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六版络合滴定法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第六版习题详解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习题详解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习题详解答案(总6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思考题答案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

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

即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好。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 答:系统误差。

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 答:系统误差。

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答:系统误差。

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答:系统误差。

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答:系统误差。

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答:标准偏差。

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着地表现出来。

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答:增加平行测定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 某铁矿石中含铁%,若甲分析结果为%,%,%,乙分析得%,%,%。

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计算可得出甲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的结论。

x 1 = ++÷3 =(%) x 2 = ++ ÷3 = (%)E 1=- =(%) E 2=- = (%)%030.01/)(1)(2221=-∑-∑=--∑=n n x x n x x s i %045.01/)(222=-∑-=∑n nx x s i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

B143-分析化学-第七章 络合滴定法答案 (2)

B143-分析化学-第七章 络合滴定法答案 (2)

1. EDTA二钠盐的水溶液的pH的最简式是(pH = (p K a4 + p K a5) /2)(EDTA相当于六元酸)2. 络合滴定中一般不使用EDTA而用EDTA二钠盐(Na2H2Y), 这是由于(EDTA 在水中的溶解度小, 而Na2H2Y的溶解度较大); 当在强酸性溶液中(pH<1), EDTA为六元酸, 这是因为(两个N原子接受了两个质子)。

3.直接与金属离子配位的EDTA型体为(D)(A)H6Y2+(B)H4Y (C)H2Y2-(D)Y4-4. 指出下列EDTA络合物的颜色(填A,B,C,D)(1) CuY2- ___ D _____ (A)无色(2) MnY2- __ B ______ (B)紫红色(3) FeY-___C _____ (C)黄色(4) ZnY2- ___ A ____ (D)蓝色5.一般情况下,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的络合比是(A)(A)1:1 (B)2:1 (C)1:3 (D)1:26. 金属离子M与络合剂L形成逐级络合物, 溶液中各种存在型体的分布系数与络合剂的平衡浓度(有关); 与金属离子的总浓度(无关)。

(答有关或无关)7. 已知乙酰丙酮(L)与Al3+络合物的lgβ1-lgβ3分别是8.6、15.5和21.3, 则AlL3为主要形式时的pL范围是(pL < 5.8),pL为10.0时铝的主要形式是(Al3+),则[AlL]与[AlL2]相等时的pL值为(6.9)8. 磺基水杨酸(L)与Cu2+络合物的lgβ1为9.5, lgβ2为16.5, [CuL]达最大的pL为( D)(A) 9.5 (B) 16.5 (C) 7.0 (D) 8.39.αM(L)=1表示(A)(A)M与L没有副反应(B)M与L的副反应相当严重(C)M的副反应较小(D)[M]=[L]10. 若络合滴定反应为M + Y = MYL│ │H+ML H i Y(i=1~6)则酸效应系数αY(H)的定义式为(αY(H)=[Y']/[Y]),[Y']=([Y']=[Y]+∑[H i Y])c(Y)=([Y]+∑[H i Y]+[MY]或c(Y)=[Y']+[MY])。

高中化学竞赛 分析化学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高中化学竞赛 分析化学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Zn(NH3)=
1+[NH3]1+[NH3]2 2+[NH3]3 3+[NH3]4 4
=1 03 .2
lgZ n N H 3 =3 .2
27
一些浓度关系
c ( Y ) [ Y ] H iY [ Z n Y ]
c(Y) ≠ [Y]
c ( Z n ) [ Z n ] [ Z n A i ] [ Z n ( O H ) i ] [ Z n Y ]
= 1 0 6 .6 0 lgY(H) 6.60 20
共存离子效应
共存离子N与Y反应,共存离子引起的副反应 称为共存离子效应。副反应系数用表示α Y(N)
Y(N)[[Y Y']][N[Y ]Y ][Y]1KN[YN]
[Y’]是NY的平衡浓度与游离Y的平衡浓度之和; KNY为NY的稳定常数,[N]游离N的平衡浓度。
解度小,0.02g/100mL。
EDTA二钠盐-EDTA-Na2H2Y·2H2O: 在水中溶解度大,11.1g/100mL,相当于 0.3mol/L, pH约为4.4。分析中一般配成 0.01~0.02mol/L的EDTA二钠盐溶液。
4
(2)EDTA是一个六元酸,在水溶液中有7种存 在形式。最高配位数为6。
稳定常数
n=1:1 M + Y = MY
K稳[C [C2a]a2 Y [Y 4 ]]4.9010 10
不稳定常数( instability constant ) K不稳=1/K稳
9
→累计稳定常数:cumulative stability constant
第一级累积稳定常数 1K稳 1 第二级累积稳定常数 2K稳1K稳2
表3-1 有色EDTA螯合物

