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应激反应

合集下载

战斗应激调控处置流程

战斗应激调控处置流程

战斗应激调控处置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1. 战斗应激反应的识别观察士兵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如焦虑、恐惧、愤怒、疲劳等。

战斗应激反应护理题库

战斗应激反应护理题库

战斗应激反应护理题库
【实用版】
目录
1.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措施和方法
3.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效果和挑战
正文
一、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战斗应激反应(Combat Stress Reaction,简称 CSR)是指在战争、战斗、恐怖袭击等极端紧张和危险的环境下,个体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适应,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或程度过重,就可能导致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受损。

因此,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措施和方法
1.提供心理支持:心理支持是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提供安全感、倾听和理解个体的感受和经历、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等。

2.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个体理解和应对他们的战斗应激反应,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等。

3.提供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药物治疗可能对缓解战斗应激反应有帮助,例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

4.提供身体健康护理:身体健康护理包括提供良好的饮食、睡眠和锻炼条件,以及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三、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效果和挑战
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效果是显著的,可以帮助个体缓解战斗应激反应,
恢复心理和生理健康。

然而,战斗应激反应护理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数量不足、护理资源的分配不均等。

(完整word版)战斗应激反应

(完整word版)战斗应激反应

战斗应激反应军事文献中用来描述士兵在战场上出现的心理、精神障碍的名词很多,例如:“炮弹休克”、“战争精神症”、“战斗衰竭”、“战斗应激”、“战斗应激反应”等。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士兵在战争中出现的心理、精神上的异常,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例这类减员是战场癔症性失明,出现在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战役中。

希腊史学家Herodotus是这样描述的:雅典人Epizelus异常勇猛,但在马拉松混战之后却丧失了视觉。

奇怪的是他的身上没有任何受到损伤或被击中的痕迹,而眼睛却什么也看不见了,且其整个后半生都是如此。

Epizelus认为自己失明的原因是当时看到一个非常粗壮的男人就在面前。

那是个胡子长得把整个盾牌都遮住丁的怪物,他猛冲过来一下子杀死了站在自己身边的一个人。

一瞬间,Epizelus的整个世界一片漆黑。

由于当时是冷兵器时代,主要减员原因是刀箭伤,战场情况对士兵的心理压力不大,故这类战场癔症性减员的数量很少,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在美国内战、日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等战争中,精神性减员数量的增加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了解这种精神异常的重要性,并开始对士兵在战场上出现的影响战斗力的心理、精神异常表现的本质进行探索,其认识过程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一、将此类心理、精神异常视为“贪生怕死”的阶段这个阶段虽然没有一个精确的开始时间,但是我们可以认为自从有了军队、军纪和战争,该阶段就开始了。

这是在战场这个特殊的条件下形成的,尤其是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完全有理由将士兵现精神心理障碍看成“贪生怕死”的表现,是一种违反战时纪律的行为,因而这时的士兵应该被送到战时的军事法庭,按照违反战时军纪处理。

在各个国家的军队中都出现过这种情况,所以这种“违反军纪”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自然的认识。

通常对这类士兵的处罚比较严厉,如:将这些士兵关进监狱,强迫其加入“突击队”,甚至处决。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白人部队中有3%的士兵因患严重的“思乡症”而失去了战斗力,并被以“违反军纪”的罪名处决,但这种办法并未能降低“思乡症”的发病率。

战场应激反应处置方法

战场应激反应处置方法

战场应激反应处置方法战场上的士兵经历了极度的压力和紧张,往往会导致战场应激反应(battlefield stress reaction)。

这是一种身心疲惫、情绪波动和行为异常的状态。

若不及时处理,战场应激反应可能会对士兵的个人和战斗力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正确的处置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士兵应对战场应激反应。

首先,建立合理的预期是关键。

士兵需要明确战场环境带来的心理和生理压力是正常的而非异常的。

同时,了解战场上常见的应激反应及其症状,例如失眠、焦虑、易怒以及注意力困难,对于战士们来说非常重要。

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更好地辨识自己的情绪状态,并积极寻求支持和帮助。

其次,建立支持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战友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能够帮助士兵减轻应激反应的负面影响。

通过与战友分享经历、感受和情绪,士兵们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慰藉和安慰。

此外,专业心理健康支持团队的介入也是非常有益的。

他们能够提供必要的咨询和治疗,帮助士兵应对战场应激反应并恢复身心健康。

除了支持体系,应该鼓励士兵们在战斗之余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

这包括通过运动、艺术、音乐、写作等方式进行情绪的宣泄和释放。

士兵们可以借助这些方式来转移注意力、减轻压力以及寻求内心平静。

此外,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十分重要。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能够帮助士兵们更好地应对战场应激反应。

最后,培养应对压力的技能和策略也是至关重要的。

士兵们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训练和课程来提升应对战场压力的能力。

有了正确的技巧和策略,他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应对战斗中的困难。

要想应对战场应激反应,士兵们需要明确自己的情绪状态,建立支持体系,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并培养应对压力的技能和策略。

这些方法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帮助士兵恢复身心健康,还能提高他们的战斗力。

因此,在训练和部署中,应该加强对士兵心理健康的关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介入,使他们能够勇敢面对战场的压力,战胜心理障碍,以更好地完成任务。

军人战场战斗应激反应及其调控

军人战场战斗应激反应及其调控

军人战场战斗应激反应及其调控军人战场战斗应激反应及其调控摘要:本文分析了在信息化战争中引起军人产生战场战斗应激反应的因素(战争本身、作战环境、睡眠和休息、指挥者和部队凝聚力等),从而提出了调控的具体对策:一是教育,二是干预。

关键词:战场战斗应激反应;调控战场战斗应激反应是指心身正常的军人在战场的极端条件下出现的心理生理反应,有适度和过度两种状态,适度的战斗应激反应表现为军人战斗能力的提高,而过度的战斗应激反应则表现为军人精神高度紧张而导致行为能力的下降,甚至是暂时性的战斗能力丧失,使得非战斗减员增加,从而导致部队战斗能力下降。

因此,了解和掌握战场战斗应激反应(过度,下同)的影响因素与调控方法,减弱战场战斗应激反应对参战人员的不利影响,提高部队的整体战斗效能,是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要求。

一、引起战场战斗应激反应的因素(一)战争本身列宁曾经指出:“战争本身就是危险的。

在战斗中你无时无刻不被危险包围着。

”①战争和战场带给官兵的最大的危险是生命安全感丧失。

打仗就会死人,这往往是一定的,但谁会死,却往往是不一定的。

所以,战场上每一个军人都必然会感受到战争对自己生命的严重威胁,会产生无法适应的感觉,包括恐惧、紧张、焦虑、惶恐等等。

战斗中,军人很难控制自己不产生这些情绪,而同时,又肩负着履行军人职责,奋勇杀敌的使命。

所以,这是一个最大的心理矛盾:既要保全生命又要履行职责及体现忠诚。

军人在战争中军人会深深地受到这种矛盾斗争的折磨。

(二)作战环境战争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高山大海、丛林沼泽、冰天雪地、酷暑高温、高压、噪音、振动等等,恶劣的作战环境不仅会消耗过多的体能,对心理也是个巨大的考验。

