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南区高级中学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南区高级中学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1、总则
1.1项目概况
南区高级中学是由番禺区教育局负责筹建的广州市区级全寄宿制示范性中学。
总规划用地面积为87545平方米,规划技术指标的用地面积为76070 平方米,计划建筑面积67470平方米,共60班,计划招生2700 人。
校园内除有关课室外还包括全寄宿宿舍、饭堂、体育馆、运动场、游泳池等设施。
1.2规划设计依据
(1)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有关南区高级中学的选址请示的批复
(2)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番禺区分局有关南区高级中学的规划设计要求
(3)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对规划设计和校舍规划布置的意见
(4)南区高级中学校舍用房配置表
(5)《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6)《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小学校》
(7)国家教委制定《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评估验收标准》
(8)广东省人民政府制定《广东省普通高中等级评估方案》
(9)其他相关规划与建筑设计规范
1.3基地分析与评价
南区高级中学选址于沙湾镇沙湾水道南侧、市桥镇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W16号地块内,周边是城市居住用地,相关的房地产项目将与学校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基地交通便利,东侧40 米西丽南路和北侧50 米福龙路为该区域主要交通要道,基地内地势基本平坦,无需要保留的重要建筑物和构筑物,基地中央现有延南北向15米宽左右的河涌穿过,河涌两侧各有退缩10 米的绿化带,将基地划分为东侧地块和西侧地块。
1.4设计宗旨
(1)结合现代化高级中学的各种功能要求和新的教育内涵对校园规划带来的新意,精心配置,巧妙安排。
在有限的用地中满足多种功能的综合需求,将南区高级中学设计成功能最齐全、设备最完善、技术先进可行、使用安全、经济合理、便于管理的一流示范性中学。
(2)契合国际建设发展的最新潮流和传统文化革新的最新理念设计南区中学的外观造型,使其校园空间严谨庄重,但不失变化;环境色彩沉稳大方,但不失活泼;建筑风格传承文化,但不失现代,以最新颖的形象提供潜移默化的影响因素,既加强校园对年青学子的吸引力,又为该地区提供一座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标志性建筑。
(3)遵循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变应试教育为综合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理念尽可能贯彻到底,并完善地化解到校园规划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能力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多层次交往空间,使南区中学
除课室外,还拥有吸引学生停留,激发学生想象力的第二课堂,将整个学校建设成一个多方位多层次的知识圣殿。
(4)借鉴中西百年老校校园的规划手法,将真正意义的“创新”立足于对历史传统的亲和,突出建筑的地域性特点,以现代建筑设计手法诠释传统建筑风格,并特别强调建筑群体第五立面的设计特色,营造一个没有太多“学究气”但又具备“学术真实性”的求学环境。
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促进学生对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辅相生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热爱本土、热爱家乡的精神的同时,开阔他们的眼界,树立面向世界的广阔胸怀和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而奋发学习的宏伟志向。
(5)结合二十一世纪世界发展的总体潮流,突出建筑的生态设计特点,注重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创造,既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又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将南区中学建设成富于环保特色的“绿色生态校园”。
2、设计要点
2.1完善的功能设置
(1)结合南方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在校园内部设置多重连廊,将教学区,生活区联成一体,令学生在雨天也能方便地来往于学校各个部分,同时连廊直接伸入校外入口广场,方便学生出入。
(2)结合现代化教学需要,采用7.5m×10 m柱网的课室,为每个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同时方便根据授课、讨论、演讲、辩论等多种不同的课堂教育方式灵活调整教室的桌椅布置方式。