分析化学 第六版 (李发美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后答案

分析化学 第六版 (李发美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后答案
om 积减小,盐酸浓度测定值偏高 hdaw.c 10、写出下列各体系的质子条件式。 .k 解:(1)NH4H2PO4:
www [H+]+[H3PO4]=[OH-]+[HPO42-]+2[PO43-] 网 (2)H2SO4(C1)+HCOOH(C2):
答案 [H+]=[OH-]+[HSO4-]+2[SO42-]+[HCOO-] 后 (3)NaOH(C1)+NH3(C2):
11、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
(1) 0.3 -0.2 -0.4 0.2 0.1 0.4 0.0 -0.3 0.2 -0.3
om (2) 0.1 0.1 -0.6 0.2 -0.1 -0.2 0.5 -0.2 0.3 0.1
w.c ① 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
hda 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1.52% 及 1.40% 。问改变反应条件后,产品中杂质百分含量与改变前相比,有
明显差别吗?(α=0.05 时)
解:
x = 1.51% S = 0.13 % S = S / n = 0.13%/ 6 = 0.053% x
x − µ 1.51% − 1.60%
t=
=
= 1.7
S
0.053%
x
查表 2-2,t5,0.05=2.571,t 计算 < t 临界值 。
2、解:NaOH 吸收 CO2,将部分转化为 Na2CO3。 ①滴定强酸,可以完全反应。对结果基本无影响。
②滴定弱酸,NaOH 能中和弱酸,Na2CO3 不能中和弱酸,需 要消耗更多的标准溶液,将带来正误差(分析结果偏高)。

第七章---络合滴定法-习题解答Word版

第七章---络合滴定法-习题解答Word版

第七章 络合滴定法1. 填空:。

用浓度为进行计算。

标准溶液常=,可通过公式为,其水溶液的二钠盐,分子式为采用一般表示。

配制标准溶液时,用符号乙二胺四乙酸是是一种氨羧合剂,名称)(-1a5a4222L mol 02.02)p (p pH 4.4pH O 2H `Y H Na EDTA EDTA EDTA 1⋅+•K K (2)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EDTA 总是以Y 4-、HY 3-等7种型体存在,其中以Y 4-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pH >10.26时EDTA 才主要以此种型体存在。

除个别金属离子外,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时,络合比都是1∶1。

式为程度,其计算络合滴定主反应进行的在副反应存在下,它表示条件形成常数称) (Y M MY MY 3ααK K '一定时,。

在,减小的络合作用常能增大;愈小愈大,其中酸度越高,,和、的因素有。

影响越高度越大,络合滴定的准确时,一定小的重要依据。

在△完全程度和滴定误差大值是判断络合滴定反应) (。

愈大愈大,突跃一定时, ;在条件常数越大越大,突跃的条件下,。

在金属离子浓度一定和跃的大小取决于)络合滴定曲线滴定突 (MY MY M MY Y Y M MY MY MY MY M MY MY MY M K K M K lg K K K M p K 5c K K K c 4'''''''''''αααα 终点误差的大小由△p M′的大小决定,而误差的正负由△p M′的正负决定。

(6) 在[H+]一定时,EDTA 酸效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2. 答;由于多数金属离子的配位数为四和六。

Cu 2+、Zn 2+、Cd 2+、Ni 2+等离子均能与NH 3形成络合物,络合速度慢,且络合比复杂,以氨水为滴定剂滴定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不高。

不能按照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完成,无法判断滴定终点。

分析化学 络合平衡和络合滴定法(2)

分析化学 络合平衡和络合滴定法(2)

最低酸度
金属离子的水解酸度-避免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对 M(OH)n
[OH-]=
n
Ksp [M]
例 0.02mol/LZn2+ Zn(OH)2 Ksp=10-15.3
可求得:pH≤7.2
? 可在pH10的氨性缓冲液中用Zn2+标定EDTA 最佳酸度 金属指示剂也有酸效应,与pH有关 pMep=pMsp 时的pH ?
络合掩蔽注意事项:
1. 不干扰待测离子: 如pH10测定Ca2+、Mg2+, 用F-掩蔽Al3+, 则 CaF2 ↓、MgF2 ↓
2. 掩蔽剂与干扰离子络合稳定:
3. 合适pH F-, pH>4; CN-, pH>10)
b 沉淀掩蔽法
加沉淀剂,降低[N]
例:Ca2+ Mg2+混合溶液中Ca2+的测定 lgKCaY=10.7, lgKMgY=8.7
b 单一金属离子滴定的适宜pH范围
最高酸度
csp=0.01mol· L-1, lgKMY≥8 lgKMY= lgKMY-lg Y(H)≥8, (不考虑 M) 有 lgαY(H) ≤lgK(MY) - 8 对应的pH即为pH低,
例如: KBiY=27.9 lgY(H)≤19.9 pH≥0.7 KZnY=16.5 lgY(H)≤8.5 pH≥4.0 KMgY=8.7 lgY(H)≤0.7 pH≥9.7
6.4 络合滴定基本原理
络合滴定曲线:溶液pM随滴定分数(a)变化的曲线 在络合滴定中,随着EDTA滴定剂的不断加入,被滴定 金属离子的浓度不断减少, 以被测金属 离子浓度的负对数pM(pM=-lg[M])对 加入滴定剂体积作图,可得络合滴定曲 线即pM~V曲线。 见书P186

分析化学 第6章 络合滴定 b - 金属离子指示剂、络合滴定原理、终点误差、判别式、酸度控制(1)

