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普查国内外研究和现状
地理国情监测的发展现状及应用领域研究_孙雪菲
地理国情监测的发展现状及应用领域研究_孙雪菲实践与探索310INTELLIGENCE地理国情监测的发展现状及应用领域研究吉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孙雪菲纪国良高木娟摘要:地理国情监测以地球表层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征等为基本内容,对构成国家物质基础的各种条件因素做出宏观性、整体性、综合性的调查、分析和描述。
本文对我国的地理国情监测发展现状及应用领域进行了概括与研究。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 GPS RS GIS一、引言地理国情监测是对国情基本要素的空问分布特征、空间组合关系、空间分布及组合变化趋势进行动态和连续的监测,并对成因进行分析、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的手段和方法的组合。
地理国情监测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出的新要求[1]。
地理国情监测全面反映国家自然资源及其消费主体的空间关系变化,是科学规划自然资源消费空间布局的重要支持。
地理国情监测可以将重要水体、森林及污染情况等自然环境要素信息集成整合,综合反映国家生态和环境发展现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以地理国情数据为基础,实现各类经济社会信息与地理信息的融合处理,深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演变和内在关系,准确判断发展趋势,是开展国民经济统计、城乡规划、重要工程实施、工农业生产布局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重要基础依据,对于提升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地理国情监测的概念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测绘成果档案资料,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要素等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
三、国内发展现状2010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对测绘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中,首次要求国家测绘局“加强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
关于对地理国情普查的研究与分析
关于对地理国情普查的研究与分析发表时间:2017-05-13T15:32:07.31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1月下作者:刘柏锋赵丽萍吕树春[导读] 地理国情的基本内容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地表自然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存在的关系。
1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2上海成迪测绘有限公司;3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二大地测量队(黑龙江第一测绘工程院)摘要:地理国情的基本内容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地表自然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存在的关系。
地理国情普查是基本测绘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是我们国家国情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步骤,对优化国土开发加快国家发展等方面有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研究通过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是当前地理信息与测绘部门的重大任务,与此同时能够对自然生态和人为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掌握,另外也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能够更好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因为地理国情普查一项全新的测绘工作,可以通过对动态的地理国情信息监测,进而对地理国情信息进行分析,为社会经济建设部门提供对应的生态环境、城建、土地及灾害防治等各方面的监测和预测成果。
这也使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加快了监测技术和测绘技术的发展,并有效的将二者进行有效衔接,实现对测绘成果的有效应用。
一国情和地理国情的基本内容1国情的基本内容国情包括了一个国家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文化历史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信息以及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多方面内容。
国情是一个国家制定发展战略以及处理复杂国际关系的重要依据。
在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国情。
每个国家的国情也都是执行发展战略以及政策的前提,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国情进行客观的、科学的分析,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对于我国来说,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以及国家战略部署的重要基础条件。
2 地理国情的基本内容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地表自然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存在的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国情普查资料分析与利用研究
地理国情普查资料分析与利用研究地理国情指的是包括有地形地貌特征、江河胡海分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等等在内的自然同人文地理要素包含其中的宏观层面的综合表达。
本文在分析地理国情概念的基础之上,对地理国情普查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研究,力求不断促进地理国情普查资料的优化利用。
标签:地理国情普查资料分析利用0引言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1地理国情普查内容地理国情信息基本内容可分三个方面:地表形态数据、地表覆盖分类信息、重要地理国情要素。
地表形态反映地表地形及地势特征,也间接反映了地貌形态。
我们熟悉的DEM和DSM等是反映地表形态常用的计算机表示方法。
地表覆盖分类信息反映土地表面覆盖物的物理组成。
针对其连续分布的特征,通常采用场模型进行描述。
地理国情要素信息反映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为稳定的空间范围或边界、具有或可以明确标识、分散分布的重要地物及其属性。
由于该类信息是可以辨识的一个个地理实体,通常采用要素模型来进行描述。
2资料分析与利用2.1影像资料的分析与利用影像资料源较多,分辨率不一,清晰度不一,现势性不一。
应优先选用现势性好,有效信息量更大、更有利于信息提取的影像,如优先选择现势性好,优于1m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或优于0.5m分辨率的彩色数字航空摄影资料。
对于仅有高分全色影像而无多光谱影像时,可采用全色影像与资源三号等多光谱影像融合。
为保证精度也可采用高分全色影像采集地理国情要素信息,采用资源三号等多光谱影像确定地表覆盖数据分类。
2.2基础测绘资料分析与利用基础测绘资料与国情普查影像(DOM)套合可作为国情要素信息提取与地表覆盖分类的基础数据。
其中,1∶50000基础测绘资料,覆盖全国,且定期更新全要素,现势性较好,可作为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数据基础。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性及技术方案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性及技术方案国务院决定2013年至2015年在全国开展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需要。
