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性

合集下载

中国人的国民性——有感

中国人的国民性——有感

中国⼈的国民性——有感 今天有幸,读到了林语堂的《中国的国民性》,感触颇深。

愿与⼤家分享⼀下。

原⽂附录如下: ⼀ 中国向来称为⽼⼤帝国。

这⽼⼤⼆字有深意存焉,就是即⽼⼜⼤。

⽼字易知,⼤字就费解⽽难明了。

所谓⽼者第⼀义就是年⽼之⽼。

今⽇⼩学⽣⽆不知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这实在是我们可以⾃负的。

⽆论这五千年中是怎样混法,但是五千年的的确确被我们混过去了。

⼀个国家能混过上下五千年,⽆论如何是值得敬仰的。

国家和⼈⼀样,总是贪⽣想活,与其聪明⽽早死,不如糊涂⽽长寿。

中国向来提倡敬⽼之道,⽼⼈有什么可敬呢?是敬他⽣理上⼀种成功,抵抗⼒之坚强;别⼈都死了,⽽他偏还活着。

这百年中,他的同辈早已逝世,或死于⽔,或死于⽕,或死于病,或死于匪,灾旱寒暑攻其外,喜怒忧乐侵其中,⽽他能保⾝养⽣,终是胜利者。

这是敬⽼之真义。

敬⽼的真谛,不在他德⾼望重,福⽓⼤,⼦孙多,倘使你遇到道旁⼀个⽼丐,看见他寒穷,⽆⼦孙,德不⾼望不重,遂不敬他,这不能算为真正敬⽼的精神。

所以敬⽼是敬他的寿考⽽已。

对于⼀个国家也是这样。

中国有五千年连绵的历史,这五千年中多少国度相继兴亡,⽽他仍存在;这五千年中,他经过多少的旱灾⽔患,外敌的侵凌,兵匪的**,还有更可怕的⽂明的病毒,假使在于神经较敏锐的异族,或者早已灭亡,⽽中国今⽇仍存在,这不能不使我们赞叹的。

这种地⽅,只可意会,不可⾔传。

同时⽼字还有旁义。

就是“⽼⽓横秋”,“脸⽪⽼”之⽼。

⼈越⽼,脸⽪总是越厚。

中国这个国家,年龄总⽐⼈家⼤,脸⽪也⽐⼈家厚。

年纪⼀⼤,也就倚⽼卖⽼,荣辱祸福都已置之度外,不甚为意。

张⼭来说得好:“少年⼈须有⽼成⼈之识见,⽼成⼈须有少年⼈之襟怀;”就是少年识见不如⽼辈,⽽⽼辈襟怀不如少年。

少年⼈志⾼⽓扬,鹏程万⾥,不如⽼马之伏枥就羁。

所以孔⼦是⾮常反对⽼年⼈之状况的。

⼀则⽈“不知⽼之将⾄”,再则⽈“⽼⽽不死是为贼”,三则⽈“及其⽼也,戒之在得”。

戒之在得是骂⽼⼈之贪财,容易患了晚年失节之过。

第六章 中国的国民性

第六章   中国的国民性
第六章
中国的国民性
一个国家由于地理、环境、历史、 一个国家由于地理、环境、历史、 文化等因素,形成了一种牢固的、 文化等因素,形成了一种牢固的、 稳定的性格, 稳定的性格,就如同一个人的脸和 个性,标志着这个国家的特色。 个性,标志着这个国家的特色。中 国的脸是什么样的呢? 国的脸是什么样的呢?
认识中国人
喜庆的红
红色在中国代表着喜庆。古代婚嫁喜事都要穿红衣服, 红色在中国代表着喜庆。古代婚嫁喜事都要穿红衣服, 挂红灯笼,系红绸缎。现代风俗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变, 挂红灯笼,系红绸缎。现代风俗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变, 红色仍然是中国人心中喜庆的象征。 红色仍然是中国人心中喜庆的象征。 红旗、红鸡蛋、红色请柬、红色喜字等等都是中国人 红旗、红鸡蛋、红色请柬、 的生活中常见的,还有大多数人喜欢穿红色的衣服。 的生活中常见的,还有大多数人喜欢穿红色的衣服。
但是中国人对于亲情看得很重要, 恋家” 但是中国人对于亲情看得很重要,“恋家” 思乡”是中国人的深厚情结, 和“思乡”是中国人的深厚情结,独立的 小家庭会在节假日与父母亲人团聚。 小家庭会在节假日与父母亲人团聚。
中国人的社会交际观念
中国的人情法则 中国人的友谊之道 中国人的婚姻恋爱观
人情法则
人情是什么? 人情是什么? 中国人为什么看重人情? 中国人为什么看重人情? 人情法则在中国社会中的表 现 人情法则带给社会的利与弊
友谊
交友之道(自然、超功利、宽容、信任) 自然、超功利、宽容、信任) 深交与浅交,知心之交与泛交) 交友之情(深交与浅交,知心之交与泛交) 人世间通常的交友之态(有目的,多离合) 有目的,多离合) 朋友圈子
共享原则 代价与是非
中国人的婚恋观
传统派 前卫派 现实派 大男大女的问题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与国民性概念的形成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与国民性概念的形成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与国民性概念的形成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度,自古以来便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

这个文化体系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不断演变,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

同时,这个文化的发展也不断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国民性格。

古代时期的中国文化发展中国史书的记载中,最早的文化是在新石器时代出现的。

这个时代人们生活依旧原始,各种工具和器具都是由石制品所构成。

这个时代之后,中国的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进步。

在古代中国,文化一直都是由世袭的士族来维护和传播的。

他们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朝廷之中和官僚阶层中。

由于这些士族凭借自己的文化和知识而在社会的地位上占据了一个较高的位置,很多中国人便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以期能够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在古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尧、舜、禹时期、周朝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些时期之中,中国的文化发生了广泛地发展和进步,并形成了一系列的道德规范和文化习惯。

其中,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墨子、老子、庄子等,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通过他们的这些哲学思想,中国的国民性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和塑造。

中国的国民性格中国的国民性格是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由中国社会和历史发展而来。

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国民性格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和特点。

在中国文化中,道德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人喜欢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推崇弱肉强食的原则。

另一方面,中国人的自我约束能力也非常强,他们自觉地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保持着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同时,中国人也非常注重个人的家族和家庭关系。

在中国式的亲情观念中,家庭是最基本的单位,而家族则承载了人们维持家庭关系和文化传承的使命。

这种文化观念共同构成了中国人民的国民性格,“行大道,大道至简;尊贤使能,纳士择资”这种思想理念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中国人的基因中。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对国民性概念的形成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对中国人民的国民性格有着深远的影响。

国民性真的不存在吗?