对这些作战环境的不适应,容易使人们失去心理平衡,导致过度紧张与恐惧的产生。

同时,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战场环境因素,就是人—机—环境因素,即高技术武器对其操作者的过高要求所形成的应激因素。

如果以上这些因素对参战人员造成的心理负荷过重,超过了军人的适应阈值,就会形成适应障碍,军人就会暂时或长久地失去战斗能力,成为所谓精神性减员。

军人心理应激源研究进展

军人心理应激源研究进展

军人心理应激源研究进展1引言应激(Stress)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医学领域,创始人是加拿大著名生理学家Selye[1]。

Selye以后,许多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对应激的定义又重新进行了界定[2-4]。

据统计,目前应激的定义大约有300多种。

随着研究的深入,现代应激理论认为,应激是个体面临或察觉(认知、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作出的适应和应对的过程[5]。

根据上述各种定义我们知道,应激源主要是人们在生活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中所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突然的创伤性体验、慢性紧张等,它可以是躯体的、生理的和社会文化因素的。

任何来自于环境、社会、工作、生活的躯体、精神、心理刺激物等均能使个体处于躯体或心理上的应激。

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经常处于特殊环境和特定事件之中,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特定的应激源,对军人的心理应激源进行测量和研究,有助于军人心理应激的研究,对于促进军人身心健康,提高平战时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6]。

2军人心理应激源的分类及研究现状根据平、战时的不同环境特点,应激源会有所不同。

军人管理严格,生活紧张,环境艰苦,训练压力大并面对更多危险,如参战、救灾、应对突发事件等,其应激源的种类和强度都高于一般人群。

2.1战斗应激反应战斗应激反应(combat stress reaction,CSR)是指军人在战争环境下对刺激丧失了应付能力的失能性心理障碍,表现有明显的神经精神症候,甚至终身留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战斗应激反应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①由于现代战争中高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各种新概念武器的“软”杀伤和心理战手段的运用,参战人员对伤亡发生的预期感增强。

②通讯联络不畅,不能及时了解战争或战场态势,处于茫然迷惑状态,易造成恐惧、忧虑等心理应激。

③信心不足,怀疑领导指挥,怀疑自己的战术技术,忧虑对敌人的武器能否进行有效的防护,对取胜缺乏信心。

战斗应激反应

战斗应激反应
战斗应激反应

定义
在战争条件下,会使军人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 战斗应激反应是军人在作战情境中不得不面对 的生理和心理的压力状态。
惧怕受伤、对以后可能变成残疾的忧虑、战友被枪 炮打死的场面、长时间精神和躯体过度疲劳等,常常造 成强烈的应激反应。
适度的焦虑、恐惧与植物神经调节障碍等应激 反应是正常的,只有当这些反应强烈,引发失 能性的心理反应,使其不能再战斗或工作时, 才能称之为战斗应激反应。
1、激发因素
(1)环境因素:疲劳、饥饿、寒冷、 过热、缺乏睡眠、长时间激烈战斗、 迷失方向和意外等。
(2)人际因素 :部队缺乏凝聚力和 集体精神,军事指挥员缺乏威信,指 挥混乱,处于预备状态或执行支援任 务与前线任务等。作为预备部队和支 援部队的成员,是急性战斗反应的主 要激发因素。高昂的士气和部队凝聚 力,则能防止急性战斗反应的发生。
2、二级治疗:一般来讲,经上述处理,大部分患者即可恢复。 如果由于战争的情况或由于较重的急性战斗反应,患者不能通 过自救和互救而明显好转,则应送往二级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 的治疗。
治疗措施: 第一,令患者安定,给予食物和香烟,只有极个别的病例要给
镇静剂,不给酒类; 第二,郑重地对待患者,听他诉说,让他把经历说出来; 第三,尽可能给他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使他恢复全部工作能力。
2、症状表现
情绪、行为表现:
(二)慢性战斗反应
慢性战斗反应,又称战斗疲劳、战斗衰 竭,是长时间(数周、月或年)处于应激的 结果,具有低活度的生理状态,并有退缩征 象和症状。患者往往脱离群众,有抑郁症状。
发病隐匿、处于抑制状态、持续时间长(数 周、月或年)、需专业治疗。慢性战斗应激 反应是机体处于低烈度的生理状态的结果。 其躯体生理表现为:两眼发直、失眠、体重 减轻、便秘、动作技巧丧失、过度饮酒和用 药等;其情绪和行为表现为:抑郁、脱离群 众、畏缩、失去斗志、固执己见、人际交往 障碍、甚至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等。

以色列战斗应激反应标准化干预手段(EES)浅析

以色列战斗应激反应标准化干预手段(EES)浅析
讨[J].解放军卫勤杂志,2016,18(6):344345. [8] 马炬,彭雪,张宏雁,等.“卫勤蓝军”组建与效果评价[J].解放
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4):378380. [9] 郑然,刘国祥,余漩,等.基于标准作业程序的卫勤基地化训练
方法探析[J].解放军卫勤杂志,2012,16(8):244245. (20190119收稿 20190409修回) (本文编辑 庄甲举)
EES研究项目选择的是以色列南部距离加沙地
作者单位:050081 石家庄,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健康维护系 (孙春林),教研保障中心编辑部(贡树基)
通讯作者:贡树基,Email:103616688@qq.com
带几千米经常受到炮火袭击的 Sderot小镇,以镇上 154名 7~8年 级 学 生 (12~13岁)为 治 疗 样 本, 435%的 学 生 呈 现 类 似 PTSD反 应,通 过 每 周 90 min共计 16周由教师指导的以心理学技术学习为主 要课程的干预,学生可以通过自助方式减轻焦虑、躯 体疼痛、社会功能损害等 CSR症状。经过刚开始 1 个月的干预,这 43.5%的学生所有负面症状就得到明 显减轻。治疗结果和相关研究也充分证明,EES项目 对成人的治疗和恢复同样具有借鉴意义[4]。 2 以色列应对战斗应激反应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内容 2.1 启动阶段 介绍团队领导者、每个成员和一些 基本要求,让大家大概了解自己从日常生活压力到 不同压力源产生的应激反应的连续过程,区分对压 力源的正常和非正常反应并学会管理它们。需要掌 握的技术是学会进入冥想状态。 2.2 挖掘个体资源 分析自身资源,教授学生应对 及恢复的多个模式,主要包括 7个方面的技巧,即动 起来、感觉、信念、情感、社会、想象和认知。需要掌 握的技术是冥想和认清自己的问题解决技术。 2.3 了解自己的身体 了解身体和它在经历应激 环境时的动作方式,逐渐掌握通过集中注意力和冥 想训练控制躯体反应的方法。需要掌握的技术是注 意力、冥想和身体扫描。 2.4 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 学会应激环境中身体 导引和感官牵引的技术来控制自己的身体。需要掌 握的技术是感官牵引释放压力过程和神经生物反馈 练习。

