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氓》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通用8篇)

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通用8篇)

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通用8篇)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篇1说教材:(一)教材地位《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课,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高中语文在诗歌教学中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课文编排,《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课改后,教材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特点,分析比兴手法。

2.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说学法:学生学法:1、讨论交流法2、个性展示法3、课堂辩论法设计意图:讨论交流的法是建立在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之后,形成自我观点后的沟通交流,学生间的思维碰撞更有助于学生新观点的形成和完善。

个性展示法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为书面的鉴赏分析打好基础。

课堂辩论法的应用使得课堂不同的观点立场相互较量,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深入探究。

说教法:教师教法:1、朗读法2、点拨法3、归纳法设计意图:诗歌教学永远离不开朗读法,在本次课的设计中,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包括配乐朗诵,学生朗诵喜欢的诗句,背读和教师引读。

让读书声读书声真正的弥漫在诗歌的课堂。

本课以以主问题的设计带起全文的赏析,因此学生的分析鉴赏在课堂的呈现上会显得有些零散,教师借用点拨、归纳的方法,结合板书的设计能够增强课堂的条理性,使得学生的发言更清晰。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被誉为诗歌的王国。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追寻古体诗的情韵:《氓》阅读鉴赏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追寻古体诗的情韵:《氓》阅读鉴赏

追寻古体诗的情韵——《氓》阅读鉴赏教学目标及任务1.通过诵读和基础知识的梳理,了解《氓》的内容,体会主旨情感。

2.积累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重点字词的用法,文言句式的准确翻译。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古往今来,爱情一直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无数的诗句在传唱她的动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可是爱情从始至终一直都是美好的吗?她会不会始于美好,却最终面目全非、土崩瓦解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一首两千年前的爱情悲歌吧。

【组织课中活动】一、诵读诗歌,初步感知1、欣赏名家朗诵,体会朗诵的韵律。

2、全班分组,抽签决定每组朗诵哪一首词。

3、朗诵过程要陪以创意演绎,比如借助绘画、舞蹈、动作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4、分组展示,量表评价。

二、理解诗作,感悟诗情1.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注释、学习提示,以及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梳理诗句大意,整合内容线索。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探讨诗歌的情感主旨。

3.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下面的表单:4.进行分组展示,向同学们介绍。

5.展示的同学可以提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讲解。

三、鉴赏诗歌,深入研读1.按照诗歌的内容线索,梳理各部分展现了男女主人公怎样的人物形象特点。

明确:2.探究赋、比、兴的手法,是如何在诗中加以运用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明确:(1)赋:本诗以叙事为主,完整地呈现了一个女子的婚姻悲剧,正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2)比兴:中间两章分别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开头,是“比而兴也”“比显而兴隐”,将“比”和“兴”融为一体。

采桑养蚕,应该是女主人公的日常劳动生活。

以此取譬,更显得自然真切。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也是比兴兼用,语气委婉而词锋刚劲。

诗中比兴的运用,表面上中断了叙述,舒缓了节奏,实际上暗示了故事的走向,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3.找一找诗中有哪些细节描写,使你在阅读中获得了文字之外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1)女主人公对“氓”称呼的转换:(恋爱时)“子”——(婚前)“尔”——(婚后)“士”这种称呼的转换,既避免了重复,又能产生错落之美,也符合人物的身份变化和情感发展。

《氓》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氓》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氓》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氓》的背景和内容,掌握诗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领会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诗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意象,分析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3. 修辞手法分析:引导学生识别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氓》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3. 词语解析:讲解诗中的重要词语,如“氓”、“誓”等,并解释其含义。

4. 句式分析:分析诗中的特殊句式,如对仗、排比等,并解释其作用。

5.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桑之未落”、“淇则有岸”等,并解释其寓意。

6. 修辞手法分析:引导学生识别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7. 情感主旨:讲解诗人的情感和主旨,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深层含义。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四、教学评价1. 作业评价: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堂参与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的成绩,评估学生对整个单元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氓》的原文文本。