国民性真的不存在吗?

客碗存在 , 将导致极其严重 的后果 。
取 消 对 国 民 性 中 负面 因 素
这样做 的后果 , 同样是 灾难性的。 钝化对外 国国民性 中正面 因
素的吸纳 。世界各国, 都有不 同的 国民性中的正面因素。如美国国民 性 中的求实 , 俄国国民性中的追求
理想 , 德国国民性中的善于理论思
也就等于钝化 向他 国国民性 中的 正面因素学习, 等于忽视弃除他国 国民性 中的负面因素, 其结果必然 是夜 郎自大 , 最终落后于世界。臼
( 作者 系江苏省社会科 学院研
究员)
民性 中负面 因素 的客观存 在 , 取 消 了对 国民性 中负面 因素 的改造
任务。
变的, 而是随着时代的改变 , 社会生 活的发展 , 社会制度、 体制、 机制 的 发展而有所变化 的。譬如说 , 我国

国 厌住 真的 存 在吗 ?

有 人 把 我 国的 国 民性 归 结
为“ 喜 欢贪 ” , 这 是 十 分片 面 的。 熊培 云 先 生 在 批评 这 一 说 法 时 却又 走 向另一 极端 , 他说 : “ 所谓

上多少文明古国大多 已经消失 , 而 中国始终屹立在世界东方 的一个 重要原因。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 加紧对我国 国民性 中正面 因素 的
实行改革开放以后, 努力改革 、 发奋 自强、 勇于吸纳他国优长 , 等等 , 成
了我国国民性 中的新 的正面 因素。 但在市场经济潮流的冲击下 , —切 向钱看、 在发达国家富 ^ 面前 自卑 , 在欠发达国家穷 人 面前 自大、 炫富 , 等等, 又成 了我国国民性中的新 的 负面因素 。所 以, 要大力弘扬我 国 国民性中的正面 , 改谴 以至去除国 民性 中的负面。这才是在 国民性 问题上应该采取 的正确 态度。熊 培云先生否定国民性 的客观存在 , 以为存在 的只是变动 的观念 , 殊不 知观念是客观存在 的国民性在人

中国人的国民性读后感

中国人的国民性读后感

中国人的国民性读后感中国人的国民性是一本描绘中国人性格和行为特点的书籍,通过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分析,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也更加理解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首先,中国人的国民性中提到了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比如尊重长辈、重视家庭、注重人情关系等。

这些价值观念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在我看来,这些传统的价值观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与西方人不同的地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其次,中国人的国民性还提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在书中,作者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指出了中国人在处理问题时的特点,比如善于折中、注重情感、重视面子等。

这些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更加理解了中国人在处理问题时的独特方式。

最后,中国人的国民性还提到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情感表达。

在书中,作者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指出了中国人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比如内敛、含蓄、重视群体等。

这些民族性格和情感表达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情感表达,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民族性格和情感表达。

总的来说,中国人的国民性是一本描绘中国人性格和行为特点的精彩之作,通过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分析,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了解中国人的国民性,也更加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十章中国人的国民性格

第十章中国人的国民性格

节俭
勤劳
❖ 讲究礼节
缺乏时间观念 忽视精确
❖ 天性误解
拐弯抹角
柔顺固执
❖ 心智混乱
麻木不仁
缺乏公共精神
❖ 守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忍耐
知足常乐
❖ 孝心
仁慈行善
缺乏同情心
Company Logo
三、我国国民性格的分析
❖梁启超
❖ 崇实际 ❖ 贵人事 ❖ 重阶级 ❖ 喜保守 ❖ 畏天命 ❖ 贵自强
主力行 明政法 重经验 主勉强 言排外
因循守旧
Company Logo
三、我国国民性格的分析
❖柏杨 《丑陋的中国人》 ❖ 脏乱吵 ❖ 窝里斗 ❖ 心胸狭窄 ❖ 见识少
Company Logo
三、我国国民性格的分析
❖ 本土化研究(杨国枢、杨中芳等) ❖ 他们对面子、孝道、报、缘、忍、差序格局、家
族主义等中国或东方社会特有的心理与行为现象 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如杨国枢提出中国人的社会 取向(与西方人的个人取向相对)的人格特征,表 现为顺从他人、不得罪他人、符合社会期望并受 他人意见的左右。
内容
1. 国民性格概念 2. 国民性格的形成 3. 我国国民性格的分析 4. 从价值取向分析我国国民性格形成
原因
Company Logo
一、国民性格概念
❖国民性格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绝大多 数人在思想、情操及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 某种固定形态。
Company Logo
一、国民性格概念
❖国民性格具备的条件: ❖一致性:全体国民或绝大多数国民均对事
Company Logo
(二)重视功名
❖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 士为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中国的国民性