分析化学 第6章 络合滴定 b - 金属离子指示剂、络合滴定原理、终点误差、判别式、酸度控制(1)


lg
K MIn
lg In(H)
lg M
此时的变色点 pM 'ep lg KMIn lg In(H) lg M
pM 'ep pM ep lg M
金属指示剂变色点pM ’ep随体系酸度变及其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选择指示剂时应控制反应条件使其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尽量接近。
理论变色点,也即终点 pMep lg KMIn lg In(H)
金属指示剂变色点pMep随体系酸度变化而变化。部分金属指示剂变 色点可由p397, 表14查得。
若金属离子有副反应
K MIn '

[MIn] [M' ][In'
]

K MIn
In(H) M
pM
' lg
[MIn] [In' ]
六、常用金属离子指示剂
掌握:作用原理、颜色变化,实用pH范围 铬黑T (EBT) 二甲酚橙(XO) PAN金属指示剂
铬黑T (EBT)
是一多元酸,不同的酸碱型体具有不同的颜色
H2In-
HIn 2-
In3-
pKa2 = 6.3
pKa3 = 11.6
pH
型体及颜色
指示剂络合物颜色
pH < 6.3 6.3 < pH < 11.6
H2InHIn2-
+M
2H+
MIn + H+
pH > 11.6
In3-
适宜pH 范围:6.3 ~ 11.6
二甲酚橙
是一多元酸,不同的酸碱型体具有不同的颜色:
H6In- -4 H+
H2In4-

分析化学第六版第3章滴定分析及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第3章滴定分析及答案

第三章滴定分析一、选择题1、在滴定分析中,对其化学反应的主要要求是()A、反应必须定量完成B、反应必须有颜色变化C、滴定剂与被测物必须是1:1反应D、滴定剂必须是基准物2、在化学试剂的分类中,以下缩写表示分析纯的是:A、CRB、BRC、ARD、GR3、下列标准溶液可用直接法配制的有()A.H2SO4B.KOH C.Na2S2O3D.K2Cr2O74、用来标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质最好选用()A.邻苯二甲酸氢钾B.H2C2O4·2H2O C.硼砂D.As2O35、将Ca2+沉淀为CaC2O4,然后用酸溶解,再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H2C2O4,从而求算Ca的含量,所采用的滴定方式为()A.直接滴定法B.间接滴定法C.返滴定法D.氧化还原滴定法6、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时,必须使用( )A、分析纯试剂B、高纯试剂C、优级纯试剂D、基准试剂7、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 以下条件不必具备的是 ( )A、物质中杂质含量应低于滴定分析所允许的误差限度以下B、较小的摩尔质量C、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相符D、稳定8、滴定分析中,一般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

这一点称为:( )A.化学计量点B、滴定分析点C、滴定终点D、滴定误差点9、某水溶液中含Ca2+40mg/L,则Ca2+的摩尔浓度mol/L约为( )(Ca的摩尔质量为40.08g/mol)A、1.0B、0.10C、0.010D、1.0×10-310、某浓氨水的密度(25。

C)为0.90g/mL,含NH3的量为29%(m/m),则此氨水的浓度(单位:mol/L)约为多少(NH3的摩尔质量为17g/mol)( )A、0.15B、1.5C、5.0D、15.011、今有0.400 mol·L-1HCl溶液1L;欲将其配制成浓度为0.500 mol·L-1溶液,需加入1.00 mol·L-1HCl多少毫升?( )A、200.0 mLB、400.0 mLC、100.0 mLD、300.0 mL12、用同一KMnO4标准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FeSO4和H2C2O4溶液,耗用的标准溶液体积相等,则FeSO4与H2C2O4两种溶液的浓度之间的关系为( )A、2c (FeSO4) = c (H2C2O4)B、c (FeSO4) = 2c (H2C2O4)C、c (FeSO4) = c (H2C2O4)D、5c(FeSO4) = c(H2C2O)13、0.2000mol·L-1K2Cr2O7对Fe的滴定度(g·ml-1)为已知铁的相对分子量为55.85:A、0.06702B、0.001862C、0.03351D、0.0221014、在1L 0.2000mol/LHCl溶液中,需加人多少毫升水,才能使稀释后的HCI溶液对CaO的滴定度T CaO /HC l =0.00500g/mL。

分析化学(第六版)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习题答案
石灰石的纯度=0.0855/0.2815=30.37%
如果以CO2表示,m(CO2)=0.0008542×44.01=0.0376(g)
CO2的百分质量分数为:0.0376/0.2815=13.35%
25、解:酚酞做指示剂,消耗盐酸12.00mL,说明试样中有Na3PO4。
Na3PO4+ HCl = Na2HPO4+ NaCl


