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保险监管-IntroductiontoRis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蔽行为包括委托代理问题和道德风险。保险公司经理层 和公司股东、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和保险人之间都存在委托代 理问题。隐蔽行为还体现在道德风险上,由于保险的存在,被 保险人可能会因此而忽视风险防范,甚至进行更加危险的行为 。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受到不利影响的一方可以通过获得 更多的信息来减小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利后果。
从理论上讲,市场经济可以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自动 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有效的配置并不一定是公平的。 各国政府也一直都对保险业采取比其他一般行业更多的监管措 施。这种监管实践背后的基本理念是,保险业对于公众的福利 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公共利益,直接影响着公民和企业的 经济安全。因此,也就为保险监管找到了理论基础和理论解释 。
第十章保险监管IntroductiontoRis
2020年7月26日星期日
第一节 政府干预市场的一般理论
一、公共利益论
“公共利益论”认为,政府干预经济的目的应当是寻求社会 福利的最大化。问题是如何来衡量所谓的社会福利。目前人们 进行福利分析的思维架构大多建立在社会福利的有效配置这一 目标上,如“帕累托有效” 、“帕累托改进” 。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对保险市场实施监管。保险监管通常 会涉及到市场支配力问题。
•
第二节 保险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一、市场支配力与保险监管
(二)规模经济问题
如果一个厂商的产出增长率高于投入的增长率,就出 现了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作为另一种进入壁垒,也会造成 强大的市场支配力。
在保险市场中,中小型公司的规模收益递增,而大型 公司的规模收益则可能不变,也可能适度递增或递减。由 于缺乏有力的证据表明保险市场存在自然垄断的趋势,因 此保险市场中来自规模经济的准入壁垒并不突出。一般认 为保险市场是竞争性的,可以支持各种规模的保险人。随 着市场广度和深度的增加,规模经济引起保险市场失灵的 可能性会更小。
•
第二节 保险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一、市场支配力与保险监管
市场支配力是指一个或多个销售者或购买者对他们所交 易的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影响能力。 (一)市场准入壁垒问题
如果市场存在准入壁垒,而且销售者数量较少,就会出 现市场支配力。世界各国的保险市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场 支配力现象。垄断市场和寡头市场通常都与准入壁垒有关。
•
第三节 保险监管收益与成本分析
一、一般经济监管的收益与成本
由于关于经济管制的规范理论不同,经济管 制效果的含义也不同。对公共利益论者而言,经 济管制的效果是指全社会福利实现的程度。对私 人利益论者而言,经济管制的效果是指特殊集团 利益实现的程度。
经济管制的效果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衡量: 一是将管制结果与特定“最优”状态相比较
•
第一节 政府干预市场的一般理论
三、经济管制论
监管者选择政策的目的是使其政治支持最大化。 监管者将选择小于福利最大化的政策,因为减少一部 分福利虽然要相应减少一点政治支持,但却可以更大程度 地减少政治反对。 至于哪些产业部门最有可能被监管的问题,经济管制 论认为,因为监管者将选择“政治支持最大化”时的价格。 这个价格只能位于竞争性价格(产业利润为零)和垄断性 价格(产业利润最大化)之间,也就是说立法者或监管者 不会将价格设定在产业利润最大化的水平上。 监管最有可能发生在相对竞争或相对垄断的产业部 门,因为正是在这些产业部门中,监管才会产生最大的影 响;市场失灵的存在使得监管更有可能,因为市场失灵领 域的监管会增加社会福利,一些利益集团获取的收益相对 而言比其他利益集团蒙受的损失要大。
“帕累托有效”只有在各种严格的假设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 才能实现。现实社会中所有的市场都处于不完全竞争的状态, 只能让市场尽可能地满足完全竞争的条件,从而尽可能地实现 竞争所能够带来的利益。