中国的国民性

中国国民之品格 —梁启超
我国民之品格,其缺点多矣, 不敢枚举,举其大者。

爱国心之薄弱。 独立心之柔脆。
● ● ●
公共心之缺乏。
自制力之欠阙。
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
脏、乱、吵,窝里斗!三个中国人加在一起,就成 了一头猪! 死不认错;为了掩饰一个错,不得不用很大的努力 再制造更多的错,来证明第一个错并不是错。 喜欢装腔作势,记仇,缺乏包容性,中国人打一架 可是三代都报不完的仇恨! 自傲、自卑,就是没有自尊,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更恐惧独立思考。没有是非、没有标准,只会抽风 发飙。
—节选自《丑陋的中国人》
无国民资格之中国人
—陶行知
无国民 唯人主义 精神不团结 被动的民意 缺少度量 公私混杂 听天由命 不能协作
多生主义 不知民权 迷信 无学识 无政府脾气 读书人不生利 愚 自私自利
—节选自《陶行知全集》
中庸之道
—林语堂
罗素曾经很正确地指出:“在艺术上,中国人皆力 求精细;在生活上,中国人竭力求合情理。” 中庸之道在中国人心中居极重要之位置,盖他们自 名其国号曰“中国” ,有以见之。中国两字所包含 之意义,不止于人文上的印象,也显示出一种生活 的规范。 中庸即为本质上合乎人情的“常轨”,古代学者尊 奉中庸之道,自诩已发现一切哲学的最基本之真理, 故曰: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国的国民性
086142 樊木
国民性?
爱国主义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日新精神
中国人的 “怪脾气” ---鲁迅
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中国人赌咒就像宣誓 中国人不喜自己战斗,但喜“观斗” 中国人喜欢胡乱与别人“攀亲” 在路旁吐一口唾沫,自己蹲下去看着,不久 准可以围满一堆人

鲁迅笔下的国民性

鲁迅笔下的国民性

鲁迅笔下的国民性“国民性”一词呈现于清末,当时的中国国民在封建王朝的盘剥与压迫和帝国主义的侵犯与侮辱下,或者愚昧无知,或者麻木不仁。

敢于挺身而出的“壮士”寥寥无几。

当时的向西方学习的进步分子与知识分子便提出了“国民性”——“国民性”个别包括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指民族文化的精神特质的概念和体现;二是指国民群体人格的特性。

和国民全部的个性化特征绝对应而言,“国民性”存在历史性、民族性和群体性特点。

从构造上看,国民性具备体系性,普通的讲,波及结构的多少个层面,即行动方法、文化和社会意理,思路客。

在我国,“国民性”中的来说包含三种:奴性,愚蠢麻痹,吃人。

在小说创作中,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是从《狂人日记》开始的,狂人的所见所闻实在都是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

《狂人日记》中,揭露了经书的本质是“吃人”,而“吃人”本质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奴役。

《狂人日记》中写道:“素来如斯,便对么?”,“我打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细心看了深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正是对几千年的奴隶史的一种质疑,是对“以礼杀人”的批判。

因而,“狂人”正是革命意义上的正凡人。

鲁迅塑造的“狂人”人格的批判意义和革命价值在于:奴性大众被“正常化”了,就要有非畸形的心志使其解脱奴性意识。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但凡愚弱国民,即便体魄如何健全,入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思的示众资料和看客。

”这里的“愚”就是愚昧,“弱”就是悲怯。

国民的愚弱主要表示在以下方面:一是愚昧的受压迫者,如《祝福》中的祥林嫂。

她毕生崎岖悲伤,封建“四权”一直在残害着祥林嫂。

夫权要她守节,族权不容许她守节,政权和神权又处分她不守节。

这种痛楚使得祥林嫂求生不得,求逝世不能。

终极勤奋仁慈的祥林嫂在人们祝愿的欢喜氛围中,怀着无穷庞杂抵触的心境倒毙在漫天飞雪之中。

二是卑怯者的精力成功法,代表人物:阿Q,他欺软怕硬,打不赢就否认本人是“虫”当赵太爷的大棍和假洋鬼子的手杖高举之时不躲不逃,耸耸肩膀等着挨打,本能够站着谈话他偏偏要跪着说……等等。

中国人的国民性民族性格的社会学分析

中国人的国民性民族性格的社会学分析

中国人的国民性民族性格的社会学分析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和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社会体系。

因此,中国人的国民性和民族性格也呈现出多样的特点。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中国人的国民性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人普遍拥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中国历史上一直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观念,这种价值观在中国人的行为和决策中得以体现。

中国人通常更愿意关心他人,愿意为了集体的利益而追求个人的牺牲。

这种集体主义的思维方式在中国社会中也体现为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家族观念的强调以及乡村社区文化的繁荣等。

其次,中国人的国民性还表现出对权威的尊敬和顺从。

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尊重长辈、师长和权威人士的传统。

中国人通常会遵从权威的指示和规定,对权力的认可和尊重可以使中国社会保持秩序和稳定。

然而,这种国民性也可能导致中国社会的不发达和缺乏创新,因为人们待遇权威和传统观念的排斥可能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另外,中国人的国民性还展现出对教育和传统文化的重视。

教育被认为是中国人获取社会地位和提升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自豪的象征,其中包括儒家思想、孝道伦理以及文人雅士的传统。

这些价值观对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家庭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中国人的国民性还呈现出对权力分配的不平等和社会等级的接受。

在中国社会中,权力和资源通常被少数人所掌握,这会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和阶级差距。

然而,中国人普遍倾向于接受这种社会等级制度,并通过努力工作和经商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这种对社会等级制度的接受可能与中国的封建历史和权力集中的政治制度有关。

最后,中国人的国民性还表现出对家庭的重视和亲密关系的建立。

中国人普遍认为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单位,家庭价值观对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影响。

家庭的传统观念中强调孝道、忠诚和亲情,这些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得到了长期的传承和弘扬。

综上所述,中国人的国民性和民族性格呈现出多个方面的特点: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对权威的尊敬和顺从、对教育和传统文化的重视、对权力分配的不平等和社会等级的接受以及对家庭的重视和亲密关系的建立。

