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化学染色》PPT课件 (2)

合集下载

08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08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细胞内铁
存在于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及红细 胞中的铁(包括铁粒幼红细胞、铁粒红细胞)。
油镜下计数100个中幼红和晚幼红细胞, 记录胞浆中含有蓝色颗粒细胞的百分数。
铁粒幼细胞根据蓝色铁颗粒多少粗 细分为:Ⅰ、Ⅱ、Ⅲ、Ⅳ型。
环形铁粒幼细胞:胞质内蓝色颗粒5 颗以上,围绕核周三分之一以上。
铁粒红细胞:红细胞内出现铁颗粒。
结果判读
胞浆中有紫黑色颗粒结果为阳性,分 为+,++,+++,++++,分别为1分、2分、 3分、4分,100个细胞中阳性细胞的积分之 和即为积分值。
参考范围
阳性率<40%,NAP积分值为30~130分。
临床意义
1、NAP积分增加:见于细菌性感染(类白 血病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骨髓 增殖性疾病(慢粒、骨髓纤维化、真性红 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 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骨髓转移癌、雄激素治疗等。
• 健康人骨髓中的铁主要存在于骨髓小 粒和幼红细胞中。骨髓中的铁在酸性 环境下与亚铁氰化钾作用,形成普鲁 士蓝色的亚铁氢化铁沉淀,定位于含 铁部位。
化学反应
铁+亚铁氰化钾
酸性环境
亚铁氰化铁
蓝色沉淀
细胞外铁
主要存在于骨髓小粒的巨噬细胞内,反 映体内贮存铁。
分-、+、++、+++、++++五个等级。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始淋巴细胞及幼 稚细胞均呈阴性,实际上急性淋巴细胞患 者骨髓中可残留部分原始粒细胞,而出现 阳性,故参考范围为阴性或阳性<3%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

颗粒 什么关系
POX
如果原粒出现颗粒POX一定阳性吗?NO 如果幼淋出现颗粒POX一定阴性吗?YES
若POX阳性,肯定是髓系的。 有颗粒+POX阴性 做酯酶双染及免疫分型 (存在一部分是POX阴性的白血病,MDS转白,CML急变,HAL ) 无颗粒+POX阴性 +临床及形态 淋系 (1%做免疫分型,M0)
4.异常细胞MPO的变化 ①分化差的原始粒细胞及原始单核细胞MPO可为
阴性,如M2,并不是所有原始细胞均阳性。M5a, 原始单核细胞常阴性。 ②MDS:原始细胞POX常阴性,发育异常的下阶 段粒细胞POX可为阴性。 ③MDS转白,CML转白,HAL,原始粒细胞POX 可为阴性,但不能诊断为M0,因为原始粒细胞不 像幼稚淋巴细胞,且可能为发育异常,并不是分化 差。 ④反之,如果典型原始粒细胞POX阴性,应考虑到 是否为MDS转化而来。
急性白血病类型鉴别: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阳性率常≥3%,呈现弥散 状,颗粒状或块状阳性;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呈弱阳性(弥散状)或 阴性;
急性淋巴细胞、巨核细胞性白血病:阴性。
急性白血病MPO反应强弱顺序: M3>M2>M6(粒),M4,M1>M5>HAL
2.嗜天青颗粒(紫红色,非特异性颗粒,阿氏颗粒):
干 4、复染:E液20min
积分计算
据兰色颗粒所占胞浆面积、颗粒大小、多少及染色强度来判断。 阴性为胞浆内无兰色颗粒。 正常值:正常人积分一般为40-100分
级别
+ ++ +++ ++++
兰色颗粒占 颗粒大小 胞浆面积 (%)

实验:细胞化学染色POX(共69张PPT)

实验:细胞化学染色POX(共69张PPT)
率相结合它既反映了细胞阳性率的高低,又反映 了细胞受色的强弱。
▪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 这些方法学在白血病的鉴别诊断上具 有重要意义。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POX)
(一)四甲基联苯胺法(TMB) ▪ 【原理】 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胞浆内的髓过
氧化物酶(POX orMPO)分解过氧化氢, 释放新生态氧,使无色联苯胺氧化成蓝色联 苯胺,后者进一步变成棕色化合物沉着于细胞 质内。
型反应最强,MI和M5型反应较弱, ▪ 故有助于区别M3和M5型。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呈POX阴性反应,故为
急性髓细胞和淋巴细胞白血病鉴别的重要指标

