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免费下载】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教学大纲

1,掌握水稻病害的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方法。掌握小麦病害的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法。
第八章 棉花病害(6 学时)
教学内容: 1. 棉花苗期病害; 2. 棉枯萎病和黄萎病; 3. 棉铃病害
教学要求:掌握棉花苗期病害的症状,区别枯萎病和黄萎病的症状 第九章 蔬菜病害(8 学时) 教学内容: 1. 蔬菜霜霉病: 2. 蔬菜维管束病害: 3. 枯萎病、青枯病 4. 蔬菜病毒病
教学内容: 1. 植物病原真菌 营养阶段、繁殖、真菌的生活史、分类和命名、主要植物病原真菌类群的特点、真菌所致病害症状特点及简要识别方法 2.植物病原细菌 细菌与植物病害的关系、病原细菌的一般形态、主要植物病原细菌类群、细菌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和简要识别方法 4. 植物病原病毒 病毒与植物病害的关系、病毒的一般性状、植物病毒病害的特点及诊断 5.其它植物病原物 线虫、类菌原体、类立克次氏体、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
《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教学大纲
、 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单元 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概论
绪言(1 学时)
教学内容: 1.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病虫害的治理 2. 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的性质和任务 3. 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的学科特点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4. 90 年代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某些特点及植保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5. 怎样学习植物病虫害防治学
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病虫害的危害及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意义 了解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性质、任务
第一章 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时)
教学内容: 1. 植物检疫 2. 农业防治 3. 生物防治 4. 物理机械防治
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 掌握几种防治方法的优点和局限。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教学大纲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园艺所属实验室:园林工程实验室实验学时、学分:32 学时 1 学分一、实验教学目的掌握体视显微镜和生物显物镜的使用方法,掌握简易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认识了解常见的昆虫和病原菌,对常见病虫害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通过实验巩固和丰富课堂理论教学,培养学生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
二、实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当地主要园艺植物病虫的种类、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学会正确地诊断病虫害,并开展有效的防治,熟练掌握农药的合理和安全使用技术,防止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三、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一)对学生的指导:指导学生掌握有关研究手段和方法,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独立进行研究打下基础。
(二)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复习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实验方法、步骤、重点和难点。
在实验课上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实验,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并总结实验的不足之处,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四、实验考核方式实验考勤占10%,操作技能占20%,实验报告占70%。
五、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观察(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了解昆虫的外骨骼、分节、分段情况及其各体段的基本构造,了解各体段上附属器官的常见类型。
(4)主要仪器:解剖镜、放大镜。
实验项目(二):昆虫的生物学特征观察(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了解昆虫的变态类型及昆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虫态:卵、幼虫(若虫)、蛹、成虫的形态特征。
(4)主要仪器:解剖镜、放大镜。
实验项目(三):昆虫主要目特征观察(一)(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熟悉昆虫纲中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的特征以及与园艺生产有关的各主要科的特征。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大纲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园艺专业果的一门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园艺植物生产所必需的防治病、虫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科学地开展综合防治,有效防止病、虫的危害。
为今后从事园艺植物的生产、科研、技术推广服务和经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园艺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及预测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技术,防止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生产绿色果蔬食品。
初步形成发现、分析和解决生产上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观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昆虫识别基本知识;2.掌握病害诊断基本知识;3.了解园艺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要点和各种防治方法;4.熟悉当地主要园艺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特点。