中国的国民性

中国的国民性

我国民之品格, 我国民之品格, 其缺点多矣, 其缺点多矣,不敢 枚举,举其大者。 枚举,举其大者。


爱国心之薄弱。 爱国心之薄弱。 独立心之柔脆。 独立心之柔脆。 公共心之缺乏。 公共心之缺乏。
● ● ●
自制力之欠阙。 自制力之欠阙。
无国民资格之中国人 —陶行知
无国民 唯人主义 精神不团结 被动的民意 缺少度量 公私混杂 听天由命 不能协作 多生主义 不知民权 迷信 无学识 无政府脾气 读书人不生利 愚 自私自利
—节选自《陶行知全集》 节选自《陶行知全集》 节选自
无往而不胜的中庸 —蔡元培
独我中华民族凡持极端之说的,一经试验,辄失败,而唯中庸之道, 独我中华民族凡持极端之说的,一经试验,辄失败,而唯中庸之道, 常为多数人所赞同, 常为多数人所赞同,而且较为持久 。这可用两者最为权威的学说来证 明它:一是民国15年以前 年以前2000余年传统的儒家,一是近年所实行的孙 余年传统的儒家, 明它:一是民国 年以前 余年传统的儒家 逸仙博士的三民主义。 逸仙博士的三民主义。 儒家所标举以为模范的人 始于4000年前的尧舜禹, 4000年前的尧舜禹 物,始于4000年前的尧舜禹, 而继以3500年前的汤, 3500年前的汤 而继以3500年前的汤,3000 年前的文武。 尚书》 年前的文武。《尚书》说舜 以典乐的官司教育, 以典乐的官司教育,命他教 子弟要“直而温,宽而栗, 子弟要“直而温,宽而栗, 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刚而无虐,简而无傲”。直 宽与刚简,虽是善德, 宽与刚简,虽是善德,但是 过直就不温,过宽就不栗, 过直就不温,过宽就不栗, 过刚就虐,过简就傲, 过刚就虐,过简就傲,用温 栗无虐无傲作界说, 栗无虐无傲作界说,就是中 庸的意思。 庸的意思。 孙氏的民族主义, 孙氏的民族主义,既谋本民族的独 立,又谋各民族的平等是为国家主 义与世界主义的折中。 义与世界主义的折中。孙氏的民权 主义,给人民以四权,专关于用人、 主义,给人民以四权,专关于用人、 制法的大计,谓之政权; 制法的大计,谓之政权;给政府以 王权,关于行政、立法、司法、 王权,关于行政、立法、司法、监 察考试登庶政,谓之治权, 察考试登庶政,谓之治权,人民有 权而政府有能, 权而政府有能,是为人民与政府权 能的折中。孙氏的民生主义, 能的折中。孙氏的民生主义,一方 面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面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防资本 家的专政,又一方面行社会政策, 家的专政,又一方面行社会政策, 以解除劳动者的痛苦, 以解除劳动者的痛苦,要使社会上 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 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而不相 冲突,这是劳资间的中庸之道。 冲突,这是劳资间的中庸之道。

中国人的国民性到底有什么问题?

中国人的国民性到底有什么问题?

中国人的国民性到底有什么问题?一周前发生的拉斯维加斯枪击案,倒霉的中国人又躺枪了。

微博上有人拿着一段剪辑过的一分多钟的视频开始指责枪击案发生时附近的中国游客只顾上车逃命,拼命督促关车门自保,没去救人。

当然,这年月这带节奏的手法已经落后了,很快就被人揪出来那其实是一段长达十多分钟的视频。

事实是刚好经过的旅行团,导游迅速集合游客大家集中离开,应该说是处置冷静及时,该给导游发个奖状什么的。

大凡这年月一遇事情二话不说就指责中国人国民性,摆出当代鲁迅架势的,直接啐他一脸唾沫都是错不了的。

可以更进一步的说,中国人没什么国民性的问题,这本来就是个伪问题。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所谈的国民性问题,根本上不外乎是农业国不能适应工业化进程,表现出的社会结构,国民意识的落后,这是社会发展程度的问题,不是人和民族的问题。

中国人当然不会比列强更无能和散漫,作为建设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工业化实体的民族,中国人的国民性问题大概就是18世纪初德国人的国民性问题一样是一个过去式了。

要知道在普法战争之前,法国人才是欧洲大陆最适合工业化最善战的民族,在第二次工业化革命,德国工业崛起之初,德国货就是假冒伪劣便宜货的代名词。

在这样一个苏修已死,米帝病疲,老欧洲垂垂朽矣的时代,再来谈世界最强工业国的国民的组织纪律性不行,不勤劳勇敢开拓进取,那当然是个笑话。

中国人当然有文明素质的问题,这说到底是和中国还是坚定不移的发展中国家是相适应的。

这种发展中国家不是很多人觉得伪装的那种,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中国之大,几乎就是一个伪装成世界的国家,包含了从第一世界的北上广,到第二世界的东南发达地区,一直到最为荒凉落后,距离温饱都尚有一段距离的如大凉山腹地等落后地区。

但这是可以通过时间和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进一步分配,国民福利制度的建设慢慢解决的问题,和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的特性是没有关系的。

如果说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主体的特性和先发的西方世界有什么明确不一样的地方,那也是作为一个世界上独有的东方文明代表的农耕定居民族,从有着长期大一统历史的大帝国继承下来的,中国作为中国的特性。

经典摘记:鲁迅论中国国民性

经典摘记:鲁迅论中国国民性

经典摘记:鲁迅论中国国民性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呐喊·自序》(1922)昏乱的祖先,养出昏乱的子孙,正是遗传的定理。

民族根性造成之后,无论好坏,改变都不容易的。

——《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又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

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

一天一天地满足着,即一天一天地堕落者,但却又绝得日见其光荣。

——《坟·论睁了眼看》这是因为中国人底心理,是很喜欢团圆的,所以必至于如此,大概人生现实的缺陷,中国人也很知道,但不愿意说出来;因为一说出来,就要发生“怎样补救这缺点”的问题,或者免不了要烦闷,要改良,事情就麻烦了……所以凡是历史上不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骗骗,这实在是关于国民性的问题。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最初的革命是排满,容易做到的,其次的改革是要国民改革自己的坏根性,于是就不肯了。

所以此后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否则,无论是专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虽换,货色照旧,全不行的。

——《两地书·第一集(八)》(1925年)中国国民性的堕落,我觉得并不是因为国家,他们也未必为“家”设想。

最大的病根,是眼光不远,加以“卑怯”与“贪婪”,但这是历史养成的,一时不容易去掉。

我对于攻打这些病根的工作,倘有可为,现在还不想放手,但即使有效,也恐很迟,我自己看不见了。

——《两地书·第一集(十)》(1925)中国人但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使显着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

——《华盖集·忽然想到(七)》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慰安。

浅析中国人的“国民性”

浅析中国人的“国民性”