注意事项
1. 涂片应新鲜制作、厚薄适宜。 2. TMB 配制在85%~88%的乙醇溶液中染色效果较好,勿用90%~
95%乙醇,否则细胞表面蛋白质很快凝固,妨碍试剂向胞内渗入而
▪ 细胞化学染色,是一种以形态为基础,结合运 用化学或生物化学技术对血细胞内各种化学 成分作定位、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的方法。
▪ 用于研究血细胞生理、病理和化学结构; ▪ 临床上为某些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
效观察、预后监测和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 重要依据。
▪ 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基本要求是在原位显 示细胞成分和结构,反应产物应是有色 沉淀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色,胞核不清晰。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
偶氮偶联法
NAP积分法
计数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按其反应强度分级,各级百分率
与其级数乘积的总和,即为积分。
例如: NAP反应结果(%) (-) (+) (++) (+++) (++++)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

18
6、临床意义 (1)正常分布 粒系:早期原粒阴性,晚期原粒及以下各阶段呈 不同程度阳性。 单核系:早期原单阴性,其它阶段皆呈弱阳性。 淋巴、红系、浆细胞、巨核均呈阴性。
精选课件
1919
(2)急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幼稚细胞POX阳性率≥3% :急非淋(AML) 幼稚细胞POX阳性率<3% :急淋(ALL)
至9.2,4℃保存!
(3)作用(基质液): 磷酸萘酚钠
5mg
N-N二甲基酰胺 1ml
Tris-Hcl液
4ml
坚固蓝RR盐
5mg
(4)复染液:1%中性红
精选课件
2222
3.操作步骤 1、新鲜、干燥的外周血或骨髓涂片(标本片及 对照片)加固定剂作用30秒(染缸),水洗待干; 2、滴加作用液,室温染色15min,水洗待干; 3、1%中性红复染1min
过氧化物酶染色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糖原染色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特异性酯酶染色 骨髓铁染色
精选课件
77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1、原理:
pox
H2O2
O
联苯胺
联苯胺蓝 +
亚硝基铁氰化钠
蓝黑色颗粒
精选课件
88
2.试剂 (1)联苯胺酒精溶液: 取0.3g联苯胺加亚硝基铁氰化钠饱合液(36%)1ml, 再加95%乙醇至100ml,存在于棕色瓶中,可存一年。 (2) 稀过氧化氢(新鲜配制):取50ml蒸馏水加 30%H2O21滴。 (3)瑞吉氏复染液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申家辉
精选课件
11
一、概述 二、细胞化学染色的基本方法 三、临床应用
精选课件
22
一、概 述
1、概念: 细胞化学染色是细胞学和化学相结合而成的一门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

【注意事项】
1.过氧化氢必须新鲜配制。过氧化氢的最适 浓度是0.05mol/L左右,浓度过高,反 而抑制酶作用。一般采用5ml蒸馏水,加3 %过氧化氢一滴。若用30%的过氧化氢时 ,只能在100ml蒸馏水中加1~2滴。涂片 中粒细胞看不见阳性颗粒,红细胞呈棕色 或绿色,即示过氧化氢过浓。若过氧化氢 加于血片上不产生气泡,则示无效。
2.2g/L核固红-硫酸铝溶液 取硫酸铝2g溶于 100ml蒸馏水中,再加入核固红 (Emerk出品 )0.2g。置37℃水浴中1h并随时振荡,使溶解, 过滤后使用。
【步骤和方法】
1.选骨髓小粒丰富的骨髓片,用甲醇固定 10min,待干。
2.玻片上滴满酸性亚铁氰化钾,染色 30min(可置37℃环境)
3.水洗时勿在水流下猛冲,以免髓粒脱 落。
3.用于诊断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这时能 找到数量不等的环型铁粒幼红细胞,并多 见粗颗粒的Ⅲ型与Ⅳ型铁粒幼红细胞。
【注意事项】
1.玻璃片需经无铁处理 将新片经清洁液 浸泡24h,取出反复水洗后浸入95%酒精 中24h,晾干,再浸泡在5%盐酸中24h, 用双重蒸馏水反复浸洗玻片,取出烤干后 备用。
2.酸性亚铁氰化钾液须新鲜配制。
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较好时,原 始粒细胞呈阳性反应,阳性率可>30%, 在分化较差的白血病,如AML-M0和未分 化型(AML-M1)的部分病例,原粒细胞 的POX染色也可呈阴性。
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呈强 阳性反应。
3.急性淋巴细胞呈阴性反应,FAB分型规定 POX阳性率<3%。
(++):有较多的铁颗粒和小珠。
(+++):有很多的铁颗粒、小珠和少数小 块状。