战斗应激反应

战斗应激反应

述有 : 眩晕 、 淆 、 大 的惊骇 反应 、 忆损 坏 、 合 困难 、 混 夸 记 集 生 存罪 恶 感 、 多 的 自发 激 起 、 0 过 20 0码 凝 视 、 烈抽 搐 、 怖 猛 恐 面容 、 面色苍 白、 四肢 发冷 、 睡眠 障碍 、 战争 恶 梦 、 疲倦 、 吸 呼 短促 、 意 力 不 集 中 、 目 的 动 作 、 解 执 行 命 令 困 难 注 无 理 等 [ 3。 卜 l 战斗越激烈 、 持 久 、 S 越 C R发 生 率越 高 ; 参 加 战斗 2 新 5
天 内最 易 发 生 C R, 后 有 一 适 应 期 , 1 0天 的 连 续 战 斗 S 然 经 0 后 ,S C R发 生 率 又 大 大 增 高 , 乎 每 人 都 会 发 生 C R… 似 S 1。
新近有发 现 , 激 时 G 应 C升 高 可致 心 肌细 胞死 亡 , 可 引起 还 海 马细胞死亡 导致认 知功 能 障碍 。海 马 不仅是 应激 反 应 的 高级 调节 中枢 也是应激 损伤 的敏感 区【 j 1。 2 目前 已发 现 了许多 神经肽在应 激 中发生 变化 ; 比如 丘脑 下部 的 促 肾 上 腺 皮 质激 素 释 放 激 素 ( R 、 管 加 压 素 C H) 血 (1) 胆囊 收缩 素 ( C 、 片肽 等l . 、P 、 C K) 阿 l1 3 。室 旁 核 的 C RH

来在不 同时期 曾被称为 “ 炮弹休 克” “ 、毒气歇斯 底里” “ 、战壕 神经症 ” “ 作疲 劳” “ 斗休克 ” “ 斗疲 劳” “ 、操 、战 、战 、战斗衰 竭” 等 。C R是越 战后 至今 的统 一 叫法 ; 中应 激 ( t s) 词 S 其 Sr s一 e
是 Sle 13 ) 1 医 学 界 的 。 e (96 ̄人 y “ 战” 二 以来 各 国对 C R 的 认 识 越 来 越 深 刻 。其 症 状 描 S

战斗应激反应护理题库

战斗应激反应护理题库

战斗应激反应护理题库(最新版)目录1.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概念2.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重要性3.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方法4.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实际应用正文在军事医学领域,战斗应激反应护理是一个关键的课题。

在战争环境中,士兵们常常会面临生死攸关的情况,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极大,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套完善的战斗应激反应护理体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概念。

战斗应激反应,简称 BESR,是指在战争环境中,士兵面对生死威胁时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

这种反应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节,可能会导致士兵的战斗力下降,甚至影响其身心健康。

因此,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士兵调节这种反应,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战争环境。

其次,我们来谈谈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重要性。

有效的战斗应激反应护理可以帮助士兵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提高其战斗力,甚至能够挽救士兵的生命。

在战争中,士兵的心理状态往往比生理状态更重要。

因此,战斗应激反应护理在军事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后,我们来探讨一下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方法。

战斗应激反应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和生理护理两个方面。

心理护理主要是通过心理疏导、心理支持等方法,帮助士兵调整心态,减轻其心理压力。

生理护理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保健按摩等方法,帮助士兵调节生理反应,提高其生理素质。

最后,我们来看看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实际应用。

在我国,战斗应激反应护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军队的日常训练和战争中。

我们的军队有一套完善的战斗应激反应护理体系,包括心理疏导、心理支持、药物治疗和保健按摩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士兵提供全方位的护理。

总的来说,战斗应激反应护理是我国军事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第1页共1页。

战斗应激反应护理题库

战斗应激反应护理题库

战斗应激反应护理题库
摘要:
1.战斗应激反应的定义和背景
2.战斗应激反应的影响和症状
3.战斗应激反应的护理方法
4.总结与建议
正文:
战斗应激反应(Combat Stress Reaction)是指在战争、恐怖袭击等紧急情况下,人们面临生死威胁时产生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

这种反应不仅仅影响参战士兵,也可能对平民造成心理创伤。

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受害者,了解战斗应激反应的定义、影响和护理方法至关重要。

战斗应激反应的影响和症状包括以下几点:
- 情绪反应:焦虑、恐惧、紧张、情绪波动、抑郁等;
- 认知反应: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决策困难、思维僵化等;
- 行为反应:逃避现实、攻击性行为、过度警觉、社交障碍等;
- 生理反应:心悸、出汗、肌肉紧张、头痛、失眠等。

针对战斗应激反应的护理方法有:
1.及时发现和评估:了解战斗应激反应的症状,对于出现相关症状的人员要及时进行评估,以便尽早给予帮助;
2.心理干预:提供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认识和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掌握应对压力和情绪波动的技巧;
3.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抑郁、抗焦虑等药物,缓解患者的生理症状;
4.社会支持:为患者提供家庭、朋友和社会的支持,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回归正常生活;
5.康复训练:通过体能训练、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和心理功能。

总之,战斗应激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关注。

战斗应激反应护理题库

战斗应激反应护理题库

战斗应激反应护理题库【实用版】目录1.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概念和背景2.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重要性3.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主要措施4.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实际应用案例5.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未来发展正文一、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概念和背景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军事人员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保持战斗力和提高军事人员的心理健康,战斗应激反应护理应运而生。

它是一种针对军事人员在战斗中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应激反应进行的护理,旨在维护军事人员的心理健康,提高战斗力。

二、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重要性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军事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战斗应激反应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军事人员因战斗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抑郁等。

2.增强军事人员的战斗力: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军事人员,能够更好地应对战斗中的各种挑战,提高作战效能。

3.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强大的军队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保障,战斗应激反应护理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整体素质,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

三、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主要措施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主要措施包括:1.心理疏导: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军事人员化解心理压力,提高应对战斗压力的能力。

2.心理训练:通过心理训练,提高军事人员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应对战斗压力的能力。

3.组织调整:合理安排军事人员的作战任务,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累积。

4.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为军事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有助于缓解其心理压力。

四、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实际应用案例战斗应激反应护理在我国军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我国军队积极参与抗疫行动,为医护人员提供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确保医护人员在抗疫过程中的心理健康。

五、战斗应激反应护理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战斗应激反应护理将更加注重科技手段的应用,例如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为军事人员提供更加有效的心理支持和训练。