这是继2011年李克强总理视察中国测绘创新基地重要讲话之后,国务院又一个指导全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开展地理国情普查的历史性作用如何科学布局工业化、城镇化,如何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国土发展空间,如何有效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地理国情监测至关重要。
2010年以来,李克强总理连续三年在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重要批示中,都要求加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
这些重要讲话和批示,不仅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思想动力,使我们增加了决心和信心。
地理国情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可以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掌握我国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分析其空间分布、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对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提高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综合掌握国情国力和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的重要基础。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具有历史性作用、里程碑意义。
二、开展地理国情普查的历史性机遇全监测计划”,该项目提供陆地监测、海洋监测、应急管理、大气监测和安全监测五大类。
2007年加大拿大开妈生产实时的地理国情信息,并使用卫星遥感资料编绘了系列社会经济指标统计地图。
2008年美国发布了地理信息动态监测和分析五年规划,并已成为美国最为重要的战略性规划之一。
近年来澳大利亚开展了多个由政府部门资助的地表覆盖项目。
土地调查国内外研究现状
土地调查国内外研究现状土地调查国内外研究现状摘要:本文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从土地调查工作的技术流程方法、3S技术在土地调查的应用、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三个方面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
最后综合对比分析后得出国内外研究现状之不足。
关键词:土地调查数据库3S技术土地调查的目的是查清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而进行的调查。
土地调查是进行土地评价,确定合理利用的方向,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性工作。
可以说土地调查作为地籍管理的基础,也就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土地调查一直以来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很大的重视。
一直以来我国的土地调查研究始终围绕着国家开展的各项土地调查工作开展,同时也能够紧随国际同领域的研究步伐。
最近一些年国内外有关土地调查的文献大都集中在土地调查工作的技术流程、数据的采集和质量保证、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以及3S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等方面。
本文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从土地调查工作的技术流程方法、3S技术在土地调查的应用、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三个方面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
最后综合对比分析后得出国内外研究现状之不足。
一、土地调查工作技术流程方法的研究现状关于土地调查的工作技术流程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调查技术流程完善化和规范化的问题及建以、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土地调查体系制度的完善化地问题及建议两方面。
彭正涛[1]以农村土地利用外业调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外业调查的工作流程,详细论述了地类调查的具体工作内容。
陈斌、李波涛[2]等结合温州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内业资料整理工作,详细地阐述了资料整理过程的来龙去脉,根据档案资料的现实情况给出了资料整理的方法并进行了相关探讨和研究。
谢春树、尹杰[3]等结合土地利用外业调查的特点和要求,综合分析了复杂的地形情况,建立了代价函数的数学模型,并基于栅格数据,采用有序搜索算法实现最优路径搜索。
董玉祥、张青年[4]等总结了广东省南海区大比例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方法, 论证了大比例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方法的技术路线、工作流程以及技术特点, 分析了采用该方法获得的调查成果、得出大比例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具有高精度、快速、信息化以及应用性强等鲜明特点, 大比例尺更新调查技术与方法应是近期中国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地理国情普查若干问题研究
地理国情普查若干问题研究目前,对于国力调查来说,地理国情的普查是一项重大项目,已经成为未来20年我国测绘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全面获取我国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生态、地表自然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综合性工作。
标签:地理国情普查地理国情普查业内采集外业核查地理国情充分体现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我国对地理国情进行普查,一方面是为了了解我国的国情,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充分了解我国的地理国情信息,才能帮助我们合理平衡地表自然、生态环境、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才能合理地开展人类活动,使我们掌握的地理信息能够更好的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发展的需要。
1地理国情普查整体技术路线分析1.1对普查资料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基础资料主要有高分辨率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料及其他部门的资料。
其中高分辨率影像是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工作底图,来纠正国家下发的卫星资料中出现的错误。
如果在生产区域内存在着多源影像数据,在选择正射影像生产时,应该选用时相更靠近生长季、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更高、现势性更新的影响。
在转换专业部门资料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时,属性和图形应进行对照,从而能够为地表覆盖分类影像属性录入和判读以及地理国情要素提供重要参考。
1.2地理国情数据内业采集的方法地理国情的普查工作任务重、工期短、而且覆盖面广泛、要求还很高,所以对采集方法的选择和规划非常重要。
野外判读是传统作业的主要方法,它的劳动强度大、周期长且效率低。
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普查工作,现在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高分影响进行遥感技术室内判读。
影像翻译要按照从大类到小类、内业定界外业定性、由整体到局部、从可以非常准确判读的地物到比较模糊的地物进行数据采集。
影响外业核查工作量和核查后业内整理工作量的是业内预判翻译成果。
在进行业内翻译时,要对不准确的地物进行准确标识,重点核查外业。
土地调查国内外研究现状
土地调查国内外研究现状土地调查是指对特定地域的土地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以了解土地资源的质量、利用状况和发展潜力。
土地调查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农田建设和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在国内外,土地调查一直是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的基础工作,近年来在技术手段和方法上有了较大的改进和创新。