能力目标:1.能正确识别园艺植物主要害虫种类;2.能在田间正确诊断园艺植物几大类主要病原的病害;3.掌握园艺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方法和病、虫害防治适期;4.掌握安全、合理使用无公害农药技术;5.具备对当地园艺植物主要病、虫进行综合防治的能力;6.调查了解当地园艺植物病、虫的发生情况,具备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对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产生兴趣;2.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3.具有从事园艺植物病、虫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4.培养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模块一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理论基础1.园艺昆虫基本知识基本知识学习1.1 昆虫的外部形态了解昆虫头部、胸部、腹部、体壁的构造与功能。
理解表皮的特性与防治的关系。
1.2 昆虫的内部构造及生理了解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基本构造及其主要功能,昆虫的激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理解昆虫的消化系统、呼吸作用、神经系统、血液循环和分泌系统与防治的关系。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0086课程名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英文名称:Garden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Control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 45学分:2.0适用对象:植保专业考核方式:考试或考查科目,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本课程的学习水平,在考试上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还要加强实际能力的考核,二者评分的比例可采用7:3。
先修课程:昆虫学通论、植物病理学通论、植物化学保护、园艺及农作物栽培学等。
二、课程简介《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主要讲授园林植物上重要病虫害的识别、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原理与方法。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大纲是根据植保专业教学计划以及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是该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该门课主要阐述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和各类病原物及害虫的性状,病虫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病虫害在园林建设专业中的重要性,且认识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总学时45学时,讲授33学时,实验12学时,分两部分讲授,第一部分为园林植物病害部分,第二部分为园林植物昆虫部分。
第一部分园林植物病害部分第一章园林植物叶部病害(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白粉病类、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病原2、认识白粉病类、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症状3、掌握白粉病类、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防治方法。
(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1)认识花卉白粉病、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
(2)以大丽花白粉病、驳骨丹锈病、兰花炭疽病、菊花褐斑病(斑枯病)、月季黑斑病为重点,介绍这些病类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认识花卉白粉病、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症状。
(2)掌握这些病类的防治方法。
3.问题与应用掌握这些病类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实验一重要园林植物病害识别(一)要求:认识花卉白粉病、锈病类、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的症状特点课后练习:1、园林植物锈病有哪些病原引起的?2、园林植物锈病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怎么样?3、如何防治花卉白粉病?4、白粉病和锈病如何识别。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是为园艺专业本科开设的专业课,学生在学习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及土壤学等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后,学习本课程。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是以生物科学为理论基础, 与应用技术相结合,讲述园艺植物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并运用植物保护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掌握果树、蔬菜等园艺植物的病虫害症状、特点和发病规律,其主要任务是使园艺专业学生运用己经学到的植物病虫害的相关知识去思考综合防治在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中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了解国内外园艺植物保护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2. 能力目标: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基本概念和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实用技术,要把课堂讲授与园艺植物生产紧密结合备课过程中随时补充新内容,及时介绍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及方法,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向。
同时联系山东省园艺植物生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生产管理,为将来从事园艺专业的工作打下基础。
3.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园艺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掌握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能够综合防治现代园艺植物生产基地规划病虫害以及相关组织管理的能力,掌握主要园艺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治方法、绿色生产方式、有机生产方式等, 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创新意识浓、应用型的专业型人才,为从事园艺植物生产和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及综合防治2、熟悉园艺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了解国内外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教学设计建议】首先介绍国内外园艺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而讲述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的基本方法和综合防治的具体内容,然后讲述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学教学设计

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了解植物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
2.掌握常见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和技术。
