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考试题及答案(参考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区域的概念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区域特征
区域的整体性
区域的系统性
区域的动态性
区域的不重复性等
新区域背景以及它们对“区域”概念理解的影响
知识化(知识经济、知识和信息)
信息化(信息技术、信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
全球化(全球经济、全球文化)
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生态经济)
新区域观以及它们对“区域”概念理解的影响
区域空间观:区域空间有界但向外开放,高度易变
区域资源观:知识、信息、人力资源、区域发展的机制、政策和政府服务效能等成为资源;区域发展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生活质量和素质全面提高;
区域区位观:知识和信息区位成为主导;
区域市场观:有限干预的现代市场。
2、区域科学概念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3、区域分析的概念、
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生物学等许多学科。它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为有关学科研究区域问题和为进行区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
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1.区域发展自然及社会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主要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对这些条件的分析主要目的是明确区域发展的基础,摸清家底,评估潜力,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2.区域经济分析
区域经济分析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它是在区域自然条件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作一个全面的考察、评估,为下一步区域发展分析打好基础。
3.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
发展分析是在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制定区域发展的政策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由于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经济发展,而且还涉及到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因此,区域发展的分析也应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并以三者综合效益作为区域发展分析中判断是非的标准。
第二章
1、区域发展的资源条件分析的内容:自然资源的量、质、地理分布与地域组合、开发利用方式与方向、开发利用效应
2、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其内涵包括:
1)时空内涵
2)社会经济内涵
3)可持续内涵:以供定需,不断增强
3、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
1生态环境调查
1)生态环境因素调查:包括自然环境状况如地质条件、地貌特征、气候状况、水文特点、植被条件和土壤特点等,和社会经济状况如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开发状况等,环境污染调查。
2)生态环境状况与特征调查:生态系统特点、生态环境的资源特性、生态环境问题等调查。3)生态环境效应分析:生态系统影响效应、环境健康效应、生态经济效应等分析。
2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是依据近二、三年的生态环境调查与监测资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的过程。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体坛公共提供科学依据。
1)确定评价单元
2)评价因子筛选与指标体系构建
3)评价标准与方法的确定
4)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分级、分类与分区
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是通过区域发展规划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资料,在生态环境预测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的发展,演变趋势,为区域发展或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包括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趋势分析与评价、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等。
4、生态环境补偿概念。
生态环境补偿: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受益者支付代价,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辩护者提供补偿的一类社会经济活动。是一种使经济活动生态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
第三章
1、区域发展的社会条件分析内容:
1)区域文化背景与历史基础分析;文化传统与特色分析、历史沿革分析、重要经济社会事件的分析、区域发展动力的历史变化分析;
2)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人口数量及结构分析,人口增长分析、人口质量分析、劳动力供应分析、人口分布迁移分析、适度人口与人口容量分析
3)区域政策与制度分析
4)区域科技条件评价:科技人力资源、研究与发展经费、科技活动产出、高技术产业
2、概念:适度人口、区域政策、区域制度
适度人口和资源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一定条件(生产力水平)、一定的人均消费(或占有)水平下的适度人口和资源人口承载力。
区域政策:是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
区域制度:指一个区域的影响人们经济生活的权利和义务的集合。
3、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制度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最深刻的动因。
制度创新:指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制度创新主体为获得潜在收益而进行的制度安排。
制度能降低交易成本、减小收益差距、激发积极性等。
诱发性制度创新:个人或群体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
强制性制度创新:政府发动和实施,
第四章
1、区域发展的经济条件分析
1)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量化指标与阶段理论;
一、区域发展水平的量度
二、区域发展阶段的分析
2)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1.社会消费;
2.资源状况;
3.科技水平;
4.基础与传统;
5.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
1.是否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
2.区域产业的技术结构是否合理;
3.区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协调如何;
4.区域产业结构是否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5.现状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是高还是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