•
第一节 政府干预பைடு நூலகம்场的一般理论
一、公共利益论
市场失灵的存在,会引起整体社会福利的减少。一般市 场监管和保险市场监管的目标应当是使这种社会福利最大化 。通常政策制订者将此目标解释为在保持生产者剩余不变的 前提下,实现消费者剩余的最大化。这是有些国家对保险费 率实施监管的理论依据。
经济管制论有两个前提:首先,国家是强制权的基本 源泉,利益集团确信国家运用强制权能使该集团的处境得 以改善;其次,当局选择使效用最大化的行为是理智的。 这两个前提导致一个假设,即监管的供给是为了满足利益 集团收入最大化的需求。即:政治体制是理性地建立起来 并被理性地使用的,也就是说,它是实现社会成员愿望的 合适的工具。
许可证要求也会造成技术性的准入壁垒,尽管这些要求 可以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理由而变得名正言顺。营业许可要 求一般包括最低资本金、经营状况证明及具体的经营方案等 等。
一个希望在某国营业的保险人首先必须获得营业执照。 为了获得执照,保险人必须符合该国有关最低资本和其他财 务健康性要求。尽管有些国家实行国民待遇,但是严格的国 民待遇也可能导致市场准入困难。
三、“免费搭车”与保险监管
某些集体消费的产品或服务被称为“公共产品”。如果 有人以极低的或零成本获得了这些产品,我们称之为“免 费搭车”。保险市场也存在“免费搭车”问题。当某个保险 贸易协会进行院外活动要求更有利的立法,包括非成员在 内的所有保险公司都会因此受益。如果某些人知道或相信 有人会补偿他们遭受的任何损失,“免费搭车”问题就有 可能出现。而且,保险监管本身就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
二、私人利益论
“私人利益论”认为,监管者为了获得来自行业的资金以及其 他支持时,可能会表现出倾向行业(保险人)的偏见。相反,为 了获得消费者(选民)的支持,则可能会表现出倾向于消费者的 偏见(如压制价格),即使长期效果是有害的。
“私人利益论”中最著名的监管理论是所谓的“俘获理论”,该 理论认为监管者被其所监管的行业俘获而为该行业的利益服务。 保险业的特殊利益集团包括保险人、再保险人、保险代理人、银 行、证券公司、保险经纪人以及其他为保险业人士提供服务的公 司。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
•
第二节 保险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二、外部性与保险监管
外部性是指一个厂商的生产行为或一个消费者的消费 行为对其他人产生直接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保险中也存 在负面外部性和正面外部性。
长期以来,许多政府一直都把解决银行和证券领域由 于负面外部性引起的系统性风险视为监管重点。系统性风 险可以分为两类,即“台阶式破产”和“挤提”。台阶式 破产风险有可能通过风险集中和再保险渠道在保险市场中 传递。台阶式破产往往出现在可以分散的风险之中,也就 是说他们并不是由灾难性事故引发的,管理层可以通过谨 慎选择再保险人的方式来预防台阶式破产风险。保险业曾 经发生过“挤提”的情况,但还没有发生过因挤提风潮导 致财务状况良好的保险公司破产情况。
对消费者保护还应考虑使被保险人由于保险人无力偿 债而遭受的损失最小化。
•
第二节 保险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二、外部性与保险监管
保险业可能存在外部正效应。近年来一些保险人也开 始试图利用版权、专利、禁止盗用、商业秘密和商标等法 律武器来保护他们的创新。有些政府显然认为保险从本质 上讲有着重要的正面外部性,国内保险业在保卫国家主权 中的作用正是这样一种外部性。还有,提供某些社会保险 也会带来正面外部性。
社会福利的增减是检验监管政策效果的一个最重要的指 标。当然,市场并不总是能够处于“帕累托改进”状态。生产 者剩余增加而消费者剩余相应减少的现象是常见的。在这种 情况下,监管者应当关注社会福利的变化,一旦市场失灵鼓 励了生产者的行为,使社会福利遭到损害,他们就有理由采 取矫正市场失灵的监管措施。
•
第一节 政府干预市场的一般理论
“范围经济”也可能造成市场失灵。在保险市场中, 某些险种的协作生产会出现范围经济。厂商是否能取得市 场支配力取决于它的市场相对规模,而不是绝对规模。
•
第二节 保险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一、市场支配力与保险监管
(三)产品差异和价格歧视问题
通常保险监管者只有在购买者可能遭到误导的情况下才会 对产品差异予以关注。
•
第二节 保险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四、信息难题与保险监管
(一)不对称的信息