战斗应激反应护理题库

战斗应激反应护理题库

战斗应激反应护理题库战斗应激反应是指在战争、冲突、灾难等高压环境下,个体面临生命威胁或其他极度紧张的事件时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这种反应具有独特性,表现在生理、心理、行为等多个层面。

本篇文章旨在探讨战斗应激反应的护理问题,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和实践案例。

一、战斗应激反应的影响1.生理影响:战斗应激反应可能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症状。

此外,还可能出现睡眠障碍、食欲减退、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2.心理影响:战斗应激反应可能导致焦虑、恐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心理问题。

个体在面对高压环境时,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容易产生心理创伤。

3.行为影响:战斗应激反应可能导致攻击性行为、社交回避、家庭关系紧张等问题。

这些行为问题可能会对个体和周围人造成负面影响。

二、战斗应激反应的护理策略1.早期干预:在战斗应激反应发生的初期,及时采取心理干预和生理支持措施,有助于减轻个体的应激反应。

2.个性化护理:针对不同个体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例如,对于睡眠障碍的病人,可采取安静的环境、定时休息等措施。

3.心理护理:提供心理支持,倾听病人的心声,引导他们表达内心的恐惧和焦虑。

此外,可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病人走出心理创伤。

4.社会支持:鼓励病人和家人、朋友保持联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以重建人际关系和融入社会。

三、针对战斗应激反应的护理实践案例1.案例一:一名战士在执行任务时目睹战友牺牲,导致严重心理创伤。

护理人员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协助他表达内心情感,并给予药物治疗,帮助他逐渐走出阴影。

2.案例二:一名战士因战斗应激反应出现睡眠障碍。

护理人员调整病房环境,保证安静、舒适的睡眠空间,并引导他规律作息,适当锻炼,改善睡眠质量。

四、总结与建议战斗应激反应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创伤,对战士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护理人员应重视战斗应激反应的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策略,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急性应激反应(急性心因性反应,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反应(急性心因性反应,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反应(急性心因性反应,急性应激障碍)【病因】(一)发病原因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威胁性生活事件和灾难是本病发病的直接因素,也就是说应激源对个体来讲是难以承受的创伤性体验或对生命安全具有严重的威胁性。

应激源为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下列几项:1.严重的生活事件如严重的交通事故,亲人突然死亡,尤其是配偶或子女,婚姻破裂、未婚有孕、被遗弃、被奸污、身患癌症、遭受失明、毁容、长期的夫妻或婆媳关系不合,难民移居异国,遇歹徒袭击,家庭财产被抢劫等创伤性体验。

2.重大的自然灾害如遭受特大洪水、山洪暴发、地震、火灾、风暴、泥石流等的侵袭,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和财产巨大损失的灾难幸存亲属,在灾后出现精神障碍。

3.战争场面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报道,当交战双方进行短兵相接的激烈战斗中,由于遭受炮击,轰炸,甚至白刃战的恐惧体验,战斗中的士兵有的可发生精神障碍,导致发病。

4.隔绝状态被关进集中营,身受酷刑虐待,有的可发生精神障碍,拘禁性精神障碍较常见。

上述各种应激源,无疑都可促成发病。

可事实上并非大多数遭受异乎寻常应激的人都会出现精神障碍,而只是其中少数人发病。

这就表明个体易感性和对应激应付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因之,在分析具体病例时,要把应激源的性质、严重程度、当时处境和个性特点等进行综合性分析及考虑。

此外,整个机体健康状况也有关系,若同时存在躯体重病或器质性脑病,急性应激反应发生的危险性可能随之提高。

(二)发病机制Kaplan将应激的反应后果归纳为3期:第1期为冲击期,当个体遭受应激后,处于一种“茫然”休克状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定向力障碍和注意分散,一般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这就是本病急性期临床症状的主要发生机制;第2期以明显的混乱、模棱两可及变化不定为特点,并伴有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易激惹等表现;第3期为长期的重建和再度平衡。

应激反应可出现两种结果:即一方面为功能的增强及水平的改善;另一方面为心理的、躯体的或人际关系之间的障碍,并可能转为慢性化。

战斗应激反应护理题库

战斗应激反应护理题库

战斗应激反应护理题库
摘要:
1.战斗应激反应的定义与特点
2.战斗应激反应的症状与评估
3.战斗应激反应的护理策略与方法
4.应对战斗应激反应的预防与康复措施
5.总结与展望
正文:
一、战斗应激反应的定义与特点
战斗应激反应是指在战争、冲突、恐怖袭击等高压环境下,个体面临生命威胁或目睹他人伤亡时产生的一种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

其主要特点包括:突发性、高压性、生命威胁性和复杂性。

二、战斗应激反应的症状与评估
1.心理症状:焦虑、恐惧、失眠、噩梦、情绪波动、社交障碍等。

2.生理症状: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消化不良、免疫功能下降等。

3.评估方法:采用心理测量工具(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和生理检测手段(如心率、血压等)进行综合评估。

三、战斗应激反应的护理策略与方法
1.心理护理:倾听、安慰、支持、疏导,帮助患者面对和接受现实,减轻心理负担。

2.生理护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控制应激反应引起的生理反应,提高身体抵抗力。

3.安全护理:确保患者生活环境安全,避免刺激,降低复发风险。

4.社会支持护理:协助患者重建人际关系,融入社会,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四、应对战斗应激反应的预防与康复措施
1.战前培训: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应对高压环境的能力。

2.战中心理干预: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战斗应激反应。

3.战后康复:提供专业心理辅导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五、总结与展望
战斗应激反应对参战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护理人员应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度过应激期,重返美好生活。