酚酞作指示剂较为合适。
23、解:CaCO3+2HCl=CaCl2+H2O+CO2
HCl过量 5.60×0.975=5.46mL
与CaCO3反应消耗HCl 20.00-5.46=14.54(mL)
石灰石样品中
n(CaCO3)=(14.54×0.1175)/2000=0.0008542(mol)
石灰石样品中m(CaCO3)=0.0008542×100.1=0.0855(g)
解:设试样中NaBr的百分质量分数为x,则:
x=69.98%
试样中NaI的百分质量分数30.02%
13、解: 过量的银离子体积为:
14、解:
17、计算下列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
(1)PbSO4在0.1mol/LHNO3中。
(2)BaSO4在pH10的0.020mol/LEDTA溶液中。
解:(1)
(2)
17、解:
第8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5、说明以下测定中,分析结果偏高、偏低还是没影响?为什么?
(1)在pH4或pH11时,以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Cl-。
(2)采用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Cl-或Br-,未加硝基苯。
(3)吸附指示剂法测定Cl-,选曙红为指示剂。
(4)用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NaCl、Na2SO4混合液中的NaCl。

分析化学第六版第6章-络合滴定法及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第6章-络合滴定法及答案

第六章络合滴定法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都是1:1 型的( )2、络合滴定中酸度越小,对滴定越有利,因此滴定时,pH 值越大越好( )3、络合滴定法可以测定许多金属离子,对于SO42—等阴离子则不能测定( )4、EDTA 能与多数金属离子络合, 所以选择性较差。

()5、EDTA 滴定法测定自来水中Ca2+、Mg2+时,用EBT 为指示剂,若不加pH=10 的缓冲溶液,终点时不会变色。

( )6、络合滴定要求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MIn 的稳定常数越大越好( )7、若控制酸度使lg C M K′MY≥6,lg C N K′NY≤1, 就可准确滴定M 而N不干扰( )二、选择题1.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时,其螯合比一般为( )A.1:1 B.1:2 C.1:4 D.1:62.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时,一分子的EDTA可提供的络合原子个数为() A.2 B.4 C.6 D.83.在非缓冲溶液中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时,溶液的pH值将( )A.升高B.降低C.不变D.与金属离子价态有关4.下列叙述αY(H)正确的是()A.αY(H)随酸度减小而增大B.αY(H)随pH值增大而减小C.αY(H)随酸度增大而减小D.αY(H)与pH变化无关5.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溶液滴定Mg2+,可选择的缓冲溶液为()A.KHC8H4O4~HCl B.KH2PO4~K2HPO4C.NH4Cl~NH3·H2O D.NaAc~HAc6.用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时所呈现的颜色是()A.游离指示剂In的颜色B.MY的颜色C.MIn的颜色D.a与b的混合颜色7.Fe3+、Al3+对铬黑T有()A.僵化作用B.氧化作用C.沉淀作用D.封闭作用8.在络合滴定中,用返滴定法测Al3+时,以某金属离子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最适合的金属离子标准溶液是()A.Mg2+B.Zn2+C.Ag+D.Bi3+9.以EDTA滴定同浓度的金属离子M,已知检测点时,△pM=0.2,K’MY=109.0,若要求TE=0。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_(思考题和习题全)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_(思考题和习题全)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_(思考题和习题全)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思考题1.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是测定平均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常用误差大小来表示,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精密度是指在确定条件下,将测试方法实施多次,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精密度的大小常用偏差来表示。

误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值之差,其大小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

偏差是指个别测定结果与几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别,其大小可用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表示,也可以用标准偏差表示。

2.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2)天平两臂不等长;(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1)引起系统误差,校正砝码;(2)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3)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4)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5)引起偶然误差;(6)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或提纯试剂。

3.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种更合理?答:用标准偏差表示更合理。

因为将单次测定值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答:在一定测定次数范围内,适当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针对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同,可采用选择标准方法、进行试剂的提纯和使用校正值等办法加以消除。

如选择一种标准方法与所采用的方法作对照试验或选择与试样组成接近的标准试样做对照试验,找出校正值加以校正。

对试剂或实验用水是否带入被测成分,或所含杂质是否有干扰,可通过空白试验扣除空白值加以校正。

5.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得结果为39.12%,39.15%和39.18%,乙分析得39.19%,39.24%和39.28%。

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解: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由绝对误差E可以看出,甲的准确度高,由平均偏差d和标准偏差可以看出,甲的精密度比乙高。

分析化学练习题(第6章 络合滴定法)

分析化学练习题(第6章 络合滴定法)

分析化学练习题第6章络合滴定法一. 选择题1.下列有关条件稳定常数的正确叙述是()A. 条件稳定常数只与酸效应有关B. 条件稳定常数表示的是溶液中络合物实际的稳定常数C. 条件稳定常数与温度无关D. 条件稳定常数与络合物的稳定性无关2. 对配位反应中的条件稳定常数,正确的叙述是()A. 条件稳定常数是理想状态下的稳定常数B. 酸效应系数总是小于配位效应系数C. 所有的副反应均使条件稳定常数减小D. 条件稳定常数能更准确地描述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3. 已知lgK ZnY =16.5,若用0.020mol·L-1EDTA滴定0.020mol·L-1Zn2+溶液,要求△pM=±0.2,TE = 0.1%,已知pH = 4,5,6,7时,对应lgαY(H)分别为8.44,6.45,4.65,3.32,滴定时的最高允许酸度为()A. pH≈4B. pH≈5C. pH≈6D. pH≈74. 现用Cmol·L-1EDTA滴定等浓度的Ca2+,Ca2+无副反应。

