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主题班会PPT
合集下载
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课件(共37张PPT)
![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课件(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b3ef58aad51f01dc281f1a9.png)
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 有余力,则以学文。”
一、孝顺父母 (孝) 二、团结友爱兄弟姐妹(悌) 三、做事小心,严格要求自己(谨) 四、说话诚实,讲究信用(信) 五、有爱心(泛爱众) 六、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亲仁) 七、多看书学习(余力学文)。
《弟子规》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三字经》首孝悌 次见闻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孝顺父母要有一颗恭敬的心。金钱与物质换不 来亲情与孝心】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尽孝贵在真心侍奉父母,和颜悦色对 待父母。】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牢记父母的年龄是一种感恩的情怀。】
——走进《论语》 亲近孔子
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
• 孔子 • 释迦牟尼 • 穆罕默德 • 耶稣
• 孔子,更多的是关注现世,关注人生、 人性、人际关系,更加务实。他的思想 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讲求 人生在世有所作为。也正因为他成就了 中华文明,成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的《论语》、西方的《圣经》】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 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 孔子说:“自身端正,不发号令就 能施行;自身不端正,即使好令也 不服从。”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
• 孔子说:“面临着合于仁义的事 情,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
•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 这才真叫错了。”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 是能赶得上的,要努力争取。
一、孝顺父母 (孝) 二、团结友爱兄弟姐妹(悌) 三、做事小心,严格要求自己(谨) 四、说话诚实,讲究信用(信) 五、有爱心(泛爱众) 六、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亲仁) 七、多看书学习(余力学文)。
《弟子规》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三字经》首孝悌 次见闻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孝顺父母要有一颗恭敬的心。金钱与物质换不 来亲情与孝心】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尽孝贵在真心侍奉父母,和颜悦色对 待父母。】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牢记父母的年龄是一种感恩的情怀。】
——走进《论语》 亲近孔子
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
• 孔子 • 释迦牟尼 • 穆罕默德 • 耶稣
• 孔子,更多的是关注现世,关注人生、 人性、人际关系,更加务实。他的思想 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讲求 人生在世有所作为。也正因为他成就了 中华文明,成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的《论语》、西方的《圣经》】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 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 孔子说:“自身端正,不发号令就 能施行;自身不端正,即使好令也 不服从。”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
• 孔子说:“面临着合于仁义的事 情,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
•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 这才真叫错了。”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 是能赶得上的,要努力争取。
初中班会《论语》阅读分享 读书会 课件 (21张PPT)
![初中班会《论语》阅读分享 读书会 课件 (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1c46b4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7.png)
《论语》的读书观
六是择善而从,见贤思齐
• 读书学习不仅仅是向书本学习,还要向他人和社会学习;不仅仅是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 • 《论语》在如何拓展学习方面,为我们提供了途径,开拓了视野。《论语》强调,学习要善于向他人学习。《论语·述
而篇》记载了孔子的一段向他人学习的名言。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提倡,要以人为师,选择他人的优点而学习,
• 孔子从读和思两个方面,指出了读与思两者相脱离的弊 端和危害性,强调要做到读而思,即边读边思,边思边 读,读思结合。
《论语》的读书观
五是为学绝四
• 我们常说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多读书是基础,读好书 是前提,善读书则是关键。
• 《论语》从正反两个方面都讨论了善读书的问题。一方面提出, 读书要做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温故而知新”“不耻下 问”“举一反三”等等;另一方面,又从克服为学读书毛病的 角度,提出了“为学绝四”的观点。
• 如果看到序号即能说出篇名,那就说明你初步了解了 全书的篇数;如果看到序号就能说出某一章的内容, 那说明你对《论语》已经非常熟悉了。
肆 要确切把握《论语》中的重要概念
• 读《论语》不像读小说那样引人入胜,很可能读着读 着就读不下去了。
• 《论语》是一部思想文化著作,有很多概念,学习这 些概念是理解《论语》的基本途径。
描述中心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 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 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 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论语主题班会ppt课件 (2)
![论语主题班会ppt课件 (2)](https://img.taocdn.com/s3/m/aa7e230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5.png)
学习的态度
学习要勤奋、刻苦、认真,要有恒心和毅力,不怕困难和挫折。
学习的环境与条件
学习的环境
学习环境要安静、整洁、舒适,有利于集中精力进行学习。
学习的条件
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如书籍、文具、网络等,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
04
CATALOGUE
《论语》中的道德规范与社会 伦理
个人品德的培养
影响
从汉代开始,《论语》就成为官方的必读经典之一,被广泛 运用于教育、政治和社会治理中。其思想影响了中国乃至东 亚文化的发展,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CATALOGUE
《论语》中的核心思想与价值 观
“仁”的观念
01
02
03
仁者爱人
孔子认为“仁”是人与人 之间的关爱和尊重,是人 与人之间最基本、最普遍 的道德关系。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02 03
跨文化传播
《论语》中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普遍性,能够跨越文化、地域的 界限,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接受和认同,促进了跨文化传播的发展 。
文化交流平台