国内土地调查主要包括农田调查、城镇与工矿调查以及林地与草地调查。
农田调查主要关注粮食作物种植、耕地质量、土地退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等问题。
城镇与工矿调查主要关注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市场和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等问题。
林地与草地调查主要关注森林覆盖率、草地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等问题。
国内土地调查多采用现场勘察和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近年来,GIS技术和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调查效率和精度。
国外土地调查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发达国家的土地调查主要关注土地质量和利用变化,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发展中国家的土地调查主要关注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土地权益保护等问题。
在技术手段上,发达国家的土地调查更加注重信息化和数字化,运用先进的遥感和GIS技术进行土地调查和监测。
而发展中国家在土地调查方面还存在着数据不完备、技术落后等问题,需要加强科技支撑和国际合作。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地调查提出了新的挑战。
全球变暖、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国内外研究更加注重土地调查与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气候适应的结合。
充分挖掘和利用土地资源的潜力,发展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已成为土地调查研究的重点方向。
综上所述,土地调查在国内外都是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的基础工作。
国内土地调查注重农田、城镇与工矿、林地与草地调查,运用现场勘察和数据统计分析。
国外土地调查注重土地质量和利用变化,运用遥感和GIS 技术。
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地调查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注重土地调查与环境保护和气候适应的结合。
未来,土地调查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大对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的重视,以提高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水平。
地理国情普查思想工作总结
地理国情普查思想工作总结地理国情普查思想工作总结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了解和掌握国家的地理状况以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在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思想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并对其中的一些关键点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首先,在地理国情普查思想工作中,我们明确了目标和任务。
地理国情普查的目标是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国家的地理状况,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基本数据支持。
任务是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实现对国家自然资源、土地利用、经济结构、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全面调查。
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后,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取得良好的成果。
其次,我们注重组织和协调工作。
地理国情普查涉及到多个领域、多个部门,需要统一规划、统筹协调。
在思想工作中,我们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形成了合力。
同时,我们也注重加强内部组织,建立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第三,我们注重科学准确的数据收集和处理。
在地理国情普查中,数据是核心和基础。
我们重视相关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对于数据的收集,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流程和方法,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同时,我们注重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通过专业的统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将大量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为政府决策和国家发展提供参考。
第四,我们注重宣传和推广工作。
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需要得到充分的推广和应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在思想工作中,我们加强了对各方面人员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地理国情普查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借助各种渠道和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性和成果,提高公众对地理国情普查的关注和参与度。
最后,我们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工作。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影响到整体的质量和效果。
在地理国情普查思想工作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国内外研究现状参考
1.国外研究现状: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在开展自然资源连续定期调查的同时,相继着手建立土地利用监测体系,加拿大是世界上应用遥感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
从60年代开始建立土地利用监测体系,到90年代初期加拿大已经建立了全国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系统,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全国资源状况进行周期性调查与更新。
法国土地利用监测实行分级管理,采用地理分层为基础的二阶抽样调查法,监测土地类型达l00多种.除了俄罗斯、加拿大、日本等国,许多第三世界国家都把遥感技术作为关键技术在土地利用与监测中采用。
总之,遥感技术在全球土地利用与监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城市扩展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城市才开始应用航空技术检测环境、调查土地资源和应用于规划管理的尝试。
1980年,天津市利用假彩色红外摄影对城市的士撼年利用与土地覆盖遥感监测。
“六五”期间,北京市也进行了以搜集城乡建设、环境与资源等方面的基础资料和信息为主的航空遥感综合调查;七五”期间应用Landsat TM等遥感资料进行了“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高原遥感应用工程”等;从1984年开始,我国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以县为基本单元的土地利用现状详查.九五"期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利用美国TM数据,在1995年的前后各省的土地利用状况数据,结合计算机和人工判读技术,建成了国家级的基本资源与环境本底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定期覆盖全国范围和重点地区基本资源和环境变化的动态遥感监测,至今已经进行了第三期的变化监测。