保险市场上,个人和小企业无法评估和判断保险企业的财 务状况,经理层可能会向股东隐瞒财务状况不好的信息。虽然 信息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依靠市场自身解决,如评级机构、 保险中介人等经常提供对保险人资信状况的评估。但政府也应 当对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予以关注,通过有效监管确保保险人 的偿付能力,维护广大投保人的利益。
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相同的产品向不同顾客群体索要不同 的价格。保险人有时也会采取“价格歧视”。保险监管往往禁 止不合理的价格歧视,即损失和成本不足以说明的价格差异。 尽管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保险市场上存在 大量的掠夺性定价或倾销。
有的保险市场存在对费用和佣金的限制,政府对保险实行 定价控制。在另一些市场,政府或政府认可的卡特尔制定所有 保险人必须遵守的价格,监管本身就创造了市场支配力。也有 一些国家的保险人可以自由制定他们认为合适的价格。还有一 些国家是介于两种极端之间。政府通常也会使用鼓励竞争法或 反托拉斯法,以限制保险市场通过兼并、收购或其他试图不正 当限制竞争的活动进行不适当的势力集中。
,一般是按既定的“福利标准”衡量; 二是将管制结果与不存在管制的状态比较。
•
第三节 保险监管收益与成本分析
二、 保险监管的收益与成本
(一)保险监管的收益 保险监管的收益是指保险监管机构实施监管所获得的
利益,是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增强所带来的利益,可这样度量 :如果保险监管当局不实施金融监管,则保险体系不稳所造 成的损失,它等于避免了不稳定的利益。由于不实施监管的 后果可以有多种,因此保险监管的收益等于无监管导致的损 失的期望值。
保险产品本身也会引起不对称信息问题,因为保险合同是 复杂的法律文件。政府对此有多种应对方法,如禁止使用误导 性的保单用语、要求用简单的语言书写保单、直接规定某些保 单的措辞,要求在销售环节对特定项目进行披露等。
保险公司的承保和理赔环节的核心任务最大程度的减少逆 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法律也对这些问题的极端形式作出规定, 限制被保险人通过不实陈述和故意损坏保险标的获利的企图。
小结:私营保险人不会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所有险 种。保险业信息监管的首要目的是矫正消费者信息的不对 称问题。
•
第二节 保险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五、保险市场中的监管失灵
造成监管失灵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同样存在信息不灵的问题。 (二)政府工作人员可能缺乏彻底、公正地实施有关法律
法规的直接动机。 (三)监管本身可能引发与市场规则相矛盾的行为。 (四)“占据”问题也与寻租行为有关。
•
第二节 保险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四、信息难题与保险监管
(一)不对称的信息
不对称信息是指交易中的一方拥有而另一方缺少的相关信息 。不对称信息可以分为“隐蔽信息”和“隐蔽行为”。
“旧车问题”和逆向选择是比较典型的隐蔽信息。保险市场 上卖者信息多于买者信息会出现“旧车问题”。如果买者对自 身情况的了解多于卖者时就可能引发逆向选择问题。
被“俘获”的保险监管者将在原有社会福利等式的基础上,给予 生产者剩余更多的权重,而减少消费者剩余的权重。由于监管者 对公平的自然市场权重进行了不正当的人为调整,从而损害了整 体社会福利。所以经济学者们认为这种做法从公共利益的角度上 看也是不合理的。
•
第一节 政府干预市场的一般理论
三、经济管制论
经济管制论也被称做“政治”监管理论。该理论认为监 管将在现有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内,通过不同私人利益集 团的讨价还价而确立。这些集团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讨 价还价的结果也会依监管事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
第二节 保险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四、信息难题与保险监管
(二)不存在的信息