战斗应激反应的防控与进展

战斗应激反应的防控与进展

文献综述战斗应激反应的防控与进展肖春红,孟昭刚①*,张子璇(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青岛266071) 摘要:战斗应激反应是军事战斗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未来战场上决定战争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㊂对战斗应激反应的正确认识,快速识别诊断并进行适当的干预防治,能够降低战斗应激反应的发生率,使更多饱受应激反应折磨的伤员尽快重返战斗岗位,对维护官兵的心理健康,保持和提升部队战斗力意义重大㊂ 关键词: 军事; 战斗应激反应; 影响因素; 防控 中图分类号:R8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48(2020)09-0131-02作者简介:肖春红(1970-),女,本科,副主任护师㊂从事心理工作㊂①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战救训练科*通信作者 众所周知,军人是一个特殊群体,经常处于特定的事件和情景中,如高强度的军事体能训练,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抗洪㊁抗震㊁抗险等非战斗军事行动,甚至必要的时候进入战争状态或战斗军事行动中㊂种种因素都预示着军人群体面临着较常人更多的应激源,更能产生应激反应㊂战斗应激反应(combat stress reaction,CSR)是战争条件下参战军人面临极大的心理压力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是一种突然或逐渐发生的作战能力的减弱或崩溃并伴有生理㊁心理的症状㊂文献指出,CSR 所导致的减员可高达伤员总数的30%以上〔1〕,使其可能成为未来战场上战斗力减员的主要原因㊂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信息化”㊁ 数字化”㊁ 非接触式战斗”㊁ 非线性作战”等一些列概念和作战方式的提出,预示着未来战争将更加的激烈㊁快速㊁高效㊁高智能化;同时也预示着军人承受的应激强度将大幅度的增加,其应激反应也将更加多样复杂㊂因此,对CSR 的关注和研究更有理论和实践意义㊂本文将围绕CSR 的概念㊁影响因素㊁症状与诊断㊁干预与预防等方面进行概述,便于大众更客观的认识CSR,为我军提高军事心理素质提供思路和方法㊂1 战斗应激反应的概念及由来 对军人在战场上由战斗造成的心理㊁生理及行为障碍的描述词语很多,如 思乡病”㊁ 炮弹休克”㊁ 战争精神病”等,不同的名词说明对战斗应激反应的认识不尽相同㊂实际上,对CSR 形成合理的认识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㊂从18世纪以前 贪生怕死”阶段到18世纪以后 精神疾病”阶段,再到一战期间的 心理应激反应阶段”㊂美军的Thomas Salmon 博士提出了处理CSR 的 及时㊁就近㊁期望”的三原则,三原则就是对发生CSR 的士兵尽早而及时地予以处理和治疗,并给伤员明确的信息,他们并没有患精神疾病,只是战场上的正常应激反应,期望他们恢复以后尽快回到战斗岗位,这样对自己和部队都是有益的〔2〕㊂ 三原则”的提出和实施使人们对CSR 的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㊂二战早期, 战斗疲劳”㊁ 战斗衰竭”等概念相继提出㊂直到1973年Mullins 和Glass 正式提出战斗应激反应(CSR)概念,并逐渐为官大众所接受㊂美国国防部将军人在战争或者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经历了压力事件而产生的期待性的㊁情感性的㊁智能性的㊁身体上的或行为上的反应统称为战斗应激反应〔3〕㊂国内专家提出了CSR 的广义和狭义的概念㊂广义的概念:战斗应激反应是心身正常的士兵在战场的极端条件下出现的心理生理反应,有适度和过度两种状态㊂适度的战斗应激反应表现为士兵战斗能力的提高,而过度的战斗应激反应则表现为士兵战斗力的削弱甚至丧失㊂狭义的概念指的是过度的战斗应激反应〔4〕㊂通常国内所说的CSR 一般是指狭义的概念,当然不同的研究中的界定范围有所不同㊂2 战斗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 影响CSR 的因素是多方面,既有军事环境因素,又有个体的心理㊁生理因素㊂2.1 军事环境因素 包括战场环境因素和物理环境因素,是影响战斗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㊂战场上最大的危险是生命安全感的丧失,不论是来自死亡的威胁还是对死亡的恐惧㊁焦虑都是不可避免的㊂经验表明,战场上战斗越激烈,持续时间越久,CSR的发生率越高㊂另外,在艰苦危险的环境或不熟悉的环境中作战,会增加CSR的发生率㊂物理环境因素主要包括高温㊁严寒㊁潮湿㊁噪音㊁震动㊁有害气体㊁复杂的气候条件等㊂参战人员长时间处于此类环境下会逐渐消耗掉应对的资源和能源,容易引起应激反应㊂当然,战场中任何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引发应激反应,且未来战场中各种核生化武器㊁新型智能化武器的威胁会加重CSR的发生㊂2.2 人际因素 主要是来自人际与团队的相关因素,包括参战人员的士气㊁部队的凝聚力㊁领导的威信㊁指挥员的领导力以及社会支持等㊂通常情况下,部队的凝聚力强㊁参战人员的士气高,发生CSR的人数相对较少,反之如果部队内部人际关系紧张㊁战士的士气低落,CSR的发生率就会增加㊂良好的社会支持是CSR的保护性因素,可以增强个体应付威胁的能力,有助于减少CSR的发生〔5〕㊂部队指挥员的威信以及领导力也会影响CSR的发生〔6〕,参战人员对指挥员信赖,能够理解指挥员的意图,会增减作战的信心和决心;指挥员清晰㊁准确的指挥,有利于战争的胜利,有助于增强士兵完成任务的信念㊂2.3 个人因素 主要包括个人的生理㊁心理两个方面的因素㊂生理状况决定着个体抵抗应激的生理资源,年龄㊁睡眠㊁休息㊁体能㊁疲劳㊁受伤患病等因素均能影响CSR的发生㊂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官兵发生应激反应的比率不同㊂睡眠剥夺是影响CSR 的重要因素,个体持续一周缺乏睡眠,作业能力会逐渐下降,如果48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可以使大多数作战单位失去有效运作的能力〔7〕㊂另外,睡眠的缺少或丧失,还能引发各种心理或精神的症状,使官兵容易发生CSR㊂因此,战场环境中,参战人员的饮食㊁睡眠㊁体能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和恢复,会增加应激反应发生的风险㊂另外,躯体伤情与战斗应激反应的发生有一致性,伤情越重,受伤的部位越多,发生战斗应激反应的概率越高〔8〕㊂心理因素主要涉及个体的情绪㊁心理承受能力㊁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等因素㊂持续的恐惧㊁焦虑㊁抑郁等情绪会消耗个体的心理能源,使个体消极㊁被动的应对战斗;严重的焦虑㊁抑郁情绪会使军人丧失战斗力㊂而个体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应对策略能降低应激反应的躯体症状〔9〕㊂另外,对战争缺乏思想准备㊁缺乏战斗经验㊁首次目睹死亡㊁在信息缺乏或无法客观的评估战况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参战人员发生CSR㊂3 战斗应激反应的症状与诊断 CSR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临床上会表现为不同的类型,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三种:精神疾病型㊁身心疾病型和违纪行为型㊂具体表现为生理㊁情绪㊁认知和行为等方面㊂生理表现:主要有呼吸快浅㊁恶心㊁呕吐㊁腹泻㊁心动过速㊁肌肉紧张㊁头疼㊁头晕㊁尿频尿急㊁痉挛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明显持续增高 情绪表现: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㊁抑郁㊁愤怒㊁紧张㊁恐惧㊁反应迟钝㊁情感麻木㊁易激惹㊁无助 认知方面:包括思维迟钝㊁注意力不集中㊁言语理解及交流困难㊁记忆力减退㊁判断力下降 行为方面:可表现为入睡困难㊁失眠多梦㊁被动㊁退缩㊁孤僻㊁脱离人群㊁易激惹㊁吸毒㊁酗酒㊁不接受敌人的投降㊁肢解敌人尸体㊁不遵守军纪㊁拒绝参加战斗实际情况中,个体症状表现的方面不同㊁程度轻重不一,因此要设定一个严格的诊断标准相对来说很困难㊂Kormoss在1978年提出了两条定性标准:①他的战友认为他在战场上停止了战斗或丧失了战斗力;②是职业医务人员诊断他有精神症状〔4〕㊂在诊断的过程中,只要符合标准中的一条就可以做出诊断㊂无论表现出何种症状,战斗应激反应都是随着战争的进行而出现的㊂因此,识别战斗应激反应必须对症状出现的时间㊁频次和强度进行动态分析,并根据个人情况具体分析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㊂4 战斗应激反应的干预与预防4.1 战斗应激反应的干预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Salmon就提出战斗应激反应的PIE原则,即就近(proximity)㊁及时(immediacy)㊁期望(expectancy)三原则㊂PIE原则是被实践检验的有效的处理原则,研究显示PIE原则能够使伤员更高概率的返回部队,且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10〕;在长达20年的纵向研究显示,及时的前线治疗还存在累积效应,即采取的治疗措施越多,疗效越好〔11〕㊂在PIE原则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扩展成IMPRESS原则㊂IMPRESS是指立即(immedicacy)㊁军事社会环境(military