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资本论缺少了什么(保卫资本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ⅩⅤⅠ
, 《 21 世纪资本论 》 是洋洋大观的历史题材的经济著作, 以无以伦 他说的没有错
比的论述笔调和行文气势宣告着经济学和历史学的合璧 。 : “学科争论和地盘之争是没有意义的。 在我眼里, 皮凯蒂说 本书是部经济学作品, 同时也是一部历史 ” 学作品。
[1 ]34
“责难” — —其在立论上 的多余— 对于这样一本时代畅销书, 其写作的成功毋庸置疑, 笔者以下之
收稿日期:2014 - 11 - 20 定稿日期:2014 - 12 - 05 江西财经大学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男, 安徽滁州人, 作者简介:许光伟( 1974 - ) ,
55
2015 年第 1 期 历史中找到一些通向未来的钥匙 ” “纠偏” 。
[1 ]36
— — —是不相称的。 以下笔者从这个方面着手, 对其进行方法论上的
[1 ]222 ” 值, 特别是, 资本所有权实质上存在国际不平衡 。 皮凯蒂在第六章的分析, 说明他希望用 β 的决定倒过 以及说明与之相关的资本收益率 ( 即 r) 的决定。与其说寻求 β 和 r 变化的相互关系( 根据 来说明 α 的决定,
替代弹性状况的不同) , 毋宁说他试图建立一个动态的标尺 , 即以 β 的历史动态演化数据为中心综合衡量
一、 引

每一本畅销书都毫无迟疑地给自己烙上时代印记 。托马斯 · 皮凯蒂在他的《21 世纪资本论 》 中文版自 : “本书回顾了自工业革命以来收入及财富分配的历史, 序中这样写道 利用 20 多个国家众多研究人员精心 收集的最新数据, 尝试梳理出一部关于财富及其分配不平等所引发的社会 、 政治和文化矛盾的历史, 一部鲜 ” 活生动的人类历史。
[1 ]172 ” 量之比) 也能达到很高水平。 对于 β 的讨论, 它的事实起点是 g 的发生和成长, 这就是皮凯蒂指认的马 “无限积累原则 ” 。“即资本将不可逆转地不断积累, 克思的 并最终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中, 是一个没有天然
“零生产率” 。其实, 他指出, 马克思并没有假设任何 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 : “马克思的理论实际 高源自文库明的是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同步发展的社会现象 , 因此我们可否定皮凯蒂的说法 ” 界限的过程。 ” 上建立在长期生产率增长为零的严格假设之上 。 “有限积累 ” 。 这就是对 g 的内在形成机制的 马克思实际上也把资本积累视为是有条件的 , 同样是一种 即: g = γ × p' 。 探索。用一个总公式表示( 以 γ 代表资本积累率) , “马克思没有使用数学模型, 而且他的文章并非总是清晰明朗, 所以我们难以确定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 = s / g 要解读他的思想 一个具有逻辑一致性的办法是考虑 β 这个动态规律及其增长率 g 为零或无限接近零
二、 过程分析之一:α→β→r
皮凯蒂的贡献是立足经济数据的现象域 , 从中提炼出了反映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关系的“两个分析性的 , “资本主义第一基本定律 ” 。 我们的分析顺着他的思路从“资 等式” 他称之为 和“资本主义第二基本定律 ” ( α = r × β ) 开始。 本主义第一基本定律” [1 ]53 : “该等式适用于所有社会的所有历史阶段 。 ” 这是一个会计恒等式。皮凯蒂提出 尽管这一说法有些 “定律” , , 夸张 ① , 但其作为 确实从会计恒等式的定义域中获取, 是“定义的定律 ” 即逻辑的理论公式。 这一 [1 ]52 : “该定律阐释了资本存量与资本收入流量之间的关系。 ” 其实, 理论公式要义在于 皮凯蒂最初想到这个 定义式是为了从资本收入的国民收入占比 ( 即 α ) 的决定的分析中, 有效地引出资本 / 收入比的决定的分析, , “实际上, 寻求其历史的均衡值。因为一个明显的事实是 资本收入比重的稳定性( 假设这被证明是正确的 ) 绝不会确保和谐: 它反倒与极端的资本所有权不平等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相伴相生 。而且, 与一些普遍的看法 相反, 资本收入比重的稳定性绝不意味着资本 / 收入比的稳定性, 不同时期、 不同国家很容易呈现不同的数