2. 参考资料:相关的文学评论和解析文章。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让学生比较《氓》与其他古代诗歌的异同,如《诗经》中的其他爱情诗,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氓”为主题的小诗,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七、教学难点1. 诗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如“氓”在古代的含义,以及诗中涉及的其他古代文化概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1《诗经·氓》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1《诗经·氓》教案
课题
《氓》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梳理诗歌情节,明晰文章主题。
3.了解“赋比兴”的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
方法
1.诵读法,声情并茂,调动感情。
2.媒体教学,创设情境,直观感受。
3.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共同提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树立独立自主的人格,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今天,让我们一起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来到中国文学的源头——《诗经》,看看《氓》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背景知识】
一、文学背景
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请欣赏现代爱情诗歌——《致橡树·舒婷》。
【新时代爱情观】
爱是一种默契,爱是一种牺牲,爱是一种谅解,爱是一种吸引,爱是理解,爱是尊重,爱是能力,爱是一种创造,爱是敬畏,爱是神圣,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爱更是一种责任。爱的前部分是风花雪月,中部分是柴米油盐,后部分是所谓永恒的爱情。
①邓颖超的爱情观:“爱情是默契,是彼此的信任,是同舟共济和相互原谅,是平安时期的忠诚,又是艰难时期的相依,是相同的文化修养和融合的精神生活,是心灵的契合和交流。”。
3社会制度。在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总结】
当我们就要轻轻合上《氓》的诗章时,我们的内心无法平静。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氓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氓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二氓教案教学设计篇一一.检查预习情况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agrave;i 于:xū说:tuō徂:cuacute; 汤:shāng 裳:chaacute;ng 靡:mǐ隰:xiacute; 角:jiǎo二.播放录音,同学梳理字词三.齐读,请四位同学分别讲述本首诗的内容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恋爱(第一、二章) ——热情、幸福婚变(第三、四、五章)——怨恨、沉痛决绝(第六章) ——清醒、刚烈四.提问教读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明确: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蚩蚩”,忠厚老实3.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4.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男主人公:(想象)生气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5、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明确:男青年表里不一、急躁、任性姑娘则温柔、体贴、情深意重、传统、善解人意。

“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

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

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6.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尔卜尔蓍,体无咎言”7.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男: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女主人公:痴情8.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比兴9.女主人公对女子发出什么感慨?你如何看待她的观点?无与士耽10.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她认为婚姻悲剧的过错在哪里?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11.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咥其笑矣12.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男: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女: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13.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决绝分离的态度比兴,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也有极限男:易变女:决绝,刚强五.深化探讨1、从文化视角体会当时的风土人情。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氓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氓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分析】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一直流淌在中国人的文化血脉里,成为中国人倾诉的方式,沟通的方式,甚至思维的方式。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主题是“诗意的探寻”。

本单元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诗歌七首:现实主义《诗经》中的《氓》和浪漫主义《楚辞》中的 离骚》、中国古典叙事诗的代表《 孔雀东南飞》、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 蜀道难》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 蜀相》、宋代婉约派词人柳永的 望海潮》和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的 扬州慢》。

这七首古诗词那么文化意蕴丰厚,读来朗朗上口。

首先要重视诵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其次要细细品读,多角度多层面探求作品的“诗意”;同时要感受当时社会背景下诗人的“诗心”和诗歌的艺术魅力并且探讨古诗的价值和在当下的意义。

本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主要学习内容为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涉及的核心素养是“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

围绕《“诗意的探寻”这一人文主题,完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的学习。

可以从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等探求作品的《“诗意”;还可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与生活经验出发,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发现“诗意”,探讨古典诗歌在当下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和文化的传承。

研习本单元作品,探寻诗意,感受诗人的心跳,领悟不同时代诗歌的风格及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1.了解 诗经》的相关知识,尤其是赋比兴手法;2.自由诵读,听视频范读,在诵读中感悟诗歌韵味;3.精读 氓》,积累文言字词,熟悉诗歌的故事情节;4.分析主人公心路历程,探究爱情悲剧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1) 氓》这首诗,讲述了一场两千多年前的爱情故事。

回忆与爱情有关的诗句0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氓》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氓》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品诗韵——《诗经》中的民歌是古代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再现。

语言准确、生动、质朴而富有韵味,(2)赏手法——赋比兴手法。

(3)析内容——分析女主人的形象,以及探讨其爱情失败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及鉴赏诗歌主要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探究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爱情是永远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雁丘词》●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PPT展示《大话西游》片段(二)整体感知(1)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

汉代以前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六义(三)初步感知(1)学生初读(对照注释自读)(2)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3)全班齐读(四)文本学习(一)朗读课文,复叙故事,梳理行文思路明确:诗歌讲述了一个女子自由恋爱、明媒正嫁到最终被弃回家的故事。