细胞(组织)化学和免疫化学染色技术

细胞(组织)化学和免疫化学染色技术

细胞(组织)化学和免疫化学染色技术细胞化学(cytochemistry)或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是细胞学(cytology)或组织学与生物化学(biochemistry)相结合的一门科学。

细胞化学染色(cytochemical staining)是在血细胞的原位上研究其化学成分的性质,包括蛋白、脂类、糖类、无机盐和酶等,在保持细胞形态的基础上进行化学的定位、定性及半定量的观察,是血液病形态学诊断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细胞免疫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或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染色,是鉴定某些细胞或组织的病态细胞(如微小巨核细胞)和白血病的重要的辅助性检验技术。

一、涂片细胞化学和免疫化学染色技术(一)细胞化学染色1.铁染色正常骨髓中存在一定量的贮存铁,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多分布在巨噬细胞内,称为贮存铁。

骨髓中幼红和晚幼红细胞含有铁颗粒,为细胞内铁,含内铁的细胞称为“铁粒幼细胞”,少数成熟红细胞也含有小的铁颗粒,称为“铁粒红细胞”。

以上铁质均可用普鲁士蓝反应加以显示。

(1)原理:骨髓内含铁血黄素的铁离子和幼红细胞内的铁颗粒,在盐酸环境下与亚铁氰化钾作用,生成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普鲁士蓝反应),定位于含铁粒的部位。

(2)试剂:铁染色液(临用时配制):200g/L亚铁氰化钾溶液5份加浓盐酸1份混合;复染液:1g/L沙黄溶液。

(3)操作:取新鲜含骨髓小粒的骨髓涂片,于铁染色架上,滴满铁染色液;室温下染色30分钟,流水冲洗,复染液复染30秒;流水冲洗,晾干后镜检。

(4)结果判定1)细胞外铁:细胞外铁呈蓝色的颗粒状、小珠状或团块状,细胞外铁主要存在巨噬细胞胞质内,有时也见于巨噬细胞外。

“-”为涂片骨髓小粒全无蓝色反应;“+”为骨髓小粒呈浅蓝色反应或偶见少许蓝染的铁小珠;“++”为骨髓小粒有许多蓝染的铁粒、小珠和蓝色的片状或弥散性阳性物;“+++”为骨髓小粒有许多蓝染的铁粒、小珠和蓝色的密集小块或成片状;“++++”为骨髓小粒铁粒极多,密集成片。

血液学血细胞化学染色 ppt课件

血液学血细胞化学染色 ppt课件
分子生物学分型:提高到分子水平
2020/11/13
9
四、基本步骤
1. 固定 (1)物理法:干燥、火焰 (2)化学法:
A、蒸气固定:甲醛 B、液体固定:甲醛、乙醇、甲醇、丙 酮。
2020/11/13
10
2. 显示:有色沉淀反应
(1)偶氮偶联法:酯酶染色 (2)联苯胺法:POX (3)普鲁士蓝反应:Fe (4)希夫反应:PAS (5)金属沉淀法:NAP (6)物理显色法:SBB
2020/11/13
19
【结果判断】
幼红细胞核染色为鲜红色,铁粒呈蓝 绿色。
2020/11/13
20
细胞内铁(油镜观察幼红细胞)
Ⅰ型:1~2个小铁颗粒; Ⅱ型: 3~5个小铁颗粒; Ⅲ型: 6~10个小铁颗粒或1~4个大颗粒; Ⅳ型: 10个以上小铁颗粒或5个以上大颗粒
2020/11/13
诊断 3. 观察疾病的疗效和预后 4. 疾病发病机制的探讨
2020/11/13
8
白血病的诊断:MICM分型
M:morphology I:immunology C:cytogenitics M:molecular biology 形态学分型:进行初步的诊断
免疫学分型:明确细胞种类
细胞遗传学分型:与疾病预后有关
13
第二节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技术
➢ 铁染色 ➢ 过氧化物酶染色 ➢ 苏丹黑B染色 ➢ 酯酶染色 ➢ 过碘酸-希夫反应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 酸性磷酸酶染色
2020/11/13
14
一、 铁 染 色 (ferric stain)
2020/11/13
15
原理
酸性环境
铁 +亚铁氰化钾
亚铁氰化铁