(3)结合科技最新发展,将整个校园建设成多媒体智能化校园。
在课室内设有网络终端,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上网查阅资料,学习使用各种软件。
同时学校还设有专门的电脑室和多媒体教室。
(4)结合现代教育发展方向,按多层次多方向人材培养的原则,在校园内设文体、音乐、舞蹈、美术、手工等不同的教室,同时在首层架空层预留大量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空间,可以举办校园画展、
校园诗社以及各种不同学科的第二课堂学习活动,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的
发展方向。
(5)学生宿舍区由六幢单边走道的独立宿舍组合而成,每个8人间都带有一晾晒衣物的辅助阳台,并由一兼有交通和辅助设施功能的连接体结合为一个完整群体,既方便管理又利于创造良好的住
宿环境。
2.2新颖的建筑造型
(1)遵循国际建筑潮流的最新发展趋势,以“简约纯静”的新古典手法演绎建筑造型,利用楼梯、方窗、弧形坡屋顶和栏杆等造型要素的排列组合来创造整个校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既创造一种清
新纯和,富有活泼气息的建筑形象,又体现一种人本主义校园所固有的学术氛围。
(2)在群体造型设计中,以主体教学空间“整齐有致,主从分明”的古典原则为主干,辅以课外空间“高低错落,穿梭自如”的现代手法来塑造群体空间,利用线与面、繁与简、韵律与突变的对比
来形成丰富活泼的群体造型效果,在建筑群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的基础上,通过局部的造型变化
来突出教学楼与其他功能体及体育馆各自的特色,统一中有变化,方便学生识别。
2.3多层次的交往空间
(1)整个建筑群主体部分首层架空。
其间布置讲壇、座椅、讨论区、兴趣小组活动区等,结合首层的园林小品,形成拥有良好环境的半室外空间。
(2)交通廊道除交通负担功能以外,还利用基地边缘空间布置座椅,围合小空间,提供学生在课余不用下楼就可以休息活动,交流讨论的交往空间。
(3)在屋顶设置大面积的屋顶花园,提供足够的交往空间,方便顶层学生课间的休息交流,同时也提供一个安静的课外学习空间。
(4)在食堂的屋面平台上布置型的平台花园,方便学生在休息时间的交流活动,并结合举行小型文艺演出的需要,将平台设计为学生宿舍区的活动中心。
2.4突出校园建筑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
学府同山水园林相结合是中外名校的悠久传统。
传统上中国的书院多隐藏于名川大山之中,是名符其实的山林学府。
而国外的名校,例如牛津、剑桥等名校多以多重庭院围合的方式,沿线型蜿蜓分布的形态有机地结合在安静小镇的街道之中,本设计中试图结合西文化之共同优点,既在空间上还原类型学意义上的街道,庭院等西方名校的传统意象,又在首层架空层结合交往空间设置水池、山石、树木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小品。
从而将校园环境园林化,为学生提供拥有一流景观的优质学习环境。
2.5营造绿色生态校园
(1)根据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在建筑顶层设有弧形坡屋顶,通过百页形成通风夹层以降低顶层
教室的温度,使在平面布局中尽量使北向课室的单边走廊与交通廊道相结合,形成通风冷巷,以多种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在炎夏日中凉爽通风的学习环境,节约空调能耗,减少学校运行开支。
(2)通过在校园内建立多层次的立体绿化系统来净化校园空气,吸收噪音,创造清爽悦目的视觉环境。
屋顶花园的绿化还可以吸收阳光辐射,降低顶层室温。
(3)在体育馆的正立面设置开敝式玻璃百面窗,另外在屋顶与墙体的交接处设通风口,使气流在热力
作用下在体育馆室内形成环流,为学生提供凉爽舒适的运动环境。
(4)校园内设中水回用系统,利用学生的洗浴用水经处理后作为绿化的灌溉用水,节约水资源,减少
校园运营开支,在校园内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减少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帮助学生从小培养环保意识。
(5)整个校园建筑从外墙材料到室内装修均采用无公害建材,杜绝散发有毒气体或有放射性的建材的
使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3、校园规划总平面与环境设计
3.1规划布局结构
校园的建设与管理讲求效率与效益,集中有利于资源共享与交流,分区则有利于管理及保证不同功能系统的完整性。
设计中将校园依用地的实际状况,延南北走向的河涌分成东西二大部分,二大地块之间相互独立,又有路桥便捷联系。
西侧地块安排了普通教学区,实验教学区、图书馆与多媒体教学区、行政区、艺术综合区、生活区六大分区,布局紧凑。
东侧地块安排了体育活动区,布置有各类运动场地与一个体育馆,其位置相对独立,对外联系方便,有独立的对外开放的出入口。
西侧地块的空间结构是由两个相互垂直的梯形广场组合而成,它借鉴自意大利的圣马可广场的空间形态,其中主广场由南侧学校主入口向北收缩,并在尽端延伸至一大型室外台阶作为空间收缩的终极,并以一种向上的运动感隐喻年青学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次广场由西端次入口向东逐渐收缩,并以东侧地块运动区的升旗台作为视觉终点。