《论语》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了平台, 有助于增进中外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论语主题班会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19
CATALOGUE
目 录
• 《论语》简介与背景 • 《论语》中的核心思想与价值观 • 《论语》中的教育理念与学习方法 • 《论语》中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伦理
CATALOGUE
目 录
• 《论语》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启 示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学习要勤奋、刻苦、认真,要有恒心和毅力,不怕困难和挫折。
学习的环境与条件
学习的环境
学习环境要安静、整洁、舒适,有利于集中精力进行学习。
学习的条件
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如书籍、文具、网络等,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
04
CATALOGUE
《论语》中的道德规范与社会 伦理
个人品德的培养
影响
从汉代开始,《论语》就成为官方的必读经典之一,被广泛 运用于教育、政治和社会治理中。其思想影响了中国乃至东 亚文化的发展,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CATALOGUE
《论语》中的核心思想与价值 观
“仁”的观念
01
02
03
仁者爱人
孔子认为“仁”是人与人 之间的关爱和尊重,是人 与人之间最基本、最普遍 的道德关系。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02 03
跨文化传播
《论语》中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普遍性,能够跨越文化、地域的 界限,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接受和认同,促进了跨文化传播的发展 。
文化交流平台
《论语》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了平台, 有助于增进中外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论语主题班会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19
CATALOGUE
目 录
• 《论语》简介与背景 • 《论语》中的核心思想与价值观 • 《论语》中的教育理念与学习方法 • 《论语》中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伦理
CATALOGUE
目 录
• 《论语》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启 示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论语主题班会ppt课件
![论语主题班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09cfc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7.png)
人生规划
制定合理的人生规划,明确自己的 职业和家庭规划,实现人生价值。
04
论语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教育启示
德育为先
论语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提 倡孝顺、忠诚、礼仪等品质,对 现代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开展具有
指导意义。
尊重个性
论语提倡因材施教,尊重个体的 差异和特点,有助于现代教育中
个性化教育的实施。
自我反省
知识层面
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对《论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更 多的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知识。
思想层面
班会引导同学们思考人生价值、道德修养等方面的问题,使同学 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实践层面
同学们在班会中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 团队协作精神。
对未来学习和成长的展望
深入学习儒家思想
个人成长指导
修身养性
01
论语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个人应注重自身品德和素质的提
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勤奋好学
02
论语提倡勤奋好学,个人应不断学习和进步,提高自身能力和
竞争力。
勇于担当
03
论语强调勇于担当和责任意识,个人应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
勇于承担责任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05
班会活动设计
班会目的
让学生了解《论语》 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精 髓。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和人文精神,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质。
引导学生思考《论语 》中的思想对于现代 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02
论语简介
论语作者及成书背景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 育家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由孔 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而成
论语主要内容及思想
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分享讨论 成果,全班共同交流学习。
制定合理的人生规划,明确自己的 职业和家庭规划,实现人生价值。
04
论语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教育启示
德育为先
论语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提 倡孝顺、忠诚、礼仪等品质,对 现代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开展具有
指导意义。
尊重个性
论语提倡因材施教,尊重个体的 差异和特点,有助于现代教育中
个性化教育的实施。
自我反省
知识层面
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对《论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更 多的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知识。
思想层面
班会引导同学们思考人生价值、道德修养等方面的问题,使同学 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实践层面
同学们在班会中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 团队协作精神。
对未来学习和成长的展望
深入学习儒家思想
个人成长指导
修身养性
01
论语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个人应注重自身品德和素质的提
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勤奋好学
02
论语提倡勤奋好学,个人应不断学习和进步,提高自身能力和
竞争力。
勇于担当
03
论语强调勇于担当和责任意识,个人应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
勇于承担责任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05
班会活动设计
班会目的
让学生了解《论语》 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精 髓。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和人文精神,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质。
引导学生思考《论语 》中的思想对于现代 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02
论语简介
论语作者及成书背景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 育家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由孔 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而成
论语主要内容及思想