全文共六章,是按“恋爱——婚变——决绝”样的思路叙述的。

恋爱(一、二章);婚变(三、四、五章):决绝(六章)。

](二)自主学习,思考问题,探究文本内容1、学习“婚恋”部分(1)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请找出能够表现人物心理的动词)明确:●男:抱、贸、来、谋、怒、卜、噬;其中,“怒”,名词活为动词。

●女:送、乘、望、泣涕、笑、言。

(2)这一部分土要运用了什么古老的艺术手法?提示:“赋”。

(追忆“恋爱+结婚”的经过。

)(3)思考两个问题: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从女主人公的这段回忆来看,她的婚娴是否奉“父母之命,媒妁之占”的包办婚姻?明确:感情基调:热情、幸福。

不是包办婚姻。

从女子的回忆看,二人自由恋爱,婚姻自主。

2.学习“婚变”部分(1)小组朗读。

《氓》《离骚(节选)》联读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氓》《离骚(节选)》联读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氓》《离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诗经》和《楚辞》是古典诗歌的源头,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和朴素艺术手法展示了巨大的魅力,《楚辞》的浪漫自由形式和华美语言表达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者历来合称“风骚”,一直被历代诗人尊为学习的典范。

学习这两篇课文,要学会品味诗歌之美,并进行对比阅读,比较不同文本在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楚辞”的文学地位及对后代文学的影响;2.掌握“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楚辞”中“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3.把握《氓》、《离骚》(节选)的主要内容、抒情形象、语言特色;4.深化对女子在爱情中的主体地位的思考,正确认识屈原生死选择的伟大。

教学重点把握《氓》、《离骚》(节选)的主要内容、抒情形象、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把握《氓》、《离骚》(节选)的主要内容、抒情形象、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读写联通法,探究法,合作法,点拨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万物皆有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学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西方文学的源头,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两希”传统,那中国文学的源头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文学源头之《诗经》和“楚辞”。

学习活动一:预习效果检测1.了解《诗经》和“楚辞”(1)《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其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传统为后世所继承和发扬。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一直被继承和发展着,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

《诗经》的这些特点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形成。

(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体。

至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以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了。

《氓》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氓》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氓教学目标:1. 学习《氓》中对比手法的使用,体会诗中细节描写的作用2. 了解诗中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3. 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课文,使学生逐步培养诵读文学作品的习惯4. 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 把握《氓》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2. 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及人物形象教学难点:1. 让学生在日常写作中正确学习、应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2. 把本课升华为对学生“理智的爱”的教育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认识2. 探+讨法:以学生为主,还课堂于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跟课堂气氛课时安排:两课时一、导入课堂自古以来,爱情就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出了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尹人,在水一方”,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那是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这些都是诗经当中描写爱情的诗篇。

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悔;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浪漫;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取舍;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忠贞。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爱情有关的诗歌——《氓》。

二、简介《诗经》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陈述铺叙的意思比:以彼物比此物。

即对人或对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氓》《孔雀东南飞》对比阅读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氓》《孔雀东南飞》对比阅读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爱”与“伤”—《氓》《孔雀东南飞》对比阅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氓》与《孔雀东南飞》都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中的两篇课文,其人文主题为“诗的国度”。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积累文言阅读经验,体察古人情感与生命思考,感受古诗词之美,获得情感浸润和审美体验。

《诗经》和《楚辞》是古典诗歌的源头,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

《氓》是《诗经》中的经典名篇,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卫国的民间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弃妇诗。

诗歌通过春秋时期一个被遗弃的女子的自诉,讲述了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展示了她从情意绵绵到悲伤无助,再到激愤决绝的心路历程,将叙事与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

诗歌生动形象地向后人展示了春秋时期女性的特征和社会生活的场景。

乐府诗是汉魏六朝时期重要的诗歌类型,其继承了《诗经》所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叙事诗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讲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

《孔雀东南飞》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被誉为“乐府双璧”之一。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经典的长篇叙事诗,展现了西周到春秋中叶的社会风貌。

这首汉乐府民歌讲述了刘兰芝、焦仲卿凄美的爱情故事,从刘焦分离、抗婚、殉情的悲剧中突出他们追求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渴望。

