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科优势病种诊断标准
针灸治疗优势病种总结
针灸治疗优势病种总结
针灸是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传统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医疗领域。
在针灸治疗中,通过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神经系统,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症状的效果。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
第一步:神经系统疾病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从而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如慢性头痛、偏头痛、神经性耳鸣、面瘫、帕金森病等等。
第二步:呼吸系统疾病
针灸对于呼吸系统疾病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等。
特别是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针灸能够缓解症状、预防发作、减少药物的使用。
第三步:消化系统疾病
针灸对于消化系统疾病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便秘、痔疮等等。
通过刺激相关的穴位,可以调节胃肠道的蠕动,缓解疼痛,增强消化功能。
第四步:泌尿系统疾病
针灸对于泌尿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如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等等。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增强膀胱的收缩力度,缓解尿频、尿急等症状。
第五步:妇科疾病
针灸对于妇科疾病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如经期不调、痛经、闭经、不孕不育等等。
通过刺激相关的穴位,可以调节女性的内分泌系统,缓解经痛、改善月经不调、增加受孕概率。
综上所述,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诸多疾病方面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针灸治疗是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针灸康复科中医优势病种肩周炎诊疗方案
针灸康复科中医优势病种肩周炎诊疗方案一、概述肩周炎是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
由于风寒是本病的重要诱因,故常称为“漏肩风”;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故俗称为“五十肩”;因患部常畏寒怕冷,尤其后期常出现肩关节的粘连,肩部常呈固结状,活动明显受限,故又称“肩凝症”、“冻结肩”等。
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影响肩关节功能活动。
中医病名:肩凝症;西医病名:肩周炎。
二、诊断【西医诊断标准】本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两个方面的症状即肩痛与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1.疼痛早期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侧卧。
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
此外在肩关节周围有广泛的压痛,并可向颈部及肘部放射。
2.功能活动受限由于关节囊及肌肉的粘连,长期废用而引起的肌力降低,且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可使肩关节各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
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梳头,穿衣服等动作均难以完成。
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亦受限,屈肘时手不能摸肩。
日久,三角肌等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臂上举不便,后伸欠利等症状。
【中医辨证分型】手太阳经“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其病“肩似拔”,当肩后部压痛明显时,为手太阳经证。
手阳明经“上肩,出颙骨之前廉”,其病“肩前臑痛”,当肩前部压痛明显时,为手阳明经证。
手少阳三焦经“上肩”,其病“肩、臑、肘、臂……外皆痛”,当肩外侧压痛明显时,为手少阳经证。
兼有明显的感受风寒史,遇风寒痛增,得温痛减,畏风恶寒,为外邪内侵;肩部有外伤或劳作过度史,疼痛拒按,舌暗或有瘀斑,脉涩,为气滞血瘀;肩部酸痛,劳累加重,或伴见头晕目眩,四肢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为气血虚弱。
1.风寒湿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针灸推拿科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颈痹病(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一、概述:由于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称为颈椎病。
相当于中医“项痹病、眩晕病”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一)手法1、松解类手法(1)基本手法:头颈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一种或几种放松颈项部的肌肉,时间可持续3~5分钟。
(2)通调督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以大拇指指端按顺序分别点按风府穴、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每穴0.5~1分钟,点揉第1胸椎至第12胸椎两侧夹脊穴、膀胱经腧穴,反复三遍,力量以患者出现局部温热、酸胀、传导为度。
(3)间歇拔伸法:患者仰卧位,一手托住颈枕部,一手把住下颌,纵向用力拔伸,持续2~3分钟,可反复3~5次。
针灸推拿科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定义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伤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病症的一种病症。
我科腰痛患者西医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根据1、临床表现为腰脊或腰椎旁疼痛为主要病症的一种病症。
甚那么向臀部、下肢放射痛,麻木等。
2、发病与病情的轻重常与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有关。
3、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
三、辨证分型1、寒湿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那么阴雨天。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缓慢。
2、瘀血腰痛: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3、肾虚腰痛:起病缓慢,隐隐作痛或酸多痛少,绵绵不已,腰痛酸软无力。
