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读片记录
放射科学习记录1
![放射科学习记录1](https://img.taocdn.com/s3/m/1ebc6e02763231126edb1179.png)
临床提醒 胃间质瘤以往多诊断为胃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x线检查对于向腔内生长的肿块及粘膜情况显示较好,但对浆膜:甲向腔外生长病变则效果不佳。此时,ct为较理想的选择,它能直接显示肿瘤大小、形态以及对邻近结构的侵犯。但ct在鉴别肿瘤良:恶性方面并无多大特异性,一般来说,肿瘤较大(直径>5.0cm)、周围境界不清,多提示恶性。如出现腹腔淋巴结肿大或者肝等脏器转移,即可诊断为恶性。
二、胃溃疡
图像特征
胃钡餐造影片:单对比充盈相上显示胃体小弯侧腔外龛影及“项圈征”,龛影底部光整。
胃钡餐造影片:单对比充盈相,加压后胃小弯侧显示较小的楔形腔外龛影。同心圆状影为胃肠机压迫器影像。
影像诊断 胃小弯胃溃疡。
临床提醒 多相法x线钡检是发现和诊断胃溃疡最常用的手段,检出率达89.4%。更适用于有胃镜检查禁忌证或不愿做胃镜检查者。溃疡治疗随访复查亦可以多相钡检完成。与胃镜检查相比,x线造影的精确性有限,但资料可以永存,便于复查对比。值得注意的是,有长期症状的患者即使x线检查未见异常,也需进行胃镜检查.对x线钡餐诊断为胃溃疡的患者,应建议其行胃镜检查,结合多点活检排除癌变。笔者根据经验认为,如考虑恶性的可能性较小时(根据年龄或溃疡的特征),可推迟到12周后再行胃镜检查以了解溃疡愈合情况和做粘膜活检。与胃镜不同的是,x线造影对粘膜下病变及胃动力异常很有意义。在一些疑难病例,x线造影与胃镜检查应互为补充,任何一种检查都不可能成为独一无二的诊断方法。
多数病例最终诊断依赖胃镜及(或)手术病理。
四、胃癌
图像特征
胃钡餐造影片:充盈相示胃窦部不规则龛影,周围伴病理性破臂,呈“针芒”状。
胃钡餐造影片:充盈加压相示胃小弯侧巨大腔内龛影,龛影周围见不规则杵状粘膜皱襞,形成“半月征”,提示溃疡型胃癌。 胃钡餐造影片:充盈相示胃壁增厚、僵硬,胃腔缩小轮廓毛糙,形如皮革囊状,称“皮革样胃”,提示胃壁被癌肿广泛粘膜下浸润。
放射科集体阅片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放射科集体阅片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https://img.taocdn.com/s3/m/9319e63f561252d381eb6e40.png)
阅片、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年月日——年月日
目录
1、放射介入科集体阅片制度
2、疑难和误诊病例讨论制度
3、放射介入科阅片记录
4、放射介入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1.放射科集体阅片制度
1、放射科严格执行集体阅片制度,建立有序的质量控制系统及诊疗常规。
2、由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每日早晨读片,每周阅片,对常见病多发病及其他典型病例进行讲解、总结。
3、危重病人、疑难病例或重要的检查由科主任主持召开科内集体阅片,并报医务科备案。
4、对诊断有争议的病例,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多科室讨论或请上级专家会诊。
2.疑难和误诊病例讨论制度
所谓疑难病例是指影像特点不清,罕见影像、不能确诊的病例。
以及有医疗事故争议倾向以及其他需要讨论的病例。
误诊病历是指影像诊断与临床最后诊断结果不符的病例。
1、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漏诊、误诊,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凡遇到疑难病例或发现误诊病例应提交全科进行疑难病例或误诊病例讨论,以其尽早明确诊断,帮临床提供辅助检查支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2、疑难或误诊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全科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以支持临床或及时总结经验,避免类似误诊出现。
3、讨论时由结果报告医师准备影像资料,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和误诊病历讨论本。
4、如疑难病例经本科讨论仍不能解决时,科主任可邀请外院专家会诊。
5、节假日或急诊病历可随时报经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进行疑难病例讨论,以尽早明确诊断,避免延迟为宜。
放射介入科阅片记录表
.