已知此时滴定的突跃范围ΔpM,若EDTA和Ca2+的浓度增加10倍,则此时滴定的突跃范围为ΔpM' ()A.ΔpM'=ΔpM-2B.ΔpM'=ΔpM+1C. ΔpM'=ΔpM-1D. ΔpM'=ΔpM+25. 以EDTA滴定Zn2+时,加入的氨性溶液无法起到的作用是()A. 控制溶液酸度B. 防止Zn2+水解C. 防止指示剂僵化D. 保持Zn2+可滴定状态6. 下列有关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不正确描述是()A.理论变色点与溶液的pH值有关B.没有确定的变色范围C.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稳定性要适当D.能在任意pH值时使用7. 在配位滴定中,当溶液中存在干扰测定的共存离子时,一般优先使用()A. 沉淀掩蔽法B.氧化还原掩蔽法C. 离子交换法分离D. 配位掩蔽法8. 用EDTA滴定Bi3+时,消除Fe3+干扰宜采用()A. 加NaOHB.加抗坏血酸C.加三乙醇胺D.加氰化钾9. 某溶液中含有Ca2+、Mg2+及少量Al3+、Fe3+,欲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滴定Ca2+、Mg2+的含量,正确的做法是()A.碱性条件下加入KCN和NaF,再测定B.酸性条件下加入三乙醇胺,再调至碱性测定C.酸性条件下加入KCN和NaF,再调至碱性测定D.加入NH3沉淀掩蔽Al3+和Fe3+,再测定10. 铬黑T(EBT)与Ca2+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K Ca-EBT =105.4,已知EBT的逐级质子化常数K1H =1011.5,K2H =106.3,在pH=10.0时,EBT作为滴定Ca2+的指示剂,在颜色转变点的pCa值为()A. 5.4B. 4.8C. 2.8D. 3.811. 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三氯化铁溶液中少量游离盐酸,Fe3+将产生干扰。

第三章络合滴定法

第三章络合滴定法

终点误差公式的其他应用
1.求稳定常数
例:pH = 5.0时,用0.02000 mol/L EDTA滴定20.00 mL 0.02000 mol/L 的M溶液,当加入的EDTA体积分 别为19.96 mL和20.04 mL 时,用电位法测得pM分别 为4.7和 7.3。试求出M与EDTA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3.3 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
1.理解:酸效应、共存离子效应、络合效应、水解效应, 及其定义式. 举例: 2.理解M、Y的副反应对主反应不利, 而MY的副反应对主反应有利. 3.各种副反应系数的计算
Y的副反应系数
Y (H )
[H ] [H ] [H ] 1 ... K a6 K a6 K a5 K a 6 K a5 ...K a1
pM
K
' MY
CM
SP
' SP K MY C M
ep与sp接近,当 M有副反应时Msp Mep ∴ pM pM′ △PM= PMep - PMsp
指示剂的变色点 (题给)
由公式先求出 pM sp
' pM sp PMSP log M
思考:pM′ 如何求?
P110例题13
[L]---溶液中游离态络合剂L的平衡浓度. 例: 在PH=10.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 用0.01mol/L EDTA滴定0.01mol/LCu2+ 和0.01mol/L Ca2+混 和溶液中的Cu2+ ,如NH3+NH4+的总浓度为 0.1mol/L,计算αCu(NH3).
M (OH ) 1 1[OH ] 2OH ] ... n [OH ]
pM sp
pM pM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K n [ML][L] ML+ L
[ML2]
ML2
K2
[ML2] [ML][L]
==
K
[MLn 1][L] [MLn]
MLn-1+
L
MLn
Kn
[MLn] [MLn 1][L]
络合物的形成常数(对MLn型来讲),其一般规律是 K1>K2>K3… 原因:随着络合体数目的增多, 配体间的排斥作用增强,稳定性下降。
M=M(L)+M(OH)-1
(三)络合物MY的副反应 pH<3,形成酸式络合物,MHY; pH>6,形成碱式络合物,MOHY。 由于这两种络合物不稳定,一般情况
下,可忽略不计。
二、MY络合物的条件形成常数
条件形成常数亦叫表观稳定常数或有效稳定
常数,它是在有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下络合物的 实际稳定常数。
[HY] [Y][H+
]
=
1 Ka
6
β1H=K1H
HY+H+=H2Y ︰
K
H 2
=
[H2Y] [HY][H+
]
=
1 Ka5

β2H=K1H K2H ︰



H5Y+H+=H6Y
K6H
=
[H6Y] [H5Y][H+
]
=
1 Ka1
β6H=K1H K2H … K6H
累积质子化常数的应用: 由各级累积质子化常数计算溶液中 EDTA各型体的平衡浓度。
因此,根据上述各式,只要知道β值,就 可以计算出在不同游离氨的浓度下,各型 体的δ值。如图所示。
锌氨络合物各型体的δ- lg [NH3] 相邻两级络合物分布曲线 的交点处有:

分析化学06 络合平衡和络合滴定法

分析化学06 络合平衡和络合滴定法

EDTA
H6 Y2+ =H+ + H5 Y+
[H+][H5Y] Ka1= [H Y] = 10-0.90 6
H5Y+ =H+ + H4Y H4Y =H+ + H3YH3Y- =H+ + H2Y2-
Ka2=
[H+][H4Y] [H5Y]
= 10-1.60
[H+][H3Y] Ka3= = 10-2.00 [H4Y] [H+][H2Y] Ka4= = 10-2.67 [H3Y]
6.2 络合平衡常数
1 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K, ) M + Y = MY [MY] KMY= [M][Y]
M + L = ML ML + L = ML2
● ● ●
逐级稳定常数 Ki [ML] K1= [M][L]源自[ML2] K2= [ML][L]
● ● ●
累积稳定常数
1=K1=
[ML] [M][L]
M
OHL
+ Y = MY
ML
● ● ●
MOH
● ● ●
M(OH)n MLn M
M(OH) =1 +1[OH-]+ 2[OH-]2+ …+ n[OH-]n
多种络合剂共存
M = M(L1)+ M(L2) +…+ M(Ln)-(n-1) M(L) =1+1[L] +2[L]2+…+n[L]n
● ● ●
MLn-1 + L = MLn
[MLn ]= n [M] [L]n
cM=[M]+[ML]+[ML2]+…+[MLn]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2)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2)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2)
答:化学反应很多,但是适用于滴定分析法的化学反应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反应定量地完成,即反应按一定的反应式进行,无副反应发生,而且进行完全(99.9%),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反应速率要快。对于速率慢的反应,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其反应速率。
(3)能用较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11.滴定0.1560g草酸的试样,用去0.1011 mol·L-1NaOH 22.60mL.求草酸试样中 H2C2O4·2H2O的质量分数。
解:滴定反应为 H2C2O4+ 2NaOH = Na2C2O4+ 2H2O
= =
= =92.32%
12.分析不纯CaCO3(其中不含干扰物质)时,称取试样0.3000g,加入浓度为0.2500 mol·L-1的HCl标准溶液25.00mL。煮沸除去CO2,用浓度为0.2012 mol·L-1的NaOH溶液返滴过量酸,消耗了5.84mL。计算试样中CaCO3的质量分数。
(1)V1=V2时,组成为Na2C03
c(Na2C03)=
(2)V1=0,V2≠0时,组成为NaHC03,
c(NaHC03)=
(3)V2=0,V1≠0时,组成为Na0H
c(Na0H)=
(4)V1﹥V2时,组成为Na2C03和Na0H
c(Na0H)=
c(Na2C03)=
(5)V1﹤V2时,组成为Na2C03和NaHC03,

m试样= =
(1)当CNaOH=1.000 mol·L-1时m试样= ≈5.7g
(2)当CNaOH=0.0100 mol·L-1时m试样= ≈0.057g
(3)上述计算结果说明,在滴定分析中,如果滴定剂浓度过高(如1 mol·L-1),消耗试样量较多,浪费药品。如果滴定剂浓度过低(如0.01mol·L-1),则称样量较小,会使相对误差增大。所以通常采用的滴定剂浓度为0.1~0.2 mol·L-1.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版,李发美)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版,李发美)

第十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名词解释:吸光度、透光率、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百分吸光系数)、发色团、助色团、红移、蓝移。

2.什么叫选择吸收它与物质的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程度不同,往往对某一波长(或波段)的光表现出强烈的吸收。

这时称该物质对此波长(或波段)的光有选择性的吸收。

由于各种物质分子结构不同,从而对不同能量的光子有选择性吸收,吸收光子后产生的吸收光谱不同,利用物质的光谱可作为物质分析的依据。

3.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跃迁所需的能量大小顺序如何具有什么样结构的化合物产生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有何特征电子跃迁类型有以下几种类型:σ→σ*跃迁,跃迁所需能量最大;n →σ*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大,π→π*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小;n→ π*跃迁,所需能量最低。

而电荷转移跃迁吸收峰可延伸至可见光区内,配位场跃迁的吸收峰也多在可见光区内。

分子结构中能产生电子能级跃迁的化合物可以产生紫外吸收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又称紫外吸收曲线,是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所描绘的图线。

在吸收光谱上,一般都有一些特征值,如最大吸收波长(吸收峰),最小吸收波长(吸收谷)、肩峰、末端吸收等。

4.Lambert-Beer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说Beer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浓度C与吸光度A线性关系发生偏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朗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 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液层厚度l成正比。

Beer定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单色光。

也就是说物质对单色光吸收强弱与吸收光物质的浓度和厚度有一定的关系。

非单色光其吸收强弱与物质的浓度关系不确定,不能提供准确的定性定量信息。

浓度C与吸光度A线性关系发生偏离的主要因素(1)定律本身的局限性:定律适用于浓度小于 mol/L的稀溶液,减免:将测定液稀释至小于 mol/L测定(2)化学因素:溶液中发生电离、酸碱反应、配位及缔合反应而改变吸光物质的浓度等导致偏离Beer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络合滴定法一、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1、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都是1:1 型的( )2、络合滴定中酸度越小,对滴定越有利,因此滴定时,pH 值越大越好( )3、络合滴定法可以测定许多金属离子,对于SO42-等阴离子则不能测定( )4、EDTA 能与多数金属离子络合, 所以选择性较差。