两诗都属于民歌范畴,都是流传千古的不朽名篇。

一首是《诗经》中的“国风”,一首是“汉乐府”,在表达上有相同之处,如都用到了“兴”这一表现手法。

更重要的是两诗在题材上近乎相似,都是男女爱情生活的题材,都写了“弃妇”的生活经历与思想情感。

两篇诗歌都是悲剧性质的结局,两篇诗歌虽然在写作的时间上相差七八个世纪,但矛头都指向腐朽制度,都在为提高妇女地位而呼唤和呐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是“学习任务群”,要求教师“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部编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古典诗歌)《氓》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古典诗歌)《氓》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古典诗歌)《氓》教学设计文本阐释:《氓》是部编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古典诗歌)的第一篇课文,写了一个女子从憧憬爱情到婚后跌入痛苦深渊的遭遇。

文字清浅、直白,对人物的刻画细腻、形象。

设计理念:因其清浅短小,反而不易入手。

以前一般是读读、背背,中间分析一下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介绍一下诗经基本知识便翻过。

现在细品,发现其中倒颇有生趣。

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感情抒发饱满有力,其中比兴手法的运用更是让文字增添了别样的美感和意蕴。

因此决定从《诗经》也是本篇的典型特点――比兴入手,通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勾连本课内容。

“沃若”和“黄”“陨”委实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既可体味文字的美感,又可感受人物形象,同时也会对“比兴”手法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课文主体部分交给学生自主学习,而后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课外拓展部分。

由他们去自己发现、感悟、述说,通过默读、诵读、品读、齐读等各种方式体味文字,感受文本。

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掌握比兴手法在文本中的运用。

2.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析诗歌的思想情感及人物形象。

3.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能够试着分析其社会根源,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掌握诗歌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分析诗歌的情感和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诵读、体验、探究、比较学习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情境设置:课前播放《诗经》影片片段,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进入美的情境。

导入:这条美丽的河流就是诗经,它已经在中华大地上流淌了两千多年,现在我们采撷一朵浪花来感受它的美好,这朵浪花的名字就是――氓。

一、整体感知全诗,明确“比兴”手法。

现在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歌,可以大声诵读,亦可低声吟诵,注意读准字音、句读。

好,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读一下,其他同学拿好笔,画出你读得和他不一样的地方,一生读,其他同学订正。

《氓》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氓》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氓一、教材分析:《氓》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诗。

诗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由恋爱到结婚再到决绝的爱情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情感内涵丰富,艺术手法多样,语言准确生动,代表了《诗经》现实主义的风格。

若单从男权主义对女性的肆意侵犯和践踏来看,的确可以看做是“一曲男权时代的悲歌”;但从女性自我觉醒和反抗的角度而言,我认为这首诗所反映的恰是一个失败的爱情的经验教训总结。

这种观点关乎如何引领学生对此诗作尽可能多元的理解,或者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诗意的探讨和把握的走向。

将比兴手法在诗中的巧妙运用、桑女形象的分析落脚为本课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过《关雎》《蒹葭》《静女》,对《诗经》应该并不陌生,加之已有一定的文言积累,结合注释理解故事情节不会有太大障碍,可以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着重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目标:1.温故拾遗,落实重要文言知识。

2.学会鉴赏《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并能学以致用。

3.分析桑女形象特点,从多角度探究桑女婚姻失败原因。

4.把握诗歌主旨,树立正确爱情观。

四、教学重难点:1.分析桑女形象特点,从多角度探究桑女婚姻失败原因。

2.把握诗歌主旨,树立正确爱情观。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疑导入,激发诗趣《诗经》中刻画了很多女子形象,比如《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比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再比如《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这些女子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著名学者鲍鹏山却说:我认为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当属卫国女子。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再次走进《氓》,走进这位卫国女子。

环节二:温故拾遗,课前检测我们在第一课时已经疏通了句意,梳理了文章脉络,下面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回顾《氓》知识点,2min后我们完成一个小练习。

①匪我愆期②渐车帷裳③乘彼垝垣④氓之(补写完整并指出句式)则有泮⑤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⑥二三其德⑦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既见复关,载笑载言⑧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⑨翻译:靡室劳矣、靡有朝矣教师指导补充:【板书:蚩、隰、渐染】1.匪本身就有不是的意思,在此不按通假处理。

