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6张PPT)
②弊端: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 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 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产生了什么问题?
消极性: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 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五、苏联模式
1、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
国家性质: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2、意义: 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苏联模式”。(斯大林 模式 )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1921年)
内容 (1918—1920年)
减轻了农民负
农业
余粮收集制
担,提高了生
固定粮食税 产积极性。
工业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 收归国有
大企业国有,提高了企业积 中小企业可 极性,在一定
私营
限度内发展资
本主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利用市场和商品发展经济
特点: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结合起来(“新”的体现)/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列宁:“退一步,进两步”
苏联的工业化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 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 或者我们被人打到。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 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 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 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完善经济管理体制 C.发动玉米种植运动
√D.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4.“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 工业化加上类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之昂贵是灾难性的…… 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该材料主要说明苏联 模式( )
√A.侧重工业化,忽视了民生幸福
——《大国崛起》
材料二:“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 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斯大林
斯大林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侧重点是什么? 目标: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完成方式:完成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2、1933—1937) 特点: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的重点项目之一——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起初,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苏俄建设所面临的困难有哪些?他采取了什么政策?
新政权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也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先例可循。而此 时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同时,国内外 敌人企图推翻苏维埃政权,形势危急,苏俄必须集中一切力量保卫政权。所 以列宁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
分配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影响:新经济政策从苏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 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 步发展。
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所 表现出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 神值得我们学习。我国在建设社会 主义的过程中必须从国情出发,实 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素养 启示
在莫斯科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向政府提出: “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 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1张PPT)

全称“沙皇俄国” 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1917年3月止
全称“苏维埃俄国” 1917年11月~1922年底止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22年底~1991年底止
1991年底—至今
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924年列宁逝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接 力棒交到了斯大林手中。
斯大林
此时的苏联……
工业落后的穷国
•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 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 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 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 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
优先发展重工业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 到家里和老婆说:
•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 没有油啊。
• 那就煮!
• 没锅。 • 烤鱼!
•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
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
大林万岁!”。
苏联民间笑话
农业集体化
1.背景:
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 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 决粮食问题。
①政治上:健全民主与法制建设
②经济上:要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遵循客观的
经济发展规律
③民生上: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是由苏俄的国情决定,创造性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也 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了解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 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南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白俄罗斯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国联盟(后扩至15个加盟共和国)。苏联是 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苏维埃 社会主义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 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由苏 联共产党执政。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 最大的国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国家。1991年12 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 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 解体。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 (共35张PPT)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  (共35张PPT)
1917—1920年苏俄粮食征购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25000
第二级
20000
第三级 第四级
15000
第五级
10000
5000
0 1917-1918 1918-1919 1919-1920
粮食征购量
1913—1921年苏俄粮食产量
1920年底,苏俄农民中 流传这样的说法:“土 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 于你们;水属于我们, 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 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 们。打倒列宁和马肉, 恢复沙皇和猪肉”
2、两个第五四级第年五级计划的背景、时间、内容、作用 3、农业集体化的时间、内容、作用 4、苏联的全称、建立的时间及最初四个加盟共和国的名 称
2023/3/7
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2023/3/7
为了理想
5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建立,当时的局面是:
概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1918——1921年
时间
第三级
第(四三级 年国内战争)
第五级
①实行余粮征集制
②中小型企业国有化 主要内容 ③取消自由贸易
④产品实行配给制
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历史作用 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2023/3/7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 了战争!”
7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2023/3/7结合表格,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有何特点? 14
面对现实——新经济政策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对于俄罗斯的男人而言,比饿肚子更 可怕的事情是没有伏特加喝,所以, 前几年,不得不搞点医用酒精来解馋 ……1922年春天,自由贸易后,随处 都可以“畅饮”了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18张PPT).ppt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18张PPT).ppt

背景:苏联工业落后;受帝国主义威胁 解决(目的):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
材料一: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于50或100年。我们必须
在十年内赶工上业这落个差后距。我们必须要做到这一点,否则
我们会被摧毁。
——《斯大林选集》
材料二: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孤义国立家敌。视资本主义
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
三、斯大林领导的农业集体化(20世纪30年代初)
(一)概况
含义:将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
背景 目的 时间 基本 形式 措施
1927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直接目的:解决粮食问题
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根本目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0世纪30年代初起
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一、列宁的新经济政策(1921)
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平息…… (一)背景
材料一:
经济危机
材料二:1920年底,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 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一、列宁的新经济政策(1921)
(一)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
②消极: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有何不同?
所有制 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 工业化道路 农业发展道路
苏联模式
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中国特色模式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农、轻、重协调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33张PPT).ppt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33张PPT).ppt

