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罗江中学李佳玲
一、教学目标
了解新经济政策的时间、人物、背景、内容、特点、意义和苏联的建立和建设,认识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认识斯大林模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十月革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
1、列宁所说的“计划”指的是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列宁说“我们错了”,他是怎么纠正错误的?(实施新经济政策)
1.背景
经历4年世界大战和3年内战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2.时间:1921年
3.目的:为了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缓解政治危机
5.思考: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
从国情出发,利用商品和货币的关系,扩大生产,缓解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
6.“新经济政策”特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在经济上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那么其另一个重大举措则是苏联的成立。
苏联的成立:①时间:1922年底
②名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③1924年列宁逝世,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三)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斯大林的选择: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优先发展重工业
(2).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3)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图片展示两个五年计划的成果)
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4)苏联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工业强国的?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评价:①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②经济发展模式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2.农业集体化
(1)背景:1927—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2)20世纪30年代初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3)主要措施:①消灭富农;②政府支持集体农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
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4)(材料分析)影响: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三)苏联模式
1.形成
1936年,颁布新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标志
苏联模式(形成)
↑特征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2.评价:
⑴积极作用: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
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⑵消极作用:①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发展滞后。
②计划经济,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③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损耗和浪费资源。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
的教训呢?
启示:①农、轻、重工业协同发展;②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③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④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四、本课小结
1921年,新经济政策
列宁1922年,成立了苏联
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完成一五二五计划)
斯大林 2.农业集体化
1936年,公布了新宪法
3.苏联模式形成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评价:①积极②弊端
启示
五、巩固练习
六、作业布置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