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分享讨论 成果,全班共同交流学习。
主题班会-学习《论语》课件
![主题班会-学习《论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678f3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5.png)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论语》。
解。
总结和回顾
通过学习和讨论,《论语》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道德品质以及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通过《论语》中的道德原则,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
文化传承 ️
通过学习《论语》,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根源。
《论语》的背景和作者
儒家经典
孔子的生平
目的和编撰方式
《论语》是中国儒家经典之
孔子(公元前551年 - 公元前
《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的
一,是由孔子的弟子记录下
《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
领导力倡导者
《论语》中的思想和原则为现代领导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2
教育价值
《论语》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
道德准则
《论语》引导人们遵循道德准则,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如何学习和解读《论语》
研读原文
解读注释
讨论互动
学生应该从原版《论语》开始
479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
思想和教导,以及与他的学
来的言论和对话。
想家和教育家。
生和其他人的对话。
《人们应该具备仁爱之心,善良地对待他人,并尊重他人的感受。
2
君子之行
《论语》提倡君子应该遵循道德原则,展现出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3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教导个人要修身养性、治理家庭、执政治国,以达到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阅读有关《论语》的注释和解
参加小组讨论和互动活动,与
阅读,并尝试理解其中的古文
读,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解
他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论语》专题课件(共66张PPT)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论语》专题课件(共6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cb9750d03d8ce2f0066233a.png)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论语
• • • • • 第一节:孔子生平与著作 第二节:礼 第三节:仁 第四节:学与乐 第五节:权与中庸
孔子的生平与著作
1· 孔子的时代
孔子向往之过去:传统的周朝礼乐文明 孔子生活之现实:传统的秩序礼崩乐坏 孔子展望之未来:重建传统的礼乐秩序
·孔子的文化个性与人格魅力
孔子的文化个性:珍惜传承,因时变通
『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 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吾与点也”出自《论语· 先进篇》第26章。 原文如下: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孔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 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 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读bi四声) 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 哂之。
齐之辩士。授,与也。受,取也。古礼,男女不亲授 受,以远别也。援,救之也。权,称锤也,称物轻重 而往来以取中者也。权而得中,是乃礼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言今天下大乱,民遭陷溺,亦当从权以 援之,不可守先王之正道也。曰:“天 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 欲手援天下乎?”言天下溺,惟道可以捄之,非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者,
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
精微之极致也。惟君子为能体之,小人反是。君子
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 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第二章
“时中”小注:
(1)唯变所适,时指情境。 (2)时,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故能时中。历史意识。 (3)忧患意识。 “中”而不偏一端,端是危险的。
仁: (1)同情别人,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 (2)由同情别人出发,修养自己,凝炼品 性。 (3)由对人的同情上升为对于宇宙的理解 与同情。
论语
• • • • • 第一节:孔子生平与著作 第二节:礼 第三节:仁 第四节:学与乐 第五节:权与中庸
孔子的生平与著作
1· 孔子的时代
孔子向往之过去:传统的周朝礼乐文明 孔子生活之现实:传统的秩序礼崩乐坏 孔子展望之未来:重建传统的礼乐秩序
·孔子的文化个性与人格魅力
孔子的文化个性:珍惜传承,因时变通
『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 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吾与点也”出自《论语· 先进篇》第26章。 原文如下: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孔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 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 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读bi四声) 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 哂之。
齐之辩士。授,与也。受,取也。古礼,男女不亲授 受,以远别也。援,救之也。权,称锤也,称物轻重 而往来以取中者也。权而得中,是乃礼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言今天下大乱,民遭陷溺,亦当从权以 援之,不可守先王之正道也。曰:“天 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 欲手援天下乎?”言天下溺,惟道可以捄之,非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者,
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
精微之极致也。惟君子为能体之,小人反是。君子
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 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第二章
“时中”小注:
(1)唯变所适,时指情境。 (2)时,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故能时中。历史意识。 (3)忧患意识。 “中”而不偏一端,端是危险的。
仁: (1)同情别人,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 (2)由同情别人出发,修养自己,凝炼品 性。 (3)由对人的同情上升为对于宇宙的理解 与同情。
高一语文必修1《论语》导读 课件 ppt
![高一语文必修1《论语》导读 课件 ppt](https://img.taocdn.com/s3/m/212c6cf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0.png)
一个人一生不可无傲骨,但是不可有傲气,小人之骄,骄傲的是外在的气;而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思考:《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话:“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你怎么理解?