放射介入科阅片记录表
.
.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放射科学习记录6
![放射科学习记录6](https://img.taocdn.com/s3/m/2c1c33f0fab069dc50220179.png)
(二)骨质软化
X线表现主要是由于骨内钙盐减少而引起的骨密度减低,以腰椎和骨盆为明显。与骨质疏松不同的是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系因骨组织内含有大量未经钙化的骨样组织所致。由于骨质软化,承重骨骼常发生各种变形。此外,还可见假骨折线,表现为宽约1~2mm的光滑透明线,与骨皮质垂直,边缘稍致密,好发于耻骨支、肱骨、股骨上段和胫骨等。
(五)关节脱位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joint)是组成关节骨骼的脱离、错位。有完全脱位和半脱位两种。
关节脱位多为外伤性,也有先天性或病理性。任何关节疾病造成关节破坏后都能发生关节脱位。
关节退行性变的早期X线表现主要是骨性关节面模糊、中断、消失。中晚期表现为关节间隙狭窄、_软骨下骨质囊变和骨性关节面边缘骨赘形成,不发生明显骨质破坏,一般无骨质疏松。
这种变化多见于老年,以承受体重的脊柱和髋、膝关节为明显(图2-1-15、16),是组织衰退的表现。此外,也常见于运动员和搬运工人,由于慢性创伤和长期承重所致。不少职业病和地方病可引起继发性关节退行性变。
放射科学习记录
时间
2013年7月30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
记录人出席人员来自学习内容骨关节疾病X线表现
一、骨骼的基本病变
(一)骨质疏松X线表现主要是骨密度减低。在长骨可见骨松质中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骨皮质出现分层和变薄现象。在脊椎,椎体内结构呈纵形条纹,周围骨皮质变薄,严重时,椎体内结构消失。椎体变扁,其上下缘内凹,而椎间隙增宽,呈梭形,致椎体呈鱼脊椎状。疏松的骨骼易发生骨折。椎体有时可压缩呈楔状。
放射科集体阅片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精品模板
![放射科集体阅片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精品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b026e86561252d381eb6edd.png)
阅片、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年月日-—年月日
目录
1、放射介入科集体阅片制度
2、疑难和误诊病例讨论制度
3、放射介入科阅片记录
4、放射介入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1.放射科集体阅片制度
1、放射科严格执行集体阅片制度,建立有序的质量控制系统及诊疗常规.
2、由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每日早晨读片,每周阅片,对常见病多发病及其他典型病例进行讲解、总结。
3、危重病人、疑难病例或重要的检查由科主任主持召开科内集体阅片,并报医务科备案。
4、对诊断有争议的病例,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多科室讨论或请上级专家会诊。
2.疑难和误诊病例讨论制度
所谓疑难病例是指影像特点不清,罕见影像、不能确诊的病例.以及有医疗事故争议倾向以及其他需要讨论的病例。
误诊病历是指影像诊断与临床最后诊断结果不符的病例。
1、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漏诊、误诊,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凡遇到疑难病例或发现误诊病例应提交全科进行疑难病例或误诊病例讨论,以其尽早明确诊断,帮临床提供辅助检查支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2、疑难或误诊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全科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以支持临床或及时总结经验,避免类似误诊出现.
3、讨论时由结果报告医师准备影像资料,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和误诊病历讨论本。
4、如疑难病例经本科讨论仍不能解决时,科主任可邀请外院专家会诊。
5、节假日或急诊病历可随时报经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进行疑难病例讨论,以尽早明确诊断,避免延迟为宜。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放射科读片
![放射科读片](https://img.taocdn.com/s3/m/639538bca32d7375a517803a.png)
病例二
病史:女性,63岁,腰疼1月
请诊断及分析?
病例三
病史:女性,44岁,不适和疲劳
请诊断及分析?