细胞生物学荧光染色实验 ppt课件

细胞生物学荧光染色实验  ppt课件

ppt课件
5
四、实验方法
(一)利用荧光增白剂观察植物细胞壁 植物细胞壁有强烈的吸附染料的能力,因此很 多荧光染料都能着染细胞壁,但近年来最常用的还 是荧光增白剂,以此来鉴别细胞壁的状况,并常用 于检查原生质体细胞壁是否分解完全,以及原生质 体再生细胞壁的鉴别。
ppt课件 6
1.取洋葱表皮细胞(1cm2)置于载玻片,以 荧光增白剂染色5分钟,加盖玻片,荧光显微 镜下观察其细胞壁。 2.取以酶液游离出来的原生质体悬液l滴于 载玻片上,加荧光增白剂一滴,染色 5分钟,加
ppt课件
9
(四) 线粒体观察 取洋葱内表皮细胞 (1cm2)置于载玻片,以 0.0l%罗丹明染色5分钟生理盐水冲洗一次,加盖 玻片,荧光显微镜下绿光激发观察。
ppt课件
10
五、作业
分别描述DNA,蛋白质及线粒体在细胞内的 分布与颜色。
ppt课件
11
实验六 细胞活力的测定
ppt课件
12
一、实验目的
ppt课件
14
三、实验用品
(一) 材料:新鲜紫鸭趾草花粉或蚕豆原生质体悬液,人口腔上皮细 胞。 (二) 用品:荧光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烧杯,牙签等。 (三) 试剂: 1.二丙酸酯荧光素溶液:取l0mg二丙酸荧光素于5ml丙酮中,将 此溶液逐滴加入 5ml PH5-6生理盐水或0.65M的甘露醇溶液中,直到 出现永久性乳白沉淀为止。 2.0.01%吖啶橙的生理盐水溶液。
学习荧光显微镜的使用,了解荧光 显微技术原理和方法,以及荧光技术在 细胞化学方面的应用。
ppt课件
13
二、实验原理
荧光显微技术是利用短波光照射被射物质,以激发其发射荧光而 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检视的方法。 荧光又可分为:自发荧光和次生荧光。自发荧光是指有些生物体 受到短波光照射后,直接发出的荧光。如经紫外光照射后,叶绿体 发出的红色荧光;木质素发出的黄色荧光等。次生荧光是指有பைடு நூலகம்生 物材料受到短波光照射后并不发光,但当它吸附荧光染料后,也同 样产生荧光,这种荧光也称间接荧光。

《细胞化学染色》课件

《细胞化学染色》课件
、切片或裂解样品,确保样品处
标记染色剂
2
于最佳状态以获得清晰的染色结果。
选择适当的染色剂,与细胞内的目标
分子发生特异性反应。
3
洗涤
去除多余的染色剂,减少非特异性背
显微镜观察
4
景染色。
使用显微镜观察和记录染色后的细胞 结构和染色结果。
细胞化学染色的应用领域
1 病理学研究
方法
包括直接染色、间接染色和特殊染色等方法, 根据目的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
技术
需要合适的实验步骤和条件,包括样品制备、 染色剂选择和显微镜观察。
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伊纳尔反应
用于检测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存在和分布。
酸性磷酸酶染色
用于检测酸性磷酸酶活性和酶的分布。
特殊染色
用于检测细胞中特定结构或分子的存在和分布,如免疫组化染色。
结论及展望
细胞化学染色是一种强大的技术,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未来,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细胞化学染色将在多个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是一种通过特定染色剂使细胞内的化学成分显现的技术。它在 细胞研究和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化学染色的定义
目的
通过染色剂将细胞内的特定化学成分显现出 来,例如核酸、蛋白质、多肽等。
原理
染色剂与细胞内化学成分之间的特异性反应, 例如酶活性、酸碱性和亲和性。
通过染色剂对病理变化 进行观察和鉴定,辅助 诊断和治疗决策。
2 细胞生物学研究
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 探索细胞内分子的表达 和相互作用。
3 药物研发
评估药物对细胞内目标 分子的作用和影响,辅 助药物研发过程。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

