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月是故乡明》
一、新课导入
1.师:今天又要开始学习新课了,在学新课文之前,我们齐读作者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
2.PPT出示诗歌,师生齐读诗歌。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3.师述:诗中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乡愁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4.下面,将同学们翻开课本第8页。看看课题“月是故乡明”,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5.生:以月为凭借,表达思乡之情。
6.师:对!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看看作者季羡林老爷爷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7.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月是故乡明
二、目标引领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徘、徊、渺”等1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燕”的读音和用法。积累“恍然大悟、烟波浩渺、顶天立地”等优美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
些内心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
1.抓住文中关键语句,结合作者亲身经历,设身处地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
2.通过朗读,感悟、品味作者对故乡的深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滋养,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字词运用
(一)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1.要求会认的字。
徘p ái 徊hu ái 渺mi ǎo 篝ɡōu 萌m én ɡ澄ch én ɡ澈ch è旖y ǐ
旎n ǐ瑞ru ì莱l ái 垠y ín 顷q ǐn ɡ峨é燕y ān 缀zhu ì
2.读读记记本课词语。
不可胜数 顶天立地 恍然大悟 烟波浩渺
乐此不疲 清光四溢 相映成趣 晶莹澄澈
离乡背井 漂泊天涯 风光旖旎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宿鸟幽鸣 荷塘月色 良辰美景
(二)词语解释。
三潭印月: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明月的景观
享誉中外。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乐此不疲:乐于做某事,沉浸其中,不觉疲倦。形容对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
萌动:草木发芽。比喻事情刚起头。
澄澈:清澈明亮的意思,就像水滴一样明亮透彻。
风光旖旎: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离乡背井:离开家乡到外地。
漂泊天涯:到处流浪,走遍天下。形容人生漂泊无定。
碧波万顷:形容水面或天空一片碧绿或碧蓝,广阔无际。
茂林修竹: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三)形近字比较。
瑞(瑞士)峨(巍峨) 垠(一望无垠)
端(端正)娥(嫦娥) 银(金银珠宝)
澈(清澈)澄(澄净)顷(碧波万顷)
撤(撤退)瞪(瞪眼)倾(不良倾向)
(四)近义词。
澄澈——清澈萌动——萌发无垠——无边
点缀——装饰陪衬——衬托浩渺——浩荡
(五)反义词。
澄澈——浑浊巍峨——矮小广阔——狭窄
不可胜数——屈指可数离乡背井——安居乐业
恍然大悟——迷惑不解美妙绝伦——丑陋无比(六)多音字。
yān(燕山)(燕园)
燕
yàn( 燕子) (燕窝)
四、示范朗读
五、初读感知
1.问题引领:
(1)看到这个课题,你会产生哪些联想?
(2)课文以“月是故乡明”为题,写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习提示:
(1)师述:读文读题目。我们还是先看文章的题目——月是故乡明。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
(2)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由课题想到的内容。
①有可能想到关于月亮的诗句(积累关于月亮的诗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李冶)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②有可能想到“月是故乡明”的出处:
随机出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诗,教师引导学生读诗歌,并参见注释做大致理解。
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诗句理解: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由此,我们想到了课文的主题与思亲思乡紧密联系。
(3)那么,作者以月为依托,想说什么,想表达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作者生平。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