烟雾病
烟雾病又名Moyamoya病,脑底异常血管网, 是一组以Willis环双侧主要分支血管(颈内动脉 虹吸段及大脑前、中动脉,有时也包括大脑后动 脉起始部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继发出现侧支 异常的小血管网为特点的脑血管病。因脑血管造 影时呈现许多密集成堆的小血管影,似吸烟时吐 出的烟雾,故名烟雾病。
脑电图
一般无特异性变化,无论是出血患者还是梗塞患者,其 脑电图的表现大致相同,均表现为病灶侧或两侧慢波增 多,并有广泛的中、重度节律失调。
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是确诊此病的主要手段。
CT扫描
烟雾病在CT扫描中可单独或合并出现以下几种表现。 ①多发性脑梗死。 ②继发性脑萎缩。 ③脑室扩大。 ④颅内出血。 ⑤强化CT扫描。
临床表现
部分瘤体增大向体表及深部组织浸润生长,波及肌肉、 骨骼、关节,可有局部或邻近器官的垂坠和变形移位, 造成畸形和功能障碍,并可造成一些症状如局部压痛和 感觉异常。
发生于纵膈、腹膜后等沿神经干的部位及内脏等器官的 神经纤维瘤,早期无明显症状,当瘤体增大发展到一定 程度时会出现相应部位不同程度的压迫症状。
临床特点
一 般 所 指 的 神 经 纤 维 瘤 又 称 孤 立 性 神 经 纤 维 瘤 。 临床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好发于20-40
岁。 当 神 经 纤 维 瘤 多 发 或 伴 有 全 身 其 他 系 统 疾 患 时 ,
称为神经纤维瘤病。 神经纤维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少数病例术
放射科集体阅片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放射科集体阅片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https://img.taocdn.com/s3/m/3e95bc2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1c.png)
放射科集体阅片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阅片、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年月日——年月日
目录
1、放射介入科集体阅片制度
2、疑难和误诊病例讨论制度
3、放射介入科阅片记录
4、放射介入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1.放射科集体阅片制度
1、放射科严格执行集体阅片制度,建立有序的质量控制系统及诊疗常规。
2、由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每日早晨读片,每周阅片,对常见病多发病及其他典型病例进行讲解、总结。
3、危重病人、疑难病例或重要的检查由科主任主持召开科内集体阅片,并报医务科备案。
4、对诊断有争议的病例,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多科室讨论或请上级专家会诊。
放射科阅片记录本范文
![放射科阅片记录本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6119be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b.png)
放射科阅片记录本范文一、基本信息。
日期:[具体年月日]阅片医生:[医生姓名]记录员:[记录者姓名(如果与阅片医生不同)]二、病例详情。
# (一)患者信息。
姓名:张三。
性别:男。
年龄:35岁。
科室:骨科。
病历号:[具体编号]# (二)临床症状。
患者自述右膝盖疼痛已经有两周了,尤其是在上下楼梯的时候,那疼得就像有小针在扎一样,还伴有轻微的肿胀。
据他说啊,之前也没受过啥大伤,就是突然就开始疼了。
# (三)阅片情况。
1. X光片。
首先看这个X光片哈。
这片子一拿出来,就感觉这个膝盖有点“故事”。
整体的骨骼结构看起来倒是没什么大的变形,骨头的轮廓还是比较清晰的,这算是个好消息。
另外,关节间隙看起来稍微有点变窄。
正常的关节间隙啊,就像两个齿轮之间有合适的距离,这样才能灵活运转。
现在这个间隙变窄了,就好比这两个齿轮靠得太近了,摩擦就会增加,这很可能就是患者膝盖疼的一个原因呢。
2. CT扫描。
接着再看CT扫描的片子。
哇,这个就更清楚一些了。
CT就像是给膝盖做了一个3D的精细扫描,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在刚才X光片看到阴影的地方,CT显示出有一小片骨质密度有点不均匀。
这就好比是一块木头,有的地方质地比较疏松,有的地方比较紧实,这种不均匀可能是骨质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损伤或者是炎症影响。
而且,在关节周围还发现了一些小的钙化点。
这些钙化点就像是在关节这个精密的“机器”里多出来的一些小沙子,虽然不大,但是也会影响关节的正常运作,让关节活动的时候产生疼痛。
# (四)诊断意见。
综合X光片和CT扫描的结果来看呢,初步诊断为右膝股骨外侧髁轻度骨质损伤伴早期关节炎改变,还有关节周围的钙化。
这就好比这个膝盖这个“小机器”啊,有点零件磨损了,还有些小杂质,所以就开始闹脾气疼起来了。
# (五)建议。
建议患者先进行保守治疗。
先给膝盖放个假,尽量减少上下楼梯这种对膝盖压力比较大的活动。
就像我们累了要休息一样,膝盖也需要休息来自我修复。
开了一些消炎止痛的药物,让他按照医嘱服用。
读片记录