从1996年起,利用遥感数据的多波段和高空间分辨率优势,原国家土地管理局通过不同年份、大致相同时相的TM和SPOT数据,用于建设用地、耕地和土壤沙化等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提取。
张京生与董尚丽利用人机交互式解译判读法,完成了《用ARCGIS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研究》;吴发启、周淑琴、荆耀栋利用分类后对比法完成《茅乌素沙地南缘植被覆被度动态监测》;吴琴、常庆瑞、刘梦云、王德才利用基于统计方法对遥感图像分类法著成《基于TM影像的黄陵县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董芳、赵庚星、张磊利用分类后对比法完成《基于GIS 的济南市城区扩展遥感动态监测》.不足之处,用软件处理后影像与实际地貌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地物的“同物异谱,同谱异物’’或土地覆盖的影响,导致误判产生的误差。
地理国情调研
地理国情调研引言随着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和社会情况的了解变得尤为重要。
地理国情调研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特定区域的全面考察,为政府决策、企业投资和学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概述如何开展一次有效的地理国情调研。
调研目的与意义地理国情调研主要目的是收集、分析并解释一个地区内的自然与人文现象,以揭示该地区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
这种调研有助于:-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提高政策制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增强公众对国家或地区状况的认识。
调研内容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等地形分布及其特点。
- 气候条件:气温、降水量、风向风速等气候要素的长期统计数据。
- 水资源: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情况。
- 生物多样性:动植物种类、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与管理。
社会经济- 人口结构:人口数量、密度、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
- 经济发展:GDP、产业结构、就业情况、财政收支等经济指标。
- 基础设施:交通网络、通信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 文化教育: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教育资源的分布与影响。
政策环境- 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情况。
- 行政管理:政府机构的设置、职能与效率。
- 社会安全:治安状况、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调研方法地理国情调研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历史资料、统计年鉴、政策文件等获取信息。
- 实地考察:直接访问调研对象,进行观察、访谈和采样。
-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图像、航拍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大范围监测。
- GIS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结论与建议地理国情调研的结论应归纳调研结果,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这些建议可能涉及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产业调整、政策完善等多个方面,旨在促进调研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地理国情调研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跨部门的合作。
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发展现状
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发展现状简介地理国情监测专业是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学科方向。
它以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全国各地的地理数据信息,为国家决策、规划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理国情监测专业的发展现状。
学科建设地理国情监测专业的学科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
目前大多数高校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均设置了地理国情监测方向,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该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遥感原理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数据处理与分析、地理国情监测实践等多个相关领域的知识。
技术应用地理国情监测专业的技术应用广泛。
它可以通过航空遥感、卫星遥感等手段获取大篇幅的地理数据,包括地表覆盖、土地利用、城市发展、农村建设等方面的信息。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模拟,为国家发展提供战略指导。
实践应用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可以为国家规划、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地理国情监测可以通过分析土地类型和利用状况,提供决策者科学的土地利用建议;在城市规划中,地理国情监测可以分析城市用地、交通网络等因素,为城市发展提供指导。
专业发展前景地理国情监测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获取和分析的能力将不断提高。
此外,地理国情监测专业也与其他学科交叉,如环境科学、农业科学等,形成了新的研究领域和应用方向。
因此,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和科研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结论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在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该专业的学科建设、技术应用和实践应用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每个国家都需要地理国情监测的支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决策。
因此,地理国情监测专业的发展将持续推动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国内外地理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分析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国内外地理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分析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GIT)是一门综合应用学科,通过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进行感知、捕捉、存储、管理、分析和呈现的科学与技术体系。
近年来,地理信息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相关研究也呈现出许多新的动态。
本文将对国内外地理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国内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动态1.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规划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城市规划师和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最新的研究表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进行城市空间分析、土地利用评估、交通规划等多个方面的研究,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是地理信息技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土地利用信息,并通过多时相遥感图像的对比,实现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和分析。