浅析中国人的“国民性”浅谈中国人的“国民性”内容摘要:作为中国人,只有深入了解中国人的“国民性”,了解自身的劣根性,了解中国人如今在人格上的现状,才能让我们中国社会尽早走向更加文明的社会。

如果不深入研究探讨,我们在中国人的圈子里久了,就会觉得所有的事情,所有的行为都是那么理所当然;如果我们不与其他更文明的国度相比较,我们是不会发现我们丑陋的一面的。

揭示国民性的丑陋,不代表不爱国。

正是因为爱国,所以才要揭示。

关键词:劣根性现状丑陋爱国揭示引言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或许我们会缺乏清醒的思维去思考我们这个民族的优与劣;沉浸在各种宣扬中国传统美德中,或许我们就那么天真地认为我们民族就是最好的。

可是,我们要清楚地明白,一个政党若想要在人民心中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它就要从文化、思想等方面把我们的思想禁锢了。

然后,不断地宣扬一种有利于政党统治的思想,让我们好好地服从于它,被它统治。

显然,从小到大,我们都被灌输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直以来,我们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认同感。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爱国,要爱自己国家的文化。

可是,我们现在都长大了,都应该有理智的判断力。

我们要培养自己区分好与坏,优与劣的能力,不能总是一味无知地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我们开始要认真分析,我们中国文化中有什么值得我们继续提倡传承的,有什么需要我们认识到并且改进的。

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必然要爱国,要爱我们的祖国,要爱我们祖国的文化,但是我们也不能没有思辨能力。

但是,发现文化中的劣根性,进而从自身做起,告诫别人,从每一个小中国人做起,我们的祖国才会变得更好。

这才是正确的爱国方式!一、什么是“国民性”一个国家的人民由于生存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生产方式,从而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由此产生出自己稳定的、独特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形态。

这种结构形态反过来又是国民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定型化,形成牢固的社会风俗、习惯传统。

两者发福交错影响,经历历史积淀,就形成为国民性。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 中国国民性的演变历程素材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 中国国民性的演变历程素材

中国国民性的演变历程近代以来,一代代中国社会精英都在反思、批判,痛骂甚至诅咒国人的劣根性。

为改造国民的冷漠、自私、迷信等劣性,戊戌维新以后梁启超就提出“新民说",力求培养起国人的公德意识、国家意识,成就中国的“新民”。

新文化运动期的鲁迅,主张学西方的民主、科学,在全新的西方文化基础上造就新一代中国人,“用文艺唤醒灵魂”,鲁迅一以贯之的进行着“国民性“的改造。

深受西方民主体制影响的胡适,坚持着通过制度“渐进改良”之路来改造国民性;蒋介石发起的“新生活运动”,乃至毛泽东晚年发动“文化大革命”其实质都是力图塑造新的“国人”,为推进社会进步服务。

中国的国民性话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该怎样正确认识中国国民性的发展历程?中西方之间的国民性格形成的根源何在?对中国的国民性该如何评判?细读张宏杰的《中国国民性的演变历程》一书,让我们对国民性有更清晰深刻的认识。

近代国人给人们的形象,永远是紧张的、怯弱的,有着“顺民”的心态.近代之前,西方人赞许中国有着贤明的君主、良好的法律、健全的行政机构,对中国文化也大为推崇。

在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西间交往联系的加强,外国人看清在清政府暴力统治之下,中国人国民性格中缺乏自尊心、冷漠、麻木,冷酷无情的现象,从而使得西方人对中国的观念发生根本性的转折。

直到今天,我依旧质疑,在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场景中“数千中国士兵驯服而默认地经过堆积如山的同伴尸体,走向死亡而毫不反抗。

”难道,我们中国人的国民性就是这样的一直麻木不仁、一直这样冷漠屈服吗?其实,原本中国的国民性同样有着积极进取、乐观豁达的重要特征.历史课堂上我们经常提及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士人活跃,文化繁荣,缔造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辉煌成就.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贵族精神、“任侠”之风盛行,贵族恪守着“礼",即使在血腥的战争中,优雅仍然是春秋时代贵族的基本追求(宋襄公的泓水之战彰显着那个时代的贵族风度)。

春秋时代的战争规则,是足以与中世纪欧洲的“骑士精神”相媲美,勇敢、敢于担当,保持着贵族的尊严和风度。

中国国民性改造中存在的争论和矛盾[权威资料]

中国国民性改造中存在的争论和矛盾[权威资料]

中国国民性改造中存在的争论和矛盾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从国民性改造一经提出,关于中国“国民性”有无以及内涵如何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本文将从“国民性”的由来、中国国民性认知中存在的争论、矛盾和国民性再思考等四个方面展开对国民性改造中存在的种种对立和矛盾的阐述。

关键词:国民性改造;劣根性;争论;矛盾一、“国民性改造”的由来康有为是最早使用国民一词的,而国民性改造在中国的首倡者则是严复。

1895年3月,严复在《直报》发表《原强》一文,提出“民智已下矣,民德已衰矣,民力已困矣”的感慨,进而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政治主张。

其后,国民性改造的集大成者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来探讨国民性改造的问题,如《国民十大元气论》、《中国积弱溯源论》、《新民说》等,都对中国的国民性进行了具体的阐释。

关于这些目前大都能获得国内学者的支持。

二、“国民性改造”中存在的争论国民性改造一经提出,对于它的由来是本质上存在的“国民性”还是一种殖民主义话语霸权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

对于前者我们可以看到从严复、梁启超、章太炎、孙中山、陈独秀、鲁迅等都是在承认中国国民劣根性存在的前提下进行的各自的批判。

例如梁启超说“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为奴隶”、“不禁太息痛恨我中国奴隶根性之人何其多也” +①,在《积弱溯源论》中,他将中国人的缺点归纳为愚昧、为我、好伪、怯懦等;孙中山则认为中国人的政治思想十分薄弱,他们的奴性、无知、自私、缺乏自由的理想等是国民性的一大缺陷+②。

鲁迅一生始终坚持改造国民性,求得人的真正解放,以最终在“立人”的基础上建立“人国”。

与这种认为中国国民性愚昧、落后、自私等客观性存在的观点相反的是,现代的一些研究者则提出了相反的意见,这里面较为重要的代表有刘禾、摩罗、周宁等人,如果概括一下他们的观点,那么就是在这些研究者的眼中,“国民性”一词是殖民主义话语霸权的一种表现,中国的精英分子在进行国民性改造的过程中无疑陷入了殖民主义的陷阱。