![读片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42396c02cc175527072208c8.png)
读片报告读片时间:2011年12月14日读片地点:放射科阅片室读片人:xx参加人员:全科诊断医生、实习医生及进修医生患者病史:钟光志,女,45岁,患者“下腹及腰骶胀痛6月,加重7天。
”入院。
入院前6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胀痛,呈持续性,尚能耐受,不影响日常生活,无腹泻,无白带异常及月经改变,当时未引起重视;入院前7天,患者月经来潮后腹痛加重,遂到大足县第二人民医院行彩超检查示“子宫肌瘤”,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彩超示“盆腔巨大实性肿块(肌瘤?)”,门诊以“盆腔包块:卵巢肿瘤恶性待排,子宫肌瘤?”影像资料:MRI:盆腔内见一巨大肿块影,边界尚清,肿块与子宫左侧壁紧密相连,大小约21*16*17.5cm,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低信号,其内见点片状高信号,压脂相呈等高混杂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子宫受压向右前移位,膀胱充盈好,盆腔内未见水样信号影,盆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影像诊断MRI :盆腔内巨大占位性病变考虑子宫肌瘤(阔韧带肌瘤?)手术术中见:左侧阔韧带见一大小约21X17X16cm3包块,质中,活动欠佳,子宫大小正常,偏向右侧,质中,子宫浆膜下见一大小约2X2X1cm3包块,双侧附件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病理结果: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
分析:宫肌瘤是子宫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正常育龄期妇女中20%~30%有大小不等的子宫肌瘤。
子宫平滑肌瘤最多见于子宫体部,偶可生长在子宫颈部及附件阔韧带。
分为三种类型:壁间型、浆膜下型和黏膜下型。
MRI特征:是在T1、T2 加权像上均呈中等或低信号,尤其是T2 加权像,信号更低,并发的囊性变,囊性病灶T1、T2 驰豫时间延长,在T1WI 为更低信号而在T2WI 为更高信号,多发的囊性变病灶可使肿瘤信号混杂而不均匀。
巨大子宫肌瘤主要是浆膜下型为主, MR I上显示为盆腔巨大肿块, 肿块生长方向不定, 盆腔、腹腔及腹膜后腔均可。
巨大肌瘤既可推压子宫, 又可压迫周围器官、组织, 使其移位、变形, 造成肿块的来源难以判定,定位及定性诊断就困难。
放射科学习记录五
![放射科学习记录五](https://img.taocdn.com/s3/m/5bd1da02ff00bed5b9f31d27.png)
28例股骨头坏死中,X线平片有12例能做出肯定诊断,CT有26例做出肯定诊断。X线平片仅能显示病理改变的修复阶段,不能显示骨细胞的坏死阶段;CT能够发现中央部位早期硬化改变。但X线片仍然是诊断和分期的常规手段。
3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表现分期和优越性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扫描能显示骨坏死区增生、硬化、碎裂和囊变。其表现可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CT表现:股骨头形态完整,或有轻微的碎裂。星状征变形,股骨头内有点状或条索样增生。本组14例符合上述征象。晚期CT表现为:股骨头变形,星状征变形或消失,可见骨质吸收区。本组有12例符合此诊断依据。
CT扫描的优点:①宜于观察股骨头前部情况,此处为坏死常见部位。②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改变并可做随访检查手段。③显示常规X线片不能检出的病变,观察死骨大小及小的囊变区。尽管CT有上述优点,随着MRI用于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以来,许多研究却表明MRI为最敏感、最特异的手段,敏感度可达100%〔4~6〕,但价格较昂贵。本组2例CT高度怀疑为此病,经MRI检查后确诊。因此,CT难以确诊行MRI检查是有必要的。
放射科学习记录
时间
2017年5月23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
吉施约色
记录人
吉施约色
出席人员
刘文波、熊毅、朱前俊、吉施约色、李彦彤、毛伟、日伙古体
学习内容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及CT诊断比较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平片及CT表现:
2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X线平片能做出肯定诊断的12例,其中4例有双侧股骨头坏死。X线表现为股骨头变形,密度增高,骨质可疏松,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可见致密区和囊变区。CT确诊的26例,其余2例因怀疑而做MRI确诊。_CT表现为股骨头变形12例,星状征变形26例,骨小梁融合、增粗28例,大小不等囊性变23例。
放射科学习记录一