当自己是以一种敞亮的心怀面对世界时,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教育你的;所有的东西都会来弥补你的种种遗憾的,这就是《论语》中所提倡的严坦荡荡的心境。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 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 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 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论语》导读完整PPT课件
![《论语》导读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c10932d4d8d15abf234e73.png)
——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 的宣言
一、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 表”“千古圣人”,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其人
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 仁者远矣。”
为政治国
•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則民服;举 枉错诸直,則民不服。”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時。”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
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原因
(四)《论语》思想
➢1、仁礼思想 ➢2、为人处世 ➢3、为政治国 ➢4、好学深思
1、仁礼思想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三、《论语》其书
(一)《论语》简介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 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 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一、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 表”“千古圣人”,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其人
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 仁者远矣。”
为政治国
•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則民服;举 枉错诸直,則民不服。”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時。”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
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原因
(四)《论语》思想
➢1、仁礼思想 ➢2、为人处世 ➢3、为政治国 ➢4、好学深思
1、仁礼思想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三、《论语》其书
(一)《论语》简介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 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 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语文:《论语导读》课件
![语文:《论语导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2e2c72af1ffc4ffe47ac2a.png)
从这段记录可以看出孔子如此对待他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其他更 深刻的原因吗?编者把这段选出来,并放在“发愤进取”的标题 下,这是为什么?
明确:宰予在孔子心目中是一个无药可救的差生,从这段记
录中可以看出孔子之所以如此贬斥他原因就是宰予不勤奋,而 且言而无信;而更深刻的原因就是宰予不屑孔子所讲的“道”; 编者把这段文字选入于此,就是从反面说明发愤进取的孔子对 懒惰学生的强烈不满。
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
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诵读后思考:孔子与子贡原本比较人的境界的问题, 子贡听了老师对人更高境界的描写,为什么用《诗经》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言说这种境界?而孔子听完
又为什么大加赞赏? 明确:子贡这里言说的是从人要到达更高境界所要历 经一个反复历练的过程;孔子之所以大加赞赏,就是 因为,子贡不仅仅认同了两种境界的不同,而且还能 讲出由较低境界向更高境界的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讨论探究
▲探究三 说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对我 们的学习生活和立身处世有什么意义? 答:“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对于我们学习生 活和立身处世确实有利于我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 大做强自己。不过,这里最为关键的是“思”和“内 省”,也就是要对照自己认真思考,何为“长”何为 “短”,所谓的“贤”与“不贤”是一个价值判断, 这本身需要文化思想做前提的。我认为,“贤”应该 是既能服务社会又能满足自己的才能品德。因此,也 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去考量,从自我出发,否则,我们 就可能在“齐” 的时候,迷失了自我。
▲诵读后思考:孔子说“朝闻道,夕可死 矣。”有哪两层含义?