二、苏联的成立【列宁】
1.时间: 1922年底 2.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苏联国徽
苏联国旗
俄国名称演变
1547年
1917年 1922年 1991年
沙俄
苏俄 苏联 俄罗斯
1924年1月22日列宁逝世,斯大林继任列宁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三、苏联的工业化【斯大林】
1、背景
结合材料归纳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影响?
材料: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 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 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 不给它为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 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斯大林模式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3)中国应从苏联模式中吸取哪些教训?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必须把布尔什维 克扼杀在摇篮里”。
帝国主义国家与国内的武装叛乱 相勾结发动反苏维埃斗争……
英国首相 丘吉尔
帝国主义国家的阴谋得逞了吗?
苏联是怎么摆脱各种危机,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的?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自主学习
1、新经济政策实行的时间、人物、内容①②③④、影响 2、苏联成立的时间 3、苏联为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及其成就 4、苏联为实行工业化优先发展的行业? 5、什么是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6、农业集体化的实施的时间、对农民有何影响? 7、苏联颁布新宪法的时间?有何意义? 8、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中国应从苏联模式中吸取哪些教训?
① 发展经济时要比例协调; ② 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③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联的教训,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发展。

设问1: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呈现怎样的问题?为此列宁采取了什么措施?1、时间:。

2、实施者:。

3、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制;允许使用雇佣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实行自由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实行按劳取酬的。

4、新经济政策的影响:调动了生产者的,迅速恢复了危机,巩固了,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活动二:苏联的工业化设问2: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采取了怎样的建设政策?取得怎样的效果?又存在什么问题?1、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苏联成立时间:3、苏联工业开始时间:4、第一、二五年计划: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

5、苏联工业化的利弊:利:使苏联能够在短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

弊: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日益僵化。

活动三:农业集体化设问3:为了进一步推进工业化,斯大林在农业方面采取什么措施?产生什么危害?1、原因:1927年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收购危机。

2、农业集体化:开展了消灭。

3、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

活动四:苏联模式设问4: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又该如何评价?1、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公布了________,标志苏联模式的形成。

2、苏联模式的特点:经济上建立单一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政治体制。

3、苏联模式的评价: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_____________,但随着时间推移,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_____________。

【快速查答案】活动一:1.1921;2.列宁;3.余粮收集制、劳动力、剩余产品、中小企业、工资制;4.积极性、工农联盟;活动二:1.1922;2.1926;3.第一、给工业国;4.工业化、经济体制;活动三:1.粮食;2.富农运动;3.生产计划;活动四:1.新宪法;2.生产资料公有制、权力高度集中;3.重要作用、体制障碍;►问题一: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点拨】【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内有叛乱,外有他国武装干涉的情况,为了尽可能保障前线的供应而采取的特殊政策,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该政策继续执行引起了广大人民的不满,说明需要及时改变经济政策,这也证明列宁早期想直接从落后的农业国直接过度到社会主义的想法是错误的。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共22张PPT)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共22张PPT)
——摘编自沈志华《历史的启示——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农村经济研究》 材料五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 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消极: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 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农 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 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 泼曼”,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对列宁来说, 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 为的是前进两步”。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历史》 材料二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大国崛起·俄罗斯》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
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
积极: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 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四 在1925年1月莫斯科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向政府提出: “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 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 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32张PPT)

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 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 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 众监督。
优先发展重工业
弊端:国民经济比 例严重失调
高级必知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积极性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苏 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极性
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弊端 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五、苏联模式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 主义制度。
宪法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为“斯大林 模式”。
红场阅兵(1939年绘制)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特点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以行政手段 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 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 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 性。
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落后。
时间 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
(1)直接目的:解决粮食问题 目的
(2)根本目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 集体 化
(1)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农民都要加入集体 农庄 概况 (2)政府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 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实质 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 (1)积极:使农村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 影响 金和劳动力 (2)消极: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前往哥尔克村致哀。23日下午,列宁灵柩移往莫斯科,由苏联党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29张PPT)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29张PPT)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
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一 切 为 了 胜 利 ! ”
“ 一 切 为 了 前 线 ,
1918 年 夏 , 全 国3/4的领土被敌人 占领,重要的粮食 和煤炭产地均落入 敌人手中,40%的工 厂停工,彼得格勒 和莫斯科的工人每 天 只 能 领 到 50克面 包……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建立,当时的局面是:
主 义 国 家
其 他 的 资 本
国 外
联合起来
制度不同!
三年内战
苏俄单独退出一战!(1918——1920)
资俄