部编本 选择性必修下册 《氓》

部编本  选择性必修下册 《氓》
氓 《诗经》
氓(méng)之蚩(chī)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 (qí),至于顿丘。匪我愆(qiān)期,子无良媒。将(qiāng)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guǐ)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 言。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jiù)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不祥之语
译 登上那堵破土墙, 文 面朝复关凝神望。
复关遥远不得见, 心里忧伤泪千行。 情郎忽从复关来, 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问吉祥, 卦象吉祥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 把我嫁妆往上装。
第一部分(1~2章):回忆追述恋爱生活。(恋爱)
1、诵读1~2章节,品味语言后概括两人的性情。 男:表面憨厚,急躁、任性; 女:温柔体贴、纯真热情。
2、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请根据他们的性情,想象 一下他们的婚姻生活。
第三章
于嗟,感叹词。无,同“毋”,不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润泽的样子
唉,斑鸠啊,你不要贪吃桑甚 (旧说斑鸠吃多了桑甚会昏醉)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不要同男子沉 溺于爱情中
士,指未婚男子。 耽,沉溺、沉醉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任务一:初读文本,整体把握
《诗经》被誉为现实主义 的源头,其中讲述了一个又 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卫 风·氓》里面又讲述了一个什 么故事呢?
6
任务一:初读文本,读准字音
情节
恋爱
(提示:恋爱、婚姻中女主人公有无不妥?)
初恋时:过于主动、过于热情; 热恋时:过于投入、过于痴情,忘记自我、

1《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诗经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翻译课文,诵读以体会诗之神韵。

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掌握《氓》的情节和主题。

2、难点:鉴赏赋、比、兴的艺术效果,把握女主人公和氓的艺术形象。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讨论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摸鱼儿问世间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这是金末元初元好问写的一首词,其中“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已成为千古名句。

“问世间、情是何物。

”有太多的人在探寻这个问题,今天让我们回到春秋时代,在女主人公的身上来探寻这个答案吧!二、内容提要《氓》是一首叙事诗,全诗以第一人称“我"(女主人公)的口吻,描述了一个妇女被丈夫遗弃后,回忆当初恋爱、结婚的经过以及婚后的遭遇,诉说了自己对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

它是《诗经》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弃妇诗。

(《诗经》的“弃妇诗”共有八篇:《召南江有汜》、《邶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推》、《郑风遵大路》、《小雅我行其野》、《小雅小弁》、《小雅谷风》。

《诗经》中的“弃妇诗"对后世同类题材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刻影响,是历代弃妇诗模写的典范。

汉代乐府民歌中的《怨歌行》和《孔雀东南飞》,中唐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母别子》、《琵琶行》等。

)三、分析课文(读、品、悟)第一幕(文章第一、二两节)(一)学生诵读,问题提出1、氓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蚩蚩”,忠厚老实2、氓是如何来提亲的?明确:“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3、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明确: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4、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时氓是什么表现?明确:生气5、婚事是否谈成?明确:秋以为期6、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她有何表现?7、明确:“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大单元教学设计:《氓》、《孔雀东南飞》比较阅读

大单元教学设计:《氓》、《孔雀东南飞》比较阅读

大单元教学设计:《氓》、《孔雀东南飞》比较阅读摘要;《氓》、《孔雀东南飞》这二篇课文都节选自2019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单元,《氓》是第一单元第一课,其后是《离騒》,《孔雀东南飞》是第二课。

为了探索落实大单元教学实践,对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1单元,我们在学完《氓》这首诗之后,没有按教材顺序接着学习《离骚》,而是跳到了第2课学习了《孔雀东南飞》。

因为这两首诗虽然时代不同,体裁不同,但主题都是古代爱情悲剧,具有可比性,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并让学生们探讨古代女性要想爱情和婚姻幸福需要避开的几大深坑,古为今用,吸取她们的失败的婚恋经验,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设计;比较阅读;实践策略一:对比阅读1.主角形象上,两篇文章中的女主角的相同点:勤劳,勇敢,坚强,具有反抗精神。

《氓》中卫国女孩起早贪黑干家务,在发现老公“二三其德"沾花惹草之后,能够坚决地和他分手,这一点今天看来似乎很平常,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微的,认清渣男的真面目之后,能够勇敢果断的选择离开,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起早织布,侍奉婆婆也是非常勤劳的。