3.学习生物防治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4.小组设计防治方案,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意识到生物的多功能性,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植物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常见的植物病虫害和其特征,以及其危害与防治。
3.生物防治的概念、种类、原理和应用。
4.生物防治案例研究。
5.学生小组设计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方案。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了解植物病虫害和生物防治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
2.案例研究法: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植物病虫害案例分析,加深对不同病虫害的认识和了解防治方法。
3.实践教学法:学生分小组进行植物病虫害的设计防治方案,探究生物防治的实践应用,从而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班级讨论法:对于学生小组设计的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方案进行班级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1.课堂测试:通过测试,检测学生对植物病虫害和生物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掌握程度。
2.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检测学生对植物病虫害和生物防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项目评估:通过小组防治方案的评估,检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考试评估:通过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植物病虫害和生物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时序时间教学内容第1-2周植物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第3-4周常见的植物病虫害和其特征第5-6周植物病虫害的危害与防治方法第7-8周生物防治的种类、原理和应用第9-10周生物防治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第11-12周学生小组设计防治方案并评估第13-14周班级讨论和期末复习六、教学资料1.课件2.案例资料3.生物防治技术手册4.期末考试试卷1.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设计,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2.建立生物防治课程的知识库,对生物防治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
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教学大纲

《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教学大纲[] [] [] [] [] [] [] [] [] [] [] []《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单元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概论绪言(1学时)教学内容:1.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病虫害的治理2. 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的性质和任务3. 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的学科特点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4. 90年代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某些特点及植保工作面临的新情况5. 怎样学习植物病虫害防治学教学要求:了解植物病虫害的危害及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意义了解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性质、任务第一章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学时)教学内容:1.植物检疫2.农业防治3.生物防治4.物理机械防治教学要求:重点掌握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掌握几种防治方法的优点和局限。
第二单元植物病害及其防治第二章植物病害的概念(4学时)教学内容:1. 植物为什么会生病2. 什么是植物病害3. 植物病害分类4. 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5. 植物病害的的症状6. 传染性病害与非传染性病害7.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教学要求:1. 掌握植物病害的定义2. 重点掌握植物病害的症状概念,掌握主要症状的类型3. 掌握植物病害形成的原因4. 重点掌握传染性病害与非传染性病害的概念5. 掌握非传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第三章植物病害的病原物(10学时)教学内容:1. 植物病原真菌营养阶段、繁殖、真菌的生活史、分类和命名、主要植物病原真菌类群的特点、真菌所致病害症状特点及简要识别方法2.植物病原细菌细菌与植物病害的关系、病原细菌的一般形态、主要植物病原细菌类群、细菌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和简要识别方法4. 植物病原病毒病毒与植物病害的关系、病毒的一般性状、植物病毒病害的特点及诊断5.其它植物病原物线虫、类菌原体、类立克次氏体、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教学要求:1.重点掌握植物病原真菌类群2.了解类菌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第四章病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2学时)教学内容:1.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致病性2. 寄主的抗病性教学要求:1. 重点掌握致病性、抗病性、垂直抗性、水平抗性的概念2. 掌握植物的抗病性机制第五章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与流行(2学时)教学内容:1.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程2. 侵染循环3. 植物病害的流行病害流行的类型、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病害流行的预测教学要求:1.掌握病程及侵染循环的概念;2.掌握病害流行的类型、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3.了解病害流行预测第六章粮食作物病害(12学时)教学内容:一、水稻病害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烂秧、水稻病毒病二、麦类病害小麦锈病、麦类黑穗病、白粉病、线虫病三、杂谷类作物病害玉米大、小斑病、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玉米病毒病、高粱黑穗病、粟白发病教学要求:1,掌握水稻病害的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培养方案(含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培养方案(含教学大纲)«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组一、课程性质及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要紧为城镇园林治理部门、都市园林绿化公司、园林苗圃、园林花木公司、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园林绿化、美化、花卉生产及经营治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高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差不多原理和差不多技能,能够识别园林植物要紧病虫害并把握其发生进展的规律和防治技术,学会病虫草害标本的制作、储存与鉴定方法,把握病虫害调查与测报的差不多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注意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以实现全面素养培养的教育目标。