最新的研究显示,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能够准确评估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土地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3. 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环境监测是地理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集成运用,可以实现对水质、大气、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监测和分析。
最新的研究表明,结合地理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对环境变化的预警和动态监测,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国外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动态1. 地理信息技术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地理信息技术在气候变化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大气环境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功能,可以实现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测。
地理国情普查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应对对策
地理国情普查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应对对策发表时间:2018-11-17T15:03:14.4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作者:章凯亮戴雨[导读] 摘要:地理国情普查是从地理角度全面摸清国情国力基本情况的迫切需要,是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设美好测绘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江西省基础测绘院江西南昌 330029 摘要:地理国情普查是从地理角度全面摸清国情国力基本情况的迫切需要,是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设美好测绘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各个省份都在开展地理国情普查以及地理国情监测,旨在通过创新制度、健全体制、完善政策、严格管理来做好该项工作,然而由于普查数据量大、调查对象广、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存在,使得工作进展遇到阻力,为此,本文梳理地理国情普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管理;解决对策一、引言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及省情普查,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优化国土布局等一系列与地理空间信息有关的建设方面的要求。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和科学管理需要,更好地反映我国各类地理环境要素的分布与关系,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对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对地理国情进行普查,可以帮助地方管理人员更好的掌握全省的地理省情,做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此外,还可丰富完善的数据资源便于领导层分配资源、对生态进行规划、对国土空间进行开发,便于对全省规划以及决策,促进全省经济发展。
然后对于省市普查工作开展,其工作量大、涉及范围广等,与现有技术人员、环境配置有限之间存在的矛盾,这些都是制约地理国情普查发展的因素。
因此,本文对各个省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实际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与看法。
全国地理国情现状图二、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难题地理国情普查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管理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技术缺乏统一标准规划、技术落后等问题。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及其应用分析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及其应用分析摘要: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为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本文结合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区域的工作经验,对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论述,并就进一步提高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水平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普查成果;应用1地理国情普查简介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重大国力调查,其目的是查清人文、自然的空间分布状况,满足于时代发展对地理国情信息的刚性需求,更好的提升地理国情信息服务于公众、企业和政府的能力。
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是将分散的地理国情信息科学的确认、分类、汇总,使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客观、一致、权威的地理国情数据。
地理国情普查详实丰硕的成果为我国制定和把握国家发展方向,提高国土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为进一步转变地理信息服务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数据来源,更是做好防灾减灾救援服务的重要保障。
2普查成果应用思考2.1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应用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主要是查清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其土地利用信息主要通过地表覆盖分类成果展示。
地表覆盖分类中包含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房屋建筑(区)、交通、构筑物、人工堆掘、荒漠与裸露地表、水面等分类信息。
该分类标准与土地利用调查分类标准的内涵上有一定的差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强调的是所见即所得,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是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进行的一种分类,强调的是其社会性质,有历史或趋势的因素存在其中。
例如,一块耕地因无人打理,已经改种苗木,在地理国情普查中将其归类为园地中的苗圃,而土地利用调查中依然为耕地。
两种普查成果相比较而言,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更符合土地利用实际,更接近掌握真实数据,并且地理国情普查分类比土地利用分类更详细。
因此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用于土地利用对于掌握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土地资源的数量及质量、分析资源的利用程度,评价土地资源状况依据,显得更真实客观,尤为重要。
国内外研究现状6869