以上两广场设计通过“道路”“广场”
“台阶”等城市意象导入校内,力求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弹性空间,实现在空间和尺度上完成从城市向校园的过渡。
3.2建筑设计
南区中学是一组功能配套齐全的组群建筑,或分或合,灵活布置,最明显的特点是两个相互垂直的梯形广场自然地将西侧地块划分四大区域:
(1)教学区由三栋单排式教学楼组成,每栋五层高,拥有20间标准课室,5间选修教室和2间150米的教师办公室,呈行列式排列,各栋之间留有足够空间,开口天井向小区40米道路开放,形成有韵律感的学校形象,首层架空形成的交往空间结合3米宽的南向走廊,为学生课间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行政区亦在该区域内,由一幢与教学楼相连接的4层办公楼结合一个250米的会议厅组成,其位置靠近于南向主入口一侧,处于地块的最前沿,是与外界联系最便捷又不影响正常教学最合适的位置。
(2)图书馆与多媒体教学区亦是学校最具对外开放性一部分,它被安排在西侧地块的东南侧,并围绕具有文化意味的钟楼形成一个内向性的半月形广场,是学校能给学生留下可记忆性片段的理想场所,钟楼的顶部亦可被用作天文观象台。
它另一最精彩之处乃是其开放的四层楼高共享交往空间,该交往空间具有半私密性的特点,开口面向东侧河涌堤岸,并与周边环境融合为一体。
是师生休息、交流沟通最佳去处,符合学校设施用途多样化的设计原则。
(3)实验教学区由二栋实验楼围合而成,位于两侧地块的东南侧后腰,开口内庭院向河涌绿化带开放,环境景观都十分优良,地理园和生物园就安排在庭院中。
(4)艺术综合区位于西侧地块东北角,楼高2~4层,高低错落,自成一体,相对独立完整,它包含大小阶梯教室、合班教室、美术、音乐、书法及舞蹈室等,前部联廊围合后形成一个椭圆形内向广场,起着与不同功能的生活区食堂空间分隔的作用,同时也是校园景观着笔较多之处,其铺
地、绿化及水体的向心性都在强化一种场所的归属感和参与感,是完成从外至内的一个过渡空间,具有强烈的可识别性,是学生课余开展文艺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3)生活区位于校园西地块西北侧,靠近西向次入口,对外联系方便,宿舍楼的北侧走廊面向福龙路,有利于学生夜间的休息,食堂及厨房布置在宿舍楼首层,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不会对校园造成气味污染,同时也为学生餐后的午休创造了方便的条件,生活区内还设有地下停车场和自行车库,既尽量靠近使用者,又不会占有宝贵的校园绿地。
由于利用了河涌及两岸的绿化退缩位所形成一道天然的隔音屏障,东侧地块安排作为体育活动区就具有了明显合理性,其总体布局上位置相对独立,对外联系方便,有独立的对外开放的出入口,可对社会开放运动设施又不妨碍正常教学,是一种动静分区明确,减少相互干扰的好的处理方法,在其中布置有风雨操场和室内体育馆,并配套了一个400米塑胶跑道田径场、一个50米×21米的游泳池、8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和4个羽毛球场。
3.3校园交通系统
(1)校园道路交通采用互不干扰的人行、车行双流线系统。
整个西侧地块延周边设环路,东侧地块亦有独立的车行出入口,并通过河涌上的路桥与西侧道路系统方便连接。
整个校园车行出
入方便,满足消防要求。
车行环路内部全部为步行区,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没有车辆穿越,
有利于保证学生的安全。
西侧地块的主要车行主入口设在校园的主入口前广场处,西侧次广
场另有一次要出入口,人行主入口安排在主广场的南端,次入口安排在次广场的西端,另外
校园北侧另设有后勤出入口。
各自独立,互不干扰。
在办公区的前区临街部分设置少量对外
停车场,校内停车场设在生活区的地下室内,地下车库出入口及自行车的出入口均置于较隐
藏位置。
(2)校园中设置不同标高的多层次的步行系统,连廊贯通整个校园,可使学生方便地抵达学校各处。
主、次梯形广场、大型室外台阶、连廊、院落、架空层等构成步行系统不同的空间形态,点、线、面相结合,共同形成收敛有致、节奏感和层次感都很强的空间序列。
4、结构选型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及造型的需要,本方案大部分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局部大跨度屋顶采用钢桁架结构。
在该方案中,体育馆、大会议室、大合班教室及图书馆顶盖,要求跨度较大的无柱室间。
在这些房间的屋顶采用钢桁架,能满足大跨度空间的使用要求,而且造型轻巧,美观。
其它大部分房间由于跨度相对较小,且房间形状方正,采用框架结构,比较经济,又能提供较开阔的底部空间,布置灵活,适用性好。
5、主要内外建筑与装饰材料
建筑装修一览表
室内精装修一览表
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规划总用地面积760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7470平方米总基底面积20320平方米普通教学区15840平方米行政办公区3981平方米实验教学区7295平方米图书馆与多媒体教学区4684 平方米艺术综合区5191平方米生活区23695平方米
其中:学生宿舍楼15972 平方米
师生食堂7723平方米体育馆2261平方米地下车库、自行车库4522平方米地下汽车停车站84个地面汽车停车站16个建筑密度26.71% 容积率0.89 绿化率4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