明确:一是真理乃人生之必需,甚至比生 命还宝贵;二是为了真理,要有献身精神, 也就是说,只有具备献身精神的人,才可 以获得真理。
明确:宰予在孔子心目中是一个无药可救的差生,从这段记
录中可以看出孔子之所以如此贬斥他原因就是宰予不勤奋,而 且言而无信;而更深刻的原因就是宰予不屑孔子所讲的“道”; 编者把这段文字选入于此,就是从反面说明发愤进取的孔子对 懒惰学生的强烈不满。
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
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诵读后思考:孔子与子贡原本比较人的境界的问题, 子贡听了老师对人更高境界的描写,为什么用《诗经》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言说这种境界?而孔子听完
又为什么大加赞赏? 明确:子贡这里言说的是从人要到达更高境界所要历 经一个反复历练的过程;孔子之所以大加赞赏,就是 因为,子贡不仅仅认同了两种境界的不同,而且还能 讲出由较低境界向更高境界的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讨论探究
▲探究三 说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对我 们的学习生活和立身处世有什么意义? 答:“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对于我们学习生 活和立身处世确实有利于我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 大做强自己。不过,这里最为关键的是“思”和“内 省”,也就是要对照自己认真思考,何为“长”何为 “短”,所谓的“贤”与“不贤”是一个价值判断, 这本身需要文化思想做前提的。我认为,“贤”应该 是既能服务社会又能满足自己的才能品德。因此,也 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去考量,从自我出发,否则,我们 就可能在“齐” 的时候,迷失了自我。
▲诵读后思考:孔子说“朝闻道,夕可死 矣。”有哪两层含义?
明确:一是真理乃人生之必需,甚至比生 命还宝贵;二是为了真理,要有献身精神, 也就是说,只有具备献身精神的人,才可 以获得真理。
论语读书交流会_PPT课件
![论语读书交流会_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1be6e343323968001c92c5.png)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记载孔子及其弟 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撰录而成。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 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 经典。
2021/1/28
名著导读《论语》
18
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 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撰体例,每 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 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天下为 公”、“大同世
界”:之境界。由于孔子的卓
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
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
师表。
2021/1/28
名著导读《论语》
14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2021/1/28
罗大经《鹤林玉露》载: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
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
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
2021/1/28
名著导读《论语》
11
孔子一生
他在鲁国做过官, 又曾游说四方,一生的 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 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 一个私家学派——儒家。
2021/1/28
名著导读《论语》
12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 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 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 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 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孔 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 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 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 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 “礼”,德化人生的最 高价值是“仁”。孔子 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 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己所不欲, 勿施放人”的’忠恕之 道”,以建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
2021/1/28
名著导读《论语》
19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 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 经典。
2021/1/28
名著导读《论语》
18
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 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撰体例,每 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 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天下为 公”、“大同世
界”:之境界。由于孔子的卓
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
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
师表。
2021/1/28
名著导读《论语》
14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2021/1/28
罗大经《鹤林玉露》载: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
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
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
2021/1/28
名著导读《论语》
11
孔子一生
他在鲁国做过官, 又曾游说四方,一生的 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 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 一个私家学派——儒家。
2021/1/28
名著导读《论语》
12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 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 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 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 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孔 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 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 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 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 “礼”,德化人生的最 高价值是“仁”。孔子 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 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己所不欲, 勿施放人”的’忠恕之 道”,以建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
2021/1/28
名著导读《论语》
19
论语主题班会精品ppt课件
![论语主题班会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49c0e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3.png)
•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 之忧。”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做父母的 总是为子女的疾病发愁。”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能奉养父 母的就被认为是孝了,可狗和马都有人养, 如果内心不敬,又用什么来区别这两者呢?”