1、职业岗位目标:«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为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要紧为花卉苗木的栽培治理和养护等职业岗位〔群〕能力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
为城镇园林治理部门、园林绿化公司、园林苗圃、园林花木公司、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园林绿化、花木养护、花卉生产及经营治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按照职业岗位目标指向,确定课程知识目标、课程技能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
2、课程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把握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差不多原理和基础知识。
把握园林植物要紧病虫害形状特点及识别鉴定的基础知识;发生进展规律和推测预报知识;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原理;园林植物要紧病虫害的识别鉴定和具体综合防治措施知识。
3、课程技能目标:能够把握园林植物要紧病虫害的标本采集、制作、储存方法和识别鉴定技术;把握园林植物要紧病虫害调查与测报的差不多技能;园林植物要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学会常见农药的配制和使用方法,把握常见药械的使用和修理技能。
4、职业能力目标:本课程除完成上述课程知识目标和课程技术目标外,始终将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505304,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72(54/18),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3/1),学分:4学分,开课学期:第3学期。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病理和昆虫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调查统计和预测预报方法,以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的原理和方法,为保证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和园林生态安全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为毕业生今后从事园林植物的生产、科研、技术推广服务和经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园林技术(专)专业。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如表1。
三、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及预测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技术,防止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生产绿色果蔬食品。
初步形成发现、分析和解决生产上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观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体要求达到以下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昆虫识别基本知识;2、掌握病害诊断基本知识;3、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要点和各种防治方法;4、掌握当地主要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特点。
(二)能力目标:1、能正确识别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种类;2、能在田间正确诊断园林植物主要病原的病害;3、能独立调查统计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并以此制定防治适期;4、能科学、安全、合理地使用无公害农药;5、能依据所学知识对当地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6、能综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素质目标:1、具有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兴趣;2、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经济效益意识;3、具有从事园林植物病、虫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4、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植物病虫害防治教案

(六)防治:
课 目
第七章 油料作物病害
目 的
要 求
了解大豆灰斑病、褐纹病、菌核病、霜霉病的分布与危害,掌握病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及其防治
雌雄成虫 ←— 3、4龄发育
大豆胞囊线虫发生代数,因各地土温不同而异。
胞囊线虫在田间传播:农事操作,田间流水,种子远距。
(四)发病条件:
1、土壤条件:土壤温、湿度、土壤质地对胞囊线虫的发育有重大影响。
2、轮作制作:重、迎茬地发病重。
3、施肥与灌溉。
(五)防治方法:防治大豆胞囊线虫最实用的方法是使用抗虫品种。
1、选育和利用抗(耐)病品种。2、合理轮作。3、农业技术措施。
4、种子检疫、药剂拌种。
5、土壤施药。
6、生物防治。
二、大豆根腐病:分布与危害
(一)症状:根部,地上部分,地下根
(二)病原菌:由多种病原菌侵梁所引起的。主要有:尖孢镰刀菌、燕麦镰刀菌、禾谷镰刀菌、茄腐镰刀菌、腐霉菌、丝核菌等。
三)侵染循环:
寄主的抗扩展
影响潜育期条件 主要是温度
发病期
三、病害在寄主植物群体中的发展阶段
初次侵染 单循环病害
少循环病害
再次侵染
多循环病害
四、病害或病原物的延续阶段
教学方法
举例
举例
讲授
对比
对比
主要内容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
一、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
介绍几种相关的概念
二、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
1.寄主植物 决定病害是否流行的关键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4)真菌所致病害的特点及识别方法
教学方法
图解
挂图
课 目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第二章
植病生物防治课程设计

植病生物防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植病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法。
2. 学生能够了解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区别,分析生物防治的优势和局限性。