“库兹涅茨曲线” , “倒 U 形假说” 针对 是对 的反动。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 皮凯蒂的一大贡献是立足历史资料和数据 , 通过弥足珍贵的国民账户资料, 从中 、 “统计” “会计 ” 的历史内涵, 建立起适用于分析收入分配的实战性的经济指标体系 。 一 取出可用指标, 赋予 种有价值的观点认为: 对象 = 事实的规定, 研究对象 = 历史 + 事实的规定。可见, 他从历史的视角直接进到
[2 ] 激活了历史数据, 使它们一致起来、 现象生活层面来研究问题的做法确实会产生无比深刻的工作效果 , 连 “历史可比性” , 贯起来, 以致具有直观的 具有了工作逻辑。客观地说, 这是典型的历史比较分析。 不足之处
“连贯的” , “历史过程” 是, 缺乏过程的根基和分析规定的内置 。一些分析看起来是 实际缺少 作为铺垫, 这样 导致数据的无根性, 势必依赖了会计报表的工作语言和分析逻辑 , 过多依赖解释性原则。 例如, 全书的重点 — — —“它的唯一目的是从过去的 集中于对单一指标体系即 β ( 资本 / 收入比 ) 的工作解释。 这和作者的目标
三、 过程分析之二:s→g→β
, “这里的基本观点是, 作为一条长期定律 长期来看增长率的较小变动可能会给资本 / 收入比带来极其 [1 ]170 。 ” “ 深远的影 响 不 过 在 深 入 解 释 上 述 现 象 之 前, 还必须对若干概念和理论要点进行更准确的描 ” 述。
[1 ]171
: “只有当资产价格的变化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变化大体相同时 , 皮凯蒂言明 第二定律才成立。如果房 那么即使没有任何新增储蓄, β ( 国民资本的市场价值与国民收入年流 地产或股票价格涨速快于其他价格 ,

《21 世纪资本论 》 缺少了什么
许光伟
( 江西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南昌 330013 )
《21 世纪资本论》 “确 定 的 ” 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本质及现象特征的讨论, 从 历史对象 摘要:托马斯·皮凯蒂的 中提取关于这个对象总体性质的数据用于社会分析, 是该书最有价值之处。不足 之 处, 是 在 历 史 典 型 比 较 之 外, 缺 “历史 + 事 实 ” “科学的 实 证 ” 乏过程的根基和分析规定的内置。这种 构 成研究 对 象 的 工作规定 强 化 的 是 的 做 法。 “比较分析” 《21 世 纪 资本论 》 《资本论 》 然而, 把 当作演绎基础, 本身就值得商榷。从 和马克思的 的 比 较 看, 方法上 “价值范畴” , 《资本论》 《21 世纪资本论》 的可质疑性仍然在于对 的删除。从实在内容看 与 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 例 “资本主义基本公式” 如所举出的 在实质上锁定的是价值转化的分析对象。我们应本着瑕不掩瑜的态度, 认 真 挖掘 《资本论》 该书的精华, 依托 的科学架构, 梳理蕴含其内的批判规定, 弘扬科学精神。 关键词:21 世纪资本论; 历史; 过程分析; 价值转化; 收入分配 中图分类号:F091. 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 2674 ( 2015 ) 01 - 055 - 07
α r
的变化: β 和 α 同向变动、 β 和 r 反向变动。 此处分析的一个恰当的之处在于, 同时打破了 α 和 β“绝对固 — —无论由技术关系决定, 定” 的想法— 还是由社会关系决定。 任何的历史状态是不能去靠猜测的 , 让我们从头开始分析。 分析起点是 α 。 皮凯蒂从反击新古典生产 函数的需要出发, 认定 α 和 β 是非固定的数值, 并且在长期内具相当的灵活性, 这是基本正确的, 经验数据 也支持这一判断。但要说 α 是随意变化的, 甚至是社会波动的, 没有任何规律可遵循, 则一定是谬说。 查明 问题在于弄清问题的性质。α 并不是一个定义的变量, 而是一个历史生产方式的制度参数。 对于资本主义 来说, 这是一阶级斗争的经济参量, 依存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状况 , 具有历史稳定值, 在一定社会发展 “一定的” 。