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初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初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作者:刘徐洪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土地研究中心、国土资源与环境系,广州,510275
1.期刊论文周金星.李冬雪.漆良华.张旭东.杨祎.ZHOU Jin-xing.LI Dong-xue.QI Liang-hua.ZHANG Xu-dong.
YANG Yi长江流域低山丘陵区土地承载力评价-资源科学2006,28(5)
我国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国家,耕地有限且以山丘坡耕地为主,协调人地关系非常重要.长江流域是我国低山丘陵的主要分布区,本文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通过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和人口数量预测模型的建立,采用环境容量等级系数计算和等级划分方法,对基于水土流失和生态工程建设作用下的长江上游流域山丘区土地利用类型与格局的变化及其它人类活动对土地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评价,在建立回归模型方程对宜宾市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人口数量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预测的基础上,结合温饱型、小康型及相对富裕型这3种生活类型所需的营养结构,对宜宾市土地可承载人口及土地承载力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宜宾市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在52010年、2015年及2020年时总体上都能承载3种生活类型条件下的人口数量,3种生活类型下的容量等级基本都在"3"以上,即达到"满足"水平,并呈现出向"富余"水平提高的趋势,这表明尚具有较大潜力和空间的土地承载力是宜宾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驱动因素,人类活动对土地承载力产生的影响在可承受的生态阈值之内,这为长江上游流域及我国广大山丘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2.学位论文蔡成凤基于土地承载力的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以淮安市为例2007
土地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载体,其安全已成为资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演进,布局发生变化,导致城镇以及整个区域用地需求和结构产生变化,进而导致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对人类按需获取、利用土地的能力以及生存发展条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区域土地资源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对其安全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土地承载力为研究区域土地安全的一种视角,主要从土地的各类承载对象来分析,传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侧重耕地承载力研究,安全研究也主要定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实际上土地的经济承载也很重要,包括各项投入产出净值以及比例结构等等。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相一致,土地资源安全是也一个综合性概念,是自然、经济和社会安全三者的统一。本文从土地综合承载力角度构建指标体系来评价区域土地资源,将承载力指标值对应到不同的土地安全级别,对现有土地承载力研究当中的不足进行补充,丰富了土地资源安全的内涵,更为区域土地未来合理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本文在阐述了土地资源安全和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基本概念内涵后,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将其结合起来;分析了基于承载力分析的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对自然承载、经济承载和社会承载三方面内容一一作了阐述;接着借鉴已有的土地生态安全和土地安全理论的研究成果,初步构建了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并且根据国际国内相关标准进行了土地承载力所对应的土地安全级别的划分;最后对淮安市土地资源安全进行了实证分析。针对研究区,在指标体系确定过程中,结合淮安市土地利用实际情况,采用主观选取指标法和客观极小离差法相结合筛选出最合适的指标体系,采用极差法进行无量纲化,采用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确定,采用加法模型确定出淮安市土地自然、经济和社会三大承载系统的承载指数以及综合承载指数,最后引入障碍度指标,对全市土地安全的障碍因子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淮安市1998-2004年自然承载能力先降后升,经济承载能力在波动上升,社会支撑能力上升幅度相对较快,综合承载能力在波动中上升。对应的全市土地安全程度还处于弱安全与较安全之间,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主要安全限制因子有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低,耕地压力大,化肥集约度低,单位土地产出投入比低,水土资源协调度相对低,科教文卫财政支出比例较低。针对这些障碍因子,提出全市实现土地安全的参考性对策建议:丰富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产出投入效率;保证基本农田数量,挖掘耕地生产潜力;开源节流,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环保工业,推广生态农业;增强科教投入,提高人口素质。
3.期刊论文漆良华.周金星.张旭东.谭显春.陈文晖.黄玲玲.QI Liang-hua.ZHOU Jin-xing.ZHANG Xu-dong.TAN Xian-chun.CHEN Wen-hui.HUANG Ling-ling长江上游山丘区土地承载力研究与评价——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长
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2)
我国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国家,耕地有限且以山丘坡耕地为主,协调人地关系非常重要.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通过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和人口数量预测模型的建立,采用环境容量等级系数计算和等级划分方法,对基于水土流失和生态工程建设作用下的长江上游流域山丘区土地利用类型与格局的变化及其它人类活动对土地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宜宾市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在2010、2015、2020年时总体上都能承载3种生活类型条件下的人口数量,3种生活类型下的容量等级基本都在"3"以上,即达到"满足"水平,并呈现出向"富余"水平提高的趋势,这表明尚具有较大潜力和空间的土地承载力是宜宾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驱动因素,人类活动对土地承载力产生的影响在可承受的生态阈值之内,为长江上游流域及我国广大山丘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4.学位论文王霞新疆土地承载力问题研究2007
本文从新疆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典型的干旱性大陆气候条件下灌溉农业地区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索。从分析当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入手,综合运用人口经济学、土地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数理统计学、预测与决策技术等理论和技术,对土地需求量进行了方法科学、结构比较合理、具有一定整体性的预测。在定性分析的指导下进行定量分析,对新疆绿洲土地上的不同作物的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进而在预测人口状况的基础上,估算了未来一定条件下的人口承载量,采用预测模型系统对新疆的土地需求量和土地人口承载力进行预测,并分析土地需求量和目前各类土地数量的平衡关系,得到新疆土地人口承载力在未来5~45年内将略有盈余的结论。最后,针对新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就挖掘生产潜力和提高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量,保护生态环境,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与措施。
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二章主要介绍和运用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基本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从土地的基本内涵出发,引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再进一步深入到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这样就为后面的分析做好了理论准备。第三章以土地承载力研究的方法为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以土地生产力为核心的众多模型和系统动力学在土地承载力中的应用,以及综合预测模型系统的构建。这样为新疆土地承载力的研究做好了实证分析的准备。
第二部分是第四章。首先分析了新疆土地承载力的现状,指出了当前新疆土地资源的特点和新疆土地资源的利用及发展趋势;由于新疆水土资源之间的特殊重要关系,在这一部分还介绍了新疆水资源的现有条件和特点,并着重分析了新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对新疆土地的承载能力进行具体的核算与分析。由于人口是土地承载力的核心之一,因此,对新疆人口的发展采取多种方法进行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的预测,根据各种方法的不同精度,然后确定了合理的新疆未来人口规模。同时,采用分段综合模型结合趋势外推的方法对新疆主要农作物的单产和总产进行了预测。然后,利用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等方法预测未来农作物的潜在生产能力,从而估算各主要作物的土地需求量以及建设用地的需求。在上述计算的基础上做出新疆未来土地承载力的分析。在一系列的分析中,也特别对于水资源的未来使用量进行了一些预测,以保证水土资源的匹配。
第三部分是第五章。首先指出影响新疆土地承载力的因素包括有利和不利因素两个方面,其中有利因素是:(1)可开发利用的土地潜力较大;(2)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有一定潜力;(3)新疆光热资源非常丰富,使得作物有较高的光合生产潜力等。不利因素包括:(1)自然环境恶劣:(2)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平衡;(3)新疆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水资源利用效率低;(4)土地开发成本高,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5)资金和技术的短缺制约了土地承载力的提高;(6)过快的人口增长使得新疆土地的压力日益加重。针对上述因素,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提高新疆土地承载力的建议和措施:第一,从总体上来说,加快新疆经济发展,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坚实的经济基础;第二、大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三、提高农业技术,增强新疆土地的承载能力;第四、遵循客观规律,实施土地集约经营;第五、合理控制人口数量,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5.会议论文吴静.贾艳杰天津市滨海新区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