闲话 中国人的国民性

闲话  中国人的国民性
闲话
中国人的国民性
什么是国民性

一国国民占主导地位的性 格特点
一、饮食:中国人的群体意识
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群体意识 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个体意识
二、面子与人情:中国人做人问题
重人前而轻人后 重Biblioteka 衣而轻内衣 重礼服而轻便服
三、家国一体:家本位与家伦理
民族是家庭的放大,朝廷是家庭的升格, 国家是君王为父,臣民为子的“大家庭”— ——家国一体
四、婚恋
无爱婚姻——结婚不以爱情为前提,婚后不
以爱情为旨归,离婚不以感情破裂为条件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溺爱与戾爱
本次讲座到此结束,谢谢

中国国民性演变史(中)

中国国民性演变史(中)

中国国民性演变史(中)上篇说到宋朝在历代王朝中属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和人权指数最高的繁荣鼎盛朝代。

宋以前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宋是中国政治文化长河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本篇分享一下元、明、清三朝政治对中国文化和国民性格的影响。

铁骑踏断民族脊梁中国人原本是世界上最骄傲的民族,自认为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强大、最光荣的种群。

中国领导世界,中国统治四夷,中国人高高在上,这就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思维定式。

从南蛮、北狄、东貉、西羌这些字眼,可看出汉民族在嘲笑和侮辱其它民族时,从不加掩饰。

古人认为中国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居天地之中,而其它国家居天地之偏,这是上天的安排。

然而,1276年蒙古骑兵的铁蹄踏上海南岛,大宋王朝被掀翻,“夷狄”成了整个中国的统治者,世界颠倒了。

蒙古可以说是最善于使用暴力的民族,“屠城”是最为广为人知的战争手段,“凡抗拒他的帝王、君主、城镇长官,破城后一律屠城。

为避免血腥画面,我们从简掠过,据人口统计,金国境内人口比战争前减少了百分之九十。

四川当时人口近两千万,蒙古大兵过后,仅剩八十万……。

数十年的抗元战争,最可怕的后果是消耗掉了汉民族最精英的人物。

那些有血性、有骨气、有胆量的人都大面积地被消灭,凡是顽强抵抗地城池,城内百姓几乎被屠尽。

鞑靼统治不但压榨了人民的膏血,还凌辱和消灭汉民族的灵魂。

有人说,在文天祥赋诗而死、陆秀夫负幼主蹈海而亡后,中国作为一个文化体已经灭亡:“崖山之后,已无中华。

”这一方面是指中国文化受到毁灭性打击,另一方面也指中国地脊梁已被打断,中华精神已经灭绝。

和后来的满族人不同,粗豪的蒙古人以赤裸裸地征服者心态来对待汉人,手段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

将全国人分为四等,汉人为最低等,蒙古人杀死汉人,只需打五十七下,征烧埋银即可。

蒙古大汗可以随时把汉人视如生命的农田,连同农田上的汉人,赏赐给王公功臣,而汉人突然失去赖以生存的农田而沦为奴仆却无处申诉。

汉人每二十家被编成一个“甲”,由蒙古人做“甲主”控制。

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读后感

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读后感

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读后感《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是一部关于中国国民性的专著,作者通过详细的历史研究和理论分析,深入探讨了中国国民性的演变过程,为我们了解中国国民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线索和思考角度。

阅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国民性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受益匪浅。

首先,作者对中国国民性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中国国民性是指中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心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集合体。

它既包含了对自身民族特性的认同,也涵盖了社会公德、家庭观念、劳动习惯等方面的价值观念。

作者通过翔实的史料和案例,深刻揭示了中国国民性的内在逻辑和基本特征。

这使我对中国国民性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更加明晰了国民性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

其次,书中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国民性的演变历程。

作者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背景、政治制度和思想潮流的分析,描绘了中国国民性在不同时期的变迁和发展。

从封建社会的尊卑有序、义务和权益的平衡,到现代社会的平等与自由、个人权利的凸显,中国国民性的演变过程承载着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的变革,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理想与价值观念的追求。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国民性变迁的过程,我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心理的变化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第三,书中对中国国民性的当代表征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国国民性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调整。

作者通过对当代社会的观察和实证研究,提出了中国国民性的时代表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猜测。

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国国民性逐渐呈现出开放、包容、多元的新特点,而同时也保持了传统价值的传承和认同。

这让我对中国国民性的演变和未来走向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通过阅读《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我深刻地认识到国民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化时代每个国家的重要软实力。

了解和认同自己的国民性,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和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的国民性

中国人的国民性

中国人的国民性很多人写过关于中国人国民性的文章,最典型的应属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鲁迅先生塑造了“阿Q”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来代表中国人,在他身上表现出的自私、自卑、狭隘、愚昧和欺软怕硬等负面人格都代表了当时中国人的国民性。

显然,这些都是国民性中的弱点。

现在我们国人又具有哪些国民性呢?首先是爱面子。

美国论坛这样评价我们,“潜意识里,中国人视他们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知。

”这样一来,一个人就会对“保有面子”这样微不足道欲望感到满足。

“面子”是中国人心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难以克服的障碍,阻碍中国人接受真理并尝试富有意义的生活。

中国人的好面子最大的特色是看到了面子,忽视了本质,重面子超过了本质。

这就是不知轻重,就是大问题了,足以称得上是愚昧。

因为表面上的面子给自己带来的往往是实质上的损害。

其次是信仰的缺失。

中国13.5亿人当中,有少部分人把各种宗教当做自己的信仰,比如选择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还有一些人信仰共产主义,再然后,就没了。

这两部分人加起来应该不会超过1亿。

由于心中没有了信仰,没有了敬畏对象和价值标准,使得他们为所欲为,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让自己成为了他人的地狱。

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瘦肉精、毒豆芽等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暴力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有人仅仅因为自己不舒服就夺走与自己无关人的性命;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