![放射科学习记录一](https://img.taocdn.com/s3/m/043d61df9ec3d5bbfd0a7457.png)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9岁,病程3天~10年。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咯血为主20例,盗汗、消瘦8例,高热、畏寒10例,腹泻、头昏、乏力4例,另有6例因训练外伤而就诊。本组患者经实验室检查痰抗酸杆菌为阳性24例,纤维镜活检发现支气管内膜结核8例,其余16例均经抗结核系统治疗8周以上诊断为结核。
结论:下叶肺结核的主要误诊原因是:诊断时单从病灶征象及好发部位特点考虑;缺乏对上述下叶肺结核X线特征的认识;询问病史不详细,对本病的临床特点不熟悉,被痰菌及血沉阴性结果和类似肺炎的临床症状所误导,对可疑病例,当痰抗酸杆菌检查阴性时,应在短时间内反复多次检查,至关重要。掌握下叶肺结核的X线表现和临床特点,重视X线表现与临床特点的相结合,以及随访复查,是减少或避免误诊的关键。
1.2误诊肺炎10例,支气管扩张4例,慢性支气管炎4例,肺肿瘤2例,支气管肺炎4例。
1.3 X线检查方法患者经3次以上胸片复查均拍正侧位片或胸部透视行病灶定位。
1.4 X线表现病灶位于右下肺24例,左下肺13例,双下肺4例。X线表现为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片状影13例,片状影伴空洞5例,斑点小片状或夹杂有小结节状影24例,点状条索状影4例。病灶密度较均匀20例,不均匀16例,模糊不清12例。本组48例患者中有28例病灶位于下叶靠近斜裂下缘。
放射科学习记录
时间
2017年1月27日
地点
放射科
主持人
吉施约色
记录人
吉施约色
出席人员
刘文波、熊毅、朱前俊、吉施约色、李彦彤、毛伟
放射科集体阅片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放射科集体阅片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https://img.taocdn.com/s3/m/d975adcc2f60ddccdb38a011.png)
阅片、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之袁州冬雪创作年月日——年月日目次1、放射参与科集体阅片制度2、疑难和误诊病例讨论制度3、放射参与科阅片记录4、放射参与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1、放射科严格执行集体阅片制度,建立有序的质量节制系统及诊疗惯例.2、由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逐日早晨读片,每周阅片,对罕见病多发病及其他典型病例停止讲解、总结.3、危重病人、疑难病例或重要的检查由科主任主持召开科内集体阅片,并报医务科存案.4、对诊断有争议的病例,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多科室讨论或请上级专家会诊.所谓疑难病例是指影像特点不清,罕见影像、不克不及确诊的病例.以及有医疗事故争议倾向以及其他需要讨论的病例.误诊病历是指影像诊断与临床最后诊断成果不符的病例.1、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漏诊、误诊,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凡遇到疑难病例或发现误诊病例应提交全科停止疑难病例或误诊病例讨论,以其尽早明白诊断,帮临床提供辅助检查支持,不竭总结经历,提高诊疗水平.2、疑难或误诊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全科人员参与,认真停止讨论,尽早明白诊断以支持临床或及时总结经历,防止近似误诊出现.3、讨论时由成果陈述医师准备影像资料,讨论成果记录于疑难病例和误诊病历讨论本.4、如疑难病例经本科讨论仍不克不及处理时,科主任可邀请外院专家会诊.5、节假日或急诊病历可随时报经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停止疑难病例讨论,以尽早明白诊断,防止延迟为宜.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讨论时间:地点:主持人:(姓名、职称)参与人员(签名):病人姓名:性别:春秋: X线号:临床诊断:讨论记录:讨论记录(续页):讨论成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记录人:记录日期:。
41132-2放射科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记录
![41132-2放射科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77b25955cc17552707220898.png)
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记录本年月日——年月日
1.放射科集体阅片制度
1、放射科严格执行集体阅片制度,建立有序的质量控制系统及诊疗常规。
2、由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每日早晨读片,每周阅片,对常见病多发病及其他典型病例进行讲解、总结。
3、危重病人、疑难病例或重要的检查由科主任主持召开科内集体阅片,并报医务科备案。
4、对诊断有争议的病例,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多科室讨论或请上级专家会诊。
2.疑难和误诊病例讨论制度
所谓疑难病例是指影像特点不清,罕见影像、不能确诊的病例。
以及有医疗事故争议倾向以及其他需要讨论的病例。
误诊病历是指影像诊断与临床最后诊断结果不符的病例。