对宏观经济问题的处理而言, 阶段上是 α 一定是分析的起点, 在数值上可视为一小幅历史波动 的变化区间。分析的要点是确定可能的上下限范围 , 在这一范围内规划出它的成长轨迹。 处理数据模型的 19 世纪直至‘一战 ’ 过程中, 一些非经济的因素( 如战争) , 则需要予以删除 ② , 或加以特殊考虑, 例如“18 、 前 ” 财富极端集中的状况一直是整个欧洲而不单单是法国的现象 。 而“实际上, 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财 夕, [1 ]149 ” “总而言之, 政和政治冲击对资本的破坏力要远远超过战争本身 。 关键的事实在于美国在 20 世纪的资 [1 ]156 ” 本 / 收入比相对于欧洲国家稳定得多 , 这或许是美国人比欧洲人对于资本主义更亲近的原因。 此外, 在 处理数据型中, 还要剔除经济危机的断裂地带( 经济分析的非正常情况) 。 特别地, 皮凯蒂的分析指涉两种社会要素对抗模型 , 这就落入马克思的绝对剩余价值 - 相对剩余价值生 产的历史分析区间。整体看, 这是一剩余价值率的历史取值过程。在缺少形式维护的单纯靠延长工作日的 绝对剩余价值的早期生产阶段上 , 剩余价值率取值是不稳定的、 波动的, 阶级斗争是直接性的, 不是社会范围 的, 但是, 力量的对抗仍使得它是能够确定的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一方面使这种斗争常态化, 另一方面巩固 了斗争基础, 使生产的阶级的斗争转化为生产的经济的斗争 。这就是资本积累的过程, 是原始积累基础上的 资本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是再生产机制开始起作用的社会过程 。剩余价值率是内生出来的变量, 以至于被看 “固定的” , , 作是 例如可取值 100% 。这一数据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演进的进程中是“稳定的 ” 是在历史平 均的意义上来说的, 试图对阶级斗争关系进行平均趋势的描摹 , 但绝不排斥其在个别场合和个别国家的或高 或低的现象。因此, 在抽象意义上, α 可以视为一较为恒定的值, 例如 m' = 100% 的情况下, α = 50% 。 可见, 56
[1 ]352
《 21 世纪资本论》 缺少了什么 m' 的确定是发生在事件 β 的背后的过程, “确定” 而 β 恰恰是这种 的历史显像, 或准确说, 担负了实现机制的 功能。这是 β 权力体系建构起来的进程。具体地说, β 是 α 通向 r 的中介, 是权力体系自我实现的手段和途 资本从本有到本己, 逐步地有效实现自己的 径。β 是资本积累起来的权力。由于这个体系的成长和起作用, r 被设定了, r 是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 社会权力。于是, 是分配了的权力: r = α / β 。 但这不过意味着按照权 力的规则, 资本以存量摄入社会流量, 一句话, 资本实现自身。 α 是地地道道的社会分配率, 意味着社会收入中的一定部分按照确定的意志归于资本。 这是个不折不 扣的制度体系的分配率, 是按社会规则行事的系统性变量, 因而有历史规律可遵循。 可这样一来, 才有条件 — —机制和形式。这种联系即是 《资本论》 探索它的实现的道路— 第一卷和第三卷之间所描绘的那种联系 : 社 “定义恒等式” : 会剩余价值等于社会利润总额。基于上述意义, 我们可以写出 ∑m i ∑p i K m p c m p c +v = × , = × , = × 或 或 v +m c v +m v +m c +v v +m Y K Y 尽管皮凯蒂含混使用各种资本定义 , 但显然是从公式中的第一种形式和第三种形式 ③ 的意义上来加以 即利用历史数据说明 α 和 r 的不固定性 ( 其中, 一为事物的本质, 一为事物的现象 ) , 以此引申 综合运用的, 。 出对于 β 的历史不固定性的深入讨论。 总体看, α 分解为 β 和 r 两个指标体系, 是资本的“理性的狡计 ” , 此外, 只有坚持从生产层面, 从而由价值角度看待社会收入的分割, 才能彻底看清社会各阶级的“地位 ” 因 , 这一社会角色最终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各种 为社会阶级的国民收入份额根本地决定于生产过程中的“角色” 比重。就分配谈分配, 终归是无稽之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