3. 学生掌握我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及其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生物防治方法解决实际农业生产中植物病虫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防治方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 学生能够通过文献查阅、小组讨论等途径,获取和整理生物防治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生物多样性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树立科学防治病虫害的观念,认识到生物防治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3.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农业科学课程,旨在通过植病生物防治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中植物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初中生,学生对农业生产有一定了解,具备基本的生物知识,但缺乏植病生物防治的具体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生物防治知识应用于实际农业生产,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病虫害基本知识:介绍植物病虫害的概念、分类及危害,使学生了解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必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植物病虫害基本知识2. 生物防治原理:讲解生物防治的定义、分类、作用机理,分析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区别和优势。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生物防治原理3. 常见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方法:介绍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植物源农药等生物防治方法,分析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常见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方法4. 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病害生物防治大纲

什么是生物防治What is biological control;生物防治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在维持自然生态系和农业生态系的平衡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基本知识点:1. 基础知识:生物防治、研究内容与任务,生防制剂、生防制剂的种类与应用;生物防治的优点、缺点what are the benefits to its use 。
2. 发展历史:国外、国内;存在问题;⏹基本概念、理论:抗生素、生物体生防制剂、生物化学生防制剂、化学农药综合症、微生物体农药。
⏹教学重点:基本概念、研究发展过程与存在问题。
基本要求:⏹掌握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原理;⏹防治技术。
基本知识点:⏹生物防治原理:抗生作用、竞争作用、捕食作用、重寄生作用、溶菌作用、交互保护作用与诱导植物抗病性等;⏹抗生物质的种类,抗生素的种类及其作用原理。
基本概念、理论:⏹重寄生菌、宿主,嗜铁素、抗菌素、抗生素、农用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全合成抗生素。
教学重点:⏹生物防治原理。
教学难点:⏹抗生素的筛选、活性测定方法。
1.什么是重寄生菌、宿主?2.嗜铁素、抗菌素、抗生素、农用抗生素、抗菌肽、抗菌谱?天然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全合成抗生素、细菌素?3.生物防治原理:抗生作用、竞争作用、捕食作用、重寄生作用、溶菌作用、交互保护、诱导抗病性?4.抗生素的筛选、活性测定方法。
5.抗生素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机制?6.抗生物质的种类,抗生素的种类与其杀菌作用原理。
1.土壤中生活的生物种类?2.根际微生物及其种类?放线菌、芽孢杆菌、木霉菌、重寄生真菌、内生真菌、毛壳霉、内生菌种类?3.促生菌PRPG、促健菌PHPR4.各种生防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皿内活性测定、防效测定?5.生防微生物的形态观察、种类鉴定方法?6.内生菌的分离方法?7.芽孢杆菌素?抗菌肽的作用机理?8.木霉菌的特点、防病机制、使用方法?水解酶的抗真菌作用原理?寡雄腐霉的生防机制?9.木霉菌、荧光假单胞菌、芽孢杆菌、放线菌的防病机制?使用方法?菌根真菌增强植物抗病性的生化机制?基本要求:(1)细菌病害的生物防治(2)基本知识点:(1)了解土传真菌病害的种类和发生特点(2)掌握生防菌如荧光假单胞菌、木霉菌、重寄生真菌,真菌病毒等防治效果、应用状况(3)了解土传细菌病害基本概念、理论:生防菌种类,如芽孢杆菌、链霉菌、假单胞杆菌、菌根真菌等应用状况、应用方式等教学重点:(1)生防制剂的种类(2)生防制剂的应用基本概念、理论:抑病土的概念、成因及应用。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理论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理论教学大纲
一、理论教学要求
1.掌握昆虫基础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害虫识别和防治之中;
2.掌握植物病害基础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病害的诊断和防治之中;
3.掌握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灵活应用于综合防治方案制定之中;
4.掌握农药基础知识,并能正确应用于病虫害的防治之中,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目标;
5.掌握园林植物的食叶、吸汁、蛀干、地下害虫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以及防防治方法;
6.掌握园林植物的叶、花、果、枝干和根部病害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实践技能所需要的理论基础,并以较多的案例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要把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加强。
三、理论教学方法
本课程理论课在教室进行,以讲授为主, 并辅助以多媒体及相关的录相资料,部分单元开展专题讨论和学生演讲;实验课主要在实验室进行,对主要病虫进行观察和鉴定,并辅助于课内外的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以及病虫的饲养和观察,以增加学生对植物病虫的识别诊断、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等方面的感性认识。
实训课主要在田间进行, 对主要病虫进行田间识别诊断和防治。
最后进行一次课外综合实训,对学生的会诊断识别、会分析原由、会制订方案、会组织实施的植保“四会”能力进行综合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25
英文名称:BiologicalControl of PlantDiseases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植物保护专业必修
3.课程目的
(1)了解并掌握农业有害生物天敌的主要类群及其应用的基本原理、途径和方法
(2)在生产中开展生物防治,从而实现对环境安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3)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趋势,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 建议先修课程
微生物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学.吴云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
(2)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吴云锋主编. 校内胶印. 005年
参考书目:
(1)Biological and Biotechnological Control of Insect Pests. Rechcigl J
E & Rechcigl N A. Lewis Publishers2000.