mileu)㊁就近(proximity)㊁休息补充(rest and replenishment)㊁期待归队(expectancy)㊁简单(simplicity)㊁各级监管(supervised at each level mili⁃tary role)〔12〕㊂目前美国国防部对战斗应激反应的处理遵循BICEPS原则,即快速/简洁(brebity)㊁立即(immediacy)㊁集中(centrality)㊁期待(expectancy)㊁就近(proximity)㊁简单㊁(simplicity)㊂总结以上,可以发现CSR的干预强调 就近㊁即时㊁期望和简单㊂即对出现CSR的伤员要及时进行治疗;治疗的环境离战场越近越好,且营造非医院的治疗氛围;干预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简单高效的技术,治疗仅针对于当前的症状,不关注其过去和未来;把期望他们尽快返回战斗的期望传递给伤员㊂CSR的干预强调及时和高效,重视干预方法在战斗情景中的可操作性㊂对于前线作战人员来说,并不被允许有过多的时间接受系统的心理治疗和干预〔5〕㊂干预达到的目的不是消除各种症状而是作战能力的恢复,达到不影响整体作战行动即可㊂4.2 战斗应激反应的预防 对战斗应激反应的预防可以从个体和组织两个层面进行㊂在个体层面可以通过各种适应性训练,如模拟训练㊁心理调控训练㊁放松训练等使官兵在平时的训练中间接体验战场环境,提高个体的心理承受力和抗应激能力㊂同时,要充分认识自我,找出人格中不足之处,不断地历练自己,完善自己使之更好的适应军事环境㊂在组织层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军人群体的特点及军事应激的影响因素,改善管理模式㊂(1)平时:通过心理选拔和评估甄选出心理素质合格的官兵;适时开展思想教育㊁心理健康教育及任务针对性教育,普及军事应激的知识,加强官兵对应激反应的认识,学会自觉维护心理健康,预防或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㊂建立军事应激机制和防护救护研究体系,形成专业的军事应激干预队伍,基层部队配备专业医务人员,根据需要配备心理救护小组等㊂(2)战时: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和作息制度,保证官兵基本的生理需要,如睡眠㊁饮食㊁住宿等;提高指挥人员的指挥水平,建立威信,使作战人员对组织充满信任感;建立健全医疗救护系统,做到早发现㊁早诊断,早治疗㊂只要通过个体和组织两个层面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提升抗应激能力,促进部队战斗力㊂5 我军的不足与建议 当前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对战斗应激反应相对正确㊁客观的认识,并在经验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有效的控制干预策略㊂相比于外军军事应激医学的研究水平和力度而言,我军目前仍处于学习㊁借鉴㊁探索阶段㊂因此,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战斗应激反应的发生理制研究不够深入全面;研究方法不够创新;诊断上很大程度依赖于经验和症状学标准,缺乏快速高效的诊断途径;对战斗应激反应缺乏科学的管理等㊂后续研究中加强战斗应激反应生理机制多角度㊁多水平的基础研究,综合考虑神经生理㊁脑结构或脑功能等各类机制的系统研究㊂探究和寻找快速㊁高效的诊断工具或手段,如蒋春雷等人研究通过特定的试纸检测皮质醇和α-淀粉酶等生理指标来评估个体的应激反应水平〔13〕,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进行,可以将神经生理㊁心理㊁行为等多个方面综合起来去快速评估应激反应㊂逐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㊁多领域㊁多学科的进行研究,探究应激的生理机制和应激损伤的防护㊂加强对战斗应激反应干预方法的探究,在以往的精神动力学㊁认知行为疗法㊁危机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形成和应用新的治疗方法,如研究显示以人类智能模式和连续性原则为基础的整合职业治疗(Integrating occupational therapy)对战斗应激反应效果显著〔14〕㊂同时,加强对军事应激的科学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模式,只要从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参战官兵抗应激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战场㊂参考文献:〔1〕 王健,田坚.战斗应激反应〔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2,11(4):479.〔2〕 PERCONTE ST,WILSON AT,PONTIUS FB,et al.Psy⁃chological and war stress symptoms among deployed andnon-deployed reservists following the Persian Gulf war〔J〕.Military Medicine,1993,158(8):516.〔3〕 Kennedy C H,Zillmer E A.军事心理学:临床与作战中的应用〔M〕.贺岭峰,高旭辰,田彬,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79-180.〔4〕 蒋春雷,王云霞.应激与疾病〔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5,257-258.〔5〕 冯正直,王佳.战斗应激反应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9,41(4):275.〔6〕 HASSAN A M,JACKSON R J,LINDSAY D R,et al.Combat stress control and prevention: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an application of workplace behavioral health in adeployed combat environment?〔J〕.Workplace BehavHealth,2010,25(3):169.〔7〕 王家同.军事应激的防治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4):289.〔8〕 Reuven G,David M A.军事心理学手册〔M〕.苗丹民,王京生,刘立,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446.〔9〕 SOLOMON Z,MIKULINCER M,HABERSHAIM N.Life -events,coping strategies,social resources,and somaticcomplaints among combat stress reaction casualties〔J〕.British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1990,63(2):137.〔10〕 SOLOMON Z,BENBENISHTY R.The role of proximity, immediacy,and expectancy in frontline treatment of com⁃bat stress reaction among Israelis in the Lebanon War〔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1986,143(5):613.〔11〕 SOLOMON Z,SHKLAR R,MIKULINCER M.Frontline Treatment of Combat Stress Reaction:A20-Year Longi⁃tudinal Evaluation Study.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5,162(12):2309.〔12〕 VAN WINGEN GA,GEUZE E,VERMETTEN E,et al.The neural consequences of combat stress:long-termfollow-up〔J〕.Molecular Psychiatry,2012,17(2):116.〔13〕 YI Z,WEN-JUN SU,CHUN-LEI J.Research pro⁃gress in cortisol andα-amylase as stress biomarkers〔J〕.Military Medical ences,2017,41(2):146.〔14〕 GINDI S,GALILI G,VOLOVIC SHUSHAN S,et al.In⁃tegrating occupational therapy in treating combat stressreaction within a military unit:An intervention model〔J〕.Work,2016,55(4):737.(收稿日期:2020-05-04;修回日期:2020-08-19)。