本国 家国
内 和内
沙的
皇地
军主
官、Βιβλιοθήκη 不甘失败!十月革命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进攻苏维埃政权,试图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三年国内战争(1918-1920)爆发。
苏联国旗
1922年苏联成立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 邦、乌克兰、白俄罗斯
俄罗斯联 邦
1925年加入的有乌兹 别克、土库曼
1929年加入的有 哈萨克、 塔吉克、 吉尔吉斯
1940年加入的有 爱 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摩尔多瓦
1940年苏联有15个加盟共和国
1924年列宁逝世。
斯大林(1879-1953)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 代史1500-2007》
材料一 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1913年的一半。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 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面包、肥皂等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 乏。
经济异常困难
材料二 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武装暴动席卷俄国。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3月份 爆发喀琅施塔得水军暴动。——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共24张ppt)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经济政策
背 景
经四历年世数界年大战战和争三年的国 苏俄战时,共经产主济义异政策常 困难内,战社争的会破矛坏 盾加剧。的弊端显露
列宁在苏调俄查经济后异常认困为难社,会只矛盾有加改剧 变战
时共产工人主、义农民政不策满 ,反才动势能力恢乘机复叛和乱 发
展生苏产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为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以行政 命令甚至强制手段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 性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没有自主权。排
斥市场调节。片面发展重工业。
权力高度集中,形成个人高 度集权,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
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苏联模式
评价
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 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 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 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 了重要作用。 弊端:由于没有尊重经济 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弊端日益显露,成为经 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 碍。
苏联的工业化
1924年1月列宁逝世以后, 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 化的设想。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 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苏联的工业化
背景 工业落后; 受帝国主义的威胁
目的 实现国家工业化
新经济政策使苏联经济得到复苏,但直 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 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 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性 吗 ?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
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
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陈奕华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2024-2025学年度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2024-2025学年度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举措,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

二、内容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列宁和斯大林进行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

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强调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值跃居世界第二。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为苏联在发法西斯战争中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模式弊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掌握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史料实证:了解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及农业集体化的内容。

历史解释:熟悉苏联模式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与弊端。

唯物史观: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为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家国情怀:了解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三年内战结束后,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尖锐。

(二)讲授新课1.新经济政策(1)教师活动阅读课本P42的相关史实及下面材料,概括“战时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随着内战结束,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重的无偿征购,有意减产,以抗拒粮食征集。

加上多年的战争,导致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1913年的一半,农民反抗的情绪日益严重。

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工人大量失业,开始罢工游行。

——《全球通史》(2)学生活动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影响:①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不满,社会矛盾加剧。

②战争严重破坏了俄国经济,经济异常困难。

(3)教师活动对比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区别?(4)学生活动特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新:肯定市场经济和商品货币关系(5)教师活动(6)学生活动影响: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部编九下历史: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部编九下历史: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 B重工业发展迅速
• C苏联模式制约发展
• D完成农业集体化
• 3.斯大林提出,“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 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 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 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 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 为此,苏联( )
治国之有法, 犹治病之有方也 病变则方亦变。
康有为《政论集》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 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 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掠夺了 大量的财富,引起农民的不满。
• 1920年初,苏俄粮食产量只有战 前的一半,广大农民处于饥荒的
• 苏俄(1917年—1922 年)
• 苏联(1922年—1991
特点
•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 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苏联工业化的评价(影响)
• 积极意义: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 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 业化
• 消极意义: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 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 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 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 第二位。
斯达哈诺夫运动
• 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出现的 群众性技术革新和社会主义 劳动竞赛运动,因采煤工人 斯达哈诺夫首先发起而得名。
• 1935年8月30日夜间,6小时 挖了102吨煤,超过定额的13 倍。
请注意区别:
• 沙俄(1547年—1917 年)
• 水兵反抗之激烈和坚决,使大约一万红军被打 死、致残或失踪。喀琅施塔水兵队伍约有26000 人,少数人经审判后被处决,大多数人未经审 判就被处决或被送入集中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罗江中学李佳玲
一、教学目标
了解新经济政策的时间、人物、背景、内容、特点、意义和苏联的建立和建设,认识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认识斯大林模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十月革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1、列宁所说的“计划”指的是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列宁说“我们错了”,他是怎么纠正错误的?(实施新经济政策)
1.背景
经历4年世界大战和3年内战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2.时间:1921年
3.目的:为了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缓解政治危机
5.思考: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
从国情出发,利用商品和货币的关系,扩大生产,缓解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

6.“新经济政策”特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在经济上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那么其另一个重大举措则是苏联的成立。

苏联的成立:①时间:1922年底
②名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③1924年列宁逝世,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三)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斯大林的选择: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优先发展重工业
(2).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3)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图片展示两个五年计划的成果)
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4)苏联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工业强国的?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评价:①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②经济发展模式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2.农业集体化
(1)背景:1927—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2)20世纪30年代初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3)主要措施:①消灭富农;②政府支持集体农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
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4)(材料分析)影响: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三)苏联模式
1.形成
1936年,颁布新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标志
苏联模式(形成)
↑特征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2.评价:
⑴积极作用: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
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⑵消极作用:①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发展滞后。

②计划经济,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③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损耗和浪费资源。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
的教训呢?
启示:①农、轻、重工业协同发展;②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③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④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四、本课小结
1921年,新经济政策
列宁1922年,成立了苏联
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完成一五二五计划)
斯大林 2.农业集体化
1936年,公布了新宪法
3.苏联模式形成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评价:①积极②弊端
启示
五、巩固练习
六、作业布置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