(2)Biological Control: Measures of Success. GurrG & Wratten 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0.
(3)害虫生物防治(第三版).赵修复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
(4)中国生物防治.包建中,古德祥主编.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5)昆虫病理学.蒲蛰龙主编.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6)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发展.卢良恕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
(7)害虫防治:策略与方法.张宗炳, 曹骥主编.科学出版社.1990年
(8)害虫生物防治的原理与方法(第二版).蒲蛰龙主编.科学出版社.1984年
(9)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单卫星主编.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采用多媒体教学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30%,形式有:实验报告
(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考试
9. 课外自学要求
(1)了解生物防治实例
(2)掌握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和防治效果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病害生物防治序论
基本内容:
(1)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概念
(2)研究进展
(3)生物技术在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基本要求:
(1)了解国内外生物防治的发展历史,掌握国内外筛选的重要生防菌,应用病害的成功实例,存在问题等
(2)学习组织培养技术、遗传工程技术等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3)掌握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在维持自然生态系和农业生态系的平衡中的作用,有益微生物与植物病害各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应用的现状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4)掌握工程菌的遗传改良方法
教学重点:
(1)生物防治的发展历史
(2)有益微生物与植物病害各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1)生防制剂的应用
(2)工程菌的遗传改良方法
第二章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原理和措施
基本内容:
(1)防治原理
(2)植物根际和叶围微生物
(3)土壤放线菌
(4)荧光假单胞菌
(5)木霉菌
(6)芽孢杆菌
(7)内生细菌
(8)重寄生真菌
基本要求:
(1)了解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一般原理和常用方法,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包括降低病原物接种体密度、从病残体上取代病原物、抑制病原物孢子的萌发和生长、保护被侵染的部位以及诱发寄主的抗性反应
(2)掌握拮抗作用、捕食作用、竞争作用、溶菌作用、重寄生作用和交互保护作用
(3)熟练运用不同的原理和措施适用于不同的生防菌和不同的病害
(4)了解植物根际和叶围微生物的种类、影响因素
(5)掌握根际促生细菌的防治原理和应用方法
(6)掌握放线菌、荧光假单胞菌、木霉菌和芽孢杆菌的种类、菌丝形态与菌落颜色
(7)学习放线菌、荧光假单胞菌、木霉菌和芽孢杆菌的防治原理和方法,分离鉴定、活性筛选方法
(8)了解植物内生细菌和重寄生真菌的种类与分布
(9)掌握防治原理,内生细菌的生态学、鉴定方法,应用方法和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
(1)拮抗作用、捕食作用、竞争作用、溶菌作用、重寄生作用和交互保护作用
(2)根际促生细菌的防治原理和应用方法
教学难点:
(1)内生细菌的生态学
(2)生防菌的鉴定方法
第三章生防微生物
基本内容:
(1)土壤根际微生物
(2)木霉菌
(3)荧光假单胞菌
(4)放线菌
(5)芽孢杆菌
(6)内生细菌
(7)重寄生真菌
(8)内生真菌
(9)毛壳霉
基本要求:
(1)熟悉放线菌、荧光假单胞菌、木霉菌、芽孢杆菌的菌丝与孢子形态
(2)掌握土壤微生物种类