55
疾病鉴别 (1)红细胞系统疾病:M6、MDS呈阳性(均匀或块状红色) ;巨幼贫、再障呈阴性。 (2)白血病: 急淋及慢淋:粗颗粒或块状阳性 急粒:阴性或弱阳性(弥散细颗粒) 急单:阳性,多为细颗粒有时可见粗颗粒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阳性(块状)
整理版ppt
5656
PAS
AML-M6 幼红细胞呈阳性反
整理版ppt
5050
4.注意事项 (1)所用染色缸及器具应十分清洁、干燥。 (2)雪夫氏染液应避光密封保存,变红则失效。 (3)放入雪夫氏溶液之前,用蒸馏水洗涂片, 而且一定要完全干燥,若有水,试剂变色失效。
整理版ppt
5151
(4)染色时间和温度应相对恒定,一般37℃效果最 好。 (5)染好的标本不能久放,8天后渐退色,因此应及 时观察。
整理版ppt
5454
正常血细胞PAS染色
1.原始粒细胞(-) 2.早幼粒细胞(+) 3.中性中幼粒细胞(++)
4.中性晚幼粒细胞(+++)5.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6.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7.嗜碱性粒细胞(+++)8.嗜酸性粒细胞(+++) 9.单核细胞(±)
整理1版0p.p淋t 巴细胞(++++)

MA 幼红细胞呈阴
性反应
整理版ppt
57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AS染色 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均阳性,呈粗颗粒状阳性
整理版ppt
2424
5.结果观察:(对照片成熟中性粒细胞中出现棕
黑色颗粒为阳性细胞,说明染色成功) 正常人除成熟中性粒细胞NAP可见阳性外,其 它血细胞均为阴性。且正常阳性率<40%,积分 值30~130分。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
块状 急粒——局部原始粒阳性,细颗粒或弥散
分布 急单——原幼单可阳性,细颗粒 巨核细胞——粗颗粒或块状强阳性,协助
ANLL〔M7〕的诊断
(二)红细胞系统
1.红白血病〔M6〕,MDS有核红可阳性 2.各类贫血的鉴别:
缺铁贫、地贫——幼红可呈〔+〕 AA、溶贫、巨幼贫——〔-〕
(三)其他:
帮助确认一些特殊细胞
细胞外铁反响强度的判断标准:
显微镜检查
肉眼观察 ————————
———————
着色程度
形态
小 分布情况
————————— ———————
阳性 显色不明显 淡染 稀疏
++++
Hale Waihona Puke +++
++
+
--
环形铁粒幼细胞
环形铁粒幼细胞
参考值
1、细胞外铁:〔+〕~〔++〕
2、细胞内铁:观察100个幼红细胞,计 算出铁粒幼红细胞百分比,阳性率为12 %~44%,无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和铁粒红 细胞。
阳性程度参考标准:
-:无颗粒沉着 +/-:颗粒细小,分布稀疏 +:颗粒较粗,常呈局灶性分布 ++:颗粒粗大,分布较密,占胞浆1/2-2/3 +++:颗粒粗大,成团块状分布 ++++:颗粒布满整个细胞,可覆盖胞核
正常情况下:
粒系:原粒——早幼粒—中幼粒—成熟粒细胞 多数〔-〕 〔+〕 阳性程度逐渐增强 嗜酸阳性最强;嗜碱〔-〕
• 对急淋和急非淋做出判断,阳性率大于5% 诊断为髓系,小于3%不能排除淋巴系。
• 区别小型原始粒细胞和原淋 • 鉴别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各亚型

第三章 细胞化学染色

第三章 细胞化学染色

如淋巴细胞、浆细胞、巨核细胞、 如淋巴细胞、浆细胞、巨核细胞、有核 红细胞、血小板等均呈阴性; 红细胞、血小板等均呈阴性;肥大细胞 呈阳性。 呈阳性。
第三章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
氯乙酸AS 萘酚酯酶(NAS DCE)染色 AS(NAS(一)氯乙酸AS-D萘酚酯酶(NAS-DCE)染色 【临床意义 】
第三章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
(一)氯乙酸AS-D萘酚酯酶(NAS-DCE)染色 氯乙酸AS- 萘酚酯酶(NAS-DCE)染色 AS (NAS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
1.粒细胞系统 1.粒细胞系统 分化差的原始粒细胞呈阴性, 分化差的原始粒细胞呈阴性,分化好 的呈阳性, 的呈阳性,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 粒细胞均呈阳性。嗜酸性粒细胞呈阴 粒细胞均呈阳性。 性或弱阳性,嗜碱性粒细胞呈阳性。 性或弱阳性,嗜碱性粒细胞呈阳性。 2.单核细胞系统 2.单核细胞系统 3.其他细胞 3.其他细胞 绝大多数为阴性。 绝大多数为阴性。
第三章 细胞化学染色
第一节