为了金钱和权力许多官员贪污受贿,就是为老百姓做了一些贡献也是为了政绩,为了得到更多的权力而已。

如果要说我们到底信仰的是什么,那应该是钱和权力!我们的国民性中非常值得赞扬的地方就是中国人的勤奋。

从古到今,中国人代代都以勤奋精神来教育、鼓励自己。

天道酬勤,是中国人对勤奋的最好理解。

勤奋是符合天意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勤奋是中国人最为推崇的美德。

勤奋精神是当代中国人与西方最大的不同。

中国国民性演讲稿

中国国民性演讲稿

中国国民性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胞们:大家好!我很荣幸站在这个讲台上,向大家发表演讲。

今天,我想谈论的话题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

中国,这个古老而庄重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直以勤劳、善良、团结、淳朴的国民性格著称于世。

这样的国民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首先,我想说的是中国国民的勤劳。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一直以勤劳著称。

我们深信勤劳是创造财富的基础,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

勤劳的中国人民,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古代的发明家到现代的科学家,中国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书写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

其次,我想强调中国国民的善良。

中国人民一直以善良为天性,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我们不仅尊重长辈,关爱子女,而且乐于帮助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在中国,亲情、友情、邻里团结一直都是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价值观。

这种善良和团结的国民性,让我们中国人民彼此之间紧密联系,共同面对挑战,形成了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我们的善良和团结将继续保持下去,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第三,我想谈论的是中国国民的团结。

团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基石。

作为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人民一直以团结一心、和衷共济为核心价值观。

我们强调民族团结,尊重并保护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

通过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我们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最后,我想提到中国国民的淳朴。

中国人民的淳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追求的是平凡而简单的生活,注重生活的品质,崇尚节俭和劳动。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的享受,但是我们中国人民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生活态度,追求着内心的平和和幸福。

亲爱的同胞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骄傲地展示中华民族的国民性。

我们应该维护并传承勤劳、善良、团结和淳朴的精神,将其发扬光大。

中国国民性,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美德,更是国家富强发展的不竭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卷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期中试卷专业班级石油工程1509班姓名王志伟杨文凯蔡林峰学号 ********** ********** **********开课系室历史系考试日期 2015.12题号一二总分得分阅卷人解晓燕中国国民性审思石工1509:王志伟杨文凯蔡林峰摘要:国民性指国民共有与反复出现的精神特质、性格特点、情感内蕴、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的总和,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行为结构。

国民性是一国大多数人的文化心理特征,即在价值体系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性格特征,是国民素质的核心因素。

中国民众在中国延续千年的文明中形成了很多优良传统与优秀的民族性格,但在这同时,中国民众也长期遭受统治者的压迫,长期处在一个严格的等级体制之中,尤其是儒家文化处于中国文化的统治地位,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儒家文化不断变质,最终在明清时期,儒家文化终于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中国人民也有了不少劣根性,这些劣根性有些从古代到近代一直存在于中国人的心中,甚至到现在这些劣根性仍然没有完全消除。

一、国民性概述中华文明的圣火,一脉相传,千年未绝,我们创造出了极为灿烂的文明,秦汉的明月山关,唐宋的歌舞升平,郑和的雄伟的舰队,无不显示出我们文明的强大自信。

我们能创造出这样辉煌的文明,说明我们的国民性格一定有非常先进的地方。

然而,由于中国在近代以来的积弱和贫穷,并且中国民众长期处于封建统治的压迫下,使得中国人在形成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在中国人性格中的劣根,并对于自身的文化也产生了巨大的不安和困惑。

什么是“中国性格”?中国人共同的精神特质到底是什么?中国人的形象究竟如何?我们如何克服掉国民性中的那些劣根?这些问题在今天中国崛起,一个“新中国”开始吸引世界的关注之后,变得异常地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们希望对国民性的研究,能让世界对于中国人的新的形象有更多的了解,期望中国人的形象从过去的刻板的印象中脱离出来,也让我们找到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这能让我们预见我们民族的发展方向,扬长避短,少走弯路。

二、中国人的劣根性鲁迅先生早年在东京弘文书院学习的时候喜欢看哲学文学的书,他常常谈到三个相联的问题:一、什么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的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鲁迅先生的三个问题,其实就是现代中国一直贯穿的“国民性”批判的话语的核心,其实也是现代中国对于我们自己的反思意识的最为关键的部分。

这三个问题可以说是“现代”中国改变自身命运的核心的意识。

因此,对“国民性”的批判是现代的“中国性格”具体的起点。

近代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小说所尖刻批评的麻木、苟活等等“性格”弱点,和时时被我们自己诟病的诸如随地吐痰、大声喧哗这样的生活细节都变成了需要改造的“国民性”的一部分。

当时人们认为,正是这种“国民性”从“内部”导致了中国的积弱和落后,也导致了中国的贫穷和屈辱。

总结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 奴性:奴性,是指卑鄙的或下贱的奴隶根性或驯从、恭顺的性质或状态,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在长期的等级制度中,中国的下层民众,在长期的被剥削生活或泯灭自我意识,失去自我人格,受制于主子,逐渐形成了中国人心中的那种奴性;或受到严厉打击与压制,勇敢反抗,这些人大部分被镇压,就算成功反抗,自己升居高位,也会自己转过身来,继续剥削其他下层民众,这当然也是一种奴性。

鲁迅先生认为奴性是中国人最大的民族劣根性,当代国中国人的一些心里状态也反映出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奴性:1、现在美好的生活要归功于共产党的改革开放,一切都归根于邓小平,然而不去想,这也是中国人民一起努力的结果。

2、对领导表面敬畏心里骂,卑态十足;对下属严肃的想骂就骂,傲态十足3、不关心政治,认为政治不关我的事,心里却想着自己要当大官。

4、把当地经济发展寄希望于地方一把手,自己却不去做出自己的努力。

奴性长期存在于国民心中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梁启超曾说:“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及于今日,惟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来。

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举国之人皆为奴隶,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凡民之受压制于官吏而能安之者,必其受压制于异族而亦能安之者也”。

如果举国之人皆为“奴隶”,这样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而且在我看来,奴性也是导致中国数千年的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若要在以后的日子里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在骨子里消除国人的奴性。