世界各国都在广泛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教学,例如日本1999年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活动纲要》规定中小学必须实施“综合实践学习时间”,要求设计和实施“基于地理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和“体验性学习活动”;美国的中小学在地理教学中都实施了“应用学习”的方式;法国在中小学地理教学中实施了“动手做(hands-on)”教育理念;由此可见,在地理学科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地理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此外,为了适应地理改革的需要,各国都将地理实践活动纳入正常的地理教学计划中。
如:在爱尔兰,新的地理计划增加了野外考察内容;法国和丹麦还建有专门的地理野营学校;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的学校读有野外地理研究基地;在英国,规定高年级野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此外,地理考试时也大量引用野外工作的资料和成果;日本在乡土地理教材中还向学生介绍附近地域的调查方法,包括怎么样阅读地图、怎样到市县政府和派出所搜集资料、怎样将统计数据绘成图表、怎样从事城市交通和农村土地利用的调查及其调查的步骤、如何确定访问和调查的对象、如何写调查报告等。
国内研究进展1、关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要性、作用及意义的研究2001年李通和李岩梅经研究指出,“在这种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即知(认知活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把握)、情(学生的学习动机、外在行为、状态的价值性情绪体验)、意(完成学习目标的目的和支配行为的活动)三方面都可以得到发展。
而学生的实践活动在这些方面正可以发挥作用,因为实践活动不仅指向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向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向思维和活动的模式及方法,指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2003年刘广义在《地理实践活动的兴起及意义》一文中对中学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意义做了重要的阐述:①地理实践活动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及对学习对终身发展都有用的地理“两大基本理念的实现;②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会自主学习;③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拓展学习空间;④新评价机制的重要依托。
中国地理学对东盟国家研究的现状和积累
中国地理学对东盟国家研究的现状和积累我国地理学对东盟国家研究的现状和积累一、介绍我国地理学对东盟国家的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起逐渐兴起,近年来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随着我国和东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不断交流与合作,我国地理学界对东盟国家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涉及领域逐渐扩展,成果和积累不断增加。
二、现状1.地理环境研究我国地理学者在对东盟国家地理环境的研究中,涉及到的内容逐渐丰富。
从最早的地貌地形、气候气温到地理资源、生态环境等多方面,都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例如我国地理学者对东盟国家的水资源、土壤肥力、气候类型等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研究,为当地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文化地理研究在文化地理研究方面,我国地理学者对东盟国家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通过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他们深入了解了东盟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为促进中东盟地区的文化交流与交融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
3.地理信息技术研究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地理学者在对东盟国家的研究中,开始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当地的自然资源、环境变化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这使得研究成果更加客观和科学,也为东盟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支持。
三、积累1.学术成果我国地理学对东盟国家的研究在学术成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出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专著和研究报告。
这些论文和专著在地理学界以及相关学科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为加深和拓展对东盟国家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2.学术交流我国地理学界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地理学者的学术交流,定期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等活动,加强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种学术交流不仅有助于我国地理学界了解东盟国家地理学研究的最新动态,还有助于促进中东盟地区学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合作项目我国地理学者与东盟国家地理学者合作开展研究项目,共同探讨与解决东盟国家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共同问题。
中国地理学对东盟国家研究的现状和积累
我国地理学对东盟国家研究的现状和积累近年来,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种合作不仅体现在经济和政治层面,还在学术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
作为我国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我国地理学对东盟国家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积累。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我国地理学对东盟国家研究的现状和积累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我国地理学对东盟国家的研究现状可以从学科交叉和多样性的角度来看。
在学科交叉方面,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经济学、政治学、环境科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通联,对东盟国家的研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学科的影响。
我国地理学者在研究东盟国家的区域发展时,往往需要结合经济学理论,分析其经济结构和区域发展模式。
地理学对东盟国家的研究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不仅包括对地理环境、资源利用、城市化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还涉及到文化、人文地理等更加综合性的课题,从而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研究格局。
我国地理学对东盟国家的研究积累体现在学术成果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上。
随着我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不断加深,我国地理学者在东盟国家的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区域发展和城市化研究方面,我国地理学者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深入挖掘东盟国家的地域特点和发展趋势,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学术成果。