在保险过程的各个环节上,不论买者还是卖者都无 法获得完全的信息,因为有些信息原本是不存在的。如果 某人无法了解当前和未来所作选择的结果,他就面临着不 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他采取一些改进行为,以减轻 风险。这类对冲行为消耗了额外的资源,从而减少了社会 的整体福利。经济波动、通货膨胀、新颁法律和规章、消 费者态度和偏好的变化等环境因素增加了卖者和买者的不 确定性,使决策行为呈现次优的状态。人们通过分散化经 营和建立无力偿债保障基金等方式来应对类似的情况。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受到不利影响的一方可以通过获得 更多的信息来减小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利后果。
从理论上讲,市场经济可以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自动 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有效的配置并不一定是公平的。 各国政府也一直都对保险业采取比其他一般行业更多的监管措 施。这种监管实践背后的基本理念是,保险业对于公众的福利 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公共利益,直接影响着公民和企业的 经济安全。因此,也就为保险监管找到了理论基础和理论解释 。
第十章保险监管IntroductiontoRis
2020年7月26日星期日
第一节 政府干预市场的一般理论
一、公共利益论
“公共利益论”认为,政府干预经济的目的应当是寻求社会 福利的最大化。问题是如何来衡量所谓的社会福利。目前人们 进行福利分析的思维架构大多建立在社会福利的有效配置这一 目标上,如“帕累托有效” 、“帕累托改进” 。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对保险市场实施监管。保险监管通常 会涉及到市场支配力问题。
•
第二节 保险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一、市场支配力与保险监管
(二)规模经济问题
如果一个厂商的产出增长率高于投入的增长率,就出 现了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作为另一种进入壁垒,也会造成 强大的市场支配力。
在保险市场中,中小型公司的规模收益递增,而大型 公司的规模收益则可能不变,也可能适度递增或递减。由 于缺乏有力的证据表明保险市场存在自然垄断的趋势,因 此保险市场中来自规模经济的准入壁垒并不突出。一般认 为保险市场是竞争性的,可以支持各种规模的保险人。随 着市场广度和深度的增加,规模经济引起保险市场失灵的 可能性会更小。
•
第二节 保险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一、市场支配力与保险监管
市场支配力是指一个或多个销售者或购买者对他们所交 易的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影响能力。 (一)市场准入壁垒问题
如果市场存在准入壁垒,而且销售者数量较少,就会出 现市场支配力。世界各国的保险市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场 支配力现象。垄断市场和寡头市场通常都与准入壁垒有关。
•
第三节 保险监管收益与成本分析
一、一般经济监管的收益与成本
由于关于经济管制的规范理论不同,经济管 制效果的含义也不同。对公共利益论者而言,经 济管制的效果是指全社会福利实现的程度。对私 人利益论者而言,经济管制的效果是指特殊集团 利益实现的程度。
经济管制的效果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衡量: 一是将管制结果与特定“最优”状态相比较
•
第一节 政府干预市场的一般理论
三、经济管制论
监管者选择政策的目的是使其政治支持最大化。 监管者将选择小于福利最大化的政策,因为减少一部 分福利虽然要相应减少一点政治支持,但却可以更大程度 地减少政治反对。 至于哪些产业部门最有可能被监管的问题,经济管制 论认为,因为监管者将选择“政治支持最大化”时的价格。 这个价格只能位于竞争性价格(产业利润为零)和垄断性 价格(产业利润最大化)之间,也就是说立法者或监管者 不会将价格设定在产业利润最大化的水平上。 监管最有可能发生在相对竞争或相对垄断的产业部 门,因为正是在这些产业部门中,监管才会产生最大的影 响;市场失灵的存在使得监管更有可能,因为市场失灵领 域的监管会增加社会福利,一些利益集团获取的收益相对 而言比其他利益集团蒙受的损失要大。
“帕累托有效”只有在各种严格的假设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 才能实现。现实社会中所有的市场都处于不完全竞争的状态, 只能让市场尽可能地满足完全竞争的条件,从而尽可能地实现 竞争所能够带来的利益。
•
第一节 政府干预பைடு நூலகம்场的一般理论
一、公共利益论
市场失灵的存在,会引起整体社会福利的减少。一般市 场监管和保险市场监管的目标应当是使这种社会福利最大化 。通常政策制订者将此目标解释为在保持生产者剩余不变的 前提下,实现消费者剩余的最大化。这是有些国家对保险费 率实施监管的理论依据。