(3)熟练掌握各种生防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活性筛选方法
教学重点:
(1)土壤根际微生物的种类
(2)木霉菌、荧光假单胞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1)生防菌的分离培养
(2)生防菌的种类鉴定
第四章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
基本内容:
(1)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
(2)细菌病害的生物防治
基本要求:
(1)了解土传真菌病害,如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全蚀病等的种类和发生特点
(2)掌握生防菌如荧光假单胞菌、木霉菌、重寄生真菌,真菌病毒等防治效果、应用状况
(3)了解细菌性青枯病、环腐病等重要土传细菌病害
(4)运用细菌性土传病害的生防途径,生防菌种类,如芽孢杆菌、链霉菌、假单胞杆菌、菌根真菌等应用状况、应用方式等
教学重点:
(1)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
(2)细菌病害的生物防治
教学难点:
(1)生防制剂的种类
(2)生防制剂的应用
第五章抑病土
基本内容:
(1)抑病土概述
(2)抑病土的利用
基本要求:
(1)了解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掌握抑病土概念、利用方法等
(2)掌握抑病土的概念,作用机制。
土壤非生物因素和土壤生物因素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抑病土的作用机制
(2)土壤非生物因素
教学难点:
(1)土壤生物因素的作用
(2)应用技术
第六章病毒病害的生物防治
基本内容:
(1)交叉保护作用
(2)作用机理
(3)使用方法
基本要求:
(1)了解植物病毒病发生的特点
(2)掌握弱株系的交叉保护作用的概念
(3)掌握病毒病常用控制方法,弱株系筛选的几种方法与过程
教学重点:
(1)弱株系筛选的几种方法与过程
(2)弱株系的分离方法
教学难点:
(1)田间应用技术
(2)防治范围
第七章线虫病害的生物防治
基本内容:
(1)线虫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2)生防资源
(3)生物防治技术
基本要求:
(1)了解线虫病害的发生特点与常规防治技术、防治效果
(2)掌握线虫病害生防资源,如食线虫真菌、专性寄生细菌、根基细菌、放线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原生动物、螨类等防治实例,效果等
(3)掌握室内测定方法和大田应用技术
教学重点:
(1)土壤线虫病害的种类与发病特点
(2)线虫病害的室内鉴定
教学难点:
(1)线虫病害的防治技术
(2)提高防治效果的途径
第八章地上部病害及果、蔬贮藏期病害的生物防治
基本内容:
(1)果蔬病害储藏病害的生物防治
(2)柑桔果实采后病害
(3)防治技术
基本要求:
(1)了解重要果蔬病害储藏病害的种类与常见生物防治方法
(2)了解果实采后病害的生防酵母菌株的筛选方法
(3)掌握果实表面生防菌的筛选方法
(4)掌握生防酵母菌的种类与特点,室内测定方法,拮抗酵母菌的作用机制,如竞争作用、寄生作用、诱导寄主抗病性和抗生作用等
教学重点:
(1)果蔬病害储藏病害的生物防治
(2)柑桔果实采后病害
教学难点:
(1)生防酵母菌株的筛选
(2)防治技术
三、课程学时分配
本课程计划32学时,其中讲课20学时,实验12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审核人:胡小平
2008年9月23日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25
英文名称:Biological Control ofPlant Diseases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性质
课程内实验
2.适应专业
植物保护专业
3. 课程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生防菌的一般分离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2)观察生防菌如放线菌、细菌、真菌的菌落形态
4. 学时
学时为12
5. 主要仪器设备
三角瓶、刻度试管、灭菌水、称量纸、玻璃吸管、电子天平、超净工作台、微波炉
6. 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认真填写每次实验报告,完成实验记录、计算、绘图等,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的题目、目的、原理、方法、结果与计算
(2)考核方式:
a.实验课的考核方式:按照实验报告打分
b.实验课成绩评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制订人:吴云锋
审核人:胡小平2008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