孝道——几点见解
一、生,以何礼事之 二、死,以何礼事之
1、牢牢记住父母的生日年岁。 •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子女应该为父母的健康长寿感到
由衷的高兴,也应该为父母终将 离开人世而忧惧。现实情况是, 父母年年为自己的子女过生日, 而子女记得父母生辰的往往很少。
2、尽可能多的帮父母劳动。
•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 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 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 以礼。”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
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 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 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 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 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 祭祀他们。”
——高一(9)班主题班会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 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 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 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 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 “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 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 怨。”
论语主题班会ppt课件
![论语主题班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293a7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c.png)
对未来的展望与期待
对未来的展望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讨 《论语》中的思想,将这些思想融入 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提高自 己的素质和能力。
对未来的期待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中,不断发扬《论语》中的思想,成 为具有高尚品德、博学多才、创新精 神的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THANKS FOR WATCHING
班会目的
提高学生对于《论语》的认识和理解 ,增强文化自信。
促进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集体 荣誉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 惯。
02 论语简介
论语作者及背景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
春秋时期
社会动荡,礼崩乐坏,孔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思想
论语内容概述
保持谦虚、勤奋、踏实的 学习态度,不断追求进步 。
学习方法
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如阅 读、听讲、实践等,提高 学习效率。
温故知新
经常复习已学知识,不断 加深理解,发现新问题, 获取新启示。
道德修养与人际关系
道德修养
遵循道德规范,培养良好 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成为 有德之人。
人际关系
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 ,关心他人,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
德育为先
论语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启 示我们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
品德和道德观念。
尊重个性
论语提倡“因材施教”,启示我 们在教育中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 和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
自我反省
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告诉 我们应该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和 言论,启示我们在教育中培养学 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的能力
。
国学《论语》公开课班会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课件
![国学《论语》公开课班会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e0295b168884868662d61e.png)
言偃 ,子游。
曾参,曾子
他是春秋末期鲁国人。七十 二贤之一。 他相传著有《孝经》和《大 学》。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 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 为 “宗圣”。。 他乐道养亲,以孝著称。提出 “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 主张“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犯而不校(计较)”,矢志 不懈地实践孔 子学说。
他是春秋末期鲁国人。 在孔门弟子中,他最称高足, 其品德与学业均翘居群首,是 孔子多次赞许的弟子,孔子曾 经把他作为推行王道的理想人 选。 他在孔子四科之中列入“德行” 科,是孔门七十贤之首。唐玄 宗封他为“亚圣”、“衮国 公”,元朝封他为“复圣公”, 后世称之为“复圣”。 颜回,字子渊。颜子。
早晨上学路上,小景告诉小夏: “郑浩昨天向老师打你的小报告了。 说了你不少坏话。” 提问: 小景做得对吗?有悖《论语》中有关 “礼”的哪一则?假如你是小夏你会 怎么办?
你能用《论语》中的哪则概述这种 现象?你会如何实践?
你身边有哪些诚信的事例,作 为中学生你是如何解读诚信的?
你的理想是什么?他与现实的 差距有多大?你将如何去实现?
国学《论语》 公开课班会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他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他曾修《诗》、《书》,定《礼》 、 《乐》,序《周易》,作《春秋》。 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 “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 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尊 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 万世师表。
“儒商鼻祖”。端 木赐,子贡。
留有“子贡一出,存鲁、乱 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 千古佳话。
仲由,子路
他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七十 二贤之一。 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孔子对他的评价是:“ 升堂 矣,未入于室也。” 他出身贫贱,为人豪爽,能 与朋友荣辱与共;性情耿介、 直率,敬重孔子,又能够在 孔子面前直言;好勇、果敢, 但有时有些鲁莽;重视信用, 遵守诺言;“君子死,而冠 不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4班经典诵读主题班会
他,曾经是一个心忧社稷、志在报 国的能人,又是一个上下求索、无 人重用的闲人;
他,曾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 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 回头的强人。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一道道尘 封的门,阳光从错开的门缝间挤出,于是, 门外铺满黄金;
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 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于是, 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2008北京奥运会,从《论语》中 选择的句子有哪些?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德不孤,必有邻; E.礼之用,和为贵。
三、小组集体秀
• 内容:写出符合你们小组所选择类别的 五句论语,并背下来。
• 类别 • • • •
四、论语的智慧
• 在生活中,你曾 经在什么时候运用 过《论语》中的一 句话或者观点来解 决生活中的问题, 和大家分享你的故 事吧
孔子故事
1、孔子问礼于老子趣闻 孔子带领一班学生到老子那里去请教。孔子见到老子,恭 恭敬敬地行过礼,垂手站在一旁。老子已经很老了,正在闭 目养神,大概听到各种响动,抬起眼皮来望了望。孔子赶快 再请安说:“弟子孔丘特来候教。”半晌,老子张开嘴,用 手指着自己的嘴问:“你看见我的牙怎么样?”孔子说: “已经全掉了。”又问:“我的舌头怎么样?”孔子说: “还好。”老子又合上眼皮,静养去了。孔子率领学生告辞 退了出来,吩咐学生套车回家。学生们很奇怪,问孔子道: “您不是来求教的吗?怎么还没有问什么就要回家呢?”孔 子说:“老子指出:牙齿是刚强的,却是柔弱的;舌头是柔 弱的,却是刚强的。看起来刚强的牙齿,敌不过柔弱的舌头。 这不是教给我了吗?”