她的坚强勇敢体现在对婆婆的不卑不亢的态度,回娘家后对上门提亲的拒绝,最后的跳塘是用生命在反抗。

不同点在于《孔雀东南飞》一文更多的强调了刘兰芝的美丽、多才多艺和不慕荣华富贵,这几点在《氓》中没有刻意的强调突出。

如果说热情奔放,敢爱敢恨的卫女性格“刚强”的话,那么刘兰芝只能用“刚烈”来形容,程度上要更深一层,之所以最后能够做出“举身赴清池”的举动是因为无论婆婆、大哥还有外界的人怎样对她,怎么看她,她都不在乎。

她在乎的是她的丈夫焦仲卿依然深爱着她,即使他懦弱,不敢和婆婆对着干,即使他情急之下口不择言,说话比较伤人,但他们的爱还在。

有爱,就有一切。

为爱,可做一切。

在跳塘的时候,刘兰芝的心中充满的是“黄泉下相见”的期待和希望。

1.1《氓》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1.1《氓》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氓》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掌握比兴手法在文本中的运用。

2.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诗歌,掌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3.理解并基本掌握《诗经》的章法、句法特征,通过词法、句法、章法的研究,把握课文基本内容把握古代诗歌语言式样,分析人物的情感以及人物形象。

4.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感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5.通过文本合理的“思辨”切入点设计促成学生思考质疑、分析辨别、客观求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诗歌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分析诗歌的情感和人物形象。

2.思辨性阅读。

教学课时: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人类永恒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比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氓》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较有代表性的弃妇诗。

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统。

以恋爱而言,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

《氓》诗中的女主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结婚仅三年,即被遗弃。

这首诗就是她被弃回娘家后写下的。

二.文学常识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

《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

2.《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板书):(1)“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十五“国风”,今天所学的《氓》就属于《卫风》中有代表性的一篇弃妇诗,以婚姻恋爱为主题的民歌在“国风”中占有较大的数量,大多为民间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骚”指文人,“文人骚客”;(2)“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3)“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氓》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1

《氓》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1

1.1《氓》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诗经·氓》教案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诗经氓》(板书课题),下面是我的试讲内容。

《诗经氓》是弃妇的怨诗词。

篇中自叙了这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的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

课型:讲授新课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环境:传统课堂。

根据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基础,并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诗经的特点,设计如下四个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象。

4.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基础,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讨论法、品读法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要求,重点讲授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

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他和她是故事中的两个人,还有在那时的另外一些人。

让我们走近他们!二、知识积累1.《诗经》简介(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板书)“风”指“十五国风”,属于各地方的乐歌,即指当时15国的诗歌作品,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即王畿地区)的乐歌,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有“周颂”“鲁颂”“商颂”,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氓》教学设计
文本阐释:《氓》是部编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古典诗歌)的第一篇课文,写了一个女子从憧憬爱情到婚后跌入痛苦深渊的遭遇。

文字清浅、直白,对人物的刻画细腻、形象。

设计理念:因其清浅短小,反而不易入手。

以前一般是读读、背背,中间分析一下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介绍一下诗经基本知识便翻过。

现在细品,发现其中倒颇有生趣。

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感情抒发饱满有力,其中比兴手法的运用更是让文字增添了别样的美感和意蕴。

因此决定从《诗经》也是本篇的典型特点――比兴入手,通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勾连本课内容。

“沃若”和“黄”“陨”委实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既可体味文字的美感,又可感受人物形象,同时也会对“比兴”手法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课文主体部分交给学生自主学习,而后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课外拓展部分。

由他们去自己发现、感悟、述说,通过默读、诵读、品读、齐读等各种方式体味文字,感受文本。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掌握比兴手法在文本中的运用。

2.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析诗歌的思想情感及人物形象。

3.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能够试着分析其社会根源,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掌握诗歌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分析诗歌的情感和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诵读、体验、探究、比较学习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情境设置:课前播放《诗经》影片片段,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进入美的情境。

导入:这条美丽的河流就是诗经,它已经在中华大地上流淌了两千多年,现在我们采撷一朵浪花来感受它的美好,这朵浪花的名字就是――氓。

一、整体感知全诗,明确“比兴”手法。

现在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歌,可以大声诵读,亦可低声吟诵,注意读准字音、句读。

好,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读一下,其他同学拿好笔,画出你读得和他不一样的地方,一生读,其他同学订正。

哪位同学来说一下故事的大意?由此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叙事诗,写了一个平民女子的命运。