1、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漏诊、误诊,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凡遇到疑难病例或发现误诊病例应提交全科进行疑难病例或误诊病例讨论,以其尽早明确诊断,帮临床提供辅助检查支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2、疑难或误诊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全科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以支持临床或及时总结经验,避免类似误诊出现。
3、讨论时由结果报告医师准备影像资料,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和误诊病历讨论本。
4、如疑难病例经本科讨论仍不能解决时,科主任可邀请外院专家会诊。
5、节假日或急诊病历可随时报经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进行疑难病例讨论,以尽早明确诊断,避免延迟为宜。
放射科阅片记录表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放射科集体阅片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放射科集体阅片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https://img.taocdn.com/s3/m/b61107a09e314332396893b3.png)
阅片、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年月日。
——年月日
目录
1、放射介入科集体阅片制度
2、疑难与误诊病例讨论制度
3、放射介入科阅片记录
4、放射介入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1、放射科集体阅片制度
1、放射科严格执行集体阅片制度,建立有序得质量控制系统及诊疗常规。
2、由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每日早晨读片,每周阅片,对常见病多发病及其她典型病例进行讲解、总结.
3、危重病人、疑难病例或重要得检查由科主任主持召开科内集体阅片,并报医务科备案.
4、对诊断有争议得病例,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多科室讨论或请上级专家会诊。
2、疑难与误诊病例讨论制度
所谓疑难病例就是指影像特点不清,罕见影像、不能确诊得病例。
以及有医疗事故争议倾向以及其她需要讨论得病例.误诊病历就是指影像诊断与临床最后诊断结果不符得病例。
1、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漏诊、误诊,提高医务人员得业务水平,凡遇到疑难病例或发现误诊病例应提交全科进行疑难病例或误诊
病例讨论,以其尽早明确诊断,帮临床提供辅助检查支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2、疑难或误诊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全科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以支持临床或及时总结经验,避免类似误诊出现.
3、讨论时由结果报告医师准备影像资料,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与误诊病历讨论本。
4、如疑难病例经本科讨论仍不能解决时,科主任可邀请外院专家会诊。
5、节假日或急诊病历可随时报经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进行疑难病例讨论,以尽早明确诊断,避免延迟为宜。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放射科读片2015-11-16
![放射科读片2015-11-16](https://img.taocdn.com/s3/m/c13783344b35eefdc8d333f2.png)
X线
①偏心型:发生于长骨的多为此型,病灶偏于骨
干的一侧,呈吹气臌样膨出至骨外,内有骨性间隔, 似蜂窝状。
②中心型:呈溶骨性囊状透明影,最大直径可达
10cm。囊内含有粗细不均的骨性间隔,呈多房状, 向横的方向扩张。
③位于扁骨时,病灶呈囊状膨胀。位于脊柱者除
呈囊状膨胀外还可跨越椎间盘,侵入邻近椎体。
放射科周阅片
2015-11-06
1、王荣生
男
82岁
病史:反复头晕2年,再发加重1周。
CT平扫
双侧硬膜下见弧形低密度影
脑萎缩
1、常对称性出现。 2、脑沟内可见脑脊液信号。
3、硬膜下低密度影同侧裂池及桥前池相通。
硬膜下积液
1、常单发。 2、相邻脑组织受压。 3、受压脑组织内脑沟内无脑脊液信号。 4、硬膜下低密度影不无侧裂池及桥前池相通。
鉴别诊断
脾脓肿:发现脾脏外形向外膨隆,常单发,边界
清晰,壁较厚。脾内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区,密度 不均匀,边缘不规则。脓肿内可见液平面或气体, 脓肿壁与脾实质相等。增强扫描时脓肿壁可增强, 但脓肿内容物不增强。脾脏内可见散在的钙化斑。 囊内液性暗区可见密集点状或絮状回声。
脾结核:脾结核好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出现结