( 二) 缺少公共心:近代曾有这样一句话“故夫中国群治不进,由人民不顾公益使然也; 人民不顾公益,由自居于奴隶盗贼使然也; 其居于奴隶盗贼,由霸者私天下为一姓之产而奴隶盗贼吾民使然也。

”这也正鞭辟入里的说出了中国国民对集体的淡视,对公共事务的不关心。

在我看来,中国人缺乏公共心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受等级制度与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与压制。

这样的特性是中国两千年的封建专制的产物,是制度与习惯造成的。

我们普通中国人向来对于团体的事是不问的,这也难怪,因为我们相传的习惯,并没有叫多数人问事,一家的事,只有家长该问,一国的事,也只是有皇帝该问。

”另外还有缺乏公德教育、法治观念差等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什么几条第几项的在那里议,如果政府没有把他当一回事,大多数人民就不会把他当一回事,至于什么公司、协会,每一个都会有很体面的几十条章程,但到实际,不过白纸上印了几行大字,没有几个人会去关心里面到底具体是什么内容。

其结果就是虽然“许多人日日大声呼吁,说最要紧是合群结团体”。

但是在这种品性之下“群怎么能合,团体怎么能成? 其实提倡的人,先自做了这种性格的奴隶,这还有什么好说呢?”缺乏公共心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小到一个集体,一个小组,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公共观念的长期缺乏必然会导致业绩低迷,甚至会造成集体、国家破损的后果。

( 三)卑怯、懒惰和贪婪:如果地位低,则缺乏独立和自主的意识,一切事情都看上级颜色行事,从而养成了卑怯和懒惰的性格。

于是各自想着鼻子底下一点小小的利益,过着苟且偷生的日子。

也因为在另一面,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中,专制者,具有攫取别人的权力,在卑怯和懒惰的习性之间形成了贪婪的习性。

(四)巧滑:大多数中国人向来不敢正视人生,更趋向于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由这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已经自己不觉得。

鲁迅先生的《坟》中曾写道:因为在等级特权的社会结构中,人人都按照自己值得羡慕或者十分可怜的位置一心一意谋取自己的私利,这样极端虚伪的社会实践就不可能说真话。

因而,在这种社会气氛中,必然会产生虚伪的瞒和骗。

(五)势力、实利与势利:大多数中国人缺乏坚执的信仰以及与之相连的殉道精神,与中国人注重现实,追求实利密切相关。

中国人不只是文人相轻,而且是人人相轻,只要想轻视别人,总会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

比如北京人轻视外地人,上海人轻视外地人,城里人轻视农村人,南方人轻视北方人,有钱人轻视穷人,开车的轻视走路的,走路的轻视扫路的,吃饭的轻视做饭的……就是不会相互尊重。

人人相互轻视,自然不会相互合作,自然不会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六)爱面子:爱面子也是瞒和骗这种国民性的重要体现,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

中国人爱面子的特点是只要在自己的社会生活中保持了表层的面子就可自以为荣耀,至于在面子背后的深层内涵,无论遭受多大的屈辱都是次要的。

这一些民族性格的劣根严重束缚着我们的发展,只有在发展中逐步改善、去除那些国民性格中的劣根,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永久的繁荣昌盛,让中国人有更高的幸福感,更好的集体意识、国家意识,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奴性、无公共心等劣根性长久的存在于中国人的思想中,但与此同时中华儿女也形成了不少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曾经让中国能够成为天朝上国,中国如今能够如此的快速发展很大的原因也是由于中国人拥有这些优良的民族性格。

三、中华民族的优良国民性(一)勤奋用功,艰苦奋斗:我们的国民性中非常值得赞扬的地方就是中国人的勤奋。

从古到今,中国人代代都以勤奋精神来教育、鼓励自己。

天道酬勤,是中国人对勤奋的最好理解。

勤奋是符合天意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勤奋是中国人最为推崇的美德,勤奋精神是当代中国人与西方最大的不同。

不能说西方人是懒惰的,但是与中国人比较,勤奋精神的确差得很远。

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富裕,生活无忧,人们追求的是共享社会成果,拼搏的意志当然薄弱多了。

对于勤奋,西方心存畏惧,如《新苏黎世报》所述:“所有国别经济都一样,勤奋的人总是会将懒汉丶堕落者和行动迟缓的人从重要的岗位上排挤出局。

”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人的勤奋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勤奋精神是中国特有的发展动力。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西方一直看不透。

其实,最大的动力就是中国人的勤奋。

西方的经验,通过掠夺资源、殖民主义、侵略战争等推动自己发展的动力,中国一概不用,只靠勤奋,就能迅速超越。

这是一种西方最畏惧的看不透、摸不清的中国人的精神力量。

中国有信心实现和平发展,根源也在此中!(二)自强不息,充满梦想: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充满梦想的民族。

“中国梦”是我们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前进的脚步,梦想不灭,希望永在。

在古代,我们追求建立一个天下大同,各得其所,安居乐业,和谐共处的大同社会。

在近代,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希望能够抵御外敌,实现国家的富强与民族的独立,建立民主的社会,使我们的民生幸福。

正因为我们自强不息,才有了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谭嗣同,百折不挠的中山先生,宁死不退,以身殉国的张自忠。

到了现在,我们又希望建立起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有力证明。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其他优良国民性:我们国民性中也有其他的优秀品质,比如勇敢,智慧等等。

新时代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80年代是五讲四美,现在是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

事实上,当代最需要的美德本人认为包括以下: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孝心,百行以孝为先;爱国,没有国哪有家;当然,中国人的优秀品质还有很多,在外国人眼中,精明,干练,坚忍,聪明都是中国人的代名词。

倘若举到优秀人物,包括雷锋的助人为乐,张海迪的坚韧不拔,或传统或现代的故事都是很多的。

我们有着古老的辉煌历史,也有着近代的百年沧桑。

说明我们的国民性中有很多值得发扬光大的东西,但也有很多东西严重束缚着我们的发展,只有研究透彻了国民性,在发展中逐步优化、剔除那些国民性格中的劣根,才能使我们的国家繁荣永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才能让东方雄狮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