(1)肾阴虚:兼心烦少寐,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2)肾阳虚:兼面色咣白,肢冷畏寒,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2、湿热腰痛: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
四、入院指佂1、腰痛初发,应积极治疗,防止病邪传变。
2、腰痛日久不愈或反复复发者。
3、腰痛及臀部,下肢疼痛明显。
五、治疗常规〔一〕一般治疗1、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防止居潮湿之地。
2、平素注意走、坐、立,姿势要端正,活动时间不宜太长〔小于30分钟〕。
3、应卧硬板床,不宜坐软沙发及短凳,坐沙发时宜家腰垫,起床活动时要加腰围。
〔二〕辨证论治1、寒湿腰痛: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方药:干姜苓术汤加减。
干姜、桂枝、牛膝、茯苓、白术、杜仲、桑寄生、续断。
2、瘀血腰痛: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地龙、土元。
1、肾虚腰痛:(1)肾阴虚治法: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方药:左归丸加减。
熟地、枸杞子、山萸肉、山药、龟板胶、菟丝子、牛膝、鹿角胶。
(2)肾阳虚治法:补肾壮阳,温煦经脉。
针灸理疗科优势病种 (1)腰痛文档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中医病症诊断标准》,中医病名参照《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
(1)起病有缓有急,四季皆可,常有内伤、外感或跌仆挫伤史。
(2)以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活动受限为主症。
(3)好发年龄为30—60岁,男性多于女性。
(4)临床多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扑损伤为标。
(5)CT或MRI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麻醉学专业用《疼痛诊疗学》(谭冠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
(1)腰痛及臀部和下肢放射性疼痛【坐骨神经痛(神经根的炎症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根本原因)、股神经痛、骶神经痛】,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2)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3)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都可出现肌内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4)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5)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二)疾病分型1、中医证侯分类(1)寒湿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湿热腰痛: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则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3)瘀血腰痛: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卧不便,重者不能转则侧。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部分病人有跌仆闪挫史。
(4)肾虚腰痛:○1肾阴虚: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绵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
针灸推拿科痹症(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痹症(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定义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行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等。
二、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三、辩证分型1、风寒湿痹(1)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等表证。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2、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不便,局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
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3、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性,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4、肝肾两虚:痹症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活少津,脉沉细弱活细数。
四、入院指征1、痹征初发,应积极治疗,防止病邪传变。
2、痹征日久不愈者。
五、治疗常规(一)1、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暑湿之地;2、平时应注意生活调摄,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提高机体对病邪的抵御能力。
针灸推拿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针灸推拿科是中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主要通过针灸和推拿手法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上,针灸推拿科有许多优势病种,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常见疾病及诊疗方案。
一、颈肩腰腿疼痛颈肩腰腿疼痛是目前非常常见的病症,常常由于生活和工作姿势不正确、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等原因引起。
针灸推拿科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痛感,并且能够改善肌肉的松弛度,减轻疼痛。
主要治疗方法为针刺和推拿。
1.针刺:通常采用局部和远端穴位,如肩井穴、足三里穴等。
通过在疼痛处或相应的穴位上进行针刺,可以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
针刺时注意要深浅适度,避免误伤。
2.推拿:推拿是通过按摩和揉捏的手法来调节气血,缓解疼痛。
可以结合草药拔罐等辅助治疗方法来增强疗效。
二、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很常见的病症,常见的有胃痛、腹泻、便秘等。
针灸推拿科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缓解病症,并且具有较好的疗效。
1.针刺:常用的穴位有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等。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脾胃功能,缓解胃痛和腹泻等症状。