核中毒症状及体征 ; 结核菌素试验或结核抗体阳性 伴贫血及血沉增快 ; 脾外其他脏器结核,多为污迹 腹膜,以及后腹膜、肝脾门区等淋巴节肿大、钙化 周边环状强化 ; 脾脏增大、脾内多发圆形或椭圆形 结节状低密度灶,无强化或有边缘轻度强化 ; 脾内 散在斑点状或小结节钙化灶。以多发为主,边界多 不规则,内部回声杂乱。如坏死、增生、钙化斑等 不同病程的声像图表现同时存在,为结核病特点
影像诊断
1. 中央型肺癌:表现为靠近肺门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团块,
放射读片会
![放射读片会](https://img.taocdn.com/s3/m/5228a3155f0e7cd184253639.png)
曲,见片絮状高密度模糊影,左上肺见局限性含
气透亮影及纤维化灶。
CT结论: 1、左下叶隔离症 2、右中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 3、左上肺大泡
4、胸廓发育畸形
需作:1、主动脉造影 2、CT增强扫描辅助诊断 3、B超
分析:肺动脉发育正常,一部分肺组织不能由正常的肺 动脉分支供血称为肺隔离症,病变的肺组织供血来自主 动脉分支。 病变肺部失去正常肺组织的形态结构而呈囊性,囊实性 或实性肿块,无呼吸功能,病变周围常见肺气肿。 分为叶内型、叶外型,好发于左下肺后基底段,其次为 右下肺后基底段。
随访:1年前,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 钡餐造影:胃窦部占位 本次出院5天后死亡
病例2
男,39岁,肝区疼痛半月伴阵发性
加剧,体温升高,畏寒。
诊断?诊断依据?
诊断:肝左叶脓肿
征象:平扫示:肝左叶内段见一花斑状低密 度区,内见多个分隔。
增强示:病灶边缘及分隔明显强化,囊性区
未见强化,未见气液平面,病灶边界清晰。
鉴别诊断: 1、腰椎结核伴椎旁脓肿。 本病例病变的中心位于肌大肌,腰椎体骨质破坏程度 较轻,为脓肿压迫吸收所致。 2、腰大肌肿瘤 本病例,腰大肌病变进展迅猛,周围炎性渗出明显。 血培养明确了血源性脓肿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
病例4
男,48岁,木匠,咳嗽3月余。 诊断?影像学特征?
CT诊断:细支气管肺泡Ca
CT诊断:急性阑尾炎
CT征象:右下腹回盲部见一直径1cm管状影, 轮廓膜糊,其内可见长条状高密度影,周边
可见少量液性渗出。
本院外科手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分析:急性阑尾炎CT表现:阑尾肿大增粗,
阑尾壁增厚,轮廓模糊,25~50%,可以见到阑 尾结石,呈点状、条状、环状高密度影,位于阑 尾腔内。 未发现阑尾结石,同时合并阑尾周围炎的改 变时,即使CT未见到阑尾的其他异常,也应考虑 阑尾炎,阑尾石可在阑尾腔内看到,也可在阑尾 穿孔形成的脓肿或蜂窝织炎内见到。
放射科集体阅片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放射科集体阅片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https://img.taocdn.com/s3/m/291098c87c1cfad6185fa733.png)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1、放射介入科集体阅片制度
2、疑难和误诊病例讨论制度
3、放射介入科阅片记录
4、放射介入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1.放射科集体阅片制度
1、放射科严格执行集体阅片制度.建立有序的质量控制系统及诊疗常规。
2、由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每日早晨读片.每周阅片.对常见病多发病及其他典型病例进行讲解、总结。
疑难片号
姓 名
性别
年龄
临床诊断
检查部位方式
影像表现及讨论意见
记录人
放射介入科阅片记录表
阅片时间
年 月 日
地 点
参加人员
阅片号
自 号到 号止
疑难片号
姓 名
性别
年龄
临床诊断
检查部位方式
影像表现及讨论意见
记录人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讨论时间:
地点:
主持人:(姓名、职称)
参加人员(签名):
病人姓名:性别: 年龄: X线号:
1、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漏诊、误诊.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凡遇到疑难病例或发现误诊病例应提交全科进行疑难病例或误诊病例讨论.以其尽早明确诊断.帮临床提供辅助检查支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2、疑难或误诊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全科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以支持临床或及时总结经验.避免类似误诊出现。
临床诊断:
讨论记录:
讨论记录(续页):
讨论结果: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记录人:
记录日期:
3、危重病人、疑难病例或重要的检查由科主任主持召开科内集体阅片.并报医务科备案。
4、对诊断有争议的病例.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多科室讨论或请上级专家会诊。