宋时南的朱熹,把他留下的《论语》 列为 “四书”之一。
宋朝名相赵普更是夸口: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于夜。
如果没有孔子,中国的历史将会比 黑夜更长!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 曾留下宣言: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 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3、冉耕收牛的故事
孔子七十二名得意弟子中有一个叫冉耕,是很出色 的一个。有一次他过河的时候看到一个少女掉到河 里就冒着生命危险将女孩给救了起来。后来女孩的 父亲为了表示对冉耕的感谢就给他送了一头牛(就 当时而言,这头牛不亚于现在的奔驰宝马),冉耕 正好也需要一头牛,就毫不客气地收下了。后来人 们都纷纷指责冉耕说他怎么这么没有风度呢,救了 人还收人家东西。冉耕很为难很委屈就去问孔子怎 么办,孔子对他说,你收得好,你要不收的话以后 就没有人冒着危险帮助别人也没有见义勇为的人了。
孝悌之道 孝亲尊长 “仁”为根
以德
基,内核 忠恕之道 严己宽人
服人
(德治) “礼”为 君臣之义,父子之道,
形式,外化 长幼有序,男女有别。
君子与小人之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温、良、恭、俭、让
有教无类
教育 思想
教 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 启发式教学 举一反三
学 温故知新 谨言慎行
为人处世
以身作则,推己及人
2、孔子误会颜回
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期间,有七天没有尝过米 饭的滋味。一天中午,弟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熟时,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佯作不知。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 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 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解释说:“夫 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 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孔子叹息道:“人可 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 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
三.个人品性:时时以“仁”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思想 与行为,久而久之,即可以转化为人的内在的品质和性 格.
四. 理想境界: 孔子最称道的个人品德莫过于“杀身 成仁”,孔子的最高社会理想则是“天下归仁” .
五.仁和礼 :‘‘克己复礼”为仁,只有具有道德理性 自觉的仁人,其行为才能自觉地守礼或合乎礼。
二、险情必答题
其他 思想
哲学思想: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对富贵的态度:富贵于我如浮云 对仕宦的态度: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对人生的态度:生无所息 对鬼神的态度:敬而远之
4、子贡问道的故事
有一天学生子贡问孔子,死了的人,有知觉还是 没有?孔子听了之后说:“我要是说有呢,恐怕 孝子顺孙们都去送死而妨害了生存;我要是说没 有呢,恐怕长辈死了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子孙连埋都不肯埋了, 你这个子贡想知道死人有没有知觉,这事不是现 在最急的,你要真的想知道,你自己死了不就知 道了吗?”
思想主张一言以蔽之:克己复礼以为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Welcome , my friends !
一、激情抢答题
《论语》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 “仁”字在《论语》中出现过104次。 请说出:
《论语》中含有“仁”字的句子,至少一句!
一.血缘亲情之爱:即‘‘孝悌”,这是“仁”的内涵的 核心 .
二.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要把父母子女之爱推广到一切 人.