2.推拿: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和揉捏腹部来刺激和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缓解胃肠道的不适。
三、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偏头痛、神经性耳鸣等症状,常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针灸推拿科可以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和神经的功能,缓解症状,并且较少出现副作用。
1.针刺:常用的穴位有足阳明胃经的额外穴、手太阳小肠经的阳池穴等。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节神经的功能,缓解疼痛和其他不适。
2.推拿: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和揉捏头部和颈部来刺激神经和穴位,缓解头痛和耳鸣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针灸推拿治疗时,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严格掌握治疗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针灸推拿)诊断方案一: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周边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生颈、肩、上肢一系列表现的疾病,简称颈椎病。
颈椎病分为五型,即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型。
中医理论以为,感觉外邪、跌扑伤害、动作失度、可使项部经络气血运转不畅,故颈部痛苦、僵直、酸胀;肝肾不足,气血损失,督脉空虚,筋骨失养,气血不可以养益脑窍,而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经络受阻,气血运转不畅,致使上肢痛苦麻木等症状。
【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则。
采纳:1. 针刺治疗:穴取双侧:风池,颈夹脊穴,肩井,肩中俞,肩外俞,T1 夹脊。
椎动脉型加脑空,太阳,角孙,脑户,百会,后顶,强间等;神经根型加肩髃,肩髎,肩贞,曲池,合谷等。
每天交替取必定数目以上腧穴上电,平补平泻,留针30min qd2.TDP 照耀:局部, 30min qd3.拔罐:适当, 5min qd4.中频脉冲电治疗:颈部及患部适合部位, 30min qd5.颈椎病推拿: 30min qd①准备手法:先用滚法放松患者颈、肩背部的肌肉;接着,用拇指与食中三指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
②治疗手法:用拇指指腹点揉风池、太阳、百会、风府、天宗、曲池、合谷等穴;弹拨缺盆、极泉、小海等穴;牵引颈部。
③结束手法:拍打肩背部和上肢;搓揉患肢肌肉;牵抖上肢。
精选文库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联合 2ml 当归注射液 +2ml 骨肽注射液于 C5-C6 颈夹脊穴穴位注射。
qd,左右交替用, 10 日为一疗程,疗效较好。
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务必配合颈部牵引 3-5 分钟, qd,疗效较满意。
针灸推拿联合治疗颈椎病可显然改良症状,特别对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有较好的成效。
二:肩周炎肩周炎是以肩部长久固定痛苦,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
中医以为风寒是本病的重要诱因,故中医常称为“漏肩风”、“五十肩”、“肩凝症”、“冻结肩”等。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常规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常规中医药在诊疗上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可以应用于不同的疾病和病种。
以下是一些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常规和中医优势的简要介绍。
1.感冒和呼吸道疾病:中医诊疗常规包括望、闻、问、切四诊相结合,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面色、脉象等来判断病情。
对于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中医能够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增强自身抵抗力,提高免疫力,减轻症状和缩短疾病的持续时间。
2.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中医诊疗常规包括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个体差异,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以及采用中草药和针灸等疗法来控制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
3.骨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中医诊疗常规包括通过望诊、叩诊、切诊等方式来判断病情。
中医采用针灸、推拿、草药熏洗等疗法可以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中医强调运动的重要性,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愈能力。
4.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诊疗常规包括通过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方式综合判断病情。
中医注重平衡脾胃功能,调理阴阳平衡,改善消化功能,减轻消化不良、胃痛、腹胀等症状。
中医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中草药和针灸等方式来缓解炎症和提高免疫力。
5.妇科疾病:中医诊疗常规包括通过望诊、问诊、切诊等方式来判断病情。
中医通过调整女性的经络、气血、阴阳平衡来调理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
中医还注重调整女性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作息等,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
中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体化治疗: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脉搏等特征,调整草药剂量和方剂组合,使治疗更加精准和有效。
2.综合疗法:中医注重综合利用中草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综合调节病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协作,增强治疗的效果,同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3.强调预防:中医强调预防为主,注重平衡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力。