浅析空军战斗应激反应的危害

浅析空军战斗应激反应的危害

浅析空军战斗应激反应的危害未来空军战场环境将异常恶劣,空军指战员战场承受着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是许多空军战场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本论文主要探讨空军战斗应激反应的定义、症状及引起不良症状的原因。

1、空军战斗应激反应相关概念提出空军战斗应激反应是心身正常的空军官兵在战场的极端条件下出现的心理生理反应,简称为空军应激,有适度和过度两种状态,适度的空军应激反应表现为官兵战斗能力的提高,而过度的空军应激反应则表现为官兵战斗力的削弱,甚至是暂时性的战斗能力丧失。

据美军资料,实际战斗应激性减员可以达到总卫生减员的10%~50%,只是由于正确的处置,大多数战斗应激性减员经短暂治疗就恢复到了正常状态并归队。

虽然只有小部分需住院治疗,但己经占住院病员的相当比重。

2、空军战斗应激反应的分类及危害现代空战将空前残酷,分不清前线后方,战场环境极端恶劣。

战场噪声、电磁、毒气等环境都将严重削弱人体功能。

空军战斗应激可根据空军各兵种的作战方式、武器和战场环境的不同,大致分为航空战斗应激反应、空降战斗应激反应和空军地面部队战斗应激反应。

⑴空军航空战斗应激反应空军航空战斗应激反应指空军空勤人员,包括飞行员、空中领航员、空中通讯员、空中射击员、空中机械人员、空中服务人员和操纵其它设备的等人员(主要指飞行员),在执行训练或战斗过程中,身体或心理等方面受空中诸多特殊应激源应激,主要有持续失重、持续加速度、空中减压、空中缺养、空中躁声、空中剧烈温度变化等综合应激反应的统称,主要有航空战斗应激良性反应和不良反应。

⑵空军空降兵战斗应激反应空军空降战斗应激根据空降战斗的特殊性大致可分为空中运输途中应激、伞降过程应激、战场战斗应激、战场陌生环境应激、不良心理应激等反应,依据空降战斗应激反应的影响可分为良性反应和不良反应,空降战斗应激不良反应是战时危害空降人员机体和战场减员的主要原因之一,具体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空中运输途中不良应激主要是高空环境对空降人员的应激,具体有高空低温、低压、缺氧、噪音、振动、辐射等不良应激。

战斗应激心理反应及预防对策

战斗应激心理反应及预防对策
《《 心灵驿站
/
王 问 摄
战斗应激心理反应及预防对策
王燕
军人是承担特殊使命的武装力量,战争条件下极易产生 诸如惧怕受伤及其致残致死忧虑、战友被打死打伤、长期过 度疲劳等心理压力,并由此造成强烈的应激心理反应,严重 影响部队战斗力。
战斗爆发时,适度焦虑、恐惧与植物性神经调节障碍等 应激反应是正常的,只有当应激反应强烈到患者不能再战斗 或工作时,才称之为战斗应激反应。战斗应激反应又称战争 神经症,是一种突然或逐渐发生的作战能力崩溃并伴有身心 疲劳症状的反应。战斗应激心理反应症状有:焦虑、抑郁、 恐惧、精神错乱以及由此导致的记忆障碍、注意力障碍、 言语交谈障碍等。具体行为表现是过度烦躁、战栗、攻击性 行为。如,冲锋时不掩蔽自己,或躲于掩体而不顾战友; 抽搐、癫痫发作等无目的之动作;发生类似瘫痪状态;哭 泣、逃跑倾向、情绪压抑;执行命令时优柔寡断,对周围事 物漠不关心;想法稀奇古怪,呈现孤独固执、无端发怒等与 外界隔绝状态。战斗应激反应的主要影响是失去战斗力。缺 乏战斗经验、牺牲精神、战斗意志,是促发战斗应激反应的 因素。高昂的士气、丰富的经验、对群体的信赖、适当的休 整、坚强的后勤保障、良好的人际关系,都会预防战斗应激 心理反应的发生。
俄立谦/摄
13
2019 PLA HEALTH Nhomakorabea在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战斗行动高度紧张,武器装 备日益增强,使得参战官兵心理负荷加重,超出正常人的应 激耐受限度,造成战斗应激心理反应发生率大幅度提升。对 此,除了战场救治措施外,平时应注意加强对官兵战斗应激 心理反应的针对性训练。首先,要提高应激耐受力。即提高 部队官兵的认知能力、反应能力、适应能力。由指挥官向士
兵说明战局、敌人意图策略及军事装备等具体情况,使士兵 正确评价所处环境状况以及该具有的实际应变能力,恰当地 预测未来效果,以提高个体应激耐受能力。由医务人员选择 富有理性和积极意义的对话方式,促使官兵面对不同应激状 况而做出采取不同的自卫策略,以消除消极“保存-退缩”反 应源。其次,要组织情景模拟训练。在近似逼真的战斗环境 下,组织开展军事训练,让官兵在可控条件下经历实战恐慌 症,学会自我劝导,提升战斗意志。还要加强体育锻炼竞技 活动,保持健壮的体格。再次,要加强后勤保障。尽量创造 条件给官兵提供充足食物、保暖、休息等条件,保障士兵每 日睡眠时间。与有关部队建立良好协作关系,组织家庭和亲 友通过写信等方式关心和爱护官兵,使之稳定思想情绪,打 破思想顾虑,避免消极行为。最后,要注重培育健康人格。 部队指挥员和医护人员要教育官兵认清军人职责与担当,强 化军魂引领,搞好思想教育,强化战斗精神。

人体紧急情况下的应激反应

人体紧急情况下的应激反应

人体紧急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当我们面对突然出现的危险,人体会迅速做出反应,以确保生命安全。

这些应激反应是人体自身的生物保护机制,有助于我们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行动。

以下将介绍人体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激反应。

1. 恐惧反应当面对危险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感到恐惧。

这种情绪可以使我们更加警觉,减少过度冒险或冲动的行为。

通过自我保护的行动,例如马上逃离危险区域或呼救寻求帮助,我们可以尽可能地避免潜在的伤害。

2. 战斗或逃跑反应人体的第二种应激反应是战斗或逃跑反应,也称为“斗争-逃跑-困惑-游荡反应”,通常称为“斗争与逃跑反应”。

这种反应是指在面对现实威胁时,人体会自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荷尔蒙,以提高能量水平和改善自己的运动能力。