我国地理学者还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研究方法,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对东盟国家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利用进行深入分析,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论支持。
总结回顾来看,我国地理学对东盟国家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深度上,我国地理学者在研究东盟国家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地域特点、资源禀赋和环境变化,形成了丰富的学术成果。
在广度上,我国地理学对东盟国家的研究在学科交叉和多样性上呈现出了丰富的特点,不仅丰富了地理学理论体系,也为其他相关学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个人观点和理解上,我认为我国地理学对东盟国家的研究应该更加突出地域整体性和区域性特点,注重地域发展的多元性和差异性,以便更好地为政策制定和区域合作提供理论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国情普查国内外研究和现状
发表时间:2017-10-13T16:24:29.3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作者:俞莉1 张祥2
[导读] 摘要:地理国情普查综合利用现代测绘、遥感、GIS、空间统计学、云计算、通讯等技术,对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要素进行动态
1.身份证号码:32100219740410xxxx;
2.身份证号码:13112819870610xxxx
摘要:地理国情普查综合利用现代测绘、遥感、GIS、空间统计学、云计算、通讯等技术,对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要素进行动态、定量监测,分析评估地理国情信息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趋势,形成涵盖资源分布与利用、生态环境评估、区域规划、城镇化发展、经济布局、社会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地理国情普查产品,从而向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等提供科学、权威、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服务,为国家战略规划、政府管理决策、生态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对、社会公众服务等提供科学支撑和有力保障。
关键词:地理国情;地理国情普查;3S技术;关键技术
1.“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统称。
2001年,日本环境省资助亚太地区环境革新战略项目(APEIS),APEIS是亚太地区各国包括中国的相关研究机构参加,创立的一个综合性的环境监测系统,主要负责监测亚太地区的环境破坏、环境退化和生态脆弱区等情况。
2003年,欧盟开始了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计划(GMES),旨在获得影响地球表面以及大气变化的各种生态环境信息。
GMES 提供的服务主要有海洋监测、陆地监测、大气监测、应急管理和安全五大类。
海洋环境监测服务主要是进行海洋资源、气候和季节性预测、海洋和海岸环境、海洋安全等信息检测;陆地监测服务主要是进行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土壤沙化、水体质量和可用性、空间规划、森林监测和全球粮食安全等信息监测;大气监测服务主要是进行温室气体影响空气的反射气体、气溶胶、臭氧层空洞和太阳紫外线辐射等信息监测;应急管理服务监测服务主要是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森林火灾、地震、泥石流等信息监测;安全监测服务主要是通过边境和海上监视,为欧盟提供基础数据以支持其制定对外行动的相关政策。
2008年3月,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欧洲航天局和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联合展示了根据当时最新拍摄的卫星图片制作而成的最新的全球土壤覆盖图,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是300m,图中涉及的土地覆盖类型有人工地表、农田、水体、沼泽等22种。
为保持数据的一致性,该图的图例采用了联合国土地覆盖分类系统。
2. 我国地理国情普查的研究现状
我国地理国情普查较其他发达国家晚,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2013年国务院出台通知,决计于2013~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
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对土地和水利信息的调查为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提供了相关参考信息[7]。
地理国情普查是我国对地理国情数据的一次系统地统计,它为地理国情监测项目提供分析数据。
陈军从遥感制图学角度介绍了我国30m 地表覆盖数据产品;杜金莉等进行了地理国情监测及实践的探讨,指出在地理国情监测中,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应充分发挥新测绘技术和人才优势,促使测绘由时间点向时间段、由量测地表形态向监测地表演变、由静态统计向动态监测、由供应成果数据向实时发布监测信息的转变;董冬、龚伟等从系统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了地理国情基本内容和分类体系;为了研究地理国情监测体系框架,马万钟、杜清运等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如对比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和归纳法等,对地理国情普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疑难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从技术理论体系出发,李德仁院士等论述了新型技术手段与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结合;着眼于3S 技术,吕品阐述了其在地理国情普查中从数据获取、分析、存储、成果发布、信息统计等的具体应用;从地图制图角度出发,刘新华等论述了专题地图表示方法的综合运用[8]。
因此,我们可以的出这样的结论,在欧美发达国家,地理国情的应用范围尤为广泛,特别是在技术手段和检测内容上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结束语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自然地理的方方面面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实施难度大。
普查地点千变万化,部分高原山区很多年来无人问津,地势险要要,调查环境恶劣,困难重重。
因此调查任务繁重和艰辛,为此了解国情地理调查的内容、原则、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推进地理国情的普查工作,是国务院一项重要的决策性战略部署,目的是摸清家底,高效合理地利用国土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迫切要求。
通过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所取得的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和动态、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成果,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武琛.地理国情监测内容分类与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
[2]张明丽,王明亮,殷涛.浅谈地理国情普查项目技术管理工作的思考与体会[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6):222-224.
[3]宋晓红.地理国情普查与1∶10000DLG协同更新作业模式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9):140-141.
[4]吴帆,杨俊艳.“3S”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J].经纬天地,2014,(2):41-46,72
[5]张成.地理国情检测对象与技术方法研究[D].甘肃:兰州交通大学,2014.
[6]张海博.辽宁省朝阳市地理国情普查外业数据采集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6):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