针灸推拿科项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项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第一篇:针灸推拿科项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针灸推拿科项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定义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1、劳损或外伤和颈部受凉史。
2、呈慢性发病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运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
三、辨证分型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
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四、入院标准1、颈、肩、臂疼痛初发,应积极治疗。
2、颈椎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五、治疗常规(一)一般治疗1、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潮湿之地。
2、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
(二)辨证论治1、风寒湿型:治法:散寒除湿,舒经活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独活、桂枝、当归、川芎、炙甘草、海风藤、桑枝、乳香、木香。
2、气滞血瘀型: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熟地、桑枝。
3、痰湿阻络型: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白术、天麻、陈皮、伸筋草、茯苓、蔓荆子、甘草、生姜、大枣。
4、肝肾不足型: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案
2010年针灸科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总结优势病种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总结一、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 中医证候学评价:通过《中风病辩证诊断标准》动态观察中医证候的改变。
2. 疾病病情评价:通过G1asgow昏迷量表(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如神志、肢体偏瘫、面瘫、失语等;通过Barthe1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如吃饭、穿衣、活动能力等;通过改良Rankin量表评价病残程度。
3.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并发症评价:必要时针对患者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并发症进行评价,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相关量表进行评价。
如通过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脑电图评价癫痫,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吞咽障碍等。
(二)评价方法可在患者不同入院时间,选用不同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1. 入院当天:可选用《中风病辩证诊断标准》、GCS量表、NIHSS量表等进行评价。
2. 入院15-21天:可选用《中风病辩证诊断标准》、NIHSS量表、Barthe1指数等评价。
(三)疗效评价本专科2010年收治中风患者1476多人,缺血性中风占98%,患者采用中药汤剂、中成药、本院自制制剂、针灸、推拿、康复、经皮电刺激、激光体外照射、高压氧舱、药氧吸入、中药熏蒸等配合西药治疗,受到良好的效果。
门诊病房,治愈好转率在97.9%。
中医辨证准确率在92.6%,中医药参与率达93%,服用中药率在80.3%。
、2010年针灸科优势病种面瘫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总结方案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 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确立的House-Bra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B 分级)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评定。
2. 中医症状疗效标准:采用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法。
3. 面部残障(FDI)评分法。
(二)评价方法患者进入路径第1天、30天、60天分别评定House-Brakmann面神经功能、中医症状评分。
患者进入路径第30天、60天分别评定面部残障(FDI)评分。
针灸科中医优势病种优化诊疗方案
2012年文县中医院针灸科中医优势病种优化诊疗方案一、颈椎病(痹症)[诊断要点]:1诊断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②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③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④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⑤ 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证候分类:《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医证候分类:主证:①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②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③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④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⑤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证候分析:风寒湿之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能畅行,引起颈、肩、上肢等处的痛、麻、重、僵硬及活动不利等症状,脉弦紧主寒主痛,苔白为寒邪之象;长期低头工作,久劳伤筋,以至气血不能畅通,瘀血阻于经脉,故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舌质暗为血瘀之象,弦脉主痛证;素体痰湿偏盛,或脾胃不足,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气交阻,蒙蔽清阳,则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苔厚腻,脉滑;肝肾阴虚,不能滋养头目,故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阴虚生内热则面红目赤、舌红少津;气血亏虚不能上营于头目面部及滋养四肢,故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针灸科优势病种腰痛病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中医病名: 腰痛 BNS150西医病名: 腰椎间盘突出症 M51.202(一)疾病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 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 腰椎生理弧度消失, 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 并向下肢放射, 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 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 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 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 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 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 腰腿痛剧烈, 活动受限明显, 不能站立、行走, 肌肉痉挛。