( )5、EDTA 滴定法测定自来水中Ca2+、Mg2+时, 用EBT 为指示剂, 若不加pH=10 的缓冲溶液, 终点时不会变色。

( )6、络合滴定要求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MIn 的稳定常数越大越好( )7、若控制酸度使lg C M K′MY≥6,lg C N K′NY≤1, 就可准确滴定M 而N不干扰( )二、选择题1.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时,其螯合比一般为()A.1:1 B.1:2 C.1:4 D.1:62.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时,一分子的EDTA可提供的络合原子个数为()A.2 B.4 C.6 D.83.在非缓冲溶液中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时,溶液的pH值将()A.升高B.降低C.不变D.与金属离子价态有关4.下列叙述αY(H)正确的是()A.αY(H)随酸度减小而增大B.αY(H)随pH值增大而减小C.αY(H)随酸度增大而减小D.αY(H)与pH变化无关5.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溶液滴定Mg2+,可选择的缓冲溶液为()A.KHC8H4O4~HCl B.KH2PO4~K2HPO4C.NH4Cl~NH3·H2O D.NaAc~HAc6.用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时所呈现的颜色是()A.游离指示剂In的颜色B.MY的颜色C.MIn的颜色D.a与b的混合颜色7.Fe3+、Al3+对铬黑T有()A.僵化作用B.氧化作用C.沉淀作用D.封闭作用8.在络合滴定中,用返滴定法测Al3+时,以某金属离子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最适合的金属离子标准溶液是()A.Mg2+B.Zn2+C.Ag+D.Bi3+9.以EDTA滴定同浓度的金属离子M,已知检测点时,△pM=0.2, K’MY=109.0,若要求TE=0.1%,则被测离子M的最低浓度应大于()A.0.010mol·L-1B.0.020mol·L-1 C.0.0010mol·L-1 D.0.0020mol·L-1 10.在Fe3+、Al3+、Ca2+、Mg2+混合液中,EDTA测定Fe3+、Al3+含量时,为了消除Ca2+、Mg2+的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A.沉淀分离法B.控制酸度法C.络合掩蔽法D.溶剂萃取法11.用EDTA滴定Bi3+时,消除Fe3+干扰宜采用()A.加入NaOH B.加抗坏血酸C.加三乙醇胺D.加氰化钾12.今有A,B相同浓度的Zn2+ - EDTA溶液两份:A为pH=10的NaOH溶液;B为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

对叙述两溶液KˊZnY的大小,哪一种是正确的?( )A.A溶液的KˊZnY和B溶液相等B.A溶液的KˊZnY小于B溶液的KˊZnY C.A溶液的KˊZnY大于B溶液的KˊZnY D.不确定13.在pH=5.0时,用EDTA滴定含有Al3+、Zn2+、Mg2+和大量F-的溶液,则测得的是()A.Al3+、Zn2+、Mg2+的总量B.Zn2+、Mg2+总量C.Mg2+的含量D.Zn2+的含量14.在络合滴定中,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的配合物越稳定,K MY越大,在滴定时允许pH值()。

(仅考虑酸效应)A.越低B.越高C.中性D.无法确定15.在pH=5.0时,下列0.01 mol·1-1金属离子溶液中,可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准确滴定的是()A.Mg2+B.Mn2+C.Ca2+D.Zn2+16.取200.0mL水样测定总硬度,耗去0.01000 mol·L-1 EDTA标准溶液22.00mL,如以CaCO3 的质量浓度(mol·L-1)表示水的硬度[M(CaCO3)=100.0 g·mol-1]应为( )A.11.00B.1.100C.110.0D.110017、为了测定水中Ca2+,Mg2+的含量,以下消除少量Fe3+,Al3+干扰的方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A、于pH=10的氨性溶液中直接加入三乙醇胺B、于酸性溶液中加入KCN,然后调至pH=10C、于酸性溶液中加入三乙醇胺,然后调至pH=10的氨性溶液D、加入三乙醇胺时,不需要考虑溶液的酸碱性18.络合滴定中,若TE≤0.1% ,△PM=±0.2,被测离子M浓度为干扰离子N浓度的1/10,欲用控制酸度滴定M,则要求lgK(MY) – lgK(NY)大于( )A、5B、6C、7D、819.用0.02mol/L Zn2+滴定0.02mol/LEDTA溶液,已知lgK(ZnY)=16.5, lgαZn=1.5,lgαY(H)=5.0,终点时pZn=8.5,则终点误差为( )A.+0.1% B.-0.1% C.+3% D.-3%三、填空题1、在pH = 1.0 的Bi3+,Pb2+均为0.020 mol·L-1的HNO3溶液中,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0.020 mol·L-1EDTA滴定其中的Bi3+。