经济管制论有两个前提:首先,国家是强制权的基本 源泉,利益集团确信国家运用强制权能使该集团的处境得 以改善;其次,当局选择使效用最大化的行为是理智的。 这两个前提导致一个假设,即监管的供给是为了满足利益 集团收入最大化的需求。即:政治体制是理性地建立起来 并被理性地使用的,也就是说,它是实现社会成员愿望的 合适的工具。
许可证要求也会造成技术性的准入壁垒,尽管这些要求 可以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理由而变得名正言顺。营业许可要 求一般包括最低资本金、经营状况证明及具体的经营方案等 等。
一个希望在某国营业的保险人首先必须获得营业执照。 为了获得执照,保险人必须符合该国有关最低资本和其他财 务健康性要求。尽管有些国家实行国民待遇,但是严格的国 民待遇也可能导致市场准入困难。
三、“免费搭车”与保险监管
某些集体消费的产品或服务被称为“公共产品”。如果 有人以极低的或零成本获得了这些产品,我们称之为“免 费搭车”。保险市场也存在“免费搭车”问题。当某个保险 贸易协会进行院外活动要求更有利的立法,包括非成员在 内的所有保险公司都会因此受益。如果某些人知道或相信 有人会补偿他们遭受的任何损失,“免费搭车”问题就有 可能出现。而且,保险监管本身就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
二、私人利益论
“私人利益论”认为,监管者为了获得来自行业的资金以及其 他支持时,可能会表现出倾向行业(保险人)的偏见。相反,为 了获得消费者(选民)的支持,则可能会表现出倾向于消费者的 偏见(如压制价格),即使长期效果是有害的。
“私人利益论”中最著名的监管理论是所谓的“俘获理论”,该 理论认为监管者被其所监管的行业俘获而为该行业的利益服务。 保险业的特殊利益集团包括保险人、再保险人、保险代理人、银 行、证券公司、保险经纪人以及其他为保险业人士提供服务的公 司。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
•
第二节 保险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二、外部性与保险监管
外部性是指一个厂商的生产行为或一个消费者的消费 行为对其他人产生直接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保险中也存 在负面外部性和正面外部性。
长期以来,许多政府一直都把解决银行和证券领域由 于负面外部性引起的系统性风险视为监管重点。系统性风 险可以分为两类,即“台阶式破产”和“挤提”。台阶式 破产风险有可能通过风险集中和再保险渠道在保险市场中 传递。台阶式破产往往出现在可以分散的风险之中,也就 是说他们并不是由灾难性事故引发的,管理层可以通过谨 慎选择再保险人的方式来预防台阶式破产风险。保险业曾 经发生过“挤提”的情况,但还没有发生过因挤提风潮导 致财务状况良好的保险公司破产情况。
对消费者保护还应考虑使被保险人由于保险人无力偿 债而遭受的损失最小化。
•
第二节 保险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二、外部性与保险监管
保险业可能存在外部正效应。近年来一些保险人也开 始试图利用版权、专利、禁止盗用、商业秘密和商标等法 律武器来保护他们的创新。有些政府显然认为保险从本质 上讲有着重要的正面外部性,国内保险业在保卫国家主权 中的作用正是这样一种外部性。还有,提供某些社会保险 也会带来正面外部性。
社会福利的增减是检验监管政策效果的一个最重要的指 标。当然,市场并不总是能够处于“帕累托改进”状态。生产 者剩余增加而消费者剩余相应减少的现象是常见的。在这种 情况下,监管者应当关注社会福利的变化,一旦市场失灵鼓 励了生产者的行为,使社会福利遭到损害,他们就有理由采 取矫正市场失灵的监管措施。
•
第一节 政府干预市场的一般理论
“范围经济”也可能造成市场失灵。在保险市场中, 某些险种的协作生产会出现范围经济。厂商是否能取得市 场支配力取决于它的市场相对规模,而不是绝对规模。
•
第二节 保险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一、市场支配力与保险监管
(三)产品差异和价格歧视问题
通常保险监管者只有在购买者可能遭到误导的情况下才会 对产品差异予以关注。
•
第二节 保险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四、信息难题与保险监管
(一)不对称的信息
保险市场上,个人和小企业无法评估和判断保险企业的财 务状况,经理层可能会向股东隐瞒财务状况不好的信息。虽然 信息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依靠市场自身解决,如评级机构、 保险中介人等经常提供对保险人资信状况的评估。但政府也应 当对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予以关注,通过有效监管确保保险人 的偿付能力,维护广大投保人的利益。