2.缓解期: 腰腿疼痛缓解, 活动好转, 但仍有痹痛, 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 但有腰腿乏力, 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1.中医辨证(1)血瘀气滞证: 近期腰部有外伤史, 腰腿痛剧烈, 痛有定处, 刺痛, 腰部僵硬, 俯仰活动艰难, 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 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 腰腿部冷痛重着, 转侧不利, 痛有定处, 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 日轻夜重, 遇寒痛增, 得热痛减, 舌质胖淡, 苔白腻, 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重腿痛, 痛处伴有热感, 或见肢节红肿, 口渴不欲饮, 苔黄腻, 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 反复发作, 乏力、不耐劳, 劳则加重, 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病见:心烦失眠, 口苦咽干, 舌红少津, 脉弦细而数。
阳虚证病见:四肢不温, 形寒畏冷, 筋脉拘挛, 舌质淡胖, 脉沉细无力等症。
针灸康复科中医优势病种项痹诊疗方案
针灸康复科中医优势病种项痹诊疗方案(神经根型颈椎病)一、概述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本身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相应节段颈神经根而出现根性压迫或刺激的症状和体征。
多见于40~60岁人群,起病缓慢,以长期伏案工作者、机动车驾驶员及长时间低头等不良姿势者多发。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归属于“项痹”的范畴。
中医病名:项痹;西医病名:颈椎病。
二、诊断【西医诊断标准】1.诊断标准(1)病史长期伏案工作,有慢性劳损或外伤病史,颈椎退行性病变,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
(2)临床症状、体征疼痛、麻木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具有根性分布的特点,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基本相一致。
表现为颈、肩背疼痛,颈部僵滞,活动功能受限,前臂至手指呈放射性疼痛、麻木,颈椎相应病变节段压痛,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
颈椎病变节段与手指疼痛、麻木的一般规律:①C5/C6节段病变,其疼痛、麻木放射至拇指根部。
②C6/C7,节段病变,其疼痛、麻木放射至拇指、示指、中指及环指的桡侧半指。
③C7/T1节段病变,其疼痛、麻木放射至小指及环指的尺侧半指。
(3)特殊检查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4)辅助检查X线片CT及三维重建技术、MRI检查显示,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均符合颈椎病者可以确诊。
一般X线平片可显示颈椎曲度改变、椎节不稳及骨刺形成等异常,CT\MRI成像技术清晰地显示脊神经根受累的部位和受累的程度。
肌电图(EMG)对于MRI提示多节段病变患者,有助于明确责任神经节段,并有助于与其他神经病变相鉴别。
(5)除外颈椎外病变颈椎骨骼实质性病变(结核、肿瘤等)、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症候群、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损伤、肩关节周围炎、网球肘及肱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需要说明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需要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相互符合才能成立。
【中医辨证分型】1.风寒阻络证患肢窜痛及麻木,以疼痛为主;颈部活动受限,僵硬,怕风畏寒,有汗或无汗。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常规
沭阳县中医院中医优势病种诊疗常规
(共34种)
一、妇科:崩漏、带下病、痛经
二、针推科:痹证、痿证
三、神经内科:中风、眩晕、头痛
四、儿科:肺炎喘嗽、水痘
五、心内科:胸痹、心悸
六、肾、内分泌科:水肿、消渴、淋证
七、肿瘤内科:积聚、噎膈、内伤发热
八、呼吸、血液科:喘证、哮证、血证、虚劳
九、消化科:胃痛、黄疸、胁痛、泄泻、鼓胀、腹痛
十、耳鼻喉科:耳鸣耳聋、鼻渊
十一、骨伤科:伤后不寐、伤后呕吐、伤后眩晕、伤后喘咳
一、妇科1崩漏
2带下病
3痛经
二、针推科1痹证
2痿证
三、神经内科1中风
2眩晕
3头痛
四、儿科1肺炎喘嗽
2水痘
五、心内科1胸痹
2心悸
六、肾、内分泌科1水肿
2消渴
3淋证
七、肿瘤内科1积聚
2噎膈
3内伤发热
八、呼吸、血液科1喘证
2哮证
3血证
4虚劳
九、消化科1胃痛
3胁痛
5鼓胀
6腹痛
十、耳鼻喉科1耳鸣耳聋
2鼻渊
十一、骨伤科1伤后不寐
2伤后呕吐
3伤后眩晕
4伤后喘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针灸科优势病种诊断标准
1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现代医学相关疾病: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
行痹(风痹):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
痛痹(寒痹):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着痹(湿痹):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或发作,苔白腻,脉濡缓。
热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可累及多个关节,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黄燥,脉滑数。
2腰痛又称“腰脊痛”,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现代医学相关疾病:腰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腰椎病、椎间盘病变及部分内脏病变。
寒湿腰痛:兼见腰部受寒史,值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
瘀血腰痛:腰部有劳伤或陈伤史,劳累、晨起、久坐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痛处固定不移。
肾虚腰痛:腰部隐隐作痛,起病缓慢,或酸多痛少,乏力易倦,脉细。