放射科集体阅片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放射科集体阅片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https://img.taocdn.com/s3/m/17f89fc9aeaad1f346933f56.png)
阅片、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年月日——年月日
目录
1、放射介入科集体阅片制度
2、疑难和误诊病例讨论制度
3、放射介入科阅片记录
4、放射介入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1.放射科集体阅片制度
1、放射科严格执行集体阅片制度,建立有序的质量控制系统及诊疗常规。
2、由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每日早晨读片,每周阅片,对常见病多发病及其他典型病例进行讲解、总结。
3、危重病人、疑难病例或重要的检查由科主任主持召开科内集体阅片,并报医务科备案。
4、对诊断有争议的病例,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多科室讨论或请上级专家会诊。
2.疑难和误诊病例讨论制度
所谓疑难病例是指影像特点不清,罕见影像、不能确诊的病例。
以及有医疗事故争议倾向以及其他需要讨论的病例。
误诊病历是指影像诊断与临床最后诊断结果不符的病例。
1、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漏诊、误诊,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凡遇到疑难病例或发现误诊病例应提交全科进行疑难病例或误诊病例讨论,以其尽早明确诊断,帮临床提供辅助检查支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2、疑难或误诊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全科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以支持临床或及时总结经验,避免类似误诊出现。
3、讨论时由结果报告医师准备影像资料,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和误诊病历讨论本。
4、如疑难病例经本科讨论仍不能解决时,科主任可邀请外院专家会诊。
5、节假日或急诊病历可随时报经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进行疑难病例讨论,以尽早明确诊断,避免延迟为宜。
5 / 9
6 / 9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放射科集体阅片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簿本
![放射科集体阅片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簿本](https://img.taocdn.com/s3/m/2b51d2065901020207409cb2.png)
阅片、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年月日——年月日
目录
1、放射介入科集体阅片制度
2、疑难和误诊病例讨论制度
3、放射介入科阅片记录
4、放射介入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1.放射科集体阅片制度
1、放射科严格执行集体阅片制度,建立有序的质量控制系统及诊疗常规。
2、由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每日早晨读片,每周阅片,对常见病多发病及其他典型病例进行讲解、总结。
3、危重病人、疑难病例或重要的检查由科主任主持召开科内集体阅片,并报医务科备案。
4、对诊断有争议的病例,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多科室讨论或请上级专家会诊。
2.疑难和误诊病例讨论制度
所谓疑难病例是指影像特点不清,罕见影像、不能确诊的病例。
以及有医疗事故争议倾向以及其他需要讨论的病例。
误诊病历是指影像诊断与临床最后诊断结果不符的病例。
1、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漏诊、误诊,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凡遇到疑难病例或发现误诊病例应提交全科进行疑难病例或误诊病例讨论,以其尽早明确诊断,帮临床提供辅助检查支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2、疑难或误诊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全科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以支持临床或及时总结经验,避免类似误诊出现。
3、讨论时由结果报告医师准备影像资料,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和误诊病历讨论本。
4、如疑难病例经本科讨论仍不能解决时,科主任可邀请外院专家会诊。
5、节假日或急诊病历可随时报经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进行疑难病例讨论,以尽早明确诊断,避免延迟为宜。
精彩文档
精彩文档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