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相同的产品向不同顾客群体索要不同 的价格。保险人有时也会采取“价格歧视”。保险监管往往禁 止不合理的价格歧视,即损失和成本不足以说明的价格差异。 尽管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保险市场上存在 大量的掠夺性定价或倾销。
有的保险市场存在对费用和佣金的限制,政府对保险实行 定价控制。在另一些市场,政府或政府认可的卡特尔制定所有 保险人必须遵守的价格,监管本身就创造了市场支配力。也有 一些国家的保险人可以自由制定他们认为合适的价格。还有一 些国家是介于两种极端之间。政府通常也会使用鼓励竞争法或 反托拉斯法,以限制保险市场通过兼并、收购或其他试图不正 当限制竞争的活动进行不适当的势力集中。
,一般是按既定的“福利标准”衡量; 二是将管制结果与不存在管制的状态比较。
•
第三节 保险监管收益与成本分析
二、 保险监管的收益与成本
(一)保险监管的收益 保险监管的收益是指保险监管机构实施监管所获得的
利益,是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增强所带来的利益,可这样度量 :如果保险监管当局不实施金融监管,则保险体系不稳所造 成的损失,它等于避免了不稳定的利益。由于不实施监管的 后果可以有多种,因此保险监管的收益等于无监管导致的损 失的期望值。
保险产品本身也会引起不对称信息问题,因为保险合同是 复杂的法律文件。政府对此有多种应对方法,如禁止使用误导 性的保单用语、要求用简单的语言书写保单、直接规定某些保 单的措辞,要求在销售环节对特定项目进行披露等。
保险公司的承保和理赔环节的核心任务最大程度的减少逆 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法律也对这些问题的极端形式作出规定, 限制被保险人通过不实陈述和故意损坏保险标的获利的企图。
小结:私营保险人不会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所有险 种。保险业信息监管的首要目的是矫正消费者信息的不对 称问题。
•
第二节 保险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五、保险市场中的监管失灵
造成监管失灵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同样存在信息不灵的问题。 (二)政府工作人员可能缺乏彻底、公正地实施有关法律
法规的直接动机。 (三)监管本身可能引发与市场规则相矛盾的行为。 (四)“占据”问题也与寻租行为有关。
•
第二节 保险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四、信息难题与保险监管
(一)不对称的信息
不对称信息是指交易中的一方拥有而另一方缺少的相关信息 。不对称信息可以分为“隐蔽信息”和“隐蔽行为”。
“旧车问题”和逆向选择是比较典型的隐蔽信息。保险市场 上卖者信息多于买者信息会出现“旧车问题”。如果买者对自 身情况的了解多于卖者时就可能引发逆向选择问题。
被“俘获”的保险监管者将在原有社会福利等式的基础上,给予 生产者剩余更多的权重,而减少消费者剩余的权重。由于监管者 对公平的自然市场权重进行了不正当的人为调整,从而损害了整 体社会福利。所以经济学者们认为这种做法从公共利益的角度上 看也是不合理的。
•
第一节 政府干预市场的一般理论
三、经济管制论
经济管制论也被称做“政治”监管理论。该理论认为监 管将在现有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内,通过不同私人利益集 团的讨价还价而确立。这些集团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讨 价还价的结果也会依监管事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
第二节 保险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四、信息难题与保险监管
(二)不存在的信息
在保险过程的各个环节上,不论买者还是卖者都无 法获得完全的信息,因为有些信息原本是不存在的。如果 某人无法了解当前和未来所作选择的结果,他就面临着不 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他采取一些改进行为,以减轻 风险。这类对冲行为消耗了额外的资源,从而减少了社会 的整体福利。经济波动、通货膨胀、新颁法律和规章、消 费者态度和偏好的变化等环境因素增加了卖者和买者的不 确定性,使决策行为呈现次优的状态。人们通过分散化经 营和建立无力偿债保障基金等方式来应对类似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