的鱼苗
放在同一培养池中,易导致争食互残,培育失败。
3.掌握放苗时机非常重要,应该在仔鱼进入底栖生活之前
将其放入培育池中。
如果放苗过晚,仔鱼进入底栖后捞苗就会很困难,容易伤害苗鱼并导致大量死亡。
4.仔鱼暂养是指将刚孵化的仔鱼放入培育池中,进行饲养
管理,直到它们开始进食。
这个时期是仔鱼生活史中的敏感期,因此需要注意水温的恒定和XXX的控制。
5.仔鱼的开口期是影响成活率的关键之一。
不同水温下,
仔鱼开口的时间也不同。
鲟鱼仔鱼的开口饵料可以是卤虫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或水蚯蚓。
在开始驯化阶段,需要昼夜投喂,日投饵率为20-30%。
6.在饲养管理方面,需要保证喂量充足、水质清新、水温
恒定,并及时清污。
投喂生物饵料时要进行消毒,以防病原菌的传播。
此外,鲟鱼有畏光性,需要有遮光设施。
在鱼种培育方面,鲟鱼仔鱼培育到3.5-4cm的幼鱼时,需
要及时分池饲养。
培育池可以使用玻璃钢池和水泥池,水源要求与鱼苗培育相同。
整个期间需要使用生物饵料和配合饲料。
在养殖鲟鱼的过程中,放养密度是需要根据鱼的规格和培育池的条件随时调整的。
当鲟鱼鱼苗达到3.5~4cm时,已经
进入幼鱼阶段,此时应参考表1进行放养密度的调整。
在鱼种培育阶段,应该采用配合饲料和生物饲料向结合投喂,每天驯化四次,经过1周左右的训养,即可完成转食过程。
鱼种的饲料的营养成分为粗蛋白40~45%,粗脂肪8~12%,在水温14~25℃的情况下,日投饵率,日投喂次数及相关饲料粒径应根据幼鱼生长随时调整。
在成鱼养殖阶段,鲟鱼的养殖主要指商品鱼的养殖,即把规格为100g左右的大规格鱼种,用人工配合饲料,在其适温
范围内(14~25℃)经5~6个月的饲养,体重达到1.0~
1.5kg的商品鱼的过程。
目前养殖方式为水泥池、网箱、池塘
养殖三种。
在水泥池养殖中,养殖池的面积应在10~150m之间,静
水和流水均可,要求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要配有增氧设施。
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的类型进行调整,放养前还需要用2~4%食盐水溶液浸洗5~10分钟。
在整个饲养阶段中,应该完全用人工配合饲料,营养指标为:粗蛋白37~43%,粗脂肪8~10%。
饲料粒径在3~6mm,日投饵率为2.5~4.5%,每日投
喂四次,投喂时间宜在40~60内完成。
同时,坚持四定原则,保持水质清新和水环境稳定,静水池要求每天换水1~2次,
每天换掉池水的1/3~1/2即可,保持水溶氧6mg/L以上。
鱼种放养前应根据池塘大小和水质条件,选择相适应的鱼种进行混养。
同时,应合理控制放养密度,避免过度密集造成水质恶化和鱼类疾病流行。
5.饲养投喂
1)投喂方式可采用手动或自动投喂器,每日投喂3-4次,每次投喂量应逐渐增加,以避免饥饿和过度投喂。
2)投喂饲料应根据鱼类生长阶段和水温变化进行调整,
避免浪费和过度投喂。
6.日常管理
1)定期检查池塘水质和鱼类健康状况,及时清理池底淤
泥和死亡鱼类,保持水质清洁。
2)定期清洗和消毒池塘设备和器具,防止病害传播。
3)注意鱼类生长情况和饲养量,及时调整投喂量和饲料
种类,保持鱼类健康生长。
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鱼产量,可以参考四大家鱼的养殖模式,并根据食性互不干扰的原则进行适当的搭配。
例如,每亩可投放花白鲢春片100尾左右。
鱼病防治是提高鲟鱼苗种成活率和成鱼高产的重要措施。
在生产实践中,已发现多种疾病,包括水霉病、车轮虫病、小瓜虫病、三代虫病、咬尾病、肠炎病、出血病和气泡病。
水霉病的病原体为水霉菌,主要危害受精卵和体表有外伤的苗种与成鱼。
预防方法包括在捕捞时避免鱼体受伤,并掌握
合理的放养密度。
治疗可使用1%孔雀石绿软膏涂抹鱼体,连
用2-3天可有效防治此病。
小瓜虫病的病原体为小瓜虫。
发病的鱼体表面有白色小点。
预防方法是控制小瓜虫病原的带入。
治疗可使用50-70ppm的
福尔马林溶液浸洗。
车轮虫病的病原是车轮虫,主要寄生在鳃和体表上。
治疗可使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7ppm浓度全池泼洒。
但用药后要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如有异常,马上换水。
三代虫病的病原是三代虫,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上。
病鱼嘴部四周及鳃充血,呈缺氧状。
治疗可使用敌百虫晶体0.25ppm
浓度全池泼洒。
咬尾病主要是因为投喂不足或密度过高造成。
发生此情况后应及时分养,保持在最佳放养密度,保证投喂量。
气泡病由于气体饱和而引起的。
病鱼游动缓慢,浮于水面不能下沉,腹部或肠道内气泡清晰可见。
治疗办法为立即加入
新水,并排出部分老水,也可使用1%食盐水浸泡直到气泡排
出为止。
肠炎病的病原体为点状产气单胞杆菌。
病鱼腹部、口腔充血,肛门红肿,肠道发炎充血。
主要是由鱼饲料腐败变质引起。
治疗可在饲料中添加0.2%大蒜素制成药饵,连喂5~7天。
同
时全池泼洒二溴海因等外用消毒剂,效果较佳。
出血病由细菌引起,苗种培育阶段易发此病。
症状为体表充血发炎,嘴四周、肛门及鳍条基部充血,鱼腹两侧发红,剖开腹腔,也有充血现象。
预防可使用环冰沙星0.5~1.0ppm全
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2~3天。
治疗可使用氟苯尼考添加
至饲料中,连用2~3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