那么你觉得这篇文字在诗经风、雅、颂中应该属于哪一部分?
明确:《风》,因为属于民间诗歌。

除了三种诗歌体例,诗经“六义”还包括三种表现形式:赋、比、兴。

学生回顾“赋比兴”,师总结强调“比兴”特点。

这种手法在《氓》中有吗?有一种事物前后出现了两次并且形成了对比的关系,就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二、师生共同研讨“沃若”部分。

刚才我们说过,比兴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两个事物之间要有联系。

那么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两处比兴和这个女子的命运到
底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看到这句话,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生:青翠的,饱满的,充满生机的桑叶,还有注释上说也指此时女子的容颜是的,多么青翠饱满的桑叶,一如我们年轻美丽的容颜。

这里的沃若有没有更丰富的内涵?
生答:爱情大家从哪里看出文中爱情的沃若?
重点析:“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女孩子站在城墙上,望眼欲穿。

先哭后笑的情感变化恰反映出热恋时期女子的心态。

表现出爱情最真实的模样。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抱布贸丝”反映了男女之间非常可爱的小心思。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此处可以让学生设计一段二人之间的对话,试着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

给人更直观更形象的感受。

师总结:沃若的除了桑叶,还有女子年轻的容颜,美好的爱情,美好的青春年华。

这些给人的感觉都是怎样的?美好、幸福、开心好,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幸福、开心、激动的心情读一下这两段,感受一下女主人公那纯粹、真实的幸福。

(生齐读这两段)过渡: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女孩嫁给了心上人,桑树的每一片叶子都写满了美好的期盼,我们也和主人公一样醉在这绿色的柔波里,直到看到那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让我们激动的心平静下来,看看究竟陨落了什么。

三、学生自主研讨“比兴”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这一部分交给大家自己来学习。

可以同位互相讨论一下。

看看陨落的除了桑叶,还有什么?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自主学习、讨论。

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

重点析的方面:女子的辛勤付出:“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靡有朝矣。

㝥”女子受到的不公待遇:“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大家在这里感受到了什么?浓浓的忧伤。

现在我们再一起来齐读一下“桑之落矣”这两段,感受主人公的那份悲伤、失落和惆怅。

(全班齐读两段)总结:陨落的不仅仅是青翠的桑叶、美丽的容颜,还有如花的青春,对爱情的美好憧憬以及最美丽的梦想。

我们再试着读一下这两句诗。

感受一下读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学生读两处比兴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明确:美好、充满生机、轻快、语调上扬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消沉、充满悲伤、缓慢、声音下沉过渡: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棵曾经那么青翠、茂盛的桑树就这样凋零了。

故事的结局并没有能够像童话一样,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你觉得原因是什么?悲剧的产生只是因为这个男子吗?你觉得有没有其他原因?由此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女主人公只是万千女子中的一个缩影。

但是她和一般的女子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勇敢、坚强。

析、读最后一段。

)全班分层次诵读全诗,再次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蕴。

三、小组合作探究课外拓展部分
1.全班齐读课外拓展两句诗歌:《关雎》《谷风》
2.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探究问题1试着找出两首诗歌中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并试着通过分析比兴句推断此时主人公的情感。

探究问题2宋朱熹曾在《诗集传》中这样评价《氓》:“此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悔恨之意也。

”认为《氓》和下文的《谷风》一样都是一首弃妇诗,你同意吗?小组展示。

明确:《关雎》中以水鸟起兴,表现出男子遇到心上人时的向往和憧憬。

《谷风》中“习习谷风”三句,表现出男女感情的逐渐破灭及女子心情的失落、悲伤。

朱熹的评价是不合适的,《氓》中的女子与《谷风》中的女子尽管都遭遇了丈夫变心的命运,但与《谷风》中女子一味哀怨不同,《氓》中的主人公更呈现出一种勇敢对抗命运和追求自由的可贵品质。

而朱熹这种评价本身亦体现出在中国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中女子长期受到的不平等对待。

四、总结、收束全文这节课,我们从一棵桑树入手感受了一个女子的命运,也试着探究了她的内心。

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如果这个女子现在站在这里,你会对她说些什么?
生答。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

我和她说些什么好呢?嗯,三毛有一首诗,我很喜欢其中几句――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态。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中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这首诗送给她,也送给大家。

做一颗挺立、自由的树,无论经历怎样的坎坷,依然心存美好,依然勇敢、坚强。

作业:
1. 背、默这首诗。

(必做)2.课外阅读《诗经》中的其他诗歌,进一步领悟比兴的妙处。

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尝试着用该用法进行一下诗歌创作。

(选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