3中风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角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喎、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
①中经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歪斜。
肝阳暴亢: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风痰阻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痰热腑实:口粘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气虚血瘀: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暗,苔白腻,脉细涩。
阴虚风动: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苔少,脉细数。
②中脏腑: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甚者昏迷,半身不遂。
闭证:神昏,牙关紧闭,口不开,肢体强痉。
脱证: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口开,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腹凉,脉散或微。
4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又称为口眼歪斜。
现代医学相关疾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风寒证:见于发病初期,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证:见于发病初期,多继发于感冒发热,兼见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气血不足: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兼见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白,头晕等症。
5头痛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致使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
阳明头痛:即前额痛,包括眉棱骨痛和因眼(如青光眼)、鼻(如鼻窦炎)、上牙病引起的疼痛在内。
少阳头痛:即偏头痛,包括耳病引起的疼痛在内。
太阳头痛:即后枕痛,包括落枕、颈推病引起的疼痛在内。
厥阴头痛:即巅顶痛,包括高血压引起的疼痛在内。
偏正头痛:即前额及两侧头部的疼痛。
全头痛:即整个头部的疼痛,难以分辨出具体的疼痛部位。
6眩晕是由风、火、痰、虚引起的清窍失养,以头晕眼花,视物运转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风阳上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痰浊上蒙: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口粘纳差,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气血不足:头晕目眩,面色淡白或萎黄,神倦乏力.心悸少寐,腹胀纳呆,舌淡、苔薄白,脉弱。
肝肾阴虚: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倦乏力,腰酸膝软,舌红、苔薄,脉弦细。
7呃逆以胃气不降,上冲咽喉而致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有声无物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胃中寒滞型:常因感寒或饮冷而发作,呃声沉缓有力,遇寒则重,得热则减,苔薄白,
脉迟缓。
胃火上逆型: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喜冷饮,尿赤便秘,苔黄燥,脉滑数。
气逆痰阻型: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呃声连连,胸胁胀满,苔薄白,脉弦。
脾胃阳虚型:呃声低沉无力,气不得续,脘腹不适,喜暖喜按,身倦食少,四肢不温,舌淡、苔薄,脉细弱。
胃阴不足型:呃声低沉无力,气不得续,脘腹不适,喜暖喜按,身倦食少,四肢不温,舌淡、苔薄,脉细弱。
8三叉神经痛是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放射性、烧灼样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是临床上最典型的神经痛。
多发于40岁以上的女性。
面部疼痛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针刺样、火灼样剧烈疼痛。
伴面部潮红、流泪、流涎、流涕,面部肌肉抽搐。
持续数秒到数分钟,发作次数不定,间歇期无症状。
风寒证:有感受风寒史,面痛遇寒则甚、得热则轻,鼻流清涕,苔白,脉浮紧。
风热证:痛处有灼热感,流涎,目赤流泪,苔薄黄,脉浮数。
气血瘀滞:多有外伤史,或病程日久,痛点多固定不移,舌暗或有瘀斑,脉涩。
9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间盘脱出以及颈椎间关节、韧带等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的一系列综合症候群。
风寒痹阻:?夜寐露肩或久卧湿地而致颈强脊痛,肩臂酸楚,颈部活动受限,甚则手臂麻木发冷,遇寒加重。
或伴形寒怕冷、全身酸楚。
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
劳伤血瘀?:有外伤史或久坐低头职业者,颈项、肩臂疼痛,甚则放射至前臂,手指麻木,劳累后加重,项部僵直或肿胀,活动不利,肩胛冈上下窝及肩峰有压痛,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
肝肾亏虚:?颈项、肩臂疼痛,四肢麻木乏力。
伴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弱。
10遗尿又称“尿床”、“夜尿症”。
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知的一种病症。
睡中尿床,数夜或每夜1次,甚至一夜数次。
肾气不足:面色淡白,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白天小便亦多,甚或形寒肢冷,腰腿乏力,舌淡,脉沉细无力。
肺脾气虚:疲劳后尿床加重,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脉细而无力。
下焦湿热:尿频量少,色黄腥臭,外阴瘙痒,夜梦纷纭,(齿介)齿,急躁易怒,面赤唇红,口干,舌红、苔黄,脉多弦数。
11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簇集状丘疱疹、局部刺痛为特征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发病前常有轻度发热,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皮肤灼热刺痛等症状,亦可不发生前驱症状而直接出现丘疱疹。
皮损部神经痛为本病的主症之一,但疼痛程度不一,且不与皮损严重程度成正比。
疱疹好发于腰腹之间,其次是颈项、面部。
呈带状排列,刺痛。
有些患者在皮疹完全消退后仍遗留神经痛。
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脾经湿热: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伴口渴不欲饮、纳差、胸脘痞满、大便时溏,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瘀血阻络: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伴心烦不寐,舌紫黯,苔薄白,脉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