他,曾经是一个心忧社稷、志在报 国的能人,又是一个上下求索、无 人重用的闲人;
他,曾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 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 回头的强人。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一道道尘 封的门,阳光从错开的门缝间挤出,于是, 门外铺满黄金;
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 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于是, 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2008北京奥运会,从《论语》中 选择的句子有哪些?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德不孤,必有邻; E.礼之用,和为贵。
三、小组集体秀
• 内容:写出符合你们小组所选择类别的 五句论语,并背下来。
• 类别 • • • •
四、论语的智慧
• 在生活中,你曾 经在什么时候运用 过《论语》中的一 句话或者观点来解 决生活中的问题, 和大家分享你的故 事吧
孔子故事
1、孔子问礼于老子趣闻 孔子带领一班学生到老子那里去请教。孔子见到老子,恭 恭敬敬地行过礼,垂手站在一旁。老子已经很老了,正在闭 目养神,大概听到各种响动,抬起眼皮来望了望。孔子赶快 再请安说:“弟子孔丘特来候教。”半晌,老子张开嘴,用 手指着自己的嘴问:“你看见我的牙怎么样?”孔子说: “已经全掉了。”又问:“我的舌头怎么样?”孔子说: “还好。”老子又合上眼皮,静养去了。孔子率领学生告辞 退了出来,吩咐学生套车回家。学生们很奇怪,问孔子道: “您不是来求教的吗?怎么还没有问什么就要回家呢?”孔 子说:“老子指出:牙齿是刚强的,却是柔弱的;舌头是柔 弱的,却是刚强的。看起来刚强的牙齿,敌不过柔弱的舌头。 这不是教给我了吗?”
宋时南的朱熹,把他留下的《论语》 列为 “四书”之一。
宋朝名相赵普更是夸口: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于夜。
如果没有孔子,中国的历史将会比 黑夜更长!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 曾留下宣言: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 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3、冉耕收牛的故事
孔子七十二名得意弟子中有一个叫冉耕,是很出色 的一个。有一次他过河的时候看到一个少女掉到河 里就冒着生命危险将女孩给救了起来。后来女孩的 父亲为了表示对冉耕的感谢就给他送了一头牛(就 当时而言,这头牛不亚于现在的奔驰宝马),冉耕 正好也需要一头牛,就毫不客气地收下了。后来人 们都纷纷指责冉耕说他怎么这么没有风度呢,救了 人还收人家东西。冉耕很为难很委屈就去问孔子怎 么办,孔子对他说,你收得好,你要不收的话以后 就没有人冒着危险帮助别人也没有见义勇为的人了。
孝悌之道 孝亲尊长 “仁”为根
以德
基,内核 忠恕之道 严己宽人
服人
(德治) “礼”为 君臣之义,父子之道,
形式,外化 长幼有序,男女有别。
君子与小人之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温、良、恭、俭、让
有教无类
教育 思想
教 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 启发式教学 举一反三
学 温故知新 谨言慎行
为人处世
以身作则,推己及人
2、孔子误会颜回
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期间,有七天没有尝过米 饭的滋味。一天中午,弟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熟时,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佯作不知。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 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 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解释说:“夫 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 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孔子叹息道:“人可 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 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
三.个人品性:时时以“仁”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思想 与行为,久而久之,即可以转化为人的内在的品质和性 格.
四. 理想境界: 孔子最称道的个人品德莫过于“杀身 成仁”,孔子的最高社会理想则是“天下归仁” .
五.仁和礼 :‘‘克己复礼”为仁,只有具有道德理性 自觉的仁人,其行为才能自觉地守礼或合乎礼。
二、险情必答题
其他 思想
哲学思想: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对富贵的态度:富贵于我如浮云 对仕宦的态度: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对人生的态度:生无所息 对鬼神的态度:敬而远之
4、子贡问道的故事
有一天学生子贡问孔子,死了的人,有知觉还是 没有?孔子听了之后说:“我要是说有呢,恐怕 孝子顺孙们都去送死而妨害了生存;我要是说没 有呢,恐怕长辈死了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子孙连埋都不肯埋了, 你这个子贡想知道死人有没有知觉,这事不是现 在最急的,你要真的想知道,你自己死了不就知 道了吗?”
思想主张一言以蔽之:克己复礼以为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Welcome , my friends !
一、激情抢答题
《论语》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 “仁”字在《论语》中出现过104次。 请说出:
《论语》中含有“仁”字的句子,至少一句!
一.血缘亲情之爱:即‘‘孝悌”,这是“仁”的内涵的 核心 .
二.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要把父母子女之爱推广到一切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