此时lgαY(Pb) = _______;Pb2+对Bi3+的滴定是否产生干扰_________。

(lgK BiY = 27.9;lgK PbY =18.0;pH =1.0时,lgαY(H)=18.0)2、铬黑A (EBA)是有机弱酸,其pK a1 = 6.2,pK a2=13.0,lgK Mg-EBA=7.2,在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lgK’Mg-EBA=___________。

3、在pH=5.5的六亚甲基四胺缓冲介质中,以0.020 mol·L-1EDTA 滴定同浓度的Pb2+。

已知pPb SP=6.25,则lgK’PbY = ________。

4、采用EDTA为滴定剂测定水的硬度时,因水中含有少量的Fe3+,Al3+。

应加入_______ 作掩蔽剂;滴定时控制溶液pH=___________。

5、在pH = 10.0的NH3-NH4Cl介质中,以EDTA溶液滴定等浓度的Zn2+,若溶液中NH3的平衡浓度增大,化学计量点时的pZn’_______,pZn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6、在含有Zn2+、Ca2+、Mg2+混合液中,欲用EDTA 直接滴定Zn2+,为了消除Ca2+、Mg2+的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问答题与计算题1、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和条件常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引用条件常数?2.络合配位滴定中控制溶液的pH值有什么重要意义?实际工作用应如何全面考虑选择滴定的pH值?3.在pH=2.0的酸性溶液中,已知其中c(Fe3+)=0.010 mol·1-1,c(Al3+)=0.010 mol·1-1,问(1)Al3+的存在是否干扰EDTA滴定Fe3+?(2)滴定Fe3+后的试液中,如果继续滴定Al3+,则试液允许的最低pH值应多大?如何测定Al3+?4.溶液中有10-2 mol·1-1的Bi3+、Pb2+、Al3+、Mg2+,如何用EDTA滴定法测定Pb2+的含量?5.在用EDTA滴定Ca2+、Mg2+时,用三乙醇胺、KCN都可能掩蔽Fe3+,抗坏血酸则不能掩蔽;在滴定Bi3+时,恰恰相反,即抗坏血酸可以掩蔽Fe3+,而三乙醇胺、KCN 则不可能掩蔽,试述原理。

6.称取0.2510g基准级试剂CaCO3溶于盐酸后,移入2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吸取该溶液25.00ml,在pH=12时加入指示剂,用ENDA滴定,用去26.84ml,计算(1)EDTA溶液的量浓度;(2)计算T EDTA / CaO 。

7.称取Zn、Al试样0.2000克,溶解后调至pH为3.5,加入50.00ml0.05132 mol·1-1EDTA 煮沸,冷却后,加醋酸缓冲液(pH约5.5),以XO为指示剂,用0.05000 mol·1-1标准Zn2+溶液滴至红色,耗去Zn2+溶液5.08ml;然后加足量NH4F,加热至40℃,再用上述Zn2+标液滴定,耗去20.70ml,计算试样中Zn、Al的质量分数。

8.在pH=5.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游离的[Ac-]浓度为0.20mol·L-1,用0.0020mol·L-1EDTA滴定0.0020mol·L-1Pb2+,以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终点误差是多少?已知lgK PbY=18.04,pH=5.0时,lgαY(H)=6.45PbAc2:β1=101.9,β2=103.3,lgK’Pb-XO=7.012下分析化学自测试题参考答案第六章配位(络合)滴定法其中“※”题应用化学专业可不做!一、判断题:1、×2、×3、×4、√5、√6、×7、√二、选择题1、A2、C3、B4、B5、C6、D7、D8、B9、A 10、B 11、B 12、C 13、D 14、A 15、D 16、C17、C 18、B ※19、C三、填空题1、(16.0 ) (不干扰)2、(4.2 )3、( 10.5)4、( 三乙醇胺 ) (10.0 )5、( 减小 ) ( 增大 )6、( 控制酸度 )四、问答题、计算题1、2、略3、解 在pH=2.0的酸性溶液中,lg α(H)=13.511gK’FeY =25.1–13.51= 11.49>8 1gK ’AlY =16.5 –13.51<8且两者的1gK 差值大于5由此可得出结论:Al 3+的存在不干扰滴定Fe 3+。

滴定Fe 3+后的试液中,如果继续滴定Al 3+,试液允许的最低pH 值计算如下: lg α(H)=16.5 –8=8.5 查表得pHmin= 4.0.由于Al 3+与EDTA 的反应速度较慢,对指示剂有封闭作用,只能采用返滴法进行测定。

即加入过量EDTA ,加热反应一段时间以反应完全,再用标准Zn2+溶液反滴剩余的EDTA ,求出Al 3+的含量。

[分析] 判断可行性及滴定允许的最低pH 值,关键是求得'lg MY K 。

判断标准是1g c K’MY ≥6或lg c K’MY ≥8可以准确滴定.滴定允许的pH 值,由lg K’MY =lg K MY –lg α(H)计算求得。

'lg MY K 用8代入,lg α(H)= g K MY –8,再查EDTA 的)(lg H Y α表,即可求得允许的最低pH 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