基 本 步 骤

定 显 示


第三章 细胞化学染色
第一节


干燥固定 物 理 法 火焰固定

化 学 法
蒸汽固定

液体固定
第三章 细胞化学染色
第一节
显 示概述来自偶 氮 偶 联 法联苯 胺法
金 属 沉 淀 法 普 士 反 雪夫 反应
第三章 细胞化学染色
鲁 蓝 应
第一节
第三章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
醋酸萘酚酯酶(α NAE)染色 (α(二)α-醋酸萘酚酯酶(α-NAE)染色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
1.单核细胞系统 1.单核细胞系统 分化差的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 分化差的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 分化好的原始单核细胞呈阳性, 分化好的原始单核细胞呈阳性, 幼稚单核及单核细胞也呈阳性, 幼稚单核及单核细胞也呈阳性, 阳性反应能被氟化钠抑制。 阳性反应能被氟化钠抑制。 2.粒细胞系统 2.粒细胞系统 各期粒细胞多数呈阴性, 各期粒细胞多数呈阴性,少数呈弱 阳性,阳性反应不能被氟化钠抑制。 阳性,阳性反应不能被氟化钠抑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课件ppt
2
• 细胞化学染色一般包括固定、显示、复染等步 骤。
• 主要用于:
• 显示细胞或组织的酶、蛋白质、糖类、脂类、 无机盐(如铁)等化学成分的含量及分布状况;
• 研究细胞组织来源及分化程度;为疾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完整版课件ppt
3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NAP)
完整版课件ppt
13
• ㈢.临床意义:
• ⒈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前 者显著增高,阳性率常达90%以上,积分常高于200分; 后者显著减低,积分可感染 时多为正常或稍低。
• ⒊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常增高;单核细胞白血病时正常 或增高;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增高,其它各型粒 细胞白血病时减低;白血病伴感染时增高。
Ⅰ级 + 胞浆呈浅灰色,细小蓝 黑色颗粒占胞浆面积的25%~ 50%。
Ⅱ级 ++ 胞浆呈棕色片状沉淀, 小到中等颗粒约占胞浆面积 的50%~75%。
完整版课件ppt
9
Ⅱ级 ++ 胞浆呈棕色片状沉淀,小 到中等颗粒约占胞浆面积的50% -75%。
• Ⅲ级 +++ 胞浆充满棕黑色沉淀, 分布均匀,中到大颗粒占胞浆面 积的75%-100%。
• 2. 也可用新鲜配制的六偶氮副品红为重氮盐,配方为: 10ml a-磷酸萘酚钠溶液中加六偶氮副品红50μl,其 NAP阳性反应呈红色颗粒状。六偶氮副品红:4%副品 红(2N盐酸)溶液与4%亚硝酸钠溶液1∶1混合,静置 1min。
• 3. 重氮盐应适量,过量会导致染色失败,出现假阴性; 量不足,则阳性反应较弱。
• ㈠.原理: • 方法一(偶氮偶联法):在PH9.2~9.8的碱性溶
液中,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能将底物磷酸萘酚 钠水解,生成a-萘酚和磷酸钠,再以稳定的重 氮盐与萘酚偶联生成不溶性有色偶氮染料沉淀, 定位于细胞浆中。
完整版课件ppt
4
试剂:
• 1.固定剂:1∶9福尔马林乙醇液,即40%甲醛溶液(福 尔马林)10ml加无水乙醇90ml混合即得。
流水冲洗,待干。 • 3、中性红溶液复染3分钟,流水冲洗,干后鏡检。
• 结果判断:
• 阳性反应呈蓝黑色颗粒状,定位于细胞浆中。
完整版课件ppt
6
• 计数方法:
• 按碱性磷酸酶活性强弱,分为5级 (0-IV或0-++++) 。
• 0级 0 胞浆呈原色,无颗粒。 • Ⅰ级 + 胞浆呈浅灰色,阳性颗粒占胞浆的25%-50%。 • Ⅱ级 ++ 阳性颗粒约占胞浆面积的50%-75%。 • III级 +++ 阳性颗粒占胞浆面积的75%-100%。 • Ⅳ级 ++++ 胞浆充满蓝黑色致密的阳性颗粒,占胞浆面