涉及到的器官和器官系统包括大脑,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骨骼肌。

在逃跑情况下,大脑的视神经会直接将情况传输到大脑皮层,将刺激源的危险转化为适应性逃避反应。

心血管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心跳和加速呼吸,以增加股骨部肌肉的氧气和能量。

此外,肾上腺素还可以扩张支气管和升高血糖水平,以提高人体的能量水平,以应对任何紧急情况。

在进行战斗情况下,人体会变得更加警觉和兴奋,以消耗更多能量。

不同于逃跑反应的加速心跳,血压也会随之升高。

心算力与灵活性方面也会变得更加优异,因此肌肉的扩张力和快速收缩能力也会进一步增强。

3. 冻结反应除了上述应激反应之外,人体还会出现第三种反应,即冻结反应。

在某些情况下,面对危险时,人体会自动发生冻结反应。

人的肌肉和四肢在这种情况下会僵硬,不再有反应,让人变得无法动弹。

这种反应通常发生在在遭遇非常激烈的恐惧,特别是当人无法逃跑或战斗的时候。

这种情况下,人体会自动发出不运动的信号,以隐藏身体,让身体更加安全。

总的来说,人体的应激反应是很复杂的,具有多个阶段。

当人面对紧急情况时,大脑和身体都会迅速做出反应来保证生命安全。

对于每个人来说,了解这些应激反应十分重要,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危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应对,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和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斗应激反应
军事文献中用来描述士兵在战场上出现的心理、精神障碍的名词很多,例如:“炮弹休克”、“战争精神症”、“战斗衰竭”、“战斗应激”、“战斗应激反应”等。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士兵在战争中出现的心理、精神上的异常,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例这类减员是战场癔症性失明,出现在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战役中。

希腊史学家Herodotus是这样描述的:雅典人Epizelus异常勇猛,但在马拉松混战之后却丧失了视觉。

奇怪的是他的身上没有任何受到损伤或被击中的痕迹,而眼睛却什么也看不见了,且其整个后半生都是如此。

Epizelus认为自己失明的原因是当时看到一个非常粗壮的男人就在面前。

那是个胡子长得把整个盾牌都遮住丁的怪物,他猛冲过来一下子杀死了站在自己身边的一个人。

一瞬间,Epizelus的整个世界一片漆黑。

由于当时是冷兵器时代,主要减员原因是刀箭伤,战场情况对士兵的心理压力不大,故这类战场癔症性减员的数量很少,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在美国内战、日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等战争中,精神性减员数量的增加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了解这种精神异常的重要性,并开始对士兵在战场上出现的影响战斗力的心理、精神异常表现的本质进行探索,其认识过程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一、将此类心理、精神异常视为“贪生怕死”的阶段
这个阶段虽然没有一个精确的开始时间,但是我们可以认为自从有了军队、军纪和战争,该阶段就开始了。

这是在战场这个特殊的条件下形成的,尤其是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完全有理由将士兵现精神心理障碍看成“贪生怕死”的表现,是一种违反战时纪律的行为,因而这时的士兵应该被送到战时的军事法庭,按照违反战时军纪处理。

在各个国家的军队中都出现过这种情况,所以这种“违反军纪”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自然的认识。

通常对这类士兵的处罚比较严厉,如:将这些士兵关进监狱,强迫其加入“突击队”,甚至处决。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白人部队中有3%的士兵因患严重的“思乡症”而失去了战斗力,并被以“违反军纪”的罪名处决,但这种办法并未能降低“思乡症”的发病率。

在现代战争中,“违法军纪”的观点仍被很多军事人员所坚持。

究其原因,除了对这个问题的本质认识不清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真正的违纪行为与心理应激性违纪行为之间的界限不易确定。

二、将此类心理、精神异常视为“精神病”的阶段
l8世纪,一些法国军医最早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军事精神医学问题。

他们了解到,部分受到军事法庭审判的士兵(其中包括一些违反纪律的士兵甚至逃兵)所受到的审判是不公正的。

因为这些士兵存在着病态的心理障碍,故而不能理智地对待错误,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错误行为,所以是不应该受到审判的。

于是在l759年,法军建立了一所医院,专门收治那些怀疑其违纪犯罪行为是一种精神疾病表现的士兵。

此后,有心理障碍的士兵就不再因其违反了纪律而受到军法制裁了。

由于战时出现的精神异常表现与日常人们见到的精神疾病表现十分相似,所以法国军医提出“精神疾病”本质论,得到了广泛的赞同。

但是,以此理论为指导的军事精神病学保障工作却遇到了很多难。

例如,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俄军一方发生大量的精神病减员现象,俄军将领认为这是一个应该重视的重要军事医学问题,于是在哈尔滨设立了一所精神病中心医院。

这里每天可以接收43~90名病员,但经过l5天的治疗,病员中只有极少数在短期内归队,在收容的275名军官中就有2l4名被后送,l072名士兵中有983名被后送。

从日俄战争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将战时的精神性减员按平常的精神疾病性减员处理,虽然使士兵免遭军法制裁,但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仍然流失了大量的有作战指挥技能的军事人才。

三、将战时心理、精神异常视为“应激”的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的ThomasSalmon博士提出处理此类伤员“及时、就处理战时精神异常人员的三原则。

这个里程碑标志着“精神疾病”的阶段发展到了高潮,也标志着应激阶段的开始。

三原则提出以后,大量的战争心理医学保障的经验教训主要是对精神异常本质的探索。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有很多事实表明:当战斗激烈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任何人都可能出现精神异常。

通过对这类减员的观察研究,人们发现减员的主要原因是战场环境因素一应激源一造成士兵的心理生理适应障碍。

战场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战斗的激烈程度、指挥官的组织指挥能力、部队凝聚力的强弱等等。

还有一个重要的战场环
境因素,就是人一机一环境因素,即高技术武器对其操作者的过高要求所形成的应激因素。

如果这些因素对参战人员造成的心理负荷过重,超过了军人的适应阈值就会形成适应
障碍,士兵会暂时或长久地失去战斗力,造成精神性减员。

士兵的心理素质或者性格因素与战时士兵精神异常的发生关系小大。

随着医学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军人在战场上出现精神异常的本质就是战斗应激反应。

l973年,Mullins与Glass提出了战斗应激反应(Combat Strees Reaction)的概念,认为CSR是士兵暴露于强烈的应激下导致的精神崩溃。

这些应激包括死伤的巨大威胁,第一次看到死亡,指挥员和战友的阵亡,食物、水、睡眠等缺乏,过冷或过热,缺乏家庭的支持等。

无数学者经过多年的探讨与努力确定了对战斗应激反应的正确描述:身心正常的士兵在战场极端条件下,对刺激的认知评价而产生的生理、心理反应。

扩展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