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的政策工具。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在西方经济学上有两个含义,第一是广泛意义上的含义,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也就是生产设备和劳动力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第二狭义上是指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
稳定物价是指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使某一时期内的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的稳定。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内一国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
充分就业,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工人由于不接受现行工资或是比现行工资稍低的工资而出现的失业现象。
非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与工作条件,但仍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业。
失业的分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在一个经济体中信息是不完全的,失业人员和有职位空缺的雇主之间的信息在相互搜寻的过程中需要时间。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或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工作所需技能或工作地域变化所带来的失业。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一个经济周期内随经济衰退而上升,随经济扩张而下降的波动性失业。
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地上升的情况。
经济增长: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被规定为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既可以表示经济总产量(GDP总量),又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人均GDP)。经济增长程度可以用增长率来描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从广泛的意义来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各个不同方面的总体进步。总之,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体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经济周期:一般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的特征:
一个经济周期可以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其中繁荣和萧条是经济周期的两个主要阶段,衰退和复苏是两个过渡阶段。
繁荣阶段是国民收入和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其特征是投资增加,信用扩张,生产迅速增加,,物价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持乐观态度。
萧条阶段:是国民收入和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其特征是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产品滞销,生产减少,价格下跌,企业利润下降,,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预期持悲观态度。衰退阶段:是从繁荣到萧条的过渡阶段,这时经历开始从顶峰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
复苏阶段是从萧条到繁荣的过渡时期,这时经济开始从谷底回升,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二: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地区)成员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与GNP关系:与GDP的核算原则不同,GNP的核算原则是所谓的国民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凡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本国的GNP中。特别的,一国企业在国外子公司的利润应计入本国的GNP中,而国外公司在该国子公司的利润则不应被计入该国的GNP中。根据以上说明,GNP和GDP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要素收入额-国外公民在本国的要素收入额
显然,在一个封闭经历中,GDP与GNP完全相同,因为上面等式右边的后两项均为零。
正确理解GDP的含义: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为了解决现实经济中不同种类产品和服务的实物量一般不能加总的问题,人们转而考虑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GDP一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的。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计入GDP。所谓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那些产品和服务,避免价值核算中的重复计算问题,以使GDP指标能真实地反映经济的成果。
第三,GDP是一国(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只有那些在指定的国家或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才被计算到该国或地区的GDP中。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段时间或者是一个季度,或者是一年。这意味着GDP属于流量,而不是存量。
名义GDP:是指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二者的关系:名义GDP/实际GDP=折算指数。
NI: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生产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GDP衡量的三种方法: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
增值法是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的核算值。
收入法是由于一国境内的企业从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相应的,相关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从中获得收入,这种收入流提供了收入法。
支出法是基于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用支出法衡量GDP,就是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
宏观经济模型:投资=储蓄
三:
均衡产出:(均衡国民收入)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说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的变化: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国民收入(产出)就等于计划支出(或计划需求)加非计划存货投资。但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国民收入(产出)却是指与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因此,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和实际产出正好相等;非计划存货投资就等于零,或者说就不存在。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Y=C+I+G+(X-M)
消费需求和储蓄
凯恩斯消费理论:
㈠消费理论
①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储蓄增加
②随着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③平均消费倾向(APC)可能大于1、等于1或小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