完整版课件ppt
17
• 试剂:
• 1.固定剂:40%甲醛溶液(福尔马林)。
• 2. 工作液配制:
• 蒸馏水
37ml
• 0.2mol/L pH4.7醋酸缓冲溶液 6ml
• 0.15mol/L(5%)硝酸铅
1ml
• 0.1mol/L(3.2%)β-甘油磷酸钠 2ml
• 3.稀硫化铵溶液(临用时现配):取硫化铵水 剂0.75ml加蒸馏水至50ml。
Ⅲ级 +++ 胞浆充满棕黑色沉淀, 分布均匀,中到大颗粒占胞浆面 积的75%-100%。
Ⅳ级 ++++ 胞浆充满深黑色致密的 团块状沉淀,甚至遮盖胞核,中 到大颗粒占胞浆面积的l00%。
完整版课件ppt
10
完整版课件ppt
11
• 注意事项:
• 1. 重氮盐以坚固篮BB盐为最佳,其次为坚固篮B盐及 坚固篮RR盐。
• 4.甲基绿溶液:1g甲基绿溶于50ml蒸馏水中。
• 4. 工作液配好后应立即使用(5min以内)。
• 需用感染发热病人或正常人外周血涂片作为阳性对照。
完整版课件ppt
12
• ㈡.正常分布: • 阳性反应主要见于成熟中性粒细胞(杆状及分叶粒
细胞)中,反应结果以阳性率和积分值报告。
• 正常参考值:成人NAP阳性率28.7%(20%-40%), 积分32.1(20-80)。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
第四章 造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医学检验系
陈万新
完整版课件ppt
1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
• 细胞化学(或组织化学)是在细胞形态 学的基础上运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或 生物化学等技术研究细胞在发育、增殖 分化过程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的定位、定 量及代谢功能状态的学科,是细胞形态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2 . a- 磷 酸 萘 酚 钠 溶 液 : 1 0 0 mg a- 磷 酸 萘 酚 钠 溶 于 100ml0.2mol/L(pH9.1~9.7)Tris缓冲溶液中,混匀后 4℃保存。
• 3.Tris缓冲溶液(0.2 mol/L pH9.2):Tris粉(三羟甲基 氨基甲烷)2.43g溶于100ml蒸馏水中,加浓盐酸0.2ml (0.167ml)。
• 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再生障碍性贫血 时增高,PNH时常减低。
• 5.某些肿瘤的鉴别诊断,如骨肿瘤、消化道肿瘤的肿瘤 细胞碱性磷酸酶常为较强阳性反应。
完整版课件ppt
14
完整版课件ppt
15
完整版课件ppt
16
酸性磷酸酶染色(ACP)
• 方法一:Gomori硫化铅法 • 原理:
• 在酸性条件下(pH4.7)酸性磷酸酶能将底物(甘油磷 酸钠)水解,产生-PO43-,与Pb2+作用生成磷酸铅沉 淀,定位于胞浆中酶活性存在处,再与硫化铵作用, 生成棕黑色的硫化铅沉淀。
积的l00%,甚至遮盖胞核。
• 每例的血片,均计数100个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及分叶核 粒细胞),求出NAP阳性细胞的百分比(阳性率),并按 酶活性的强弱不同,求得阳性指数(积分)。
完整版课件ppt
7
完整版课件ppt
8
0级 0 胞浆呈原色,无颗粒。
Ⅰ级 + 胞浆呈浅灰色,细小蓝 黑色颗粒占胞浆面积的25%~ 50%。
• 4.工作液配制(临用时现配):取a-磷酸萘酚钠溶液 1.5ml于试管内37oC水温箱中预热5分钟,加坚固篮BB 盐1.5mg,混匀即可。
完整版课件ppt
5
• 染色步骤:
• 1、干燥涂片(观察片及阳性对照片),滴加固定剂
布满血膜固定5秒钟,流水冲洗,待干或滤纸吸干。 • 2、滴加作用液室温下(或37oC)染色15~2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